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10


   
處女情結何時休

  
  如果一個人因為你不是“原裝”貨就不愛你,
  我不知道,那樣的愛有什么意義?
  不過像個孩子,
  看見一种新的玩具。

  我曾主持一個節目,請了黃越綏女士、鄭丞仁先生,以及心理學博士張怡筠小姐來談“處女情結”。助理主持人做街頭訪問時,可真是為難她了。好不容易“堵”下了路人,大多數的人——尤其是女人,在听到人家問她對“處女情結”的看法時,大多馬上翻臉:
  “我不回答這种問題。”
  不回答當然是個人的人身自由。但在這個問題上,制作單位所遇到的拒絕特別多,至少透露著一個現象,那就是,這個問題對大多數女人而言,确實是一個很難表示真實意見的問題。如果你批判處女情結,別人會說,哦,你一定到處亂來,才會反對;如果你贊成,未免顯得有支持男性沙文主義。
  從美國回來的張怡筠說,這個時代還有這种情結,簡直是匪夷所思。但是,處女情結普遍存在于台灣人心中,從現實的數据就可以看出來:每年,各小診所做的“修補”處女膜手術,對某些婦科醫師來說真是不無小補。
  我問鄭醫師,一個人可以做几次呢?鄭醫師說,你高興做几次就几次,不過,現代人已經懂得不必再進醫院動手術了,只要拿棉花沾雞血放在深處,几可亂真。
  風月場所的女子為了“价碼”做這件事,“良家婦女”則為“終身幸福”做這件事。
  黃越綏女士說得很中肯,她說:不只台灣男人有處女組結,台灣女人也有深深的情結,她們以為第一次是婚姻幸福的保障和女人值得被愛的理由。所以,還是很樂意接受這种沒有太大“實用意義”的小手術。
  不少台灣女子還是很難面對,男歡女愛之后,那种“如果你不娶我,我就有罪惡感”的感覺。
  不過,這次街訪至少發現了,台北年輕一代的男生,口頭上已經否決了“處女情結”的意義,有位二十歲左右的男生說得很有趣,他說:“如果我不是,我怎能要求她呢?”
  想了想,他又說:“……只要确定孩子是我的就可以。”
  雖然,口頭是一回事,實際是另一回事——這是每一個曾經在情人眼里放過砂子的人,都知道的一件事。
  如果一個人因為你不是“原裝”貨就不愛你,我不知道,那樣的愛有什么意義?不過像個孩子,看見一种新玩具。
  我相信,深深怀抱處女情結的男人,對自己的信心徹底有問題。
   
“鋼琴師”送給善男信女的禮物

  
  也常創造了痛苦的集中營,
  無視于孩子的意識。
  反而使孩子走了許多冤枉路。

  根据澳洲鋼琴家大衛赫夫考的故事拍成的《鋼琴師》,是一部精致、优雅又流暢的電影。一位天才儿童,在他父親的教導下開始在音樂海中泅泳,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父親的專制使孩子苦學有成,卻也使性格乖巧的孩子受了相當的心理壓力,最后進了瘋人院。除了鋼琴,他一切失常。最后在一個女人的扶持下,鋼琴師才又進入演奏廳,在如雷掌聲中啜泣。
  我認為,所有望子女成龍鳳的父母都該欣賞一下這部電影,优美的鏡頭組合透露著种种的心理內涵。它說了什么呢?
  它說,從集中營逃出來的父親,常不自覺的把家庭組成另外一個集中營。鋼琴師的父親是幸免于納粹魔爪的猶太人,逃出來之后,對現實社會依然缺乏安全感。他不知不覺的把家弄成了另一個集中營。他強迫心智未成熟的孩子,演練艱難的拉赫曼厄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不許孩子离開家庭赴异地深造,學成后也不准他回家,造成孩子精神崩潰。直到他死后,鋼琴師才看到一線生机。
  “我辛辛苦苦才創造這個家,你為什么可以辜負我的期望呢?”這是天下第一位嚴父的推理。對一個家庭而言,這樣的“強將”手下只會有精神衰弱的“弱兵”。一個品格沒瑕疵的好人,可能是坏父母,只因方式不對。苦出來的父親,也常制造了痛苦的集中營,無視于孩子的意愿,反而使孩子走了許多冤枉路。
  “孩子,我要你比我更強”是每一對父母對下一代的期許。鋼琴師的父親在年少時期對音樂有興趣,辛苦掙錢買來的小提琴被嚴父砸爛,于是他認為,自己能讓孩子學琴,孩子是很幸福的。“說,你是個幸福的孩子!”孩子囁囁嚅嚅的照說了。“你說,現在你要說什么?”“我要贏!”孩子也想贏,可是每一次沒法贏的時候,他所承擔的壓力,比任何競賽者來得大。
  資优生為什么要自殺?這部電影或許可以讓你看清某些壓力的源頭。
   
第一封情書

  
  第一封情書,
  也許是個“命中注定”的楔子,
  打開一扇生命中等待開啟的門。

  情書?不知有多少年沒有收過情書,想來真是沒面子。
  收到情書的頻率,隨著歲月逐減,至今等于零。多少与我的職業有關(當然我絕不承認与年紀漸長有關)——我想,沒有人喜歡給作家寫情書。因為:一、你會怕人家嫌你文筆不好,搞不好還被改正錯字及措辭退回來。二、你也怕作家回情書給你時用的是稿紙,還會問你,一個字你要付多少稿費?三、万一寫得太好,又怕被作家拿去當寫作題材,或出一本類似《徐志摩与陸小曼》的情書集。但以上這些惡毒的玩笑都開過,所以我活該再也收不到情書。
  (不過是玩啊,怎么大家都嚇跑了。)
  我還記得收到第一封情書時的滋味。那年我剛念國中一年級,有一天騎著腳踏車上課時,有一個把帽緣壓得很低的男生攔下我,拿著一封信說,嗯,有人叫我拿給你。
  當年的小鎮質朴保守,是三分頭与西瓜皮,還不准男生和女生在校園里交談,一說話就叫談戀愛,牽手記小過,接吻一定會被退學的年代。收到一個燙手山芋的我,四下張望,會不會被發現?四下無人,我又惊又喜地一口气讀完后,既羞又憤地把信撕成十几片,丟到路邊田埂里毀尸滅跡,仿佛“圣女貞德”一樣上學去。
  沒想到,隔兩天鄰居的小孩把撕碎的信拼回來,發現我的名字,對著滿臉通紅的我大念里頭寫的一些“仰慕你的丰采”的話。我把信搶回來,這才有膽把發信人的名字看清。哦,是他?一個面目清秀、品學兼优的同年級男生。我在全校表揚好學生的周會上常听到他的名字。
  再次回到我手中的情書,隱隱然讓我感覺,回信是不是“命中注定”?怕自己詞不達意,我到書店買了《當代成語大辭典》《如何寫好作文》《實用作文范本》,意外發現書店是提升小鎮瑣碎生活的寶庫。
  研究了老半天,情書寫了几十封,不同款式,滿滿一疊,一封也沒寄出去。因為有天我走過布告欄,發現那封情書中,該男生把自己的名字寫錯了,“弘”寫成“宏”——一個人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名字寫錯呢?我接到的第一封情書,原來是惡作劇。
  你問我為什么對寫感情事件那么有興趣?第一封情書,也許是個“命中注定”的楔子,打開一扇生命中等待開啟的門。
  但我現在還可以鮮明記起,接到第一封情書時,那种既興奮又“羞憤”的樣子。
  為什么會羞憤?你一定很好奇。
  因為從小,“他們”似乎在教我,愛情是一种“見不得人”的事。
  男女生若在一起聊天可能會被記警告;“約會”被發現要記小過;“接吻”記兩大過(這是我念高中時發生的事,一位倒楣同學和校外男生在公車上小“啄”一下,被教官抓到的結果)。
  在這种成長背景下,至今我能用這么健康、正面的眼光看男女關系,啊!連我都覺得是一項奇跡。
   
愛在曖昧不明時最美

  
  讓戀愛在臉紅心跳中開始,
  在彼此的体貼中了解彼此。
  愛情,
  不應再是一种“急功近利”要求迅速
  達到“目的”的反壓力的行為。

  你曾經為愛受苦嗎?有兩种狀況,一般人會感受到“劇烈”的愛情痛苦,一是在不确定能不能得到心愛的人眷顧時,一是在愛情已經面臨分手的可能時。愛情已經面臨分手時,割舍需要勇气,挽回需要智慧和耐心,還要有一种听天由命的心理建設。然而在愛情不确定時期,因不安全感所帶來的焦慮与苦惱,仔細想來,那种曖昧不明的感覺,其實是愛情最美的感覺之一。
  也許你可以為這种“不明朗”的感覺而痛苦,但這种痛苦,因為有著期待,告訴我一句話,使我心有同感,那就是:“愛在曖昧不明時最美麗……,那种猜測對方心意,眼神不經意的交會,若有似無的靈犀相通,其實是戀愛中最詩情畫意的感覺。愛情的不确定性使我們如同在急流中泛舟,但已經有了安全感的愛情,常在一不小心中變為一潭死水。”
  其實,愛在曖昧不明時最美麗,只因為我們有“花了力气怎能沒所得”的欲念,所以讓自己置身在自己所織就的痛苦的网中,不懂得在“慢火炖湯”時,享受它的芬芳。
  趨勢專家及暢銷著作家Faith Popxorn在她的《新爆米花報告》中,預言下一個世紀“女性思維”會取代“男性思維”,成為主流。我對下個世紀的愛情趨勢也有美好的想像,如果說,所謂速食愛情成為世紀末的華麗,未來,人們將在愛情中返朴歸真——所謂歸真,我說的并不是“反對婚前性行為”,而是人們終能慢慢体會女性的愛情中真正期待的感覺:讓戀愛在臉紅心跳中開始,在彼此的体貼中了解彼此。愛情,不應再是一种“急功近利”要求迅速達到“目的”(如婚姻、性及承諾)的反壓力的行為。我們可以耐心欣賞及沉浸,讓愛在曖昧不削時細熬慢煮見甘美。
  我覺得,戀愛談到出神入化的最高境界,是“相知相惜,患難相扶持”,不過,到了這一個階段,熱情必定已經大半轉化成細水長流的友誼。可惜,戀愛和婚姻能炕談到這個段數的畢竟不多。再怎么樣天雷勾動地火的愛情,經過一段時日彼此熟悉之后,終將面臨退燒的時期。大部分的情人,在熱情消退時,往往無所适從,有人怀疑,是否愛已不再,是否他不再愛我;女人還更容腫有“是否他已經得到了我,所以不再對我好”的指控。
  日罰相處必須面對的是瑣碎的生活現實,太期待那种“為愛燃燒”的感覺,只會使自己對已自抑的浮沉情海而不可自拔,或者不斷抱怨對方變心,歎息愛情和婚姻并不如最初的想像。
   
再見初戀情人

  
  我像個汲井的人,
  本想用記憶細細的絲繩打水,
  卻打起滔滔不絕的我和你。

  我們還是把“戀愛失敗”這個習慣用法,改成“戀愛結束”吧!結束的戀情未必失敗,如果很多年后,你以美麗而优雅的姿勢,回眸一瞥,你會惊訝的發現,沒成功的也很美麗,對你的人生很有創造力。
  如果有一天我們還能在街頭相遇,你將以什么方式招呼我,而我,該用怎樣的表情辨識你?
  在我心中,這一直是個既酸又甜蜜的問題。
  很多年過去了,我已經不复當年的天真任性,但是,總想用一點天真、一點任性來盤算這個假設性的惊奇。
  我想我還是會有些慌張,因為措手不及地在你熟悉的眼睛中看見以往,然后想起當初自己竟然也會有陰晴不定的少女脾性。曾經因你一句無心批評而天地變色,為了想和你天長地久而處處挑剔。
  想起我曾那么斤斤計較,你會不會一日比一日不愛我,擔心万一你該先死或我該先死的問題。
  想起我曾因你稱贊其他女子的美麗而充滿醋意,仿佛童話里那個每天對著魔鏡顧影自怜的巫女。
  想起你我都曾再三翻索的那本詩集;想起初讀“寒冬過了就是春天,我用一生來等你的展顏”時,莫名的悸動与狂喜;想起我如何將我倆的假想結局寫成第一篇愛情小說,想起……
  我像個汲井的人,本想用記憶細細的絲繩打水,卻打起滔滔不絕的我和你。日子正當少女時,多么先天下之憂而憂啊,十八歲便想盡我們八十歲的人生問題。
  結果因為這种“生命中無法承受的重”而分手。分手的理由早已煙消云散,大概只是因為一些芝麻綠豆之中都孕育著巨大的火藥庫,因為我們把未來想得太多太多,并不明白:愛是期待越多、挫折就越大的事情。
  你,長胖了沒有?結婚了沒有?頭發掉光了沒有?我的想像力有時有點惡毒,但一定比不上時光這個千變万化的魔術師。
  我想我一定希望在“偶爾”碰見你之前,把自己修飾得好一點,不讓你看見,這個女人的臉上寫著疲憊、眼睛中帶著憂愁、嘴角已稍顯疲憊的往下垂……
  沒有一個女人在忽然遇見初戀情人時,希望看到他幸災樂禍的眼神。不,他絕對不可以說:還好我當初沒有選擇你……
  你會希望是“惊鴻一瞥”,喚起他心中的騷動,為什么沒選擇你呢?為什么?
  其實我并不希望再續前緣。我怕撿拾過去的渣滓,再次放進嘴中咀嚼。
  但總希望你看我的眼睛眷戀多一些。否則,深情的眼眸宁愿不看你。
  其實我覺得,人慢慢變老未必不是好事。我開始能夠体會年輕時所犯的錯誤,能夠心平气和地凝視過往歲月,明白當初呵當詞,你我的任性堅硬得像鋼錘,而我們倉皇而匆促的海誓山盟只是水晶,嘩啦嘩啦,被你我合力敲碎。
  現在懊惱有些遲。但如果能再遇見你,我愿意像個很久不見的老朋友一樣,和你談談這些事,至少,清除一下一直隔在你我之間的迷霧。
  如果有一天我們在街頭相遇,我想我愿意輕聲對你說出多年前一直不曾說出口的:對不起。
  尋找初戀情人——也尋找最原始的、還沒放進愛情染缸時的自己。我相信,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事之一。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