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十八章 最后一戰


      盟軍強渡萊茵河,向前挺進困難多;
      談判桌上巧施壓,德軍投降戰幕落。

  蒙哥馬利在進行歐洲最后一戰之前,還進行了“誠實”作戰。“誠實”作戰是由加拿大集團軍從帝國森林向南發動的一次攻勢,目標是攻克萊茵河以西的全部地區。

  2月8日,蒙哥馬利向奈梅根以東的帝國森林發起“誠實”作戰行動,加拿大集團軍依托萊茵河向南進擊,直至克桑滕—芬洛一線。2月23日,美國第9集團軍進行“手榴彈”作戰行動,奪取了控制羅爾河谷的水壩之后,向北壓過去,以實現同加拿大集團軍的連接。

  “誠實”是一次非常激烈的作戰行動,它的另一個名字是“帝國森林”之戰。在“誠實”作戰行動的衛個月中,加拿大集團軍雖然遭到1.5万人的傷亡,但蒙哥馬利及其部隊卻達到了目的。希特勒再次犯下了致命的錯誤,強令其部隊背水抵抗。到1945年3月初,“誠實”作戰行動和“手榴彈”作戰行動打垮了德軍19個師,使之傷亡達90000人。萊茵河西岸的德軍已被掃清,向東挺進的大道已經打通。

  到3月10日,美第9集團軍和第21集團軍群已在萊茵河西岸從諾伊斯到奈梅根一線擺開陣勢,河上所有橋梁均已被摧毀。与此同時,美第回集團軍于3月7日完整地拿下了雷馬根的鐵路橋,并立即在東岸建立了橋頭堡。到3月的第三個星期,盟軍已在南起瑞士北至北海這條漫長的戰線上,全部逼近萊茵河。

  關于“地面部隊指揮”的問題,蒙哥馬利和艾森豪威爾已在1944年12月31日的通信中達成了諒解,得到了較好的解決:艾森豪威爾親自指揮兩個集團軍群,但將美第9集團軍置于蒙哥馬利的指揮之下,并把主攻方向放在北線;一旦与布萊德雷就兩個集團軍群的作戰地境線出現分歧,蒙哥馬利有最后決定權。

  但是,這個問題在1945年2月又再次提出,而且是由首相提出來的。倫敦當時認為,陸軍元帥亞歷山大可以分擔艾森豪威爾指揮地面部隊的責任,而特德則不能。丘吉爾和布魯克曾私下征求蒙哥馬利的意見,蒙哥馬利回答說,如果亞歷山大參加最高統帥部,一定會在報界和美國將領間引起一場風波。然而,倫敦方面的意見還是向艾森豪威爾提了出來。

  于是,艾森豪威爾要蒙哥馬利在他們的兩個總部之間的合适地點碰頭。2月4日,他們在蒙哥馬利過去的作戰指揮所宗霍溫見面。艾森豪威爾要蒙哥馬利談談對目前指揮系統的意見。蒙哥馬利說,他對目前的指揮体系感到滿意。艾森豪威爾听后非常高興。

  3月1日,艾森豪威爾再度訪問蒙哥馬利,把他所知道的一切關于“不要”特德而“要”亞歷山大的事,統統告訴了蒙哥馬利,并要他談談自己的看法。蒙哥馬利說:

  “一、盟軍已渡過了惊濤駭浪的困難時刻。
  二、而今已風平浪靜,戰爭結束的曙光就在眼前。
  三、若目前任命亞歷山大為最高副統帥,會使美國方面某些人士牢騷滿腹,又會刮起一陣風暴,把原來那些分歧又都重新提出來。
  四、為了把事情辦好,應不惜一切代价,堵塞產生分歧的源頭。我們快要取得對德作戰的胜利了,亞歷山大還是留在意大利為好,讓特德以最高副統帥的身份把這場戰爭進行到底。”

  艾森豪威爾完全同意蒙哥馬利的見解。

  3月2日,首相丘吉爾來到蒙哥馬利的指揮部,于是蒙哥馬利向他匯報了他同艾森豪威爾談話的經過。首相听后不怎么高興,立即到艾森豪威爾那里去了。3月11日,首相致函蒙哥馬利稱:“事情已經結束。”

  盟軍全線逼近萊茵河后,便准備強渡萊茵河。蒙哥馬利為第21集團軍群強渡萊茵河進行了精心的籌划。在開始制定渡河初步計划時,蒙哥馬利就是把渡河作為最終打敗德國人的開端來計划的。一向以小心謹慎著稱的蒙哥馬利,此次尤其如此。其原因是:第一,如果要渡河,他決心做到不僅确有把握渡過去,而且還要大大向前推進。第二,除了他那時時縈回于腦際的從北面直搗柏林的想法外,他還有一些政治因素需要考慮。英國的目標是确立其在德國北部的存在,解放荷蘭、丹麥和斯堪的納維亞,在俄國人向西滲透之前占領波羅的海沿岸的重要港口。所以,他不僅要确保成功地渡過萊茵河,而且還要保證部隊跟得上,站得住,這樣才能把英國討价還价的籌碼(即其部隊)放到棋盤的正确位置上。

  為了确保強渡萊茵河万無一失,蒙哥馬利把欺騙的技巧運用到無与倫比的境地。他做到了在偽裝的掩護下,將大量人員、裝備運到暴露的沿河一線而不被發現。在某种程度上,這是在阿拉曼所用過的辦法的重演:讓敵人知道進攻點,但看不見進攻者。下述統計數字表明蒙哥馬利當時所必須解決的問題:11.8万吨各种各樣的供應物資必須秘密屯集;發起進攻前的第一周中,662輛坦克、4000輛裝甲運輸車和3.2万輛其他車輛必須大部分在夜間進入陣地;皇家海軍的36艘登陸艇也要通過歐洲大陸的公路運來。美國集團軍屯集了不少于13.8万吨彈藥。除此之外,為了防止在阿納姆發生過的皇家空軍和美國陸軍航空隊在直接支援方面的錯誤,需要就3月24日上午從英格蘭飛來的英國第6空降師和從巴黎地區飛來的美國第17空降師的空降作出复雜的安排。3月23日夜間,當3500門大炮向萊茵河對岸轟擊以掩護蒙哥馬利精心籌划的突擊時,上述一切都已順利完成,其他許多輔助工作也進行得十分協調。當然,如果沒有空中优勢這一決定性因素,這种協調肯定會遭到破坏。只有引起敵人的注意,才更容易欺騙敵人。

  在橫渡萊茵河前,蒙哥馬利對部隊的后勤狀況作了一番檢查,情況良好。汽油、武器彈藥和糧襪供應均极充足。部隊健康狀況极佳,發病率平均每周每千人不到6.75人。整個冬季戰役中,患戰壕足病的總共才201起。3月23日,蒙哥馬利發布致集團軍群全体官兵的信。當天晚上,蒙哥馬利以美第9集團軍為右翼、英國第2集團軍為左翼,在萊茵貝格到雷斯這一寬大正面上強渡萊茵河。加拿大集團軍則在雷斯以北的左翼執行重要任務。

  3月23—24日的強渡萊茵河,是英軍最后一次將堆積如山的武器裝備和成千上万的士兵投入一個以英軍占优勢的有限戰場作戰,是蒙哥馬利作為一個統帥的光輝杰作,也是那些在他指揮下忠誠戰斗的部隊的壯舉。不知是出于偶然的机遇,還是出于有意的安排,3月23日夜間渡過萊茵河的兩處主要突擊行動都是由第51蘇格蘭高地師和第15蘇格蘭師進行的。

  3月24日清晨,首相丘吉爾來到蒙哥馬利的作戰指揮所,觀看這最后一場“大表演”。對于他來說,這是一個圓滿的收場,從1940年起他就為之奮斗的一切現在在他的眼前實現了。丘吉爾對他的將軍們總是毫不留情的,常同他們作對,但蒙哥馬利幸存下來了,而且現在能在這里請他登上一條船,將他送到一個他一直夢想著將其毀滅的國度。

  3月26日,丘吉爾返回倫敦時,在蒙哥馬利的紀念冊上留言道:

  “萊茵河及其一切要塞的防線已為第21集團軍群越過。這些防線是屏障德國重重大門的樞紐。它們再次證明,若無据險奮戰的手段和精神,一切天險和人為的防御設施,都是可以攻破的。

  這支不久前還是主宰歐洲的軍隊,遭到了打擊,在追兵面前潰退了,對于來自遠方、戰斗出色的士兵說來,在引以為榮和忠于職守的統帥領導之下,目標就在眼前。乘胜前進,奪取最后胜利。
                    溫斯頓·S·丘吉爾”

  蒙哥馬利這位軍事天才,使強渡萊茵河取得了圓滿的結果。大量的人力、物力帶來了決定性胜利,而且損失极小。物資并沒有浪費,兵力得到了合理使用。到3月27日,他的几個集團軍已越過了萊茵河,建立起寬35英里,縱深20英里的橋頭堡。英國第2集團軍傷亡3968人,美軍傷亡2813人。但是,已建立的立足點异常穩固,俘敵1.6万多人。就像在諾曼底一樣,蒙哥馬利取得了當時條件下所必須取得的胜利,沒有出什么差錯,現在英軍已順利地越過了萊茵河,美國人也以壓倒优勢的力量過了河。在東面,俄國人正在迫近柏林的大門,下一步該怎么辦呢?

  蒙哥馬利根据盟軍計划作出的反應是,盡快盡遠地向東挺進,第一步,到達易北河,第二步,向柏林推進。因為艾森豪威爾在1944年9月15日寫給他的信中就指出:“柏林顯然是我們的首要目標……因此,我認為,應集中全力迅速向柏林發動強攻,這是毫無疑問的。”為此,蒙哥馬利于3月27日給他的集團軍司令們發出如下指示:左面第2集團軍以寬大正面向前運動,其北翼直指漢堡;美國第9集團軍在右面向前推進,目標是馬格德堡,然后准備与美國第12集團軍群配合,摧毀魯爾。与此同時,加拿大集,團軍將掃蕩荷蘭的殘存被占領區,并沿海岸線向易北河沖擊。各部隊行動不得遲緩,裝甲部隊和机動部隊要全速前進。這是一個簡單明了、切實可行的方案。

  3月27日6時10分,他打電報給艾森豪威爾說:“今天我向各集團軍司令發出了東進作戰的命令,現即將開始行動。”電報在陳述了作戰計划細節之后,最后寫道:“我的指揮所將移往威塞爾一明斯特一溫登布呂克一黑爾福德一漢諾威,然后沿著公路到達柏林,我希望如此。”當丘吉爾收到這封電報的副本時,對于最后几個詞的含義當然感到十分振奮。對于丘吉爾來說,頭等重要的事是盟軍首先攻入德國首都。然而,一個意外的障礙出現了——艾森豪威爾改變了西線戰事最后階段的整個作戰方針。在這新的作戰方針中,柏林已不再是一個目標。

  艾森豪威爾改變西線作戰方針的原因有三:第一,艾森豪威爾基本上是在一個政治真空中行使職權,對英美蘇“大同盟”正在迅速走向崩潰這件事一無所知,只注意通過軍事手段得到軍事上的胜利。第二,當時西方盟軍還在距德國首都200英里以外的地方,而朱可夫已出現在奧得河上,离柏林不到40英里(但后來俄國人向柏林的推進停了下來),從軍事的角度看,俄國人比英、美軍所處的地位优越,只要愿意,他們隨時可以奪取柏林,此外,由于東、西方盟國的戰線逐漸向一點會聚,很可能發生意外沖突,導致不幸事件。第三,艾森豪威爾的判斷被所謂“民族堡壘”的神話引入了歧途。從許多渠道收集來的證据似乎表明,當時德國人打算在貝希特斯加登周圍的山地要塞中進行最后的拼死抵抗。在收到蒙哥馬利3月27日電報的同一天,艾森豪威爾收到馬歇爾的一封信。這封信要求他注意“防止(敵人)形成任何有組織的抵抗區,南方的崇山峻岭地區有可能成為這樣的地區之一”。由于這些原因,艾森豪威爾改變了既定作戰方針,并于3月28日的下午和晚上,發出了三封至關重要的電報。

  第一封電報是發給斯大林的,其目的是要了解俄國人的計划,以便協調盟軍与俄國人的行動,防止出現任何混亂。在電報中,艾森豪威爾毫無戒備地向斯大林泄露了自己下一步的打算:包圍魯爾,然后在愛爾福特—萊比錫—德累斯頓地區与俄國人會師,如果可能的話,再往南一點在雷根斯堡一林茨附近會師。第二封電報發給馬歇爾,報告自己的行動与決心。第三封電報發給蒙哥馬利,但沒有給倫敦去電報。

  艾森豪威爾在給蒙哥馬利的電報中寫道:“我原則上同意你在魯爾以東与布萊德雷會師的計划。……一旦你部和布萊德雷部在卡塞爾一帕德博恩地區會師,第9集團軍將回歸布萊德雷指揮。”在后來的一封電報中,艾森豪威爾還說:“你會注意到,在我的意圖中我沒有提到柏林。對于我來說,那塊地方只不過是一個地理概念,我對此從來不感興趣。我的目標只是消滅敵人的武裝力量,摧毀其抵抗能力。……一旦時机成熟,我們就要大張旗鼓地盡一切所能毫不拖延地跨過易北河,推進到波羅的海岸邊的呂貝克,封鎖丹麥半島。”這意味著蒙哥馬利和英國人已被堅決地、毫不含糊地排除在最后一場決戰之外了。

  蒙哥馬利被弄得目瞪口呆。因為過去艾森豪威爾在講到作戰意圖時經常提到柏林,蒙哥馬利一直對此深信不疑,并且他的部隊已經開始行動了。現在,面對艾森豪威爾這樣的指示,他毫無辦法,只得回電說:“從FWD18272號指示中我注意到,您打算改變目前的指揮結构。如果您感到确有必要,我求您在我們到達易北河之前不要這樣做,因為這樣做對目前正在進行的偉大作戰毫無益處。”与此同時,蒙哥馬利向倫敦報告說,第9集團軍將要歸還布萊德雷指揮,布萊德雷將向萊比錫和德累斯頓沖擊,參加最后的決戰。

  這個消息傳到白廳只能是火上加油。隨后倫敦、華盛頓和蘭斯(盟軍最高統帥部所在地)之間便發生了激烈的爭吵,但艾森豪威爾的新方針并沒有發生變化。3月31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認可了這件事,說:“德國的戰斗正處于這樣一种時刻,戰場司令官最能斷定應該采取什么措施來保障最快摧毀德軍及其抵抗能力。”毫無疑問,這場蒙哥馬利不是主角的爭論使他与盟軍最高統帥部和最高統帥的關系更加惡化了。

  然而,艾森豪威爾的行動產生了一個預想不到的、非常嚴重的后果。斯大林一收到艾森豪威爾的電報,馬上認為這是一個謊言。他推斷,這只不過是美國人和英國人用來隱瞞他們決心獨自奪取柏林這一圖謀的一個圈套。他立即把朱可夫和科涅夫召回莫斯科開會,并在會上命令他們連夜拿出盡早占領柏林的計划。

  根据1945年2月11日雅爾塔會議批准的“日食”計划,戰敗的德國應分成三部分,分別由英國、美國和俄國占領。像整個德國一樣,柏林也將被瓜分為几個區,每個區由一個同盟國占領。但是柏林城本身將在俄國人控制和支配的區域之內。鑒于這种情況和后來俄國人不得不從柏林的一些區中撤出,英、美軍隊不得不從他們的一些占領區中撤出這一事實,丘吉爾和蒙哥馬利堅持要向柏林挺進的看法就不一定是正确的了。實際上,在對西北歐戰役進行總估价的《西線的胜利》一書中,英國官方歷史學家是毫無保留地站在艾森豪威爾一邊,而不是站在蒙哥馬利一邊。

  渡過萊茵河后,蒙哥馬利指揮部隊迅速猛烈地向東挺進,但向易北河挺進卻并不那么容易。前進路上,河流縱橫交錯,當英軍向前推進200英里之后到達易北河畔時,已在身后建造了200座橋梁,在易北河上暫停后,蒙哥馬利便日夜兼程前往波羅的海沿岸,以及時赶到那里,防止俄國人搶先進入丹麥從而控制波羅的海的人口。為了加快行軍速度,各師在狹窄的挺進線上,作大縱深的挺進作戰。裝甲先頭突擊部隊繞過敵軍抵抗地區,一直往前開去,把攻擊該地區敵軍的任務交給后面赶來的部隊在翼側或后方予以完成。沿途雖然沒有發生大規模戰斗,但各師的官兵卻嘗到了德國的少年和軍士、軍官訓練營手中的“裝甲拳頭”(一种相當于火箭筒的兵器)的滋味。這些德國人被糾合在一起,沿著盟軍的進軍路線設置障礙點。在這些最后的日子里,登普西在他的第2集團軍前線部署了大約1000輛坦克,其中至少有125輛被德國人擊毀或重創,而大約500多輛受損嚴重,不能再用。許多优秀軍人戰死。但英軍終于在5月2日比俄國人早6個小時抵達波羅的海的維斯馬和盧卑克,封鎖了丹麥半島,阻止了俄國人的滲透。

  英軍從波羅的海的維斯馬到易北河的德米茨筑起一條東向的防線,從盧卑克西向巴特奧爾德斯洛然后南向易北河筑起一條西向的防線。德國軍隊和老百姓為了逃避俄國人,都擁向英軍占領區,結果這兩條防線之內擁擠不堪,一片混亂。僅5月2日和3日這兩天,第二集團軍俘獲的戰俘就將近50万人。

  4月27日,蒙哥馬利接到陸軍部的情況通報,說希姆萊曾通過瑞典紅十字會提出投降。這份通報沒有引起蒙哥馬利的重視,因為他的當務之急是全速前進,抵達波羅的海,建立一條東向的防線,阻止俄國人滲入。后來,時局急轉直下。5月1日晚些時候,德國廣播電台廣播說,希特勒已在柏林他的指揮所里死亡,海軍上將鄧尼茨將繼任元首。

  5月2日下午,指揮波羅的海和威悉河之間地區德國地面部隊的布盧門特里特將軍派人送信給第2集團軍司令部,說他將于第二天早上代表他的部隊前來投降。結果他不曾前來,只送來了一封信,說談判應在更高一級舉行。

  5月3日,經鄧尼茨海軍上將同意,凱特爾元帥派了一個代表團到蒙哥馬利的呂訥堡荒原總部,開始談判投降。代表團于11時30分到達,其成員是:德國海軍總司令、海軍上將馮·弗里德堡,布施元帥的參謀長金策爾將軍,海軍少將瓦格納和參謀軍官弗里德爾少校。這個四人代表團后來又增加了一名參謀軍官波萊克上校。

  他們被帶到蒙哥馬利的指揮車外,在迎風高高飄揚的英國國旗下列隊等候。蒙哥馬利故意讓他們等了几分鐘,然后步出車外,以胜利者的姿態向他們走去。“這些是什么人?”他問道。他的翻譯告訴了他。“他們來干嗎?”他被告訴說,弗里德堡想讓德國北部(包括蘇軍正面)的所有集團軍向英軍投降。

  接著海軍上將馮·弗里德堡念了陸軍元帥凱特爾的信件,說正從柏林到羅斯托克俄軍正面撤退下來的德軍3個集團軍要向蒙哥馬利投降。蒙哥馬利指出,這些集團軍應向俄國人投降,但德國士兵若舉起雙手來英軍陣地,那將自動被當作俘虜。馮·弗里德堡說,向野蠻的俄國人投降是不可想象的,他們會把德國士兵直接送往俄國做苦工。蒙哥馬利則說,德國人應該在發動戰爭之前,特別是在1941年6月進攻俄國之前,就想到了今天的下場。

  蒙哥馬利問他們是否打算討論英軍西翼德軍的投降問題,他們表示不能,但非常關心這些地區的老百姓,希望和蒙哥馬利作出某些安排,以便在英軍部隊挺進時,他們可以慢慢后撤。蒙哥馬利當即表示拒絕。

  蒙哥馬利決定壓他們一下,迫使他們就范,就對馮·弗里德堡說:“你們是否愿意讓在我西翼和北翼包括在荷蘭、弗里斯蘭及弗里西亞群島、赫耳果蘭島、石勒蘇益格一荷爾斯泰因和丹麥境內的德國部隊,全部向我投降?如愿意的話,我可以把他們當作我當面敵軍以及在丹麥支援我當面敵軍的敵方部隊,向我作一种戰術性戰場投降而加以接受。”

  馮·弗里德堡說,他不能同意,但他非常希望對這些地區的老百姓作出某种安排。蒙哥馬利拒絕討論這個問題并指出,如果上述地區的德軍拒絕無條件投降,他將命令繼續作戰。這樣,將會有更多的德國士兵被擊斃,炮火和空襲也會使老百姓遭受更大的傷亡。然后,蒙哥馬利又在地圖上向他們指明整個西線戰局的實況。對此,他們根本不了解,顯得很不安。這時,蒙哥馬利估計不難要他們接受他的條件,于是就讓他們先吃飯,先考慮一下他的條件。蒙哥馬利讓一名參謀軍官領他們到另一個營帳用餐。用餐時,馮·弗里德堡潸然淚下,其他人很少說話。

  飯后,蒙哥馬利讓他們到他的會議帳篷內進行談判,桌上放著一張戰況圖。一開頭,蒙哥馬利就向他們提出了最后通牒。但他們說,他們無權接受那些條件,不過准備向凱特爾元帥建議讓第21集團軍群西翼和北翼的全部德軍無條件投降。他們之中的兩人愿去德軍大本營見凱特爾,帶回他的同意批示。

  然后,蒙哥馬利起草了一個文件,概括了這次會議上達成的決定。最后,馮·弗里德堡和弗里德爾兩人在蒙哥馬利的副官特朗布爾·沃倫中校陪同下,坐車去弗倫斯堡。蒙哥馬利指出,他們必須在次日,即5月4日下午6時返回他的作戰指揮所复命。金策爾和瓦格納留在蒙哥馬利總部。

  蒙哥馬利肯定馮·弗里德堡將受全權委托回來簽字,于是決定在5月4日下午5時舉行記者招待會,談談最近几天德國人和英軍聯系投降的事,同時告訴他們,他所希望當天下午6時出現的是什么情況。

  馮·弗里德堡和弗里德爾回到蒙哥馬利總部時,記者招待會正在進行。于是,蒙哥馬利便請記者們和他一起去會議帳篷內,親眼目睹這最后一幕。

  德國代表團再次在蒙哥馬利指揮車外的英國國旗下肅立。蒙哥馬利先把馮·弗里德堡叫進指揮車,問他是否愿意在投降書上簽字,他答稱愿意。蒙哥馬利便叫他退出車外。這時已快近下午6時,蒙哥馬利下令立即在一座專設的營帳里舉行受降儀式,營帳內已安放了各种錄音器材。在一群英國士兵、戰地記者、攝影人員和其他人士的注視下,德國代表團走進了營帳。在場的人都非常興奮,因為這意味著戰爭的結束。

  蒙哥馬利早就准備好了投降文書。營帳內布置得很簡單,一張舖著軍毯的粗木會議桌上放著一只墨水瓶,一支花兩便士就能買到的普通軍用鋼筆,還有兩只英國廣播公司的話筒。當蒙哥馬利步入營帳時,德軍代表團全体起立,隨后便圍桌就座。德國人很緊張,其中有個人掏出煙來,打算吸煙鎮定自己,蒙哥馬利朝他看了一眼,他立即把煙收了起來。

  蒙哥馬利當眾用英語宣讀了投降書,并說,除非德軍代表團立即簽署這份文件,并不再就投降后的种种問題進行爭論,不然,他將下令繼續作戰。然后,蒙哥馬利一個個地叫著德軍代表團成員的名字,要他們依次在投降書上簽名,他們一一遵命照辦。接著,蒙哥馬利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蒙哥馬利簽名的日期原來寫的是5月5日,當時打算把“5日”改為“4日”,于是把“5”划掉,在上面注明他的名字的縮寫,在旁邊重新寫了個“4”字,原件打在一張普通的陸軍公文箋上。最高統帥部要蒙哥馬利把原件送去,他卻把原件的照片送去,原件留在身邊,舍不得送走,因為那是一份珍貴的歷史文件。德軍投降書全文如下:

  荷蘭、包括一切島嶼在內的德國西北部以及丹麥境內全体德國武裝部隊的投降書
  一、德軍最高統帥部同意在荷蘭、德國西北部(包括弗里西亞群島和赫耳果蘭島及其他一切島嶼)、石勒蘇益格一荷爾斯泰國和丹麥境內的全部德國武裝部隊向第21集團軍群總司令投降。上述地區的全部海軍艦只均包括在內。上述部隊應立即放下武器,無條件投降。
  二、上述地區之德軍均應在1945年5月5日(星期六)不列顛夏令時間8時起,停止在陸上、海上与空中的一切敵對行動。
  三、德軍最高統帥部對今后盟國就任何問題下達之命令,均應立即執行,不得有任何爭辯及評論。
  四、凡違抗命令或執行不力者,將視為破坏本投降條款,由盟國依照現行法律与戰時習慣法論處。
  五、本投降書并非盟國簽署的适用于全德及德國全体武裝部隊的總投降書,一俟該總投降書簽署后,本投降書當予廢止。
  六、本投降書分別以英、德兩种文字書寫,以英文本為准。
  七、若對投降條款含義及解釋發生疑問或爭執,則以盟國的決定為最后之裁定。
       伯·勞·蒙哥馬利元帥  馮·弗里德堡
      1945年5月4日       金策爾
       18時30分        瓦格納
                   波萊克
                  弗里德爾

  當5月3日德軍投降談判代表團第一次到來時,蒙哥馬利便下令停止一切進攻,因為他知道戰爭已經結束,不愿部隊再有傷亡。德軍在投降書上簽字后,他立即頒發了于1945年5月5日(星期六)上午8時生效的正式停火令。

  在贏得對德戰爭的最后胜利的時刻,蒙哥馬利沒有忘記他統率下的指揮官和士兵。首先他給所屬的高級指揮官寫了一封公開信,接著又給第21集團軍群的全体官兵寫了一封公開信,對他們跋山涉水、英勇奮戰所建立的卓著功勳表示深深的感謝。同時,他也沒有忘記皇家空軍和海軍的寶貴支援,給他們寫去了熱情洋溢的感謝信,并收到了他們祝賀陸軍的輝煌胜利的复函。正是:德軍投降盟軍胜,蒙蒂急令把戰停;發出封封感謝信,字字句句暖人心。欲知后事如何,請看下章分解。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