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藝高膽大學蛙跳,避實擊虛真奏效; 千里躍進擊鳥頭,目標直指棉蘭老。 話說隨著"車輪"計划的完成,參謀長聯席會議一致認為,召集麥克阿瑟和尼米茲來華盛頓解決他們之間的分歧,确定進攻日本最佳路線的時机已經成熟。因此1944年3月2日,麥克阿瑟和尼米茲被通知到華盛頓陳述各自的計划。麥克阿瑟一如既往地表示不能离開前線,而派參謀長薩瑟蘭代表他出席會議。這次會議主要討論了盟軍進入呂宋一台灣一中國大陸三角地帶的戰略問題。海軍方面認為台灣是一個比呂宋更好的會合地點,它既可以封住日本和荷屬東印度群島之間的瓶頸口,又可以充當踏上整個中國海岸的墊腳石。麥克阿瑟則堅持要优先解放菲律賓,認為通往呂宋的路是戰略上最好的路線,因為只有這條路線才是從他的戰區到日本的最直接路線。他還認為他作為個人,美國作為一個國家,都受惠于菲律賓人,都應當像償還信用債務那樣盡快地解放菲律賓,以報答含辛茹苦的菲律賓人長期以來對美國的耿耿忠心,報答他們在戰爭初期所作的犧牲以及他們不屈不撓地抵抗日本占領的精神。他曾發誓要打回菲律賓,他一定要實現他的誓言。此外,他還認為,如果美國在它一旦擁有資源并且處于可以援助菲律賓的戰略地位時不去援救忠誠的菲律賓人的話,那么美國在整個東方的威信和影響就要遭受無可挽回的損失。如果繞過菲律賓而讓菲律賓人自己解放自己,那么美國將理所當然地永遠無權再次得到他們的友誼。 由于雙方各執己見,會議在這個問題上未作定論。作為權宜之計,除了讓陸軍和海軍各行其是外,似乎沒有什么良計妙策可以駕馭太平洋戰爭。麥克阿瑟過于自負,而就其在公眾中与政界所受到的敬重而言又是個過于強有力的人物。他不甘被置于海軍將領的領導之下,而海軍也拒絕把快速航空母艦交給一位陸軍將領。在這种相持不下的情況下,尼米茲表示,不論采取哪一种方案,麥克阿瑟進攻菲律賓的計划都可照常進行,因為這將吸引和分散日軍的兵力,有助于他的中太平洋攻勢。 當會議進行之時,麥克阿瑟正在布里斯班研究他的下一步行動。根据參謀長聯席會議所确定的1944年作戰目標,麥克阿瑟在完成"車輪"計划后將沿新几內亞北海岸向西推進,第一個目標是120英里外的漢薩灣和韋瓦克地區。但由于該地區有四五万日軍把守,進攻那里必然要經過一場苦戰,代价太高不說,即使打胜了也會嚴重影響推進速度。這時,麥克阿瑟獲得情報說,日軍正准備在荷蘭蒂亞(今查亞普拉)建立新防線,他們在那里已修建了几個机場,并派去海軍修建大隊擴建那里的天然良港,同時還計划向那里增派几個師的兵力。如果日軍的計划得以實現,荷蘭蒂亞無疑將成為橫在麥克阿瑟西進道路上的另一個拉包爾。 有鑒于此,麥克阿瑟的腦海里開始形成一個大膽的計划,即回避漢薩灣和韋瓦克,直接躍向500英里外的只有1.2万日軍防守的荷蘭蒂亞。如果盟軍赶在敵人增援部隊到達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荷蘭蒂亞,不但可以阻止日軍在此建立堅固的要塞,切斷第18集團軍的退路,而且還可以把盟軍的空中轟炸線向西推進到鳥頭半島,從而使西進時間提前几個月。但有一個問題不好解決,即由于這一步躍得太大,超出了肯尼多數戰斗机的作戰范圍,只有航空母艦能解決空中支援問題,而金凱德的艦隊又無航空母艦,因而唯一的辦法是請求尼米茲給予援助。 這項建議被及時提交到參謀長聯席會議。起初尼米茲反對由他的航空母艦提供支援,因為他還要為奪取卡維恩島提供支援,這樣同時為兩個行動提供支援,勢必會影響他在台風季節到來前完成進攻馬里亞納群島的行動。最后,會議決定取消進攻卡維恩的計划,以使尼米茲能全力支援在荷蘭蒂亞的行動。3月12日,參謀長聯席會議下達了他們對下一輪行動的指示:批准麥克阿瑟進攻荷蘭蒂亞的建議,時間是4月15日,屆時第5艦隊將給予支援;尼米茲的部隊將在6月15日進攻馬里亞納群島,9月15日進攻帕勞群島;11月15日兩支部隊協同(尼米茲支援)進攻棉蘭老島。至于棉蘭老拿下后是進攻呂宋還是台灣,則留待以后再定,只是指示兩個人在1945年2月15日前同時作好進攻上述兩地的准備。 為了搞好与第5艦隊的首次合作,麥克阿瑟在尼米茲從華盛頓回到珍珠港后從布里斯班發給他一封電報,聲稱:"長期以來,我就想在這里接待您。我相信通過我們兩人間的商談,兩個司令部之間的緊密合作將會得到進一步加強。因此,如果您什么時候作為我的客人來到布里斯班,我將感到高興。我保證您將受到熱情接待。"雖然尼米茲對他早在1942年9月就曾邀請過麥克阿瑟到努美阿參加太平洋戰區會議,麥克阿瑟卻傲慢加以拒絕那件事仍耿耿于怀,但他還是決定接受麥克阿瑟的邀請。為了這次會晤,尼米茲做了精心准備:從朋友那里弄到珍貴的蘭花品种打算送給麥克阿瑟夫人,派人到檀香山為小阿瑟買了印有夏威夷文的絲質運動衫,另外還買了几盒糖果。 3月25日,尼米茲一行乘水上飛机到達布里斯班碼頭。他們受到麥克阿瑟及其參謀人員的熱情歡迎,令他有受寵若惊之感,因為不久前連馬歇爾在這里也未受到過如此禮遇。麥克阿瑟把尼米茲安排在他所住的倫農飯店里,并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宴會。宴會前,尼米茲到頂樓拜會了麥克阿瑟一家,把帶來的禮物送給他們。第二天,兩位司令官開始會談。尼米茲提出他對荷蘭蒂亞進攻戰的支援將分兩步進行:4月1日,第58特混艦隊的快速航母襲擊帕勞群島及加羅林群島上的日軍基地,然后返回馬紹爾群島補充給養,再于登陸當天駛往荷蘭蒂亞加入戰斗。但大型航母須在登陸第二天即撤离,而留下8艘小型航母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麥克阿瑟對這一計划表示滿意,并許諾將出動轟炸机和P一38遠程戰斗机襲擊附近的日軍机場,以保證航母的安全。雙方最后商定,在荷蘭蒂亞的登陸日期為4月22日。尼米茲對這次會晤感到很滿意,他在寫給金的報告中說:"我和我的一行在整個訪問期間,受到他真誠而周到的熱情接待,沒有什么可挑剔的。會議自始至終都開得很好,很順利。" 尼米茲發現麥克阿瑟聰明能干,富有吸引力,但好裝腔作勢,主觀武斷。在最后一天的會議上,尼米茲根据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指示,要麥克阿瑟与他共同制訂一個抄近路快速向呂宋一台灣一中國大陸三角地帶推進的補充作戰計划。但麥克阿瑟馬上大發脾气,說他不能拋下菲律賓不管,他對菲律賓人民負有神圣的義務,并說:"呆在華盛頓的先生們不了解情況,從來沒有听過槍聲,卻在那里炮制太平洋戰爭的戰略。"倒是尼米茲寬厚一些,為"華盛頓的先生們"說了几句好話。 為實施在荷蘭蒂亞的登陸,麥克阿瑟計划由布納戰役后一直靠邊站的艾克爾伯格指揮擔任此項任務的"白楊樹部隊"。登陸地點選在荷蘭蒂亞兩側的亨博爾特灣和塔拉梅拉灣,同時在荷蘭蒂亞和韋瓦克之間的艾塔佩實施小規模登陸,以阻止韋瓦克的敵軍向西增援,掩護大部隊行動。金凱德將集結110余艘艦船負責運送5万余人的進攻部隊,并提供海上支援。 与此同時,麥克阿瑟的總司令部還制造了將在漢薩灣和韋瓦克實施登陸的假象以迷惑敵人,包括泄露假情報、投放照明彈和降落傘、在海灘上遺棄橡皮艇,好像有偵察部隊在那一帶活動。為麻痹日軍,肯尼也耍了個花招。他禁止P一38遠程戰斗机飛到艾塔佩以遠,而只對漢薩灣和韋瓦克保持強大的空中壓力,以使日軍相信他的戰斗机飛不到荷蘭蒂亞。這些欺騙活動進行得很成功,日軍完全相信了盟軍將進攻漢薩灣和韋瓦克。他們加強了那里的防御,而忽略了麥克阿瑟將要打擊的真正目標。 直到3月底、4月初,肯尼才對荷蘭蒂亞進行了三次大規模轟炸。每次他都出動200多架轟炸机,在P一38遠程戰斗机的護航下,對停在几個机場上的數百架敵机進行猛烈空襲,几乎摧毀了日軍在這一地區的所有空中力量,并給机場設施、基地彈藥庫和營房造成了嚴重破坏,'使荷蘭蒂亞成了日軍的"克拉克"1,報了麥克阿瑟的一箭之仇。与此同時,尼米茲的第58特混艦隊在斯普魯恩斯將軍指揮下,按計划襲擊了帕勞群島和加羅林群島,擊毀160架飛机,擊沉和擊傷停在錨地的几乎全部敵艦。 1即指在戰爭初期被日軍摧毀的菲律賓克拉克机場。——作者 一切准備就緒后,麥克阿瑟率領他的龐大艦隊從芬什港和馬努斯等基地出發,開始了他的大"蛙跳"。這支艦隊先向西北方向航進,以使敵人一旦發現他們也不能判明其真正意圖。在行駛到目標以北海域后,再突然掉頭向南,"就像枝椏從樹干上向天空伸展一樣",其触角伸向各自的目的地:一支向艾塔佩挺進;一支向塔拉梅拉灣航行;第三支主力直接向亨博爾特灣駛去。此時,斯普魯恩斯的第58特混艦隊補充完給養后已返回新几內亞一帶,但由于肯尼的第5航空隊此前已徹底摧毀了那里的空軍基地,因此,這些航母實際上已無事可干。4月21日,它們襲擊了荷蘭蒂亞以西170英里處的瓦克德一薩米空軍基地,然后便在荷蘭蒂亞外圍机動。登陸兩天后,斯普魯恩斯率部返航,途中再次襲擊了特魯克群島。 4月22日清晨,發射著炮火的戰艦和一隊隊登陸艇沖破晨霧,在荷蘭蒂亞港灣赫然出現。毫無准備的日軍正在做早飯,美國人的突然出現使他們大惊失色,接著便是一片混亂,胡亂地打了几槍就向山里逃去。美軍像在野外郊游一樣上了陸,几乎未遇任何抵抗就奪占了登陸場。登陸4小時后,麥克阿瑟和克魯格、艾克爾伯格等人乘登陸艇上岸,在對戰場巡視了兩個小時后回到船上吃午飯。午飯后他們一行人又上了岸。此時正值下午兩三點鐘,天气潮濕悶熱,令人透不過气來,但64歲的麥克阿瑟仍步履矯健、大步流星地向前走著,身上一點汗都不出。回到艦上,他拿出他從小就愛吃的巧克力冰洪淋招待各路將領。艾克爾伯格后來回憶說:"這在赤道地區,當然是再美不過了。我一下子就吃完了我那一份,只見盟軍統帥咧嘴一笑,把自己那杯未動過的冰淇淋遞給我,我很快又吃個精光。" 第二天,麥克阿瑟又到艾塔佩巡視了一遍,那里同樣取得了輝煌的胜利。為防止韋瓦克的日軍第18集團軍(3月25日轉隸第二方面軍)西進威脅艾塔佩和荷蘭蒂亞,他命令克魯格向艾塔佩增援,并构筑堅固陣地以防不測。這樣,日軍第18集團軍便被隔离開來了,其東、西兩面都是盟軍,北面是盟軍控制的海洋,南面是無法逾越的山地叢林,而盟軍的空軍又掌握著絕對制空權。4月26日,美軍以傷亡1100余人的輕微代价結束了荷蘭蒂亞戰役。 鑒于荷蘭蒂亞這樣輕松就拿了下來,那里的眾多部隊既不需休整,又無事可做。因此戰役結束后的第二天,即4月27日,麥克阿瑟即命令艾克爾伯格乘胜再向西躍進一步,奪取距荷蘭蒂亞170英里的瓦克德一薩米地區,以得到更多的机場供空軍部隊使用。5月17日,艾克爾伯格派出"旋風特遣部隊"在瓦克德島及對面的馬勞灣登陸,經過4天緊張激烈的戰斗,即控制了該地區。這次戰斗使麥克阿瑟損失440人。一周后,工兵部隊就加長了瓦克德机場的跑道,以供重型轟炸机使用。 盟軍在太平洋上的迅速推進,使日軍大本營大為惊恐。為阻止這一推進,日本聯合艦隊總司令古賀峰一在3月份制訂了一項代號為"Z"的行動計划,企圖集中日本海軍的几乎所有力量,在路基航空兵支援下,誘使美國太平洋艦隊進入菲律賓海決一雌雄。不料,古賀在3月底的一次飛行中遇到風暴葬身海底。陪同他的參謀長福留繁在落海后被菲律賓游擊隊俘獲,同時還繳獲了一箱標有"絕密"的文件。游擊隊立即把那箱文件通過潛艇送到麥克阿瑟那里。麥克阿瑟在這些文件中發現了"Z"行動計划,并馬上把它轉給尼米茲。 接替古賀的丰田副武海軍上將認為,盟軍的下一個目標不會是馬里亞納群島,而很可能是帕勞群島。因此,他把"Z"行動的決戰地區改在帕勞和新几內亞之間的海域,屆時尼米茲會像支援荷蘭蒂亞登陸一樣派出航母編隊在這一水域活動。5月上旬,他正式下達了代替"Z"行動的"阿號"計划,并開始在塔威塔威島、達沃島和棉蘭老島集結艦隊,同時加強決戰地區包括比亞克島在內的空中和地面力量。麥克阿瑟和尼米茲獲悉這一新情況后,立即命令潛艇部隊到日艦集合海域活動,擊沉了不少艦船,并嚴密監視每艘日艦的動向。 瓦克德島攻占后,麥克阿瑟決定馬不停蹄地向西躍進,奪取距瓦克德西北180英里的實珍群島中的比亞克島。比亞克島位于鳥頭灣的出口處,為扼守鳥頭半島的天然屏障,北面即是帕勞群島。該島被珊瑚礁所環繞,島上地形起伏,長滿了濃密的熱帶叢林,到處是蜂窩狀的多層洞穴。由于"阿號"作戰計划要求使用陸基航空兵來彌補航母兵力的不足,因此,位于該決戰海域的擁有三個机場的比亞克島便變得特別重要了。顯而易見,無論盟軍還是日軍,只要以該島為基地,其轟炸机群就會大大加強己方海軍部隊在這一海域的突擊力量。不使比亞克島落入盟軍手中,這對"阿號"作戰計划是至關重要的。為此,日軍向那里增援了7000余人的部隊,使島上日軍總數達到1.1万多人,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訓練有素、富有戰斗經驗的精銳部隊。他們利用遍布全島的蜂窩狀洞穴,組織了嚴密而巧妙的防御体系,准備与膽敢登陸的盟軍決一死戰。 盟軍情報部門估計日軍在比亞克島的守衛部隊約4000人,其中一半為作戰部隊。后來听說日軍要加強該島的防御力量,但到底加強了多少不得而知,他們估計也許只有三四千人吧。麥克阿瑟宁愿相信島上守軍不多的說法,而令霍勒斯·富勒少將的第41師1.2万人去完成這次任務,同時命第7艦隊和第5航空隊提供海空支援。5月27日,即在拿下瓦克德島一周后,麥克阿瑟發動了比亞克島登陸戰。 在登陸之前,肯尼的飛机和金凱德的支援艦先行對比亞克島進行了猛烈的轟炸和炮擊,隨后富勒的部隊從島的南面上陸。起初,登陸部隊只遇到微弱的抵抗,"情緒很好地"向机場跑去,他們既未攜帶火炮等重武器,也未向前面派出先頭部隊,很有點像上次在荷蘭蒂亞"郊游"的味道,以致于總司令部過早地向外界宣布"新几內亞戰役已告成功"。但正當美軍大搖大擺地向島內推進時,日軍突然從附近的山洞中和居高臨下的懸崖上向他們射擊,"郊游"很快變成了一場惡夢。顯然,日軍采用的是誘敵深入的打法,先把美軍放進來,造成防御薄弱的假象,然后再予以痛擊。這樣,到第二天,美軍剛剛越過海灘便陷入困境,停滯不前了。在以后的几天里,雙方仍殺得難解難分,但麥克阿瑟卻宣稱日軍已土崩瓦解,富勒的部隊只是在肅清殘敵。6月13日,富勒要求麥克阿瑟調派增援部隊,但麥克阿瑟拒絕派兵增援,并怒气沖沖地對克魯格說:"比亞克的進展不令人滿意。"在這种情況下,克魯格不得不解除了富勒的職務,而派艾克爾伯格去親自指揮作戰, 盟軍之登陸比亞克島,對丰田的"阿號"作戰計划构成了直接威脅,因為那里的机場對于保持在帕勞群島以南海域的空中力量至關重要。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部認為,如果奪回比亞克,就能把美國太平洋艦隊引到那一帶海域,從而達到与之決戰的目的。于是丰田下達了向比亞克實施增援和反登陸的"渾號"作戰計划。6月3日,其第一支增援部隊包括1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護送2500名日軍從塔威塔威群島出發駛向比亞克。美國第7艦隊的4艘潛艇發現了這支南下的日本艦隊,于是在后面緊緊跟蹤,并不斷地進行騷扰。与此同時,金凱德派出所有的水面艦只(4艘巡洋艦、10艘驅逐艦)前去攔截。當日軍艦隊駛過塔勞群島后,其行蹤被美軍偵察机和潛艇再次發現。為避免落入圈套,日軍艦隊慌忙返航。6月7日,6艘日軍驅逐艦試圖進行第二次增援。第二天,肯尼從瓦克德机場出動轟炸机對之進行攻擊,將其中的1艘炸沉,其余5艘在金凱德巡洋艦隊的追擊下向回逃竄,在返回達沃港時又被克里斯蒂的潛艇擊沉1艘。 兩次失敗并未使聯合艦隊放棄"渾號"行動。日本聯合艦隊第1特混艦隊司令小澤治三郎海軍中將以他的兩個王牌——"大和"號和"武藏"號超級戰列艦,連同5艘巡洋艦和7艘驅逐艦,組成一支強大的編隊,于6月10日离開塔威塔威向南駛來。然而就在這支編隊全速向比亞克島方向前進時,尼米茲的第5艦隊開始向1000多英里外的塞班島進行登陸前的預先火力准備。這時,日軍大本營才如夢方醒,原來美軍的主要目標是馬里亞納而不是帕勞。聯合艦隊司令部立即決定暫時停止"渾號"行動,而准備在菲律賓海全力實施"阿號"作戰。6月13日,聯合艦隊主力從塔威塔威駛向塞班。同一天,正在駛往比亞克的那支日本艦隊掉頭北航,前去与主力部隊會合。 日軍在企圖從海上增援的同時,還抽調了大量飛机前去支援比亞克島戰斗。盡管金凱德的對空炮火和肯尼的戰斗机積极攔擊日軍飛机,但日軍航空兵仍沖破重重阻攔,反复轟炸了比亞克島盟軍的灘頭陣地和瓦克德机場,擊毀机場上的60余架飛机,并炸毀了一座彈藥庫,嚴重削弱了盟軍在比亞克島上的防空力量。幸運的是,那些來自北方的日本飛行員很快就患了瘧疾和叢林熱病而躺倒,這些空襲也很快失去了威力。 由于尼米茲在馬里亞納群島所采取的行動轉移了日軍的。注意力,使麥克阿瑟在比亞克島的行動大大減輕了壓力。6月中旬,敢干敢拼的艾克爾伯格親臨前線指揮作戰,激發了部隊的斗志。他們与日軍進行了艱苦的爭奪戰,用火焰噴射器和炸藥將日軍從洞穴中一批一批地赶出來,然后再加以消滅。經過10余天的激烈戰斗,形勢才趨于明朗,但直到7月22日,日軍的抵抗才基本停止。這次戰斗,日軍有7000余人被打死,200余人被俘;美軍亡400人,傷2000余人。由于艾克爾伯格在比亞克戰斗中指揮有功,麥克阿瑟提升他為剛剛組建的第8集團軍司令。 6月15日,尼米茲將軍在中太平洋戰區如期開始了他的馬里亞納群島戰役。盟軍共有600余艘艦只、1600余架飛机和12万余人的登陸部隊參加了這次戰役。他們首先在塞班島登陸,遇到猛烈的抵抗。其間,尼米茲獲悉日本聯合艦隊主力正向馬里亞納開進,企圖与太平洋艦隊決戰,這正中他的下怀。他早就想把聯合艦隊引出來,徹底整治它一下了。6月19日和20日,美、日艦隊在菲律賓海進行了一場著名的大海戰。由于美軍占有近一倍的优勢,第一天就擊落日机300多架,美國飛行員把這次海上空戰戲稱為"馬里亞納打火雞"。同日,尼米茲的兩艘潛艇擊沉了小澤治三郎的旗艦"大鳳"號航母和久經疆場的"翔鶴"號航母;第二天;第58特混艦隊全力追擊西撤的日本艦隊,又擊沉擊傷3艘輕型航母,擊傷戰列艦和巡洋艦各一艘。"阿號"作戰以日軍的徹底失敗而告終。 塞班島戰役經過22天的艱苦戰斗,于7月6日方告結束。日軍陣亡和自殺者達2.6万余人,其中包括駐該島的第1航空艦隊司令南云忠一上將和守島部隊司令齋藤中將。7月21日和24日,美軍又先后在關島和提尼安島登陸,在經過一場殊死的搏斗后,于8月1日和10日占領上述兩島。馬里亞納戰役是美日開戰以來雙方傷亡最慘重的一戰,日軍亡近6万人,美軍亡5000余人。此役對太平洋戰爭進程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它突破了日本的內防御圈,基本切斷了日本与南方資源地的聯系,同時以塞班島為基地,美軍的B一29轟炸机可以直接對日本本土進行空襲。馬里亞納的失守也引起了日本統治集團的极大恐慌,東條英机不得不承認日本已面臨空前嚴重的危机,并于7月18日率全体內閣辭職。 尼米茲在馬里亞納的胜利使麥克阿瑟感到時間日益緊迫。如果他不盡快結束新几內亞戰役的話,就會影響他极力鼓吹的進攻菲律賓的計划,從而使金的戰略占上風。因此,在比亞克島戰斗還未結束時,他便命令部隊再向前跳一步,于7月2日在比亞克以西70英里的農福爾島登陸,隨后又于7月30日登上了日軍在新几內亞的最后一個据點——鳥頭半島,占領桑薩波。這樣,麥克阿瑟在三個多月時間里向西躍進1000余英里,并沿整個新几內亞海岸建立起一系列海空軍基地,使日軍無論從空中還是從海上都無法在哈馬黑拉一菲律賓戰線以外作戰了。 奪取桑薩波,標志著新几內亞戰役的結束。從上一年6月底以來的13個月時間里,麥克阿瑟的部隊采取蛙跳戰術一層一層地深入日軍的弧形防線,西進了1800英里,北進了100英里,距棉蘭老只有500英里了。數股敵人被孤立,斷絕了与外界的聯系,因而無力組織有效的進攻力量,無法牽制盟軍的主要作戰行動。唯一對盟軍的作戰計划造成威脅的是被圍困在韋瓦克地區的日軍,他們絕望地在雨季中期待外援,但海陸補給線均被切斷。這樣,由于得不到補給,經過兩個月的孤軍困守后,他們再也支持不住了。統率這支部隊的安達二十三中將意識到,与其消极地在那里等死,還不如積极地采取行動,也許還有一線生的希望。在采取行動前,他對他 的將士們說:"我再也找不到什么辦法來擺脫目前的困境。因此,我打算以我們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來戰胜它。我決心集中這個地區的兵力,狠狠地打垮艾塔佩的敵人。這是我們利 用自己的全部力量,消滅敵人的最后一次机會,讓我們發揚皇軍崇高的犧牲精神吧!" 7月11日,2万日軍在海岸叢林中行進了100英里后,向艾塔佩發動了瘋狂的進攻。此前,克魯格已加強了這一地區的防御,使守軍達到一個軍的兵力。同時,金凱德和肯尼的海空軍則有效地破坏了日軍的補給線。日軍在正面進攻受挫后,轉而向南迂回,企圖突破盟軍右翼防線,但被前去阻擊的第43師擊退。經過三個星期的激烈戰斗,盟軍于7月31日發動了一次雙重包抄反攻,把敵人分割成三部分。至8月3日,戰斗基本停止,日軍的突圍企圖被粉碎,損失了近一半的兵力;美軍傷亡3000人。其后,麥克阿瑟令瓦齊將軍率澳大利亞軍隊前來接防,承擔了极其艱巨的"肅清殘敵"任務。他們向韋瓦克發起進攻,但很快陷入曠日持久的叢林戰,直到第二年的5月10日才最后攻克這,据點。而那時的美軍正站在馬尼拉海岸,享受著解放菲律賓的榮譽呢! 就在這一年,麥克阿瑟受阿瑟·范登堡等人的鼓動,首次參加了總統競選,結果一敗徐地。支持麥克阿瑟的多是右翼极端主義者、孤立主義者、美國至上主義者和仇視羅斯福新政的人。范登堡在1943年就開始尋找能擊敗羅斯福的候選人了。從共和党的投票記錄看,麥克阿瑟雖遠在澳大利亞,而且不是正式候選人,但他的票數僅次于當時呼聲很高的威爾基和杜威。因此,范登堡認為,如果后兩個人票數相當而形成僵局的話,那么麥克阿瑟就很可能作為一匹"黑馬"而被提名為候選人。 麥克阿瑟在公開場合從未表示過有意競選總統,但据艾克爾伯格回憶說:"在1944年大選前,他跟我多次談及選舉總統之事,但他往往把自己的愿望隱藏起來,說要不是他憎惡或在一定程度上看不起羅斯福,他才不會有這樣的想法呢。"對范登堡的好意,麥克阿瑟曾致電向他表示感謝,希望將來有机會加以報答,并表示對他絕對信任。范登堡則把這看作是麥克阿瑟暗示愿意被提名為候選人,并堅信他是共和党中唯一能擊敗羅斯福的人。于是,他立即開始幕后活動,為他的"黑馬"計划招兵買馬,并開動宣傳机器大造支持麥克阿瑟的輿論。1944年2月,范登堡公開站出來支持麥克阿瑟,他在一篇題為《我為什么支持麥克阿瑟》的文章中,提出了三個主要理由:第一,麥克阿瑟將全面改變美國的軍事戰略;第二,他是使國家戰后恢复經濟的最好人選;第三,他具有完成此任的偉大思想、勇气、能力和基督徒的獻身精神。 但沒過多久,范登堡的"黑馬"計划就受到致命的打擊。4月4日,在威斯康星州的候選人預選會上,24名代表中只有3人投了麥克阿瑟的票。杜威得了17票,威爾基則一票未得。這樣,范登堡希望在選舉中出現僵局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然而10天后波瀾又起。內布拉斯加州一個初出茅廬的保守派議員阿爾伯特·米勒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可能是想以此抬高自己,抑或挽回麥克阿瑟的敗局),公布了他与麥克阿瑟的兩次通信。在寫給麥克阿瑟的兩封信中,他對羅斯福的新政進行了猛烈抨擊,并指出國內正出現一個反對實行新政的群眾運動,希望麥克阿瑟能接受民眾的推舉,無所畏懼地幫助民眾消滅新政這個怪物。麥克阿瑟在复信中表示同意米勒的看法,并認為最重要的是把事實真相擺在民眾面前,依靠他們來克服國家的危机。 這些信件的發表立即掀起一場軒然大波,它們不但表明麥克阿瑟不安于軍人職責、積极渴望爭當總統候選人,而且在反對他的人看來,這是不忠誠于總司令羅斯福的犯上行為。在這种情況下,麥克阿瑟不得不于4月17日發表如下公開聲明: 我注意到米勒議員發表了我寫給他的私人信件。我從未打算要發表這些信件。任何正直的人在細讀這些信件后都會看出,它們既沒有政治用心也沒有完全同意米勒議員的觀點。我完全拒絕那种惡意的解釋,說它們是對什么政治哲學或什么身居高位的人提出批評。我的信不過是對一個我國最高立法机關的成員寫給我的、對我進行贊揚和友善評論的信件表示致謝而已。把這些信作另外的解釋,那就歪曲了我的本意。我沒有收到米勒議員的第三封信,据說在那封信中他勸我宣布作為美國總統的候選人。……我再說一遺我過去說過的話,我不是總統候選人,也無意于此。我把一切都用在指揮戰爭上了。我唯一的抱負就是完成已賦予我或將賦予我的任務,幫助我可愛的祖國打贏這場生死攸關的戰爭。 但批評并沒有平息,這迫使他于4月30日再次發表聲明: 我注意到一些報紙上的文章以強硬的措詞公開宣傳一种廣為流傳的說法:前線有一個服現役的高級將領在謀求總統候選人提名,這勢必有損于我們正致力于的戰爭。我已多次聲明我不是這個公職的候選人。不過,鑒于這种情況,為了徹底表明我的立場,我要求不要再把我的名字以任何形式与總統提名聯系在一起。我不妄想提名,也決不會接受提名。 盡管如此,在6月26-28日舉行的共和党代表大會上,麥克阿瑟的名字還是被列在了候選人提名單上。結果,他只得了可怜的一票,令那些支持他的人大為不解。正是:將軍本應盡軍職,天生不該問政治。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