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一二章 南后鐘情 左徒擬法


  屈原自幼博覽群書,在書中接触過形形色色光輝女子的形象,包括天下的仙女在內,沒有一位像眼前的南后這樣光彩照人,她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令人神亂目眩,欲罷不甘。這團烈火愈燒愈旺,燒成了一只火鳳凰,展翅騰空,朝著那輪初升的朝陽飛去;燒成了漫天云霞,這云霞染醉了山,染醉了水,染醉了華夏大地;燒成了燦爛的花團錦簇,把神州裝扮得五彩紛繽;燒成了和煦的春風,熏風徐徐,擁抱親吻著每一個炎黃子孫;燒成了甜嘴的蜜,醉心的酒,給人以美的享受。這團烈火在繼續燃燒,陶冶著每一個人,屈原仿佛覺得自己變成了一尾紅鯉魚,栖身于九曲黃河之中,游來游去,是那樣自由自在,那樣舒心愜意,一日來到龍門山下,騰身一躍,跳上了龍門,變成了一條金翅金鱗的火龍,騰云駕霧,呼風喚雨;抑或變成了一縷煙云,浮于藍天,鳥瞰大地,隨風而動,無拘無束,飄飄悠悠,無牽無挂,好不安閒自在;化作一條彩船,而那團燃燒著的烈火則是洶涌的潮水,掀擁著彩船在湛藍的夜空中,在如水的月光下航行,似水中的魚,离弦的箭,不顛不簸,無遮無攔,一直駛向廣寒宮,在吳剛舉行的盛大歡迎宴會上,喝的是桂花蜜酒,嫦娥帶領眾位仙女,舒展廣袖,載歌載舞,玉兔則敬獻上了常生不老仙藥……面對這團熊熊燃燒的烈火,屈原這位飽學大師,嫻于辭令的舌辯之士,竟然變得窘迫無措,木訥寡言。
  鄭袖見招,美目流盼,儀態万方地向怀王和屈原走來,她自然得体,落落大方,先輕舒素縞長袖,向屈原施禮問安,然后手捧金樽為屈原斟酒,口中念念有詞,多是頌揚贊美之語,連敬三盞。屈原仿佛面對強敵,只有招架之功,毫無回手之力,原本細膩白嫩的肌膚,經酒一激,猶若朝霞夕照,如血的殘陽。他尤其禁不住鄭袖那灼鑠的目光,在這咄咄逼人的目光下,自己似乎在顫栗,在縮小,在融化。他使勁低垂著頭,极力回避這目光,以使自己不致過于難堪,因而只能消极應酬,決不敢主動攀談与搭訕,故難成熱烈的气氛。鄭袖心靈透亮,眼皮薄,最善看風使舵,見机行事,她不愿讓自己敬重的人處境尷尬,更不肯自討沒趣,禮節性地敬讓之后,又應酬性地讓過子椒、靳尚等几位同席重臣,便翩然离去了。鄭袖既去,屈原如釋重負,偷偷喘了一口粗气,漸漸恢复了常態。
  鄭袖畢竟大屈原几歲年紀,又在楚宮混了多年,見多識廣,因而比屈原深沉老練,城府更深,大庭廣眾之中,眾目睽睽之下,她不動任何聲色,回到深宮之后,卻心潮起伏,情波洶涌。雖然只有短暫的相處,几乎只是匆匆一瞥,屈原的光輝儀表,卻給她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他身材魁梧,四方大臉,兩道劍眉下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身著長袍,腰系博帶,帶佩陸离長劍,頭戴切云高冠,英武俊秀,文雅標致,風度翩翩,气宇軒昂,是天下少有、世上罕見的偉丈夫,美男子。鄭袖聰明透頂,睿智過人,且滿腹經綸,因而有著一般男子所不具備的分析力和鑒賞力,她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能由點滴生發開去,借助淵博的知識進行丰富的想象,描繪出絢爛的意境。那么,鄭袖通過屈原這非凡的儀表都看到了些什么呢?看到了他的品質純洁高尚,他的意志堅韌頑強,他的气質淳朴激烈,他的胸怀寬闊坦蕩。他有高深的知識,丰富細致的感情。
  由屈原那羞赧的面容,紅彤彤的臉膛,鄭袖想到了那輪初升的朝陽,她圓而大,紅而美,慈祥而溫和,同時她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勿需多久,她必放射著無限的光,散發著無限的熱,釋放出無限的能量。這光,這熱,這能量,溫暖著大地,沐浴著万物,給世間帶來了勃勃生机。倘若沒有了這輪紅日,世間的一切——喘息的生命,綠的生靈,奔騰的江河,蜿蜒的山脈,平展展的土地……便不复存在,殘留的只有無邊無際的黑暗。
  由屈原那切云高冠,鄭袖想到了巍峨的泰山,它有千峰万谷,奇松怪石,飛瀉的瀑布,深邃的龍潭,茫茫云海,輝煌日出,漫天星斗似的奇景壯觀,星羅棋布般的名胜古跡。它規模宏偉,气勢磅礡,閱歷深遠,物產丰富,實乃天下第一山也。
  由屈原那絲絛博帶和寬闊的胸膛,鄭袖想到了黃河長江,它遼闊綿長,奔騰無羈,是生命的源泉,華夏的搖籃。航行,灌溉,提供丰富的魚蝦資源,它是中華民族的功臣。千支万派匯注一流,滔滔東去,決不回頭,它有執著的追求和堅定的志向。洶涌咆哮,摧枯拉朽,滌蕩一切污泥濁水,它揚善懲惡,有著回天之力。
  由屈原那明亮的眸子和深邃的目光,鄭袖想到了天幕上那晶瑩閃爍的明星,群星拱月,無論它怎樣明亮,是決不會越俎代庖的。北斗七星一把勺,它給人們指方向。寅時過后,夜空雖然繁星點點,但卻漸趨黃昏。又過一刻,東方地平線上升起了一顆碩大的明星,它閃爍生輝,耀人眼目,這便是啟明星。顧名思義,它給人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它出現后不久,新的一天便開始了。
  屈原的出現,也給鄭袖帶來了光明和希望,她決心利用他,占有他,以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成功的以往使鄭袖變得十分自負,她自問有這個能力和把握。
  鄭袖這樣想著的時候,心中并不甜蜜,而是有一种難言的苦澀。她是在將怀王与屈原相比,愈比心里愈不是滋味,妊娠期反應似的,陣陣惡心欲吐。怀王,雖稱不上糟老頭子,但因沉于酒色,未老先衰,知天命之年便躬腰曲背,頗似一只大蝦米。最令鄭袖生厭的是他那一身魚鱗皮,与之接触,疤疤瘌瘌,扁銼一般,早晨起床,滿舖皮屑,仿佛落了一層薄雪。
  宴罷,怀王徑直來到南宮過夜,南后艷妝相迎。經過精心設計和裝扮,今夜鄭袖變成了一位天真爛漫的少女,初相見,連怀王也不敢相認了。他揉揉惺忪的醉眼,仔細端詳,只覺得面前這位妙齡女郎比花更艷,比葉更翠,比蜜更甜,比水更清,比太陽更光焰,比月亮更皎洁,看著看著不由得心潮波蕩,欲火中燒,餓虎扑食似地竄將過去,將鄭袖摟于怀中,抱上床榻,就要為之解衣寬帶,成就魚水之歡。鄭袖既順從又忸怩,嬌滴滴地說道:“嘴邊的肉,口中的食,大王何必如此性急!臣妾有話跟大王商量……”
  “莫擺迷魂陣。”怀王滿嘴酒气,含含混混地說,“昨夜朕中了你的圈套,竟然喝得酩酊大罪,不得云雨之歡,今夜你又……”
  鄭袖急忙解釋說:“昨夜臣妾知罪!只見大王為屈原即將進宮欣喜若狂,便陪大王多飲了几盞,不想竟害得大王龍床輾轉。倘說臣妾意在設圈套,施迷魂陣,欺騙大王,實在是天大的冤枉!難道臣妾就不愿与大王共享露滴花開之歡嗎?為明心跡,臣妾請撞死于大王面前,以效忠貞……”
  鄭袖說著汪然出涕,淚如雨下,并以目斜視朱漆圓柱,張開雙臂,飛起霞紅錦緞披肩,就要向那宮柱撞去。說時遲,那時快,怀王見狀,飛速車轉后退,以身掩柱,鄭袖撞到了他的怀抱里。也是怀王机敏,稍有遲疑,鄭袖便要以頭触柱,血染寢宮身亡。這一嚇非同小可,怀王喝了一晚上的酒,頓時化作渾身冷汗,淋漓而出。他將鄭袖緊緊攔于怀中,賠罪似地說:“寡人開句玩笑,愛妃何必如此認真……”
  鄭袖將頭使勁貼于怀王的前胸,兩肩聳動,泣不成聲地說:“這等玩笑,臣妾可擔當不起……”
  怀王輕輕拍著鄭袖的背安慰道:“寡人有失檢點,今后決不再開類似玩笑,寡人初犯,万望愛妃恕罪!……”
  怀王話聲未落,鄭袖“扑哧”一聲,破涕為笑了。
  作一代王妃也真不易,要姿色超群脫俗以取寵,要能歌善舞以媚君,還要能假戲真做以欺世。鄭袖具備這諸多條件,故不僅能夠獲寵不衰,權主六宮,還要控制整個楚國和天下。千軍万馬未必能征服一個大國之君,鄭袖的惡作劇卻將怀王治得服服帖帖,他主動問鄭袖:“愛妃不是有話跟寡人商量嗎?快快請講。”
  鄭袖見問,倒反吞吐起來,似乎所要說的話十分礙口,故作思量再三才說:“臣妾有一事相求,不知大王肯應允否?”
  怀王慷慨地說:“愛妃所求,有何不允,哪怕肝腦涂地,朕亦樂而從之!……”
  鄭袖賣足了關子后說道:“臣妾所求,實為大王,何需大王肝腦涂地。”于是她將請屈原教子蘭的想法及根据說了出來。子蘭是鄭袖的獨生子,時下十六七歲,年齡不大,個頭不矮,這也許与父母的遺傳和營養有關。原拜令尹子椒為師,子椒老朽昏聵,以其昏昏如何能使人昭昭?況且他很不以教育公子為念,既不傳道授業解惑,又不加管束,任其所為,久而久之,豈不荒廢了公子的學業!鄭袖早就對子椒不滿了,但苦于無更佳的人選,便一拖再拖,直至今日。不意屈原突然進宮,豈不天賜良緣!屈原不僅知識丰富,學問淵博,而且道德高尚,洁身自好,子蘭以之為師,必能學有所成,出息成胸有文韜武略,行能安邦定國的棟梁之材。這是鄭袖欲讓子蘭拜屈原為師的堂而皇之的理由,至于她的隱私,自然不會向怀王吐露分毫。听了鄭袖這些頗有見地的精辟分析,怀王大加贊賞,夸她有眼力,識真金,不愧是當今女中之豪杰。原來怀王也有此意,這真是英雄所見略同,不謀而合呀。事情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講定了,次日頒旨屈原,令子蘭行拜師入門之禮。
  鄭袖如愿以償,歡天喜地地服侍怀王上床,共享魚歡水樂之美,露滴花開之甜。然而鄭袖卻是在強作歡顏,她及早地吹熄了能讓人辨別真偽的燦燦燭焰,這樣以來,匍匐于自己凝脂溫玉般胸膛上起伏搖蕩的仿佛不再是那個皮屑飛散的大蝦米,而是一位峨冠博帶的美男子,于是她使出一個淫蕩女人的渾身解數,助其興,成其歡,銷其魂,失其魄,成就其甘美……
  應該承認,鄭袖所談的那些理由和根据是存在的,也是真實可信的,除此以外,她還有另外兩個不可告人的目的:第一,她看得很清楚,用不了多久,屈原的聲譽和地位必超過子椒和靳尚,子蘭既是他的弟子,必支持將來廢長立庶之舉,這樣,子蘭繼承王位便有把握了;第二,通過子蘭与屈原的師生關系,自己接触屈原就方便得多了,由接触到頻繁來往,直至膠漆難分,最后達到占有的目的。
  根据屈原愛橘的特點,怀王下令將左徒府移至楚宮身后一處多橘的園林內,并御筆親書“橘園”兩個金燦燦的大字,懸于園門之上。橘園內有山,有河,有湖,山光水色,相映成趣,風光甚是秀麗。奇花四處點染,异卉遍植園中,每當仲春三月,溪水潺潺,綠柳撫堤,繁花似錦,百卉弄姿,鶯歌燕舞,鳥雀爭鳴,好一個神境仙界!夏天則是荷花的王國,避暑的圣地——池与池相連,塘与塘相挨,池塘內,碧綠的荷葉平舖水面,荷葉上粒粒晶瑩的水珠在閃耀,在滾動,似星斗,若珍珠;荷箭高聳,荷花盛開,或紅,或白,或粉,爭奇斗妍,芳香四溢;乘小舟池中一游,繞荷轉悠,采菱摘蓮,觀花賞葉,好不舒心愜意!橘林片片,楓樹行行,深秋季節,楓紅橘黃,又是一番景致,令人賞心悅目。橘園与楚宮的御花園毗鄰,中間只有一道蜿蜒的矮牆相隔,兩園的游玩觀賞者,倘登高鳥瞰,彼此均可相見,甚至可招手致意,高聲交談。
  子蘭拜師入門之禮在橘園敬賢堂舉行,怀王与鄭袖都曾大駕光臨,以示對屈原的敬重。朝中文武,郢都賢達,紛紛蒞臨觀光,規模之盛大,气氛之熱烈,贄禮之丰厚,世所罕見。自此,子蘭常來橘園受業,接受屈原的點撥教誨。子蘭長得一表人材,既有怀王風流倜儻的風采,又有南后標致俊俏,眉眼傳情的神韻,可謂各取其長,龍鳳合脈,只可惜跛著一只右足,拐著一只左臂,走起路來一顛一簸,一瘸一歪的,甚是不雅。南后常為此暗自傷心流淚,雖遍訪天下名醫診治,但卻毫無療效。
  自從屈原進宮,怀王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國宴;自從子蘭拜師入門,南后与鄭袖出席了隆重的拜門儀式;自從兩次与屈原相會,見其儀表,觀其風度,視其气質,鄭袖便患了一种心病。這病仿佛是圓而軟的血塊,堵在她的胸口,上不去,下不來,難以排解,使其憋悶,令其窒息,只有肆無忌憚地發泄一通——仰天大笑,痛哭流涕,破口大罵,縱情歌唱,瘋狂舞蹈,毀坏器皿,嚴懲下人,才舒心一些,好受一些,因而她常生活失節,儀容失態,喜怒無常,她甚至敢向怀王使性逞強,捋著他的胡子哈哈大笑。她尤其輕惱易怒,無端逞凶。有一宮女,不慎摔破了一只玉碗,她命人剁去宮女的右手;有一內侍,在听命時翻了一下白眼,她下令挖去了內侍的眼珠;一日午餐,她嫌廚師燒的菜不合口味,派武士割去了廚師的舌頭……人的容貌和心地很難統一,而且往往成反比,尤其是表現在女人身上,容貌愈美,心倒反愈黑,愈狠,南后鄭袖便是這樣的一個典型。
  怀王很為南后的病焦心,他怕這朵水靈靈的花會憔悴凋零,派太醫輪流診治,總不見有多大轉机。
  這病經常幻化成那位峨冠博帶美男子的身影,縈繞在鄭袖的心頭,伴隨在她的前后左右,驅不走,赶不散。每當這种時候,鄭袖便心气和平,和顏悅色,甚至常無可名狀地微笑,坐于梳妝台前精心地,一遍又一遍地梳妝,一修飾便是半天。有時獨自一人在室內傾情地彈唱,或者翩翩起舞,精疲力盡而后止。
  御花園內有一座假山,名“荊舒”,意為登上這座荊山,放眼楚天,心情舒暢。荊舒為園中的制高點,占地數頃,气勢恢弘,奇峰高聳,怪石嶙峋,林丰草茂,禽獸滿山。鄭袖常登山西跳,愣怔怔地望著橘園出神,毫無疑問,她是在望那位峨冠博帶的美男子,這是她們母子的希望。時間一長,她摸出了屈原的行動規律,每天,當晨曦染醉了楓樹橘林的時候,他必在橘子湖畔舞劍,雄鷹展翅,燕子穿云,鷂子翻身,聞雞起舞……一招一式是那樣英武洒脫,干淨利落,优美傳神,令觀者魂搖神蕩;上午的巳時和下午的申時,他必到溪畔林蔭散步,身著白色便衣,巾幘,手執帛卷,或逍遙,或行吟;他書房的燈光常亮至深夜,或通宵達旦。鄭袖既把准了屈原的生活規律,便單等他活動于園中的時候,方登山西眺,常常看得如醉如痴。為了觀屈原舞劍,她改變了睡至日上三竿方才起身的生活習慣,每日黎明即起,甚至起得更早,為的是能觀賞到屈原書房里那橘紅色的燭光和那個模糊不清的剪影。晨風吹亂了云鬢秀發,朝露打濕了錦緞斗篷,她全然不顧。那分隔兩園的蜿蜒矮牆,雖說并不能遮擋視線,但卻使她可望而不可即,依然覺得討厭。一日,她乘怀王興致正濃,說道:“蘭儿橘園讀書,每日出東門,繞南路,甚是遙遠。雖說有內侍相伴,車乘迎送,但顛顛簸簸,耗費時光……”
  “依愛妃之見該當如何?”怀王是個急性子,打斷了鄭袖的話說,“難道能讓左徒來后宮教授不成?”
  怀王愈急,鄭袖愈緩,她慢條斯理地解釋說:“何需勞動左徒大駕,兩園只有一牆之隔,倘在御花園的后牆開一便門,情同一園,蘭儿前往左徒處受業,不過園中走走,豈不方便……”
  怀王聞听,樂不可支,休看她近來迂迂道道,癲癲狂狂,倒是頗有心計,這個主意想得好,既方便,又節省時間和車馬,何樂而不為!
  不久,后宮牆便開了一個便門,跛腳的子蘭橘園受業,确是方便得多了。既有門,自然不會專供子蘭一人出入,其子可通,其母也就可過。一日清晨,鄭袖照例起得很早,攀上荊舒山觀屈原舞劍,看著看著,竟不由自主地走下山去,踱向那個新開的、并不大的、少有人出入的后園門,門旁有小太監把守,但并不盤問——有誰敢盤問南后呢?跨過門去,鄭袖徑向舞劍的屈原奔去,屈原正聚精會神地舞劍,未發現南后來到身邊,依然舒展身姿,揮動長臂,前進后退,左跨右邁地舞個不停。鄭袖也不惊動他,隱于一株橘樹后邊竊觀,目不轉睛地盯著陸离長劍那寒光閃閃的劍鋒。屈原的劍實在是舞得太精彩了,大蟒翻身,白猿獻果,銀燕入林,蒼龍折尾,鷂子鑽天,丹鳳回首,猛虎下山,雄獅嘯天……鄭袖看得出神,興奮不已,竟然情不自禁地喝彩起來:“屈左徒的劍舞得好,真乃專諸轉世,要离再生也!……”
  屈原聞聲,不由得心慌意亂,滿臉飛霞,急忙收束了舞姿,放下陸离長劍,上前見禮:“南后早安!臣不知南后駕到,未能相迎,万望恕罪!”
  鄭袖款款上前,十分平易地微笑道:“屈左徒不必如此多禮,您是蘭儿的恩師,國之太傅,按民間習俗,我等同輩人也,今后相處,隨便些為好。”
  鄭袖先給屈原松了松弦,然后解釋說:“我習慣于早起散步,園中走走,呼吸些新鮮空气。見左徒正在舞劍,便過來了,一則為左徒之精湛技藝所誘,二則想了解蘭儿跟先生受業的情況,是否常惹先生生气……”
  鄭袖邀屈原溪畔走走,屈原只好從命。首次單獨相處,不可能談得太多,太深。屈原介紹了子蘭學業上的長進,多是些阿諛贊揚之辭,諸如聰明睿智,肯于用功之類。鄭袖則希望屈原對子蘭嚴加管教,不能嬌寵;同時又說,子蘭身子骨單薄,又跛著一只右足,實在是可怜……
  此后鄭袖又到橘園來找過兩次屈原,均因屈原外出而未能相見。接著便是屈原忙于擬訂各种法律,出使諸侯。這情形鄭袖是知道的,她不是那种墮于情网不能自拔的女人,她胸中裝著整個楚國,楚國的現在和未來。她知道,現在樹立屈原在滿朝文武和舉國上下的威信是多么樣的重要,因而當他忙于國家大事的時候,決不應該打扰。鄭袖是個理智能夠控制感情的女人,她放眼未來,极力壓抑著感情的波動,收斂了放蕩的行為。但是,她依然經常命子蘭帶禮物給老師,吃的,穿的,用的,可供觀賞的珠寶,更多的則是各种有价值的書籍,她猜測得出,屈原定然嗜書成癖,愛書如命。
  剛剛安頓下來,屈原便投入了擬訂各种法律的緊張工作。這是一項繼往開來的浩大工程。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查閱資料,先在楚之守藏室1泡了一個多月,翻閱查找,將有价值的書籍資料全都搬進了橘園的藏書閣,以供隨時參考;然后又到周都洛陽、魯都曲阜、齊都臨淄等天下藏書最丰富的各大守藏室去安營扎寨,孜孜不倦地查找、閱讀、抄錄、摘要,因為這是异國他鄉,這里的書不能帶走。他當了一年書蛀虫,讀的書浩若煙海,翻閱的資料車載船裝。他曾下大工夫,費大气力,傾注全部心血,研究魏之李悝、楚之吳起、秦之商鞅的變法改革,從中吸取丰富的營養。
  --------
  1守藏室:相當于現在的圖書館,博物館。

  魏國地處中原,黃河從西北疆蜿蜒穿過,南鄰楚國,東与宋、齊接壤,北与趙國毗鄰,西邸函谷關,隔黃、渭、洛三水与秦國相望。這里一馬平川,是中原水陸交通的要道,全境除黃河以外,無險可守。它處在戰國七雄的中心,周圍都是覬覦它的強敵,是名副其實的四戰之地。公元前445年,韓、趙、魏三家分晉,魏文侯雖然奪取了政權,但卻很不鞏固,四境以外的強敵不斷侵扰,威脅著魏國的安全。在此形勢下,魏文侯決定對魏國的政治實行改革,打擊歸貴族的勢力,刷新政治,鞏固新生政權;富國強兵,以御外侮,保衛新生政權。他下令求賢,聚集革新人才,師事子夏(孔子弟子)、田子方(子貢弟子)、段干木(子夏弟子),重用李悝、西門豹、翟璜等人,進行了一場廣泛而深入的變法改革。
  李悝(公元前455—前395年),魏文侯時曾任過北地守,后來任魏相,其變法改革的主要內容為:
  在政治上,實行“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即取消奴隸主貴族的世襲特權,建立新的封建官僚制度,對新興地主階級人士按功勞的大小授予爵位和俸祿;按其才能的大小授予職位,實行賞罰嚴明的制度。李悝還主張“奪淫民之祿以來(徠)四方之士”,他說,父親有功而使儿子食祿,這是無功而食祿,而且出門就乘坐車馬,穿著美麗的皮毛袍子,以為榮華富貴,回家時則有樂隊奏樂使其子女安樂,這樣就亂了地方上的禮教。有這种情況,就該剝奪貴族之子的世襲俸祿,用這些來獎勵外來之士。
  在經濟上,實行“盡地力”和“平糴法”。李悝為一般五口之家的農民算了一筆賬,認為他們种田百畝(合今三十畝左右),每年所收獲的糧食,待交完租稅,留足口糧,支付各种費用后,就所剩無几了,連添制衣服也感到困難,若遇上疾病、喪葬等事或國家增加苛稅,就更沒有辦法了。李悝提出“盡地力”的辦法來解決農民的困難,這就是充分發揮土地的潛力,以增加單位面積產量。他設想每畝若增產或減產三斗糧食,全國就相差很大的數量。
  李悝主張實行的“平糴法”,用以保障封建國家的賦稅收入和農民的生活穩定。其辦法是:丰收之年,國家按平价多收購余糧;歉收或災年,國家仍按平時的糧价出售糧食。這樣以來,即使是災荒之年,糧价也不會抬高,農民就不會因饑餓而逃亡了。
  “盡地力”和“平□法”的實行,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穩定了社會秩序,使魏國很快就富強起來了。
  在法治上,李悝為了适應封建經濟的發展,保護地主階級的既得利益,總結了春秋以來各國的法律,著《法經》六篇。他認為國家最重要的政事莫過于防止和懲辦盜賊,以保證百姓的財產不受侵犯。因此,他把《盜法》和《賊法》兩篇放在《法經》的前面,其次是《囚法》、《捕法》、《雜法》、《具法》。總之,《法經》打擊的主要對象是盜賊,以維護民眾的利益和社會的安定。
  李悝的這些改革措施,鞏固和發展了新生的魏國政權,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吳起正是在李悝變法期間從魯國來到了魏國,文侯知其能,任以為將。吳起不負文侯之知遇,西擊秦,拔五城以報,鞏固了魏國的西部邊境;后又与樂羊共伐中山,大獲全胜。中山之役后,魏文侯因吳起功大,于公元前406年任命其為西河守。吳起在西河推行李悝的變法,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歸結起來可有如下三個方面:一、在政治的上下級和倫常的上下級關系(君臣、父子)上建立起一套封建制的新秩序;二、改革奴隸社會遺留下來的舊風俗、舊習慣,教育人民建立封建社會的新風俗、新習慣;三、在經濟上發展生產,使府庫充實,為邊防軍提供充足的糧草,為魏國的強大提供了物質基礎;四、改革軍制,創建魏“武卒”,以法治軍。另外,他還主張“賢者居上,不肖者居下”,即任人唯賢。他在西河大膽地從下層提拔了一批擁護改革的新興地主階級官吏和軍隊將領,從而在組織上保證了他在西河改革的順利進行。
  公元前383年,吳起因受王錯饞害,從魏國投奔到了楚國。當時的楚國,雖然幅員遼闊,土地肥沃,物產丰富,有舟楫、灌溉和漁獵之利,是著名的魚米之鄉,但舊貴族權力太大,分封的貴族太多,這些人專橫跋扈,對上威逼國君,對下欺壓百姓,政治腐敗,國力衰弱,國內常有大大小小的武裝起義,政治上很不穩定,國外則常受因變法改革而崛起的魏、韓、趙諸國的侵扰。在這危難之中,楚悼王即位,他對楚國的落后狀況非常擔心,目睹“三晉”通過變法逐漸強盛起來,認識到改變楚國面貌的唯一途徑是進行社會改革。吳起在魏的功績,楚悼王早有耳聞,十分欽佩他的政治、軍事才能,馬上召見之,給予最高的禮遇,任其為令尹,大刀闊斧地實行改革。
  <<一、政治上的改革>>
  (1)提倡法治,主張以法治國,提出了“明法審令”,使大家都知道國家的法令,以便貫徹執行。吳起在楚所行之“法”,基本上是《法經》的內容,用法律保護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以利于在楚建立和鞏固新興地主階級的政權。
  (2)加強中央集權,廢除分封制。新法規定,分封的貴族只要傳了三代的,一律收回封爵和俸祿,第四代不再享受世襲特權。廢除那些遠房公族的世襲特權,為在楚國普遍建立郡縣制開辟道路。降低大臣的地位,削弱大臣的權力,從而使楚國出現了統一的局面,加強君主集權。
  (3)打擊奴隸主貴族。廢除了分封制的世襲制度,把剝奪舊貴族的爵位和俸祿給予新興地主階級人士。原來楚國的舊貴族大都住在京都,有豪華的住宅,過著窮奢极欲的生活。他們憑著政治上經濟上的特權,互相勾結,朋比為奸,肆無忌憚地破坏變法改革,嚴重威脅著郢都的安全。吳起用強有力的政治手段,下令嚴禁私門請托,樹立楚國良好的社會風气,使楚國政治開始清明,官吏逐漸廉洁。吳起又使公私分明,不能以私事妨害公事,不受讒言的迷惑,保證忠良之臣不遭誣陷。不听隨便附和的話,不用苟且容身于世的人。辦事只要求符合道義,不管別人對此是毀謗還是稱贊。把住在京城的舊貴族遷徙到邊遠的土地遼闊、人口稀少的荒蕪地區,用政權的力量強迫他們离開自己的世襲領地。這對舊貴族是疾風暴雨的掃蕩,割斷了他們与封地的聯系,弄得這些人狼狽不堪,叫苦連天。
  (4)在對國家机關的改革中,吳起堅決執行“用人唯賢”的方針。他雷厲風行地改革楚國龐雜、臃腫的官僚机构,下令“罷無能,廢無用”,裁減那些不急需的、可有可無的官員,并且減少官吏的俸祿,把這筆錢拿來俸養那些新選拔出來的軍士。
  <<二、經濟上的改革>>
  當時,楚國存在著不少游手好閒的策士和說客,他們不僅不從事生產,反而到處盅惑人心,破坏變法,扰亂社會秩序。吳起下令“禁游客之民,精(純洁)耕戰之士”,使人民安居樂業,從事農業生產。同時,還把奴隸主貴族遷到地廣人稀的地方去開墾荒地。這樣以來,農業生產的人數有了保證,社會秩序安定,生產積极性能夠發揮,從而使楚國的封建經濟獲得發展。
  <<三、軍事上的改革>>
  為了改變楚國國貧兵弱的局面,吳起提出“厲甲兵以時爭于下天”的主張,用裁減政府的冗員和減損奴隸主貴族的俸祿的經費,“以撫養戰斗之士,要在強兵”,他要為楚國建立一支魏“武卒”那樣的軍隊,以法治軍,獎勵軍功,提倡耕戰,把兵權集中由國君統一指揮。經過這些改革,楚軍戰斗力大大增強,南征北戰,逐鹿中原。
  吳起一方面搞軍事改革,另一方面從備戰觀念出發,加強了都城鄢郢的保衛,把原來只有二版的城牆加高到四版。1
  --------
  1四版:相當于今天二丈二尺左右。

  經過上述這些變法改革,楚國的國力迅速增強,不僅無人再敢覬覦,而且不斷向外擴展,使許多國家聞名喪膽。十分可惜,吳起在楚國的變法,因楚悼王突然死去,遭到舊貴族的瘋狂破坏而夭折了,所以楚國這次強盛只是曇花一現。秦國在東周時期,是個文化落后的國家。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立,下令求賢。衛人公孫鞅(仕秦有功,封于商,號商鞅)應募入秦,得秦孝公信任,變舊法創立新法。秦的舊勢力較小,因而商鞅變法獲得了成功,使秦成為七雄中的第一強國。
  公元前359年,商鞅進行了第一次變法,其要點為:
  (一)組織民戶。重編戶籍,五家為伍,十家為什。什伍各家互相糾察,一家作奸犯法,別家必須告發,否則連同受重罰。
  (二)加強勞動力。戶主如有兩個儿子,儿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必須分家各自獨立謀生,否則加倍出賦稅。
  (三)獎勵軍功。立軍功的人,各按功勞大小受爵賞;私斗的人,各按犯罪輕重受刑罰。商鞅制定秦爵分二十級,一至八級為民爵,九級以上為官爵,安民立功得爵,受各种优待,有机會成為中小地主。
  (四)崇本(耕織)抑末(商賈手工業)。獎勵耕織,生產粟帛多,超過一般人產量的得免徭役。工商和游手貧民,連同妻子沒入官府做奴婢。
  (五)變領主為地主。無軍功的宗室(貴族領主),一概廢除他們的名位,按軍功重新規定尊卑爵秩等級,各依等級占有田宅臣妾(奴隸)。
  秦國行新法十年,秦民大悅,路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不窮乏)人足,民勇于公戰,怯于私斗,鄉(農村)邑(城市)大治。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實行了第二次變法,使秦國更進一步的地主政權化。
  (一)歸并各小都、鄉邑、聚(村落)為大縣。全國凡四十一縣,每縣置一縣令,掌管全縣政事,消除領主政治的殘余影響。
  (二)開辟阡陌封疆(田間分疆界的土堆),承認各人新辟土地的所有權,按各人所占土地面積定賦稅。
  (三)划一斗、桶(斛),權、衡、丈、尺,全國貨物交易,有統一的度量衡制度。
  (四)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革除殘留的戎狄舊俗。懸賞招徠鄰國農民到秦國种地,給田宅,免兵役,使專力耕織。秦民服兵役,輪番出戰,常有余力。秦足食足兵,有戰必胜。
  商鞅兩次變法,破坏了領主的宗族制度,也限制了地主的家族制度,使秦成為當時先進的富強無比的統一國家。秦孝公死后,太子秦惠王即位,車裂商鞅,殺商鞅全家,但商鞅新法卻基本上相沿不變。
  除此以外,屈原還系統而全面地研究了周禮;楚盛王之法制術數;趙烈侯的新法,“以仁義,約以王道”,“選練舉賢,任官使能”,“節財儉用,察度功德”;以及申不害的“術道”等等。
  一切准備——主要是資料的准備——就緒,屈原便開始了擬訂各种新法的緊張戰斗。他基本上斷絕了与外界的來往,一則新法公布前要絕對保密,二則排除干扰。他將床榻搬進了書齋,夜以繼日地工作,困倦已极,蜷曲于床,曲肱而枕,和衣而寢,略作休息。在鄂渚時,屈原從強人手中救了一名少女,名嬋娟,十六歲,無父無母,無依無靠,甚是可怜。應嬋娟姑娘之苦苦哀求,屈原將其收為義女,留在身邊,情同骨肉,相依為命。嬋娟雖出身微賤,命運不濟,但卻聰明穎悟,輕盈玲瓏,俊俏洒脫,且极其能干,每日照料屈原的飲食起居,真情實意,猶似貼身小棉襖。她既感激屈原的救命之恩,又十分敬重他的人品和學問,尊之若父,戴之若天,總以“先生”稱之。為了節省時間,一日三餐,均由嬋娟將飯送到書齋來吃,屈原每每一邊工作,一邊進食,或者干脆忘記了吃飯,嬋娟提醒催促,無濟于事,害得她一遍又一遍地為之溫熱,有時一天僅用一餐,且狼吞虎咽,食而不知其味。經常出入屈原書齋,伴其工作的還有另一個青年,這便是助手宋玉。宋玉是怀王派來協助屈原擬訂新法和改革方案的,他的任務是保管書籍,查找資料,抄抄寫寫,料理日常事務,猶今之文書或秘書之類。這是一位精明強干的小伙子,有著超群的儀表和出類拔萃的机敏,且酷愛文學,能寫很漂亮的辭賦,這也許是怀王派他來做屈原助手的重要原因。宋玉深感怀王的隆恩盛德,決心借此机會向屈原學習,時刻以師事之。
  有了前人的成功經驗,經過鄂渚一年的實地考察和工作實踐,屈原對楚國的社會現實了如指掌。他人的先進經驗与楚國的實際相結合,便是屈原所擬新法的內容。自幼博覽之書猶一座高聳的巨峰,屈原矗立于峰巔之上,鳥瞰天下,放眼未來,所擬之法必將絢爛璀璨,映照得楚國大地一片光明。
  正當屈原擬訂新法的工作進行得十分順利的時候,忽有家丁乘風破浪從樂平里赶來,原來屈原那八十高齡的祖母就要离開人世了,彌留之際,嘴里總在含混不清地念叨著“平儿”的名字,大約不看這掌上明珠一眼,老人是難閉上眼睛的。為了隨老人的心愿,也為了讓老母親少受一點病痛的熬煎和折磨,伯庸派家丁來郢都招屈原速歸故里。
  屈府家丁的這些話是在書齋外跟宋玉說的,他欲找屈原,宋玉攔阻,他便風風火火地陳述了這必見屈原的理由。其時書齋內的屈原正攀在一個高凳上,探身去找那放在書架上的書簡,聞听此言,突感熱血上涌,頭暈目眩,從高凳上跌落下來,額頭撞在几案上,頓時血如泉涌……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