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李侍堯同著于敏中、紀昀、郭志強等人辭出刑部大院,在儀門口栲栳大的燈下各自揖別。他站著遲疑了一下,想約眾人一道去自己府里聊聊,但于敏中神气落寞,邊和紀昀說。“明日見駕要報奏旌表各地節婦烈婦的享,紀公擬的名單似乎太濫了些。一座牌坊按二百五十兩計,加上紅花鼓吹總計又要十五万兩銀子,請紀公回去再酌減一點。”又要郭志強隨他到軍机處,還有軍需上的事要問。紀昀也顯得有些意興闌珊,敷衍著說“請于公裁定”又說還要再去傅恒府……眼見此刻約談不合時宜,嚅動了一下嘴唇收住了口,只舉手一揖道:“明儿再見……”想再說几句場面話,也都懶得饒舌了。李府就在繩匠胡同東口北街,須臾間轎子已到了家。小吳子早已守在門口,忙迎上來呵腰挑帘扶他下轎,笑道:“軍門這早晚就下來了么?我知道您准吃不好,咱府里小伙房弄了點清淡的。祿慶院有大戲,新編的《惡虎村》,吃過飯弟兄陪您看戲去……” “八十五和永受他們呢?”李侍堯沒有理會小吳子的話,一邊進門,問道:“還沒回來么?”話沒說完便住了口,他已看見張永受和李八十五從天井西廂里掀帘迎了出來,卻都沒有說話,一邊一個站在門口吊著的紗燈底下垂手迎候。 有時候一個人的面孔就是一部書,一個眼神一個瑣細動作,一顰抑或一笑就是一篇文章,李侍堯只瞟了他們一眼,便知沒有帶回什么好訊儿,驀地一個不祥的預感襲來,身上直要起栗儿。他頓了一下,大聲吩咐道:“泡潽洱茶來,要釅的!” “東翁,我們也是剛回來。”坐定之后,張受永顧不得啜茶,立刻切入話題,“今儿我和八十五串了十几家,高永貴、方恩孝、駱本紀、馬效援……這些知己朋友家都去了。遵您的鈞令,每家送二斤茶葉,留客問話的旁敲側擊聊聊,不留客的放茶葉走人。各家回贈的禮都比我們送的厚,也沒有留客,看不出什么端倪來。恭王府、庄王府、怡王府、和王府……也都去了,送的是我們帶的阿芙蓉膏和西洋玻璃杯,都賞收了,沒有拒收的,太監那頭几個相熟朋友,是每人二十兩暖和銀子……” “不說這些,”李侍堯打斷了他的話,“撿要緊的話。” “這些風言風語,根儿是從高云從那里出來的。”張受永看一眼侍立在旁的李八十五,說道:“我們見了軍机處的小德張,又找小吳子才見著高云從。他接了銀子,又說這种事他幫不上大忙——他說大約有人寫了密折給万歲爺,說您在貴州任上、廣東任上手腳不干淨,不但賣缺貪污,官司打贏了,也收人家胜家的謝儀……別的事他就說不上來了。” 李侍堯騰地漲紅了臉,總督并不管著刑名官司,他有關說人情的事,都是叫了巡撫私地交待,“秉公處置”,胜訴事后,受惠人送來些須土產孝敬,也還是收的,卻從沒有收過大宗銀子。至于賣缺,也是一樣的道理。中朝六部九卿好友同行介紹的人事,交待藩司衙,挂牌子補缺,事后小小不然的謝禮也是受的。和各省督撫相比,他其實還覺得自己廉洁得“大過矯情”了!——指著這兩條“砸黑磚”?還真有敢以卵擊石的!李侍堯一陣惱怒接著一陣寬怀,冷笑了一聲,說道:“由著他告去!這不定是哪個齷齪腌臢殺才給藩台塞了銀子,沒有放缺,放屁辣騷沒處泄气,暗地里玩一點小把勢挑刺儿——我怎么沒听說高云從這號角色?卜仁卜義卜禮卜智卜信,從玉孝到王八恥我都知道,你們沒問問這些大太監?” “老爺見過姓高的。”李八十五在旁說道:“傅六爺府里他常去。就是那個高挑個儿麻子臉,蜜蜂儿眼奶奶嘴,有點駝背的。別瞧長的不起眼,不哼不哈的,在里頭侍候万歲爺專管來回遞折子,往皇史箴送文卷。在太監里頭,人緣儿最好,上下左右都趟得開。一里一里的就露頭了,日后蓋過王八恥都是指望得著的。”李侍堯笑道:“他這位分,有點像前明司禮監的秉筆太監,魏忠賢就是靠這職司發跡起來的。不過皇上制御太監最嚴,一旦發覺他交通大員,只有一個‘死’字。這种人沾惹不得。我們有事不要再我他打听了。”他看一眼張受永:“嗯?”張受永和李八十五忙道:“是!” 李侍堯站起身來,無聲舒緩著透了一口气,事情一旦知道了底蘊,也就沒有單听“砸黑磚”、“有人告狀”那么叫人懸心惊悸。他其實還有很重的心思,連這兩個貼心親信也難以告訴,廣州十三行原就是西洋雇佣的中國買辦經紀人,十年前初任廣州總督,因陛辭時乾隆再三吩咐,“嚴于華夷之辨,謹防洋教泛濫,事關國体大政上頭不得有絲毫怠忽寬縱”。所以一上任雷厲風行,下令撤掉了這些洋行,查辦了“勾結洋人妄行傳布天主教”的翻譯買辦。但他很快就明白了,英國人葡萄牙法國意大利人既在廣州,又都是買賣貿易的事,要壓制中國人不和他們“勾結”真是難于上青天!不許明的來暗的,十三行壓根是從來也不曾“撤消”過……由嚴禁到弛禁,從弛禁到睜一眼閉一眼,說白了,壓根從來也不曾“禁”過!离任時就這么個情勢,若不請旨“恢复”,新任總督一去,一切全都昭然若揭,即使是自己的親近好友接印,也是難乎為繼,如是對頭接任,一封陳情折子上去,非但十年“卓异”名聲保不住,指不定還要背上“欺君”罪名。做張做智,在乾隆和洋行商人兩頭說合彌縫,事情總算穩妥辦好,公行里為感謝他“在万歲爺跟前為民請命、奔走說項”送了十万兩銀票給他作“榮行程儀”——他真正的心病在這張銀票上。所以一听“砸黑磚”,就像初次偷情的小媳婦乍聞“野漢子”三個字,立時就慌了神。既然是一場虛惊,李侍堯倒覺自己杯弓蛇影的一惊一乍太不沉穩的,自嘲地一笑,剛說了句“蚍蜉小虫不足為慮”突然打住——從高從云處听來的只言片語靠得住么?他皺了皺眉頭,接口又道:“我家屬都在廣州,來北京就成了無根之萍,防人之心不可無。你們還要留心探听,一是不能露出我關心這事;二是舍得銀子,要弄個水落石出。” “東翁說的是。”張受永道:“我們比不得桂中堂、紀中堂,有一點子事儿,立馬就有許多人透消息獻主意殷勤討好儿。東翁的根子不在北京,在万歲爺跟前得用,又容易招來忌恨。人在暗處我在明處,一不小心就要落人家套套儿里頭。”李八十五道:“不是我說爺,爺和和老爺鬧生分就很無謂。可不是他得罪外任官,攛掇著爺拿爺當槍使的過?要不然,像這些事儿出來,去問問和老爺,底細立時就清楚了,我們爺吃虧就吃在太直太剛上頭。” “好了好了……不說這件事了。”李侍堯越听越心煩,將一件猞猁猴皮坎肩套在袍子外頭,一邊扣著鈕子,一邊笑道:“算我知過了還不成么?我出去走几步緩散緩散,你兩個再商計個穩妥辦法,務必把事情來龍去脈弄清白——有人來,沒有急事請他明日在駕到軍机處見面。”說罷,背抄著手踱出去了。 此刻已是西未戌初時牌,正是風急天暗之時,稀薄的云層像是被一位初學作畫的童蒙蘸了淡墨,胡亂鴉涂(手+周)染一通,淡黃深紫輕褚微褐混雜交融,月亮像得了黃病的人的臉,死樣活气地透過時隱時現的流云窺視著人間,照得殘雪斑駁的街衢屋頂一片朦朧,像滿街都是花里胡哨的怪獸在竄伏跳躍,給人一种詭异凄涼的感覺。李侍堯站在門口,被暗販里裹著細雪的寒風扑面激得渾身清冷,混亂煩躁的心緒似乎驅逐了不少。從這里自西向東望去,一片渾蒙的夜色遠處便是徽班在京新建的大戲園子,宮燈、繡球燈、紗罩西瓜燈、串儿燈五顏六色,艷光交織,園子外賣湯餅小吃的羊角燈、气死風燈、孔明燈像被一層霧嵐籠了,若明若暗若隱若現的幽幽閃爍,也像是有點跳躍不定的樣子,急弦繁管之音遠遠傳過來都不甚清晰,只隱隱斷續听一個女子聲息隨節高唱: 細袖濕夭桃,乍惊回云雨潮……云橫樹杪,雨余芳草。畫眉人去走章台道。望迢迢,金 鞭惜輿,誰分玉驄驕…… 李侍堯漫無目的信步順歌音向戲園踱著,驀地听見道旁有人“唉……”地長聲歎息一聲,因為离得极近,歎息聲音又极似一聲悶得好容易才透出的一聲呻吟。陰森森的,猝不及防間竟把他唬得身上一顫,毛發根儿都倒豎起來。略定定神偏轉臉看時,卻是到了江浙會館樓門前,黑魃魃的門洞無遮無擋,似乎里邊有一團毛茸茸的物事在動。他覷著眼湊近了瞧,才見原來是一對討飯的母女蜷縮在牆根,暗地里看不清爽,那婦人仿佛中年,小姑娘約可十二三歲,都是面目模糊,靠牆偎在一床破被子里,似乎都在瑟瑟發抖,李侍堯問道:“賊冷的天儿,怎么窩在這里?” “啊!”那女孩也不防這個時候會有個男人悄沒聲走近了問話,嚇得一個緊縮,噎著冷气惊呼一聲,問道:“你,你是誰?” 李侍堯無聲一笑,說道:“別怕,我不是歹人。路過這里瞧你們歪在這里,我還以為你們是妖怪呢!北邊就有座馬王廟,到那里生堆火暖暖不比這里強?這是你娘么?她有病?” “這里几個破廟都住滿了……”女孩子不知是凍的還是嚇的,迭迭打顫說道:“住的都是男人……我娘又發高熱,人家怕過了病气,到處去就攆出我們……” 李侍堯听得心里一沉,看一眼昏沉不醒的婦人,歎道:“討飯的還講究什么男人女人?都到了這分儿上,不拘哪個廟里神庫里也比這里強!”他摸摸腰間,里邊裝的是銀票,從袖子里掏掏,約有三四錢碎銀子,取出來說道:“拿這點錢掏換點藥,不拘哪個干店安置你娘吃點熱飯,受涼的病只怕就好了,這么捱著可不是事儿。”那小姑娘伸出一雙溫潤得潮乎乎的手捧著接過銀子,抽咽著說道:“謝爺……謝爺的賞……”掙著起身跪了下去:“我給爺磕頭……我們不是討飯的,是來北京投親不著,化完了盤纏……” 李侍堯的心抖了一下,乾隆十一年他公車赴京應試,用完了錢,落魄在廟里趁食,也曾有几個月“投親不著”的經歷。他還是個舉人,在京里有同鄉有同年也有朋友,一說“借”字,全都是容顏慘怛咂口皺眉,口气之支吾,言語之囁嚅,舉止之張惶至今音容宛然,總之一個“為難”而已。眼下見這母女饑寒窘迫至此,不禁大起惻隱之心。他咬著下唇思量片刻,又問道:“你有什么親戚在北京?他是出了遠門還是舉家搬遷走了?”這一問那女孩便答不上來,晃了晃母親,輕聲呼喚:“娘,這位爺台問我們話……” “噢……”那婦人呻吟著答應一聲,暗夜中眸子閃爍了一下,艱難他說道:“這位爺台真是善心人……多謝您了……我們娘們的事……難辦……說是親戚,其實也不是親……人家現今做了大官……又不在京里……就是不作官……我們也是奔人家來討口飯……”李侍堯听著,一笑說道:“這真是‘你不說我還明白,你越說我越糊涂’了。我自己就是個官,你說的誰呀?” “和珅和老爺……”那婦人悠悠說道,“他在揚州幫襯過我,真是個善人吶……要不是他,這孩子……這孩子生下來就凍死在五通廟里了……我欠著和老爺的情,日子過不下去又來奔人家,還不定收留不收留我們呢……” 李侍堯听是來投奔和珅,不禁呆了一呆,和珅還有這份善性?皺眉想了想,回頭見李八十五遠遠跟著站在黑地里,喊了聲“你過來,’,對婦人道:“和珅老爺今非昔比,已經放了欽差出去了,你這個樣子,家里又不識得你,未必就收留你們。我和和老爺也是朋友,要信的過,我先叫人安置你們母女尋個店住下,抓付藥吃吃,病好了再想法見和老爺,這么著可好?”說罷盯著那婦人等她回話。但她卻沒有言聲,垂著頭靠牆歪著一動不動,只微微聞得她呼吸之聲有點急促粗重,李侍堯試探著触了一下她額頭,覺得火炭似的的手,忙縮回手來,對李八十五道:“快!叫几個人來,就照我說的辦——她暈背了气了!”李八十五猶自說“這犯忌諱……老爺賞銀子就什么都有了……”那女孩子已“哇”地放聲大哭,晃著母親直叫: “娘!娘……娘啊……你醒醒,你這是咋的啦?啊……你可不能死……肖三癩子要賣我,你死了我可怎么辦……啊……” 昏月陋巷,風寒气冽中听她嘶嘎凄絕的慟哭聲,李侍堯渾身一陣陣起栗,心里發疹。此時李家几個長隨已經赶來,忙著張羅用藤條春凳子撮弄著抬人,李侍堯滿腹郁悶,見這凄慘情形儿更不是滋味,說了聲“派人去請郎中”。正要走,見西邊一個人提著盞白紗燈晃晃蕩蕩過來,口里吆吆喝喝,含糊不清說著:“死了么?頭疼腦熱的……嘔!哪里就死人了呢?親親的……你死了我的錢可怎么辦……”說著已是走近了,腳下趔趄步儿,滿口酒屁臭气,大著舌頭,棱著眼問道:“你們……呢!是……是……是打更的么?這……呃!這女人呃!你們……她死了……抬走……驅!這妮子得給我留……呃下!她們是……是我的……呃人!” “你是什么人?”李侍堯冷冷問道。 “肖……肖……肖……” “肖三癩子?” “呃!——你怎么知道?” “既然是你的人。”李侍堯道:“她現沒死,你請郎中給她治病。” 肖三癩子冷丁地被他說得一愣,他有酒的人了,頭擺得撥浪鼓似的晃了又晃,竟想不出該怎么口話,虛眼黑地里看,又瞧不清李侍堯面目衣著,咕噥半日方道:“管閒事擋橫儿么?是我的……呃!不是我的關你雞巴的事……你……你拿銀子來,人……人就歸你……”李八十五道:“爺是何等樣人,和這种人斗口?您只請散步儿,奴才來料理這王八頭儿!”李侍堯伸手虛擋他了一下,說道:“——她欠你多少銀子?我給了!” “三——”肖三癲子人雖醉了,說到銀子上卻心里清明,脫口說了半截,生生又加十兩:“哦十三兩!”李八十五大怒、口里叫“媽的個X!訛人么?”扑身就要上去打,那女孩子也哭叫“哪來的三兩十三兩?我們欠胡家棧二兩四錢房錢,二十文藥錢,行李舖蓋都頂上了,你攬到自己身上,說是欠你的!北京是天子腳下,怎么這樣儿欺負我們外鄉人?也不怕雷劈了你……老天爺呀……”肖三癩子經這么一折騰,反而連口齒也變得利索了,嘿地冷笑一聲說道:“胡家客棧欠我的,你欠胡家棧的,賬是轉因儿過來的賬,你敢賴?小賤妮子,敢再坷疹我,賣你下三堂子里!門頭溝煤黑子們撕叉了你——” 他夾七夾八滿口污穢還在罵,李八十五一個躍步跨上去,一揚巴掌“啪”地給了他一記耳光。肖三癩子被這一巴掌打得酒也醒了,伶丁后退一步,尖聲叫道:“你不就是個臭打更的么?找三爺的事儿一老虎掌上挑刺儿么!”看看對方人多,一跺腳道:“好——你狗日們的等著!” “算了算了。”李侍堯皺著眉擺手道。他心里划算明白,和這种流痞斗气,胜之不武,糾纏起來沒完沒了,傳出去名聲也不好,因道:“給他十三兩叫他去,從此兩不相干——現在治病要緊,緊著和他夾纏什么?”李十八五罵罵咧咧從腰間搭包里掏摸了半日,一把碎銀子摜了地上,“呸”地咋一口,說道:“這是十四兩二錢——給你買孝帽子去!”肖三爺爬在地下緊忙划拉著撿銀子時,李侍堯已經去了。 他原本是因心境郁悶出來散心,經這么一陣吵鬧攪和,倒是舒闊了許多,心不再像浸在濁油中那樣渾渾飩飩粘乎乎膩歪歪地想不成事情,信步穿過一帶雜著矮房茅屋的菜園子,前頭燈火漸多,已到了貢院街。只見北面貢院一帶黑鴉鴉烏沉沉靜悄悄老大一片高房瓦屋壓地坐落,外圍院牆足比尋常民宅高出兩倍不止,牆頭上栽滿了酸棗樹,密密匝匝的,夜地里看像牆上有一層紫褐色的覆霧檀邊儿,直到看不見的盡頭迤出去、中間至公堂、明倫堂,“天下文明”坊的虞門、周俊門高高矗在暗夜中,朦朧可見飛檐翹翅上的殘雪,綽約能辨龍門前鐵麒麟雄姿。遠遠看此處燈火稠密,此刻走近了才知道,只是伯倫樓大戲樓一帶熱鬧些,街巷上湯餅攤儿油條麻花豆腐腦儿擔子這些小賣賣,都是點著瑩瑩如豆的小紗罩油燈,吃客也不多,吆喝聲也不熱鬧,倒是園子里開了戲,鐺鐺鐺鐺的鑼鼓聲里笙篁齊鳴絲竹聒耳,也听不清楚唱的什么。正觀玩得無聊,貢院東牆外突然響起几聲清越的琵琶聲,像是在試弦的模樣。稍一頓間,樂聲又起,勾抹挑滑之間,但聞那琵琶聲切切嘈嘈,或如雨落秋塘,或似雹擊夏荷,時而激流湍漱,倏而一轉幽咽,猶同寒泉滴水,曹溪婉轉潛流,細碎如春冰乍破……正游絲几不可聞時,忽地急弦驟起,冰河決潰殷汩汩滔滔汪洋巨瀾齊下……李侍堯仿佛覺得一腔愁緒都融了進去,回腸蕩气隨樂逐流沖波逆折,不由得長長噓了一口气,卻听一個女子曼聲唱道: -------- 柳蔭直,煙里絲絲弄碧。隨堤上,曾見几番拂水,飄綿送行色。 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舊容?長亭路,年去歲來,攀折柔條過千尺…… 閒尋舊蹤跡又酒赴哀弦,燈映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迢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凄惻恨堆積,漸別浦瀠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极。記月榭攜手, 云橋聞笛追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 李侍堯不覺已經痴了,覺得頰上涼濕,抹了一把,才知是自己流淚。尋聲移步看時,曲聲自一家客棧中傳出,卻是三間門面,通著后邊大院,門首吊著兩盞米黃西瓜燈,一盞上頭寫“胡記者棧”,一盞寫“茶飯兩便”,已經上了門板,虛掩著心知便是方才肖三癩子說“轉賬”的那家客棧。此刻走近了,才听里邊人聲嘈雜,有的高談闊論,有的隨口說話,似乎在評曲,又好像在論文,都听不清楚。推門進來看時,李侍堯不禁一怔,店里坐著十几個人,居然大半見過面,有五六個都是崇文門外原來住返談店的舉子,還是那一撥儿人,除了吳省欽和曹錫寶,都叫不出名字來。還有兩個是禮部的筆帖式,往軍机處給紀昀送文卷時見過面的,也都同桌散坐著听曲儿吃酒,見李侍堯進來,二人似乎怔了一下,立刻變得有點局促不安了,李侍堯便知他們認出了自己,笑道:“這位是丁伯熙先生,您是敬朝閣先生吧?禮部出缺要應明年春闈了?哦,我是戶部的木子堯,在軍机處見過面,還識得二位。” “木子——堯?”丁伯熙猶自映著眼愣神儿,敬朝閣已經認出了李侍堯,見他這身打扮,像煞了是個屢舉不第的老孝廉,又沒帶隨從,顯是微服游訪來的,心里轉著念頭,暗地捻了一把丁伯熙,起身笑著一揖給李侍堯讓座,說道:“是木老先生嘛!快請一道坐……我和丁年兄今年下場,已經摘了印。這里几個朋友兌會儿會文,請了嘉興樓的姍姍姑娘——也是我們方令誠老兄的紅顏知己——來唱曲儿助興。您來得正好,就請給我們品評品評。”說著一一介紹,說到馬祥祖,指著笑道:“我們這位仁宅老兄,心存忠義專尚程朱之學,書不讀秦漢以下,八比制藝落筆文不加點,將來芥拾青紫,必定名垂竹帛,与操莽前后輝映!”李侍堯前頭點頭虛應著,及未一句不禁惊詫。疑思著,丁伯熙將馬祥祖“要學曹操作忠臣”的趣事講了。李侍堯不禁放聲大笑,說道:“你的府試鄉試四年竟沒有一個存心忠厚的——他們是要叫你一直糊涂到殿試啊!”眾人也都笑,馬祥祖也笑著解嘲,說道:“我們家古書一概不讀,只說是天子重文章,不必論漢唐,府試我是第一名,鄉試又是解元——他們存了一份不利孺子之心,坑得我好!”說話間,彈琵琶的姍姍已起身敬酒,一手執壺,紅絹帕子托了酒送到李侍堯面前。李侍堯小心避開她手指端起來飲了,笑道:“姑娘彈的好一手曲,我是聞聲慕名而來的啊!唱得也珠圓玉潤令人銷魂!二十年沒有听過這樣的妙音了……能為我們再奏一曲么?”姍姍笑道:“老爺這么夸獎,教人不好意思的……我識字不多,原來以為琵琶就是枇杷果樹那兩個字儿呢!前儿方大爺又教我學了蘇子瞻的《賀新郎》,胡亂唱唱給爺們解悶子可好?” “妙!”惠同濟鼓掌笑道:“方令誠在京巧逢煙花知己,曹錫寶捉刀代筆求方老大爺恩准允婚,今日又來賀新郎,為我酸丁醋大吐气揚眉,正是一段絕好佳話!”方令誠笑道:“所以我才作東啊——姍姍真的是不識字,為‘枇把’的事我還有首打油詩呢!”因輕咳一聲吟道: 如何琵琶誤枇杷?如今蒙師打嬌娃。 倘使琵琶能結果,場中笙蕭盡開花! 于是眾人轟然喝彩,李侍堯這才仔細打量姍姍,只見她穿一件高領蛋青點梅小襖,斜披著件棗花蜜合色蜀錦昭君套儿,水紅綾裙掩著雙半大不大的腳,站在東牆下桌旁凝眸調弦。一頭青絲松松挽了個蘇州橛儿半垂下來偏在肩上,白生生的瓜子臉上兩灣黛眉含煙籠翠,顰著嘴角似笑不笑,左頰上一個暈渦著隱著現。李侍堯不禁暗贊:這副容顏也就罷了,這身條儿如此盈盈楚楚,真是人間尤物!正自尋思得沒章法,姍姍已經擺弄好了調子,大大方方含睇一笑向眾人蹲禮万福,一個搖步手揮五弦目送秋鴻,琵琶聲己穿云裂石響起,曼聲唱道: -------- 乳燕非華屋,悄無人,桐蔭轉午……晚涼新浴,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加玉。漸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誰來推繡戶,在教人夢斷瑤台曲,又卻是風敲竹……石榴半吐紅中蹙……付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濃艷一技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風惊綠,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触——共粉淚雨簇簇…… 清幽婉轉的歌喉裊裊四散,舉座舉人都是傾神聆听——曹錫寶就坐在桌子南邊東首吳省欽旁,听著清泠的琵琶聲,和著歌音閉目按節拍膝,眼中已是沁了淚水。吳省欽卻是張著口大睜著眼看姍姍歌舞,一臉呆相。方令誠雙手合節點頭搖膝,馬祥祖、丁伯熙傻著眼跟著姍姍轉,其余的人都是端茶垂首靜听,李侍堯卻是雙手按膝踞坐,他本就是個心雄万夫傲睥天下的人,在外是紅极天下的總督,又深蒙乾隆青睞。這番奉調入京,滿心的旋樞社稷匡佐圣主,置天下于荏蓆之上的雄心大志。豈料數日之內便覺屢屢磋跌,步步行來步步荊棘,竟沒有一件事順心滿志的,思量宦途風險,世路無常,听著這如訴如泣的歌聲,心下不禁万分感慨,卻又品咂不出滋味來,是辛辣?是酸夢?是悵惆失意?是……連他自己都說不清楚。正滿心不可開交時,听得惠同濟問馬祥祖道:“仁宅,方才這曲儿是誰寫的來首?” “是蘇子瞻。”馬祥祖道,“姍姍姑娘方才不是說過嘛。”惠同濟擠眼儿一笑,又問,前頭那曲子呢?”馬祥祖偏轉臉看看他,見他一臉不怀好意笑容,知道又要消遣自己,已是木起了臉,卻沒有發作,說道:“姍姍也說了的叫周彥邦。” 惠同濟見馬祥祖已帶了惱意,一笑收往不再調侃,吳省欽卻在旁問道:“周彥邦是哪朝人哪?”偏著臉似是問曹錫寶和丁伯熙,又向敬朝閣笑,敬朝閣笑道:“這自然還得請教我們馬兄。”馬祥祖自覺像個小丑樣被人撥弄,這下子臉上再也挂不住,他卻甚有涵養。抖著手煞白著臉在桌上點了兩下,站起身來道:“馬某不才,失陪了——有些事真的是娼妓才懂,再不然就是大茶壺也曉得——你該問他們去。”說著便要抽身。 “哎喂——”方令誠原也在笑,一見他認了真,忙一把拖住,笑道:“何必呢?大家都是同鄉,你和老惠還是同年,將來料不定還是同行!要不是心里親近當是自家兄弟朋友,誰肯開玩笑儿涮著玩儿?老惠,還不赶緊賠個不是?”惠同濟忙笑道:“老馬別認真儿,我沒有不敬你的心思,有好几篇制藝還要請教你批講批講呢!你這一去豈不耽誤了我的錦繡前程?我是想逗姍姍姑娘跟我們說李師師故事儿,不料就惱了你。別走,愚兄這廂有禮!”說著,學了戲里小生,一展袍子躬身一禮。眾人見了都笑,亂哄哄紛紛挽留馬祥祖。馬祥祖被惠同濟的怪相逗得撤了气,無可奈何一笑歸座,問道:“李師師是誰,他是哪朝人?” 一句話又惹得眾人哄笑。曹錫寶宅心厚道,不待眾人嘲諷,在旁解說道:“李師師是宋徽宗時名妓,周彥邦是當時名士,兩個人一時相好。有一次正在調情溫存,徽宗皇帝駕到,彥邦惊慌無計,鑽到師師床下躲避。徽宗和師師笑鬧嬉戲听了個不亦樂乎。由此怡情大發,還填了一首《少年游》的詞,載在《詞苑》,無人不知。這詞傳到徽宗耳中,惹得龍顏大怒——”“別忙別忙!”敬朝閣不待他說完便攔住了,笑道:“我不怕人說我孤陋寡聞——絕妙好辭不可不聞。先生給我們詠哦詠哦。安,吟誦吟誦。”眾人也都吵著“要听”。曹錫寶笑道:“正為這詞,徽宗下旨罷了彥邦的官,逐出國門。”因輕聲誦道: -------- 并刀如水,吳鹽胜雪。纖指破新橙。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低聲問問誰行宿?城上己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似少人行。 眾人尚自品味間,李侍堯一眼瞥見李八十五站在門外,趁著沒人留意抽身出來,看了看外邊,問道:“沒什么事儿?怎么帶這么多人來?”李八十五笑道:“沒什么事,家里人听那個姓肖的痞子發酒瘋,怕來尋老爺的事,我就帶他們來了——那女人叫劉湘秀,女娃子叫歌霞,已經安置好了,爺放心。不過天也好早晚的了——”他沒說完李侍堯已經轉身回了屋里,听曹錫寶還在說“……方才姍姍唱的,是周彥邦去國時留給李師師的,李師師又轉呈給徽宗,徽宗感動,又令授彥邦為大晨樂正……”李侍堯听著,低聲對身邊的敬朝閣道:“這位曹兄,倒是博學多才的嘛!” “那是自然。”敬朝閣含笑不卑不亢說道:“上回江浙會館會文,奪了榜首呢——”他忽然轉過臉去,對方令誠說道:“木先生想拜讀一下曹兄代兄寫的那封信。我們來吃你的酒,一來沾光儿瞻仰瞻仰姍姍姑娘芳容才藝,二來這也真是我們文林一段佳話——木先生,話說我朝乾隆三十九年,江右孝廉方令誠應試人京,病臥大佛寺中,北京香艷國中有一女子來寺進香,邂逅相遇解囊贈金延醫為方孝廉解圍祛厄,由此縯緣由事入情,因情生愛,二人遂私訂自頭之約……”眾人見他突然轉了語調,一口茶館說書切口,一愣之下,都鼓掌喝彩:“好——!”敬朝閣一本正經,右手虛擬堂木“啪”地一拍桌子,又道:“只可歎紅顏薄命身在青樓,方令誠山左望族文獻世家,名門子弟恪于禮教之防,豈容他与煙花女子結緣生情?于是大兄連連修書嚴詞切責方公子當以功名為念,切勿尋花問柳,宁負蘇三一片痴情,莫為王三公子落魄京師。方公子內窘纏頭之金,外迫長兄嚴命,姍姍女左畏鴇母無厭之求,右懼方家門第森嚴,兩人竟是情同一心命各一方。一個在高樓以淚洗面,一個在羈旅臨風蜘躕,一個玉容憔悴,一個百結愁腸,一個是傾國傾城貌落湯,一個是多愁多病身招風,哎呀呀……如此下去,豈不是要‘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地鬧起來么?再說——” 他還要往下說,姍姍已經捧了酒來,嗔著一笑打了他手背一下,說道:“從前個儿我也常去二十四爺府唱堂會的,在那儿見敬爺,怎么瞧都是個楷悌君子,怎么還有這像生儿?也不怕人笑話!”丁伯熙和眾人笑著,將一疊子紙遞給李侍堯,說道:“下頭就不用他張牙舞爪地表白了吧!——這是曹先生代‘方公子’致兄弟,請看,真的是才气橫溢!”李侍堯接過看時,淋漓累累竟是數千言一封長信,原是有點不耐,但只看了几行,便被引得欲罷不能,由著眾人閒話說笑,看那信寫道: -------- 信來,得奉嚴教,感激慚恧不可胜言。自先人沒后,得吾兄提攜,以有今日。弟雖不才,沾雨露之潤,獲庭誨之益亦既有年。雖有童心,粗知名教,若夫逐野水之鴛鴦,忘堂上之鴻雁,賦閒花之曲,背霜后之筠,即死不為也。但一時迷昧,忽忽如夢,今事定情牽,有不能頓遣者僅以陳告懇布。 緣斯人三年离嘉興酒樓,即居虎坊橋巷,不意入室之柳葉,遂成結子之桃花。兄与弟皆艱子息,沒得一儿,蒸嘗有托,如莫愁之產阿侯,胡婢之生遙集。近有以紅粉妖姬育青云上客者,兄所熟知,天下事不可局量,淤泥出蓮花,糞土產芝茵,此不能頓遣者一也 這是說姍姍已經怀胎,不能隨意棄遺,這頭一條理由便下得十足,李侍堯瞟一眼姍姍,果見她下腹微微隆起,不禁莞爾一笑,再往下看,一條說姍姍已經因為自己開罪了鴇母,現今走投無路,設如驅走,其實是逼她自盡;一條說姍姍從良克盡婦道,夜勤刀尺相伴膏火,“弟每遇枯坐,文思不屬,微聞香澤,倚馬万言,出鬼入神,惊天動地。兩儀發耀于行中,列星迸落于紙上。江在煙月繁華,六朝金粉舊地,謝家調馬之蹊尚余芳草,王氏鼓揖之流,仍有文波,一旦怀蛟變化,立致青云,豈留連煙月,即屬塵下士乎?”這么一路層層說理,懇懇述情悠悠敘怀,姍姍之良賢,情事之無奈,己身之抱負,將占比今,揆情設議,娓娓汩汩,滔滔不絕,洋洒揮霍之間豪气畢現,飛流湍漱之余又見小橋溪幽,李侍堯上看得情思并茂气蕩腸回,見那收煞之處,密密麻麻重加圈點,顯是前頭眾人傳閱時所加。 -------- 自古英雄,不能不豪情于帷幕,蘇武于嚙雪吞氈之時,而猶有胡婦之娶,而金兵破竹南下,能于黃天蕩上,凡制兀術于死命者,乃娶妓女梁氏之韓靳王也。乃張德遠輩,彼恂恂謹飭,王安石輩,終生無聲色,何益于國家生民,社稷興衰之數。 惟兄赦弟之罪愆,發其不能頓遣之情,解三面之圍,令弟得遂私愿。發二酉之藏,竟三余之秘,見子雪之腸,反思王之之胃。不弋取大物為一家興寵者,愿兄擯絕之,以為蕩子之戚,皇天后土實聞斯語……人去忽忽,言辭無敘,幸惟原宥! 李侍堯看得情不自禁,忘神間一拍大腿說道:“好!”卻見后邊還附有其兄家書,寫得亦頗有風趣,卻是一一封短簡: -------- 書悉,初意吾弟正當龍門之躍,青燈黃卷,鐵硯磨穿尚不追移情之時,乃游悠青樓,金燈銷磨,妄作登徒子之思,是以致書薄讓。今見字甚訝,与弟別未數時,筆下便已如此,弟不墜讀書上進之志,新婦有相夫宜男之德,兄亦何求全責備于愛弟?即當下帷苦讀功課,試畢第与不第,速歸故里,汝嫂亦思得見弟婦雅容也。 他笑著將朽信還遞給了丁伯熙,說道:“方兄,看了令兄的信,我才一塊石頭落地,原來我還真替你捏一把汗呢!”方令誠正和身邊的吳省欽說笑,見李侍堯和自己說話,忙轉身問道:“怎么呢?”李侍堯道:“曹生在里頭替你立了軍令狀,名落孫山斷魂歸鄉,新婦要掃地出門的喲!” “木先生也忒膠柱鼓瑟的了。”曹錫寶一手執杯小口啜著笑道:“所謂此一時也彼一時也,那時候侄儿也給他生下了,還能真的下了那個狠心留子逐母?”方令誠道:“無礙的,我哥哥是個善性人,不過盼我替他爭口气就是,他也是屢科不第的秋風老秀才了。”吳省欽道:“有這封煌煌巨書發科就是吉兆,方兄這回必定飛黃騰達的。” 方令誠似乎有點泄气,自嘲地一笑說道:“這种事哪有一定之規呢?走一步說一步罷咧,先太祖方靈皋老位君,天下騷壇執牛耳二十余年,康熙朝做到上書房白衣宰相,也終究沒能越龍門一步,我長兄十二掇芹十三次入考,老之將至不能入鹿筵一席,考得悲心喪志,考得灰頭土臉,考得聞考變色!像竇蘭卿、王文韶、尤明堂那樣一路春風連進二甲的,畢竟都是异數。我輩哪能指望這個僥幸呢?” 李侍堯起初還听得專注,至此忽然心中一動:乾隆已點了自己主考,今儿和這群應考諸生泡堆儿算怎么回事?思量瓜田李下之嫌竟是一陣慌亂,勉強一笑,說道:“也不是盡人都這樣儿的。我見過多少人,都是下第之后發几天牢騷,罵罵考官瞎眼,然后撕文章燒墨卷,立誓再作馮婦,過不几時,平技痒依然一個故我,尋朋友會同年比文章買講章再搏龍門。几到榜上有名,牢騷也沒了,瞎眼的也成了慧眼,哪里還想得起當日落魄時的光景儿呢?啊唷——忘了一件要緊事,我得赶緊回去了!失陪——回見了!”說著,忙忙起身,向眾人略一點頭致意。丁伯熙、敬朝閣眨著眼,巴巴地看著他去了。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