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怎樣的人生才有意義?


  這是一個永遠沒有正确答案的問題。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每個人生的階段答案也不一樣。有些人不斷在找尋答案,有些人一生只得到“沒有意義”的答案。
  但不論有沒有答案,是什么答案,都有一個不可缺的要點:人生有意義的人,心中必定歡暢。
  不一定要擁有什么。
  几年前,我到老撾去。那時候,它還是一個不對外開放的國度。由于地處內陸,交通不便,農作物雖然丰盛,但現代民生物資仍然非常缺乏。窮人家能有一件衣服蔽体已經不錯了。
  車行荒野,几無人煙,經過一座開滿蓮花的大沼澤旁,我看到了一幅令我難忘的景象。
  六個五六歲的孩子,光著身子,嗨呀嗨喲,很有節拍地在沼澤中划船。所謂的船,只是簡陋的竹筏子。
  被陽光均勻洗禮過的身体,泛發著黑金光澤。他們笑得非常非常開心,划得非常非常用力,一起往前划,划到沼澤中心,又划回澤邊。
  我舉起相机,他們也舉起手,完全沒有芥蒂地歡迎罕見的不速之客。嘩啦!其中一個孩子跳進水里,像魚一樣地泅泳。一會儿,又跳上筏子來。
  然后,他們又心滿意足,嗨喲嗨喲,一心一意地在開滿艷紅色蓮花的池上行舟。
  我發了很久很久的呆。
  我知道,他們絕對是窮人家的孩子,他們沒有玩具熊,也沒有“任天堂”,他們甚至沒有一件好衣服。可是,沒有人有權利覺得他們“好可怜”。
  我覺得我“好可怜”。我們都一樣可怜。
  因為我從來沒有見過那么燦爛,那么自然,那么純淨,那么百分之百的笑容。
  我因忙碌才能充實、表面上看來蠻有意義的人生,好像從來沒能使我笑得如此喜气。那么美麗的笑容使我的心如蓮花,在溫暖的陽光下,和千百朵蓮花一起嫣然盛開。
  怎樣的人生才有意義?希望他們永遠不必為這個問題浪費時間。
  心里從沒浮現過這個疑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吧!
  我這么努力,到底有沒有意義?
  我們不時會問自己這個問題。
  我們不只問人生有沒有意義,也問很多事有沒有意義:我這么努力讀書有沒有意義?做這种工作有沒有意義?這么辛苦地幫他忙有沒有意義?
  到底什么是“意義”?是成功,是利益,還是某种榮譽?
  我們問的“意義”,通常只是很現實的利益,名或利。
  但是,我們的意識在提出這個問題的同時,其實已經給予了否定的答案——我們是因為覺得沒有意義,所以才提出這樣的問題。在解答自己疑問的同時,我們往往讓正面想法取代了負面想法。換句話說,我們只是拿“意義”來打擊自己,讓自己沮喪,卻又改變不了現狀,或根本無力改變現狀。
  我的一個攝影師朋友曾經一直檢討,他那么辛苦地投入攝影有沒有意義?使他不斷問這個問題的導火線倒有些趣味:有一天,他到一個很偏僻的鄉下拍照,想要拍一個坐在路邊歇涼的老太太。老太太大概并不喜歡當模特儿,或是不好意思,著急地說:“不要,不要!”為了阻擋他的鏡頭,竟然把裙子整個拉到上面來,擋住自己的臉。
  “那一剎那,我忽然覺得自己很殘忍,而我的工作很沒有意義……她為了不讓我照臉,宁愿拉起裙子把臉遮住……”
  從此,他一直在檢討他的半生心血有沒有意義的問題。工作不來勁,遇到精彩畫面時,也不再勇往直前搶鏡頭。
  當他對我訴說這件事時,旁邊有個老先生說話了:“少年人,如果你真的愛這個工作,你不但要愛歡迎你拍照的人,也要愛拒絕你拍照的人,正面和負面,你都要接受,這才是人生的全部。不要只想揀甜頭吃。”
  我的朋友和我听了老先生的短短評論,如醍醐灌頂。
  “事實上,有沒有意義,只有老天爺知道!”
  我們問老先生,他做什么工作。
  他說,他是退休老師。
  “我很喜歡教學生,可我教了三十年書,我教過無數個博士,也教過殺人犯和搶劫犯,我對他們都付出同樣的愛心呀。當我發現我的學生長大后為非作歹時,我也曾經很沮喪,我這么努力到底有沒有意義?我發現我不知道,因為我還是很喜歡這個工作,我還是要盡人事,其他的就听天命吧!佛教里講自性自救,我要救他,他不救自己,有什么辦法?”
  我想,在讀書的時候,我就已經知道,很多東西,背了學了將來沒有太大意義。后來進人社會后也證明,從前背得死去活來的東西,占据了我年少青春的東西,并沒有意義——讓我絞盡腦汁的地理課,那些鐵路、那些城市,有的現在已經不存在,有的改了名字,而我那時也總認為地理考全班最高分完全沒“意義”。
  但反過來想,我在企圖考全班最高分,在我的腦海里冥想鐵路网的同時,我不也体會了某种游戲的歡喜?在我得到好成績的那一剎那,我不也曾經快樂過嗎?
  當然,如果那些讀死書的時間可以省下來更好不過,可是,在我還沒有能力打破那個“迂腐”制度的時代,我只能以正面意義打敗它,而不要讓它帶來負面意義打敗自己。
  每個人心中有意義的事不一樣。
  某些人心中最有意義的事,對其他人可能毫無意義。歷史上有數不清的人,為了奪取自己心中最崇高的精神標杆,不惜舍生取“義”。
  換了你,可能嗤之以鼻。
  原來人人如此不同,如天与地。也就因為,有人愿意發出屬于自己的聲音,這個世界才能像一個美麗的交響樂團。
  史考特征服南极的故事,你我絕不會師法前賢,但都會深深感動。
  他是一位英國海軍船長,也是英國南极探險隊的司令,自小害羞而膽小,陰錯陽差地加入了南极探險隊。從此,他愛上了南极。
  愛上了南极,或者,愛上了不可解釋的宿命,一种奇妙的“非如此不可”的生命旋律。
  他發誓:在有生之年,非征服南极點不可。他要使英國的南极探險隊,成為第一支在南极豎起國旗的隊伍。
  此后十二年,費盡心血的籌備,又歷經几千公里,不畏嚴寒地奔走,第一次遠征南极點他几乎成功,但卻因突然襲來的暴風雪而功敗垂成。他并不灰心,經過更充足的准備,他与經驗同樣丰富的隊友,再度回到南极的冰雪大地。他們帶著机動雪橇、西伯利亞的迷你馬、阿拉斯加的狗群,還有新西蘭政府捐助的大批冷凍羊肉,准備一舉成功。
  冰封的南极,擁有令人惊歎的風光,也藏著惊人的凶險。即使在夏季,气候仍捉摸不定,每日溫差可以在攝氏零下七度和零下六十度間肆意徘徊。她像個美麗而暴躁的情人,驕縱地調戲著痴心的追求者。
  即使准備再充分,所謂冒險,仍只是一場賭博,并不保證你能收回投下的生命資本。未知,使人惶恐,卻也充滿冒險与刺激。
  冰雪封凍,使承載的睡袋与帳篷增加了一倍半的重量;机動雪橇的率先故障,更使搬運必備貨物難上加難;暴風雪常使空气中充滿飛舞的冰錐,即使在帳篷中,呼出的气,還是會使胡子結成冰塊。西伯利亞的迷你馬只能畏畏縮縮地擠成一堆,等到死神一一解脫它們的痛苦,終于成為人与狗的必備糧食。由于糧食不足,其中一半人馬被迫折返,向繼續挑戰极點的五個人舉杯祝福。他們并沒有想到,這一次別离也是永遠的告別。
  風霜如針,刺進他們早已凍傷的雙頰,史考特等人奮力邁向通往极點的道路。但出乎他們意料的,他們并非第一支朝圣隊伍。在距离极點四十三公里的地方,竟然發現,挪威探險隊已經插上了他們“到此一游”的旗子。
  那真是無情的打擊。但他們仍堅持接近极點一些,一九一二年一月十八日,他們成功地征服心目中的南极點——它和南极的每一個地方一樣,只是白茫茫一片的酷寒大地,并沒有人開香檳和party歡迎。而且,他們必須馬上面對長達一千四百多公里的回返路程。去与來同樣艱辛,糧食則更為不足。一位最健壯的隊友失足跌落在冰崖中,咽下最后一口气;另一位隊友為了把糧食留給其他人,選擇獨自告別,悄悄在荒涼的冰雪中迎接最后一刻。剩下的三個人,并沒有回到出發點。一直到他們去世八個月后,搜救人員才發現他們。他們靜靜躺在距离极點才十一公里的帳篷中,任白雪為他們建筑墳冢。
  史考特的日記被發現了。最后一篇,他寫著:
  我們仍應堅持抵達終點,但我們卻已虛弱不堪,當然,我知道終點已經不遠。這很可惜,可是我不認為我能再寫下去了。愿上帝照顧我國人民。
  我們也許不認為征服南极有什么意義,可是,每一個求仁得仁的故事,總使人想向勇敢的執著者們深深致敬。

  ------------------
  轉自書香門第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