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下一站的目標是南非的好望角。 行進途中,威爾遜等人認識了臀肥為美的布須曼人。 布須曼人与其他非洲人有明顯的區別,身材矮小,但比俾格米人略高一些,成年人身高1.2米左右,皮膚呈黃色或黃褐色。并自幼就出現皺紋,頭發黑而稀疏,卷成胡椒子狀。面部扁平,顴骨突出,鼻子較寬較扁,前額突出,眼窄,沒有耳垂。他們与眾不同的是,脊椎骨的下部通常向前形成彎曲形向外突出,因而顯得臀部特別大,尤其是布須曼婦女,臀部和大腿特別粗,形成一种特殊的肥臀,布須曼人以臀肥為美,以至青年男子在擇偶時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看姑娘臀部到底有多大,是否夠刺激。 沙漠中的生活,使很多人難以想象,一年沒有四、五十天的雨季,使人覺得那里是生命禁區。然而,布須曼人世世代代在那里生活了几十個世紀。 正因為如此,他們才像駱駝一樣,甚至比駱駝還耐干旱,可以几十天,甚至几個月不喝水。不了解布須曼人實際生活的人,是不會知道他們是怎樣以物代水的,為了尋找第二水源,就需要對植物含水量大小具有很強的識別能力,哪种植物的根部含水量大,而哪种植物的莖可以吸出水來,他們均一目了然。在荒漠之中,有一种藤蔓植物,有一個很大的与這小植物不相稱的塊根,這些塊根有的像大蘿卜,大的則有南瓜那樣大。但想得到它不太容易,不僅要仔細尋找,而且還要挖地三尺。布須曼人得到此“寶貝”后,用刀將根塊削成碎木,擠出汁液飲用。這种塊根的含水量十分可觀,大一點的塊根,完全可以保證一個人一天的飲水量。 布須曼人是南部非洲大沙漠最古老的居民,多少世紀以來,他們始終保留著祖先留下來的傳統,過著游牧生活方式。他們把几個名字相同,語言相通的群体結合在一起,就是一個部落,也可叫做“聯盟”。他們的家族同屬一個祖先,每一個這樣的“聯盟”都有固定的被划分出來的土地,如村地,洼地,一般情況下,他們都在自己的國內生活,很少有越境行為。 每一個部落都有一個臨時的首領,他的權力僅限于對飲食來源、水、火等一系列日常生活的管理,選擇居住地与遷徙以及內部糾紛的調解与仲裁。 生活在沙漠地帶的布須曼人,對少年男女的成年儀式都很重視,少女的成年儀式。在初潮后舉行,大約需要一個多月左右的時間,同時要禁食一些食物。在此期間,由一個婦女專門負責她每天的生活。這一個月的時間,就是少女向成年過渡的橋梁,在此期間,她要學習有關成年婦女應懂得和掌握的知識,特別是婦女生理方面的知識。 當“禁閉”結束后,她就离開了少年時代開始了成年婦女的生活,她已不是孩子,可以考慮結婚問題了。男孩子稍大一點,就隨著大人們開始狩獵了,但仍是孩子,只有當為他舉行成人禮之后,他才算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可像成年男子那樣做一些事情,在這之前卻不能,男孩子成人儀式也需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他們由巫師在他們的額頭上刺上代表自己部落的特殊標記,但不實行割禮。隨后,他們便离開自己的親人到灌木叢中,去過一种隔絕式的獨立生活,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艱苦鍛煉以培養他們的勇敢、智慧和團結合作的精神,通過鍛煉使他們更加清楚作為一個布須曼男子所要具備的條件和社會責任。同時,他們還要學習本部落的“歷史”——口頭傳說,布須曼人的歷史就是這樣一代代口頭流傳而形成的。 一個月以后,少年就成了成年男子,他們一個個高高興興地回到家中,開始新的成年人的生活,至此,他們可以參加成年男子的一切活動。叢林之中的這段生活,給他們在人生道路上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今后無論遇到什么艱難險阻,他們都會不畏困難,勇往直前的。這种教育雖然僅有一個月時間,但它的影響將是永恒的。 生活在世上的各色人种,無論是誰,都要進行自我的鍛煉錘煉,才能摘取奼紫奪目的桂冠,布須曼的青年男子為了承擔成人的重擔,必須到孤寂的灌木叢中鍛煉一個月,何況作為尋找食人部落,揭開其奧秘的探險小隊呢?布須曼人能歌善舞,狩獵之前,丰收之后以及各种儀式,慶典都有歌舞助興。“愛情之舞”是少女成年儀式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節目,全部由女人參加表演,她們邊唱邊跳來到第一次來潮的少女家外,用這种方式向她表示祝賀,祝愿她們健康成長,其中的“羚羊之舞”具有雙重含意,在狩獵前跳該舞,是為了祝愿狩獵成功,而當他們之中有人生病特別是婦女生病時。男人們就圍著坐在火旁的婦女跳這种“羚羊之舞”。布須曼人認為,用男人的陽剛之軀去赶走病魔是最好的醫療方法。布須曼人當中還有一种帶宗教和迷信色彩的“招魂舞”,跳這种舞必須圍著篝火進行,因為他們認為這個舞蹈之中,火就是神靈的代表。該舞開始時,一個婦女坐在火堆一邊,而一些人則邊唱邊跳并用手拍打著節拍,而后,一些人相繼加入到這個隊伍中來,隨著人員的不斷增加,唱和打拍子的節奏越來越快,人們跳得也越來越狂。這時突然一個男子站起來,雙腳在拼命地跺地,全身在急速地震顫,就這樣不停地跳著、跺著,直至跌倒在地。于是惊人的場面出現了,倒在地上的男人用雙手抓住雙腳,在女人和火焰的周圍轉圈滾動。隨后,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他的隊伍中來,喊叫聲也隨著人員的增加而越來越大,當然這樣滾來滾去僅限于男人,而婦女則圍著火焰邊唱邊跳。這時舞蹈的隊伍在發生著變化,分為內圈和外圈,女人圍成一圈在內,男人圍成一圈在外.圈內的女人們肥大突起的臀部不時碰撞著外圈的男人,這時歌舞進入高潮,几個男人跳得汗如雨下,圍著一個唱歌的女人,拼命地上下揮著胳膊,似乎已進入一种不可自控的如醉如痴的瘋狂狀態之中,直至倒地,不省人事為止,而只有這樣,布須曼人才認為陰魂才真正地回到了人体之中,這才是自己与神靈相結合的象征,又是死而复生的標志。 招魂舞真的能招魂,這不得而知,但威爾遜他們被如此熱烈的气氛深深打動了,他們也加入到厂舞蹈的行列中,學著布須曼人的樣子跳起來了。首先滾地的是威爾遜,接著湯姆森,維納,西斯科也隨之倒下,他們縱情地滾動,全然忘記了自己是來自遙遠的英國的异鄉人。這或許是對已連續几年神經高度緊張的他們一次最好放松吧!是啊,生活是一張弓箭,繃緊了則容易斷裂。坐在火堆旁邊的露絲也使勁地用手拍打著節拍,但她的目光始終未离開威爾遜。她已清楚地知道,自從和威爾遜一同踏上尋找食人部落的征程后,她已深深地愛上下他,為他的气度,亦為他的豪情,更為他的臨危不懼。自從大學畢業后,和威爾遜生活在一起后,她雖然始終在野外過著流离失所的日子,但其中她也從所見所聞中增加了不少學識,況且,還有威爾遜愛著她。護著她。 維納在几年的征程中更成熟了,對歷史有著濃厚興趣和深厚功底的他通過對歐洲和非洲各族人民的生活習俗和各地風情的掌握,已開始從歷史學的角度對其研究,從中進一步對人類文明進程和文明現象進行深刻的思考,對食人部落的奧秘進行了大膽的猜測,他努力地把這些思考變成真實美麗的文字。 收獲最小的要算西斯科了。畢竟,一路大多是在叢林与荒島上渡過的,不言而喻,這里是貧脊和荒涼的代名詞,即使是自然寶藏也极難于發現。沿途所經過的各部落對于一心做著發財夢的他只是一种虛無的寄托。可惜在“死亡之城”的奇遇也僅是偶然中的偶然。但他的發財夢始終未曾破滅,因為他堅信食人部落定會給自己帶來轉机。
看來,艱辛的歷程并未澆滅他們各自的希望之火,在付出之后總會有喜悅与歡笑來助長希望之火的熊熊燃燒。然而喜悅与歡笑之中有時也會生長傷心的眼淚。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