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四章 曠世之作


  皮爾·卡丹告訴肯尼迪總統:“總統先生,這個世紀在時裝領域內只有一位真正的男子漢,那就是溫莎公爵。您可能是第二位。我能使您成為在世界時裝方面如同杰姬一樣重要的人物。”

  皮爾·卡丹的時裝征服了肯尼迪總統夫人,法國總統夫人,伊朗是后,征服了女歌唱家米海依……

  為總統夫人設計時裝

  皮爾·卡丹在成功面前,有几分陶醉了。

  最使他難忘的是為美國已故總統肯尼迪的夫人杰奎琳。肯尼迪設計服裝。當杰奎琳將他召喚到她正住的喬治敦醫院的產婦病房,以了解他對春裝的設想時,皮爾。卡丹早就已具備國際鑒賞力与藝術判斷力而聞名于世。后來,他圓滿地完成了總統夫人一系列系的要求。為當時的美國第一夫人設計制作了出席總統就職盛典的絕大部分套裝,以及許多平時穿著的外套。

  那天風和日麗、气象万千。皮爾·卡丹帶著一手提箱時裝樣式的素描抵達喬治醫院。當他走進杰奎琳。肯尼迪病房,立即感到惊奇和失望。房內挂滿了美國最佳時裝設計師所畫的素描。但是他并未被他們的設計水平所嚇住。在他看來,他們并沒有用心設計。無疑,這些素描是他們最好最美最得意的作品;但是,皮爾·卡丹所提供的是遠比他們的設計更為精心的全新式樣以及他對杰奎琳。肯尼迪怎樣去擔當第一夫人角色的獨特見解。皮爾·卡丹帶去的素描沒有一件是他過去的作品,他是特地為她而創作的。皮爾·卡丹确信她能理解他的意圖,但是皮爾·卡丹擔心的是杰奎琳。肯尼迪會不會聘請所有的時裝設計師。那天,杰奎琳。肯尼迪异常動人和高興,并且是把皮爾·卡丹作為她的老朋友而不是作為滿足她需求的一位試用雇員向他致意。

  皮爾·卡丹打開手提箱,第一張素描是一件簡洁的白色緞子的長夜禮服,是皮爾·卡丹為她參加總統就職典禮的慶祝舞會而設計的。他冷靜小心地觀察杰奎琳的反應,她立即發自內心地說:“完全滿意。”

  接著,皮爾·卡丹對這件服裝作了較詳細的描述:

  “最重要的是織物的質地,一种華麗的瑞士雙料緞子,其線條非常端庄——給人一种洁白無瑕的感覺,而且,織物的稀貴和緞子的華美令人難忘。”皮爾·卡丹還告訴她關于她的服飾將發生什么樣的信息——簡洁、有朝气而又端重优雅。

  皮爾·卡丹又說:“在這美國的凡爾賽宮內,您确有极好的机遇。

  杰奎琳。肯尼迪完全明白皮爾·卡丹傳遞給她的信息,她開始激動地談到需要在白宮制造一种嶄新的气氛。六十年代是美國歷史上最為開放的時代,嬉皮士運動、“甲殼虫”音樂、反戰、性解放……人們追求新生活的浪潮已蔚然成風。總統夫人要把白宮變為全國尊重禮儀和尊重知識的地方,她將邀請全世界最偉大的作家、藝術家和音樂家來到白宮作客。皮爾·卡丹向肯尼迪夫人出示了其余几張素描,反應同樣非常強烈。第二張是一种純料子大衣配上無邊圓帽,皮爾·卡丹建議她穿上這套服裝出席總統就職典禮。

  他說:“夫人,您看,在場的其他女性一定都穿著毛皮大衣,而您的穿著与眾不同,這件大衣將突出你的年輕。”

  皮爾·卡丹堅信自己的說法。

  使皮爾·卡丹大為吃惊的是,當總統就職典禮的場面真正到來的時候,這件淺黃色的全毛嘩嘰大衣配上黑貂皮大衣領和手簡,再配上無邊女帽,簡直太激動人心了!從此便開始了著名的“杰姬(杰奎琳的昵稱)式樣”新潮流。店舖里馬上流行著名的杰姬式無邊女帽,几個小時內,皮爾·卡丹的大衣就像雨后春筍似地挂滿了各時裝店的每個貨架。新聞界也同時爆發了一場報道杰奎琳。肯尼迪的熱潮。

  但是,當皮爾·卡丹站在她病床邊的時候,這一切是很難預料的。杰奎琳贊揚他設計的式樣,一連說了四次“很好”,最后她說道:

  “我已經下了決心,你就是我所需要的服裝設計師。”

  皮爾·卡丹說:“可是必須是唯一的,我才愿意接受此任。”

  她問道:“你能單獨完成嗎?我要好多好多服裝呢。”

  皮爾·卡丹說:“當然能。”

  只有那時皮爾·卡丹才開始意識到這是一項多么艱巨的任務。他必須把它作為單獨任務,全力以赴地投身于第一夫人的時裝設計;代价無疑是昂貴的,但榮譽和挑戰值得他為之效勞。

  皮爾·卡丹還必須說明,肯尼迪曾告訴過他:

  “根本不必擔心錢的問題,年底給我一張總帳單就行了,我會付款的。”

  他要求皮爾·卡丹對于總數目持謹慎態度。

  “因為這可能被別人用來從政治上攻擊總統,而我已經是總統了。”

  皮爾·卡丹离開醫院后,汽車把他送到喬治敦的肯尼迪家中。新任總統很高興,他向皮爾·卡丹問道:

  “卡丹,和杰姬談得如何?”

  皮爾·卡丹回答說:“總統,你好,她要求我為她設計所有服裝。”

  當時的關鍵似乎在于,對皮爾·卡丹將面臨的問題和所能取得的成就取決于杰奎琳。肯尼迪的理解有多深。在華盛頓,他用了許多晚上花在令人振奮的時裝故事上。

  第—個面臨的問題是組織机构。皮爾·卡丹必須雇一名女領班,一名研究織物及其顏色的助理,一名面料采購員,一名裁剪師,八名制作樣品服的縫紉工。他的助理凱。麥克高溫在華盛頓安排試穿,并充當肯尼迪夫人和皮爾·卡丹之間的聯絡員。他還有一名在法國和意大利尋找最好織物的人員。

  皮爾·卡丹把最初兩三周時間稱之為“忙亂階段”。那時,總統夫人整天來函來電催促:

  快些,快些,我已沒有衣服可穿了。

  杰奎琳。肯尼迪要求皮爾·卡丹迅速拿出服裝來的壓力始終很大。皮爾·卡丹認為他們從未真正赶上她的要求,第一年皮爾·卡丹提供了一百套的服裝,在肯尼迪的總統任期內總共拿出了大約三百套,這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皮爾·卡丹常常處在赶制服裝之中一一如在和赫魯曉夫舉行美蘇首腦會議期間,皮爾·卡丹通過空軍一號專机向法國和維也納赶運十套服裝。在一次暴風雪中皮爾·卡丹親自赶辦,把裝滿十二大箱第一夫人的服裝,用出租車從華盛頓的聯合机場送到白宮。

  他們工作上的聯系是這樣進行的:杰奎琳。肯尼迪向皮爾·卡丹提出所需服裝的清單,例如三件白天穿的亞麻布或山東綢的外套,或茄克衫,或三件舞后服裝——山東綢配以黑圓點花紋的草帽。他們再通過電話討論一些設想。此后,皮爾·卡丹就著手搞出設計圖樣和織物樣品。杰奎琳每次定制十件,這些都是在皮爾·卡丹紐約設計室創作的,并由一位模特儿試穿;然后,他的助理凱。麥克高溫就把樣品拿到華盛頓進行最后試穿。問題就出在這儿,圖樣歸圖樣,而做出其中有一小部分被拒穿,有一部分因為顏色和面料不對路而被退回修改。

  隨著皮爾·卡丹和杰奎琳。肯尼迪工作上的聯系,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年輕美貌的杰奎琳。肯尼迪時時讓他心跳,身為第一夫人的杰奎琳長著一雙深透迷人的藍眼睛,丰滿迷人的紅唇挂著輕柔的微笑,配上一頭濃密的金發,更顯出几分朝气和嫵媚。

  杰奎琳。肯尼迪十分珍惜皮爾·卡丹同她的工作關系,更珍惜她同皮爾、卡丹之間的友誼。當杰奎琳出訪印度和巴基斯坦時,肯尼迪夫人特地向皮爾·卡開發出賀信:

  “我要告訴你的是:你設計的服裝真是沒話可說的,太棒了!我非常喜歡它們、那件白外套可愛极了,的确是一件杰作。”

  由于皮爾·卡丹与肯尼迪夫婦的關系日益密切,皮爾·卡丹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也日益鞏固,皮爾·卡丹能及時促使肯尼迪總統允許其妻子在服裝式樣上進行新的突破。

  一次,皮爾·卡丹設計了一件單肩夜禮報,杰奎琳。肯尼迪一看見就贊口不絕,但是她卻認為自己不能穿。她告訴皮爾·卡丹:

  “你必須与總統談談這种式樣。我并不認為他會允許我在照片上裸露出一個肩膀。這可能太過頭了。”

  為此,皮爾·卡丹專門去拜訪了肯尼迪總統。并告訴他關于從歷史到今天服飾所起的作用。他說:

  “在古時,常常是皇后或最高女祭司确定服裝式樣,她應該走前一步,才能受到臣民的稱贊,這是她的一項社會職能。您應該知道肯尼迪夫人在這方面對您有多么重要的价值……在這种特殊情況下,我并不倡導野蠻或者輕浮,真的,這种式樣看上去像是三千多年前的。古埃及還認為這种服裝是保守的哩!”

  肯尼迪總統听后笑了,他點點頭,說:

  “好,卡丹,你胜利了。”

  后來,第一夫人和皮爾·卡丹使肯尼迪總統走得更遠,總統允許她雙肩袒露,一件粉紅色和白色相間的草邊服裝配上披肩。她一身打扮在法國愛麗舍宮中受到了贊賞。

  肯尼迪總統和皮爾·卡丹經常就許多方面的問題進行長談。皮爾·卡丹和肯尼迪總統的關系十分融恰寬松。他喜歡對皮爾·卡丹的服裝設計發表評論——而皮爾。卡丹則常常尋找某种方式給他對服裝發表評論的机會,如皮爾·卡丹特意腳穿大紅襪和天鵝絨拖鞋,下身為法蘭絨褲子,上身著絲綢襯衫和大紅領帶,外套是藍色運動服,讓他見了評論一番。皮爾·卡丹還鼓勵肯尼迪總統在穿著方面更富有創新精神,而他是十分樂意接受的。

  皮爾·卡丹告訴他:“總統先生,這個世紀在時裝領域內只有一位真正的男子漢,那就是溫莎公爵。您可能是第二位。我能使您成為在世界時裝方面如同杰姬一樣重要的人物。”

  肯尼迪總統對此很感興趣,還有些好奇。如果肯尼迪還活著,那么,在這個時裝領域內他可能會有某些重要的貢獻,因為皮爾·卡丹已開始使他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了。

  女歌唱家米海依之戀

  皮爾·卡丹的時裝也不僅僅只受用于總統夫人,法國著名女歌唱家米海依。馬蒂厄也受到了皮爾·卡丹的恩澤。

  米海依。馬蒂厄出生在法國南部地中海邊的阿維尼翁市,在家是長女,下有十三位弟弟和妹妹。

  父親羅杰。馬蒂厄是一位精巧的石匠。他曾經夢想當個歌唱家,确實,上帝賦予了他一副悅耳的男高音金嗓子。但是,長輩們反复叮囑說“唱歌算不上一門職業”。于是,羅杰手持鐵錘和鑿子,就在墓地附近的一個祖傳的小工厂里安心當石匠了。

  米海依的媽媽馬爾賽是個北方姑娘。后來移居到南方。一九四五年夏季,戰爭結束后,阿維尼翁市的居民們為了歡慶胜利,來到廣場跳舞歌唱。在一個節日般的夜晚,羅杰。馬蒂厄和馬爾賽相愛,從此,他們再也沒有分開。

  婚后的日子很幸福。但卻面臨著許多和平中的困難。解放后的法國食品緊缺,需要憑票購買,肉類是計划分配的,三餐必食的面包皆是灰黑色,一般日用品价格昂費……

  羅杰。馬蒂厄一籌莫展;此時此刻的他,正在焦急不安地來到產房門前,等待著他第一個孩子的降臨。

  護士突然打開房門向他宣布:

  “好啦,馬蒂厄先生,您得了一個漂亮的女儿。”

  他興奮地雙腿顫抖著走進產房。蒼白衰弱的妻子向他問道:

  “羅杰。咱們給這小家伙取個什么名字?”

  他思考了片刻,答道。

  “叫她米海依。米海依,這個名字很有我們的鄉土味儿!”

  米海依降生的那年,家里只有三間房。可父母并不滿足他們結合的第一部作品;兩年后,接連又生了兩個女儿。大家都擠在這僅有的一套房里。米海依八歲的時候,馬蒂厄全家搬遷到稍大一點的住所,但是房屋質量降低了:風、雨都能從門縫里灌入室內。這是一個很窮的居民區,街上到處是茨岡人。直到米海依十五歲時,她家才有能力搬進低租金的公寓內:五間一套帶衛生間的住房。

  至此,馬蒂厄夫人共生了十四個儿女。每天清晨,在去菜市場前,她都要精打細算一番。

  作為長女,米海依早就意識到自身的責任。她任勞任怨料理家務,幫助媽媽育養弟妹,給他們溫暖。媽媽一干就是半夜,爸爸一早就去上工。什么是假日?什么是娛樂?他們從未真正了解其含意。

  米海依從很小的時候就喜歡唱歌,并有“小夜鶯”之稱。她唱得那么自如,有人說她“生來就是要唱歌的。也許這話說對了。她在家里唱,走在路里唱,課間休息唱,教堂禮拜時唱……。

  米海依十歲時決定幫父親到墓地打小工。她帶著兩個妹妹搭伴去干活儿。有一次,馬蒂厄先生有事需要离開一會儿。只留這三姐妹在基地。她們干著干著就唱起歌來,而且越唱聲音越大。唱的是每天從收音机里听會的時髦歌曲。她們肆無忌憚地放聲高唱,根本忘記了自己所在的地方。

  當一隊送葬的人走進基地听到歌聲時,個個都愕然憤怒了!正好她們的爸爸回來,見此情景也怒不可遏,狠狠地呵叱了女儿們一頓。

  羅杰。馬蒂厄認為年輕人需要盡早參加工作,以便自行解決生活中的各种困難。

  米海依相信這是對的。盡管她已夢想當一個歌唱家,每每听到廣播、電視中大歌星們的名字,她都幻想自己也能像他們一樣……然而,這一美夢很快就被“打入冷宮”;馬蒂厄先生為米海依和大妹妹在信片工厂找到了工作。

  開始,她們在裝卸車間學徒。學徒期滿了以后,米海依正式操作机器制作信封,可得三百五十法郎的月薪。由于她的性格開朗,為人隨和,适應工作能力較強,她的信封產量魔術般地不斷刷新。每天一大早五點鐘就要起床去上工。在工作上,米海依總是勤勤懇懇兢兢業業。

  過冬很艱難,但米海依從不抱怨。她帶上夾火腿白面包作為午餐,一早踏上結冰的大路,在凜冽的寒風里,低著頭邊走邊唱。

  在車間里,她也常給大家唱歌。每當厂長在節日里設宴慶祝或某女工舉行婚禮時,都少不了米海依的表演。一起干活儿的四十多位女友們經常圍著她,要求她唱大歌星皮亞夫的歌曲。皮亞夫是她崇拜的偶像,早在讀書的年代,米海依就開始為同學們演唱皮亞夫的“瑰麗的生活”那首歌曲了。

  無論是隆冬還是盛夏。每天下班后,米海依都必須步行四公里的路程才能回到家里。在厂長的建議下,工厂給她一筆貸款讓她買了一輛摩托車代步。

  在她回家的路上,她經常要去一個專賣名牌巧克力時商店。一天,店里張貼的一個告示吸引了她。那是“阿維尼翁市節日委員會”的布告,上面說:市長助理哥倫布先生將主持一次歌曲選拔賽,邀請業余歌手報名參加,自選曲目。淘汰賽和半決賽定于每周三、六在市廣場舉行。

  米海依沉思起來,她渴望能參加競爭。

  她在家里變得沉默寡言了。媽媽感到很不安,問道:

  “你病了嗎?”

  米海依搖了搖頭。不,她沒有病,她要參加選拔賽。

  “你想當個歌手,我的女儿?”爸爸關心地說,“那么好吧!我不阻攔你。”

  馬蒂厄夫人也表示贊同。小姐妹們也競相熱情地向她祝賀。在全家人的鼓勵下,米海依如釋重負。第二天她報了名。

  初選時,听眾認為這個嬌小、漂亮、富有魅力的姑娘唱得不錯,對她報以熱烈的掌聲。從而進入半決賽。但是在半決賽中,她被另一名女歌手壓倒而落選。

  她大失所望。苦澀辛辣的滋味困扰著她;人們認為她的聲音尚需作定位訓練。

  主持人哥倫布先生安慰她,要她明年再來參加比賽。

  再來比賽?米海依當然很愿意,因為她第一次与這么多的听眾接触,并且從中体會到:在眾人面前演唱多么令人陶醉!而這恰恰正是她愿意付出一切代价去贏得的東西。

  親人們克服經濟上的困難,支持米海依去上練聲課。米海依為了掙到學費,加班加點地工作,与此同時,父親還為她尋找家庭教師。

  有一對姓高麗埃的夫婦,男的曾是社隆歌劇院的男高音歌手,女的在該院彈鋼琴,后來在家里教授音樂課。羅杰決定讓米海依到這個家庭去學習。

  這是米海依向著自己的人生目標邁出的第一步。高麗埃夫人只收一半學費。

  一九六四年,米海依又來參加歌曲選拔泰,但又一次遭到失敗,評委會的意見是:“聲音很漂亮,但功夫不到家。”歡迎她明年再來。

  米海依不需要安慰,第二次落選對她的打擊比起第一次來反而小得多;因為她感到听眾是喜歡她的。她的感覺一點不錯,翌年,她以皮亞夫唱過的《愛情頌》一曲,在決賽中贏得了桂冠。

  她終于取胜了。下一步怎么辦?米海依馬上意識到不能滿足于這地區性的胜利;她要走出阿維尼翁市。選拔賽的組織者也為米海依訂了演出合同,其中包括暑期巡回演出。

  哥倫布先生等人讓米海依錄唱了一組皮亞夫的歌曲,然后,把這盤磁帶寄到巴黎的某家出版公司。遺憾的是,沒有回音。

  一九六五年三月十六日,米海依离開阿維尼翁市到巴黎電視台參加“星期天電視歌星”的選拔賽。主持這個節目的朗扎克決定預先听一下米海依唱的歌,以便判斷一下是否同意她上電視。

  米海依去巴黎之前,她工作的信封工厂已倒閉,她正失業在家。米海依知道哥倫布先生是讓她到電視台去碰碰運气。她當然很樂意,并對前途充滿了希望。姑媽伊蘭娜專程去商店為米海依選購了一條皮亞夫式的黑色衣裙。哥倫布先生接濟她五百法郎作為赴巴黎的費用。

  阿維尼翁市“節日委員會”特別派了一位委員陪伴米海依去巴黎。這是她第一次乘坐火車。

  抵達巴黎的次日清晨,米海依來到電視台找到朗扎克先生說:

  “我是阿維尼翁的米海依。馬蒂厄,來這儿試演唱歌的。”

  “很好,”朗扎克答道,“請把樂譜給我。”

  米海依忽然有些怯場,雙膝直打哆嗦。她唱起皮亞夫的歌曲。朗扎克等人毫無表情地听著,最后只簡單地說:

  “完事了!很好。您現在可以回家等候我們的通知,我們會寄信給您。”

  在米海依听來,這話不過是官洋文章,她難過极了。第三天她就急返家鄉。哥倫布先生的錢,她分文未動。回到阿維尼翁市,米海依還給他時,眼淚汪汪地說:

  “這錢沒用,我不相信巴黎會喜歡我。”

  在失望中,米海依重操起家務雜活。不過心底里似乎還尚存一絲希望:要是真的寄信來呢?……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但期待的信件始終未出現。

  哥倫布先生是個有辦法的人。他從一位路過阿維尼翁的友人那里了解到,米海依的名字已列入電視台的邀請名單,人們正在等待她參加比賽。于是,哥倫布又把米海依第二次送往巴黎。

  正當米海依乘上火車欲赴首都之時,馬蒂厄家里收到一份遲到的電報,原來電報地址錯了兩個字母,給投遞帶來了困難。電文上寫道:

  請于一九六五年十一月二十日帶上樂譜速來肯尼迪大街法國廣播電視台錄音室。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星期天,米海依第一次置身于攝像机前的燈光之下。

  影棚內亂糟糟一片,人們談笑風生,老相識們在這里立相親熱地打招呼……除了節目組織者們,似乎無人注意米海依的在場。她越來越緊張;當朗扎克走過來索取樂譜時,她竟然把一張張的樂譜撒了個滿地。

  米海依出場的時間到了。

  她以最大的勇气唱完了第一首歌。歌聲方止,只听掌聲四起,伴隨著歡呼叫好聲;現場听眾表現得极為熱情。米海依好不容易才明白過來,這說明公眾已經接受她。她真想痛快地哭一場;她咬住舌頭,竭盡全力控制著自己。

  八天后,已經扶持過几位大歌星揚名的若尼。斯達爾克正坐在家里看電視。突然,屏幕上出現了米海依,他回想使在剛剛過去的暑期里他听到過這個聲音。他听完一首歌以后就毫不猶豫地奔向電視台。

  他找到米海依問:

  “你還認識我嗎?”

  “當然!您是若尼。斯達爾克先生……”

  米海依暑期巡回演出中的演唱已經引起了斯達爾克的注意,他通過演出經理和米海依見過一面。

  這一次,他開門見山地說:

  “讓我來關照你。從今后,我就是你入生道路上時來運轉的象征。”

  几個小時以后,他陪著米海依乘火車返回阿維尼翁市。斯達爾克專程來請求羅杰。馬蒂厄的特許:他准備培養米海依,使之成為令人垂涎的歌星。

  “您不是在開玩笑吧?”羅杰。馬蒂厄吃惊地問道。

  斯達爾克盡力說明,作為經紀人,他絕非來此耍戲;他決心培養小姑娘成為一名大歌星。馬蒂厄夫婦終于被他說服了。羅杰在一張紙上簽字同意斯達爾克作為米海依的經紀人。

  于是米海依隨斯達爾克重返巴黎。斯達爾克夫人及其秘書赶快為米海依安排了一套房間。

  當然,斯達爾克很清醒。他知道要雕琢這塊鑽石尚需艱苦的努力。他對米海依說:

  “牢牢記住自己剛剛起步。腦子里總要想著,要像一個賣苦力的人那樣工作。”他補充說:“我不輕易放過你唱歌中存在的問題,絕不怜憫你。你得好好考慮,要反悔,現在還來得及。”

  米海依未作回答。她知道展現在她面前的將是一條坎坷不平的道路。雖然斯達爾克有活在先,但他怎么曉得小小的米海依早已擔負過繁重的勞動,經受了許多磨練才有今天……

  開始,米海依只是為其他的歌星們作開場演唱,參加他們的巡回演出。而且,她只是唱皮亞夫的歌曲。斯達爾克乘她演唱時拍錄了一個短小的片子,然后放給米海依看。她吃惊地發現自己在台上的表情笨拙僵硬,活像個玩具人。

  “我要你到奧蘭皮亞音樂廳去唱,你可要靈活一些……”斯達爾克說。

  奧蘭皮亞音樂廳?這不是歌星們的“麥加”嗎?盡管這個“音樂圣地”的經理不大同意,但看在老朋友斯達爾克的面子上,他接受了米海依。

  在奧蘭皮亞,米海依唱了三首皮亞夫的歌曲。第一次唱完就博得了熱烈的喝彩。

  第三首《愛情頌》結束時,台下已經發狂了。

  這一來可增加了斯達爾克的信心,米海依具備超級明星所特有的魅力。

  就在這天晚上。音樂廳經理派出了二十位服務員在演出過程中詢問听眾几個問題:

  “您喜歡米海依。馬蒂厄嗎?”

  百分之九十五的听眾回答:“喜歡。”

  “她模仿皮亞夫,您不覺得別扭嗎?”

  百分之九十的听眾說:“不!”

  此后,每晚演出,斯達爾克都在后台仔細地傾听米海依的歌和台下的掌聲。她的化妝室里開始堆積起鮮花、賀電、情書等等。

  然而,斯達爾達經常反复強調米海依的弱點。他對她說:

  “你需要更大的進步才行。要是你听我的,好好地練聲,不要在成功的道路上跑得太快,我擔保你會成為一位了不起的真正的明星。”

  明星?

  米海依有些迷惑不解:難道她現在不是已經成為明星了嗎?人們不是贊口不絕地稱她是“皮亞夫”嗎?

  然而,這正是斯達爾克所不滿足的;他認為米海依完全可以成為具有個性的歌星,她有著自己獨特的气質。

  所以,一場新的戰爭開始了。

  斯達爾克決定把米海依拜托給讓。呂米埃老師繼續練聲。老師沒有像米海依期望的那樣會贊揚她,而是一味地教她唱:“Ari ,ara ,are ,aru ……”每天四小時,連唱了兩個月。此后。斯達爾克又請著名音樂家、樂隊指揮保爾漠里亞特訓練她。

  他教她“要唱歌、不要叫喊”。連續訓練了几個月。米海依這時反复練唱莫里亞特寫的一首歌《我的信條》。它成為米海依的首次成功之作;几十万張唱片一搶而空。

  米海依的日程被安排得滿滿的:練聲、拍照、接受采訪,以及斯達爾克規定的音樂課、舞蹈課、法文課和英文課等等。她忙得不可開交,爭分奪秒地工作著。

  有時,米海依忍不住要發牢騷,威脅說,她回家不干了……斯達爾克听了無動于衷,他活像一尊冷冰冰的塑像。他毫不留情地對她的不足之處提出批評。到電台、電視台錄唱時,斯達爾克從不允許中途剪接磁帶,而是要求米海依錯了就從頭開始唱。為了一個小錯,可能要錄上几個小時。

  漸漸地,米海依又取得了顯著的進步。翌年夏季,斯達爾克為她簽了六十場獨唱音樂會的合同。

  從此,米海依在若尼。斯達爾克的精心培養下,走上了她的明星之路。然而,就在她成為明星的同時,她深深地迷戀上了皮爾·卡丹的時裝。她認為皮爾·卡丹的時裝所展現的精神和風格,正是她的歌聲所要追求和乞盼的目標。她几經周折,終于見到了這位已享譽世界的服裝大師,她更被大師精彩絕倫、生動而又富于哲理的談話所折服。倆人從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皮爾·卡丹也被這位富于朝气和青春活力的年輕歌手所吸引,但他更像是一位年長的父親,他常常和米海依探討服裝的發展,并常常為米海依設計各類服裝。每當米海依穿著皮爾·卡丹為她設計的服裝演出獲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時,米海依自己也很難分清,究竟是她的歌聲,還是皮爾·卡丹的服裝深深地打動了觀眾的心。

  隨著她与皮爾·卡丹友誼的日益加深,米海依的聲譽也日漸高漲,她應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視公司特邀,參加“歌曲集錦”節目的演出。這是周末播出最受歡迎的專題之一,大約有五千万電視觀眾收看。

  米海依身著皮爾·卡丹為她專門設計的紅色直簡連衣裙,當她的聲音揚起回蕩時,所有的人都聚精會神地听。甚至連電視台的工作人員都欣喜若狂,他們惊歎道:

  “水銀燈下真是新事物層出不窮!有如此美妙的歌,更有如此美妙的服裝。”

  兩周以后,這位阿維尼翁小姐使全美洲為之瘋狂,為之傾倒。她惊喜地向遠在巴黎的皮爾·卡丹打來電話,激動地說:

  “你能相信嗎,你的服裝讓我征服了美洲大陸,他們与其說是听我的演唱,倒不如說是迷上了你設計的服裝。”

  接著,米海依訪問了西德,六個城市的居民熱烈地歡迎了她。回國后不久,再一次赴美。在那里,她以明星的身份下榻在部長級的旅館——十四間一套的住房。

  這次与她同行的有國際著名的保爾。莫里亞特及其大樂隊。期間,他們抽空赶到加拿大蒙特利爾体育館為一万五千名听眾演出一場。

  自然,在豪華的好萊塢唱片俱樂部也開了一場獨唱盛會。來這里的听眾都是電視界、戲劇界、音樂界的頭面人物,而能到這里演出的則必須是可以壓住一台戲的紅星。米海依唱完第一首歌,台下就叫好不絕。

  第二天,四百五十家美國報紙同時發表了著名新聞編輯柯帶萊先生的評論:“米海依。馬蒂尼是當代的歌唱奇才!”

  原班人馬回到法國立即在國內各省市巡回演出。所不同的是在這一行人中又增添了一位英語文化教師;米海依每天用三至四小時學習英文。

  一九六七年,她到比利時演出。一天帕奧拉公主神秘地領她探望殘廢儿童。她為戈爾什醫院舉行了一場音樂會。不少病人是乘坐輪椅來到大廳的。演出前,米海依的內心是既同情又不安,甚至感到自己在發抖。

  幕起燈亮了。几百雙小眼睛盯住從后台微笑著走出來的米海依。她唱盡了所有的保留節目,小家伙們仍不會讓她离去。

  米海依謝幕二十多次才回到后台。這時台下還傳來孩子們的喊叫:“米海依!

  米海依!“整場演出、自始至終,米海依表現得相當理智。可是這會儿,她一下子”崩潰“了;她顧不上身旁在場的人,也顧不上化了妝的臉,大聲地痛哭了起來…

  …

  這以后,米海依又到瑞士、伊朗、英國、前蘇聯等地。她在前蘇聯巡回演出了三十一天。隨行同去的共八十人;這是法國向莫斯科派出的第一個完整的音樂團体。

  一切都很順利。飛机還沒到達目的地,音樂會的二十万張門票就被一搶而空。

  莫斯科人被她的歌聲征服了。

  巡回演出、音樂盛會接連不斷。米海依走遍了地角天涯。她下了飛机,就進汽車,下了汽車,就上火車……,每天晚上,都輪換著新的听眾。她唱歌。謝幕,回到化妝室耳邊還傳來不斷的掌聲。此時此刻,她開始悟到,斯達爾克常講的“我的職業”之含義。

  在一次車禍之后,米海依的兩塊椎骨受了傷,她必須臥床休息。她邊療養邊學習,同時并沒有因此放松練唱新歌,复習舊曲!兩個月以后,大病初愈,兩條腿還纏著紗布她就到倫敦舉行音樂會了。她還很衰弱,甚至她自己擔心會不會中途暈倒;然而,听眾的掌聲使她的身体恢复了平衡。

  此后,米海依又到了巴西、維也納演出。

  返回巴黎,行李尚未打開,斯達爾克就決定到農村去一段時間——不是去休息,而是去工作。

  因為,米海依需要准備一批新的保留節目。她工作了三個月。接著就為英國和美國電視台錄唱了十三個節目。

  一九七八年六月,米海依第五次出訪日本。獨唱會消息剛剛公布于眾,座位就被訂滿。東京之行還有一段小插曲:當米海依演唱《千只鴿子》時,她听到有几百個日本小朋友与她同唱,她激動得熱淚盈眶。事后她了解到,日本許多學校的音樂老師,事先教會了孩子們唱這首歌為米海依伴唱。

  每次演出回國后,米海依都立即赶到皮爾·卡丹的住宅,她像一個久別親人的孩子,渴望見到親人一樣,渴望見到皮爾·卡丹,兩人見面后便有說不完的話要說,有道不完的离別之情要道。有一天,皮爾·卡丹專門為她准備了一個熱鬧的慶祝酒會,一些巴黎名流和達官貴人也應邀參加了酒會。酒會上,米海依穿著皮爾·卡丹為她設計的服裝,緊緊地拉住皮爾·卡丹的手,向在場的人們大聲宣布:她要為皮爾·卡丹的友誼和服裝獻上一首歌。頓時全場肅靜,大廳里響起了婉轉、動听的歌聲。米海依望著眼前這位時裝界的大師,激動得熱淚盈眶。美妙的歌聲唱出了米海依發自內心的情感。

  米海依穿著皮爾·卡丹設計的服裝走進了她歌唱生涯的輝煌路程,她的歌聲唱到哪里,她就把皮爾·卡丹的服裝帶到哪里;有多少人被她的歌聲陶醉,就有多少人被皮爾·卡丹的服裝所陶醉。無論米海依走到哪里,無論是在皇室成員或達官貴人家里做客,米海依身上的皮爾·卡丹服裝,都令這些貴婦人們惊歎不已。

  米海依。馬蒂厄能為共和國的半身塑像“瑪麗亞娜”作模特,說明法國給她的榮譽達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為此,她自己評論道:

  “作為象征共和國的模特,這使我受寵若惊。我祝愿法國能夠具有像我的職業所賦予我的那种安全之感、工作的樂趣、內在的宁靜、穩定而愉快的生活。我祝愿法蘭西繁榮;祝愿世界各國人民幸福,因為無論是黃皮膚、黑皮膚,還是白皮膚,大家都是兄弟!”

  米海依。馬蒂厄是音樂之神的杰作,同時也是時裝大師皮爾·卡丹的杰作。

  ------------------
  亦凡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