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一部分


  做得多不如做得對

  我一直有個可怕的毛病,有一堆事情等待我處理時特別明顯。比如說,我通常在早上寫稿,中午自己弄東西給自己吃,“貪多務得”的習慣在這時候便展現無遺。
  我會先把煮水餃的水燒開,然后,看一看陽台上的花木,有几片桔黃的葉子該剪掉了,我立刻戴上了手套,尋找園藝用的剪刀。打理花木時我看見昨天晒的衣服還沒收,待會儿可能要下雨了,于是我又放下剪刀,把衣服收進衣柜里。這時發現衣柜里的衣服放得有點不順眼,又順手理了理……
  糟糕,水老早煮滾了,我放了水餃,心想,為什么不連餐后咖啡一起煮,省點時間呢?于是……然后我又等得不耐煩了,隨手翻開書架上昨天買的書,趁著空當讀了起來。
  有一次,因為發現水餃快被我煮爛了,情急之下,赶快熄火,掀開鍋蓋時,不幸地被旁邊正在加熱的摩卡咖啡壺所吐出的蒸气燙傷。

  一次只做一件事

  是的,我貪多務得,企圖在最短的時間內做最多的事。我一邊用冰敷著我的手臂,一邊檢討,我為什么要一口气做這么多事?我真的省了時間了嗎?我把每一件事都做好了嗎?
  答案是,沒有。而且除了燙傷我的手之外,還不知道損失了多少腦細胞。我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這么緊張,明明只是在做家事?于是我想到了高中以前的數學課。
  數學對我來說,一直是“不管我怎么努力,我都考得不太好”的一科,几乎從“國小”以來就是這樣。其他的科目不太費力就可以在班上名列前茅,但是天知道,數學花了我多少力气,卻沒有我覺得“應得”的成績。如果老師的題目出得難了點,有時,還會發生整張考卷看不懂的情況(通常是三五題看不懂就自己嚇自己),使我很沮喪。到了高三,我想,放棄算了。
  有一次,題目既多又難,讓每個同學都在哀聲歎气。我忽然看到了一線曙光。“慢慢來,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管他能得几分呢?”我開始選擇可能會的那一題開始做起,十分确定自己做對了之后,再慢條斯理進攻下一題,然后,再做下一題。真的不會,就放手,用耐心跟時間磨,完全不管時間到了沒有。結果,出乎意料的,我竟然考及格了。
  最好笑的事是,那一次考試是台北市的數學資优生甄試,北一女全校只有七十多個人及格可以參加复試。
  天曉得我以前拿的都是二三十分的成績,數學老師跌破眼鏡,笑著說:“有進步,有進步!”

  把輕重緩急分出來

  做得多不如做得對,我這才發現自己原來的毛病出在哪里。對于數學,我不是不能理解,只是反應比較慢,至少,是比全班大多數同學慢。而我一直想把每一題都做完,對時間的恐懼加上對自己能力的否定,使我在惊慌下反而把該會的都在不夠謹慎的狀況下做錯了。從此我謹記這個教訓,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在聯考時,我至少也還答對了一半題目。不亂回答的好處是,不必擔心扣錯。
  我常常得克服自己以“貪多務得”來處理手邊一堆事情的毛病,也盡量不要讓自己在同一時間內處理那么多事情,至少先把先后順序和輕重緩急分出來,把重要的事情先做好。當上班族的時候,我看過很多每天在抱怨壓力太大、手邊事情太多做不完的人。
  我常發現,他們的事情做不完,是因為他們把自己搞得很混亂,根本不想把任何一件事先做完。所謂壓力,令人討厭也令人耽溺,如果不把壓力聯盟各個擊破,就會一直泡在壓力里。
  不必擔心做不完,該擔心的是,如何把第一件事做完再做第二件;就像在讀書的時候一樣,如果你在准備歷史時,想著明天還有地理考試,還要考《論語》、《孟子》的默書,你永遠無法把真正該放進腦袋里的東西好好裝進去。而且,當腦袋混亂時,你的情緒一定好不了。

  有得多不如有得巧

  “量少質精”和“重質不重量”每個人都會說,但怎樣身体力行,而不是只讓它變成口頭上的自我安慰,确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我的衣櫥中“貨色”的更替和轉變,給我很大的啟示。
  由于“存貨”空間不足,我必須不定期地把某些穿不著的衣服清出來。從清理衣櫥中,我看到自己在“決定擁有”時的盲點。被清出的衣物,不是穿了總覺不對勁從未派上用場的,就是一季穿不上一次,或是穿上之后不但沒給自己加分,只有扣分的。
  為什么當初我會興致勃勃地買下這些每次穿上它,照完鏡于后都會讓我皺眉頭的衣服呢?
  常常是因為貪小便宜,折扣嘛,牌子不錯,賣得這么便宜,不買可惜。不然就是因為剛好有時間逛街,既來之則買之做紀念。

  有一柜的衣服,不如有几件能加分的衣服

  很多人跟我有一樣的看法,在非折扣期“忍痛”買下的衣服,總比折扣期買的衣服适合自己,在衣柜中留得比較久,穿上身的頻率也比較高。花同樣多的錢,在“最后折扣”時也許可以買上兩件、三件,但那兩三件被派上場的頻率,總不如非折扣期看上的那一件。
  在几次清衣柜之后,我終于覺悟了:不管多便宜,如果一季只能穿一次,或穿上之后只會扣分的,絕對不買,免得變成“環保的罪人”。從此,我購物的失誤率少很多。
  有得多不如有得巧。如果衣柜里都是适合你。會加分的衣服,你不需花太多時間,就可以漂漂亮亮地出門,所節省的“時間成本”絕對值回票价。有一柜衣服,不如有几件能加分的衣服,非關价格和名牌。
  不只是衣服的問題,所有會占空間的“動產”、“不動產”都一樣。有華廈千万間,不如有一間能住得舒适安全的房子,不然,就會變成負擔。就像美國許多擁有度假別墅的千万富豪共同的經驗:那間房子讓你最快樂的兩天,就是你買進和賣出那兩天。
  食物也是一樣,現代人都懂吃得多、吃得好會帶來龐大的副作用。可惜的是我們在決定擁有一樣東西時,很少考慮到多了是否會造成負面效果。我們沉浸在“數大便是美”的所有人的喜悅里,炫耀著自己的所有物。如果它沒有恰如其分的實用性,我們并不算真正擁有它們。

  多,沒有用,适合最重要

  适當的錢使你無后顧之憂,生活如魚得水;擁有過多,你開始煩惱如何投資。如何不被覬覦者騙走。你可能會因股票一日跌停的損失而得憂郁症,也可能因一日漲停而休克;你擔心情人与子女愛的是你的錢而不是人……情人也是如此,很多人的內心里都渴望成為万人迷,以“有很多人追我”為光榮,忘記了自己只要一個“對”的人。
  有得多容易,有得巧難,要我們回歸清貧生活,以現代社會而言實在虛偽,但我們值得想想,什么才是最适合的,多,有時并沒有用。
  我記得《理財圣經》的作者黃培源博士曾說:“有錢很愉快,但如果你擁有的錢超過一億,你就會開始不快樂了。”大部分人一輩子當然還不會擁有一億,還沒資格想象那种不快樂,但他對有錢人的觀察,自有相當的洞析力。我也記得紀伯倫所寫的:“上帝是公平的,因為一個睡在絲絨床墊上的人,并不會比一個以大地為席的人能擁有好夢。”

  在對的時間,才會做對的事

  從前有一段時間,我似為,我很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了,不管再累再忙,我的情緒應該沒有什么太大的差別。
  直到最近我才發現,我的情緒穩定值并沒有我想象的那么高。“當你精神飽滿的時候,即使遇到很棘手的事,你還是會有相當的耐心和寬容度;但是當你精力不濟時,一件小小的事都可能令你煩惱不已。”當我讀到加州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羅伯·塞耶的這段話后,開始反省自己。
  我發現,沒錯,在情緒好的時候,我很容易一口答應別人要求我做的事情,也會對別人的情緒有比較高的忍耐度,對任何的批評意見敞開心胸;但在我“累得像只狗”的時候,我很容易回絕別人的邀請;累了一天的那個深夜,只要有人打電話給我,我說話的語气,很容易有一搭沒一搭,有意無意間,有點急躁地想挂斷電話;有人批評我,我一定往坏處想。的确,在我疲倦時,情緒智商是比較低的。

  學習情緒智商管理

  有好几次經驗重复發生。忙了一天回家,有時看到經紀人傳真來的紙條,有一大堆工作、演講等邀約征詢我的意見,問我愿不愿意去。如果那天我很累了,我總會馬上打電話給她說,請全部推掉,并斬釘截鐵地說:“我沒空!”第二天起床,精神好了,重新看那些紙條,良心發現,理性回頭,我又會打電話更正我的某些決議,同意接受某些邀約和工作。
  偶爾會受到腰酸脖子痛的毛病侵扰。我也發現,當身体無恙時,我容易說“yes”樂觀進取;身体不好時,我容易對很多事說“no”往負面想。原來,我還是這么情緒化的。只因為我一個人住,在工作完畢后通常沒有什么應酬,所以當我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時,我可以好好地松懈一下,沒有莫名其妙遷怒于人、因為一時忍不住發作情緒而后悔的机會,所以我誤以為自己的情緒一直很平和。才怪!
  很多朋友已經覺察到情緒的起伏有時會像“不隨意肌”,很難控制。有一位做大生意的朋友就告訴我:“白天我不會煩惱的事,在入夜不能成眠時會變成一個巨大的惡魔,使我感覺世界末日到了。”
  他知道自己在晚上情緒不會太好,就會特別叮嚀自己不去想麻煩的事情。等出太陽之后,一切自然會像早晨的露珠般被陽光蒸發。塞耶教授的報告也指出,同樣的一件事,在夜深時最令人心煩,因為我們的精力在白天時最旺盛,心情也最好,下午四五點時就逐漸減弱。
  難怪很多人在上班時是好好先生或好好小姐,回家就有無名火上升。白天的人際關系和下班后的受歡迎程度完全不同。白天人見人愛,夜晚人人走避,深夜則悲歎自己孤苦。

  談事情要看好“timing(時机)

  有些上班族很會看老板的臉色。我們明白,在他心情大好時,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議比較容易被采納;可是在感情生活中或和家人的相處時,我們卻常忘了“看臉色”。往往在對方疲憊時說些不中听的話,或者在兩人都筋疲力盡時數落對方的不是,或者在睡前嚴肅地做“溝通”,搞得覺也不必睡了,勢同水火。
  在兩人都累時做觀念溝通,常是越溝越不通,因為集中精神的能力變差了,脾气也變坏了。這樣的溝通,只會有負面效果。“我已經很累了,他還無理取鬧……”這是我們常听到的抱怨話。對方未必無理取鬧,只是談事情沒看准“timing”的問題。
  還有一方在半夜把另一方吵醒來翻舊賬的,這樣的伴侶必成怨偶。
  讀書也一樣。過去念北一女校時,我發現有些同學分明念得比別人勤快,“朝六晚十二”地死K,成績卻不見得比別人好。因為有些時間,你再勤奮地念,吸收力也很差。
  找到一個好的時間,你會變成一塊很好的吸水海綿。
  找到一個好的時間說話,別人也比較听得進去。
  別在精力耗弱時想不愉快的事情。
  也別在雙方累得要死時吵架。
  別在他心情不佳時向他抱怨,那是雪上加霜,你不會得到你想得到的。找個對的時間,一下子就會命中靶心。
  時間晚了,我不該再寫稿了。否則,非但

  愿意快樂

  用二分法來看人通常是愚蠢的,而我周遭都有快樂的人和不快樂的人。
  但每一個人似乎都希望快樂。
  快樂到底去哪里找?
  在我們的生活中,似乎有些東西能討我們的歡喜,但常只是一時歡喜。逛街時買了一件衣服、吃了一頓美食。得到一句贊美、升了官、發了財都能使我們“快樂”一陣子,但通常就只是那一陣子。很多人,沒多久又陷人近乎習慣性的悲傷和空虛里。有野心的人會設定下一個目標,讓自己進入追逐游戲里;比別人敏感的人會想,唉呀呀,人生就是得到這么多,還不是生老病死苦……
  有時我們想一再地重复我們的快感經驗,但快感經驗是有邊際效應的,你第二次考第一名的時候,總不會比第一次考第一名高興;如果你習慣考第一名,你就不會因為考第一名而高興,只會因為某一次沒有考到第一名而沮喪。

  哪一种人不快樂?

  每一個哲學家或心靈探尋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結論,真正的快樂要往自己的心里去找。
  而你的內心在哪里呢?只有你自己能知道。
  有人類以來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哲學,不過是在探索同一個源頭,沒有人能提供正确的答案。世界上當然沒有完全快樂的人,除非是個躁郁症的患者,處在“躁”症的時期,他們确實被快樂完全燃燒,但憂郁時,又會要掉他的命。我們只能找到“感覺自己活得蠻快樂”的人和“多半感覺自己活得不快樂”的人。
  期待有人為自己帶來快樂的人常常不快樂。
  動不動就拿別人來比,憤世嫉俗的人一定不快樂。
  太在乎別人評价的人不快樂。
  把每件事都往肩上扛,拿一百分當標准的人必然不快樂;期待自己在別人眼中一百分的人和要求朋友完美的人一樣,不但不快樂,而且也會讓跟他在一起的人不快樂。
  越把自己的不快樂怪在某個人頭上的,必然更不快樂。

  挫折的污泥中也有快樂的養分

  在現代社會,不快樂者好像越來越多,不快樂常像一种傳染病,弄得人心惶惶。在我們無力探索人生的源頭之前,我們想快樂,只有一個方法,你須先“愿意快樂”。愿意快樂,才能找到讓自己在生活中能快樂的東西,擺脫掉讓自己不快樂的東西。
  并不是所有希望快樂的人都打從心里愿意快樂,或舍棄自己的不快樂。我發現很多人和自己的不快樂已經產生了“共生”的關系。
  比如一個在家里被當成肉靶子打的受害婦女說,她反正習慣了,雖然她渴望過的是平安無慮的生活;一個每換一次工作就抱怨公司人際斗爭和老板刻薄的人,不愿意放棄自己“期待環境一百分”的夢想,也不愿稍稍加強一點圓通的性格,只把抱怨當成自己的心理治療方式;也有人天天羡慕別人可以開五百万跑車,住千万華宅,埋怨自己命不好,但有了錢与時間,還是天天上牌桌打麻將。
  還有些人愛上自己的多愁善感,傷春悲秋,雖然他們也羡慕別人的開朗性格。他們和自己的不快樂產生了“相依為命”的關系之后,只能越來越不快樂。
  一個愿意快樂的人,不會僵在不快樂中動也不動。如果我們愿意快樂,從挫折的污泥中也可以看到快樂的養分。然后撒下种子,好好澆水,看它會開什么花。

  觀察壓力,善待自己

  “做這么多事,面臨這么多挑戰,會不會有壓力?”我常被問到這些問題。
  以前我是這么回答的:“壓力是你自己想出來的,只要你認為沒壓力,就沒有壓力!”
  是的,我一廂情愿地把壓力想得太簡單了。
  沒有人喜歡過勞死,也沒有人喜歡精神失常,但是長期處在高壓狀況的現代人,卻無可奈何地面臨各种崩潰的可能。崩潰,自然是因為壓力太大。
  我的口中比較少說到“壓力大”這三個字,据我客觀地推敲,是因運气不錯。我做的大都是我有專長。喜歡做或即使沒專長也有興趣學的事情;我有很愿意傾听的朋友听我訴苦,适時提供“休息站”;我的家庭已經不再給我任何壓力,使我工作了一天之后,可以獨自好好休息;我忍受壓力時會往好處想,好像心里有個慈愛的母親,适時出來安慰自己:再一下下,再一下下,你就可安然過關了。
  還有,我不是個完美主義者,做不好,容許自己“混”一下沒關系;我也有點厚臉皮,万一真的表現得很差,不太會自責,總想下一次好點就行了;有時想不開也會鑽牛角尖,但睡飽了看見第二天的太陽,通常就沒事;還有,我愛玩,會給自己一段“偷溜”旅行的空當……
  所以我總沒面臨所謂的崩潰邊緣,也很少把“天怒人怨”的樣子呈現在大家面前。

  壓力大時生人勿近?

  不過,觀察別人總是比觀察自己容易。
  有一次我很謹慎地把自己的觀察所得“雞婆”地告訴好友:“我希望你工作的時候可以輕松一點,我已經觀察你很久了,你忙著工作的時候,臉上的線條都往下拉,好像寫著‘生人勿近’這四個字,別人跟你一起工作,壓力一定比你還大。其實,做一件事,表情輕松并不比表情苦悶來得沒效率啊!”
  他的肚量很好,笑了笑說:“謝謝你的建議,我改改看。”他确實很努力地在遇到難題或龐大的工作量時,把表情放輕松了。他告訴我,當他表情輕松時,事情反而容易迎刃而解,因為,大家比較愿意幫忙,比較沒有抵抗心,也會認為他有處理事情的能力。
  但有一天他也把“逆耳忠言”回敬給我:“你有沒有發現,你壓力太大的時候,表情也有點難看,寫著‘生人勿近’?你壓力大的時候,常常不自覺地抿嘴,嘴巴的線條是向下的拋物線。不然,你就會像金魚一樣地嘟起嘴來吐气。那時候,我都不敢跟你說話,因為會自找麻煩!”我也笑了。
  還好他這些話,是選在我沒像金魚一樣吐气或抿嘴時說的,否則我一定不承認,還會認為他在批評我的長相。哈!
  他的一番觀察讓我看清楚,原來我在壓力大的時候,會有這樣的反應!我自己一點也沒發現……
  此后,當我發現自己的“壓力症狀”出現時,我會暫時脫离“壓力現場”一下,不急著把事做完或把話說完。因為那時不管做什么,都不會做得太理想,說什么,都會有副作用,更不可能好好跟外界溝通。万一不能脫离“壓力現場”,我會告訴自己,笑一個吧,不要太勉強、太強求……

  逃避壓力不如适當處理壓力

  每個人面對壓力時的反應不太一樣,你可觀察到,你是哪一种呢?
  有人會搔頭皮,有人會撥自己的頭發!
  有人會大哭一場!(可是,如果你常失控在眾人面前大哭,久而久之大家也會不自覺地怕起你來!哭的邊際效用會越來越小!)
  有人會遷怒于無辜者,看什么都不順眼,亂發一頓脾气!
  有人悶著臉不說話,自以為EQ高,其實大家都知道你不開心,一樣“生人匆近”!
  有人食欲變得很好,猛吃東西。當心体重越忙越重!
  有人喝酒,酒醉裝瘋!(大家雖然很同情你的苦悶,但背地里會發誓,再也不跟你一起喝酒了,真沒修養!)
  當一個必須在現代社會中活著的人,誰的壓力不大?讀書壓力大,家庭壓力大,工作壓力大,無所事事壓力一樣大!逃避壓力等于逃避成長,不如适當處理壓力。在觀察自己的壓力之后,就要有減壓的動作,我會選擇獨處、睡覺、寫日記。听我喜歡的音樂、旅行、游泳、轉移自己的注意力,這些都是處理壓力時比較沒有副作用的方式。(千万別用吵架來減壓,它的副作用會使你更有壓力。休息真的是為了走更遠的路。有了休養生息的時間,當初百分之百難的工作,通常都只剩六十分的難度了。
  別在壓力大時再壓榨自己,是善待自己的生活方式;別在壓力大時無意識地壓榨別人,也是善待自己未來的生活方式!

  尋找真實自我

  從前有一個呆子,在路燈下埋頭尋找東西,鄰人問他:“你在找什么?”
  “我在找針,”他說,“剛剛縫完扣子,針掉了。”
  “你在路燈下縫扣子?”鄰人好奇地問。
  “不是,在家里。”
  “為什么跑出來找呢?”
  “因為這里比較亮,人家不是說,亮一點比較容易找到東西嗎?”
  這個世界應該是由聰明人領導的,不是嗎?可是我們常在領導下,在不該找答案的地方找答案,在該用力的地方不用力。
  各种青少年事件發生之后,只見大家召集了一些“防范青少年犯罪”的會議;桃色新聞一多、离婚率一高,就有些“道德重整”協會來呼吁大家“拒絕婚前性行為”;這些日子以來,我們常看到很多應該是很聰明的人,把得了神經官能症的人送進外科手術室,想要為他做斷手斷腳的手術。
  也有人注意到,也許教育也有問題,它一樣犯了在光亮處而不是在針掉的地方找針的毛病。

  教科書使我們和真正的生活迢迢相隔

  我們离開牙牙學語期之后,開始面對一連串的訓練,這些訓練,有一個很堂皇的名詞,叫做“教育”。我們不斷地吸收來自教科書上的“死”的知識,參加各式各樣的考試。學校要我們乖乖坐在課堂上的時間,其實和重刑犯被關在牢籠里不見天日的時間差不多一樣多。
  我們所受的教育越多,花時間念教科書的時間越多,我們就不得不和真正的生活迢迢相隔。
  有沒有人問過,教科書里的《青年守則》和《花木蘭從軍》,同社會新聞版上的青少年虐殺少女、軍中舞弊案。年輕士兵在軍中舉槍自盡的新聞之間,差別到底在哪里?
  沒有,我們已經習慣將在課堂上讀的与真正會發生的事情當做兩回事。
  所以,我們會看到一個念研究所的成績优异學生,下海當公關公主,然后“一時忍不住”殺害了如姐妹般的同班同學,只因為一個混亂的感情問題……當然,也不要把矛頭對准青少年,我們的成人社會已經是一團烏煙瘴气,不知道有多少諄諄教誨女儿不要交男朋友的父親,正身体力行地催生著雛妓問題。沒有人認為自己有錯。

  ------------------
  轉自書香門第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