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全球性浩劫,先后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卷入了這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在反對法西斯侵略、保衛國家獨立的旗幟下,團結起來,同仇敵愾,与德意日法西斯軍隊進行了長期的浴血奮戰,最后終于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胜利。在這場戰爭中,各國都涌現出一批能征善戰、足智多謀、敢打硬仗和惡仗的著名將領。英國著名軍事家、政治家伯納德·勞·蒙哥馬利就是這樣一位聲名卓著的戰將。 蒙哥馬利的一生頗富傳奇色彩。1887年11月17日,他出生在倫敦肯宁頓的一個牧師家中。不滿兩歲時,隨其父亨利·蒙哥馬利主教前往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1902年一回到英國,就被送入圣保羅學校就讀。1907年1月,進入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1908年9月,被分到皇家沃里克郡團,駐防印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最初作為一名中尉排長隨部隊一起參加作戰,在一次戰斗中胸部和腿部中彈負傷,不得不住進醫院治療。傷愈后被任命為旅參謀長,又隨部隊再次奔赴前線。戰場的槍林彈雨使他多次遇險,但都逢凶化吉,轉危為安。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任第3師師長,率部赴法國和比利時抗擊德軍。英國從敦刻爾克撤退后,他在英國本土先后任第5軍和第12軍軍長、東南軍區司令。1942年上半年,英軍在遠東戰場節節敗退,在中東戰場丟城失地,不斷后撤,戰場形勢對英國极為不利。在這危急的關頭,蒙哥馬利出任英國駐北非第8集團軍司令,他不僅遏止了德軍的攻勢,而且在阿拉曼戰役中打敗德意非洲軍團,取得決定性胜利,扭轉了北非戰場的危急局勢。隨后,蒙哥馬利率部乘胜追擊1000多英里,于1943年5月迫使德意軍隊在突尼斯投降。 北非戰局結束后,他率部与美軍一起轉戰西西里和意大利,并于1944年。及月出任第21集團軍群司令,負責計划、組織和實施諾曼底登陸戰役。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成功之后,他指揮第21集團軍橫掃法國北部、比利時、荷蘭和德國北部。1944年9月1日,他被授予陸軍元帥軍銜。1945年5月4日在呂訥堡荒原接受德國北方軍的投降,后任英國駐德國占領軍總司令。1946-1948年任大英帝國陸軍參謀總長。1948-1951年任西歐聯盟各國陸海空軍總司令委員會主席。1951-1958年任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最高副統帥。1958年秋退役。曾榮獲英國各种高級勳章和外國勳章。 蒙哥馬利戎馬生涯50年,服役時間超過了威靈頓、馬爾巴勒和蒙克。退休之后他繼續參加國際國內政治活動達10年之久,到1968年才完全退出公共生活。他把精力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到各國訪問,就國際關系發表見解;二是撰寫歷史著作和電視廣播稿;三是參与國內政治。因此,他不僅會見過斯大林、赫魯曉夫、鐵托、毛澤東、周恩來、尼赫魯等許多著名政治家,而且寫下了《回憶錄》、《正确判斷的方法》、《領導藝術之路》、《三個大陸》和《戰爭史》5部著作。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蒙哥馬利元帥怀著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分別于1960年和1961年兩次應邀訪問中國,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陳毅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親切接見。通過訪問,他對我國有了較深刻的了解,認為中國革命“清除了內部封建壓迫、腐敗和外來侵略”,使6億人民獲得了解放;公開宣稱“我擁護新中國,摒棄舊中國”,美國拒絕承認新中國“是錯誤的”。1961年9月他在訪問我國時,提出了關于緩和國際緊張局勢的三項原則,即:大家都應當承認一個中國;承認兩個德國;一切地方的一切武裝部隊都應撤退到他們自己的國土上去。這三項原則贏得了我國政府和人民的贊同与支持。 蒙哥馬利能在同輩人中出類拔萃,最重要的一點是他有別人無法同他相比的敬業精神。從他在圣保羅學校選擇“陸軍”班那一天起,他就把軍事作為自己畢生為之奮斗的事業。無論是在桑德赫斯特軍事學院學習,還是在印度服役;無論是在訓練場上,還是在坎伯利和奎達參謀學院;無論是在和平時期,還是在戰爭年代;無論是當連排長,還是任帝國參謀總長,他一心想的只是訓練、作戰和胜利。他不抽煙,不喝酒,不愛交際,不好女色,除了軍事以外,他沒有別的興趣和愛好。 蒙哥馬利的一大才能是能夠從大處著眼,縱觀全局。他視野開闊,反應敏捷,善于把戰略需要同戰術和可能歸他指揮的兵力聯系起來考慮問題。他親自制定總体作戰計划,而將具体計划工作交給參謀人員去完成,以便能夠集中時間和精力去思考有關全局的重大問題。由于他對戰爭的全局胸有成竹,所以總是能夠臨危不懼,遇事不慌,不為局部或表面現象所干扰,而對作戰的复雜情況作出比較准确的判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能夠像他這樣想大事的人是比較少見的。有的人往往能打贏一次戰斗,卻打不贏一個戰役。 蒙哥馬利知人善任,敢于大膽使用新人。蒙哥馬利在其《回憶錄》中寫道:“我的工作時間也許有三分之一用于人員的考慮上。”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和平時期,蒙哥馬利花了許多時間,采用各种方法來物色、選拔和任用有才華的軍官。他每到一個新的部隊,總有一批不稱職的軍官被罷免,總有一批优秀的軍官被提升。他的這种做法難免引起一些人的怨恨,但卻使部隊充滿生机,面貌一新。二戰爆發后,他更加重視把优秀的軍官選拔到各級領導崗位上。他不僅使自己身邊有一個合格的參謀部,而且慎重地選拔下屬將領,把一些表現极好的人提拔到軍、師領導崗位上來。由于蒙哥馬利知人善任,他的部隊的各級指揮班子都堅強有力,斗志旺盛。 蒙哥馬利最為人稱道的是他作為一個部隊訓練者的才能。無論是在參謀學院任教,還是在擔任師長或后來擔任更高職務期間,他都表現出一种卓越的訓練才能:他能鼓舞自己所領導的官兵對戰爭產生興趣。他不僅給部屬灌輸戰斗精神,而且灌輸事業心,使他們愿意掌握所需要的各种技能;他不僅能使那些厭煩戰爭的士兵愿意去打仗,而且還能鼓舞他們把仗打好。他帶領的部隊都訓練有素、士气很高,戰斗力很強。 蒙哥馬利對作戰計划周密,預測比較准确。隆美爾在制定作戰計划時,對可能出現的偶發事件留有很大余地。蒙哥馬利則正好相反,總是針對情況,周密判斷,對每种可能性和每一种方案都要預先進行周密慎重的分析,在制定出最終計划時,對意外情況和偶發事件通常都能考慮到。周密的計划本身就包含著比較准确的預測。蒙哥馬利在阿拉曼戰役中按計划在戰役的第12天就迫使隆美爾敗退了,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蒙哥馬利進行戰爭的基本原則之一是“均衡”。“均衡”原則強調,絕不能被打得措手不及,絕不能沒有預備隊就實施攻擊,絕不能因補給不足而影響部隊戰斗和机動的自由。這些要訣往往能迫使敵人失去平衡,而使己方保持常態。蒙哥馬利長期大力宣揚自己的這一原則,堅持在每次出擊之前必須在人力物力士做好充分准備,以致引起許多人的嘲笑。然而,他的許多部屬從將軍到營長,都感到在蒙哥馬利的指揮下大家有一种愉快的安全感。在他指揮的几個集團軍里,官兵們總是滿怀信心地面向前線,而很少有后顧之憂。對于戰爭來說,他的這种“均衡”論可能延緩了進程,但卻穩妥可靠,使他從未打輸過一個重要戰役,從而保證了他在部下中的聲威。 蒙哥馬利与部下保持密切的聯系,對部隊有巨大的號召力。蒙哥馬利极端蔑視高級司令部人員不与前線士兵接触的現象,所以,無論是當營長、旅長,還是當師長、軍長,或是當集團軍司令、集團軍群司令和參謀總長,他都經常到各部隊視察、參觀、訪問、看演習、主持運動會、發表演講,同各級軍官和士兵會面、交談,讓每一個部屬都認識他,了解他,從他身上獲取力量和信心。經常接触部隊使他在部屬心目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增強了部隊對他的信任和信心。不論是在北非,還是在歐洲,他的部隊中都沒有出現過信任的鴻溝。因此,每次重大戰役之前他去檢閱部隊時,都能使全体官兵備受鼓舞,信心倍增,滿怀必胜的信念和高昂的斗志投入戰斗。 蒙哥馬利在部屬中享有崇高威望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十分關心部屬。蒙哥馬利認為,如果對于人的因素保持冷漠無情的態度,就將一事無成。因此,他總是盡可能使每一個士兵感到他在起到一個人的作用,而他的上司也在把他作為一個人來加以關心;他總是盡可能使每一個士兵都清楚地懂得他應當做些什么以及為什么要那樣做。此外,他還注意關心所屬官兵的生活和娛樂活動,使大家在緊張的訓練、“工作或戰斗之后,能有一定的物質和精神享受。 然而,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与許多偉大人物一樣,蒙哥馬利也有自己的弱點和不足。 首先,蒙哥馬利好惡由己的性格嚴重地影響了他的人際關系。蒙哥馬利對他中意的少數人,能夠保持親密愉快而又能相互体諒的同伴關系;在更大的范圍內,他善于同廣大士兵和民眾建立良好的關系。然而,如果他斷定某人不好,那就會走极端。在這种情況下,蒙哥馬利會變得殘酷無情。例如,他在1942年8月對待奧金萊克的態度就太粗暴;連那些最重視蒙哥馬利的軍事才能的人也不能寬恕他對待奧金萊克的行為。當他与美國人并肩作戰的時候,由于其這种性格而不時出現的毛病,產生了不良后果。 其次,蒙哥馬利我行我素的作風給他自己造成了重大傷害。蒙哥馬利認為,任何一個權位很高的人,都應該像他那樣明快地找出問題的明确答案。所以,他雖然善于把自己的意圖和目的傳給下屬諸集團軍的全体官兵,但卻往往不注意向同級和上級通報。結果是他的上級和同級常常誤解他的意圖,特別是當他們認為應該發生的事并未發生時,就會焦急不安。例如,在阿拉曼戰役前,蒙哥馬利對部隊重新進行編組,就引起很多人擔心;在戰役中,有几個師正在從前線撤退的消息,立刻在倫敦引起一片惊慌,但蒙哥馬利卻不以為然。如果他費點心机讓上級确切了解他的想法,就不會發生這种誤解,也可以大大減輕古德伍德戰役后出現的那种混亂局面和不安情緒。 再次,蒙哥馬利不善于進行机動作戰。蒙哥馬利是進行精心布置的陣地戰大師,但卻不大善于進行机動作戰。同隆美爾的大膽突擊,巴頓的有力推進,以及德、蘇軍隊在東部戰線進行的大規模裝甲机動戰相比,蒙哥馬利自然是相形見細。在阿拉曼和古德伍德戰役中,他對坦克的使用雖然可以進行辯解,但肯定是有問題的。在這兩大戰役胜利后的挺進中,他沒有及時地指揮部隊向前机動,去擴張戰果,結果喪失了取得更大胜利的机會。所以,机動作戰并不是蒙哥馬利之所長。 最后,蒙哥馬利根深蒂固的虛榮心使他難以自制。蒙哥馬利青少年時期在家受母親壓抑,在校被富家子弟冷落,難免產生自卑心理。在他掌了權并達到一定地位之后,這种自卑心理就變成了虛榮与自負。毫無疑問,他的虛榮心与過分自負對他正确地選定作戰方針產生了微妙的、有時甚至是直接的影響。昂菲達維爾戰斗計划,他与艾森豪威爾進行的“單一沖擊”和“設置單一的地面作戰指揮官”的激烈爭論,他在呂訥堡荒原接受德軍投降的經過与表現,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他的虛榮心与自負心理的影響,產生了很不好的后果。 由于上述和其他一些明顯的优點和缺點,國外許多作品在評价蒙哥馬利其人及其歷史功績時,都帶有截然不同的感情色彩,對許多歷史事件持完全對立的觀點。有的充分肯定,熱情贊美,脫离歷史事實地夸大他個人的決策作用,使人听了難以置信;有的蓄意貶低,歪曲事實,惡毒攻擊与咒罵,令讀者嗤之以鼻。總之,這些作品都歪曲了歷史,背离了史實,使讀者難以把握真實的材料來正确評价蒙哥馬利其人及其歷史功績。當然,也不乏如實記敘各個歷史事件、公正地評价蒙哥馬利的歷史功績、同時也客觀地揭示他的失誤的作品。 雖然國外出版了許多有關蒙哥馬利的作品,但譯成中文介紹給我國讀者的僅有四部,而由我國作者撰寫的蒙哥馬利專著卻一部也沒有。這四部中文版著作是:《蒙哥馬利元帥回憶錄》、《領導藝術之路》、《蒙哥馬利》和《蒙哥馬利:一個將軍的誕生》。前兩部由蒙哥馬利本人撰寫,分別于1958年和1961年出版。在《回憶錄》中,蒙哥馬利僅用了三章來描寫他1939年以前的生活,而把重點放在他所經歷的重大事件上,一直寫到他1958年退休為止。《領導藝術之路》介紹了歷史和現實中各式各樣的領導藝術及其產生和運用,也是作者對自己一生領導實踐的總結。《蒙哥馬利》由羅納德·盧因著,于1971年出版。該書僅用一章簡述蒙哥馬利二戰以前的經歷,而主要描寫蒙哥馬利從1939年9月到1945年5月4日在呂訥堡荒原接受德軍投降的整個哉斗經歷。《蒙哥馬利:一個將軍的誕生》由尼格爾·漢密爾頓著,于1981年出版。該書從蒙哥馬利的家世一直寫到阿拉曼戰役,詳細地描述了蒙哥馬利成長為將軍的經歷。上述四部書雖然各有所長,但讀后仍然不能對蒙哥馬利的一生有一個十分完整的印象。 為了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胜利50周年,為了表彰蒙哥馬利為反法西斯戰爭和為世界和平作出的偉大貢獻,為了使我國讀者對蒙哥馬利的一生有一個全面而客觀的了解,筆者根据自己從事外軍研究工作積累的各种資料,撰寫了《穩扎穩打--蒙哥馬利》一書。在撰寫過程中,筆者力求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歷史地、客觀地、全面而公正地描述和評价蒙哥馬利和各個歷史事件,但由于筆者的政治水平和歷史知識有限,對有關歷史問題研究不深,對許多歷史事件又不能進一步作實地考察,再加時間倉促,書中難免有不妥或錯誤之處,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樊高月 1993年5月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