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一粒粒种子,看來是多么渺小,但它們的奉獻卻是偉大的,倘無過一粒粒种子的繁衍滋生,便無綠的原野,花的海洋,丰收的大地。种子從萌發到春深似海,不知道要經歷多少艱難与坎坷,□情不好,地溫不足,板結堅硬,瓦礫遍地,荊棘叢生,人踏獸啃,風雨失調。然而,世界畢竟還是花紅葉綠,碩果累累,五谷丰登,禽獸得以栖息繁衍,人類得以生存發展。花是艷麗而芬芳的,可是,有誰在游園賞花的時候,想到它是孕育于冰雪之中,經歷了嚴冬的洗禮和春寒料峭的考驗呢?屈原的變法改革,猶似這种子和花,正在經歷著种种艱難与困厄,但卻是在推進,是在發展。 擬法以來,繁忙的工作,巨大的壓力,難以料測的風風雨雨,令屈原寢食失節,先前嚴格的生活規律被打破,許久無暇在橘園內的湖畔柳蔭舞劍行吟了。推行新法以來,屈原几乎常年在外奔波,橘園內也就更少見到他那瀟洒飄逸的身影。鄭袖深知屈原繁忙勞累的程度,十分理解他推行新法急于求成的心情,也就不再朝朝暮暮登荊舒而西眺,因為難見屈原的英姿倩影,兩眼茫茫,滿心惆悵,徒受霜露之苦。她依然經常讓子蘭帶禮物給老師,不過,如今的禮物由先前的珠寶古玩和書籍變成了高營養的滋補品,諸如人參、鹿聳、燕窩、魚翅之類。他夜以繼日地為國操勞,沒白沒黑地費心勞神,實在是太需要好好地補一補了。他的健康狀況關系到楚之社稷民生,也關系到自己的理想与未來,豈可漠然置之! …… 一日,屈原視察夏浦歸來,很為張庚所取得的巨大成績和夏浦的翻天覆地變化所激動,興奮得一夜不曾成眠。同是這塊天,同是這塊地,同是這方水土,同是這些人,吳祖德為郡守時,搞得半陰半陽,死气沉沉,新法每推一步,真比登天還難!倘全國的守、令都像吳祖德一樣陽奉陰違,新法則非夭折不可。張庚才上任几天,他不懼豪門,不畏強暴,一心只在行新法,強荊楚,富万民,故能雷厲風行,大刀闊斧,隨時准備為變法改革而獻身,因而工作開展得轟轟烈烈,有聲有色。虎豹居山群獸遠,蛟龍在水怪魚藏。俗話說,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楞的,楞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張庚腳跟站得穩,腰杆撐得硬,手段使得毒辣,公族、大夫、貴戚、先君老臣反倒畏而避之,不敢与之針鋒相對,夏浦呈現著貴族狼狽,官吏工作得熱火朝天,百姓高興得載歌載舞的熱烈局面。倘所有的守、令都能像張庚這樣,倘舉國上下都能像夏浦這樣,民何愁不富,兵何愁不強,強楚統一天下,有何難哉!……既然睡不著,躺著活受罪,何不爬起來,到園中去活動活動筋骨呢?月末,下弦月高挂西天,月光如水,整個橘園似罩在薄薄的赫黃色輕紗之內,漂浮于淡淡的晨曦之中。屈原手持陸离長劍,徜徉于朦朧的月色里,直趨橘子湖畔。他摘下切云高冠,脫去寬大的繡袍,緊緊腰間的絲絛博帶,揮劍起舞——白猿獻果、金象卷鼻、黃鶯疊膀、枯樹盤根、回頭望月……一招一式,雖像先前一樣嫻熟优美,但舞著舞著,卻感不似以往那樣從容自如,頗有些气喘吁吁,熱汗涔涔了。他清楚地意識到,這是精力衰竭,体質下降的結果。造成這种現象的原因顯而易見,一是勞累過度,二是久未鍛煉。這很使他警覺,看來今后無論怎樣忙,不管走到哪里,嚴格的生活規律不能破,強身健体之舉不能廢。為了彌補以往的損失,也為了表示今后的決心,屈原有意地加大了活動量,舞了一通又一通,練了一遍又一遍,直舞至月色無光,星斗隱退;直練至旭日東升,霞光滿天。 說來真巧,鄭袖許久不曾晨登荊舒觀光賞景,排解心扉了,今朝一時性起,忽又五鼓未響而起床,夜色未退而游園,東方未紅而登山。她佇立于五針松下,環顧于覽胜峰巔,心事重重地等待,悵然若失地翹盼,她在等待誰,盼望什么呢?她自己也說不清,道不明……正當她愣怔怔地望著初升的朝陽出神時,忽一轉身,那個熟悉的身影突又出現在眼前,這舞劍的熟悉身影化作一團紅霧在升騰,變作漫天霓霞;化作熊熊烈火在燃燒,燒紅了半邊天際;化作翩翩彩蝶在飛舞,把這個世界裝扮得五彩繽紛;化作一壇蜜酒,她一飲而盡,只飲得熱血上涌,神醉身酥。乘著酒興,她似乎不再像過去那樣顧慮重重,勇敢地走下山去,跨過隔開兩園的便門,徑直奔向湖邊舞劍的屈原,邊走邊想:為推行新法,屈原終日在外奔波,少有机會回郢都一趟;自己亦久未晨起登山,為何今晨偶登,便适逢他遠出歸來?這豈不是緣分!她愈想心中愈甜,似有密糖在慢慢融化,腳步也就變得急急沖沖。她仿佛心中正有千言万語要跟屈原傾訴,要高度評价他的新法;要熱情贊頌他為變法改革所做出的巨大貢獻;要鼓勵他膽子可以更壯些,步伐盡可邁得再大些,要衷心感激他對子蘭的教育培養,近來子蘭的學問大有長進;要關怀体貼他,勸慰他注意休息,增加營養,不要累坏了身体……當她來到橘子湖畔的時候,不再隱于樹后竊觀,而是開朗溫情地贊了句:“左徒的陸离劍舞得真好!……” 屈原也不像先前那樣拘束了,很隨便地致了禮,笑道:“不及南后長劍舞万分之一!”二人相見的第一句話,便找到了最好的話題。 屈原收好陸离劍,穿戴整齊,應南后之邀,陪其徜徉于園內的橘林之中。他的心態較前解放了許多,彼此間的距离也縮短了若干,且每每主動開言,滔滔不絕。他夸公子子蘭聰明好學,將來必有造詣;他感南后常有所贈,無功受祿,十分慚愧;他贊南后的長劍舞精彩脫俗,出類拔萃。長劍舞固然技絕姿美,但最令屈原贊歎和感激不盡的還是南后舞的适時,她借獻舞之際明确表態堅決支持變法改革,致使怀王力排眾議,堅定不移。屈原心里清楚,怀王是個胸無定見,輕諾寡信的國君,那次辯論會上,反對變法改革的貴族佞臣對怀王形成了包圍之勢,陳軫、昭睢等人雖表面上站在變法改革一邊,骨子里卻都是些觀潮派,騎牆派,因而說起話來,理不直,气不壯。屈原雖堅決頂住,但卻力單勢薄,倘無南后挺身而出,揮劍起舞,很難說會是怎樣的結果,哪里還會有荊楚眼下變法改革之蓬蓬勃勃的局面!過去,屈原總覺得南后身上有點令人討厭的東西,這東西究竟是什么,他也說不清楚。自打那次辯論會以后,屈原的感覺變了,他覺得南后是美的化身,完美無缺的象征,盡善盡美的標志。她花容月貌,堪稱為舉世無雙之佳麗;她能歌善舞,聰慧過人;她有膽有識,有度量,有涵養;她對新生事物十分敏感,堅決支持變法改革,橫眉冷對邪惡的勢力,有政治家的膽略与胸怀。一個人,尤其是一個女人,能有這諸多优點和長處,實在是世所罕見,古今少有,怎不令人由衷敬佩!……兩個人都急于表心跡,致謝忱,交談自然十分融洽熱烈,竟忘記了彼此的身份和地位,忘記了用早點,直談至日上三竿霜露消,才戀戀不舍地分開。 從此以后,南后常与屈原園中漫步。 從此以后,南后常請屈原為其寫歌編舞。 從此以后,南后主演或排練歌舞,常請屈原光臨現場指導。 總之,從此以后,屈原与南后的來往越來越頻繁。 楚之變法改革猶一輛破車,在荊棘叢生、坑坑凹凹的道路上輾轉,搖搖晃晃,曲曲折折,异常艱難,但卻總是在前進。像一只蠡船,風高浪急,明島暗礁似攔路的野獸、偷襲的強盜,這就要求水手們既勇敢無畏,又謹小慎微,穩操舵,緊划槳,在波谷浪尖上顛簸前進。 屈原清醒地認識到,即使通過變法改革,荊楚迅速變得富國強兵了,也無力統一天下,因此,在外交上必須聯齊抗秦,合縱東方六國,并力西向。強秦既滅,剩下的六國也就垂手可得了。在此之前不久,洛陽人蘇秦曾游說山東六國,合縱盟于趙之洹水,共推蘇秦為“縱約長”,從此蘇秦挂六國相印,總管六國臣民。應該說蘇秦合縱聯盟的主張是正确的,但此人心緒不正,以此為獵取功名利祿的手段,整日玩弄權術,撥弄是非,制造矛盾,致使合縱聯盟迅速解体,重又形成了四分五裂的狀態。如今屈原欲再次合縱六國,首先楚、齊結成強大的聯盟,以此為核心團結其他四國,共抵強秦。屈原將自己的這個意愿与打算言于怀王,怀王自然欣喜若狂,于是派屈原出使齊國。 公元前319年深秋,屈原率宋玉、昭漢等一行五人踏上使齊之路。昭漢是屈原在鄂渚任職時選拔的一位誠實的賢才。事實上,屈原的改革早在鄂渚任縣丞時就已經開始了,在景博民的大力支持下,他裁減冗員,招聘賢才。一次納賢考試中,在八百多名應試者之中,竟有九十九名成績完全相同,應名列榜首,另有一名稍為遜色,名列第二。是鄂渚人材濟濟,還是通同作弊?抑或是考題泄密呢?倘宣布考試作廢,會失信于民;倘將這一百名全部收下,則又良莠不分,這很使屈原為難。也是急中生智,他突然想出了一個复試的辦法。他命下屬連夜工作,第二天一早便張榜公布了初錄的性名,榜后書道:“此榜乃為初錄,明日巳時至縣衙复試。”這复試的題目亙古未有:每人發一百粒谷种,帶回家去播种,秋后回來交卷,誰收的子實最多,誰便得中。轉眼到了秋天,九十九個在初試中榮獲首名的試生請人背筐提籃,帶著黃橙橙的稻谷,欣喜若狂地來到縣衙交卷,他們所交子實的數目有的一万多粒,有的兩万多粒,有的三万多粒,最多者竟達十万粒,而那位初試第二名者,卻不足一土缽。他叫昭漢,是位青年農民,敦敦實實的個頭,虎靈靈的大眼睛,有棱有角的臉盤,嘴唇略顯有些厚,鼻梁也有一點塌,是一副十分憨厚的模樣。复試的結果,只有昭漢一個金榜題名,其余的九十九名全都名落孫山。原來,复試時所發的一百粒稻种中只有三粒能夠萌發生長,其余的九十七粒全都蒸熟了——屈原選拔人才將道德品質放在首位。 過了徐州向北,再行三天便到了五岳獨尊的泰山了,它以拔地通天之勢雄峙于華夏東方,盤亙于齊魯大地,東臨黃海,西襟黃河,雄偉壯麗,气勢磅礡,風光旖旎。它峰巒嵯峨,溪谷縱橫,植被茂密,疊翠的峰巒隨著四季的更換而變幻無窮:每當東風送暖,大地回春,草木萌發,桃蕾初綻時,滿谷芳香,春意盎然,泰山成了遠足踏青的极樂世界。到了夏天,整個泰山變成了綠色的海洋,那瞬息万變的气候,忽而陰云滾滾,忽而晴空万里,忽而狂飆大作,忽而大雨滂沱,那飛云疊瀑,群鳥爭鳴,如入仙境,這時的泰山,處處是避暑的胜地。秋天,五角楓、菠蘿樹、野海棠等,在蒼松翠柏中透出片片紅葉,似錦繡絹織;山崖上的黃花菜、百合歡、野葡萄、南蛇藤等,金燦燦,紅艷艷,果累累,大自然的賞賜使人感到生活的充實。而每當嚴冬到來之時,那銀裝素裹的泰山,又呈現一派壯麗的奇觀——殿宇在陽光下放射出絢麗奪目的异彩,猶如龍宮洞府;樹叢上結滿了毛絨絨的冰挂,像株株巨大的白珊瑚;那傲然挺立的松柏更顯露出了泰山的風骨……同行的宋玉、昭漢等人苦苦哀求,在泰山逗留几日,登山覽胜,賞岱頂奇觀——旭日東升,云海玉盤,晚霞夕照,黃河金帶,碧霞寶光。屈原雖說官為左徒,但卻正當青春气盛,且又知識淵博,滿腹經綸,豈有不思游若渴之理!但今番出使,重任在身,合縱六國需早日訂盟,故几經猶豫之后,還是毅然拒絕了弟子們的請求,過泰山之麓而不登,迅速向齊國奔去。 繞過泰山,便是齊國邊境了。齊國是周王朝分封下的一個東方諸侯大國,它經歷了西周、春秋和戰國三個主要歷史階段,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是它的都城。齊國的始祖是姜尚,其祖先曾在呂地(今河南南陽)為官,以封地為氏,故又稱呂尚。姜尚是商周之際姜族的首領,周文王求賢遇見了他,尊其為師尚父。姜尚曾是文王祖父生前日夜盼望的人,遂又稱之太公望,歷史上便稱其為姜太公。武王伐紂時,姜尚為軍師,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周滅商之后,便把他封于齊。西周時期,齊首先兼并了周圍的小國,國力開始逐步強盛起來。公元前678年,桓公稱霸,挾周室以令諸侯,被推為五霸之首。公元前567年,靈公滅萊,國土擴大至東海,成為占有整個山東北部地區的強國。戰國時代,齊國更加強盛,臨淄是列國中最為繁華的名都。公元前481年,田常殺齊簡公,立簡公弟驁為平公,從此以后,田氏控制了齊國的政權。公元前386年,周承認田齊為諸侯,田和改本年為元年。對于這次出使,屈原滿怀信心,因為新立的齊宣王1是位肯于納諫,勇于改過的明君,這里有一段妙趣橫生的故事: -------- 1一說齊湣王。 宣王初執位,自恃其強,沉溺于酒色,在城內筑雪宮,以備宴樂;在城外圈民田為苑囿,以備狩獵。一日,宣王宴于雪宮,盛陳女樂。忽有一婦人,其丑無比——寬額深目,高鼻結喉,駝背肥頸,長指大足,發若秋草,皮膚如漆,身穿破衣,匆匆而來,聲言“欲見大王”。武士見了,無不竊笑,舉戈阻止曰:“丑婦何人,敢見大王!”丑婦回答說:“吾乃齊之無鹽人也,复姓鐘离,名春,年四十余,擇嫁不得。聞大王游宴离宮,特來求見,愿入后宮,以備洒掃。”左右聞听,無不掩口而笑,忙奏知宣王。宣王召入,問曰:“朕宮中嬪妃如云,爾貌丑不容于鄉里,豈能宮中伴千乘之君!莫非有异能乎?”鐘离春對曰:“妾無异能,擅隱語之術耳。”宣王厲色曰:“汝試發隱語,為朕度之,若言不中用,即當斬首!”鐘离春奉命,揚目,炫齒,舉手再四,拊膝而呼曰:“殆哉,殆哉!”宣王不解其意,問于群臣,群臣面面相覷,俱莫能對。宣王命鐘离春明言,鐘离春施禮曰:“大王赦妾之死,妾方敢言。”宣王宣布:“赦爾無罪。”鐘离春從容答道:“妾揚目者,代王視烽火之變;炫齒者,代王懲拒諫之口;舉手者,代王揮讒佞之臣;拊膝者,代王拆游宴之台。”宣王聞听大怒:“村婦荒謬之言,寡人焉有此四失也!”喝令斬之。鐘离春泰然自若地說:“乞申明大王之四失,然后就刑。妾聞秦用商鞅,國以富強,不日出兵函谷關,齊必首受其患,大王內無良將,邊備弛懈,故妾為大王揚目而視之。妾聞‘君有諍臣,不亡其國;家有諍子,不亡其家’。大王內沉于聲色,外荒于國政,忠諫之士,拒而不訥,妾所以炫齒為大王受諫也。王驩之徒,阿諛取容,蔽賢竊位;騶衍之輩,迂談闊論,虛而無實,大王信用之,妾恐其有誤社稷,故舉手為王揮之。王大興土木,筑宮囿,建台池,殫盡民力,虛耗國賦,所以拊膝為王拆之。大王四失,危若累卵,而偷目前之安,不顧异日之患。妾冒死進言,倘蒙采听,雖死何恨!”宣王歎曰:“倘無鐘离氏之言,寡人不得聞其過也!”立即罷宴,以車載鐘离春歸宮,立為正后,號無鹽君。重振稷下學宮,廣招天下賢士,疏遠嬖佞,以田嬰為相國,以鄒人孟軻為上賓,齊國漸治。 屈原的堂堂儀表,屈原的聰慧天賦,屈原的淵博知識,屈原的道德文章,屈原的能言善辯,屈原主持下楚之變法改革,早已在諸侯各國傳播得沸沸揚揚,有的崇敬,有的欽羡,有的畏懼,有的嫉恨,齊宣王則崇拜得無以复加,听說他將以怀王特使的身份來齊合縱,提前旬日籌備接待。屈原一行到達之日,宣王像不久前歡迎孟軻師徒那樣,率文武百官于王宮東門外廣場舉行歡迎儀式,旌旗獵獵,鼓樂喧天,文武兩列,躬身施禮,場面盛大隆重,气氛熱烈肅穆。歡迎儀式之后是丰盛的國宴,既有雞鴨魚肉,山珍海味之丰,又有燈紅酒綠,觥籌交錯之歡,自然也難免拳令笑罵,醉態百出之狼狽。 齊宣王的相貌很有特點,給屈原一深刻印象和難以捉摸的感覺——他“過頤”,可以說是方面大耳,滿臉福相;也可以說是腦后見腮,不可往來,后有反骨。他“豕視”,像豬一樣看東西,表面上很糊涂似的,而實際上心中自有主張,很精明,交談中不時地偷看兩旁的東西。 長途跋涉,車駕勞頓,接風洗塵宴會之后,齊宣王安排屈原休息二日,第三天方在明堂正式接見并与之會談。“明堂”就是“明政教化之堂”,這是周初的建筑。明堂多建于天子的首都,系天子之廟堂,只有祭祀、朝會諸侯、饗功、養老、教學、選士等意義重大的活動,才在這里舉行。這是當時中國文化的重要表征,具有崇高的意義和文化价值。臨淄之明堂系周武王東征時所建,這既是周天子尊嚴的象征,亦是對齊祖姜尚之抬舉与肯定。屈原不過是楚之一介使臣,能于“明堂”接見并与之會談,這本身便是對他的推崇与尊重,在明堂會見諸侯使臣,這還是破天荒第一次。屈原以博古通今,明于治亂著稱于世,自然知禮之輕重,頗有受寵若惊之感。相互尊重,一片至誠,會談的气氛也就友好熱烈而融洽,迅速達成了共識,齊楚聯盟應運而生。 會談由屈原唱主角,他充分發揮了自己嫻于辭令的才華与特長,講起話來有時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有時似高山懸瀑,飛流直下,一瀉千里;有時像洪峰巨瀾,滾滾滔滔;有時如山間清泉,叮咚韻生。他論天下時勢,諸侯稱雄,強凌弱,暴凌寡,弱肉強食;他講強秦暴虐無道,侵地掠財,殺人如麻;他談東方六國合縱之必要,好比一只手,張著五指,扇出去,毫無力量,只有握成拳頭,才能致敵于死地;他分析齊、楚兩國的有利因素,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成為合縱的核心,團結其余四國,共敵強秦。 屈原正視秦國的強大,他說,秦地處西北,其境(占有今之陝西及四川的大部分)關河險固,攻守自如。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獎勵發展農業生產,大力提倡勇武戰斗精神,對政治經濟進行了巨大變革,使社會生產力得到了迅速增長。繼位的國君都能在孝公變法致強的基礎上繼續發展,迅速國富兵強,銳意擴充,有計划、有步驟地向六國進攻,特別是對強大的楚、齊兩國,更是穩扎穩打,步步進逼,以圖鯨吞。 盡管如此,六國亦不必自卑,它們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勢和實力,屈原一一進行了分析。 万里長江推開攔路的群山,闖過曲折的三峽,奔騰著,咆哮著,一直流向東南的洞庭湖。它越來越雄偉了,是那樣的遼闊,那樣的庄嚴。它載負著船舶,灌溉著良田,貢獻出珍貴的水產。遠處起伏連綿的山崗深青翠綠,那儿有用不盡的竹木柴草,獵不完的飛禽猛獸。山和水之間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有山作屏障,有江作腰圍,好一個錦繡山河!這便是最先的荊楚。如今的楚國,有長江三峽之險,有江漢平原之富,先后兼并了長江和淮河流域的近七十個國家,地方五千里,帶甲百万,車千乘,馬万匹,粟支十年,是七國中版圖最大、軍備最強、人口最多的國家。 齊是東方第一大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物阜糧丰,綿長的海岸線可謂得天獨厚,提供了漁鹽之利。齊南有泰山,東有瑯琊(山名,在今山東省諸城市東南),西有清河,北有渤海,真乃四塞之國也。齊都臨淄,街道寬闊整齊,店舖林立高聳,店內陳列,琳琅滿目,耀眼生輝,街頭攤販相銜如龍,叫買叫賣似潮。人煙稠密,大街小巷,人多如蟻,車輪相互碰撞,人們摩肩繼踵,衣襟相連可成帷幕,同時舉袖能遮藍天,揮洒熱汗則細雨濛濛。這些人俱都殷實而富,志高而揚,家家吹竿鼓瑟,戶戶擊筑彈琴,處處斗雞走狗,比比六博賜球…… 燕國地方二千里,兵甲數十万,車六百乘,騎六千匹。趙國地方二千余里,帶甲數十万,車千乘,騎万匹,粟支數年。韓國地方九百余里,帶甲數十万,然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出于韓。魏國南有鴻溝(今河南之滎陽縣),東有淮水(今河南、安徽之淮水)、穎水(今河南穎水)、沂水(今山東沂水),西有長城(今河南滎陽、鄭州西到密縣一帶),北有黃河,版圖雖小,但卻地處中原交通要道,人煙稠密,繁榮發達。老實說,這些國家倘單槍匹馬地敵秦,自然勢單力薄,難以取胜,但六國合縱,并力西向,牧馬賊喉嚨再粗,胃口再大,必食而不得下咽矣!趁熱打鐵,屈原又分析了洹水之盟迅速解体的原因。 屈原的一席話或慷慨激昂,或娓娓道來,或情真意切,說得那齊宣王連連頷首,嘖嘖稱是,心悅誠服。在場的齊廷文武,俱皆佩服屈原對天下形勢了解的是那樣透徹,稱贊他的雄辯才能和剛毅正直的品格,最后君臣一致同意訂立齊楚聯盟,并表示愿与楚一同團結韓、趙、魏、燕等國,共同抗擊秦國。屈原使齊之所以能夠馬到成功,除了他自身的辯才,也有公孫衍的鼎力相助之功。 公元前318年春,怀王派使臣分別去請齊、魏、韓、趙、燕五國的君臣來楚之郢都會盟。楚是發起人,又是東道主,五國共推怀王為縱約長1,主持這次會盟。會盟開始,怀王昂首先登盟壇,齊、魏、趙、燕、韓依次歷階而上,各就各位。怀王對五國君臣說:“六國系山東之大國,皆為王爵,地廣人眾,實力雄厚。秦乃牧馬賊夫,憑借咸陽要塞,不斷發兵東進,侵吞各國領土。保國不如安民,安民不如擇交,向暴秦割地求和,最終還是戰禍臨頭,國家危亡。今日請諸王來郢,就是要結為兄弟,刑牲歃血,誓于神明:秦攻一國,其他五國俱皆出兵援救。有違盟約者,五國共討之!六國聯合起來,以戰止戰,合縱抗秦,秦定然不敢再出兵東犯。” -------- 1亦稱盟長。 五國的國王听后,心情振奮,齊聲贊同。于是屈原捧盤,恭請六國君王依次歃血,拜告天地及六國祖宗。之后,屈原將事先寫好的盟約分發給各國,請六國君臣赴宴。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