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他的頭腦一刻不停地運轉著,他高瞻遠矚,目空一切。他的言辭里充滿“野心”、“意志力”等刺耳的字眼。他要把他的企業像种子一樣散播到全世界。他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在月球上開一家分公司,并且親自去那里主持開幕典禮。他領導了六十年代世界時裝潮流,他因此在法國与埃菲爾鐵塔和戴高樂總統齊名。 把卡丹公司開到月球上去 成為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或一位超級大富翁都是极不容易和极少數人才可能達到的事,對一般人來說是難以想象的。然而,要想“熊掌和魚”二者兼得,則更是夢幻之中的事了,那無疑于痴人說夢。 皮爾·卡丹靠他的藝術、他的服裝設計,以及持之以恒、堅韌不拔的毅力,為他后來巨大的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皮爾·卡丹的興趣早已遠遠地超出了服裝的范圍,許多年來他已發展成為經營多种商業的网絡。 一九六八年起,皮爾·卡丹開始為米蘭市和威尼斯城設計玻璃制品,而后又為收錄机、咖啡壺、鬧鐘、玩具等作造型設計,他還從事于巧克力、衛生紙、地毯及涂料的制造業。他所涉足的領域是無人可比的,而他自己在這些領域中更是有著惊人的成績。 一九七六年后,皮爾·卡丹又開始設計家具和室內裝飾品,在巴黎的福博。圣昂諾萊街上就開設了皮爾·卡丹的專營商店,寬敞明亮的三層樓面陳列了皮爾·卡丹的各類創作設計,大至柜、桌、沙發,小至台燈、鋼筆、餐具,造型新穎,构思精巧,好像進入了現代派工藝品博物館。他為美國大西洋飛机公司設計的私人小型飛机造型及艙內裝滿頗為別致,机身飾以黑、白、紅三色條紋,宛如一只彩色蜻蜓。 他曾為美國“卡迪拉克”牌豪華轎車設計造型;又為瑞士1800C 汽車設計外殼造型。 由皮爾·卡丹所設計的服飾用品、化妝品及日用工業品,更是不胜枚舉。諸如他的香水“第十六系列”和“阿馬迪”都是六十年代中市場上的搶手貨。旅法游客都以買到一頂皮爾·卡丹設計的卷邊平頂帽或蓬松便帽為榮。 隨著皮爾·卡丹的成功,他終于建立起了屬于自己的“卡丹帝國”,而且規模越來越大,不僅有男裝、童裝、手套、圍巾、挎包、鞋、帽;而且還有手表、眼鏡、打火机、化妝品;与此同時,皮爾·卡丹還向國外擴張,首先在歐洲、美洲和日本“登陸”,并獲得了許可證。 一九六八年,皮爾·卡丹忽然轉向家具設計,后來又醉心于烹調。現在他成了世界上唯一擁有自己銀行的時裝家。他在全世界有二十個時裝店、六個陳列館;在六十個國家為他的一百五十多种商品獲得了三千五百個許可證。此外,他的五千多家售貨店已遍布于全世界。僅巴黎一處就有二百八十家之多;他手下有一百六十五名工作人員,有八万名工人在五百家工厂里間接為他干活。他甚至在以一年一度的電影節聞名于世的“電影城”——戛納有一個私人碼頭。 如果說整個戛納城是一部電影的話,那么,皮爾·卡丹就是這部電影中的當之無愧的主角。他作為明星的光芒是德帕迪約、伊夫。蒙當、貝爾。蒙多之類的電影巨星所難以匹敵的。 皮爾·卡丹一向講究注重務實,但他除了投資自己的產業之外,還在房地產圈子里投了不少錢,借以鞏固“卡丹帝國”的根基。 “卡丹帝國”的形成,自然有諸多因素,其中一點還在于他的個性,在于他不顧自我的瘋狂勁頭。他沒法度假,沒法休息,只要走到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日程總是排得連一根針都插不進。事實上,皮爾·卡丹就是靠一針一線白手起家的。今天的皮爾·卡丹實實在在是個大忙人,誰要想見他都難。一旦同他約好,你就必須遵守約會時間,如果誤了時,那就再也沒有机會,因為他的安排里沒有空余時間。皮爾·卡丹說: “我這一生別無其他,只有工作,永遠不停地工作。” 在別人眼里,皮爾·卡丹是一個“工作狂”,一部永不停止運轉的“永動器”,但他認為自己個性中的“當机立斷、迅速決定”正是他成功的一項本錢。他說:“我不喜歡浪費時間。” 凡是接触過皮爾·卡丹的人都极容易發現,他做事總是快節拍、快速度,從不吞吞吐吐、优柔寡斷,但又決非草率從事。深思熟慮与當机立斷在他那顆特殊的大腦里又是那么協調。 皮爾·卡丹認為他最大的特長還在于自己永不枯竭的創造力、高瞻遠矚和一直要當“第一”的意志及無畏的冒險精神。他与別人談話時。言辭中常出現AMBITION(野心、意志力)這類充滿尼采意味的字眼。皮爾·卡丹說:“我要我的企業能無國界、無人种區別地盡可能触及到更多的人……我最大的夢想是能在月球上開一家皮爾·卡丹分行,而且親自到那里去主持開幕典禮。” 創造、征服是他唯一的樂趣。 這就是皮爾·卡丹,這就是“卡丹帝國”的君王的气派! “卡丹空間” “卡丹帝國”是一個實力雄厚、跨山跨水、跨國界、跨洲界的龐大的國際企業組織,但卻使用著出乎當代人意料的最原始的經營手法;整個卡丹公司的營業數字,全由他的一位女秘書及一位會計每天整整齊齊地書寫在三十冊小學生用的筆記本中。 現代化的電腦固然也應用在他的企業管理中,三十冊記事本也同時展現在他的面前。 皮爾·卡丹堅持自己的觀點: “這是最有效的,也是最迅速的對業務狀況全部一目了然的方法。” 同時他也承認:這是二次大戰期間,他在維琪市紅十字會干會計師時養成的習慣。 皮爾·卡丹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經營者。他的疑心很重,他雖然不認為“他人即地獄!”但他不信任任何人。皮爾·卡丹開誠布公地說:“我不需要什么董事,經紀人,合伙人。經營方面兩次受過騙后,我不再對任何人有信心。我就是我企業百分之百的主人,我不欠任何人一分債。” 卡丹公司日常開銷、收入、員工薪金等,一切由皮爾·卡丹親自過目。因此,每天他必須簽出三百張支票,其中每個月為雇員發餉便得簽上一千万法郎(相當于兩百万美金)。 身為一個龐大“帝國”的總裁,而又“凡事必親躬”,如此的營業手法及態度引來法國以及其他西方國家的竊笑,稱他為窮人的經營方式。美國的經濟記者理查德。默雷斯曾批評皮爾·卡丹的企業“是世界上最混亂、也是職業性缺乏到令人吃惊的程度、而卻擁有百億美金營業額的企業組織”。 三十年來,皮爾·卡丹從來不召開任何業務討論會、分析會、名目繁多的交流會,如果有人對此提出什么疑義,他會不服气地反對到底。他理直气壯地對別人說:“卡丹企業是我一手締造的,理所當然是由我決定一切,我對我全球的企業了如指掌,就像母親對自己的孩子一般清楚。” 在這個龐大的“帝國”里,頻繁的應酬活動是可想而知的,不用說大老板,連小老板們也深有感受。皮爾·卡丹經常忙得三個業務午餐集中在同一天同一地點——“卡丹空間”的餐廳里進行:第一道前菜、第二道正餐、第三道點心与咖啡分別与三批各不相同的商業人士共膳。然而,皮爾·卡丹自己的生活卻极為朴素自然,他不注意粉飾門面,也不喜歡上電視接受采訪,連世界各國富豪們擺排場用的英國的“勞斯萊斯”名車也沒有一輛,連頭發都是在家自己理。 “帝國”總部辦公室,內中設備与當今的社會潮流更是大不相稱,時間相差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樓是舊的,門是舊的,過道走廊是舊的,辦工用具也多為舊的,只有無數張設計草圖是新的。皮爾·卡丹自然不是缺錢,而是皮爾·卡丹的風格,他要是想再造一座埃菲爾鐵塔也不困難。 他常常不無自豪地說:“我沒有必要擺排場,我本身就是個大排場。” 皮爾·卡丹一貫主張:盡量節省不必要的開支。但在社會公益慈善事業方面,卡丹則常常又是一擲千金。如他自己出資建立的一“空間畫廊”,專門介紹世界各地具有創新精神的中青年畫家作品。二十五年來,已邀請過各國四百余不同劇种的戲團,在“卡丹空間”進行演出。救援愛滋病患者、援助前蘇聯原子能反應堆爆炸事件城市車諾比等,皮爾·卡丹總是義無反顧地又出錢來又出力。 皮爾·卡丹极端地以我為中心,語不惊人死不休。他說話簡洁明了有力,且富有邏輯性,但不善引用任何名言、諺語,這可能与他自己承認過的十几年來從未翻閱過一本書有關。 書本即智慧?書本即垃圾?皮爾·卡丹是位務實的人,他崇尚實踐,崇尚腳踏實地,從現在做起。 任何人与皮爾·卡丹接触,都能感到他平易近人,越對凡人越不擺架子。可是他又過分自尊自信,過分突出自己。物极必反。正因為過分,有時竟固執到不情愿正視現實。如多元化企業,在江戶時代的日本便已開始,戰前美國也已存在。當有人問他關于多元化企業的构思是否取于日本,他武斷地回答。 “絕對不是,只可能是我教授給日本人,不可能是他們教授于我。” 皮爾·卡丹直爽,所以他不諱言自己的孤獨感,不過他有著自己的說法:“我喜歡孤獨,孤獨是我創作靈感的源泉。”有人問他,每個企業家,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有受挫折時的困惑,他本人則又是如何打發、如何尋找心理上的平衡的呢? 皮爾·卡丹以一貫自信的口气說: “我業務上若遇到困難,才沒有人理會我呢!甚至令他們感到厭煩。我在我自己身上尋找平衡,或在工作上,或去看戲劇、上飯館作娛樂消遣。當然,身為一龐大企業領導者,責任十分重大,但這也是我的樂趣所在。” 皮爾·卡丹善言辭,但從不重复囉嗦。他有說不完的話,几個人或更多一些人在一起時,也總是听他一個人講啊講個不停。然而,他又好思考、沉默。有時走路,低著個大腦袋,毫不顧及周圍的一切。坐在飛机上,也喜歡耷拉著一雙厚眼皮,不知想“帝國”里的什么名堂。 六十年代的弄潮儿 既然被世人稱為“帝國”,那就意味著內中必有丰厚的內涵。一個關心市場的人,一定會發現還有鍋碗瓢盆、鞋襪衣帽、箱包床椅,甚至已經有了卡丹牌的火車与飛机,但皮爾·卡丹在國際上的主要形像仍然是高級服裝設計師,他自己也認為服裝設計是他一生事業的重點。 一九五四年,皮爾·卡丹一舉推出“泡狀服”(Bubble Dress),從此,他開始講身世界服裝設計上層社會,不僅被承認,而且被同行同業競相仿效。一九五八年設計的布袋裝更是風靡全球。他是二次大戰后第—個脫离迪奧型傳統束身線條服裝款式,而發展變化為穿著舒适、行動自如的新型服裝設計師。皮爾·卡丹認為服裝本身的作用,應該在于反映穿著者的個性与气質,所以其他裝飾品盡可能該減則減,該省則省,甚至不需要。最難令他忍受的,是女人身上珠光寶气。“就好比把自己所有家產銀行戶頭存款單全吊在脖子上俗不可耐。” 皮爾·卡丹還善于利用各种衣料的特點,有力地村托出服裝造型設計上自由散發的色彩与線條。他審時度勢,利用當時歐美年輕一代“解放自我,追求自我”的強烈欲望与要求,果敢地發動了一場服裝上的“大革命”,大膽地不遺余力地表現自己。 事實上,皮爾·卡丹的男裝是五、六十年代最出色的,他并不像其他設計家對男裝僅僅停留于涉獵階段,而他卻是真正的作出了貢獻。他提供了各式男裝,如無領茄克、哥薩克領襯衫、卷邊花呢帽。胸前鑲皮的青年套裝等。 一九五七年,他發表的斜紋軟呢無袖套頭毛衣及羔皮扣工作服、水手褲及雙層式晚宴襯衫,為男主裝束贏得了更大的自由。雖然,皮爾·卡丹的男裝收入為女裝收入的五倍,占全部營業收入的百分之六十,但畢竟皮爾·卡丹的女裝以其特有的別致樣式更加贏得了人們的矚目。一九五七年,他第一個成功的女裝設計是一种有變化的寬大長衣,背部加上松松的褶襉;次年,他的春夏系列赴英國倫敦表演,他的模特儿又一次贏得熱烈的歡呼。英國大商號貝爾克購下了复制專利,不久,日本皇室委托皮爾·卡丹設計婚紗。 同其他設計家不同的是皮爾·卡丹對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反應格外強烈。他對時代節奏,未來造型的探索也十分敏銳和執著。他的女裝造型抽象、概括,擅長使用各种几何形体,各种獨特的聳肩,褶襉,尤如現代雕塑一般。當五、六十年代,人類開始探索宇宙空間時,蘇聯宇航員加加林步入太空,給全世界帶來廣闊無垠的幻想的境界——宇宙時代的到來。像世紀初的時裝大師保羅。波烈對俄國芭蕾著迷那樣,皮爾·卡丹的思維也仿佛進入了太空軌道。 保羅。波烈,這位充滿幻想的時裝大師,于一八七九年四月出生于巴黎,他的一生和事業都在巴黎,他在巴黎度過了自己最輝煌和最慘淡的時光。波烈是一位布匹商的儿子,其貌不揚,但從小就与服裝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在自傳中曾說: 由于父親從事布料生意,很自然地,我自小就對布料感到興趣,甚至自己玩起染布游戲來了。 那是少年時代的故事。我看到祖母栽种的秋海棠、天竺葵等,花色美麗鮮艷,就把花儿采集下來,榨汁后拿來染布。……當然啦,在缺乏化學知識的當時,种种試驗都告失敗,但無形之中,已經培養出我研究事物的興趣。 波烈十二歲時,表現出對文學、戲劇的濃厚興趣,少年波烈不斷尋找机會結識藝術家,也常常溜進時裝發布會場,默默地欣賞當時的流行服裝。稍長,波烈便到一家雨傘工厂工作,他收集起廢棄的絹布片,試做了第一件東洋風味的服裝。与此同時,他開始繪制服裝設計圖,他的設計被一位女服裝設計師購去,并約定繼續購買他的設計,這大大鼓舞了波烈在這一領域發展的決心。 二十歲那年,波烈的才華得到了巴黎著名時裝師杜塞的賞識,他被聘為杜塞的特約服裝設計師。對此,杜塞的職員、模特儿,甚至他的父親都不以為然。但是,杜塞是位有遠見的師長,他也是印象主義繪畫和非洲木雕的收藏家,他送波烈到一個好裁縫那儿學手藝,并鼓勵波烈大膽地“在社會的大海里游泳,千万不能溺死。” 波烈為杜塞設計的第一件作品——赤羅紗斗篷被銷售一空,成功的事實改變了同事們的看法。波烈更加刻苦地學習設計,杜塞也常常修改他的設計稿。這時期,波烈的內心開始煽起了服裝“革命”的夢想之火。不久,波烈离開杜塞。應召入伍。 服役后,他到沃斯兄弟的時裝店工作,終因觀點不合而分道揚鑣。 在杜塞老師的鼓勵下;二十四歲的波烈在歐伯街五號開設了自己的時裝店,盡管店面簡陋,但由以后成為他妻子的德尼茲。博萊小姐為他展示的“革命”主題的服裝獲得各界人士的青睞。一九O 六年,他和這位布厂主的女儿博萊結婚。博萊身材苗條、平胸,性格古典,然而,波烈妻子的体態成為波烈設計的最佳媒介。波烈的設計開始從矯揉造作的S 形中擺脫出來,趨于簡洁、輕松。這時期波烈的造型線特點是提高腰節線,衣裙狹長,較少裝飾。不過,到一九O 八年前,他的設計尚帶有明顯的法國革命時期服裝的痕跡,因此,他的作品不免引起同僚們的藐視,并被當時法國《藝術与時尚》報稱為“波烈的低趣味”。 耐人尋味的是,正當西方時裝躑躅于十字街頭時,恰是東方藝術指點了方向。 就像日本浮士繪使西方美術家狂喜一樣,一九O 九年,一支俄國芭蕾舞團震撼了巴黎舞台。那年,俄羅斯的迪安杰列夫芭蕾舞團帶來以天方夜譚為主題的(淚泉),粗獷的阿拉伯舞蹈和濃艷的東方服飾令自視甚高的巴黎人傾倒。法國《時尚》雜志撰文:“俄羅斯芭蕾藝術是毫不掩飾的粗擴、原始、熱情的新天地。美麗、丑惡、貪欲、恐怖。歡樂、羞怯展現在一個舞台上,它是維多利亞式的對立面,維多利亞藝術只是自我呻吟的記錄,這种文明缺少的恰是俄國人歌頌的自由,他們表達的正是純洁、健康的异教色彩。俄羅斯藝術家巴克斯特、斯特拉文斯基、里姆斯基——柯薩科夫帶來所謂”粗野主義“已把”庄重、典雅的音樂和維也納式的歌劇擊潰“ ,藝術評論家普里斯特利說,“年輕人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東方情調的舞台,因為‘天方夜譚’的演出,一開始就展現了他們祖輩完全不同的生活情趣。” 波烈深深地為韃鞍主題的藝術喚醒并欣喜若狂,繼而進一步激發了波烈改變歐洲緊身服裝的革命思想。這個具有博納爾和維亞爾的色彩敏感和富有伯恩哈特、迪塞戲劇頭腦的聰敏人,很快設計出一組組以東方民族服飾為啟迪的新時裝。他推出的一种中國大袍式寬松女外套很快獲得巴黎女性的歡迎,他為它命名“孔子”。以后又推出以“自由”命名的兩件式套裝亦是吸收了東方服裝的剪裁方法。 他說:“這時我對傳統的束身衣,已有成熟的看法,那就是從頸到膝都被束縛的女性軀体,必須要求解脫。” 波烈首先廢除緊身胸衣,他一反歐洲傳統束腰、緊身的衣著方式,大膽吸收了阿拉伯穆斯林婦女服裝的寬松、隨和樣式,使解放了的身軀和精致的絲綢共同產生一种輕松优雅美,這無疑帶給歐洲女性一股自由的暖風。當波烈的模特穿著被稱之為“惊人之作”的東方服飾,佩刀出現在一次晚宴上,全場轟動,波烈成功了。巴黎被波烈的設計征服了。皮爾·卡丹后來稱之為“服裝史上的一次革命”。 狂熱迷戀東方情趣的波烈對自己的妻子德尼茲更是打扮成像波斯皇后,珠子裝滿的束腰外衣,穿上伊斯蘭閨閣便鞋,裹上穆斯林式的頭巾,她以這种裝扮出席名為“阿拉伯之夜”的晚會后,她的帽飾立即成為巴黎的時髦。 波烈的午茶便裝是吸收日本和服的樣式,絲綢面料上飾以刺繡,用大而低垂的和服袖替代傳統西方的窄筒袖。 他喜歡在袖口、領口上鑲邊,花邊式裘皮,使簡單的外型顯得精致。被烈為巴黎沙龍女子設計了便于運動的土耳其式燈籠褲,他把多褶的褲子与西方的緊身腰帶結合在一起,這對于從來不習慣穿褲子的西洋女子來說,多么的新奇而令人吃惊啊! 對于异國情調的鐘情和追求戲劇效果,這位大師在一九一二年設計出一种极端的裙子,他把裙下擺收窄,裙長及踝,這种臀部較寬斜開式的裙子,使著裙者無法邁出三英寸的步履,更無法跨上馬車,這就是有名的“霍步裙”(又名蹣跚裙)。時髦女子不惜用布條綁住自己的腿,以适應這种□珊的時尚。盡管這种款式在行走時諸多不便,但由于其造型簡洁明快,并恰好适于南美傳來的探戈舞步,故風靡一時。 皮爾·卡丹對此也給予了較高評价。 當時輿論界對波烈的設計褒貶不一,尤其是“霍步裙”。不過,另一方面,波烈的知名度更高了。一次英國首相夫人看了他的服裝說:“波烈先生,我無法相信,這世界竟然有這么漂亮的服裝。”于是波烈帶了十二名模特訪問了英國。并到柏林、維也納、布魯塞爾、莫斯科、彼得堡宣傳他的作品。十二名姑娘身穿藍色嘩嘰制服,披棕黃格子呢斗篷,帽子上繡有“P ”字母,他們的時裝表演成為歐洲大陸的一大新聞。 繼歐洲巡回之后,一九一三年波烈訪問美國,他帶去的短裙設計,卻被美國海關以淫穢為由而扣留。這自然成為美國記者的新聞人物。美國報紙稱波列是流行的帝王,波烈否認說。“我是為任何對服裝不滿的女性服務的人,我不是帝王。帝王是支配者、獨裁者,請不要誤解我。”然而,狡黠的波烈私下說,要有意識地給婦女一段時間來接受他的設計,“我不強加于人……我僅僅是首先看到婦女需求的秘密而后滿足之。” 整個歐美,波烈的聲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達到了頂峰。一九一四年,波烈在時裝同人中發起法國時裝業的貿易保護組織“創意權利防護會”。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波烈征召入伍,在軍服厂工作。以后他到了一直令他神往的東方古國摩洛哥,那里有像“一千零一夜”故事那樣令他遐想的世界。他自然把這些“夢幻般的印象變成為設計的新材料”。 戰后的世界政治經濟出現了深刻的變化,而愛美的巴黎人使時裝業重新振興起來。一九二五年,波烈把店搬到維多伊曼三世大通角的一座舊貴族公館里,并耗巨資把內部庭院整修得如同凡爾賽宮一樣,那里置放中國佛像等東方藝術品,他有意創造出仿佛置身于東方太古的氛圍里。揮金如土的波烈在那里經常舉行規模盛大的“服裝祭典”。這是一种波烈特別喜愛的演劇式舞會,他以“天方夜譚”或路易十四宮廷生活為故事情節,讓所有賓主都成為情節中的一個角色,全套行頭、道具和場景都力求仿古,讓賓客們在祭典中盡享東方藝術之美妙。 他還常常舉辦奢華的音樂會、芭蕾舞會,“終因開支龐大,入不敷出,他先后于一九二四、一九二九、一九三二年宣告破產。不順遂的事接踵而來,一九二八年妻子同他分离;他的設計日益失寵于巴黎女子,晚年窮困潦倒。一九三五年,波烈患了震顫麻痹症,纏綿病榻九年以后,一九四四年,一代巨匠波烈在巴黎慈善醫院去世。 這位曾在二十世紀初時裝界造成旋風般影響的人,他把婦女從緊身胸衣里解放出來的理想附諸實現,這是他對服裝革命的根本思想。波烈的設計再不需要讓腰際承受鋼絲架的重量,也使緊裹腰身的著法變得不再必要。波烈把服裝變得寬松、簡洁,把衣服的支撐點挪到肩頭,近乎古希腊一种寬大的‘希頓“裝那樣,修長的線條与优美的褶襉,給人以爽心悅目之感。在新舊時代交替的年代里是波烈獨具慧眼,一改曲線統治了几百年的歐洲服裝,使直線重新獲統治地位,從而開啟了二十世紀現代造型線的雛形。波烈曾說。”我致力于減法,而不是加法。“難怪西方服裝史學家稱他為簡化造型的”二十世紀第一人“。 來自東方服飾的啟迪,這在波烈的設計中是顯而易見的。同當時的風尚一樣,波烈十分酷愛東方藝術,所以,俄國芭蕾舞則是他創作思想飛躍的契机,他設計的許許多多服裝,無論是寬松的款式還是面料的選擇,無不帶有鮮明東方服飾的痕跡。 波烈曾提到一次在美國旅游,“博物館正好陳列著印度文化作品,其中有印度男人的頭巾,包括鑲寶石的高貴品,也有插上羽毛的,甚至較簡朴的樣式。靈感告訴我這些有系統陳列的頭巾值得研究,我一面深入觀察,一面打電報叫公司的主任前來,加以模仿,她花了几天的時間完成工作,一個月后,巴黎就開始流行頭巾了。”一九一三年,波烈創作了大量“穆斯林風”的服裝,這种設計主要特點,是吸收中東和日本和服的外型,改變傳統的西式裝袖,這是東方式衣片的延伸。這种款式使人体曲線不再在服裝上強調出來,這同西方歷來所追求的官能刺激大异其趣,在西洋服裝史上。确是一次了不起的創舉。 對服裝色彩,波烈喜用鮮明、強烈的色彩,他常用大紅、大綠、紫色、青蓮、橙色等,這無疑也是東方色彩特點的啟迪。波烈十分擅長運用面料來体現其造形,他喜歡“柔軟而有像陽光或樹木在水中倒影般燦爛”的面料。這就是他之所以熱衷于給綢、薄紗來設計他的服裝。他擯棄過分造作的裝飾,充分展示服裝造型与面料的和諧統一。波烈的設計奠定了歐洲現代服裝的基調。 當年輕的波烈第一次敲開杜塞的大門時,他已經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信心,正如他說的:“我堅信,服裝界确實需要一位巨匠來領導,才能突破保守的格調。” 他果然成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巨匠。當時,對舊世界的眷戀与對新世界的惊喜,交織在世紀初的西方人心里,對流行于維多利亞時代的緊身与繁瑣服飾的拋棄,已經勢在必行,波烈敏感地看到了這一點。他的幻想与探索,正代表了兩個世紀審美趣味的消長、交替和矛盾斗爭。而他畢生的努力,亦實現了世紀之交服裝改革的歷史使命。但是。正如他本人和所處的環境一樣,他的設計思想不可能擺脫新藝術運動思潮的影響,該時期的服飾風格和新藝術運動一樣,是在矛盾中的過渡產物。在真正代表二十世紀現代款式出現之前,這個時期的革新。不能不求助于异國的風情或歷史的陳跡。恰恰如此,波烈的設計正代表了這一時期的獨特風貌,他開創了一個五彩繽紛的服裝新世紀。保羅。波烈是時裝界的幻想主義者,但他的幻想持續影響迄今,甚至明天。 如果說保羅。波烈的幻想,使他在自己五彩繽紛的服裝新世紀里任意馳騁的話,皮爾·卡丹則在他的幻想里,把保羅。波烈的幻想提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 一九六四年,他的系列直指月球。他吸收了宇航員的頭盔,皮長靴和迷你裙的下擺,創造了鎧甲式的針織“宇宙裝”,給時裝界帶來了一個賞心悅目的新面貌。 如果說當時走紅的英國女士瑪麗。奎恩特的設計帶有嬉皮士的哲理,法國的古海熱具有表現主義或現代主義意味的話,都么,皮爾·卡丹的設計更具有科學時代的性質。 六十年代,皮爾·卡丹的設計大多是“迷你”式的,他的設計与六十年代青年反叛的狂飆趨于同步,盡管當時的皮爾·卡丹已進入“不惑之年”,但他的勇于探索,一直被人們視為先鋒派的代表人物。六十年代,他認為許多設計之所以失敗,是由于服裝性別上的生硬割裂或交換所造成,因而他創造出沒有明顯性別特征的服裝,并被隨便命名為“無性別”時裝,結果又使他聲譽鵲起。大膽突破,始終是他設計思想的中心,其手法則無所不用其极。皮爾·卡丹的女裙開叉极高,領子設計也是极大极寬。我們可以從他那些稀奇古怪的領式上看出,他掌握了面料的性能和結构的技術處理,如一种大G 形領子,無論是造型還是工藝技術,無不令人贊歎不已。在他的服裝設計上有一股建筑般造型的美感,仿佛是著名建筑師格羅斯佩斯在服裝界的再生。皮爾·卡丹十分重視和強調服裝造型線,或口外輪廓線,年年變化出新,或以圓形,或用矩形取胜,皮爾·卡丹被時裝界譽為挂式大衣的先驅,其特點是在寬大簡洁的造型里,獨具匠心地運用了多种打褶方法,有人說,他在褶襉方面運用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全部音階。他長于任何可能的褶襉,或旋繞成錐形的領口,或形成放射狀的茄克,創造出獨特的凹槽或彈夾式褶襉,以及出色的褶襉孕婦服。 都令人叫絕。由于皮爾·卡丹的精湛技術和藝術的修養,使人体美麗曲線与服裝的流暢線條融為一体,同時使面料特質与流動的褶、襉、縐也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七十年代的皮爾·卡丹,設計仍然留著他精致線條的特點,除了杰出的茄克、大衣、緞子禮服外,他設計的長及腓部的中庸裙也受歡迎,尤其是在美國市場上。 他的特長大衣与迷你裙相結合的系列,更是大受西方世界瞬息万變的顧客們的歡迎。 皮爾·卡丹的色彩感覺常引起人們的爭議,有拍案叫絕者,也有嗤之以鼻者。 他喜用鮮艷強烈的大紅,中黃、藍綠、鑽藍和紫色,其純度,明度,彩度都格外飽和,他的用色強烈給人以健康之感,加上他的造型獨特,更突出了現代雕塑感。他說:“我創作時,最重視色彩,因為色彩很遠就可被人看到。其次才是式樣。我喜歡用純淨的線條。”這恰恰正是皮爾·卡丹的獨到之處。 這個時期的皮爾,卡丹達到了時裝事業的頂峰狀態。 回顧服裝的歷史,皮爾·卡丹對社會穿著演變的趨勢及服裝設計趨勢影響甚大。 由于他的“服裝走向群眾”主義,間接導致以往靠少數富人領導衣著流行的傾向,被廣大的青年群眾所代替。在服裝領域,他是八十年代崛起的國際服裝設計師的精神導師,如蒙達那(Montana )、高奇悅(Gaultier )等后起之秀,更是從皮爾。 卡丹那儿學到挑戰性与制造突破感。高奇說曾說:“我從皮爾·卡丹那儿學來了椅子可當帽子戴。” 皮爾·卡丹也不否認在服裝界成功的主要因素,他不斷地給予大眾一种惊奇感;他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領導時裝靠創作,我的創作就是在”唐突“大眾。事實上,任何划時代的創作都會令人感到唐突,因新的東西‘陌生’,使人們感到不安;不愿去接受它。而‘創作’指向未來。一項成功的服裝創作,需要六年才能使它被大眾習慣、接受而流行于大街小巷。”他還這樣說:“一個服裝設計師不應該只領導設計漂亮的衣服,他必須使他的創作令人感到惊奇。一般人一時的反應可能無法接受,甚至感到厭惡,但設計師已為自己樹立起新的風格了。至于衣著款式有無品味,与服裝設計的創作性毫無關系。不要去在乎社會上已定了型的服裝樣式,更不要去理會保守派服裝評論家的一味否定与眾不同的新創作,一個服裝設計家應該超越這些束縛。因為到最后优秀的創意一定會戰胜時間的挑戰,終于被大眾所接受。” 當然,皮爾·卡丹講的是服裝,但個中之意義与內涵完全超越了服裝界。這些早被服裝設計家所接受的精神的理論与見地,同樣适用于哲學家、文學家、畫家、音樂家及建筑學家等等。每個人的頭腦都有兩重性,既有因循守舊的一面,又有改革前進的一面。守舊的一面是暫時的,要求進取變革是基本的,我想這是人類思維的基本規律。如果各行各業沒有一批具有超前意識的人,沒有前衛派分子,沒有開拓者,一個個都跟著別人屁股后面走老路,人們的眼前盡是些百年不變的老古董、歷史文物,沒有新鮮,沒有生气。人在地球上走這一回又有什么意義? 皮爾·卡丹的創意源泉不斷,而又如此自信,其中自有道理。他說他喜歡在夜深人靜時,閉上眼睛創作:“在無盡的黑夜中,我先想出一些立体線條,一些活躍在空間的抽象圖形:圓的、方的、三角的……我再開燈。用筆把它們畫下來,繼續想,等待造型決定后,才把模特儿的輪廓套進設計好的服裝造型中,就好像將花插入花瓶里一樣。 “我的創作就好比花瓶設計,而女人就是流体的水,流在我設計的模子里,隨著花瓶的形狀變化,而塑造出她的線條、她的造型。” 領導潮流,不可能是長久的。而各行各業,情形又不一致。特別是在花樣翻新、變幻無窮的時裝界,皮爾·卡丹能領導六十年代世界時裝潮流,已是世界服裝史上的奇跡。 巴黎之夏 一九九五年四月九日,法國服裝界迄今為止最權威、也最具影響力的國家專業博覽會——一九九五法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又在巴黎拉開帷幕。繼前三屆之后,本屆博覽會在組委會上下同仁的全力策划之下,又在巴黎上演了一幕幕激動人心的好戲。 博覽會的展覽活動歷來是重頭戲,九五年更不例外。一九九五年二月一日,組委會展覽負責人于勒在巴黎亞洲大酒店宣布說,設于巴黎國際貿易中心的500 多個展位已告罄。鑒于國內企業報名踊躍,現組委會正設法從國外參展企業預訂的展位中調劑。 規模越來越大、影響面也越來越廣的博覽會正越來越引起國外同行的注目。本屆博覽會,加拿大著名時裝品牌——“寶姿”已預訂了300 平方米的展位,意在前兩年拓展法國市場的基礎上再發動一次強大的攻勢,力求在進軍法國市場的國際品牌中先搶占有利地位。在法國市場默默耕耘了五十年的皮爾·卡丹此次更是准備以“五十年情結”為主題欲再現輝煌,屆時,皮爾·卡丹的所有本國代理將一起在博覽會上亮相,与許多國外品牌相比,皮爾·卡丹在法國地位將更加鞏固。 本屆博覽會的展覽部分不同于往屆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來自國外的品牌將更加迅猛、除要求主動參展外,組委會還將出巨資邀請十家意大利著名品牌前來助興。 除舉辦專場表演外,組委會的另一番良苦用心是,將“師傅”請到國內同行面前來,對照中發現优勢和缺陷,早日尋找到一條讓更多法國品牌走向世界的坦途。 面對近乎于集團進攻的國外品牌,國內諸多強手也正摩拳擦掌,欲借博覽會這塊風水寶地一試身手。一些新興品牌更是豪气沖夭,都欲借博覽會立足,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組委會領導則想得更周全,他們要借集團优勢,一舉將本地諸多名优產品推向全球。 國內品牌之間、國外品牌之間、國內品牌与國外品牌之間的一場短兵相接的龍爭虎斗已箭在弦上,正蓄勢待發。 作為博覽會的另一場重頭戲,第四屆服裝設計師大獎賽与上一屆一樣,今年組委會也收到了來自國內外的一千一百三十份設計稿,還是和上一屆一樣,組委會組織評委篩選出了三十六件作品作為入圍作品:十六份來自國內,二十份來自國外。 但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 今年的大賽將有來自美國、加拿大、新加坡和意大利等國的四所時裝學院的院長前來觀摩或擔任評委。澳大利亞正計划派一個攝制組,專門前來法國拍攝大賽的情況。一向高傲的美國人也提出要派几名職業模特參加大賽的表演,他們認為這屆大賽已具備了很高水准。 為了參加大賽,西班牙一選手還特意去德國進修了三個月的時裝課程,几位前三屆連續報名但都沒有人圍的選手,這一屆入圍了,他們自然高興,評委們也很高興。 一年兩年的流行趨勢發布會可謂是博覽會中資格最老的活動。早在一九八六年,它就成為了國家級科研成果。經過法國服裝設計研究中心的不懈努力,至今。它已舉辦了十九屆。九五年博覽會期間將舉行的94/95秋冬流行趨勢發布會將是該項成果的第二十次亮相。滿二十芳齡的發布會盡管效果也許還差強人意。但法國服裝研究設計中心上下的不懈努力卻有目共睹。今年博覽會期間的發布會將又有重大改革:邀請設計師和企業加盟,將以往簡單的演示變為更實在而具体的引導。 今年的流行趨勢發布會簡單地說包括兩個步驟。第一、在全國范圍內選拔出十名資格設計師。這十名設計師必須有較強的運作企業的經驗,有很好的理解流行趨勢的能力,同時又應該具備相當的實用裝的設計實力,并且最好是有企業作為依托。 第二、邀請一批具有相當實力的面料企業參与,參考流行趨勢開發面料。十名資格設計師將在流行面料的基礎上設計出流行趨勢的演示作品,讓一些面料企業和服裝企業充當流行先鋒。 法國的服裝市場還是有許多落后于國外發達服裝市場之處,其中,流行意識的薄弱是一個致命的環節,不解決好這一個環節,法國服裝的品牌戰略和高附加值戰略將無從談起。流行趨勢發布會如此改革,也正是為了盡快啟悟國內服裝企業和廣大消費者的流行意識。 有設計師和企業直接加盟的流行趨勢發布會盡管有不合國際慣例之嫌,但對目前的法國服裝市場來說,卻可能是一條最實用的捷徑。 盡管可評獎、可獲獎的場合和机會在目前的法國市場上很多很多,但很多很多的企業還是极看重法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的四十個金獎、四十個銀獎和二十個商標獎,這不僅因為它是國家級獎項。更因為它還是一种公正和權威的象征。 一九九五年二月一日,巴黎亞洲大酒店,博覽會評獎組負責人對記者說,評獎組的評委要過三關。一是財務關。有些企業為了一舉成“名”,不惜出重金贊助組委會,希望得一個獎項,但評委不應該受到干扰。因此,每次評審都是封閉式的,國內和國外的評委各占一半,誰也無法左右誰。二是水平關。入選的評委都是各自領域的行家,有搞設計的,有搞銷售的,有搞教學的,各方面都有,力求全面。三是道德關。要做到公平和公正,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 對于參評商標的資格,評獎組也有极嚴格的規定。未注冊或注冊不到一年的,銷售資料不夠的,商標本身的設計不過關的,公眾接受程度不夠的,都不能參加評選。 盡管如此。博覽會的各項獎項的競爭還是激烈异常。今年也不例外,几乎每一個獎項都是名牌云集。一些連年獲獎的品牌在謀求蟬聯,一些新興品牌也想一顯身手,濟身名牌行列。 負責人同時宣布,今年將增加一個飾品獎,以推出一些名牌飾品。同時,一再強調評選金獎、銀獎与舉辦博覽會的宗旨是一樣的,就是為了活躍市場,使法國市場走向成熟。即國人懂得選擇、穿著和購買,商場懂得如何引導潮流,企業懂得如何運用潮流,唯其如此,博覽會的評獎才算達到了目的。 作為臉面,每屆博覽會的晚會都讓主辦者大為傷神,從《世紀風》到《風從東方來》再到《法蘭西民族魂》,晚會主辦者都力圖造出一种勢態,今年同樣也不例外。 据策划晚會的有關人士介紹,九五博覽會的晚會將仍然奉行這樣一個宗旨:顯示實力,向社會演繹博覽會。 作為一個國家級專業博覽會。博覽會組辦者不希望更多的個体消費者前往參觀,以期能給專業人士一個愜意的觀摩空間,給買家和賣家提供一個舒适的洽談環境,但組辦者同時又希望博覽會能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因此,博覽會的晚會將是一個重要的窗口和紐帶。通過電視台的轉播,晚會將向社會各界演繹博覽會解釋博覽會。 另据晚會有關人士介紹,本次晚會將是一步拉近觀眾与模特的距离,盡量將模特表演与文藝演出結合成一個整体,消除國人与模特之間的距离。同時,模特的時裝表演將會更加清晰,以幫助觀眾理解服裝設計師的設計理念。 法國模特大賽是法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的又一傳統賽事,一代代模特從這里走出法國、走向世界,法國模特大賽也因此确立了自己的權威地位。 九五年的法國模特大獎賽仍然有眾多選手報名,組委會照例要從中選出几十名入圍選手,也仍然會有未來的名模從這里脫穎而出,但主辦者還有更深一層的考慮。 選模特不是選美,模特不能光在T 型舞台上走,她們還應該為企業打品牌服務,她們應該成為企業品牌形象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前不久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法國服裝研究設計中心主管服飾文化的副主任歐文先生說,今年的模特大賽將力求挖掘廣告模特,為法國的服裝名牌戰略的實施貢獻一份力量。 一切都在變,不變的是博覽會組委會上上下下那一份份急切盼望法國服裝全部打入世界的愛心。 在這次博覽會上,皮爾·卡丹再一次證實了自己國際大師的實力,并且不負重望,捧回了很多金牌,為自己的事業里程碑加上一個重要的頓號。 ------------------ 亦凡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