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北京的頭場雪歷來下不大,但這次卻反常。每年頭場雪,都是先下一陣子冷雨,接著便下砂糖一樣的雪粒子,隨下隨化,到后半夜都凍凝了,雪也就停了。清晨起來,家家戶戶老老少少一齊出動,一陣錘砸掀鏟,立時收拾盡淨。但這次卻是慢上勁儿,一開頭就是蝴蝶雪,大如巴掌的雪片慢悠悠地在半空中盤旋,像億万只白蝴蝶在空中飛翔,并不急于落地。第二天上午突然一改風范,先是停了風,那雪片落得又急又快,頃刻之間所有的店肆亭閣、龍樓鳳闕還有密如蛛网的大街小巷都披上了銀妝。天空云色變得愈發濃重,云層像要壓到五鳳樓的歇山翹翅上,密集的雪,已經不是“片”,它們在空中結成了“團”,像有無數個頑童站在高天之上游戲人間,把松軟的雪球拋落下來……這樣的天气是沒有生意的。几乎所有的店舖又重新打烊。已經出攤儿的小販們又紛紛收拾家伙往回赶。北京城成了雪的寂靜世界。 傅恒因早晨睡過了宿頭,沒有吃飯就赶到了軍机處,見几間房都空落落的,只有看守太監和几個軍机章京在忙著整理文卷,見他進來忙都垂手請安。傅恒問道:“訥親中堂呢?怎么今天連外官也沒有?” “回大人話,”一個軍机章京微笑道:“今儿是冬至,原先就有旨意,京中二品以下官員到國子監,听張照講《易》經,張衡臣講《中庸》,万歲爺也親自去了。這种天气,各衙門都歇衙了,沒有稟報處置的事,外官自然就少了。”傅恒問道:“皇上現在還在國子監?”那章京道:“回來有小半個時辰了,訥中堂進去時候說,六爺要來得早,也請進去……”他沒說完,傅恒已轉身出了軍机處。 從軍机處到養心殿只有咫尺之地,傅恒赶到養心殿垂花門外時,已是渾身雪白。太監王信見他進來,滿面堆笑迎過來打千儿,一邊忙著拂去傅恒身上的雪,一邊笑說:“好我的爺哩!奴婢正要去傳旨,雪下大了,主子說傅恒就不必進來了。既然已經來了,奴才這就回報主子……”說著貓手貓腳踏著腳跑了進去。傅恒因門洞里穿堂風像刀子似的,素倫、海望几個侍衛直挺挺站著,正要答訕寒暄几句,王信已經跑回來,呵著手道:“六爺,叫進呢!主子在東暖閣……”傅恒只略向兩個侍衛點頭致意,忙著跟了進來,在丹墀上脫掉大氅交給王信,便听里頭乾隆的聲气: “傅恒么?進來吧!” “是!”傅恒忙高聲答應了一聲。一個小蘇拉太監早已挑起又厚又重的棉帘,他一步跨進去,在外殿御座前略定了定神,趨步進了東暖閣,伏地叩頭道:“奴才該死,睡過頭了……給主子請安!”說罷,抬起頭來,只見乾隆盤膝坐在大炕里邊靠牆處,面前炕桌上堆得都是奏折,旁邊還放著朱砂筆硯。訥親、慶复、阿桂還有几個低品外省官員都在,除了訥親、慶复斜簽著坐在小木杌子上,其余的都跪在地上。 “傅恒起來,挨著慶复坐下。”乾隆偏著臉看著院中亂羽紛飛的雪片,看也沒看傅恒,出了好一陣子神,才轉過臉,問慶复道:“這么說,‘一技花’他們,并沒有在武安白草坪集結?”此時乾隆正和傅恒打照面,傅恒細看時,乾隆面帶倦容,十分俊秀的瓜子臉泛著蒼白,眼圈周匝發暗,一手握起朱筆,卻又停住了,仿佛有點吃力似的睜著一雙眼睛,目光游移不定地掃視殿內,傅恒只看了一眼便忙低下頭去,慶复說道:“是!上次接旨,奴才即命刑部派員從桑橋查到邯鄲,又到武安,會同邯鄲知府,武安縣令布了眼線厂為偵訊,‘一枝花’他們一伙匪賊似乎內里起訌,到了武安和當地盤踞在惡虎崖的匪徒還打了一仗,沒能占据山頭,后來就不知去向了。倒是山西長治縣令報來,說有人見‘一枝花’一行七八人在女蝸娘娘廟傳道,官府去捉拿,不知怎的失了風,賊人先行逃匿……眼下知道的也就是這些。” 乾隆哼了一聲,地下跪著的几個地方官身子都是一縮,又听乾隆問道:“誰是邯鄲知府?” “臣,邯鄲知府紀國祥!” “据直隸巡撫孫嘉淦上次報來的匪情折子,惡虎崖匪徒只有三十几人,怎么能打敗‘一技花’這伙悍匪?他們大動干戈,你居然一無所知,你這個知府當得有趣!這群匪徒敗落奔逃,府縣為何不乘勢捉拿,竟然一錯再錯?果真他們全部都逃离了你們邯鄲境,還是原本你們就不拿朝廷命令當一回事?” 紀國祥和身邊跪著的武安縣令嚇得連連叩頭。紀國祥顫聲回奏:“惡虎崖賊寇火并,武安縣和奴才都是事后才知道,刑部派員來查,才曉得是‘一枝花’從山東流竄到奴才境內。當時奴才已知罪大,即令本府六縣會剿、梳篦子似地清查三遍……万歲!‘一枝花’匪眾确實已經逃出。惡虎崖匪首羅小弟落网,供稱‘一技花’攻山正急,突然自己人廝殺起來,他們乘勢吶喊,敵人也就退了。奴才奉職無狀,自干天律,走失元惡巨凶,罪無可道,求皇上重重治罪!”山西來的長治縣令見乾隆目視自己,忙伏身頓首,結結巴巴說道:“奴才縣里一向安宁,听說有几個男女在浮山女蝸廟傳布邪教,奴才即命巡捕房去拿,途中遇雨山洪暴發阻了路徑,因此失机誤事。雖說事出有因,奴才沒有親臨浮山,這就是罪,求主子重重懲罰!” “刑部和都察院已有彈劾你們的折子。”乾隆輕咳一聲,“孫嘉淦倒有份折子保邯鄲知府和武安縣令,說你們都到任不足兩個月,原任時官聲還好,朕為此還從吏部調閱了你們四個人的考功檔案,山西長治知府縣令也是‘卓异’,朕意功過不可兩泯,批給吏部,不再為這事糾纏,但要革職留任以觀后效。”他說著,放下筆,張著眼在一疊奏章中抽出兩份遞給傅恒,笑道:“你轉給吏部存檔照辦好了,清官要作養不能作踐,出了點事情就整治,正好趁了一班齷齪京官的心。”此時四個外官已是一片唏噓之聲,伏地連連叩頭頌圣。 傅恒接過來看時,果然是兩份彈劾邯鄲、長治兩府知府縣令的折子,上面的朱批鮮紅如血: 奏情均悉。邯鄲知府、武安縣令、長治知府、縣令俱有其應得罪處,所奏是也。然此系過境匪徒,猝然來去,一時不及查拿,情亦有可諒之處。且据聞四人平日操守尚好。其一技花匪眾不能在其境盤踞造亂即可見一斑。國家設州牧之令為愛養百姓,綏靖一方,有此一長朕即不忍輕棄。即著吏部記檔,紀國祥等四人著革職留任,戴罪辦差,秋日考成觀其后效,著吏部專折奏進朕看。欽此! 傅恒小心翼翼將折子塞進袖子里,在杌于上一呵腰笑道:“皇上仁愛百姓,作養清官,圣德如天!奴才的見識,這份批語實不局限于四人,應刊于邸報使天下周知。” “唔?”乾隆听傅恒前面頌圣俗套,莞爾一笑,轉而沉思,說道:“你似乎還有別的話?” “是!”傅恒正襟危坐,一拱手從容說道:“自皇上從寬為政旨令明詔頒發天下,小大內外臣僚体仰圣德,輕聚斂、薄征賦、減徭役、清獄讞,百姓万業复蘇,已可以与圣祖盛年相比,攤丁入畝、羡耗歸公、厚薪養廉,官員差使苦樂不均情形也大非昔年可比,官不取公物,府庫倉廩充盈,朝廷積銀積糧,比之世宗盛時有過之而無不及。盛世治化防微杜漸,吏治最為切要,所以我世宗憲皇帝痛切整頓,懲貪除惡宵旰不懈。此時正是我大清立國以來治安最好、倉廩最實、庫銀最富、吏情最佳之時。這都上賴皇上晝夜勤政,圣德被化、下依百官体仰圣心,不貪不瀆孜孜求治的結果。試看近年,如‘一技花’、飄高、王老五、韓小七嘯聚山林与朝廷為敵者,紛紛敗亡,無立足之處,也就為這個緣故。國家不以聚斂為事,官員不以貪瀆自肥為事,民殷富足就是自然之理。衣食足而教化行,沽惡犯亂之徒就無所施其伎倆。皇上這份旨意,其實并不是只對此四個小臣,也不是說清官犯過可以不糾。皇上棄其小過,取其大端清廉,正為倡導廉風,為官場立個表率,不可以僅僅讓吏部知道,而應該讓所有官員都知道,這才合了治化大道。奴才一時還想不透徹,說的都是老生常談,請皇上訓誨。” 乾隆仰著臉仔細听著,咀嚼著傅恒的話,良久,一笑說道:“倉猝之間,能說到這個樣儿,也确實不容易,老生常談其實就是經國大道。自古敗亡之國,十有九是忘掉了老生常談,自古敗亡之君,十有九是听不進老生常談!所以你奏得好,就照你的意見明發——不要登邸報,就是明發廷諭,各官宣諭就是。你登個小小邸報,他還以為你仍在偶爾‘老生常談’,豈不辜負了你這片心?有些話你作臣子的不敢明講,或者說三言兩語講不透,朕的以寬為政和世宗行政不同,只是表象的事。孔子于七十二賢因材施教,同為一國之政,可以寬,也可以猛,歸到根上,只是一個仁。圣祖是仁,世宗是仁,朕也是個‘仁’字,但取當時形勢,施法量律不同而已。但天下數万官僚,哪能人人知道?讀書人數十百万,豈能個個君子?就眼下的情勢看,确實是開國以來最好的。但說到‘极盛’,那還遠遠不是,即以吏治而論,有些官見‘以寬為政’,抱定了朕是個爛好人,定必不肯開殺戒的,就生出個貪婪的心,‘千里去做官,為的銀子錢’,那一丁點儿養廉銀子如何填得他的胃口?這种事歷朝歷代都有的,從來也沒見几道詔諭就勸返了這些貪官,你刀子不快,刀上不帶血,銀子就比刀子亮,黑眼珠對著白銀子,哪里還顧得身家性命呢?”他長篇大論說了這番話,不胜郁悶地透了一口气,伸手去取奶子,高大庸料是已經涼了,忙搶前一步將一杯熱奶子塞在乾隆手中。 “歷來處置貪污,都是用‘宰雞給猴看’的法子。”訥親在杌子上一躬身說道,“猴子見得血多了,知道是哄他,也就不怕了。前明洪武定的懲貪律條何等嚴厲,貪污二百兩銀子剝皮揎草!明中葉之后仍舊遍地貪官,誅不胜誅。到底還是葬送了前明,想起來也真令人惊醒。所以奴才以為,必須殺猴子給猴子瞧。不要只撿著小的軟的拿來作法,朝廷動真格的,剪草于初萌,誅貪不避權貴,或者可以稍抑貪風。”訥親自己是宰相,又是皇族勳戚,出了名的清廉自洁,与外官無一絲一縷的糾葛,這話說得嘴響,卻也人人賓服。慶复在旁坐著,挖空心思也想說一點老生常談,乾隆一笑已將奶子杯放下,“都說得很好,明儿叫衡臣,你們几個合議一下會同具奏發一道議政明詔,詔告內外臣工。如今吏治大面儿上尚好,就在防微杜漸上作文章。”他的精神似乎好了些,將脖子上盤著的辮子拂向腦后,又對紀國祥四人說道:“今日朕与諸大臣議的,不禁你們傳宣。可在同年同僚間、本衙皂隸、至親好友間,可以多談談這些。這個為人立品之處站住了,在朕下面就好做官了——跪安罷!” “扎!” 待四個人退下去,乾隆笑道:“議著匪政,跑出來個廉政。算是題外插話吧!‘一枝花’到底還是逃了——這不是尋常盜賊,因為衣食無著,嘯聚山林苟延殘喘,‘一枝花’是專与朝廷為敵的造反惡徒,身怀邪術蠱動民心,听說和朱家王朝后裔還有勾連,所以要一剿到底。生要見人死要見尸,斷無姑息之理!”傅恒接著乾隆的話音說道:“雍正朝有個李衛,是治盜能手,現在李衛已經老病不堪任事。我乾隆朝現在缺一個李衛一樣的人物,奴才看劉統勳人品剛正、机變多智、中正廉明,但他現任著刑部漢尚書,專門用來靖盜,又似乎委屈了他些。李衛當年為兩江總督,兼治天下盜匪,做得很出色的。可否循例,由尹繼善兼任這個差使?總之,要有專門大臣專門料理,事情就上路了。”“尹繼善身上差使太多了。”乾隆搖頭道:“他是兩江總督,還管著海關、清江口漕運、黃河入海口河防都是他料理,天下財賦三分之二從他那里出,斷然不宜再分心。再者,尹繼善的長處是文事,詩詞歌賦的事駕輕就熟,海內文人都和他結交很密,這也是朝廷羈糜文士的大事,如果再給他一把屠刀,就弄得四不像了。朕看這件事還是劉統勳來做,李衛雖不任事,就住在北京,咨詢一下總還可以。黑查山一戰,江湖上黑道對你也是聞風喪膽,朕看就由你攬總儿。目下朝廷政治是愈來愈好,要錢有錢要糧有糧,百姓捐賦三年一免,留心一點賑災,別叫有的地方斷炊缺衣。老百姓吃飽穿暖了,你用鞭子抽他也不會輕易鋌而走險,所以‘一枝花’他們只能傳道治病蠱惑人心,鼓動不起大事,也就這個原因。” 傅恒滿心怕的就是皇帝總惦記著黑查山剿匪大捷,把自己的才干局限到擒治江湖雞鳴狗盜之徒上頭,滿心想的是率十万天兵四方征伐,成為大清朝的衛青、霍去病。被乾隆這一說,頓時臉一紅,瞟了訥親一眼,說道:“奴才謹遵圣命!奴才的心思難逃圣鑒,其實在黑查山打仗多少有了一點帶兵心得,想棄文就武,為主上立功西疆南疆!” “朕早就看出來你這點心思了!”乾隆呵呵一笑,挪身下炕,蹬上青緞涼里皂靴,舒意地散步踱著,說道:“凡青藏云貴川來京的,無論大員小官,你都要親自接見,設茗長話,訊問天候地理風土人情,山川河流道路走向,屯兵布陣難易,糧草銀餉解送。沒有帶兵的心,問這些做什么?你那么喜愛与文士結交,近來也都漸漸疏了!還有訥親,你不也在這樣想?傅恒能帶兵打黑查山,我為什么不能去金川,所以把西疆地圖挂得滿書房皆是的,有這個事吧?” 訥親和傅恒沒想到皇帝如此洞曉自己心思,惶惑不安地對望一眼,一起站起身來,打揖正要說話,乾隆笑著用扇子柄虛捺一下,說道:“坐著吧——朕這是表彰你們嘛,岳武穆說過,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怕死,天下太平。方才說的廉政,就是文臣不愛錢。宗親皇族,不肯安富尊榮,都愿意領兵放馬,這又是不怕死,所以朕心里贊許、高興!高恒在山東,不請旨就去剿拿‘一枝花’,成功不成功且當別論,難為的是有這一股銳气。太平時節,難能可貴的是朕作養出了一批愿意洒血疆場、不愿老死床簀的英雄志士!圣祖晚年西疆不宁,王師几次敗北,几次几乎片甲不回,皇族宗親听說和喀爾喀蒙古打仗,心里先自怯了,推三阻四不肯帶兵。外官文怡武戲,更是畏敵如虎,一听‘出征’二字唬得面目失色。圣祖爺要泉下有知,看見這許多勳戚子弟請纓前敵躍躍欲試,還不知要高興得怎樣呢!”乾隆雙目炯炯,此時殿外的雪下小了一點,仍是瓊花紛繁繚亂,雪光透過玻璃映在他興奮得泛著紅光的面孔,越發顯著英武挺拔。傅恒等几個人心里也都被激得熱血澎湃,仰視著乾隆,一時竟沒有言語相對。良久,訥親昂然說道:“万歲爺說的,正是奴才想的。如今上下瞻對陳兵數万、大小金川不靖,奴才請主子賜尚方劍,愿立功于西南,為朝廷除此癬疥之疾!” “奴才也愿——”傅恒搶著剛說了半句,慶复卻截住了:“這是奴才的差使沒有料理清白,不敢勞煩兩位相爺。奴才愿即日跨馬南行,今年之內,一定掃平大小金川!” 乾隆低轉了頭,凝神思索了好一陣,問阿桂道:“阿桂,你就在四川綠營張廣泗麾下,以你的見識,一年之內廓清大小金川有沒有把握?那班滾到底是死是活,張廣泗有什么見識?” “回万歲!”阿桂忙叩了一個頭,他是個心思极清明的人,久在川西帶兵,歷練得越發老成,訥親和傅恒心思熱炭團儿似的,赶著要去殮滅班滾和莎羅奔,都是把這件武功看得太容易的緣故。但皇帝如是說,宰相如是說,他無論如何不能潑涼水擰反勁儿。班滾若是真的死了,大小金川叛藏早就解体,上下瞻對也用不著駐兵,這是明擺著的事,但此話一出口,立刻就要得罪慶复,日后更是禍不可測。他頓了一下,已有了主意,款款說道:“大小金川和上下瞻對現在其實是一個戰場,地方廣袤千里,山高林密,河急路險。大兵深入這种險地打仗,一是要各路協調,分段圍剿;二是糧餉醫藥,軍需充備;三是廣為羅致向導,步步為營,緩進穩扎;四要分化班滾莎羅奔族部,剿平一地,政治隨之,撫慰地方,走一處鞏固一處,雖然慢,但可以一勞永逸。這是奴才的見識,一年蕩平,似乎操之過急了。張廣泗其實就為這個以為奴才怯戰,調离中軍專辦糧草,但圣主垂問,奴才敢不盡言?至于班滾生死,事大責重,奴才不能以風聞判斷、据張廣泗說,班滾似乎逃進了金川,所以不治金川,上下瞻對形勢也難鞏固,但張廣泗也并沒有實据,可以證實班滾尚在人間。這是實情,求主子明察!” 阿桂是內務府筆帖式出身,舉進士授官陝州知府,因敉平王老五越獄一案受乾隆賞識,改文就武擢升參將,在大將軍張廣泗帳下供職,是武將中少有的有專折密奏權的官員,一向深得乾隆另眼對待,但他這番話卻讓乾隆听來覺得油滑,乾隆臉上的笑容慢慢消失了,傅恒用心印證著他對大小金川听來的印象,慢慢冷靜了下來,他畢竟是真刀實槍打過仗的,很快就和阿桂的心情吻合起來。慶复并不明了金川形勢,只覺得在上下瞻對打仗打得窩囊,班滾的事也弄得他忐忑終日,不親自去挽回局面,自覺各方難以應付,遂打起精神說道:“我兵力人數几乎和大小金川人口相等,其實是以兵對民,哪有如此大費周張的?”訥親也笑道,“十万天兵就是豆腐渣,撐不死金川几只老母豬么?” “阿桂你真使朕失望!”乾隆一天興頭掃得精光,冷冷用眼瞟著阿桂,“兵气不振,都是因將領畏首畏尾。你自己就抱定了泡蘑菇戰法,能帶出奮勇陷陣的勇士。陣前一呼,千軍齊發,是靠將領的威望培育的,若朕是張廣泗,催糧催餉也不用你——你下去,另有旨意給你,你的差使交到戶部,由戶部辦理!” 阿桂听著,頭“嗡”地一聲脹得老大,想不到煞費心思掏出的忠言,仍舊是“白日不照吾精誠”!他強咽著胸中的憤懣和悲哀,顫抖著身子連連叩頭,泣聲說道:“主子待奴才是何等高厚之恩?既蒙垂問,不以實言,豈不是事君不忠?奴才雖然沒能耐,在大營里并沒有畏敵怕死名聲儿……求主子再查奴才之言,仍舊放奴才回軍中,奴才宁可戰死。” “嗯。”乾隆不置可否地漫應一聲,在玻璃窗外凝視移時,粗重地喘了一口气,徑自挑帘出了養心殿大殿。几個守在殿門口的太監袖手縮脖地站著,冷不防見皇帝出來,嚇得一齊跪倒。王仁已追出來替乾隆披上大氅。殿內的四個大臣既不敢動也不敢隨便交談,一言不發都直著脖子隔玻璃覷著院子里的乾隆。 乾隆雙腳踩在新絮一樣柔軟洁白的雪地上,慢慢踱著步繞著銅贔屭兜了一圈。他舒展了一下身子,适意地把身子站成“大”子形,仰著臉任雪花落在臉上、手上,鑽進脖項里,那涼涼的、晶瑩的雪花在他口中融化,溫熱的面孔和手上也都是雪水,只覺得渾身的疲累悶倦都被赶得無影無蹤。良久,他深深地透了一口气,腳步輕快地返回殿內,去掉斗篷,揩干了手和臉,已變得精神奕奕。卻見太監卜悌進來打千儿稟道:“兩江布政使兼淮南糧道陳世倌遞牌子請見。” “叫進來吧。”乾隆嗽了嗽口,將茶杯遞給卜悌,轉臉對眾人一笑,說道:“看來許是朕操之過急了。沒有想到小小瞻對金川之地這么難弄。用兵數万,用時逾年,至今仍是個不了的局面!”見慶复、阿桂紅著臉又要謝罪,乾隆一擺手道:“罷了罷!朕自己也輕敵了嘛。朕心里是有些發急。圣祖爺三次親征青海、西藏安定了數十年。畢竟地隔万里,山高皇帝遠,又不能設流官政府衙門隨時羈糜,策凌阿拉布坦,還有青海回部都在蠢蠢欲動,不經朝廷圣旨,擅自攻滅兼并土地部落,已經全然不把朝廷政令放在眼里!朕打通上下瞻對、道路,也為將來發生不測之事,大軍入藏可以長驅直入。不料又生出大小金川的事來!小小金川都這么費勁,有朝一日西疆大舉用兵,又當如何?” 几個大小臣子此時才明白這位青年皇帝的潑天大志;訥親、傅恒也都坐不住,离座長跪了,訥親說道:“皇上圣慮遠大,奴才愚昧!奴才愿和慶复一同去辦金川軍務,克期掃清入藏道路。主憂即是臣辱,若是再次失利,請皇上取了奴才首級以謝天下!”乾隆正要說話,見陳世倌已在暖閣外頭叩頭請安,大冷的天儿,陳世倌只穿了件天馬皮夾袍,伶伶丁丁地套在孔雀補服里,細長的辮子軟軟地耷在腦后,還在淋著雪水,乾隆不禁笑道:“你本就身子弱,怎么只穿這么點衣裳?你家是海宁名宦,就窮得這樣儿了?” “回万歲的話!”陳世倌吸溜了一下鼻子,笑著回道:“奴才喜愛雪,才從南方來,遇到這么大的雪,不忍坐轎,就騎毛驢來見皇上。并不是奴才裝窮,過正陽門關帝廟,見有個舉子凍得太可怜,就把大氅留給了他……啊嚏!” 他一個嚏噴打得眾人都笑,乾隆便命:“把朕的元狐袍子——帶紫貂斗篷的那件——賞了陳世倌!……你是個正經讀書人,曉得怜貧惜文。你的這句‘不忍坐轎’,倒勾得朕也想騎驢沖雪賞都門了!”又命陳世倌起身坐到熏籠旁邊。這才對訥親和眾人說道:“訥親現是朕跟前第一宣力大臣,張廷玉有年歲的人了,內廷事務千頭万緒,也要你和傅恒這些年輕人多操持操持。朕意還是叫慶复回金川,一來人手熟,二來原是他辦的差。誰欠的饑荒還該由誰來還。慶复,你是大學士,國戚勳舊,自然以你為主,張廣泗為副。張廣泗嚴剛有余,你則以柔馴相補,只要二人同心,不要鬧生分,這點子差使不值一辦。現在外頭說你閒話的很多,都說班滾沒有死。朕看也不必追查了,敉平了大小金川叛亂,他死沒死也無妨大局了。朕不追查,就是放你一馬,你再辦砸了差使,朕就想再放你一馬,也奈何不得了,有國法王章在嘛!” “謝皇上龍恩,奴才敢不努力效命,繼之以死!”慶复一听不再追究班滾生死,渾身上下一陣輕松,伏地叩頭朗聲說道:“只要糧餉火藥供得上,一年之內,大小金川和上下瞻對一定會宁靜的,請朝廷設流官建衙門,永無再反之虞!” “你是世宗爺手里使出來的人,你家是与國同休的勳舊人家。有這志气,朕十分欣慰。”乾隆仿佛不胜慨歎,喟然說道:“小小金川,斷沒有勞師數年,糜餉數百万才辦得下來之理。這里放著個陳世倌,糧食,沖他要,軍械火藥——還由阿桂辦。朕給你一年半,不,二年的時間,你給朕一個綏靖安定的金川和瞻對——世倌留下,你們跪安吧!” 待到眾人退出,乾隆看自鳴鐘,恰正指未未時牌。乾隆要了一碟子什錦點心,兩碗奶子,賞了陳世倌一碗,一邊自吃點心,一邊笑道:“你是三頓飯,料必不肚餓的,趁熱的喝碗奶子,我們說話,也就該散了。”陳世倌是漢家書香門第,以惜福節食養生,這碗人奶子實在難為了他,但“君有賜,臣不敢辭”,閉著气喝藥似地一气喝完,嘬著嘴唇放碗笑道:“臣這次進京,又是尋主子打擂台,想減免錢糧的。主子倒向奴才要軍糧,真是想不到的事!”乾隆掰著點心小口吃著,沒有理會他的這些話,卻問道:“你几時到京的?” “回万歲,前日晚間來京的。” “水路還是旱路?” “先是旱路,由金陵先到安徽,經河南北上,又到山東,從德州上船到天津衛,從運河上走,直到通州下船。因為南下漕船太多,河道擁塞不堪,走了足足一個月才到……” 乾隆推開點心盤子,用茶嗽了口,要毛巾揩著手又問:“這一路庄稼你看如何?”“臣過來時各地庄稼都已收割入庫。”陳世倌仰臉回憶著,“江蘇今年十二成大熟,浙江也是十成丰年。江西南部遭了旱災,北邊也是百年不遇的好年景。臣一路過來,只淮北遭了水災,豫西沙暴毀了庄稼,山東是南西北邊都遭了虫災,但東邊也是上好年景,河南、直隸大都是丰年。只是風聞晉南也遭了風災。偶爾見著几個災民打听,原本也是好年成,高粱揚花儿季節一場大風,都吹癟了。就是淮北遭災,難民也极少見,當地官府賑糧救災,叫災民編蘆席換糧,山東几乎被蝗虫吃得寸草不生,但東邊靠海,盛產魚蝦,還有鹽。奴才從那里過,想到江西缺鹽,南京魚蝦价貴,和地方上商量,買了他們三万兩銀子的鹽,十五万兩的凍魚凍蝦。連湖廣都能得益。這么著,奴才那邊鹽价菜价也平准了,他們也得了銀子濟災了。方才听主子命我負責糧草軍餉,奴才想,晉南風災,只是庄稼不長籽儿,秸稈用作飼料還成。軍用蘆席還可從淮北多買一些,老百姓得實惠,奴才的差使也辦好了,豈不兩頭光鮮?” “很好!”乾隆听得很仔細,眼中放出光來,“朕原知道你愛民廉洁,是個清官,現在看來這個考語不能局限了你。能從自己本職差使著手,卻著眼于天下大計,愛的不僅是本城本地的百姓,留心到外省外城外域災民賑濟,小帳不虧大帳盈余,這是真正的愛民,有古代大臣風范!你既有這個度量气概,朕豈有不成全你之理?索性將張廣泗所有軍需統籌的差使都交与你。你下去再寫個折子,就是方才那些話,朕批下去再听部議。”他頓了一下,又笑道:“朕還以為你又來哭海宁百姓呢!” 陳世倌受到乾隆如此鼓勵,激動得全身暖烘烘的,臉上放著紅光,挺直了瘦弱的身子拱手說道:“臣雖然只是個地方官,敢不以天子之慮為臣子之憂?但臣确實也有哭海宁百姓這個心思。浙江富甲天下,海宁又富甲浙江,沒來由去哭,那叫不識大体,故意儿哭,又叫矯情。自康熙爺親征准葛爾起,天下軍用財賦三分之二出自江浙。本來很富的地方,百姓們卻只能用紅苕糙米勉強度日,有的縣還有不少地方吃糠咽野菜。庄子……這好比是一塊肥田,种了一茬又一茬,也總歸要貧瘠了。奴才的意思是要施肥,地力足了,它就能長出更多的糧。抽血太多就失了元气,這几年海宁大戶棄農經商的越來越多,地价愈來愈賤,不能說与此無關,所以臣哭,不但哭百姓,也為感動帝心,養好江浙這片富庶根本之地!所以主子命臣統籌野戰糧秣,臣也有一言稟奏。万万不可眼睛只盯著東南這塊富庶之地。恰恰相反,如今只是金川一役,應以湖廣、河南、山東、安徽為主,統籌錢糧,讓江南稍事休息。將來國家興大兵征討西域,江南已經作養旺健,再動用江南財賦,這才是長久万全之計。” “依你。”乾隆听得忘神,喝了一口茶,是涼的,吐了,笑道:“你很會算帳。江南、浙江、福建、江西四省錢糧今年全免了。” “謝皇上!”陳世倌連連叩頭,又笑道:“這一來,戶部又要參奴才一本了!” 乾隆站起身來,“不要怕參劾,有朕呢——明儿你再遞牌子!”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