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五章 墜入情网


       刻苦練兵樹樣板,晉級調職心里歡;
       追求少女遭失敗,終与寡婦結良緣。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伯納德·蒙哥馬利清楚地認識到,軍事是一門需要終生研究的學問,要掌握它的全部奧秘,就必須把它放在首位,獻身于它。于是,他決定把軍事作為自己畢生奮斗的事業,但應該如何去做,卻不甚清楚。不過,有一點他是肯定的,即必須進參謀學院深造。

  1919年,參謀學院重新開辦。但蒙哥馬利卻沒有某些軍官那么幸運,憑著作戰紀錄,不經考試就獲准入學。第一期他的希望落空了,便寄希望于第二期。1920年1月開辦第二期,學制一年。這一期的錄取名單公布時,他又落選了,究其原因,是他沒有后台和靠山。蒙哥馬利是個意志堅強的人,對此他并不善罷甘休。

  當時駐德的英國占領軍總司令是威廉·羅伯遜爵士,但蒙哥馬利并不認識他。羅伯遜爵士非常喜歡打网球。有一天,他邀蒙哥馬利到科隆他家去打网球。蒙哥馬利認為這是天賜良机,于是決定要不顧一切地抓住這次机會。他了解到,羅伯遜爵士在1915年至1918年間曾任帝國參謀總長,是從士兵逐級升到元帥的第一人,他年輕時也經歷了許多周折坎坷,對年輕人抱有同情心。打球休息時,蒙哥馬利便向他傾訴了自己的苦惱和愿望。

  那次网球聚會不久,錄取名單上便有了伯納德·蒙哥馬利的名字。錄取通知要求他1920年1月到坎伯利參謀學院報到。

  回919年5月5日,蒙哥馬利奉命擔任皇家燧發槍團第17營營長。當時,那個營的營長剛剛离職,老兵想复員,新兵毫無作戰經驗,整個情況很糟。蒙哥馬利一到這個營,便把局勢控制住了。他用操練和体育運動使這個營振作起來。他為士兵們提供條件,使他們對運動會、競賽以及諸如此類的事感興趣。他親自負責全部訓練工作,把訓練搞得轟轟烈烈、卓有成效。11月份,這個營被裁減,于是,他得到了他夏天就想要的休假。在圣誕節与家人團聚之后,蒙哥馬利于1920年1月22日進入坎伯利參謀學院。

  蒙哥馬利迫不及待地想對過去和現在的軍事學說作一番徹底的研究,因此并不熱衷于學院的打獵和社交活動。不久,他便發現他對教官的期望過高,他所追求的目標超過了學院能夠提供的范圍。例如,讓优秀的軍官有机會把他們的經驗納入戰史資料,并為未來的軍事行動制定出一套完成任務的途徑。艾倫·穆爾黑德在描寫蒙哥馬利在參謀學院學習期間的態度時寫道:

  “對他以及一些曾到過法國的有作戰經驗的年輕人來說,參謀學院的課程‘全是胡鬧’,是完全過時的不現實的東西。特別是蒙哥馬利,學校當局把他看成一個好爭吵和好辯論的人,‘有點布爾什維克的味道’。他認為自己比教官或其他人都知道得多。訓練班為期一年。蒙哥馬利和他的同學們是在互相揶榆、嘲笑和爭論中度過的,最后他們都及格了。”

  的确,蒙哥馬利的許多同學都認為,他在這一段時間是“放言高論,口若懸河,固執己見,目空一切”。1920年圣誕節的參謀學院刊物在謎語欄里,對這位喋喋不休的學員幽了一默:“如果需要10卡車印度名牌水泥,才能堵住參謀學院二樓浴缸的缺口,那末,需要多少個樂團,在著名劇作家康格里夫的親自監督下,才能壓住蒙哥馬利在早餐時的喋喋不休?”在“我們想知道答案的問題”欄內,則更為挖苦地寫道:“在停戰日,蒙哥馬利是否有過兩分鐘沉默不語?有,在哪里?”

  雖然蒙哥馬利個性執拗,但他勤奮努力,十分健談,從不放棄与同學討論和切磋的大好机會。雖然他覺得參謀學院的教育和教官都不能令他滿意,但他對學校的信心似乎從未受到影響。相反,六年后學校打算聘他為教官時,他欣然同意。

  1920年12月,蒙哥馬利從參謀學院畢業。盡管沒有人告訴他他的成績是好是坏,但他自信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因為他被派往當時英國陸軍最好的几個旅之———駐科克的第17步兵旅,擔任旅參謀長,并直接投入鎮壓南愛爾蘭的新芬党爭取獨立的活動。

  蒙哥馬利是在愛爾蘭動亂達到巔峰時被派到那里去的。雖然動亂的政治中心是都柏林,但英國人最難維持秩序的,卻是南部諸邦。12月11日,科克市中心被人縱火焚燒,于是整個南部宣布戒嚴。

  蒙哥馬利的父母是愛爾蘭基督教的子民。雖然他家的土地大部分已被愛爾蘭強迫沒收,但家族產業仍在“新公園”。一旦愛爾蘭獨立或被平分,蒙哥馬利家人的地位和安全勢必大受影響。此外,蒙哥馬利特別喜歡的堂兄豪休·蒙哥馬利中校,于1920年11月21日在都柏林被愛爾蘭共和軍謀殺。蒙哥馬利在這种情形下到達科克第17步兵旅,可見他心頭自然會有一种沉重的責任感。

  第17步兵旅是愛爾蘭境內最大的一個旅,開始轄7個營,后來增至9個營,由希金森准將指揮。開始,蒙哥馬利与其旅長、師長一樣,相信他們可以把愛爾蘭共和軍打垮,于是著手把那個9000多人的旅部署在可能是最有利的位置上,又在城里設立了一個特別的“科克城情報單位”,并給各營下達了一連串的命令。后來,經過几個月的深思熟慮,他對這個問題有了新的看法。他在給同僚來西瓦爾少校的信中寫道:

  “我認為萊德·佐治的做法是對的。如果我們繼續使用武力,我們或許可以暫時將叛軍打垮,但當我們將軍隊撤走后,叛軍又會像潰瘍一樣死灰复燃。我想,那些叛軍可能回避戰斗,把武器藏起來,等待我們离開。所以,唯一的辦法是讓愛爾蘭人組成某种形式的自治政府,自己去平息叛亂。他們自己才是唯一真正能夠做得到的人。愛爾蘭人目前仍在努力去做,就我們所知,他們似乎已有相當的成就。不過,本人現在与那邊并無密切的接触,但我覺得愛爾蘭人的成就,遠比我們的大……”

  他的態度的轉變,表明早在20年代初,他已學會重新考慮自己的意見,并能根据客觀事實的發展而加以修正。在其《回憶錄》中,蒙哥馬利對愛爾蘭戰爭作了如下的評价:

  “這場戰爭在許多方面要比1918年結束的大戰糟得多。它發展成為一場屠殺,到最后軍人們都變得擅長殺人甚于固守自己的陣地。這樣的戰爭對官兵都是有害的,它使軍人的品德和騎士气概下降。戰爭的結束使我感到欣慰。”

  1922年1月,愛爾蘭省政府成立。它与英國簽訂條約后,南部的英軍開始撤离。5月19日,蒙哥馬利与師、旅部的參謀最后撤离科克。5月24日,蒙哥馬利從奇斯維克前往普利茅斯就任第8步兵旅參謀長。第8旅旅長湯姆·霍朗德准將很賞識他在訓練方面的才干,一切都放手讓他去干。

  在第8步兵旅工作不到一年,蒙哥馬利又被調到以約克為基地的地區自衛部隊第49師擔任二級參謀。新任師長是查爾斯·哈林頓,由于一級參謀的職位懸缺無人,蒙哥馬利實際上成了他的一級參謀。

  幸運的是,蒙哥馬利和師長哈林頓都是首次到地區自衛部隊任職。這樣,蒙哥馬利便能順利地提出他對編組和訓練的建議。他把第49師作為自己的各种戰術觀點的試驗場,全心全意地拼命去干。1923年7月,蒙哥馬利毫不遲疑地頒布了他在軍旅生涯中的第二本刊印小冊子《供西區部隊和第49師用的戰術教材》。在引言中,蒙哥馬利寫道:“本教材供各軍官訓練部隊和准備晉級考試之用。”當然,當時英國陸軍已頒發各种訓練教材和野戰條令,但蒙哥馬利認為那些教材有缺點,因為它們僅訂立作戰的基本原則,卻不提供為達成這些原則應如何訓練部隊的方法。

  也許是由于裁減的緣故,當時的部隊士气十分低落。蒙哥馬利認為,唯一的辦法是,以坎伯利參謀學院為啟動樞紐,重振陸軍士气。他認為:与其讓年輕軍官抱著越來越渺茫的升遷希望,在部隊中年复一年地服役,不如讓他們跳出眼前職務的框框,去憧憬未來,去准備參加參謀學院的考試;与其讓他們在函授中自行摸索,不如讓他們在一個熟悉而又可以當面交談的軍官指導下進修。于是,他在第8旅時就開始為希望進入參謀學院的年輕軍官開辦“進修班”。1923年,他又在德文郡港為年輕軍官開“參謀學院預備班”。從蒙哥馬利為預備班編的教材來看,他當時對陸軍的編組、部署、運動和戰術的理解已相當精到。他認為:戰術“目標總是要追敵應戰,對敵攻擊,并盡量把敵人殲滅”;土地之得失不是最重要的,自始至終認清軍事上的戰略目標,才是至關重要的。這种觀念后來成為他的軍事哲學的主要原則之一。

  蒙哥馬利兼有一級參謀的職責,既要制定訓練計划,又要指導部隊訓練,還要為參謀學院預備班講課,擬訂習題,修改習卷。這一切使他成天忙個不停,較之在法國和愛爾蘭的日子,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了使第49師成為1924年暑期野營演習中首屈一指的部隊,他又于1923年秋動手撰寫一系列講稿,打算在當年冬天親自指導軍官們實施沙盤訓練。他一共寫了四篇講稿,結果弄得他筋疲力竭,但他卻覺得那是非常值得的。后來,那些講稿又印成小冊子頒發。蒙哥馬利在引言中說:“唯一的目的是使听講的軍官不必作筆記,這樣他們就可以全神貫注地听講和看著沙盤。特別重要的是,這些教材應与陸軍部頒發的訓練教范互為補充,不應用教材代替教范。請特別注意參考陸軍部頒發的下列冊子……”

  英國陸軍部對某些年輕軍官擅自頒發指導部隊訓練的小冊子越來越感到不安,于是發出一道命令,禁止使用一切非官方的小冊子或訓練書籍。蒙哥馬利在教材和小冊子上動了那么多腦筋,下了那么大的功夫,很不愿意放棄那些小冊子。但是,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他不得不忍痛割愛,停止使用他所頒發的各种小冊子。

  蒙哥馬利在執行第49師的公務和指導參謀學院預備班期間,經常寫講稿和小冊子之類的東西,因此,他在寫作方面已開始嶄露頭角。1924年夏季的《陸軍季刊》刊登了他的一篇文章,他的原定題目是“地區自衛部隊的訓練”,發表時編輯將其改為“對地區自衛部隊中新任副官的建議”。盡管這篇文章下面沒有注明作者是蒙哥馬利,但這是他的作品第一次出現在軍事雜志上。蒙哥馬利對以這种形式闡述自己的學術觀點很感興趣。1925年1月,皇家沃里克郡團的雜志《羚羊》又登載了蒙哥馬利少校研究戰術史的第一篇文章“現代步兵戰術的演進”。

  《羚羊》是一份以刊登團內消息和娛樂為主的雜志,刊登這類學術文章引起了許多异議。但蒙哥馬利以其獨特的風格和見解吸引了讀者。他開門見山地把自己對戰術的看法擺在了讀者面前:“從古羅馬的密集隊形起,戰術的基本法則始終保持不變。這個法則就是:要想成功,就必須在准備實施決定性打擊之處,占有絕對优勢。”

  隨后,蒙哥馬利又連續發表了四篇研究戰術史的文章,其內容涉及從1611年到1924年約300年間,現代步兵戰術的演進和發展。這些論文表明,雖然蒙哥馬利非常關心步兵訓練,但他并沒有忘記研究過去,并注意從過去的經驗中吸取教訓,以供未來借鑒。

  1925年春天,蒙哥馬利前往法國去度每年春初的所謂“高爾夫假期”。他与當時的沃里克郡團第1營營長麥克唐納中校一起到布里特尼海岸的迪納德去旅行。在那里,這位嚴肅而且專心于事業的年輕少校,出人意料地愛上了一位比他小一半多的英國少女。那位少女名叫貝蒂·安德森,是一位高級印度公務員的女儿,她金發碧眼,皮膚白哲,美麗動人。

  蒙哥馬利當時已滿37歲。在約克時,他總對預備班的學生說,陸軍和天主教一樣,一個人若對他的事業認真,就得保持獨身。他的格言是:“你不可能做一位好軍人,同時又是一位好丈夫。”在這之前,他顯然對女性一直缺乏興趣。大戰期間,蒙哥馬利在家休假時,喜歡為妹妹溫莎安排舞會,自己卻不去跳,只是坐在那里看,顯得彬彬有禮。溫莎不認為他哥哥這种獨身思想是受母親莫德的影響,而認為有些男人就是對女性不感興趣。

  可是,蒙哥馬利對貝蒂·安德森的迷戀卻來得那樣突然,迷得那樣深,又那樣急于娶她,以至于把自己的格言都拋到了九霄云外,問題可能并不像溫莎所說的那么簡單。

  也許可以認為,直到1925年,蒙哥馬利在個人感情方面,一直完全生活在他母親的陰影之中。一方面,他渴望得到母親的愛,另一方面,他又不斷地向母親表明自己的愛心,但卻屢屢被母親冷峻地拒絕。他那樣專心致志于軍旅事業,他滿腔的激情,無疑會憋在心中,除自己的家庭外,便無處發泄。他的殷勤越被母親拒絕,他就越渴望著證明自己深邃的愛心和孝心。過去,他把自己丰富的感情貫注在妹妹溫莎的身上,但現在,妹妹已經出嫁。他曾負擔弟弟布賴恩讀書的費用,并把他調到自己的團里。現在,蒙哥馬利顯然需要在自己身旁有一個他可以寵溺和珍愛的人。

  于是,這位美麗的金發少女便激起了他滿腔的激情,使他把愛心和希望全部傾注到她身上。結果,這使他判若兩人。布賴恩·蒙哥馬利在回憶貝蒂·安德森時說,他們常常在圣馬洛的圍牆周圍散步,然后又穿過松樹林,走到海邊的沙丘去,在那里,伯納德在沙上描繪一些圖形,向她解說他認為裝甲戰斗車輛在戰爭中應該怎樣運用。伯納德告訴她,在他所知道的未來戰爭中,將會怎樣部署坦克同步兵和其他兵种協同作戰,以克敵制胜。

  盡管貝蒂·安德森還是位少女,而且可能對步兵戰術毫無興趣,但蒙哥馬利卻仍然滔滔不絕地對她講解,可見他已對年輕而漂亮的少女神魂顛倒。后來,他竟毫不遲疑地向貝蒂的父母表白他對貝蒂的愛慕之心,并問他們是否可以向她求婚。貝蒂·安德森的雙親很明智地把這個問題留給貝蒂自己去決定。

  貝蒂沒有立刻作出答复。顯然,她特別欣賞伯納德·蒙哥馬利的堅強個性和品格,包括他的雄心壯志。但是,欣賞并不等于愛情。貝蒂盡管很年輕,但似乎已經感覺到她根本就不可能達到這位野心勃勃的准少校的理想。几周后,貝蒂在福克斯通的一個宴會上“很偶然地”遇上了布賴恩·蒙哥馬利,并開始和他調情。以后,他們倆常常見面,一起去跳舞,但他們盡量避開伯納德·蒙哥馬利,不讓他知道,以免他傷心。

  貝蒂的拒絕使蒙哥馬利很難過。經過相當長的時間,他才從感情的打擊中恢复過來。這是他第一次把深沉的情感灌注到家人以外的人身上,但卻未獲成功。不過,值得安慰的是,他的情感至少可以不必完全傾注在他母親身上了。

  1925年3月,蒙哥馬利返回皇家沃里克郡團第1營任A連連長。男女私情絲毫沒有影響他專注于自己的事業。當他到內皮爾兵營報到時,他已擬定一份步兵連訓練計划,其中包括從3月18日至8月初的每日課目。他在計划前言中說:“我們的目的是在連訓練結束時,使每一個軍官和士兵在戰斗中對每一种作戰所應采取的行動有一個清晰的概念。”

  蒙哥馬利的連訓練,從一開頭就准備作為全營其他單位的示范。這個訓練在1925年3月18日上午正式開始。操場教練很少,有時根本就沒有。當步兵戰術的基本原則講解清楚后,部隊的演練隨即開始。演練的課目包括利用地形地物、戰地通訊、射擊命令、戰斗隊形、排戰術、巡邏偵察、夜間戰斗、進攻、退卻、防御、陸空協同、野戰筑城、坦克支援等。這套計划的目標很高,是沃里克郡團歷史上所沒有過的。

  10年的參謀職務和刻苦鑽研,使蒙哥馬利對英國陸軍應該成為什么樣子,有了一個清楚的認識。他認為,到了最后,一切戰爭都變成步兵的對壘,而這些步兵的訓練、步兵配合行動的能力,以及同炮兵、坦克、工兵、飛机等協同作戰的能力,將是決定胜負的關鍵。他的這种見解始終未變。不過,是在當連長之后他才体會到,不僅要將自己的看法灌輸給每一個軍官,而且還要灌輸給每一個士兵。

  蒙哥馬利這种与眾不同的訓練方式,惊動了第10旅旅長(沃里克郡團第1營隸屬于這個旅)。3月30日,旅長親自率領參謀長前來視察。當時,蒙哥馬利正帶著A連進行6英里越野前衛戰術模擬演習。演習相當成功,旅長滿意而歸。

  蒙哥馬利訓練計划產生的余波開始擴大,全神貫注于眼前工作的他卻全然不知。不久,他奉命將連里的一個排派往第132步兵旅進行一系列的示范。從1925年8月初起,他的聲譽開始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在這种形勢下,陸軍部被迫于1925年7月26日將伯納德·蒙哥馬利晉升為正式少校。

  兩天后,陸軍部參謀處一時沒有察覺到蒙哥馬利剛晉升正式少校,竟再一次發布他的人事命令。原來,坎伯利參謀學院有一名准中校教官的任期將于年底期滿,7月28日的參謀會議決定,由准少校伯納德·蒙哥馬利填補這個職位,任期三年。查爾斯·哈林頓爵士曾在1924年10月的机密報告中對蒙哥馬利大加贊揚,并提出如下建議:“伯納德·蒙哥馬利是位精明強干的軍官,也是位优秀的教官和演說家,對本職的學識和能力遠較一般水平為高,茲建議調任參謀學院教官。”顯然,陸軍部的決定是根据他的建議作出的。

  任教官的命令使蒙哥馬利興奮不已,但他在表面上卻裝得若無其事。他照樣帶著連隊參加示范、訓練和演習。不管同事們對他的感覺如何,團里從來沒有其他連把戰術訓練搞得像他那么有聲有色。他在那里訂下的戰術原則,在他离開團隊調到參謀學院以后,仍然保持不變。如果說他日后在官兵的心里贏得了一“席”之地的話,那不是由于他有天生的高尚品格,或是關心官兵福利所致,而純粹是由于他有一种自威靈頓以來,英國陸軍中無人可比的敬業精神。

  蒙哥馬利曾寫信告訴他的母親,他接受了貝蒂·安德森作出的決定。但實際上,他并沒有接受。相反,他覺得自從春季以來,情況改變了。他現在是正式少校,又在參謀學院當教官,保證很快便會晉升榮譽(准)中校。他在參謀學院任期3年,如果他需要,就會給他配住宅。他沒有告訴任何人,就買了一張車票前往瑞士倫科,因為貝蒂·安德森一家住在那里。蒙哥馬利不是個花花公子,但他已是38歲的人了,而且在事業上已建立起堅固的基礎。他也許感覺到,他目前的狀況一定會使貝蒂·安德森的父母作出較好的反應。

  安德森一家住在倫科的一家旅館里,蒙哥馬利也故意住進那家旅館。然而,蒙哥馬利的努力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貝蒂的決心已定,無論他說什么、做什么,都不能改變她的主意。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誰能說貝蒂·安德森的拒絕,對蒙哥馬利就一定是不幸呢?36歲的坎伯利參謀學院教官克羅迪·阿金勒,娶了一個21歲的美女為妻,結果甚為悲慘,使他受盡了屈辱;戈特也想在進入坎伯利參謀學院后,娶一個如花似玉的20歲女郎為妻,后來也在很沒有面子的情況下分手;假如蒙哥馬利的追求成功,貝蒂·安德森能与他白頭偕者嗎?這确實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

  經貝蒂父母的介紹,蒙哥馬利認識了安德森家族中的其他人,其中包括愛德華爵士和夫人,以及羅伯特·霍巴特的女儿貝蒂·卡弗。羅伯特是位印度官員,已于1910年去世。他的女儿身材不高,容貌也不動人,但樂觀快活,頗有人緣。她是個寡婦,有兩個孩子,一個11歲,一個13歲。她的丈夫在大戰爆發時從軍,在加里波里陣亡。她与蒙哥馬利同歲,是個藝術家,擅長油畫和水彩畫,雕塑也很拿手。她住在奇斯維克,离蒙哥馬利家人曾住過的地方相距不遠。她的祖籍也是愛爾蘭,而且屬于名門望族。她的弟弟斯坦利曾于1920年与蒙哥馬利同在坎伯利參謀學院學習。蒙哥馬利發現、,他与卡弗太太情投意合,不過,他們當時只是朋友關系。

  被日蒂·安德森拒絕后,蒙哥馬利便把全部精力投入冬季運動,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幫助儿童學習滑雪。后來,這群人各自返回英國,孩子們回到學校,貝蒂·卡弗返回奇斯維克,蒙哥馬利則返回坎伯利參謀學院就任新職。

  盡管蒙哥馬利不是大學教授,他對歷史的興趣也不是純學術性的,但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他卻是坎伯利和奎達參謀學院最出色的戰術演講家。究其原因,一是他有作戰的“普通常識”,二是他具有清晰而又合乎邏輯的表達能力,但更重要的是,他具備第三种气質,雄心。但他与同時代其他一些野心勃勃的有名之士顯然不同,他覺得需要對自己的雄心加以控制,以保持平衡。像戈特那种人物,飛黃騰達,卻沒有真正精通本行學識;像富勒那樣的坎伯利參謀學院的伎使英才,卻變成了法西斯主義者;像利德爾·哈特那樣妄自尊大的軍事理論家,卻被赶出了軍隊;像帕特里克·霍巴特那樣的坦克兵團先驅,卻因頑固、暴躁和不听命令,在戰爭前夕慘遭撤職。蒙哥馬利卻能始終抑制自己的野心,使其雄心壯志總是在目前任務范圍內發揮作用,而不一味盲目地追求自己的最后目標;在漫長而又枯燥無味的和平年代,面對現實,認清環境,對自己本職工作的每一方面都狠下苦功,不斷地充實自己,堅定地邁向成功的未來。

  在坎伯利,蒙哥馬利對資深教官、研究室主任艾倫·布魯克佩服得五体投地。布魯克比蒙哥馬利大三歲,大戰結束時是個榮譽(准)上校,曾獲兩枚优异服務勳章,是轉移炮兵彈幕的專家。他思維敏銳,頭腦靈活,能謀善斷,眼光遠大,常使蒙哥馬利感到相形見細。由于布魯克似乎總覺得他的部屬庸碌無能,這更使蒙哥馬利自慚形穢。不過,布魯克亦獨具慧眼,認為蒙哥馬利在許多方面都是未來帝國參謀總長的材料,所以在各方面都盡可能地給他幫助。

  雖然蒙哥馬利被研究室主任所震懾,但他對自己的演講能力仍充滿信心。在坎伯利,他成了沙盤的高手和想象力丰富的戰術問題發言人。演講時,他兩眼注視著听眾,极其清晰地闡明复雜的問題。他具有抓住問題并明确指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本領。凡是听過他演講的人,都會承認他講話的精确性。從1926年開始當教官起,他的聲譽便如日東升,越來越高。

  1926年底,蒙哥馬利再次到瑞士倫科旅行。同行的有愛德華·克勞爵士及其一家和朋友們。卡弗太太和她的兩個儿子又在那里。由于他們的父親在戰爭中陣亡,兩個男孩也就憎恨戰爭,憎恨一切与軍人有關的事情。但這一次蒙哥馬利對卡弗有了更多的了解,以致假期結束時,他已墜入情网。

  貝蒂·卡弗原姓霍巴特,她的父親羅伯特·霍巴特是南愛爾蘭人,年輕時在印度任公務員,40多歲事業有成時,与17歲的北愛爾蘭女郎珍納達·斯坦利結婚。長于查爾斯到印度任公務員,次子法蘭克加入海軍,三子珀特里克和四子斯坦利成為陸軍軍官,分別于1919年和1920年入坎伯利參謀學院深造。

  貝蒂·霍巴特在中學与愛麗生·卡弗相識,后通過愛麗生与其哥哥瓦爾多·卡弗相識。瓦爾多·卡弗是位英俊而机敏的孩子,入劍橋大學時才開始操舟,4年后竟能代表國家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貝蒂·霍巴特貌不惊人,但她的為人彌補了外表的不足。她和瓦爾多很快就雙雙墜入愛河。瓦爾多的父親是富甲一方的棉花大王,但貝蒂的父親卻反對這樁婚事,認為那是貶低了霍巴特家的身份,因為當時盛行一种偏見,即“職業家庭的人決不嫁作商人婦”。最后,貝蒂的父親勉強同意,但堅持以卡弗家負擔“最龐大的結婚費用”為條件。貝蒂与瓦爾多的婚姻是幸福的,瓦爾多死后,她過了很長時間才恢复過來。

  當格溫·霍巴特家的人得知貝蒂与蒙哥馬利的戀愛關系時,頗感惊奇。他們認為:蒙哥馬利一點也不出眾,就算在軍中已小有名气,但在外界卻仍是無名小輩,既無丰富的學識,又羞怯拘謹,不能落落大方;貝蒂愿意与他結婚,也許是因為她感到孤單寂寞,并需要一個人來幫助她撫養那兩個十來歲的孩子。

  然而,貝蒂卻較霍巴特家的人更能觀察入微。從這位沉默寡言、貌不惊人、說話聲音比別人高几度、習慣于用手扯自己耳朵的少校身上,她看到一种較她自己、甚至較她哥哥珀特里克更高一等的天才。若干年前,貝蒂寫過一句話:“女人不過是個讓男人將他丰富的創造力灌注進去的敏感透明体而已。”對貝蒂來說,一個女人所有的創造性成就,都不過是她從男人身上所吸取的創造力的一种反映和翻版。蒙哥馬利正是她所指望的那种男人。

  不錯,貝蒂与蒙哥馬利的愛情与貝蒂和瓦爾多的愛情截然不同,但對她卻是同樣重要。現在,貝蒂已經歷過婚姻和生离死別,所以她的愛可能更深沉、更丰富。如果她的朋友私下覺得蒙哥馬利配不上她,那似乎一點也不能阻止她。她的本能和直覺告訴她,她找對了人:這個男人的稟賦,在軍隊以外,只有她的慧眼才看得出來。盡管他的態度有點專橫,但她仍可以愛他,而已可以像母親般地照顧他。

  從1927年春開始,貝蒂和蒙哥馬利頻頻見面,但卻一直沒有提起婚事。貝蒂的哥哥逼她催促蒙哥馬利表明意圖,但貝蒂羞于啟口,蒙哥馬利卻仿佛渾然不覺。

  4月中旬,蒙哥馬利帶著弟弟布賴恩和皇家沃里克郡團第l營的3個少尉,前往一戰戰場作一次十分勇敢的自行車旅行。4月27日,旅行結束。回到坎伯利后,蒙哥馬利又繼續与貝蒂交往。

  蒙哥馬利就這樣追求貝蒂,可是卻一直不談及婚事。那么,蒙哥馬利為什么不提出求婚?是因為害羞?是不愿冒第二次被打擊的危險?還是他沒有把握能否負得起一個寡婦和兩個十來歲孩子的責任?這些我們都不得而知。

  1927年复活節那天,貝蒂提議与他一道去看看她儿子約翰的學校。蒙哥馬利欣然同意。當走近手球場時,貝蒂讓約翰和迪克到別處玩,隨后便對蒙哥馬利說,也許人們已開始對他們倆竊竊私語,因此提議暫時停止見面。蒙哥馬利不同意,同她爭辯,但貝蒂堅持不再見面。蒙哥馬利一听急了,馬上對她說:“別傻,貝蒂,我愛你。”貝蒂哭了,蒙哥馬利緊張地松了一口气,事情就這樣決定了。

  當孩子們沖進手球場時,迪克首先听到他們訂婚的消息,但他覺得很不是滋味,急于要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一直把蒙哥馬利看作朋友,而不是父親,從未想到他們倆會結婚。

  也許是為了這個緣故,貝蒂要求蒙哥馬利不要急于宣布他們訂婚的消息。他們通知了蒙哥馬利的家人,又等兩個孩子都回到了學校,才于1927年6月25日在《泰晤士報》上刊登了一則正式的結婚啟事:

  “坎伯利參謀學院的師作訓參謀伯納德·蒙哥馬利中校与倫敦W四區奇斯維克林蔭大道濱河第2號的卡弗太太訂于7月27日在倫敦舉行結婚儀式。”

  1927年7月27日。伯納德·蒙哥馬科与貝蒂·卡弗在奇斯維克教區教堂舉行婚禮,喜結伉儷。正是。不惑之年迎喜事,剛升官職又娶妻。欲知蒙哥馬利婚后生活如何,請看下章分解。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