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在內憂外患的夾縫里,這位風燭殘年的老人境況十分凄楚,除了迷信歪門邪道,他也沒別的轍好想了。 ●王莽不气別的,气他們把自己看家的部隊都給打丟了,綠林軍打過來,拿什么去抵擋? ●地皇四年(公元23年)十月三日,對王莽來說是最黑暗的日子。在漢兵的強大攻勢下,他玩儿命喊出一句:“天生德于予,漢兵其如予何!”然后就徹底交待了。 自從出了劉歆的事情之后,王莽的精神一下子垮掉了。在內憂外患的夾縫里,這位風燭殘年的老人境況十分凄楚。他吃不下飯了,每天只靠鮑魚就酒,維持著。也不上床睡覺了,老是看兵書,看怎么才能把燎原的烈火給扑滅,看困了,就靠著几案沖個盹儿,什么皇后,什么一百二十女,哪儿有那心思啊! 到了這种時候,這位大新天子還迷信歪門邪道,不信也不成,他也沒別的轍好想了。 有人提議: “民心思漢,應當把漢室渭陵、延陵墓門的屏网拆掉,破破漢室的風水。” 王莽當場答應: “好,拆,馬上拆!” 又有人提議: “漢室是火德,水克火,應當用黑色儿把這兩座陵墓的紅牆給抹黑嘍!” 王莽頓時點頭: “好,抹,馬上抹!” 又有人提議: “《周禮》跟《春秋左氏傳》里都說:‘國家如果面臨大災大禍,可以用哭來攘解。’應當號陶大哭,呼告上蒼,天帝一感動,陛下就能轉危為安了。” 王莽立刻批准: “好,哭,馬上哭!” 哭天是大事,天子得親自示范,滿朝文武到了南郊,王莽先念了一篇策文,陳述了他承受符命的始末緣由,然后開哭: “天哪!您既然降命把國家交給王莽,為什么不消滅那些盜賊?假如是我王莽辜負了您的期望,請您來個脆的,使雷劈死我!” 開始還只是抽嗒,后來就有聲有淚,哭得真傷心,再往后,淚也干了,嗓儿也啞了,趴在地上哭都哭不動了,一個勁儿磕頭。 皇上哭完了大臣哭,大臣哭完了,又組織儒生跟老百姓哭。不白哭,有免費稀粥供應,哭得特別悲哀的和能夠背誦皇上哭天策文的,還有獎勵,當場任命為郎官。 大家的積极性馬上調動起來了: “張大哥,今儿有空沒空?有空咱們哭會子去!” “哭它呢!亡就亡唄,反正朝廷又不是咱老百姓的,我哭不出來!” “您怎么不明白理儿!哭兩聲又不費什么勁,管吃管喝還有官儿做!前兩年修九廟的時候,讓募捐,出了錢糧就可以給官儿,那會儿一個郎官要价可是六百斛!哭不出來不怕,您不會想傷心事啊,我記得上回您那二房亡故,您哭的就挺棒,這回您只當是哭她不就完了!” 就這么一幫人,不知哭什么哭得那么出色,最后都給了郎官,有五千多口子。 光哭還是不頂事,又有人提議: “綠林軍為什么在昆陽取胜?他們有七員猛將,外號都叫什么‘狼’!咱大新要想胜過他們,就得派‘虎’將去,虎是獸中王嘛!” “有道理!予就派九位將軍,領著十万精兵,開往前線!他們的名號,都叫‘什么虎’,你們替予琢磨九個名號,予親自授予九虎將軍!” 九虎將軍要出發了,王莽又想起來了: “不能就這么去!上次派了七十二公士到各地去宣布詔命,結果一出京城就全溜了號。這回得留個后手,把九虎將軍的家眷全接到宮里來,說是人質也行,說是朝廷替九虎將軍代管家屬也行,反正不能讓九虎無牽無挂把隊伍帶走!” 九虎認了,誰讓您是皇上呢,反正也知道老頭儿沒力气,不會在九虎的妻女身上打什么歪主意,人質就人質吧!可是,出征打仗,您多少得點點儿“替”吧,這年頭儿,沒錢誰給您賣命? 王莽挺大方: “錢好說,予這大內還存著六十箱黃金呢,一万斤一箱,都是九九金!可這會儿不能發,行軍打仗,帶多了沉,不方便!這么著吧,予也豁出去了,每人給你們四吊錢,不許討价還价!” 四吊錢夠干什么的?九虎心都涼了,就這還指望大家伙儿給您效力呀? 果然,九虎到了華陰前線,沒怎么費事,就叫人家給收拾了,成了一幫紙老虎。 有兩傻蛋,史熊、王況,還挺固執定回朝領罪,王莽聲色俱厲叱儿他們一通: “要錢你們倒挺積极!一上陣怎么全都成了熊蛋包啦?你們跑回來,予那十万精兵哪儿去啦?” 倆人一听,沒的說,自殺謝罪吧!早知道這樣,不如在前線就抹脖子呢,也省得跑這趟冤枉道儿! 王莽不气別的,气他們把自己看家的部隊都給打丟了,這要是綠林大軍打過來,拿什么去抵擋? 其實都不用說綠林大軍了,就是京師附近零零散散的義軍,也夠王莽喝一壺儿的了。 說是零散義軍,細數起來哪撥也有好几千人,而且撥儿還特別多,有弘農郡的王憲、新丰縣的韓臣、櫟陽縣的申碭、下邽縣的王大,邰縣的嚴春、茂陵縣的董喜、藍田縣的王孟、槐里縣的汝臣、周至縣的王扶、陽陵縣的嚴本、杜陵縣的屠門少,這會儿都在長安城外躍躍欲試,這可怎么是好! 王莽不得已,讓把城里各個監獄的囚犯放出來,發了刀槍弓箭,殺了豬喝了血,立下大誓: “誰敢不為新朝效力,社鬼記住他!” 然后就讓皇后的父親宁始將軍史湛領著這支囚徒部隊出城迎敵,果然大奏凱歌,“胜”了,“剩”史湛一個人回來了,部隊,一過渭橋就全他媽各奔東西了,“社鬼記住”,他愛記不記! 漢軍也不客气,把長安城團團圍住。士兵們在城外把王莽妻子、儿子、父親、祖父的墳全給刨開了,棺材燒了,骨灰都給揚了。連當年千辛万苦蓋的九廟、明堂、辟雍,也都付之一炬,沖天的火光,一直照耀到城里來。 地皇四年(公元23年)十月三日,對王莽來說是最黑暗的日子。前天下午,義軍終于開始攻城,沒多一會儿,就攻破了宣平門,也就是民間所說的“都門”。張邯巡視城門,赶了個巧,被一刀了結。義軍直扑未央宮,王邑、王林、王巡等人分別帶兵在北闕下抗擊。因為更始帝有重金懸賞,說只要拿到王莽,死活不論,都可以高官得做、駿馬得騎,義軍士兵不要命的就有七八百人,殺退一波又來一波。正好天也半擦黑了,雙方僵住了,天亮了再接著干。到了昨天,民安城除了未央宮,別的地方已經全部歸了漢軍。城里的青年朱弟和張魚,怕被亂軍搶劫,就自發組織起來,成群結隊,奔跑喧嘩,跑著跑著,就跑到未央宮來了。他們是本地人,道儿熟,不象漢軍那樣只知道在北闕正門那儿硬攻,他們跑到尚方工場門,在那儿放起火來,又砍開了敬法殿的小門,嚷嚷吵吵: “反賊王莽,怎么還不出來投降!” 火一直燒到了后宮,王莽女儿住的地方。 前漢小王皇后跺著纖足: “我就知道早晚有這一天!爹呀,這就是您辦的好事!” 小宮女拽著小王皇后: “娘娘,火都快封了門啦!請娘娘移駕避火……” 小王皇后使勁一掙,踊身火海,留下一句話: “我還有什么面目去見先帝!” 后宮里別的女眷可沒這种勇气,她門花容慘淡,蓮步紛迷,全都擁到皇上跟前,聲音戰抖著沖皇上要主意。 王莽還算鎮靜,衣冠齊整,腰里挂著缺了角的傳國璽,手里攥著一把匕首,据說是當年虞舜用過的,可以鎮魔驅邪。 鶯鶯燕燕們的吵鬧,絲毫沒能干扰皇上的大事——他老人家正忙著利用威斗禳弭災禍呢!只見他一會儿把座儿挪到東,一會儿又把座儿挪到西,也難為他,現在東南西北四面八方到處是“反叛”,忙不過來了! 王莽一天沒吃沒喝,精神十分疲憊,外頭發生了什么,他很清楚,但他現在所能做的,除了不停地轉換座位的方向之外,大概也只有用愈顯嘶啞的聲音反复念叨一句話了: “天生德于予,漢兵其如予何!” 老天爺把治理國家的圣德和使命賦予了我,漢軍又能把我怎么樣! 今天天剛亮,北闕失守,漢兵殺進了未央宮,王莽還是這句話,把大臣們急得什么似的: “皇上!這陣儿得先避漢兵,再找老天爺幫忙!漢兵可是殺紅了眼,他們不信什么天命!” “怎么,他們不信這個?那予還是先避避吧!漸台,漸台不錯,四周滄池環繞,把橋一拆,一時半會儿且攻不進去呢!等老天爺想起來了,一定會降下天兵天將,殺退漢兵!” “那就赶緊吧皇上!車都安排好了,就在王路堂外候駕哪!” “走,走,把予的威斗抱上,擺駕漸台!” 跟著王莽一塊儿登上漸台的公卿大夫、侍中、黃門郎還有一千多人,這是王莽最后的一點實力,能不能堅持到老天爺開眼,可全仗著他們了。 王莽一行前腳上了漸台,后腳漢兵就追了過來,橋是來不及拆了,好在漸台樓宇高大,一千多人情險堅守,漢兵一時也還攻不進去,可是里頭的人也別想再出來了,四下里已被團團圍住,比當時王邑圍昆陽气勢不在以下,圍了好几百層! 王莽抱著威斗,神情恍惚,他弄不明白,當初的充耳頌歌,才不過短短十五年間,怎么就會變成了舖天蓋地的聲討浪潮! 漢兵越圍越多,越逼越近,漸台上的人全都緊張极了,拼命用弓箭射向台下,想阻止漢兵的步伐。 可歷史的車輪又豈是區區一個王莽和這一千多矢忠大新的臣子擋得住的?沒過多久,箭就射光了,“沒子彈了!” 王莽真后悔,那一百二十一女的結婚禮服不是還附配了弓箭嗎,早知道讓她們帶上漸台,好歹也能再多拖延一會儿呢! 其實那又管屁用!漢兵終于沖上漸台,刀劍所擊聲鏘然響起,鮮血開始向空中噴涌,每一秒鐘,都有人哀叫著倒下,不是為垂死的大新當了陪葬,就是為待興的大漢作了犧牲。 而處于雙方這場殊死紛爭的那個焦點人物王莽,這時已經被貼身侍衛架著藏進了漸台內室: “皇上!王邑父子和許多重臣已經戰死,形勢万分危急,您在這儿先躲躲儿.躲過一時算一時吧!” 王莽還在做夢: “放開予!予有威斗,有虞帝傳下的匕首,有上天賜下的符命!予要出去跟他們決一死戰,予不怕這些毛賊!不怕……不怕……” 侍衛也沒法儿跟這位倒霉皇上叫真儿了,得勒,您愛怎么怎么著吧! 撒開手,不管他了! 王莽攥著虞帝匕首要出去玩儿命,許是气暈了,摸了半天愣沒摸著門在哪儿,正在內室轉磨儿,門被踢開了,一條漢子闖了進來,滴著血的鋼刀直指王莽: “老頭儿!你看見王莽了嗎?” “你,你是誰?找予……找大新天子干什么?” 那漢子冷笑: “老子杜吳,一直在長安練攤儿,倒騰瓜果梨桃,王莽搞他媽什么五均六管,害得老子沒法儿做買賣,老子現在也投了綠林!我跟你說這個干什么,瞎耽誤工夫!老頭儿,你到是瞧沒瞧見王莽那老小子?” 王莽搖搖頭,在他的本意,是哀歎自己怎么混到這個份儿上,連市井小民也敢指著鼻子稱名道姓罵咧咧!想當初,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頭百姓,誰敢抬頭正眼看予!完了,真他媽完了!予這几十年的心血,算是全泡了湯,好端端一個大新,就這么斷送了?他悲從中來,不僅搖頭,甚至還流出了兩行老淚。 杜吳倒誤會了: “沒瞧見?沒瞧見你哭他媽哪門子?噢,我明白了,你是心疼更始皇帝的賞金!沒關系,抓不著王莽,咱們可以摡拉點儿金銀財寶,堤外損失堤內補!看樣子,你是給王莽看守漸台的,走,帶老子去找王莽的珍寶,這漸台忒他媽大,沒個人儿帶路還真摸不著門儿……” 王莽不動窩儿,攥著虞帝匕首的雙手直哆嗦。 “你倒是走哇!找著珍寶,擗給你老小子一份儿……噢,我說你怎么不去呢,敢情你都撈夠啦!你弄的這小攮子就不賴,鑲金嵌玉的,准值不少錢!還有這小盒子,這么精制,里頭裝的什么寶貝?讓老子塲希塲希!” 杜吳欺負他老邁,伸手就去摘王莽那顆御璽,王莽不干了: “住手!這是大新的傳國御璽,是大新的鎮國之寶!” “鎮國之寶?那更不能放過啦!拿過來啵老頭儿!” 那哪儿成啊?王莽几十年辛辛苦苦,奔的不就是這塊傳國御璽嘛!雖說大新眼瞅著就要玩儿完。這塊金鑲玉的寶貝疙瘩也不能撒手,這可是王莽的命根子! 几天水米沒打牙的王莽不知哪儿來的那么股勁儿,杜吳奪了半天,楞是沒能奪下來! 杜吳也急了,嗨!我跟你這糟老頭子費什么勁哪!鋼刀在大爺手里攥著,宰了你還怕御璽飛嘍? 想到這儿,他也不希罕留著老頭儿活口帶路去找別的珍寶了,有這一塊“鎮國之寶”那不比什么都強?你不是不撒手嗎?大爺我撒手! 杜吳猛然一松手,王莽冷不丁,往后退了好几步,一個踉蹌,摔了個大仰巴餃子,恰好跟十五年前漢宮受禪時孺子劉嬰的姿式相反,孺子是趴著,王莽是仰著,這才叫前仰后合呢! 杜吳可不象當年的新天子,還傲模假式攙扶劉嬰一下儿,扶你?去你媽的吧!順過刀來,扑嗤一下,那叫個脆!大新天子,連哼都沒來得及哼出來,就給自己畫了個句號。 這是公元23年的事。過了不到兩年,那位“發兵捕不道”的南陽劉秀,把各路農民義軍一一平滅,竊奪了農民革命的胜利果實,在洛陽登上皇位,“中興”了漢室,史稱“東漢”。那已經不是我們這部王莽傳的內容了,咱這部書,就此擱筆。 1996年12月 鶴年脫稿于北京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