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十六章 “皇太子”容格


  在一九—一年和一九一三年,由弗洛伊德領導的國際精神分析學會先后召開了魏瑪代表大會和慕尼黑代表大會。
  由于阿德勒于一九—一年春退出了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所以,在該年九月召開的魏瑪代表大會是充滿著友好的气氛的。這次會議有五十五個代表參加,在會上宣讀的論文都是高水平的。有几篇論文,后來一直被公認為精神分析學的“經典著作”,其中包括阿伯拉罕論“發狂与憂郁交互發作的精神錯亂症”、費倫齊論同性戀的文章和查赫論精神分析學与精神科學的交互關系的文章等。蘭克的杰出論文《論詩歌与傳說中的裸体題材》是大會上最后宣讀的、也是最好的文章。
  弗洛伊德在大會上所宣讀的論文是《對一個妄想症病例的自我剖析的注解》。在這篇論文中已經透露出他對于人類神話起源、圖騰崇拜等原始宗教和原始文化的興趣,它實際上為《圖騰与禁忌》作了准備。
  當時,弗洛伊德与容格的關系還是比較融洽。容格在工作報告中說,國際精神分析學會已擁有一百零六個成員。在歐洲又有法國、瑞典、波蘭、荷蘭四個國家的學者開始投入對精神分析的研究工作。
  從一九一二年起,弗洛伊德同容格的關系才開始冷淡下來。
  按照國際精神分析學會的以往慣例,世界性的代表大會應是每年舉行一次。但一九一二年并沒有召開大會,因為大會主席容格在一九一二年夏天到紐約去講學。
  弗洛伊德看到了即將出現的新裂痕。他寫信給阿伯拉罕說:“就我個人而言,我并不抱太大的期望。在我們面前會出現暗淡的時刻,只有下一代才能承認我們的成果。但我們仍然享有無上的樂趣。”
  在那年年初,鐘斯就已經從容格那里听到即將來臨的新的分裂風暴的訊息。
  在過去兩年,容格和弗洛伊德都已經著手考慮神話文學和比較宗教學的問題。在這以前,弗萊徹爾曾在一九一零年發表過四卷本的《圖騰与异族通婚》的著作。這一著作為弗洛伊德思考類似的問題提供了丰富的資料。
  但是,在一九一二年撰寫《圖騰与禁忌》的過程中,弗洛伊德同容格的矛盾越來越明顯地暴露出來。
  實際上,弗洛伊德与容格的分歧早在紐倫堡大會以前就已有先兆。在沙爾斯堡大會之后,阿伯拉罕曾寫出關于神經質病症与“性”的關系的論文。阿伯拉罕的觀點与弗洛伊德完全一致。可是,當時的容格就已表示很激烈的反對態度。容格明确表示,神經質与“性”不存在必然的和本質的關系。但一直到弗洛伊德同阿德勒的關系決裂為止,弗洛伊德始終沒有認為他与容格在理論上的分歧會導致他們之間的決裂。
  當容格与弗洛伊德共同研究神話和原始宗教的問題時,弗洛伊德才逐步發現他們倆之間的理論分歧是難于凋和的。
  一九—一年夏末,當容格訪問美國時,弗洛伊德對容格的不滿情緒就有所發展。一九一二年,他們之間的關系愈來愈僵化。
  一九一二年,容格發表了《論原欲的象征》這一著名論文。該論文的第二部分公開地宣布与弗洛伊德的理論的根本對立。容格堅持認為”原欲”這個概念只代表“一般的緊張狀態”,而不是只限于“性”方面的沖動。容格在一封信中說,他認為”原欲”的概念必須走出“性”的狹窄天地,而把它看作是一般的心理沖動。
  同時,一九一二年夏末容格在美國的講學內容也公開表示了他在理論上同弗洛伊德的對立。
  十一月,弗洛伊德同容格在慕尼黑會談。在會談中,雙方的爭執不但沒有解決,反而有所發展。
  但是,直到一九一三年召開慕尼黑代表大會為止,容格仍然沒有退出國際精神分析學會,因而他始終擔任該會主席和《精神分析与精神病理研究年鑒》的主編。
  一九一三年十月,容格才寫信給弗洛伊德正式表示要辭去《年鑒》的主編職務,他還直截了當地表示今后不可能再同弗洛伊德繼續合作下去。
  一九一四年四月,容格正式辭去國際精神分析學會的主席職務。接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容格宣告退出國際精神分析學會。容格退出學會后,阿伯拉罕擔任臨時主席職務,負責籌備擬于一九一四年九月于德累斯頓召開的第四次代表大會。后來,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該大會就無法召開。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弗洛伊德与容格分裂的原因,有必要簡單地介紹容格及其思想觀點的演變情況。
  一八七五年七月卡爾·容格生于瑞士克斯維爾。他在一八八六年到一八九五年在瑞士巴塞爾念完中學之后就升人巴塞爾大學。一九零零年于巴塞爾大學畢業后,就到布爾格荷爾茲利精神病醫院工作,成了著名的布洛伊勒教授的助手。
  在布爾格荷爾茲利精神病醫院的工作中,容格向他的導師布洛伊勒教授提議采用弗洛伊德的精神治療法。從此,打開了容格与弗洛伊德合作史的新一頁。但是,后來的事實證明,理論觀點的分歧并沒有使他們的合作維持十年以上。
  從一九一一年以后,容格就逐漸提出了系統的、与弗洛伊德對立的觀點。簡單說來,容格的理論觀點可以概括如下:
  (一)容格的理論体系的中心概念是所謂“集團潛意識”。
  在接近弗洛伊德之前,容格曾進行”聯想測驗”去探尋心理深層的奧秘。他認為潛意識中不僅有個人出生后經驗過的東西,還有祖先經歷過的經驗。容格的這种想法,使他從潛意識的研究轉向原始民族的研究。正是在研究原始民族的原始文化和原始宗教的時候,弗洛伊德發現了容格的研究方向“有拋棄潛意識理論的危險”。
  容格認為,夢中所以有許多不能了解的東西,是因為其中摻雜著許多原始的、祖先的觀念的緣故。例如,人類的祖先常用棒和竿來表示男性性器,這也在夢中出現。
  在解釋集團潛意識時,容格是用未來或目的來解釋內容的;這同弗洛伊德用孩童時期的以往經驗來解釋是不同的。
  (二)創立了以區分“外向性”和“內向性”為主的“性格學”,放棄弗洛伊德用“性”的發展來給人的性格分類的“性格學”。
  容格對人的性格的分類可用下圖表示:
  外向性      內向性
  1.外向思考型  1.內向思考型
  2.外向感覺型  2.內向感覺型
  3.外向感情型  3.內向感情型
  4.外向直觀型  4.內向直觀型
  具体他說,以上八种類型的性格,有以下不同的內容:
  1.內向思考型:重視自己的想法甚干事實,不焦急,冰冷,沒有朋友,獨斷獨行。
  2.外向思考型:主智,不寬容,不承認他人想法。
  3.內向感覺型:不用刺激來表現感覺,纖細而焦慮,善于比喻。
  4.外向感覺型:常求外在刺激,享樂,容易陷于無聊,對抽象物不感興趣。
  5.內向感情型:感受性強,多情,但不把這些感情顯現于外。
  6.外向感情型:遵從社交習慣,喜歡他人所喜歡者,容易接受暗示。
  7.內向直觀型:非現實的、主觀的態度,關心可能性的事物。
  8.外向直觀型:不穩定,喜歡變化,有先見之明,有時胡亂冒險,喜歡賭博,充滿幻想,不易為別人所了解。
  (三)精神治療法的基本內容就是盡量使病人适應周圍現實環境。弗洛伊德把精神病的根源歸結為意識与潛意識的沖突,而容格認為病源是不善于适應環境。這是与容格的下述看法有關:人具有積极的開拓環境的精神,以自己的行為創造自己的主体性。在這一點上,容格与阿德勒有相似之處。
  在容格与弗洛伊德決裂以后,容格的追隨者和學生們都竭力否認他們的領袖曾經是弗洛伊德的學生。例如,容格的學生雅可比和伯納德都分別在他們的同名著作《容格》中否認容格是弗洛伊德的學生。
  實際上,歷史是不容歪曲的。就連容格本人也承認他是受弗洛伊德的啟示的(見容格著《回憶、夢想与思考》)。弗洛伊德本人在發現容格的天才以后,一直很重視他,弗洛伊德曾親切地稱容格為“我的親愛的儿子”。容格自己在《回憶、夢想与思考》中說,弗洛伊德曾稱他為自己的“繼承人和皇太子”。
  据鐘斯和賓斯瓦格爾說,弗洛伊德經常把自己比作“摩西”(希伯來原文為M0sheh,一譯梅瑟,是傳說中的猶太民族的古代領袖。据《圣經·出埃及記》記載,摩西帶領猶太人擺脫埃及人的奴役,從埃及返回迦南),而把容格比作“約書亞”。《圣經·日約》中的《約書亞記》說:“耶和華的仆人摩西死了以后,耶和華曉喻摩西的幫手嫩的儿子約書亞說,我的仆人摩西死了。現在你要起來,和眾百姓過這約旦河,往我所要賜給以色列人的地方去……”顯然,弗洛伊德用這個比喻來表示希望容格繼承他的事業,深入探查“精神分析這個王國”。弗洛伊德曾說:“當我所建立的王國被孤立的時候,唯有容格一個人應該繼承它的全部事業。”
  但是,理論觀點的對立終于使弗洛伊德与容格這兩個精神分析大師無法繼續合作下去。從一九一三年以后,精神分析學工作者分成弗洛伊德派、容格派和阿德勒派三大學派。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后來又有新的學派出現,其中以蘇利文(1892一1949)、霍尼(1885一1962)、佛洛姆(1900一 )、和埃利克森(1902一 )等人為代表的“新弗洛伊德派”最為活躍。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