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康熙皇上在張廷玉的照料下,回到養心殿西暖閣里坐下,剛剛端起太監送來的參湯,就听外邊有人報名請見: “臣王掞、朱天保請見圣駕。” “嗯,王掞進來,朱天保且在外邊候著!” 太監一聲傳喚,王掞進來了。這位老夫子學識淵博,為人正派,深得康熙皇上的信任,委派他擔任太子的師傅已經多年了。對皇上的委托,他是忠心耿耿,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教導太子盡心盡力,給太子講書,也教太子做人。在他的心里,皇上是君,太子是國家儲君。平日里,他把全部心力都用在太子身上,不奉皇上召喚是從不來打扰皇上的。他認為:忠于太子就是忠于皇上,教好太子就是對國家的貢獻。可是,今天他心里有事,不得不破例的拉了朱天保來見皇上。他要在如何對待太子這件事儿上,向皇上進言。 听見皇上傳喚,他不敢怠慢,顫顫巍巍地走進了養心殿。此時,天近黃昏,可是還沒到點燈的時間。外邊陰著天,加上老王掞眼睛近視得厲害,進了大殿,老人家也沒看清大殿當中的御座上是不是坐著皇上,一進門,對著御座就行了三跪九叩首的大禮。坐在里邊暖閣里的康熙皇帝,一見這情景,不由得扑哧一下笑了: “王掞,朕在暖閣里等你呢,你進來說話吧。” 王掞一听,先是一愣,接著也笑了。他緊走兩步,進了暖閣,又要行禮,卻被康熙止住了: “哎——你是朕的老臣了,有了這把子年紀,免禮吧。賜座。” 王掞謝了座,欠著身子坐下:“唉,臣确實老了。想當年在部里當差的時候還能經常見到皇上龍顏,后來,做了太子的師傅,雖然每天出入宮中,卻与皇上成了咫尺天涯,竟難得一見了。今日,陛下在日理万机之中,接見老臣,觀龍体康健,臣不胜欣慰之至。” “說得好哇,王掞。人老了總是念舊的。朕也老了,常常感到孤獨,總想找几個老人來說說話,解解悶。你要常來瞧瞧朕才好。明天,讓李德全帶你去眼鏡庫里,挑一副合适的眼鏡戴上。不然,像你這么大的年紀,有個磕磕碰碰的,可怎么好?” 康熙這話,說得十分親切,十分体貼,不但王掞听了感動不已,在一邊的張廷玉也十分激動。他撫著康熙親手為他披上的披風,心中暗暗敬佩,皇上不愧為英明之主,就這分怜老惜才的品德,就這個克制感情的能力,千古少見。剛才還雷霆万鈞地在發怒,可是,馬上又變得這么慈祥,這么溫和,難得呀。康熙沒有注意張廷玉的表現,他正在琢磨著怎么問王掞呢。這老夫子一向循規蹈矩,不做一點非分之事,也不听一句非禮之言。和他談話,得慢慢來,圈子也得繞的大點。想到這儿,康熙皇上開口了: “王掞,你背上生的那個毒瘡,好點了嗎?這种無名的腫毒,非要用玉泉山的水煎藥來洗,才能見效快。玉泉山的水是宮里專用的。朕吩咐過下邊,讓每天賜給你兩擔,不知他們照辦了沒有,也不知你夠不夠用?如果不夠,朕再加賜給你。” 從一進門起,王掞就覺得皇上處處体恤自己,關心自己。如今,又听皇上這么一說,忍不住心潮起伏,熱淚盈眶。他連忙起身回答:“皇上待老臣如此深恩厚澤,臣無以報答,惟有盡心盡力地輔佐太子,以解君憂,以謝皇恩。” 王掞這么一說,康熙抓住話頭了:“王掞,你的忠心,朕是知道的。按說,你這么大年紀了,早該讓你致休養老,安享晚年了。朕曾經想過,照對待李光地他們的辦法,留你在京城里榮養。可是太子說,他离不開你,朕只好答應了。這是太子的意思,你可不要怪朕哪。” 咱們前邊說過,王掞是個道學先生,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君為臣綱,父為子綱的那一套封建規矩,在他的頭腦里可以說是根深蒂固,不能更改的;什么非禮勿視,非禮勿听等等,王掞也是嚴格遵從,不敢違背的。現在听皇上這么一說,他大吃一惊,愣怔了一下,連忙回奏:“皇上适才所言,老臣沒听明白。皇上和太子本是一体嘛,怎么能分開來說呢?” 康熙微微一笑說:“哦,朕是說,你老了,身子骨也差了,不管什么事都得悠著點干,不要累著了。太子的事儿,朕托付給你了,他如果有什么不是,你只管進宮請見,對朕當面說,朕會管教他的。” 老王掞听了這話,更是吃惊。他就是因為看到了、听到了一些傳聞,說皇上不那么信任太子了,甚至有人說皇上要換太子了,所以才進宮請見,要來勸諫皇上的。如今,听皇上的話音,好像這些傳聞是真的,他可就忍不住了: “皇上,請恕老臣直言。皇上和太子,一為國君,一為儲君,兩者本為一体,不能分開來說。老臣蒙皇上信托,教導太子,若太子有什么不是,老臣自當犯顏勸諫,即使因此獲罪,也決不苟且,但卻不能在太子身后,胡言亂語,說三道四,這是千古傳下來的為臣之道。所以,圣上适才所言,讓臣到御前訴說太子不是,此等非禮之事,臣不敢奉詔。” 康熙仰天大笑:“哈……老王掞哪老王掞,你怎么這樣古板呢。君臣之間,是要有規矩的。若上下和諧,都能暢所欲言,豈不是更好嗎?好了,這個話題,咱們今天不說它了。八月十九日,朕要到承德去打獵,太子當然是要從駕的。你老了,就不必去了。回頭,讓上書房大臣們替你安排一下,讓你到玉泉山住上一段,養養身体,這樣可好?” 康熙想把話題岔開,可王掞的執拗勁儿上來了:“謝皇上。老臣今日進宮,是因有一事不明,特來請示。昨日,內務府突然把毓慶宮的侍衛全部更換了。按宮里規矩,侍衛三年一換,而且還要留下几個老人,以免上下脫節。可現在,离換班的時間還有半年呢,為什么提前更換,而且老人一個不留,全部換班。老臣斗膽請問,此舉是否出自圣意?” 康熙沒有立即回答,給太子換侍衛的事儿,确實是皇上親自決定,而且要內務府火速執行的。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咱們前邊已經講過,人老了,疑心就大。康熙自從听說太子經常在夜里和侍衛們一起喝酒,就有了不祥的預感,怕万一有人煽動太子,圖謀不軌,一旦出了亂子,后果就不堪設想了。所以,他一听到這個消息,馬上決定,將太子毓慶宮里的侍衛,一個不留,全部換班,而且換進去的新侍衛,又全是皇親國戚的子弟。本來,今天召王掞來,康熙打算追問這件事的詳細情況,卻沒想到剛才一開口說話,王掞就左一個“皇上太子本是一体”,右一個“非禮之事,不敢奉詔”,堵得康熙沒法儿再往下問。可老王掞說的,又句句在理,駁沒法駁,談又談不下去,這才想換個話題。不想,老王掞卻又不依不饒地提出換侍衛的事儿。康熙覺得,怎么解釋都不合适,只好推脫著說:“哦,這是佟國維管的事,他是領侍衛內大臣嘛。大概是因為朕要去打獵,提前把侍衛班子調換一下,你不要多心。哎——對了,現在刑部尚書空缺,朕一時又找不到可以信托的人,你去主持刑部如何?” 王掞又是一愣,心想,怎么,不讓我管太子的事了,可是皇上沒明說,這話自己也不好問哪:“回圣上,臣雖年老体弱,自信還可以做些事情。既然皇上如此看重老臣,臣自當勉力為之。” “好好好,這就好。張廷玉,你來擬旨:著太子太傅、大學士王掞,實授刑部尚書之職,即日到職視事。嗯——傳旨給八阿哥,刑部公務,即刻移交給新任刑部尚書王掞。邱運生一案,太奇,大巧了,讓他編出一出戲來,演給朕瞧瞧。” 張廷玉答應一聲,坐到一邊擬旨去了,他心中實在納悶儿,為了八阿哥清理刑部積案的奏折,皇上剛才發了那么大的火,可是又不下旨切責,放到一邊不理不睬了,卻讓八阿哥編出戲來演。皇上到底是怎么想的,真讓人琢磨不透。他這儿正想著呢,卻听康熙又說: “王掞,朕派你去當刑部尚書,并不是要你真的去干實事,只是想借重你的正直,你的名望,去鎮一鎮刑部里的邪气,帶出一幫廉政的大臣來。有這一條,朕就十分滿意了。你現在第一要辦的,是養好身子,第二是輔佐好太子,第三才是管管刑部的事。記住,要悠著點干,不要著急上火,不要累著。你明白嗎?” 王掞這才放心了,他高興地答應一聲:“謝皇上。臣一定盡心盡力,為皇上分优。” “好了,天不早了,你跪安吧。邢年,派個太監,送王師傅回去。傳朱天保進來。” “扎!” 老王掞在小太監的攙扶下,顫顫巍巍地退下去了。朱天保听見傳喚,手腳靈快地走了進來,向皇上叩頭行禮,站起身來,躬身肅立,听候問話。 伏在案頭、正在擬寫圣旨的張廷玉,偷偷地瞟了一眼朱天保。只見他滿頭烏發,兩眼炯炯有神,不卑不亢,不由得暗自稱贊:“嗯,這小伙子英气蓬勃,是個人才。” 康熙皇上卻沒有張廷玉這分閒心,剛才一肚子的話要問王談,因為王掞的強脾气上來了,康熙沒能說出來,所以,一看見朱天保進來,康熙劈頭就問: “朱天保,朕听說端午節和七月節的時候,太子在毓慶宮里,大宴侍衛,平日也經常和他們一塊儿吃酒,有這事儿嗎?除了侍衛們之外,還有外臣嗎?” 朱天保据實回答:“啟奏圣上,确有其事。不過据臣所知,參加的都是東宮侍衛,并沒有外臣。” 康熙緊追一句:“你和陳嘉猷,還有王掞,也一塊儿同他們吃酒了嗎?” “回圣上,當時臣和陳嘉猷還在戶部,沒回毓慶宮。王掞師傅因為有病,我們都沒有參与。” 康熙又問:“哦,那么,你知道他們在喝酒時都說了些什么話嗎?” “回圣上,臣當時并不在場,不知他們說了什么。如果圣上一定要問,臣去把那儿個侍衛叫來,一問便知。” 朱天保到底是年輕嘴快,這句話,他可莽撞了。封建時代,皇宮里規矩多著呢。皇上問話,知道了就老實說,不知道就只能說不知道。你再加上一句說“我不知道,你問他吧”那可就是對皇上不尊敬了。要是正赶上皇上不高興,說聲“掌嘴”。得,你就自個打嘴巴好了。此刻,朱天保這么一說,張廷玉連忙出來制止:“朱天保,你仔細點。這是和皇上說話呢,怎么一點規矩也不懂?” 康熙心中有事,并沒有注意這個小節。听張廷玉教訓朱天保,他微微一笑說:“廷玉不要責怪他,他說的是真話嘛。” 其實,朱天保不是不懂規矩,也不是有意沖撞皇上。他今天遞牌子求見皇上,和王掞一樣,也是想來勸諫皇上的。剛才皇上一句接一句地問他,他只能那么回答。侍衛都調走了,我哪儿知道,要問,你把侍衛們再叫來嘛。話說過之后,覺得不妥當,可也不能收回了。此刻,見皇上沒怪罪,他的膽气又上來了: “皇上,臣有一事不明,請皇上訓示。” “說!” “扎。常言說:父子相疑,舉家不宁;君臣相疑,社稷難安。臣以為,皇上對太子生了疑心。臣為太子身邊官員,不得不對皇上直言。” 康熙的臉一沉,問道:“哦?你怎么知道朕對太子生了疑心呢?” “皇上立太子已經三十多年,待太子恩深義重。太子每當提起這一點,總是感激涕零。太子常向身邊的人說,‘當了近四十年的太子,卻對國家社稷沒有一點建樹,愧對皇上的教誨。’太子這話不知怎么傳出去了,而且傳得完全變了樣。外邊流言,說太子對皇上不滿,說:‘當了近四十年的太子,千古少有。’這個流言和太子的原話,不僅相差千里,而且意思相反。所以,臣以為朝中必有奸邪之人,故意制造流言,挑撥太子与皇上的關系。不知皇上對此有何訓示?” 朱天保說的這件事,皇上早几年就知道了,而且還曾經嚴厲地訓斥過太子。太子當然沒有認賬,可是也無從辯白。今天朱天保說清了太子的原話,康熙倒覺得高興,覺得放心。可是,朱天保能不能信得過呢,他是不是太子派來,再次欺騙父皇的呢?康熙又不能不多一個心眼: “哦,這事朕知道。世上的事情,就怕流言蜚語,到處傳播,越傳越神,越傳越走樣,這是常情。以訛傳訛的事,哪朝哪代沒有啊!” 朱天保一听,皇上既沒反駁,也沒贊成,看來,還真是對太子不放心。不行,我得把話說清了:“皇上,本朝太子与前朝大不相同,請皇上明察。” 康熙問:“哦,怎么不同,你說清楚。” “是。圣上,歷朝歷代,只有太子有權參与國家大事,其余的皇子阿哥是不能干預朝政的。但在我朝,動不動就派阿哥去當欽差,不是處理部務,就是巡視地方。臣以為,這是政出多門。太子身為儲君,對阿哥們卻沒有節制的權力。臣擔心,万一阿哥中有人對太子不眼,或者受奸佞小人的蠱惑,結党拉派,攻擊太子;或者暗中策划,密謀篡權,那后果將不堪設想。所以,臣以為太子眼下這种處處受制,說不敢說,做不敢做的局面,應當改變,請皇上圣裁。” 張廷玉在一邊听了這話,嚇了一跳。心想朱天保你膽子不小啊,我想了好多年都不敢說的話,今儿個,讓你全兜出來了。你知道,這是最犯皇上忌諱的話嗎? 康熙卻并沒有生气:“朱天保,你說話很直率,也很大膽,這就是忠心,朕听了很高興。有了你們這樣年輕有為、敢說敢當的人,國家才能興旺。你剛才講的話有些道理,朕也不是沒想過。但是,你只看到了一層,沒看到還有一層呢。皇子干政,或者是說政出多門,固然不好,但皇子們都不干事就好了嗎?前明亡國的教訓中,有一條很重要,朕不能不想。他們是怎樣對待皇子們的呢?把這些人全都封了大大小小的王,分散到全國各地,建王府、占封地,過著養尊處优、安享福貴的生活。這樣一來,權是沒人爭了,皇上的耳朵邊也清靜了。可是,一旦國家有事,這些叔叔、伯伯、兄弟、子侄們一個也用不上,因為他們是一群只知聲色犬馬、吃喝玩樂的窩囊廢!皇室的人尚且不肯出力、又怎么能讓臣子們去賣命。張廷玉、朱天保,你們說,這個教訓不深刻嗎?”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