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一三章 法令出台 朝野波動


  卻說屈原攀在高凳上,正探身翻找書簡,忽聞祖母病危,猶晴天霹靂,亂箭穿心,頓覺熱血上涌,頭暈目眩,竟跐翻了高凳,斜身摔于地當中,額頭撞于几案上,血如泉涌。室外正在与屈府家丁談話的宋玉,忽聞室內有重物墜地之聲,接著便是呼喚与呻吟。宋玉聞聲闖進書齋,見狀大吃一惊,忙命人喚太醫前來縫合包扎。經過一陣忙亂之后,頭纏繃帶的屈原被安置在書齋內的竹床上靜臥休養。雖說只撞了一道口,流了一些血,絕無性命之憂,但養傷期間,怀王、南后及陳軫、昭睢、景博民等文臣武將都曾來橘園探視過,宋玉、嬋娟則侍于左右,晝夜不离,子蘭也不時過園來問病請安。屈原的傷病不要緊,休息三五日便下床繼續工作了,要緊的是如何回复樂平里來的家丁。祖母彌留之際盼孫早歸,哪怕只看一眼,也可以瞑目心安,欣然离去了,因而他不能不歸,況且祖母是位令人敬仰的長者,她有大海一樣寬闊的胸怀,縱然家事、世事雜亂如麻,委屈、誣陷、攻擊同時襲來,她也能夠泰然處之,欣然應付,不亂方寸;她有泰山一樣堅強的意志,哪怕天塌下來,她也不低頭,不彎腰,不屈膝,不媚俗,我行我素,照樣走自己的路;她春風一樣和藹,朝陽一樣慈祥,儿子常年不在家,整個家族都靠她一個人維系著,親戚、朋友、鄰里的關系都處理得十分得体,她尤其好善樂施,肯濟人貧困,宁可自己生活得拮据些,也要千方百計地周濟他人,有借糧者,她總是大斗出,小斗入,無力償還者,亦不討要,故四鄉八鄰,有口皆碑。然而,草擬法令的工作剛剛開始,新法早一天出台,楚國就早一天強盛;晚一天問世,就多一天受气挨打,被人欺凌,百姓就多受一天苦難。家事再大亦小,國事再小亦大,為了早救民出水火,為了大楚早一天富國強兵,更為了及早實現天下統一的理想,他必須抓緊草擬各种法令,不能在這關鍵時刻回家為祖母送終。祖母是通情達理的,她一直希望自己能夠有功于國,有惠于民,如今自己正在按她老人家的教導行事,相信她定會原諒自己的不孝。自古忠孝難兩全,他愿以制法革新之偉業,來贖這不孝之罪。
  怀王頒旨下詔,命屈原速歸,他甘愿承受抗旨不遵之罪,為的是新法早些出台;臣僚們紛紛前來規勸,他一一婉言謝絕;宋玉、嬋娟苦苦哀求,他諄諄教誨其要以國家民眾為先。他壓抑著滿腔悲痛,飽蘸著辛酸的淚水給父親伯庸寫了一封長信,交來人帶回。因為祖母重病在身,在自己尚未進京之前,父親便离開郢都回家奉侍祖母去了,對郢都的近況不甚了解,因而屈原詳敘進京后怀王知遇之恩,圍繞著變法革新朝內所進行的激烈而复雜的斗爭,怀王變法的決心,自己正奉旨草擬新法,不得分心,希望能得到父親的諒解,并求父親將這封信讀給祖母听,相信她必能支持孫儿這种先公后私,先國后家的舉動……
  屈原終究沒有回家,他在抓緊赶擬各种新法條文。雖說撞傷早已愈合,但他總覺得頭昏腦漲,力不從心,且眼前常冒金星,這也許是撞那一下,外傷雖愈,內傷未好;也許是祖母病危的消息對他的刺激太大,回去怕影響工作,不回去又總念念不忘;也許因近來拼得太狠,勞神太大,耗精太多,睡眠太少;也許兼而有之,不知道,反正他的身体一天天在消瘦,他的面容一天天在憔悴,他的精力一天不如一天。大家十分憂慮,都在擔心他會垮下去,紛紛好言相勸,勸他休息几日,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但卻無濟于事,他依舊埋身書簡,伏案疾書。平時,他的腦海里總是跳躍著那些閃光的、古人和未來的法律條款,只有當精疲力盡,曲肱和衣略作休息的時候,面前才浮現出祖母那光輝的形象和對自己的隆恩盛德,這既是夢中的幻景,又是千真万确的事實,令其永難忘怀。
  隔代親,奶奶親孫儿,沒有二心,這是人的天性,家家如此,人人如此。然而,屈原的祖母柳氏,達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小屈平生來白白胖胖,像個瓷娃娃,十分討人喜愛。尤其是他那對机靈的、水汪汪的大眼睛,能夠表情達意,逗人情趣,惹得多少姑姑姐姐、嬸子大娘禁不住要捧著他那胖胖的臉蛋親几口。一周歲后他開始呀呀學語了,小嘴甜得抹了蜜似的;再過一兩年,便成了籠中的鸚鵡,枝頭的巴哥,常逗得人們笑岔了气,笑彎了腰。這樣的孩子,誰個不親,哪個不愛,簡直成了祖母的心肝寶貝,掌上明珠,整日揣在怀里怕燙著,含在嘴里怕化了,時刻都捧在手心里。作為貴族,屈府雖說几世前就已經敗落,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目下男仆女佣依然有十人之多,老太太卻一直親自帶著這位寶貝孫孫,莫說奶娘、保姆、丫鬟,她不放心,就連孩子的生母修淑賢,她也覺得不甚牢靠,因而索性晝夜置于自己身邊,白天抱著,夜里摟著。小屈平因在祖母的怀抱中生活成長,少有活動鍛煉的机會,兩歲了,還不會坐,人們都說:“讓他奶奶抱尖尖□了。”祖母跟屈平,仿佛血相通,脈相連,神經相系,屈平歡天喜地,祖母心花怒放;屈平愁眉苦臉,祖母悶悶不樂;屈平患病,祖母心痛;屈平發燒,祖母心躁;屈平不思飲食,祖母食不甘味;屈平失眠,祖母夜不安寢。夏天,屈平睡覺,祖母手搖巴蕉扇,為其驅赶蚊蠅;冬季,小屈平的腿腳凍得冷若冰雪,祖母就將其拉到自己的小腹上,用体溫一點點給他溫熱;有一次,屈平患了重病,一連七天七夜昏迷不省人事,水米不進,祖母命人請來了道士,為其念經祈禱,請來了巫師神婆,為其跳神驅邪,自己則將小屈平緊緊摟抱于怀中,默默垂淚,坐了七天七夜,臂膀都壓得脹麻酸痛了,修淑賢欲替換一會,她嚴厲拒絕,直到七天后小屈平轉危為安,她才一頭栽倒在床……
  屈平愈想愈傷心,愈想愈惦念著祖母,愈想愈感到內疚。祖母病重期間,他只回去探望過一次,其時她已骨瘦如柴,但精神尚健,還能抓著他的雙手諄諄叮囑。轉眼几個月過去了,祖母如今怎么樣了呢?他真想插翅飛回樂平里,飛回祖母的身邊,一頭扑進她的怀抱,放聲慟哭一場,從此不再离去,晝夜守候服侍,喂水喂飯,煎湯熬藥,端屎接尿。然而,當他剛剛打了一個盹,或者矇矇矓矓睡了一小覺,睜開惺忪的睡眼,回到清醒的現實中來,靜下心想想圍繞著變法改革所進行的激烈斗爭時,只好將夢中的酸甜苦辣吞咽腹中,毅然決然地走到宋玉為他備就的清水盆前,躬身撩几把冷水浴面,使自己變得更清醒些,精神抖擻地重又投入緊張的工作。
  經過近三個月的晝夜拼搏,一系列新法終于草成,交怀王御覽欽定,怀王面前呈現著漫漫坦途,一片光明。新法出台,似一聲炸雷響過,風在呼嘯,云在奔涌,雨似瓢潑,大地在震顫,江河在奔騰。面對著這同一件事,在同一時間里,有人在歡呼歌唱,有人在奔走相告,有人破口大罵,有人暴跳如雷,有人策划于密室,有人四處扇風點火,有人在秘密串聯……
  為了統一思想,不顧屈原的阻撓,一日早朝后,怀王將子椒、靳尚、陳軫、昭睢、景博民等左右楚之朝政的重臣留下,就是否需要變法改革,應該怎樣進行變法改革等問題進行了討論,唇槍舌劍無异于刀光劍影,爭辯得十分激烈。景博民是在屈原進京不久便被調于朝中任莫敖之職的。怀王首先講話,他說:“楚自先祖庄王稱霸以來,至今二百八十余載,時漫漫,路漫漫,楚一直在墨守陳規,因循苟且。時至今日,七雄并起,強秦虎視眈眈地覬覦著大楚這塊肥肉,不斷侵凌騷扰,弄得我西部邊疆民無宁日。先君悼王曾任用吳起變法,一年大見成效,國勢驟強,南收百越,北并陳、蔡,還打退魏、趙、韓的進攻,向西打過了秦界,后又攻魏,戰于州西,出于梁門,軍舍林中,馬飲于大河。惜乎悼王早崩,吳起慘死,變法失敗,楚又一天天淪為衰落。當今諸侯紛爭,弱肉強食,法古之學,已不足以制今。倘再不思變革圖新,總有一天,我們將面臨亡國滅族之禍!值此禮亂興邦之時,望諸位愛卿与朕風雨同舟,共襄盛舉!”
  這里,怀王定了調,調了弦,法是一定要變的,希望眾卿与自己同心一德,共推新法,但代表奴隸主貴族利益的一伙,還是按捺不住地要站起來反對,他們似乎要力挽狂瀾,堅決阻撓變法改革的實行。靳尚首當其沖,他說:“陛下,變法是關系到社稷百官之大事,還需審慎以行。”
  似睡非睡,眼半睜半閉的子椒附和道:“上官大夫所言极是,要權衡利弊,多方思慮,以保万無一失。古人云: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依臣之理解,古人此言之意是:無百利不變,利少弊多不變,有利有弊不變,利多弊少亦不變,總之,要有十分的把握。倘輕易變法,改弦易轍,民心則必浮動,國勢則必削弱。”
  屈原听了這些反對變法改革的陳詞濫調,很是气憤,但他卻并不激動,慢條斯理,但卻義正辭嚴地駁斥道:“令尹此言差矣!商湯周武所以稱王,正因其勇于革除舊制,不墨守先王陳規陋俗;殷紂夏桀所以滅國,正是由于其陳陳相因,不思改革。古人云:‘三代不同禮而王,五強不同法而霸。’先祖庄王在位二十余載,滅國二十六,擴地三千里,飲馬黃河,問鼎中原,正是變法改革的結果。由此可見,王道霸術,貴在變法,富國強兵,勢有必然!”
  子椒那半閉著的小眼突然睜大,以老賣老地高聲斥道:“夠了!一個乳臭未干的黃牙小儿,竟然在大王与眾位尊長面前大談變法,真不知天高地厚也!談什么庄王稱霸,悼王變法,你知道多少楚國的歷史!……”
  怀王听不下去了,他聲色俱厲地說道:“請令尹放尊重些,自古‘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屈愛卿年齒雖輕,卻系朕所任命之當朝左徒。屈愛卿奉朕之命,遵朕之旨而擬新法,新法既成,朕欽定后方宣,你這樣講話,將朕置于何地?如此孤傲狂妄,楚廷這潭淺水,還能容下你這條大魚嗎?……”
  子椒雖老朽昏聵,倒也知道自己說錯了話,兩只小眼眯成了一條線,臉臊得像紅布,訥訥半天才說了句“臣知罪……”,這自然是言不由衷之語。
  怀王既然訓斥了子椒,屈原也就不便再說什么,廷上沉默了許久。是屈原打破了這种令人難以忍受的沉默,他說:“平不敢說深明楚之歷史,倒也略知一二。遠的且不說,先君悼王之后,變法中止。貴族擁兵自重,主君形同虛設;井田荒蕪,民不聊生,公侯子弟無功受祿,能人賢士紛紛离去,故世有‘楚材晉用’之說;面對國庫空虛,荒田遍野,兵甲怠戰,民心渙散的危險局面,達官貴人卻在歌舞升平,橫征暴斂,完全置國計民生于不顧,長此以往,正如方才大王所言,必遭亡國滅族之禍……”
  靳尚終究是個狡黠之輩,當屈原這樣侃侃而談的時候,他那瘦削的瓦刀臉拉得更長了,兩只豌豆似的鷂眼滴溜溜亂轉,像是在搜尋獵物,又像是在玩味對方談話的內容,搜索枯腸地研究對策,高聳而尖端帶鉤的鷹鼻不時地抽搐聳動,這大約是捕捉獵物前的本能動作,那鼻尖還一啄一啄的。他改變了主題問道:“新法說要治危圖強,就得獎勵耕戰,立墾荒之令,求清正之官,去害民之吏,建忠勇神武之軍。請教左徒,這些法令條文究竟何意?”
  靳尚的這一突如其來的轉彎,想打屈原個措手不及,仿佛一只綠頭蒼蠅,正在改變陣勢找縫下蛆。哪知新法早已吃到了屈原的肚子里,咀嚼得稀爛,然后又吐了出來,靳尚豈能問住!靳尚的話音剛落,屈原便滔滔不絕地宣講道:“墾荒之令便是將公田分給耕者,按畝納稅,有余歸己,打破封疆之界,獎勵開荒造田;所謂求清正之官,便是廢除分封世襲之制,廣開賢路,唯才是舉;害民之吏指的是那些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巧取豪奪,敲骨吸髓之貪官污吏,那些以權濟私者亦在其列;建忠勇神武之軍,就是明白地告訴國人:獎勵公戰,嚴禁私斗。凡殺敵立功者,不論出身貴賤,都可以破格提拔;凡怯戰不前者,即使公侯貴族之后,也嚴懲不貸!若依此法而行,國人定以公戰為榮,私斗為恥,一支無敵無畏之軍,便指日可待了。”
  子椒對新法怀著刻骨的仇恨,他自己稱作“疾惡如仇”,因而盡管剛剛認罪不久,又怒不可遏地瞪大了半睜半閉的雙眼,惡狠狠地說:“如依此法,勢必使貴賤不分,上下顛倒,公族卑弱,社稷無靠。刁民將犯上作亂,為所欲為,天下豈不就要大亂了嗎?”
  封人熊忠臣雖然只有三十几歲,思想卻极其古板,對新法格格不入,他隨聲附和說:“近几年來,風不調,雨不順,地震山崩,此乃天象示警,万不可變法。”
  靳尚看准了火候再加議論:“是呀,天意不可違,先王之法不可變,大王若一意孤行,必遭天下非議与指責。”
  陳軫素來十分穩健,不輕易發表意見,靳尚竟敢指責大王一意孤行,他再也不能沉默了,正言厲色地說道:“常言道:‘疑行無名,疑事無功’,大王既已決定變法,就不必再与眾人商議,這樣七言八語,反倒容易動搖決心。變法已如箭在弦上,不可不發,而且開弓沒有回頭箭,絕不徘徊動搖。每行一事,難免要遭人非議与指責,更何況變法改革之壯舉呢?‘愚者請于成事,智者見于未萌’,既然變法改革利國利民,將使我荊楚富國強兵,何樂而不為!我主莫要顧忌庸臣愚民之七嘴八舌,成大事者不謀于眾,銳意變法,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吧。”
  昭睢不愧為武將,開言吐語則必火藥味甚濃,他張大了嗓門吼道:“湯武不尊古而強,殷夏不變法而亡,此乃歷史之教訓。大丈夫立世,當一展平生之愿,我主大膽變法就是,有膽敢挺身反對者,臣統率之十万大軍必將其踏為齏粉!”
  頑固派是決不肯輕易改變自己的立場和觀點的,也不會因為有人要將其踏為齏粉就畏縮不前,只是隨机應變,不斷地改變自己的斗爭策略罷了。子椒雖身為令尹,但卻不敢与昭睢針鋒相對,他避開了銳利的鋒芒,再次將矛頭指向了屈原。指向屈原不無道理,因為是他力主變法改革,是他盅惑怀王不顧祖宗的遺訓,而且他剛進京,才任左徒,年輕毛嫩,毫無根基,在子椒看來,屈原遠非自己的敵手,他气勢洶洶地質問說:“屈左徒,你置先王之法于不顧,定要更改,居心何在?……”
  靳尚見子椒出言不遜,恐招惹災禍,急忙提醒道:“令尹,請冷靜點!……”
  子椒仿佛突然年輕起來,一改老朽昏聵之舊態;又似乎為了社稷江山之安危,早已將自己的死生禍福置之度外,他气沖牛斗地說:“社稷安危,在所必爭,我冷靜不了!”
  熊忠臣故作十分友好地說:“左徒,你不可違背眾意,更不可違背天意!……”
  屈原欲義正辭嚴地反駁,忽有一陣香風飄來,接著便是叮叮當當的環珮聲和窸窸窣窣的衣裙聲,眾宮娥簇擁著南后鄭袖飄然而至,她款步來至怀王面前,深施一禮道:“變法改革之事令大王心煩意亂,臣妾心中不安,近日演習了一段新舞,不知可能為大王分憂解愁?”
  子椒、靳尚等人,個個鎖眉凝宇,討厭鄭袖的這种舉動,欲獻歌舞,盡可到后宮去,朝堂之上,豈是嬪妃戲耍之所,真是不成体統!……
  怀王卻不以為然,大約是習以為常之故,問道:“愛妃所習何舞?”
  鄭袖答曰:“長劍之舞。”
  鄭袖這樣答著,不等怀王表態,便命令殿后奏樂。隨著一聲令下,音樂漸起,隱隱軍鼓聲中,鄭袖引長劍起舞,眾宮娥伴舞,歌曰:
   一柄長劍兮一頭鷹,
   相輔相成兮各逞雄。
   所向披靡兮斬邪惡,
   扶搖万里兮傲凌空。
   兩強相遇兮智者胜,
   光照千古兮青史留名。
  顯而易見,鄭袖所頌之長劍与屈原的陸离劍不無關系,雄鷹究竟指誰,是怀王?還是她鄭袖自己?令人費解,怀王卻理解成除他莫屬,哈哈大笑道:“光照千古,青史留名,好一個愛妃,你一劍挑破了一個千古不滅的真理。兩強相遇智者胜,這是一個多么震撼人心的字眼啊!”說著他拔出佩劍,當空一揮,寒光閃閃,陰森逼人,說道:“眾位愛卿听著,變法圖強,昌盛我荊楚,上合天心,下合民意,此乃秉承先公遺訓,孝順列祖列宗之舉。”說著他擎起寶劍,將几案上一只碧玉酒樽擊而破之說:“從今往后,有敢議變法之非者,有如此樽!……”
  事已至此,文臣武將,自然無敢再強諫者,朝廷之上,庄嚴肅穆,猶陰沉的天空,一場暴風驟雨,就要以雷霆万鈞之勢,席卷荊楚大地。
  屈原主持變法改革,怀王授其龍泉劍一把,朝廷內外,舉國上下,有敢反對實施新法者,先斬而后奏。
  怀王拜昭睢為大司馬,統率全國軍隊,有敢割据一方,不行新法者,興師討之,以軍權佐屈原推行新法。
  新法代表了中小地主階級和廣大民眾的利益,反映了他們的愿望和意志。貴族中的大多數,從骨子里講都在反對新法,但一個個都精得像鱉,誰也不愿做那先爛的出頭椽子,都在以“識時務者為俊杰”的態度對待新法,故舉國上下一片歡騰,新法之行猶風雨雷霆,銳不可擋,江漢平原,荊楚大地,山歡水笑,春意盎然,繁花似錦,奼紫嫣紅……
  然而,變法改革并非沒有阻力,子椒父子便是變法途中的攔路虎,絆腳石。長子司馬子玉,官為司宮;次子司馬子銀,官為新造鹽;三子司馬子金,官為監馬尹。其實,兄弟三人全都是不學無術之輩,酒囊飯袋之徒,既無功于國,又無惠于民,靠著貴族的特權和父親令尹之權勢,方爬上這高官厚祿的寶座。
  一天,朝陽未露,霞光滿天,染紅了楚之荒城丘野。夏浦南門外,殘垣斷壁,遍地瓦礫,一根象征世襲權力的封疆神木,煢煢孑立地聳于今尹子椒的封地上。子玉、子銀与家臣、家將十數人在神木周圍徘徊。子玉陰沉著臉,手扶神木默默地望著遠方,像似在對二弟子銀,又像似在自言自語:“四處都在廢井田,開阡陌,奴隸墾荒造田,賤民涌入軍旅……一切全都亂套了!”
  子銀翹首冀盼似的說道:“左司馬甘龍呢?右司馬喬柱天呢?他們為何還不及早動手,難道他們的兵器利刃都是吃素的嗎?……”
  子玉解釋似地說:“屈原辦事雷厲風行,一夜之間,昭睢控制了整個兵權……完了!二弟,屈原馬上就要來拔神木,廢除我家世襲封地,把田分給百姓們耕种……”
  子銀咬牙切齒地說:“不行!這神木是先公所賜,它是爵位的代表,權力的象征,決不能讓他們拔除!傳令下去,封地之上,所有人等,一律不得依新法行事,倘有違者,格殺不赦!”
  眾家將齊聲應“是”,分頭傳令督察去了。
  有一家臣名崔嵩,惴惴進言道:“新造鹽,左徒三令五申,國家大權,均歸主君,貴族大夫,無一例外,還望三思而行……”
  子銀不等崔嵩將話說完,雷霆震怒,吼道:“又是左徒!奴各為其主,你為何總為屈平說話呢?而且我并未侵犯國家大權,捍衛自家利益,難道那屈平也要干涉?”
  “這個……”崔嵩正欲申辯,說明司馬氏之為正是在阻撓新法之推行,左徒不僅有權干涉,還要治罪。但是,話未出口,有一家將提著一顆血淋淋的人頭奔來,稟報說:“這一頑奴,竟敢違背家主之命,依左徒墾荒之今,擅自墾荒造田,且不听勸阻,已被小人捉拿斬首,四鄉之民,都不敢亂動了。”
  子銀拍著這位提人頭的家將說:“干得好,回頭重賞,將這首級挂于神木之上,號令百里,以儆效尤!”
  家將奉命將墾荒者的首級懸上神柱。忽有得得的馬蹄聲由遠及近,子金打馬疾馳而至,滾鞍下馬,抱拳施禮道:“兩位兄長都在這里……”
  “你來干什么?”子銀見了弟弟,十分厭惡,強壓怒火質問。
  子金誠懇地喊了聲“二哥”,卻惹得子銀暴跳如雷:“我沒有你這樣的兄弟!司馬家族出了你這么個叛逆者,幫虎吃食,助紂為虐,虧你還有臉來見我們!……”
  子金苦口婆心地勸誡道:“二位兄長,你們罵我,打我,都無不可,但我還是要誠心誠意相勸。屈左徒嚴刑峻法,令行禁止。昨夜于漢水之側,親自監斬反變法者數百,河水都染紅了。弟念骨肉之情,特來稟告二位兄長,望兄長審時度勢,權衡利害,以免不測!”
  子銀嗤之以鼻道:“好一個怕死鬼,難怪會背叛祖宗!……”
  “二哥,變法改革,勢不可擋,識時務者為俊杰,不要再一意孤行了!縱然你自己不懼死,也要為這個家想一想呀!……”子金几乎是在哀求了。
  子銀目瞪若鈴,射出了兩束藍藍的凶光:“家,你也配談這個家?這個家完全毀在你的手里,整個司馬氏完全毀在你的手里,祖宗在天之靈決不會饒恕你這個賊子!”
  子玉雖身為長子,但生性怯懦,素來膽小怕事,見兩個弟弟劍拔弩張,忙上前勸說:“自家兄弟,有話不能慢慢說嗎?何必要這樣大呼小叫呢?……”
  子銀根本不听勸,依然怒發沖冠:“大哥,愿說,你在這儿跟他慢慢說吧,子銀我心如鐵石,決不与叛徒為手足!”說完,帶領家將忿忿而去。子玉很顯出左右為難的樣子,有頃,追逐子銀去了。不到黃河心不死,子金見狀,高呼著兩位兄長的名字,打馬追去。
  陳軫、昭睢、景博民、夏浦郡守吳祖德及眾兵將、侍衛偕屈原視察廢井田、開阡陌的情況,從遠處徜徉而來,陳軫贊歎由衷地說:“左徒安邦之才,果然收到了旋轉乾坤之效,變法才几天,就使昔日頹敗之荊楚,面目一新!”
  屈原的心情与陳軫相反,他并不滿意所取得的成果及眼前的景況,他低聲歎息道:“變法并非一帆風順,墾荒令雖頒,可諸位請看,這荒山野丘,為何竟無人開墾呢?面目一新,新在何處?”
  吳祖德既慚愧又有些心惊肉跳地說:“墾荒令早已宣講多次,并不時派員四處督促檢查,但是……”
  屈原頗有些性急,他打斷了吳祖德的話說:“我要看到青山滿目,綠田遍野,不要‘但是’。命令你的下屬照章執法,陽奉陰違,借故推諉之官吏,限期改正;逾期不改者,罷黜不苟!”
  吳祖德羞紅了臉,使勁低垂著頭,且渾身在微微顫抖。景博民見狀,忙為之開脫說:“夏浦系令尹子椒之封地,子椒身居高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的三個儿子亦皆朝中重臣,他們既處心積慮地反對新法,吳太守自有其為難之處……”
  忽有人高叫:“你們看!……”
  眾人聞聲舉首望去,眼前威然屹立著一棵神柱,上邊還挂著一顆血淋淋的人頭。吳祖德介紹說:“這是令尹封地上的傳世神柱……”
  屈原眯起雙眼,愣怔怔地盯著這棵不可侵犯的神柱,自責似地自言自語道:“封疆神柱,傳世之物……上邊還挂著血淋淋的人頭,難怪墾荒令在令尹的封地上行不通……”
  正當屈原這樣聚神凝思的時候,有一位老人悲涼的哭聲隨風飄來:“天黃地綠,鬼哭神嚎……”一霎時,悲嚎的老人從路邊的灌木叢中竄將出來,扑倒在神柱面前,伸出雙手像是要抱那顆人頭:“儿子……我的儿子!誰讓你去墾荒?為什么要去墾荒?”
  吳祖德吃不住了,他上前一步,指著痛不欲生的老人斥道:“大膽賤奴,休得放肆!站在你面前的是左徒屈原大人。”
  老人聞听,先是一怔,左徒?繼而扑向屈原,抱住他的雙腿,撕肝裂膽地呼喊:“還我的儿子,你還我的儿子!都是為了你的墾荒令,他們才殺死了他,你抬頭看看吧!……”
  吳祖德被弄得惊慌失措,命侍衛立即處死這個招惹是非的老家伙,屈原堅決制止了他,說道:“儿子的死對老人的刺激太大了,他的儿子為墾荒令而死,于是他便恨墾荒令,更恨我這位擬訂墾荒令的左徒,此系情理中的事,無可厚非。”
  屈原是這樣理解一位瘋癲老人,但老人卻絲毫也不理解他,依舊在大呼小叫:“告訴你,左徒,再也沒有人相信你的新法了,全是些騙人的玩藝!……”
  面對著瘋癲老人的高聲叫罵,屈原毫不介意,卻在詢問大家對此有何感想。吳祖德唉聲歎气地說:“變法,難呀,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新法卻推而不動,且激起先君老臣、公室貴族的紛紛怨恨……”
  景博民似乎看得比較全面些,他說:“不錯,公族、大夫、貴戚中的大多數反對新法,這是變法的阻力所在,但据我所知,官吏和百姓卻是歡迎新法,擁護新法的。”
  屈原低頭不語,若有所思地走來走去。有一高個中年,儀表堂堂,既文靜又洒脫,他鼓足了勇气說:“左徒,恕草民冒昧,欲法行無阻,貴在信誠。”
  屈原停住了腳,抬頭望著面前這位眉清目秀的“草民”,似在咀嚼他的話:“信誠?”
  高個中年接著說:“此處百姓久居令尹封地,不得不遵行其家法。如欲使新法暢行無阻,左徒必先取信于民,而后方可驅万民實施新法。”
  “好,說得好极了!”屈原拍手叫絕,“請問尊姓大名?”
  “鄙姓張,單名一個‘庚’字。”
  “張庚,好響亮的名字!現居何職?”
  “令尹庄園一名公士。”
  “你認為墾荒令該如何推行?”
  張庚不假思索地回答說:“易民而墾。”
  “怎么個易民而墾法?”
  張庚慢條斯理地說:“夏浦、鄂渚、鄢郢諸地,人口密集,且公族、貴戚、大夫、先君老臣多居于此,長期以來,他們盤居壓榨,魚肉百姓,百姓談虎色變,如何敢執行新法,墾荒造田呢?為使墾荒令能夠順利推行,莫若放無功之公族貴戚到江南荊榛未辟之地墾殖,以自食其力;移窮鄉辟壤、瘦山惡水之民來江漢平原墾荒造田,如此以來,墾荒必勢如破竹。”
  屈原似在顧慮重重地問:“安土重遷,倘需移之公族貴戚及黔首百姓,不肯背鄉离井以徙他鄉,該當如何?”
  張庚冷冷一笑說:“恕草民不恭,左徒手中之政權,司馬掌上之兵權,難道是供觀賞之奇花异葩嗎?……”
  好一個“易民而墾”!放無功之貴族墾于江南荊榛未辟之地,且用手中之政權、軍權強令執行,屈原早就想到了,只是飯需一口口吃,路需一步步走,在新出台的法令中不曾訂上。今日張庚既然提出來了,何不支持他試行,來個自下而上,推向全國呢?至于移窮鄉辟壤、瘦山惡水之民來江漢平原墾殖,他還真是不曾想到呢,這确是一項可行的措施。看來這張庚,真乃棟梁之材也,應該重用。想到這里,屈原果決地說:“張庚所言,不失為富強之策!”說著,他轉向張庚:
  “你立即与我起草行文,布告万民!”
  張庚愣了,不知所措,左顧右盼,半天才說:“我系微不足道之公士,如何能發號施令呢?”
  屈原斷然宣布:“我將這塊土地,這里的百姓,全都授予你,自即日起,你便是夏浦郡守!”
  張庚愣怔了半天,他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似在夢中,看看眼前的天,眼前的地,眼前的人,眼前挂著血淋淋人頭的神木,方覺此非虛幻,而是千真万确的現實,于是扑通一聲跪倒在地,熱淚盈眶地說道:“敬受命!愿為國效力!”
  站在一旁的吳祖德臉色煞白,頭冒虛汗,經霜枯草似的,使勁耷拉著腦袋。屈原瞅瞅他這模樣,雖覺可怜,但卻不能感情用事,微微歎息道:“吳祖德推行新法不力,本應削官為民,姑念你于今尹封地為官,确有難為之處,故降職使用,回府听候委任。”
  吳祖德戰戰兢兢地向屈原深施一禮說:“謝左徒寬容之恩!”
  屈原命張庚將神柱上的首級取下,并將四鄉民眾喚來。這個人是為墾荒而死的,便是維護新法的有功之士,要當眾厚葬于此。
  張庚奉命,興高采烈地前往四鄉傳喚民眾,跟怒气沖沖而來的司馬子銀撞了個滿怀,子銀怒斥:“張庚公士,你瞎了狗眼!……”
  張庚滑稽地作了個鬼臉,不無戲謔地糾正說:“太守,二公子,你應該稱我張庚太守!……”說完,以鼻嗤之,風風火火地奔四鄉而去。
  子銀大吃一惊,半天才回過神來:“太守?什么太守?……”
  屈原亦不無戲謔地說:“夏浦郡太守,怎么,不像嗎?”
  子銀似一只好斗的公雞,昂首挺胸向前:“屈左徒,張庚是我的家臣,一個小小的公士……”
  屈原理直气壯地說:“我是左徒,有權任命下級官吏。你在楚廷為官多年,連這一點也不懂嗎?”
  一句話塞得子銀喘不過气來,焦躁不安地竄去跳來,他再也按捺不住了,拔劍向前:“屈平,你欺人太甚!……”
  昭睢眼疾腳快,子銀的佩劍剛剛出鞘,便一腳給他踢飛,同時上前抓住了他的前胸:“你要行凶殺人嗎?……”屈原嚴峻地:“昭司馬,放開他,看他還有些什么話要說。”
  昭睢順手一扯,將子銀扯了個趔趄,險些摔個嘴啃泥。子銀定定身,靜靜神,暴跳怒吼:“這里的天,是我家的天,這里的地,是我家的地,這里的主人是我,是我!……”
  屈原平靜如水,但卻威嚴如山,他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楚之大權,統歸主君!貴族子弟,無功不得為官。司馬子銀無寸功于國,從現在起,免去新造鹽之職,并從貴族簿籍上除名!”
  當頭一棒,五雷轟頂,子銀那囂張的气焰頓時熄滅。屈原的面孔板得鐵青,似陰沉的天空,他命令昭睢道:“在你軍隊士卒的名冊里,加上司馬子銀的名字。讓他先學會怎樣當一名士兵,待有軍功之后,再行封賞。”
  昭睢抱拳應“是”。子銀像注射了興奮劑,突然精神回位,歇斯底里地指著高聳的神木叫喊:“這神木上刻的可是祖宗之法,這是先君給我家的封地,我既是司馬氏之后,就是這封地的主人!”
  屈原輕蔑地一笑:“祖宗之法,不足為訓!區區朽木,即刻除之!”
  子銀色厲內荏地說:“你……你敢!”
  屈原又是輕蔑地一笑:“大丈夫言必信,行必果,一棍朽木,有何不敢!……”
  說話間,民眾奉太守之命,紛紛從四鄉赶來,愈聚愈多,將這棵神圣不可侵犯的木樁圍得水泄不通。屈原見民眾來的甚多,很是欣慰,指著神木高聲講道:“這根木柱不順天意,不合民情,本官受天之命,順民之意,要將它拔除。有遵令拔木者,本官將給以重賞!”
  場上先是死一般沉寂,繼而眾人面面相覷,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侍從持銅盤端賞金立于屈原之側,屈原告訴大家,令出如山,決不食言!銅盤內的賞金在不斷增加,由十兩增至五十兩。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無父無母、無妻無子的壯漢走出人群,奔向神木,躬身把柱,深深運气,將那威嚴的神木漸漸拔起,用力一推,木樁轟然倒地。場上一片歡騰,響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歡呼与喝彩。屈原情不自禁地贊道:“好一個壯士!”說著走上前去,詢問他的姓名。這位勇敢拔除封疆神木的壯士叫郭玉德,系令尹府上的一位家奴。他死活不肯收受賞金,屈原說:“你遵令有功,當受此賞。現任你為都尉,望以后伺机報國!”
  郭玉德感動得熱淚盈眶,連連磕頭謝恩。
  拔除神木之后,屈原下令,為眾奴開枷除鎖,厚葬死奴,就埋葬在拔神木的那個坑內。屈原說:“為耕戰而死,雖死猶生!愿你們勇于耕戰,以報主君之大恩!”百姓們熱烈響應,歡呼,跳躍,歌舞相慶,漫漫原野,形成了歡樂的海洋。這歡呼,這雀躍,這歌舞,此起彼落,一浪高過一浪。
  曾几何時,司馬子銀的气焰是那樣的囂張,現在蔫了,他蹲在歡樂的人群外,雙手捧頭,歎息不已,淹沒在變法改革的汪洋大海之中……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