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一章 主教之子


       世代圣職名聲望,主教盡職妻逞強;
       儿違父愿從軍去,祖傳職業棄一旁。

  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人們不禁會想起那些功勳卓著的戰將。提起那些名聲顯赫的戰將,人們自然會想起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于1887年11月17日出生在倫敦肯宁頓圣馬克教區的牧師——亨利·蒙哥馬利家中。英國的蒙哥馬利家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創下了光輝的業績。蒙哥馬利家族的祖先羅杰·蒙哥馬利伯爵,曾于1066年協助諾曼底的威廉公爵入侵英國,因而被視為諾曼貴族中最出類拔萃的人物之一。后來,他成為占領區的行政長官,直至1094年他逝世為止。羅杰·蒙哥馬利在11世紀威廉公爵的朝廷中官運亨通,平步青云,名聲顯赫。盡管他的傳記作者曾把他說成是一個睿智、溫和和熱愛正義的人,但他的成功完全是靠殘忍、欺詐和武力。諾曼人的野心、貪婪和狡猾在他身上暴露無遺。他霸占了若干諾曼修道院作為私產,娶了聲名狼藉的威廉·塔爾瓦斯勳爵的女儿梅布爾為妻。他娶梅布爾不僅是為了擴充自己的產業,也是為了拉攏一個气味相投的同党。他們狼狽為奸,排除异己,攆走了威廉公爵身旁大部分勢單力薄的貴族。羅杰与妻子乘机用甜言蜜語取得公爵的寵信,并巧妙地進行挑撥离間,使公爵与身邊的大臣失和。威廉公爵是位感情用事的人,盛怒之下,竟以莫須有的罪名,削除了一些渲赫一時的重臣的貴族爵位,并將他們長期放逐。心狠手辣的梅布爾對此并不滿足,企圖把她的對手置于死地而后快。于是她設宴招待被放逐的阿諾德·德昌福爾,企圖在宴會上將他毒死。梅布爾的舉動引起了阿諾德的警覺,于是拒絕食用她的點心,使她的陰謀未能得逞。羅杰的弟弟吉斯利貝特不知內情,順手拿過點心,狼吞虎咽地吞下,結果白白送掉性命。梅布爾一計未成,一計又起,不除掉對手,誓不罷休。最后,她買通阿諾德的侍從,將其害死。1082年,梅布爾自己也大禍臨頭:當她浴后躺在床上時,被仇人斬首。梅布爾死后,羅杰·蒙哥馬利娶性情溫和的阿梯莉莎·甫雪特為妻,并洗心革面,努力改過,以贖前罪。他后來成為一個虔誠而熱心的基督教徒,在英國和諾曼底捐贈了無數的修道院和教堂。1094年,羅杰·蒙哥馬利在自己的什魯斯伯里修道院逝世。

  1623年,羅杰·蒙哥馬利的子孫從蘇格蘭西岸渡海,到達多尼格爾郡的基勒堤,赶走了當地的天主教徒,在那里安家落業。他們主要經商、當牧師或任行政官員。伯納德·勞·蒙哥馬利的愛爾蘭血統,便是從他們那里繼承來的。

  在愛爾蘭,蒙哥馬利家族中第一個有据可查的是塞纓爾·蒙哥馬利。他是個酒商。當時的英國在英王五世的統治下,正是堆金積玉、笙歌旦旦和大興土木的全盛時期。那种宴安逸樂和紙醉金迷的社會生活使他大發橫財。他用賺來的錢在倫敦德里等地購置了大量產業。1768年他又購買了1000英畝農田,隨即冠之以“新公園”的雅號,并在上面建立起自己親手設計的別墅。他与附近的一位建筑師的女儿結了婚,生了8個孩子,但只有一個儿子長大成人。

  那個儿子名叫塞纓爾·盧·蒙哥馬利,曾就學于倫敦德里的佛伊爾學院和都柏林的三一學院。20歲時,他在愛爾蘭基督教堂奉授圣職,被委任為教會執事。45歲時,成為莫維爾教區——“新公園”所在地的教區的教區長。他把“新公園”的房舍用作修道院,對宗教的信仰一心一意,如痴如醉。在其父去世的當年,他娶了莫維爾前任牧師的遺孀、38歲的麥克倫·蘇珊為妻。他們共生了6個孩子,最小的一個出生時,蘇珊已53歲。為了修繕“新公園”的建筑,他把倫敦德里的產業賣得一干二淨。到1832年他逝世時,他留給子孫的遺產只有從典押產業中得來。

  塞纓爾·盧·蒙哥馬利的長子繼承了父親的家產,成為“新公園”的主人。他也受領圣職,成為德里郡巴利納斯克里恩的教區長,后來被家人稱為“蒙哥馬利叔叔”。他毫無財政金融方面的才能,一次廢約,便損失了1200英鎊。1874年他去世時,負債13000英鎊之多。“新公園”的產業已被抵押,抵押的金額,即使再過50年也無法償還。蒙哥馬利叔叔去世后,產業歸他的弟弟羅伯特·蒙哥馬利(塞纓爾·盧·蒙哥馬利的次子)所有。

  羅伯特,蒙哥馬利是伯納德·勞·蒙哥馬利的祖父,生于1809年。8歲時,他被送往佛伊爾學院就讀。那里鞭撻体罰盛行一時,寄宿生与走讀生之間打架斗毆司空見慣。好在羅伯特身強力壯,膽量過人,一般不受人欺負。他常常腰挂一支大口徑短槍,騎著無鞍之馬馳騁于“新公園”的產業之間,到處打獵。14歲時,他入阿迪斯康軍校受訓,成績出類拔萃。1828年5月末,他帶著300英鎊和他父親的親筆信,离開英國到印度任職。初到印度時,他沒有什么社會關系,但他工作孜孜不倦,盡心盡職,深得阿扎穆加總督的賞識。24歲時,他便与阿扎穆加總督18歲的妹妹弗朗西絲·托馬森喜結連理。弗朗西絲·托馬森羞澀柔順,厭惡應酬,不幸早逝,死時僅32歲。她死后,羅伯特帶著3個孩子返回英國度假。1845年,他与美麗、聰慧的艾倫·蘭伯特結婚。隨后,他們一同回到印度。1849年,羅伯特擔任旁遮普省會拉合爾的都督。

  羅伯特·蒙哥馬利負責司法、警政、道路、財務、教育等事務。他勇如雄獅,靜如羔羊,從不追名逐利。印度發生起義時,他沉著机智,很快就解除了英軍印度兵團的武裝,使德里安然無恙。此項殖民成績受到英國國會的高度贊揚,后來他被提升為旁遮普省的副省長,并一直任職到1865年他以爵士身份返回英國為止。羅伯特·蒙哥馬利的第二次婚姻給他增添了4個儿子。長子阿瑟在20歲時不幸夭折,于是父母親的榮耀都落在了他的次子亨利·赫欽森·蒙哥馬利身上。

  亨利·赫欽森·蒙哥馬利便是伯納德,勞·蒙哥馬利的父親,1847年10月3日生于印度。8歲時,他被送到倫敦就讀,先入幼年神學院,后入哈羅學校,17歲時才与其父重逢。在哈羅學校時,亨利的身高已超過一米八,他非常喜歡体育活動,在田徑、足球、板球等運動中生龍活虎,出類拔萃。他認為這些運動是最有价值的成年准備活動。他說:“我從競賽中得到的學問,并不比從其它任何活動中所學到的少,它們是人生中真正的教育,有助于培養一個人的品格,鍛煉他在境中奮斗,在逆境中堅忍,對自己的脾气加以控制,在一個共同歸標下活動而不自私。”

  1866年,亨利成為進入劍橋大學的蒙哥馬利家族的第一人。在劍橋大學期間,他曾獲倫理學二等獎。1869年他离開劍橋大學,准備出任圣職。1871年,在倫敦法學院院長沃恩博士的安排下,亨利到薩塞克斯的赫斯特皮爾角教區任副牧師。兩年半后,他被派往倫敦有名的貧民區——黑增路的基督教堂擔任副牧師。羅伯特爵士感到,儿子未來會非常艱苦,于是便給了亨利150英鎊,讓他隨興所至,到處旅游。亨利利用這筆錢和其教父留給他的100英鎊啟程前往埃及、巴勒斯坦、地中海和愛琴海沿岸各國、土耳其等《圣經》發祥地旅游。四個月后歸來時,囊中僅剩10先令。后來,亨利的旅游日記《東方四月游》出版,深受讀者歡迎,流傳數年,經久不衰。

  亨利到黑僧路教堂后,立即投入新的工作:安慰7000名教友的心靈,禁酒,教學,作講演,進行游泳訓練……盡管工作煩瑣沉重,但亨利從不叫苦,兢兢業業,勤勤懇懇。

  1876年,在沃恩博士的推荐下,亨利來到威斯敏斯特圣瑪格麗特修道院,擔任新任院長弗雷德里克·威廉·法勒的副牧師。

  法勒1831年出生于孟買教會的一個副牧師家庭。他天資過人,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在神學上反正統,在教育上是十足的理想主義者。由于天資聰穎,法勒早年就鋒芒畢露,在學業和運動中嶄露頭角。在倫敦大學入學考試中,他名列榜首,榮獲學院古典文學獎學金、神學獎學金和倫敦大學獎學金,成為靠獎學金和獎金維持學業的完全自給的學生。他在倫敦大學、三一學院和劍橋大學所得的獎不計其數,并在1856年被選為三一學院的研究生,但他已于1854年离開學院去從事教學工作。他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尤其喜歡文學。1858年,他出版的長篇小說《埃里克》成為風靡一時的暢銷小說,在他生前就再版36次,并被譯成各种文字。后來,他又于1859年出版了《朱利安霍姆》,于1862年出版了《圣威尼弗雷德》。1860年他發表論文《論語言的起源》,奠定了他作為語言學專家的地位,使他成為皇家學會會員。他在1874年出版的《基督傳)}成為讀者喜愛的暢銷書,在他生前就再版了29次。法勒一生出版的著述多達75种,包括古典文學、教育、哲學、神學、地形學、詩集、社會問題和傳記等。

  雖然法勒集作家、詩人、學者和教育家于一身,成為英國家喻戶曉的名人,但他的仕途卻坎坷不平,极為不順。他渴望改革,以滿腔的熱情對英國學校教育和教會進行整頓,結果遭到英國社會和教育机构的紛紛抨擊和反對。盡管法勒持有當時英國教師可能應有的最佳文件和推荐函,但到他當上校長,已是任教16年后的事情了。1871年,莫爾伯勒學校突然流行猩紅熱,一時人心慌慌,學生紛紛退學。法勒以大無畏的精神,勇敢地接任校長職務。5年后,他使這所學校成為英國首屈一指的學府。法勒于1863年領受圣職,但到1876年才被調往威斯敏斯特圣瑪格麗特修道院任院長兼牧師會全員,并一直在那里任職達20年之久。當首相錫伯利爵士于1895年最終提名法勒為坎特伯雷主教時,他已年近65歲。那時,許多遠不如他的人都已高居主教之職,許多仰慕他的人都覺得他早就該升到主教位置了。

  盡管法勒牧師在布道和著述方面名聲卓著,但對一般的牧師工作并不熟悉,尤其是在教區帳目管理方面,更是一塌糊涂,只好求助于妻子和副牧師們。亨利是個實干家,對教區的事務了如指掌,干起事來又總是一板一眼,實實在在,于是成為法勒院長的得力助手,深受法勒夫婦的青睞,并在后來以愛女相許。

  法勒院長的寓所是勃朗宁、霍爾曼·亨特、湯姆·休斯、路易斯·卡羅爾等文學界、藝術界、宗教界和科學界的名人雅士經常光顧的地方,也是亨利這樣的年輕副牧師渴望的去處。法勒太太羞怯、溫柔、善体人意。法勒的5個女儿天真無邪,活潑可愛。法勒本人熱情好客。這使得法勒家中總是充滿親切友好的和諧气氛。亨利每天布道、演講、寫作,勞累一天之后,自然渴望在輕松的環境中消除疲勞。因此,亨利也就成了法勒家的常客。

  隨著交往的增多,亨利·蒙哥馬利漸漸對法勒的三女儿莫德心生愛慕之情。亨利成為圣瑪格麗特修道院的副牧師時,莫德只有12歲。他們開始戀愛時,莫德才14歲,而亨利已31歲。亨利個子高挑,頭發卷曲,眼睛深藍,富有幽默感,其父羅伯特·蒙哥馬利又是曾駐印度的高級官員。在情竇初開的莫德看來,這正是她要尋覓的白馬王子。

  由于對亨利頗有好感,法勒夫婦不僅不反對亨利的追求,反而立刻允許他們訂婚。但是,他們不許莫德戴訂婚戒指,要求她保守秘密,即使對自己的姐妹也不例外。威斯敏斯特的院長斯坦利(亨利曾作他的秘書)也同意亨利与莫德的婚事,而且堅持兩年后要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親自為他們主持婚禮。

  1879年,也就是亨利訂婚的當年,他被派往倫敦郊區甘宁屯圣馬克教堂任教區牧師,這是倫敦南面最重要的職位之一。當斯坦利听到這個消息時,他黯然淚下,肯求亨利不要离去,并許諾以后在宮廷替亨利安排一個光明的前途。但是,亨利還是去了圣馬克教堂。一到任,亨利便按自己的“科學”方法開展工作。他把整個教區划分為3個分區,由3個副牧師分別負責。每周舉行一次早餐協調會議,討論全周的訪問、禮拜、授課等各項工作。此外,他還同居民和學生直接通信,以溝通思想,交流看法。周日禮拜后,他舉行“禮拜后的聚會”,對那些猶豫不決持觀望態度的人們做細致的工作,使他們決心歸主。在他的努力下,教區會眾大增,周日禮拜通常超過1000人。

  1881年7月28日,莫德滿16歲,她和亨利的婚禮終于在威斯敏斯特第七教堂舉行。結婚儀式由德高望重的大主教泰德主持,因為斯坦利院長在他們舉行婚禮前一周不幸去世。

  莫德天真活潑,長著一頭瀑布般的黑發,高高的額頭,挺秀的下頷,一雙脈脈含情的大眼睛,是個迷人的美人儿。在訂婚期間,她每周只能与亨利見兩次面。她一從學校畢業,就迫不及待地同亨利結成伉儷。在蜜月期間,他們周游劍橋、約克郡、愛登堡、格拉斯哥和愛爾蘭等地,盡情地享受新婚的幸福与歡樂。

  在肯宁頓,亨利成天忙于教務,他16歲的妻子也与他一樣,孜孜不倦、全心全意參与教區的事務。盡管很忙,但他們還是不讓工作妨礙他們的天倫之樂。孩子們一日三餐都和父母同吃,亨利在書房工作時允許孩子們繞膝戲耍。每周六晚上,亨利夫婦都帶孩子到康沃爾花園第七號,与羅伯特爵士夫婦共進晚餐。每周日晚上則在院長府邸与法勒共進晚餐。夏天,亨利夫婦帶著孩子到愛爾蘭“新公園”去度假,亨利在令人陶醉的群山間放松神經,恢复体力,孩子們卻在那里學會喜愛愛爾蘭老家。

  從表面上看,亨利与莫德的婚姻是一帆風順、美滿幸福的。實際上,對莫德來說,他們的婚姻是沒有多少歡樂可言的。當莫德結婚時,她正處在孩童嬉戲和在花園里捉迷藏的年齡,而婚后她則不得不過早地告別歡樂的青春,接受种种為人之妻的限制。剛到愛爾蘭“新公園”時,她便覺得公婆家的生活刻板拘謹,索然無味。每天全家兩次團聚禱告,每晚婆婆庄重嚴肅地送新娘上床,然后丈夫才能跟著進去。一舉一動,都有清規戒律,弄得她無所适從。在肯宁頓時,亨利每天早出晚歸,她一人在家無所事事、冷冷清清、孤單寂寞,常常坐在客廳獨自垂淚。

  1882年莫德生下了第一個孩子西比爾后,便不再感到清閒和寂寞。隨后,她于1883年生下了哈羅德,1886年生下了唐納德,1887年生下了伯納德,1889年生下了尤娜,到24歲時,她已成為5個孩子的母親。此外,她還要照顧遠房表親的3個孩子,因為他們的父母都在印度。莫德一面參与教區的工作,一面照顧8個孩子,确實使她忙得不可開交。為了使自己有時間去負起教區或教會的職責,她只好在家訂下明确的家規,要求孩子們嚴格遵守,一有違反,立即懲罰。結果使孩子們對母親畏之如虎。亨利對年輕妻子的日益專橫,似乎也抱著基督的寬恕精神,逆來順受,听之任之。

  1889年春,坎特伯雷大主教通過法勒院長邀請亨利擔任塔斯馬尼亞的主教。亨利·蒙哥馬利當時41歲,已繼承了愛爾蘭的蒙哥馬利產業,但他根本不是個有錢人。盡管當時他根本不知道塔斯馬尼亞在什么地方,但還是立刻表示接受主教的職位,因為主教的職位可以使他有較丰厚的收入。1889年5月1日,威斯敏斯特修道院正式舉行授職儀式,任命亨利·蒙哥馬利為主教。亨利全家——新主教、妻子和5個孩子,經過7周的海上顛簸之后,終于在10月23日到達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當時,伯納德·勞·蒙哥馬利還不到兩歲。

  到塔斯馬尼亞后,莫德在那里建了一間教室,把孩子們的教育完全交給從英國請來的家庭教師。她要孩子們負責教室的清洁和保暖,所以孩子們不得不在課余去砍木柴。后來,莫德又進一步訂下一條家規:不論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炎炎,家里所有的人每天下午必須走出戶外兩小時,以使她不受任何聲音的騷扰,安靜地休息。主教可以留在屋內,但也只能呆在書房里。久而久之,莫德養成了一种習慣,無論對人對事,她都渴望加以組織和控制,她像男人一樣威風凜凜,發號施令,稍有不合意之處,就鞭棍相加。

  到塔斯馬尼亞不久,西比爾不幸夭折。5年之后,莫德在塔斯馬尼亞生下第6個孩子,后來又生下第7和第8個孩子。1901年底從塔斯馬尼亞回到倫敦后,她又生下最后一個孩子布賴恩。在莫德所生的9個孩子中,有7個孩子長大成人,6個移民异邦。

  莫德除對孩子嚴加管教外,她還獨攬家中財政大權,每周只給主教10先令,這還包括主教每天到圖書室的午餐費用。如果主教在周末前客气地向她多要一兩個先令,便會被她嚴加盤問。那么,亨利主教怎么會讓年輕的妻子掌管一切呢?非常可能的是,他無法干預,因為他每年約有六個月左右的時間离開管轄區中心,身穿燈草粗布衣裳,腳登平釘靴,頭戴寬邊拓荒帽,蓄一把又大又灰的胡須,在塔斯馬尼亞山區和荒僻的地方長途跋涉,去訪問每個遙遠的山區。另一种可能是,主教專心致志于宗教,已逐漸變成一個埋頭于事業的超凡入圣的人,對于家庭瑣事不屑一顧。

  莫德那些奇特的管理方法雖然使母子間缺乏親切感,使家庭生活毫無樂趣,但也确實起到了某些好的作用。她的孩子都學會了說實話而不顧后果,每個人都循規蹈矩,沒有任何一個做出使她蒙羞的事情。家中沒有飛短流長,閒言碎語,從沒有人上過法庭或進過監獄,也從沒有人訴諸法院要求离婚。

  在塔斯馬尼亞,亨利·蒙哥馬利主教對自己的工作專心致志,對教友坦誠忠實,深受人們的好評,所到之處頗受人敬重,不管男女都對他非常信任。1901年他根据自己在澳洲土著、礦工、拓荒者和移民等人群中傳道的經驗,撰寫了一份有關負責海外布道社團的部長所需素質和資格的報告,送往倫敦。當時,這個部長的職位虛懸未久。出乎意料的是,兩位大主教和倫敦、曼徹斯特、紐卡斯爾等地的名主教聯名致電亨利·蒙哥馬利主教,問他是否愿意擔任這個部長職務。起初,他想拒絕,因為他覺得這個職務有損于主教的尊嚴,而且案牘工作過于刻板,与他自己喜歡經常邀游荒野、在四方傳道的個性相違。但是,他已54歲,再長此下去,可能体力難以胜任。經過一番函電往返,他最后還是接受了這個職位。1901年11月,蒙哥馬利一家离開墨爾本,途經蘇伊士運河,于1902年春抵達普利茅斯。新的部長職位并不是什么進身之階,亨利·蒙哥馬利在這個職位上也沒有顯露出什么鋒芒。1921年,亨利從海外布道社團部長的職位上退休,時年74歲,后來他癱瘓在床,由莫德親自照料。1932年,亨利·蒙哥馬利与世長辭,終年85歲。

  對于母親的家規和專制,哈羅德、唐納德和尤娜都頗為順從,沒有給母親添什么麻煩。可伯納德卻是反叛者,專門和母親對著干。与母親的爭執,每次總是母親獲胜。每當伯納德做錯了事,要挨母親的鞭子時,他便躺在花園的草叢中呻吟:“我是怎么搞的?我到底做錯了什么事?”當他母親看不見他時,便對其他孩子說:“去看看伯納德在做什么,叫他不要做了。”

  母親的責罵和鞭打并沒有嚇住身材瘦小的伯納德,反而使他變著法子同母親作對。例如,當母親在聚會中叫孩子們保持肅靜,以宣布下一步的指示時,伯納德頭戴紅色野戰帽,竟然高聲吆喝:“豬市的豬儿們別講話,讓老母豬先講……”自然,伯納德被拖出去挨了一頓棍子。伯納德的整個童年生活都是在自由和鞭子的夾縫中掙扎著度過的,吃盡了苦頭。他欺負其他孩子,而自己也挨打;他學了一點澳洲口音,便被罰站在家人面前改正,直到莫德滿意為止;他把別人送給他的一輛自行車賣掉,而用賣車的錢去購買郵票集郵,結果他的零用錢被母親停發,直到他把錢全部還清、買回車子為止;他在屋內揮刀追逐一個女孩,被母親一頓痛打……伯納德對自己做的錯事從不撒謊,甘愿受罰。懲罰之后,他仍然我行我素,不思改悔。他的哥哥唐納德說:“伯納德是家中的敗類,天性頑劣,只顧自己,目中無人。”9歲時,伯納德拍了一張照片,他站在那里,歪戴著帽子,雙手舉起,握著拳頭,作毆斗狀。伯納德儿時的性格由此可見一斑。

  在塔斯馬尼亞,伯納德的學習成績使亨利主教夫婦非常難過。在英文作文方面,他几乎沒有學到什么東西;在神學方面,他的論文“十分差勁”;在數學方面,盡管稍有進步,但絕對赶不上其他同學;在拉丁文、法文、科學和藝術方面,成績都在“尚可”以下。尤其使他的父母難堪的是,他曾在神學課中因散布歪詩而挨過校長的棍子。

  大儿子哈羅德認為自己在英國前途暗淡,不會有大的作為,如果投入陸軍,到海外服役,也許還有發展的机會。亨利主教也認為,哈羅德對社會不關心,個性獨特,体壯如牛,騎術精湛,如果他加入陸軍,到南非去發展,可能還有較大的希望。于是,主教給岳父法勒院長和父親羅伯特·蒙哥馬利寫信,希望他們能助哈羅德一臂之力。結果,當主教一家在普利茅斯上岸時,哈羅德便被委任為陸軍軍官。哈羅德一上任,就隨軍出發,去參加已接近尾聲的南非戰爭。隨后便終生定居非洲。

  亨利主教一家回到英國后,主教便把唐納德和伯納德送到离家不遠的圣保羅學校就讀。7月間,第一學期結束,唐納德在圣保羅的功課突飛猛進,通過考試獲得了劍橋大學的獎學金,免除了父母對其學費的負擔。伯納德也參加了獎學金考試,但卻名落孫山。

  1902年1月,伯納德在上圣保羅學校的第一天便自己作主,選擇了“陸軍”班。當晚他把自己的決定告訴了父母,父母并未衷心接受。亨利希望自己的儿子當牧師,一听說他想當軍人,不免大失所望。于是問他為什么想參加陸軍,他無言以對。或許是受長兄哈羅德的投筆從戎的影響,或許是他覺得陸軍班功課不會太緊。總之,他下定決心以后,便拒絕更改。主教明智地接受了他的選擇,認為這是天意,便不再說什么了。可是,莫德卻不那么容易讓步,于是母子間又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爭吵。結果,伯納德平生第一次贏得了胜利。

  伯納德當時14歲,憑他對付功課的本事,完全可以悠哉游哉地在學校里混過去。他体格強健,善于游泳,但對圣保羅學校新興的板球和橄欖球運動卻一無所知。入學后,他猛攻体育運動。第一年,他當上了學校游泳隊隊員。3年內,他便當上了第15橄欖球隊和第11板球隊的隊長。他雖然身材瘦小,但卻目光敏銳,具有一种天賦的競賽和領導才能。他在家里沉默不語,落落寡歡,但在學校里卻生龍活虎,海闊天空,任意舒展。在球場上,他對對手凶狠毒辣,冷酷無情,充滿野性,被人稱為“猴子”。1906年11月,圣保羅學校雜志刊登的一篇文章《我們不平凡的歷史專欄一號:“猴子”》,對他在球場上的表現作了如下的描寫:

  “這頭机靈的動物,穿著球衣,以橄欖球場和其它這种可去的地方為家。它剽悍凶狠,精力無窮,鄰近的動物見之害怕,因為它會把它們的頭發拔掉。這叫做‘擒抱’。經常可以看到它同它的一伙,一陣短跑,用一股動物的蠻勁,把一只椰子扔來扔去。它對异族決不留情,踩踏它們的腦袋,持著它們的脖子,并且用許多難以想象的手段對什它們,目的無非是要證明它那顆愛國之心。

  要獵取這頭動物,是很危險的。它瘋狂地直向你沖來,從不稍停,手里抱著椰子,由一個伙伴陪伴著。正當倒霉的運動員想干一家伙時,椰子卻被傳給它的伙伴了。這位扑空的好獵手還未弄清情況時,這兩頭動物早已過去了。

  因此,大家還是不要獵取這頭猴子為好。即便逮住了,也不見得好吃。它以食炸面餅圈為生。如果決。:不听這個忠告,獵人最好先把自己的頭皮剝掉,免得被做成肉卷。”

  在人生的道路上,伯納德平生第一次領略了什么是領導,什么是權威,并且不失時机地抓住它們,加以應用。他一次又一次地計划和組織自己的戰役,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胜利。

  伯納德在運動場上叱吒風云,但在學習成績上卻令父母傷心。1903年,他在拉丁文、物理、化學等科目方面有所進步,老師的評語是“尚可”;在神學和英文方面,老師的評語是“优异”。但。秋季來臨,一場大病又把這些樂觀的希望變成泡影。此后,伯納德的學習成績便每況愈下,不可收拾。到1905年秋升到陸軍班時,他通常得到的評語是“庸劣”,雖然他也能寫情感丰富的文章,但毫無風格。

  1906年7月,伯納德面臨家庭和學校之外的第一次考驗。要想作一名陸軍軍官,就必須進桑德赫斯特英國皇家軍事學院,而要進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又必須首先經過考試。從學術上講,這种考試不算難,但卻需要一些基本知識,而這些基本知識不是在板球場和足球場上可以學到的。當時,伯納德已是18歲半,校方對他的評語是:“從年紀看,該生是個落伍者。如果他想上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就必須努力加油才行。”毫無疑問,當這份報告送到他父母手中時,一定掀起了軒然大波。這份報告也使伯納德受到很大震動,使他認識到他正處于一個關鍵時刻,必須潛心學習才行。從此他便刻苦用功,奮力追赶。盡管如此,到1906年冬,學校給他的期中成績報告單仍然難以使人高興。化學:在掌握和使用原則方面,反應遲鈍;數學:智力貧弱;法文:平庸。當然,這份成績單對他已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1906年秋,伯納德已參加了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的入學考試,在被錄取的177名考生中,他排在第72位。正是:年紀雖小志气高,与母抗爭不求饒;運動場上顯身手,成績庸劣進軍校。欲知后事如何,請看下章分解。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