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几天之后,捐款收齊,祥符縣丞親自送來衡府,面交衡太太點收,并且商定了啟程日期。那一天,縣衙派了一名得力書辦,率領八名扛夫,用馬拉大車啟運衡主簿的棺柩,成忠另從道衙所轄巡防營中選了四名老成兵士護送。衡氏母女全身孝服,哀哀戚戚,扶靈南下,鐵云直送到南門外,方才和若英母女依依話別,約定今秋去六合后,必到揚州相會。 鐵云悵悵回家,成日里恍恍惚惚,都覺若英尚在身邊和他絮絮笑語,卻又握不著,看不見。惱人的春光,一半被若英帶走了,剩下的,黯黯淡淡,灰灰溜溜,不成了气候,書房中一片空虛,他的心也跟著那一半春光飛走了。越綠野,度板橋,循山崖,傍水灣,一程程山重水复,一抹抹斜陽古道,是也到了揚州了嗎。似到又未到,他的一顆心仍是空空蕩蕩的,沒有個著落。走進走出,無頭無緒,打不起精神,好像丟失了什么,卻又想不起來,然而确是丟了,丟了,丟了他心愛的若英姑娘! 早一點儿見面吧,這相思的日子好難熬啊!平時父親命他勤習八股制藝,乘今年鄉試之年,前往南京應試,他總是陽奉陰違,提不起興致。現在卻忽然動了靈机,如欲去揚州与若英相會,一個机會,是先去六合完婚,然后轉道揚州。可是万一父母變卦,改在開封成禮,六合去不成了,豈非揚州二十四橋明月夢也成了空了!惟有去南京應鄉試,是万無一失的,那時去揚州不過咫尺之間罷了。原來清朝鄉試一般按省區設立考場,江蘇的考場設在南京貢院,鐵云原籍江蘇,所以須往南京應試。成忠見小儿子忽然前來稟告,今秋要往南京鄉試,欣然向夫人道:“太太,鵬鵬這一回算是開了竅了。我們官宦之家,儿孫們也只有從科舉上進身才是正途。我家祖上清寒,幸虧我中舉做官,合家才有今日,斷斷不能讓儿孫都成白衣,墜落了家聲。孟熊至今不曾中舉,令我失望,且讓小的去試試吧。既然他去了南京,不如鄉試之后,就去六合完婚,若是能中得舉人,那就錦上添花了。請太太辛苦一趟,陪了孟鵬一塊儿去南邊吧。” 朱夫人笑道:“路上雖則辛苦,但是去六合探望老母,回到故鄉看看,正是我朝思暮想的愿望,這個差使我是求之不得啊。” 成忠也笑了,說道:“是啊,久离家鄉,誰不思念啊。要是有一天我能擺脫案牘之勞,悠游金山、焦山和揚州之間,我也就有登仙之樂了。” 南京鄉試在九月,朱夫人于八月初攜了儿子鐵云,和一大群仆婦丫環,車馬相接,如云如龍,衣錦榮歸,來到六合城中老家,拜見了老太太和兄弟姑嫂。那一番家庭團聚之樂,花團錦簇之盛,真個叫六合城中親友鄉鄰羡煞慕煞。都說朱氏門中出了個好女儿,夫婿做了四品道台,將來升上撫台也說不定,好威風,不生男儿生女儿,何嘗不也可以光耀門第! 次日,朱夫人挽請大哥去王府拜會親家,告訴他們將在鄉試之后為鐵云迎親,并商定吉日良辰。親翁欣然應允,男女雙方都加緊做了准備。朱夫人拿出了一大筆銀子,請大哥代辦婚禮一切排場和酒宴,里里外外各處房屋油漆粉刷一新,騰出了一間新房,又發送了喜柬,邀請六合、鎮江、揚州各地親友屆時前來觀禮。鐵云的三個姐姐,嫁在淮安的大姐、三姐最遠,可是素琴早在家書中寫道:“二弟大婚,即使在開封成禮,女儿也要与夫婿同來賀喜。几年不見,不想小鵬鵬已到了婚娶的日子,做姐姐的怎能不親自來看一看?喜悅之情,莫可言狀。”鐵云又再三催促,逼著大舅老爺派人專程去接大姐、三姐夫婦來六合觀禮。 考期間几日,大舅老爺派了老家人跟隨鐵云少爺渡江,找了一家客棧住下,去學政衙門繳了應試資格證件,填了三代履歷,辦妥手續。客棧中別的秀才捧了書本挑燈夜讀,鐵云則漫游夫子廟,听大鼓戲和江南小調,樂而忘返。老家人勸他:“二少爺,明天一早就入闈了,你怎么還去外邊玩了一整天?家中老太太、姑奶奶望子成龍,新少奶奶家中上上下下,也盼著新姑少爺中個舉人,喜上添喜,少爺可別辜負了,赶快拿出書來讀吧!” 鐵云笑道:“讀書全靠平時,哪有臨陣磨槍能僥幸成功的?前年我來鎮江府學應試,還不是輕巧巧就得了個秀才?今晚不讀書了,早早睡,養好精神,明天還要起個大早哩。” 老家人點點頭道:“二少爺也有道理,這回想必又是一個舉人老爺到手了。” 鐵云輕輕嘀咕道:“舉人又值几個錢?就這么看重!” 然而既來應試了,六合家中連女方也都人人盼望,誰不要個面子,同樣花了功夫,怎不想考得好些?進了貢院小小的考棚,拿了試卷,便專心致意的苦苦思索起來。無奈平時不喜八股制藝,從不曾下過苦功,如今用時方覺槍也銹了,刀也鈍了,文思也晦澀了,天昏地暗的三場考了下來,名落榜外。看榜之后,鐵云苦笑了一下,這原是意料之中,并不放在心上。不過回到六合,面對殷殷期望的母親和親友,如何交代?不由得懊恨為什么要有這個八股科舉,逼得讀書人喪魂落魄,為它耗盡精力,受盡煩惱! 鐵云從南京下關渡江來到浦口,雇馬車回到六合外婆家,門上已經搭了一座喜慶彩樓,許多人聚在門前迎候他,也不知是誰,有的手提竹竿,竿頭上縛了長長一大串鞭炮,有的捧著“高升”(爆仗),見了鐵云主仆,老遠就問:“中了嗎?二少爺中了嗎?”鐵云垂頭喪气,逃一般地快步進了宅門,老仆苦著臉搖了搖頭。鐵云听到身后一陣嘀咕,有人失望歎息,有人竊竊議論,有人在大聲叫喊:“快把鞭炮、高升收了,大喜日子再用吧。” 鐵云進了二門,便听見丫頭們在向廳堂上一個遞一個的傳報:“鵬少爺回家了,鵬少爺回來了!”遙見廳上滿堂錦繡珠翠,人頭濟濟,都在喊:“鵬鵬回來了!”鐵云沮喪羞窘地穿過庭院,早見先后出嫁的三個姐姐攜了孩子們紛紛跨出廳來,站在檐下含笑招呼:“小弟,你看我們都來吃你的喜酒了!”另外三個長袍馬褂的陌生男子,大概是姐夫們,則都笑嘻嘻地拱手相迎。旁邊那群三五七八歲的外甥們,睜著烏亮的眼睛瞅著這位小舅舅。鐵云的心情立時興奮起來,快活地奔上去叫道:“姐姐,大姐,二姐,三姐,你們都來了!這兩天我正夢見你們來了哩,可是夢中我還只有一點點大!” 三姐素琴穿了一件藍綠緞海棠爭艷對襟出鋒細毛皮襖,綴上一排紫紅絲絨盤香鈕,齊腰系了一條玫瑰紅細花百褶裙,裙下稍稍露出一雙出水紅蓮似的尖尖繡花鞋,珠鳳插髻,耳上墜了一對華光閃爍的鑽石鑲嵌紅瑪瑙,白皙的臉龐比出嫁時丰滿了些,更顯得雍容華貴,高雅大方。她挽住鐵云仔細上上下下打量了一會,抿嘴笑道:“鵬鵬長得這么大了,若在別處我還認不出來了哩。來,我給你介紹三位姐夫,你見到大姐夫、二姐夫時還小得很,三姐夫還沒有見過,現在認一下吧。” 鐵云一一相見了,三個姐姐各自把自己的孩子推過來,說道:“快叫小舅舅!”孩子們怯生生地盯住舅舅叫了,原來素琴的兩個女孩也有三五歲大了。鐵云臉紅了,拿不出見面禮來。素琴笑向孩子們道:“今天小舅舅不曾帶見面禮,過一天問舅媽要,好嗎?” 孩子們齊聲道:“好!向舅媽要見面禮。” 鐵云更窘了。接著又是各家陪嫁丫環阿珍等上來向二少爺見禮,素琴又輕輕問道:“中了嗎?”鐵云搖了搖頭,素琴哄孩子似安慰道:“不要緊,你還小哩。”眾人簇擁鐵云進廳拜見外祖母和母親。素琴先上前和母親耳語了兩句,朱夫人听說儿子不曾中舉,頗為失望,因為本來是希望鐵云先中舉后成親,格外風光,听了素琴的話,無可奈何,只得暫且不提鄉試的事,免得掃興。乘大姐、二姐和外婆說笑的時候,素琴帶了阿珍悄悄把鐵云拉出房廳,來到自己下榻的東內院,推門進屋,笑道:“小弟,你老遠赶回家來,大概餓了吧,我帶來了你歡喜吃的點心。”阿珍迅速開了瓷缸,取出一包糕來,“椒桃片!”鐵云惊喜道。急忙打了開來,貪饞地把一片片塞入口中,大嚼起來,說道:“自從姐姐出閣后,我就不曾再吃過它了,做夢也在想哩,好像還是小時伏在姐姐膝上吃點心的光景。” 素琴一分歡喜,三分感触,不禁淚花閃閃,說道:“小弟,我們姐弟倆又仿佛回到十年前彼此天真爛漫的時候了,可惜這日子不會再回來了。” 鐵云究竟長大了,狼吞虎咽吃完了一包椒桃片,忽見姐姐眼中浮上淚光,不覺吃惊道:“姐姐,你不快活嗎?” “不,沒有什么,我很快活。”素琴急忙拭去淚水道。 “才不哩。”阿珍撅著嘴道:“我家姑爺看上去相貌堂堂,其實吃喝嫖賭樣樣歡喜,年輕輕已經娶了兩房小老婆,把我家三小姐冷擱在旁邊,還狡辯說:‘和少奶奶相處,是該相敬如賓,不可褻瀆。’” “阿珍,別胡說!”素琴急忙止住道,“男人家在外邊逢場作戲應酬,總是難免的,何況有老太爺在上面壓著,姑爺這樣的人還算是正派的了。如今官紳之家誰不有個三房四妾,是老太爺作主答應了的,我還能禁得了?我又不曾生個男孩,讓他納個小,傳宗接代也好啊。” “小少爺,我家三小姐脾气忒好,姑爺表面敬她,一半是因為小姐庄重,一半是看在我家老爺是現任道台,可以借光做一個道台的女婿,實則欺她忠厚。譬如這一回老太爺命他來南京考舉人,他陽奉陰違,明里答應得好好的,其實不肯過江,還叫小姐替他隱瞞,胡弄老太爺。若是老太爺有朝不在了,更不知胡作非為到什么地步!到那時,小少爺可要替三小姐出頭啊!” “那當然,如果三姐夫太欺侮人了,我一定會幫三姐出頭的,就是告到官里我也決不讓三姐吃虧。” 素琴又悲又喜,含淚道:“小弟,你有這番好心,姐姐就很高興了,這也是我們做女人的苦楚,我想還不致于鬧到那個地步。這回他不肯去南京應鄉試,也有他的苦衷。一來已經考了三次,回回落第,已經沒了信心;二來和你同考,万一你中了,他卻落榜,面子上更不好看。所以無論我怎么勸,都不肯去,還左作揖,右打躬,求我為他圓謊,這么大的人了,姐姐還能逼著他去,委實也情有可原,姐姐只得依了他了。”素琴拭去淚水,又道:“姐姐有一件事要叮囑你。你就要成親了,夫妻之間不但要相敬,還要相愛,你看到爸爸和媽媽嗎?年過半百了,還都相處得那么融洽体貼,將來你少不了也會納小,可不能喜新厭舊,有了側室,仍然應該敬重嫡妻。閨門之內,和睦共濟,才是一家興旺的气象,你明白嗎?” “姐姐,你放心,我都記住了。”鐵云頓了一下,靦腆地說道,“我也要告訴姐姐一件巧事,我已經定下了一門側室,准備五年之后進門。” “怎么會有這樣的事?”素琴愕然變色了,“你怎么這樣荒唐,還未娶親就先定下了側室!” “這可是媽媽給我答應下來的。” 于是鐵云說了衡家若英姑娘的事,素琴听了,臉色才漸漸緩和下來,同情地歎口气道:“衡家姑娘也是個苦命女子,真實不該答應衡媽媽報恩的要求,讓她做小,太委屈她了。若英姑娘提了這些條件、看來也是不甘久居人下的,將來家中恐怕有些麻煩哩。” 姐弟倆正在談些体己話,丫頭傳話開飯了。飯后,大舅老爺家兩位少爺陪了鐵云和三位姑爺在書房中品畫論詩,素琴乘兩個姐姐午睡時,獨自來到母親臥房。她們是昨天來到六合的,夫家不如意的事紋絲不透,不愿讓爸媽為她操心,她是個有遠見的女子,她要說服父母今后去淮安城安家,使自己有個依靠。 “素琴,怎么不歇會儿?”朱夫人正忙忙碌碌督促丫環們准備一份份紅色賞封。 “媽,我來看看你這里有什么事讓女儿分擔一些。” 朱夫人笑道:“大喜的事都料理得差不多了,你盡管歇著去吧。” “媽,您不曾去過淮安吧?” “不曾。” “淮安又稱山陰,古時稱為楚州,可是個大地方,有不少淮鹽都是在淮安板浦集散的,漕運總督和淮揚海道道台衙門都設在淮安,可熱鬧啦。那景致雖不及鎮江、揚州,也有個勺湖,十分秀麗,可以蕩舟,可以賞荷,不亞于揚州的瘦西湖哩。” “淮安這個地方我知道。南宋初年,我家的二十二世始祖太師、樬鄜王(劉光世)當年駐軍鎮江,屏障江南,是我們這一支后裔落籍鎮江的所由來。韓蘄王(世忠)則駐軍楚州,篳路藍縷,是韓王和梁夫人(紅玉)披荊斬棘才把楚州修建成抗金的堡壘。” “媽,淮安城中地藏寺巷有一所大宅院,就在大姐家的對面,前后好几進,足有上百間房子。屋主姓廖,做過四品京官,子孫沒落了,打算把房子賣了,好分家。要价不貴,不過一万五千兩銀子,女儿去看過了,房子高爽精致,宅后還有個園子,房子才造了十多年,稍稍修飾,便和新的一般,爸爸將來告老后,若是愿意來淮安定居,這個机會不可錯過。”朱夫人听了笑道:“价錢倒是不貴,究竟淮安買屋的人少,人也忠厚,若在鎮江、揚州,可是漫天要价了。只是住到淮安,太偏僻了些,親友少,恐怕太寂寞了。” “淮安還有女儿哩。”素琴甜甜地握著母親的手笑道,“女儿一個人遠嫁淮安,舉目無親,多么孤單,若是合家遷到淮安來,女儿就有了依靠,也好早晚陪伴母親解悶。”素琴搖撼著母親的手,撒嬌道:“女儿究竟比儿子親啊,媽,你說是嗎?” 朱夫人笑了,拍拍女儿的手,說道:“這可是件大事,須得由你父親作主,他如今還在任上,按理并不急著要買房子,既然有這樁巧事,待我回去和你爸爸商議了給你回音。” 素琴捧了母親的手捂在自己臉龐上,開心地笑道:“媽,要快啊,若是遲了,這么一座好房子就給人家買走了,若在鎮江,据說五万兩也買不到,到了揚州就更貴了。” 后來朱夫人回去和成忠商量買屋的事,成忠正為自己年歲大了,常常鬧病,時時在為退步著想,听了夫人的話,很感興趣。他体諒女儿素琴的孤獨,又考慮到鎮江、揚州過于繁華,風俗奢靡,世家子弟容易沾染不良習气,而淮安風土純朴,又是江南入京的水陸交通孔道,由運河通揚州,不過二三百里水路,不算太偏僻,房价也不高,便差長子孟熊專程去淮安,由素琴陪了相看房屋,談妥了以一万四千五百兩白銀成交,立即兌了銀票,交割清楚。又由庄家代為雇了工匠將新宅里里外個修繕一新,成忠命孟熊帶了妻子儿女先住到淮安來,以待合家完聚,此是后話。 十月初頭,鐵云完婚了。這一天,鼓樂齊奏,賀客盈門,花團錦簇般的新婚大禮,似是一出鬧劇,鐵云听人擺布了一整天,然后是洞房花燭之夜,一雙少男少女陌生相對,羞羞答答,拘拘束束。十六歲的王家姑娘名喚嘉麗,溫柔嫻靜,風儀可人,只是生得纖弱單薄,成年藥不离罐,罐不离爐,妝奩中就有一對雕鏤了虫鳥花卉的宜興陶瓷藥罐。 新婚的興奮過后,三姐素琴等陸續辭別,鐵云又思念起若英來了。初戀的感情是一輩子也忘不了的,而若英活潑迷人的魅力,又与處處循規蹈矩的新少奶奶不同。在新人面前,他不得不克制了一向放達不羈、不守繩墨的任性脾气,裝出了一副嚴謹端方相敬如賓的舉止,以免被新婦看低。日子久了,很覺是件苦事,就更加怀念起和若英相處時無拘無礙心心相通的光景了。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