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十七章 最后打擊


  北上南下擴戰果,巡視戰區好快活;
  四面楚歌聲聲逼,絕望天皇把箭折。

  話說還在麥克阿瑟進軍呂宋之時,美國的決策者們已在考慮最后擊敗日本的方案和時間表,并一致認為進攻日本本土是迫使其投降的唯一手段。但有一點使他們感到不安,即對日本本土的進攻必將帶來巨大的傷亡,据估計至少要損失50万人,而且要用一年半甚至更多的時間。這樣,為減少傷亡、縮短戰爭,只有求得擁有巨大軍事潛力的蘇聯的幫助。因此,在1945年2月4~11日舉行的雅爾塔會議上,羅斯福總統不惜以犧牲中國的利益為代价來換取蘇聯參加對日戰爭的承諾。在那次會議上,斯大林答應在德國投降后的2~3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條件是必須維持外蒙古的現狀,蘇聯必須取得庫頁島南部及千島群島,大連港必須國際化,蘇聯可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并將与中國共同經營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條件雖然苛刻了些,但羅斯福認為是值得的。蘇聯若能從北面發動進攻,就會對日本形成南北夾擊態勢,從而減輕美軍的壓力,加快戰爭進程。

  在邀請蘇聯參加對日作戰問題上,麥克阿瑟在回憶錄中說他曾反對這樣做,認為到1945年日本敗局已定,讓蘇聯介入已是多此一舉。但有證据表明他當時并不這樣看。他曾對保羅·弗里曼上校說:"除非俄軍預先承諾在滿洲參戰,否則我們切不可入侵日本本土。"海軍部長詹姆斯·福雷斯特爾則在日記中寫道:"麥克阿瑟說,他覺得應保存我們的實力,使之用于日本本土,用于關東平原,但如果俄國人不能保證在滿洲使日本投入大量軍隊作戰,這一點是不能做到的。"

  雅爾塔會議結束后不久,即2月19日,尼米茲發起硫黃島戰役。他原以為他的部隊會很輕松地拿下這個面積只有20平方公里的小島,但事實證明,這場戰役是海軍陸戰隊有史以來進行的最艱苦的戰役,登陸當天即陣亡2400人。在向島上推進過程中,美軍不得不在岩縫和山洞中与日軍展開肉搏戰。直到3月26日,島上2万余日軍才基本被消滅,比原計划的5天時間整整多了一個月,而且付出了傷亡2.6万人的慘重代价。

  4月11日,尼米茲按原計划發動沖繩島戰役,開始進入掩護日本本土的最后一道屏障。這是一場更艱巨的苦戰。日軍在該島駐有10万余部隊,集中主力于地勢險要的島的南半部,形成以首里為中心的堅固筑壘陣地。起初,美軍18万余登陸部隊未遇多大抵抗即順利上陸,但在向縱深推進過程中,日軍的抵抗日益增強,戰斗愈發激烈。4月6日,日軍開始實施"天號"作戰計划,出動大量飛机對沖繩附近海域的美軍艦船進行了猛烈攻擊,擊沉擊傷數十艘艦船。同一天,日本海軍出動包括"大和"號超級戰列艦在內的10艘軍艦裝載只:夠單程航行的燃油駛出獺戶內海,准備實施一次自殺性攻擊:在美軍登陸海灘沖岸擱淺,然后進行集中炮擊,直至彈藥耗盡或被擊毀為止。然而,當這支艦隊于次日駛到九州西南海域時,即遭到斯普魯恩斯所率第5艦隊艦載机的猛烈攻擊,"大和"號及另外3艘軍艦當即被擊沉,2艘遭重創,其余4艘逃回基地。4月18日,美軍占領沖繩北部,但對南部的進攻卻几次受挫,雙方陷入僵持局面。

  与此同時,麥克阿瑟自作主張,把菲律賓的戰事從呂宋島擴大到其他島嶼。此前,參謀長聯席會議曾指示,把解放其他島嶼的行動交給菲律賓游擊隊。然而,日軍迫使馬尼拉遭受毀滅的舉動使麥克阿瑟不顧一切地決心盡快并親自收复菲律賓各島。另外,當時駐萊特和民都洛的第8集團軍并無其他作戰任務,因此,參謀長聯席會議也就默許了這一作戰行動。按照麥克阿瑟的想法,克魯格的第6集團軍應該把呂宋島上的日軍"赶進山里,牽制它,削弱它,而我方主要力量放在可以使用更多兵力的地區"。于是,他硬是從已很吃緊的克魯格那里抽出兩個師加強給艾克爾伯格,令后者向南發動一系列登陸作戰。

  2月28日,艾克爾伯格首先在巴拉望島登陸,隨后又相繼在棉蘭老島、班乃島、內格羅斯島、宿務島、保和島、巴西蘭島、霍洛島和塔威塔威群島登陸。到4月中旬,除棉蘭老島上還有若干日軍据點未拔除外,菲律賓中、南部島嶼基本被解放。在總計38次登陸作戰中,無論其規模還是其激烈程度都不很引人注目,進展也較順利。雖然有几個島嶼(如宿務、棉蘭老)防守較嚴、戰斗較艱苦,但由于此時的日軍大本營已認定菲律賓勢在必失,因此它的注意力已由外圍轉向本土防御,几乎未再給菲律賓戰場以空中和海上支援。而且,根据新的戰術原則,日軍守備部隊已不在水陸灘頭進行拼死抵抗,而是盡可能死守城市和据點,迫不得已時就將其炸毀。結果,大批日軍撤守山區,不少人死于饑餓和疾病,少數人一直堅持到戰爭結束甚至更晚。

  相比之下,克魯格在呂宋島上的戰斗則要艱苦得多。馬尼拉被拿下后,山下奉文仍有約17万部隊在島上的3個山區抵抗。其中山下親率的尚武集團12万人在北呂宋山區,振武集團4万人在馬尼拉以東山區,建武集團1万人在克拉克以西沿海山區。克魯格面對的是太平洋戰爭中美軍所遇到的最大一股日軍集團,他在兵力受到削弱、部隊疲憊不堪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發揮火炮的优勢,以推土机和坦克開道,一步一步地向前推進,先把日軍赶出碧瑤地區,然后于5月下旬突破通向卡加延山谷的巴萊特隘口,把敵人壓向狹窄的馬德里山區。

  當艾克爾伯格基本結束在南菲律賓的戰斗時,麥克阿瑟又向參謀長聯席會議提出使用第8集團軍南征婆羅洲的計划。這一建議引起了澳大利亞軍方的強烈不滿。布萊梅將軍抱怨說,他的部隊被留在后方的新几內亞、新不列顛和布干維爾收拾殘局,而美軍卻在前方獨享胜利果實。為了平息澳大利亞人的怒气,麥克阿瑟不得不作出讓步,改用澳新軍團去實施婆羅洲戰役。5月1日,以澳軍為主力的1.8万登陸部隊在婆羅洲東部的打拉根登陸,開始了麥克阿瑟稱之為"雙簧管"的戰役。

  正當太平洋戰場激戰正酣之時,其他戰場的戰事已相繼宣告結束。4月上旬,東線蘇軍和西線盟軍對德國實施了連續的大規模進攻,并在易北河胜利會師。4月16日,蘇軍以250万人發起強大的最后擊敗德國的柏林戰役,于4月30日攻占國會大廈。就在這一天,那位驕橫狂妄、凶殘暴庚、惡貫滿盈、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元凶希特勒,在他的總理府地下室与其新婚妻子絕望自殺。5月2日,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率殘部投降。5月8日,凱特爾元帥代表德軍最高統帥部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在意大利,墨索里尼的下場比希特勒的還要慘,他在逃往德國途中被游擊隊俘獲,于4月28日被處死,尸体被倒挂在電線杆上。在亞洲戰場的緬甸,盟軍在取得緬北反攻戰役胜利后迅速南下,于5月2日收复仰光,從而結束了在緬甸境內的作戰行動。

  隨著歐戰的結束和對日戰爭的節節胜利,美國的決策者們加緊了對日本本土進攻的准備。但在由誰來指揮這次戰役的問題上,他們又遇到了那個令人頭疼的老問題:是建立統一指揮還是維持現狀?維持現狀顯然不可取,因為作戰目標只有一個。但若建立統一指揮,這個指揮者是麥克阿瑟還是尼米茲?按原來的作戰區域划分,日本在尼米茲的管轄區內,但進攻日本又主要是陸上作戰,陸軍部和麥克阿瑟都不愿在其中充當配角。最后,羅斯福總統在他于4月12日逝世前做了這樣的折衷安排:在進攻日本的作戰中,麥克阿瑟將指揮太平洋戰區的所有地面部隊和戰術航空兵部隊,尼米茲將指揮包括第7艦隊在內的所有海軍部隊。兩個人誰也沒當上總指揮,他們原來的各自獨立的指揮權實際上讓參謀長聯席會議收了回去。這种安排于4月3日由參謀長聯席會議以指令形式下達給麥克阿瑟和尼米茲。附帶的一項指示是,目前兩個人仍按舊的指揮關系完成各自的戰斗任務,如何過渡到新的体制,應逐步進行,共同協商。

  4月13日,薩瑟蘭代表麥克阿瑟前往關島會晤尼米茲,商討過渡事宜。薩瑟蘭告訴尼米茲,麥克阿瑟建議盡可能快地全部接管尼米茲指揮的地面部隊。但尼米茲希望在地面部隊完成作戰任務后再交給麥克阿瑟指揮,以免引起混亂,影響任務的完成。他還謝絕了麥克阿瑟請他負責西南太平洋戰區海上作戰指揮的建議,只同意像原來那樣承擔支援任務或把直接參戰的部隊調歸麥克阿瑟指揮,以免給人以事實上成為麥克阿瑟部屬的印象。結果,薩瑟蘭空手而歸。這以后,雙方參謀人員又進行了多次接触,仍無結果。最后,尼米茲于 5月15日親赴馬尼拉与麥克阿瑟直接商談。在兩天的會晤中,尼米茲發現麥克阿瑟還是通情達理的。他們解決了絕大部分遺留問題,一致否定了任何地面部隊不得歸海軍將領指揮的提法,共同簽署了進攻日本的作戰計划,規定進攻部隊只由一名指揮官指揮,上陸時由海軍將領指揮,上陸后由陸軍將領指揮。5月25日,參謀長聯席會議發布進攻九州的"奧林匹克"計划和進攻本州的"王冠"計划。前者將于11月1日由克魯格的第6集團軍實施,后者將于12月1日由艾克爾伯格的第8集團軍和歐洲調來的第1集團軍實施。

  此時,沖繩戰役終于打破僵局。巴克納中將指揮他的第10集團軍從東、西兩翼迂回,對日軍主要防御陣地形成包圍態勢。其間,哈爾西再次換下斯普魯恩斯,指揮第3艦隊擺脫了對沖繩島的"被動防御",于6月初對九州進行了空襲。不幸的是,台風再次襲擊了第3艦隊,"匹茨堡"號巡洋艦被打掉了艦首,其他32艘艦只也受到程度不同的破坏,142架飛机被摧毀。這次台風襲擊使哈爾西再遭非難,差點被解除職務。6月22日,沖繩島戰役終于宣告結束。在這場長達83天的戰斗中,日軍約有9万人被擊斃, l万人被俘,另有10万平民被打死。美軍傷亡約6.5万人(其中亡1.3万人);26艘軍艦被炸沉,368艘被炸傷。美軍在這次戰役中的損失超過了太平洋戰爭中的歷次戰役。雖然付出了這樣高的代价,但奪取沖繩的戰略意義卻是巨大的:它使美軍獲得了進攻日本本土的立足點,并可加強對日本的戰略轟炸和海上封鎖。最重要的是,它迫使日本面對不可避免的失敗而不得不采取早日投降的對策。

  在西南太平洋戰區,婆羅洲戰役仍在激烈地進行。离預定的進攻日本本土還有5個月時間,麥克阿瑟在馬尼拉几乎無事可做。他不甘寂寞,決定親臨婆羅洲前線進行巡視。6月3日,他在艾克爾伯格陪同下登上"博伊西"號巡洋艦南下。他們大致沿著1942年逃出科雷希多時的路線,先到民都洛,然后到棉蘭老,接著又去了宿務、內格羅斯和巴拉望。艾克爾伯格中途返回棉蘭老,繼續指揮那里的戰斗,由肯尼接替他陪麥克阿瑟前往婆羅洲。6月8日,麥克阿瑟一行离開巴拉望,前往文萊視察將在那里進行的登陸。 "

  6月10日,澳軍在未遇多大抵抗的情況下順利上陸,并向腹地推進。登陸兩小時后,麥克阿瑟和肯尼等也上了岸。附近仍有日軍不斷射擊的槍聲,這使肯尼感到非常緊張。但麥克阿瑟卻無所顧忌地大步往前走,顯得很開心,還不時地同士兵們交談。這時,一位一直跟在麥克阿瑟身旁的攝影記者被敵人的一顆子彈擊中了肩膀,肯尼借此強行把麥克阿瑟拉回到艦上。第二天,他們又上了岸,坐上一輛吉普車"去尋找更多的麻煩"。他們來到叢林深處,被一位澳大利亞軍官擋住了去路。麥克阿瑟表示抗議,仍要往前走,但那位軍官不听邪,就是不放行,還說這是他生平頭一回看見一位總司令當尖兵。結果,他們在附近轉了一圈,最后覺得再沒什么可看的了,才返回"博伊西"號。

  6月12日,"博伊西"號經和樂島和棉蘭老北返。麥克阿瑟回到馬尼拉后,正赶上哈爾西從萊特前來見他。這是他們一年來的首次晤面,自然异常高興,一起共進了午餐,并談起仍在進行的沖繩島戰役。麥克阿瑟批評這次戰役代价太高,太浪費,認為与其用正面強攻去消滅敵人,不如以逸代勞,建立防御陣地,將敵人困死。哈爾西則批評斯普魯恩斯對艦隊的使用不當,認為他不是用其對日本本土進行戰略襲擊,而是束縛于沖繩附近進行消极防御。他們談得非常投机,情緒都很激昂。

  6月中旬,澳軍在打拉根登陸成功后,開始准備在婆羅洲的巴厘巴板實施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登陸作戰。巴厘巴板是著名的石油產地,日軍在此建有最堅固的水際灘頭防御工事,布設了大量水雷和障礙物,并在岸灘后面的高地上配置了火炮以封鎖灘頭陣地。為摧毀這些工事和障礙物,盟軍在登陸前16天就開始了艦炮火力准備,共發射16万發炮彈,為西南太平洋部隊實施預先火力准備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一次。期間,掃雷艇和水下爆破隊完成了登陸水域的清除任務。6月27日,麥克阿瑟為觀看巴厘巴板的登陸情況而再次乘"博伊西"號南下。

  7月1日,登陸行動剛開始不久,麥克阿瑟即命令馬上派一艘汽艇來送他上岸。但負責作戰的海軍將領認為當時灘頭正處于敵人的炮火之下,因此未按預定時間派汽艇來。麥克阿瑟讓手下人告訴這位將軍:"立刻派汽艇來!"5分鐘后,汽艇果然來了。上岸后,他在一個离日軍陣地不到200碼的高地上駐足,与戰地指揮官一起查看地圖。這時,日軍一挺机槍向他們射來,濺起一片塵土。其他人都臥倒在地,唯有麥克阿瑟仍站在那里若無其事、一動不動地還在看地圖。末了,他把地圖交還給那位軍官,并指著附近的另一個高地說:"我們去那里看看。"當他們從高地上下來時,那挺机槍又掃射過來,打落了他們身旁樹上的樹葉。麥克阿瑟轉身對那位指揮官說:"順便提一下,我想最好派几個人干掉那挺机槍,免得它傷了什么人。"過后,美國的一家報紙以《臥倒,將軍,臥倒!》為題,強烈呼吁麥克阿瑟"下次再發生這樣的情況,听到臥倒的命令后,可別再站著不動了",以免帶來毫無意義的犧牲。該文還諷刺說:"您真以為危險是那么甜滋滋的,她的臉蛋是那么白哲,使您沉迷不能自拔嗎?常識斷定應該臥倒,您就要臥倒。您不必使您的士兵信服您是一位勇士。您不必使我們這些納稅人和戰爭債券的購買者信服。
"

  7月5 日,麥克阿瑟返回馬尼拉。在前一天,他已宣布菲律賓戰役正式結束。實際上,克魯格在呂宋的清剿作戰還遠未結束,他只消滅了10万余日軍,還有6万多躲在呂宋北部山區,他們直到戰爭結束才投降。但這股几近彈盡糧絕、疲憊不堪的殘敵,此時已构不成什么威脅。在菲律賓戰役(包括萊特、呂宋和南部諸島作戰)中,日軍共被擊斃40余万人,而美軍則只傷亡6.2万人(其中亡1.4万)。与日軍的損失相比,美軍的傷亡是微不足道的:每陣亡1人,就有30名日軍被打死。

  在婆羅洲戰役接近尾聲時,麥克阿瑟還擬制了爪哇登陸計划,以奪取荷屬東印度群島,恢复荷蘭人的殖民統治。但參謀長聯席會議考慮到進攻爪哇在戰略上沒有什么意義,且盟軍要全力用來准備對日本本土發動進攻,故未批准該計划。對此,麥克阿瑟認為這是一個嚴重錯誤,是政治在干涉軍事。

  為徹底摧毀日本的戰爭潛力和日軍的抵抗意志,創造進攻日本本土的有利條件,美軍從3月份開始還加強了對日本的空中轟炸和海上封鎖。3月9日夜,美軍第20航空隊在柯蒂斯·李梅將軍指揮下,從關島出動334架B一29轟炸机對東京實施第一次低空大規模"火攻",共投燃燒彈1667吨。東京頓時成為一片火海,1/4以上的市區被燒毀,8万多人被炸死或燒死,100万人無家可歸。以后10天,李梅又出動轟炸机1595架次,對東京、大阪、名古屋和神戶投燃燒彈9373吨,被稱之為"火攻閃擊戰"。這种要命的"火攻",其規模越來越大,并擴大到其他城市。到7月份,肯尼的飛机和哈爾西的艦載机也加入到這一轟炸行列。肯尼說,他几乎每天都以沖繩為基地出動600架以上的飛机對日本進行襲擊。哈爾西自7月1日率第3艦隊自萊特灣再次出海后,三次襲擊東京、兩次襲擊北海道、三次襲擊獺戶內海。大轟炸使日本98座城市遭到程度不同的毀坏,輕者被毀一半,重者全部成為廢墟;大轟炸給日本平民帶來深重的災難,數十万人被炸死,上千万人流离失所;大轟炸几乎使日本工業陷于癱瘓狀態,飛机、電力和煉油工業分別下降65%、70%和80%,其他軍工生產下降30%以上;大轟炸給日本的海、空軍也帶來极大的破坏,大量机場被摧毀,日本海軍殘部被基本消滅。這些連續不斷而肆無忌憚的轟炸,几乎未引來任何報复性行動。日軍大本營已把飛机(其中大部分是"神風"特攻机)隱蔽起來,一心准備在本土与美軍決戰。

  与此同時,美軍從3月份起開始對日本本土實施大規模海上封鎖,以切斷其海上運輸線,使日本列島成為孤島。美軍除組織潛艇、航空兵和水面艦只襲擊日本商船,實施破交作戰外,還重點對日本本土實施了代號為"饑餓戰役"的布雷封鎖。布雷兵力主要由第20航空隊的B一29轟炸机擔任,由戰術航空兵和潛艇協同。從3月27日起到戰爭結束的4個半月時間里,第20航空隊共出動飛机1500余架次,向下關海峽、獺戶內海以及各大海港投布水雷1.2万余枚,毀傷日本船只670艘,總吨位近140万吨,使日本本土与其西南諸島、中國和朝鮮之間的海上交通基本被切斷。結果,在轟炸和封鎖的共同打擊下,日本經濟陷于崩潰,許多工厂關閉,物資補給中斷,軍需生產停頓,油料枯竭,飛机和艦船停航;全國陷于混亂、恐慌和饑餓之中。

  面臨絕境,日本統治集團一面企圖垂死掙扎,准備本土決戰,一面進行和平試探,尋求体面投降。從3月份開始,日本即試圖通過瑞士和瑞典某些中間人向美國進行這种和平試探,但由于其內部主戰派和主和派之間嚴重對抗,使執政者舉棋不定,毫無結果。4月上旬,鈴木貫太郎上台,起用主和派東鄉茂德任外相,向盟國擺出和平姿態。德國投降后,日本統治者不得不正視敗局已定的現實,開始真正考慮和平問題。在5月12月舉行的最高戰爭指導會議上,海軍大臣米內光政提議由蘇聯出面調停,以保留帝國國体為條件,与盟國達成不丟面子的和平。這項建議受到鈴木首相的認同,但卻遭到東鄉外相的反對。東鄉認為,蘇聯人不會幫助日本,它的要价會很高,要使它不參戰都難辦到。按他的意見,"最好還是与美國直接進行停火談判"。最后,會議還是決定求助于蘇聯,并請前首相廣田弘毅出面与蘇聯大使接触。廣田在与蘇聯駐日大使馬立克接触時,并未直接挑明來意,而只是希望蘇聯繼續保持中立。馬立克對廣田的建議態度冷淡,不置可否。

  當時日本政府定下的方針是,最好与盟國達成体面和平,起碼應保留天皇制度,若盟國堅持要求無條件投降,那么日本將血戰到底。因此,在進行和平試探的同時,最高戰爭指導會議于6月6日通過把戰爭進行到底的決議。雖然天皇在兩天后的御前會議上批准了該決議,但他內心卻有一种不祥之兆。在宮內大臣木戶的鼓動下,他于6月22日即沖繩島被宣布占領的當天,召集最高戰爭指導會議成員開會,親自過問和談事宜,希望立即采取行動,派使者赴蘇聯交涉。与此同時,廣田和馬立克仍在進行接触,他以讓出在中國東北的特權為條件,要求蘇聯再次作出中立保證。但數日過去,蘇方仍不予理會。日本人哪里知道,他們給的這點好處,斯大林早在2月份的雅爾塔會議期間就已從羅斯福那里得到了,甚至比日本答應的還要多。不明真相的天皇終于按捺不住了,于7月7日召見鈴木首相,指示他"切勿錯過探尋蘇聯真正意圖的時机",立即派特使到蘇聯去直接交涉。7月12日,前首相近衛文末磨被召到東京,天皇親自向他下達了出使蘇聯的命令。同時,日本駐蘇大使佐藤尚武接到政府來電,指示他就近衛訪蘇事宜同蘇方磋商。佐藤對此不抱希望,認為"通過談判締結和約得不到蘇聯的支持",除接受無條件投降外,別無他途。

  此時,在美國國內,決策者們正設法尋求使日本無條件投降而又不必進行計划中的進攻日本本土的途徑。為奪取小小的沖繩島而付出的可伯代价,使預計中的進攻日本本土的傷亡數字加碼到100万大關了。常規轟炸和海上封鎖看來不足以使日本盡快接受無條件投降,唯一的辦法是使用即將研制成功的原子彈。6月1日,杜魯門總統收到由陸軍部長史汀生領導的臨時委員會的報告,建議盡快使用原子彈,加速結束太平洋戰爭。在6月18日總統召集的一次會議上,杜魯門接受了進攻九州的計划,并初次討論到使用原子彈的可能性。史汀生和馬歇爾都主張使用原子彈,轟炸一個能明确顯示其威力的目標。陸軍助理部長麥克洛伊則強調,在使用原子彈前,應給日本人以适當的警告和投降的机會。當7月16日杜魯門抵達柏林參加代號為"終點站"的波茨坦會議時,他接到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的喜訊,這使他信心倍增,"簡直要指揮整個會議"。丘吉爾在得知這一消息后,也感到無比興奮,認為進攻日本已沒有必要。在會議的前兩天,斯大林向杜魯門透露了日本人曾請他出面調停,但他未作肯定答复,并問杜魯門是不是應該置之不理。實際上,杜魯門從軍方所截收的莫斯科与東京之間的電報中,已知道了這一情況,但由于他此時手中已有原子彈這張王牌,不想接受日本人的任何投降條件,因此讓斯大林自行其是。于是,駐莫斯科的佐藤大使便被告知,由于天皇的建議含糊不清,蘇聯無法作出答复。

  7月24日,杜魯門把美國已經擁有能使戰爭結束的威力巨大的炸彈一事透露給斯大林,其用意一方面在于炫耀,另一方面在于暗示蘇聯已無必要參戰。但斯大林只是輕描淡寫地說听到這個消息很高興,希望美國會好好地用它來對付日本,而蘇聯則仍將于8月份對日宣戰。同一天,杜魯門批准了向戰略空軍司令卡爾·斯帕茨將軍下的命令,該命令稱:"1945年8月3日后,一俟天气條件允許目視轟炸,第20航空隊第509混合大隊即對下列目標之一投擲第一顆特种炸彈:廣島、小倉、新瀉和長崎。"

  作為對日本的最后警告,兩天后,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政府立即宣布其所有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該公告既未提到原子彈也未提到天皇,只警告說若不立即投降,將遭徹底毀滅,并保證一俟建立起"愛好和平的負責政府",占領軍就將撤走。東鄉外相在听到這個公告后認為"這不是無條件投降的命令",建議要慎重對待,不予評价,但軍方卻要求公開拒絕。作為妥協,鈴木首相于7月28日在記者招待會上稱:"我認為,《波茨坦公告》只不過是《開羅宣言》的翻版,因此政府不予重視。我們對之'默殺'(不予評論之意)。"但美國人把"默殺"一詞理解為"置之不理"、"拒絕接受"。杜魯門在听到鈴木的講話后只說了一句話:"現在沒有選擇余地了。"

  此時此刻,日本政府仍指望蘇聯出面,作出某种有利于日本的和平創議。東鄉電令佐藤:"請再作努力,務使蘇聯對派特使去一事產生熱情。……關于此事,一日之差可能鑄成千年悔恨。"但蘇聯此時已在中蘇邊境陳兵百万,即將對日作戰,因此對日本的呼吁繼續裝聾作啞。

  美國此時則已不耐其煩,急于赶在蘇聯參戰前結束這場戰爭。8月6日凌晨,蒂貝茨上校駕駛"伊諾拉·蓋伊"號B一29轟炸机在兩架護衛机的護航下從提尼安島起飛,机上攜帶著取名"小男孩"的原子彈。8時15分,"伊諾拉·蓋伊"號在日本廣島l万米上空投下"小男孩"。43秒后,這顆當量為2万吨梯恩梯的原子彈在距地面666米處爆炸,頃刻問,廣島大部分市區化為一片焦土,10万人被炸死。16小時后,白宮發表聲明,宣布對日本使用了原子彈,并稱《波茨坦公告》的目的在于使日本人民免遭徹底毀滅,但日本領導人卻拒絕了它。"如果他們現在仍不接受我們的條件,那么一系列毀滅性打擊將如雨點般從天而降。這种毀滅在地球上還從未有過。"

  東京對這一警告仍不予答复,只是電令佐藤在莫斯科加緊活動。8月8日下午,莫洛托夫終于召見佐藤。佐藤欣然前往,但他等來的不是幫助,而是宣戰。當晚,強大的蘇軍在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指揮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中國東北同日本關東軍作戰。

  9日上午,斯威尼少校駕駛B一29轟炸机"博克的小汽車",攜帶取名為"胖漢"的第二顆原子彈來到小倉上空。但由于小倉上空云層較厚,無法找到瞄准點而改飛長崎。11時零1分,"博克的小汽車"在長崎上空投下"胖漢"。由于長崎周圍都是山,影響了原子彈的轟炸威力,因此破坏程度不及廣島,但仍造成10万人的傷亡,其中亡4万。麥克阿瑟對美國使用原子彈事先并不知曉。在得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后,他認為,從軍事角度講,這完全沒有必要。

  在"胖漢"轟炸長崎的同一天,鈴木首相召集最高戰爭指導會議成員開會,討論投降事宜。會上形成三對三的局面,即鈴木、東鄉和米內主張立即投降,阿南、梅津、丰田主張繼續抵抗。午夜時分,天皇召集御前會議,會上仍是爭論得不可開交。鈴木最后只好把矛盾上交給天皇,讓天皇定奪,盡管憲法規定,天皇只有批准而沒有提出政策的權力,但他決意要破這個例。天皇痛苦地站起來說道:"朕已認真考慮了國內外局勢,并得出結論認為,繼續戰爭意味著民族的毀滅,延長人類的流血和暴行。我不忍目睹無辜國民再受苦受難。恢复世界和平、解除國家之可怕苦難的唯一辦法就是結束戰爭。"他承認《波茨坦公告》的條件不能容忍,"但現在是我們忍不住也得忍的時候了。"接著召開的內閣會議,決定在保留天皇地位的前提下接受《波茨坦公告》。這個決定被很快通過瑞士和瑞典的外交渠道轉送給美國、英國、蘇聯和中國。

  在接到日本的上述決定后,美國在征得中、蘇、英三國同意后于11日通過無線電向日本作了答复,其中在涉及天皇的地位問題上規定:從投降之時起,天皇及日本政府的權力必須隸屬于盟軍最高統帥;日本政府的最終形式將根据日本國民自由表明的意志來決定。与此同時,為保持軍事壓力,美軍繼續出動轟炸机對日本進行轟炸。哈爾西的第3艦隊于8月13日出動飛机1000架次,再次對東京進行襲擊,使對日本的空襲達到最高潮。

  在是否接受盟國的答复問題上,日本統治集團內部又經過兩天的激烈爭吵,還是不能取得一致意見,最后不得不再次請天皇出面定奪。8月14日上午,天皇在御前會議上指示接受盟國的答复,希望內閣立即起草投降詔書,并說要親自發表廣播講話。午夜時分,天皇在宮內省開始錄制接受無條件投降的詔書。午夜過后,几名少壯派軍官發動了一次小規模兵變,他們殺死了天皇的近衛師長,沖進皇宮,搜尋天皇的講話錄音,并放火焚燒了鈴木首相的官邸。但他們的兵變很快就因得不到支持而瓦解了。曾极力主張戰斗到底的阿南陸相也于凌晨剖腹自殺。8月15日上午,美方出動800多架轟炸机對東京進行了最后一次大規模的空襲。中午12點,天皇的講話錄音按時播了出去。几乎所有的日本人在听了講話后都流下了痛苦而怀疑的眼淚,但其中大部分人內心也不免有一种解脫之感。同一天,杜魯門總統宣布停止敵對行動。這一天,太平洋地區的所有盟軍和被侵略國家,都沉浸在一片歡騰之中。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