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縣丞蔡炳回到花廳,一臉笑容,安慰道:“劉太太放心,我已和堂翁商量過,這份狀子我收下了,你的事我們一定盡力而為,秉公辦理。不過鐵云与我相交多年,賢伉儷今后還要相處下去,驟然公堂對簿,必然傷了和气。所以我想先邀鐵云來衙調解,倘若他能允了你的要求,最好,不然再行開庭審理。劉太太請先回府等候消息,將來事情若是辦成,還要叨扰一杯喜酒哩。” 蔡炳是老公事,話到嘴邊留三分,雖然知縣說得那么明白決斷,一定要命鐵云依了若英所訴的要求,他卻留有余地,沒有審案之前,不把斷案意圖先向原告泄露,免得審案時被動。若英是聰明人,見縣丞先是遲疑猶豫,去和知縣商量了出來,卻變得非常熱情,立刻爽快地收下了狀子。听那口气,分明是知縣有了指示,同情支持自己的起訴,不過對鐵云再進行一次規勸罷了,有縣官出面開導,這事就有七八成把握了,因此滿心歡悅,說道:“多謝兩位老父台為我作主,我就在家恭候鈞諭了。將來事情順當了結,一定要請老父台光臨寒舍面謝的。” “一定一定。”蔡炳笑容滿面地將若英送出花廳。 主仆兩人出了縣衙,耿蓮歡笑道:“這回我們的官司一定打贏了,看老爺還有什么話說。” 若英笑道:“這口气憋了快二十年,總算遇上了明理的清官。回去且慢聲響,讓老爺冷不防吃一惊。” 回到家中,主仆倆不動聲色,無人時往往相視吃吃而笑,只等縣衙佳音到來。若是鐵云奉召去見縣丞,一談就通,那末三兩天內便有分曉,大宴賓客也就快得很了,怎不教人高興。鐵云粗心,并不曾知道若英去過縣衙,見她不曾再提告狀的事,以為不過是說說罷了,放下心來,時時找題目和若英說笑,緩和空气,若英只是抿嘴冷笑。 次日上午,忽然縣里來了一個差人,在門房間哼哼哈哈,說是要見劉鐵云。李貴道:“告訴咱什么事,好去回話。”那人道:“縣里蔡二太爺要見你家二先生,立等就去。”說罷回身走了。 李貴來到惜陰堂書房,嘀咕道:“二老爺,縣里差人好不曉道理,指名帶姓地叫喊,說是縣里蔡二太爺立等老爺就去。” “有書信柬帖嗎?” “沒有,就這么傳了話拍拍屁股走了。” 鐵云疑惑起來,蔡縣丞向來要好,若是有事相邀,必有書柬,今天匆匆召見,似乎架子甚大,不同尋常,莫非若英告了狀,公事公辦,傳我去問話了。越想越對,急忙穿過庭院,掀帘進了上房西層,虎了臉道:“若英,你告了狀了?” 若英正坐在臨窗的紅木書桌前登錄帳目,頭也不抬,說道:“告了又怎么樣?不給我正名分,還不許我告狀嗎?” “哎呀,真是瞎胡鬧!”鐵云一跺足,軟癱在椅子里,只是叫苦。“家里的事,哪一樣不好商量,卻去告官!蔡二太爺要我立刻就去,平常朋友說笑慣了,今天成了被告去見他,多丟臉,多丟臉!”頓了一下,又道,“若英,行個好,把狀子撤回來吧,你寫個條子給我帶去,我把狀子要回來就沒事了,我們還是和和好好,就當沒這回事。” “你沒事了,我的事呢,你答應我的要求了嗎?” “別急,慢慢來,從長計議,好商量。” “哼,別把我當孩子耍了,我才不上你的當!你乖乖地去見蔡二太爺听訓吧,若是丟臉,也是你們劉府太欺侮人了,活該!” 鐵云恨恨地站起來道:“別做夢了,蔡二太爺是我的朋友,能不向著我?看你能告出什么名堂來。” “好吧!”若英微笑著依然撥打著算盤,慢悠悠地說道: “那么你就去找你的朋友把我的狀子駁回了吧!” 鐵云無可奈何,長歎一聲,出了惜陰堂,獨自來到縣衙求見蔡二太爺。縣丞在花廳接見了他,一見面就不同往常那樣隨意談笑,嚴肅地說道:“鐵云兄知道嗎,府上二太太把你告了。”縣丞曾去劉府吊唁過兩次,知道府中上下已將衡二太太改口稱二太太了。 鐵云雖在意料之中,仍覺心中惊悸,愁上眉梢,連連歎息道:“慚愧,慚愧,衡氏任性胡鬧,還望慰翁周全舍間臉面,把她駁回了吧。” “不行啊,鐵云兄。”蔡炳正色道,“論私交,我們無不可以商量,但是既然有狀告到縣衙,那就是公事,不曾審理,怎么可以駁回?而且此事已由堂翁過問,更不可因私廢公。” 鐵云又吃了一惊,慌忙問道:“縣尊是怎么說的?” “堂翁很把尊夫人夸獎了一番,說她受了委屈,一定要為她主持公道,這樁案子你是必輸無疑了,所以今天請你來,為你設想了一個挽回面子的辦法。” “愿聞教。” “此事雖是告到官府,尚未審理,還可以私了。你回去好好和尊夫人商量,不等開庭審判,立刻為他操辦扶正大禮,堂翁將會親自登府祝賀。這樣仍然算是你主動,夫婦倆都有面子,你也可以順水推舟對令兄說是知縣大人的意思,他必不致再怪你了。到時候,尊夫人當然會來撤回這張狀子,一舉數得,你看如何?” 鐵云想了一想,漸漸露出了笑容,說道:“慰翁果然是老公事,此計我看可以行得,待我回去和家兄商量了,再來奉告。” 鐵云告辭回家,赶緊到務本堂來見大哥,孟熊從上房出來,鐵云踏進堂屋便嚷道:“大哥,衡氏果真去縣衙遞了訴狀,蔡慰祖剛才把我找了去,勸我私了,說是姚知縣偏向原告,這樁官司我們必輸無疑,不如保全面子,不等上堂,先給衡氏辦了扶正,大事化小,收回訴狀,還說姚知縣將會來我家登門祝賀衡氏扶正。大哥,你看事情弄到這步田地,實在意想不到。” 大太太听了,也從上房出來,扁扁嘴,搖搖頭,喊道:“嘖嘖嘖,我們家出了個會打官司的姨太太了,這才新鮮!” 孟熊愕然許久,忽地跺足憤然道:“不行,我不答應,不能讓衡氏太得意了,要把她這股邪气打下去,不然就要爬到你的頭上,弄得我們全家不宁。” “是啊。”大太太又撇撇嘴道:“這位姨太太若是扶了正,和我平起平坐,把別人都壓下了,就顯出她高人一等,我可受不了她這么逞能。大老爺,不如我們早早搬出這座老屋讓她威風吧。” “大嫂不能動!”鐵云急叫道:“老太爺、老太太故世了,這個家就仗大哥大嫂撐持著,說什么也不能离開,千万別与衡氏嘔气,她這一陣迷了心竅,不知天高地厚,開導開導她就是了。” 孟熊斷然道:“衡氏是什么人!我們為了她搬走?笑話!我若是鐵云,就一紙休書把她退回揚州去,看她還打什么官司。” 鐵云只是苦笑,他和若英感情深厚,若英又掌管家財,是二房頂梁柱,雖然一時矛盾,究竟不愿過分決裂。但是大哥大嫂的意見又不敢違拗,進退兩難,只得婉轉地勸道:“大哥別气惱,坐下來細細商量。衡氏既能為扶正的事告到官里,若是寫了休書,她更有理由上告了,那時姚知縣也會以為我們蔑視他的意見,和他頂著干,當真判了下來,白紙黑字,就非將衡氏扶正不可了。” 孟熊摸著八字濃須,沉吟了好一會,喃喃自語道:“此事既是姚知縣出面偏向了衡氏,只能釜底抽薪,請知縣收回成命。” “難啊,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我們能有多大的面子能教知縣改變主意。” 孟熊冷笑道:“我家不是現任官了,當然夠不上到知縣面前說話,可是莫忘了錢能通神,銀子的面子比我們大得多!” 說罷哈哈大笑。 大太太也道:“沒有一個當官的不愛錢,舍得拿出几千兩銀子就能把知縣的嘴堵住了,衡二太太還能塞得過我們?” “可是姚知縣是兩榜出身,到任以來,听說一清如洗,官聲好得很,我們送銀子去,恐不中用。”鐵云又搖頭道。 孟熊冷冷道:“你是說銀子不能投知縣所好?我不相信一個人畢生一無所好,清官或許愛好風雅,不如貪官那樣庸俗罷了。你不妨去蔡慰祖那邊打听一下,姚知縣有什么嗜好,准備花几千兩爭這口气。” 鐵云為難道:“二房現銀存款都由若英掌管,她若知道我是孝敬知縣用的,定然不肯給我。” “哎呀!”孟熊皺眉道:“你看,你不是已經捏在衡氏掌心中了嗎,將來扶了正,用錢還能自由?這一回不妨掉個花槍,說是別的用處,再不然,先由我這里支付。” 鐵云道:“讓我先和若英說說,若肯撤回訴訟最好,若不肯,再去找蔡二太爺。” 鐵云回到惜陰堂,耿蓮先通見了他,笑嘻嘻地說道;“二老爺哪里去了,這半日不照面!” “有什么事嗎?” “二太太惦記著你哩,怕你去了縣衙門,上了心事,迷迷糊糊,認不得路回家哩。” “坏丫頭!盡護著你家小姐!”鐵云輕輕笑罵了一聲,掀帘進了西屋,若英不在,鐵云蔫蔫萎萎地等了一會,听到若英在廊下和耿蓮說話:“米囤太滿了,這几天青黃不接,米价漲了,明天再運兩船米到河下去,賣個好价錢!”鐵云暗暗佩服,“二房少不了若英啊!”若英吩咐完了,一陣風似地卷進西屋來,瞅見鐵云捧著腦袋坐在桌前,不禁格格笑道:“我的二老爺,今天怎么能靜下心來到我屋里來參禪打坐了?”若英雖然告到官里,心扉深處是愛著鐵云的,不過爭個妻室的名分罷了。 鐵云抬起頭來惘然道:“若英,蔡縣丞把我找去過了,我都知道了。我求你,不要把我逼得太狠了,你告我,大哥又不答應照縣里的意思辦,我夾在當中只有去上吊了。”若英又笑道:“男子漢何必上吊呢,二房的事,你一張口,還不就沒事了嗎?” “可是大哥一家之主,我的話不能算數,這事還是用水磨功夫,先撤回了訴狀,給大哥大嫂一個好印象,再慢慢地把事情扳過來,一定有希望。” “我明白了,大嫂不知道這回事。” “不,不,大嫂也反對呢?” “別瞞我,我明白得很,你呢,究竟多年感情,猶猶豫豫,或許還能依我的話辦。可是別人与我無情,只有妒忌嫌棄和蔑視,你讓別人牽著鼻子走,當然軋扁了頭了。還是從夾板中掙脫出來吧,爽爽气气依了縣里的話,為我辦了正名的事,就沒有煩惱了。” 鐵云一再長吁短歎,連連搖頭道:“難啊,難啊,我辦不到啊。你就体諒我,收回了狀子吧,總不見得睜著眼瞅我上吊吧?” “狀子決不收回,你上吊,我陪你。”若英斬釘截鐵地說道,那辛酸的淚水卻再也遏止不住地浮上來了。 過了几天,鐵云見若英這邊絲毫不肯松口,大哥又催得緊,只得硬硬頭皮去縣衙找蔡二太爺設法。去了好長時間,才回到務本堂北房向大哥道:“剛才去見過蔡慰祖了,他見我不肯照姚知縣的意思做,很把我埋怨了一頓,說是‘堂翁已經催問過了,打算早日開庭斷案,是兄弟在這里頂著,時間長了,不好交代。’我再三請他挽回,只是不肯,他說:‘你休想在堂翁身上打主意,他清廉得少見,一無嗜好,你若是送這送那,反惹得他一頓臭罵,更沒法挽回了。’” “難道這位老父台連古玩碑帖也不喜愛嗎?” “蔡兄說不曾見堂翁收藏過古董碑帖,大概是家中一向寒素的緣故吧。” “這倒費事了,我不信世上竟有毫無嗜好的縣官。” “還好,蔡兄總算想起了一件事,他說‘去年鮮魚市口鄭恒茂筆庄掌柜攜了南唐李廷珪墨和龍尾硯來兜銷,堂翁鑒定果是真品,歡喜非凡,便想買了下來,誰知掌柜索价一千兩銀子,沒有談成。掌柜走了之后,堂翁十分惋惜,說這副硯墨是世上罕見的珍品,可惜太貴了。’我說‘那末我去買了來孝敬老父台吧。’蔡兄忽然喜道:‘巧得很,堂翁去年得了一位公子,再過几天就滿周歲了,平常無緣無故送禮,恐怕不好辦,最好令兄和你聯名用慶賀小公子周歲的名義送一份文房四寶,不至于惹人注目,很可能會收下,你差人送過禮后,堂翁如果和我談起這件事,我會助你一臂之力。’大哥,我看就照蔡二太爺的意思辦吧。” 孟熊喜道:“再好沒有了,你就在鮮魚市口看看那錠李廷珪墨和龍尾硯還在嗎?要認真鑒定,如果是真品,還個价就買下來。” 過了兩天,李貴小心翼翼地捧了一只錦匣,外用粉紅緞子包裹了,上面插了孟熊、孟鵬的名帖,來到縣衙門房,笑呵呵地說道:“大爺大哥們,劉道台家送禮來了。”說著,放下錦匣,掏出一封紅包,塞到門房頭儿手中,說道:“難為大爺,給我送到縣大老爺內衙。” 頭儿將紅包還給李貴,說道:“兄弟,不是不給府上幫忙,委實大老爺上任以來從不受禮,誰敢擅自收下討打?” 李貴笑著又把紅包塞到頭儿手中,叫道:“哎呀,大爺,這是送給小少爺抓周的小玩意儿,兩支筆,一段墨,一只硯台,值不了一兩半兩。青天大老爺不受人禮,難道還不能給小少爺過生日湊個熱鬧嗎?這几樣不值錢的玩意算不了禮,大爺盡管送了進去,先給太太看過,就沒你的事了。” “真的沒有銀子嗎?” “大爺別見笑,咱李貴是出名的老實人,從不撒謊,人家說水滸上的李逵也沒咱老實,你若不信咱,普天下就沒人可信了。” 頭儿捧起錦匣掂了一掂,果然輕飄飄沒份量,便收下紅包說道:“好吧,我給你送進去試試,若是里邊不收,別怪我。” 頭儿捧進內衙,站在太太上房帘外稟道:“回太太,劉道台家兩位老爺給小少爺送抓周的小玩意儿來了。” “什么小玩意?值錢的東西可不能收。” “說是硯台筆墨哩。” “這倒好,丫頭拿進來看看,正要去買一副新的給小少爺抓周哩。” 丫頭掀帘將錦匣捧了進去,解了開來果是硯墨和一對湖筆,太太不識貨,只當是普通筆墨,估摸值几百個錢,便道: “收下吧,拿一份回帖去,再賞來人一百大錢!” 頭儿出來,說道:“管家,算你造化,太太賞收了,回帖和賞錢帶回去吧。” 李貴嘻嘻笑道:“咱是說從不撒謊嘛!” 姚知縣傍晚退公回到內院,太太笑吟吟地說道:“今天劉道台家送來孩子抓周禮,不值几個錢,我收了,還有兩份禮,我也收了。” 姚知縣道:“值錢的不能收啊!” “我知道,你看這墨,這硯台,還能值几個錢?” 姚知縣捧起劉府送來的硯墨看了,大惊道:“坏了,坏了,你不懂,這都是珍品!”再看似乎眼熟,那墨堅硬如鐵,光滑如玉,明亮如漆,正面刻了雙脊蛟龍,背面有“宣府李廷珪”五字,不覺叫道:“啊,李廷珪墨!”又捧起了硯台來看,天生的金暈羅紋,淺雕成遠山近水,平沙落雁,硯身凝滑堅硬,輕輕叩彈,發出噹噹如銅器的聲響,“呀,龍尾硯!是誰送的?” 太太說不清楚,知縣一把抓過名柬,念道:“劉孟熊、孟鵬!”記得孟熊是劉道台的長子,曾在酒宴上見過兩面,那孟鵬卻不認識,為什么要送這份重禮?欲想退了回去,即又舍不得這兩件稀世珍品,一晚上反复把玩,竟不能釋手。次日,命丫環捧了錦匣來到簽押房,差人邀縣丞過來,說道:“劉孟熊給孩子抓周送了這份重禮,恐怕就是筆庄掌柜去年來兜銷的那兩樣,要值上千兩銀子,怎么能受?內人當是普通硯墨,竟收了下來。老哥,我想只能把他退了回去。” 蔡縣丞細細看了一會,說道:“堂翁,這不是鄭恒茂筆庄送來的原物,你看,硯台上金暈雕成的遠山,要比筆庄那塊更見光采,你看那水,那雁,那沙灘,渾如天成,更在筆庄原物之上,這墨也是如此,雖同是李廷珪墨,究是手工打造,總有上下,這錠墨,堅滑如玉,金龍盤舞也燦爛异常,更見出色。” 姚知縣詫异道:“難道筆庄還有第二副硯墨?” “不可能。”縣丞斷然道:“晚生与孟熊昆仲較為熟悉,他家老太爺在世時收藏過不少出色的碑帖古董,這塊龍泉硯和李廷珪墨必定也是他家藏品,不曾花費半兩銀子,堂翁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姚知縣正在思想矛盾,既舍不得退,又不好意思受,听了縣丞的話,不禁歡然于怀,笑道:“既然他們不曾破費錢財,卻之不恭,只好領受了。不過這位劉孟鵬我卻不認得。” “他就是劉鶚,劉鐵云,孟鵬是他的本名,劉府衡氏所告的夫君就是他。不過這回饋送公子抓周禮物,卻是劉府大先生孟熊的交情,孟鵬不過附個名罷了,全与訴案無關。” “本縣公事公辦,不管他府上送了什么東西,衡氏訟夫一案還是早日審理結案吧。” “是,晚生一定盡快去辦。不過听得劉鐵云申述,替衡氏扶正,原是他的本意,只是有一重顧慮,所以耽擱下來。” “什么顧慮?” “只為衡氏雖則精明能干,可惜過于潑辣,善于妒忌,若是她當了正室夫人,今后的姨太太都沒有好日子過了,家中一定不得太平。” “這可不行!”姚知縣斷然道:“本縣只是為受欺壓無告的姨太太撐腰,卻不許她扶正了欺壓別的姨太太,如此說來,此案如何才能判得恰到好處?” “晚生的意思,不妨判令劉鐵云今后若娶繼室,應在外地居住,不得帶到淮安家中,那末衡氏雖無繼室之名,卻有繼室之實,沒有大太太欺侮她,她也不能欺侮別的姨太太,庶可兩全其美。” 姚知縣點點頭道:“很好,就照這個判吧。” 又過几天,蔡縣丞傳諭原被告兩造衡氏和劉鶚到庭听審,為了顧全劉府面子,審判改在后堂舉行,當中一案,案旁小桌一張,供書吏記錄,案前兩張椅子,給原被告坐了說話,堂上不用一名差人。鐵云事先已送了一份厚禮給蔡二太爺,大致知道了縣里的意思。這天差人來通知出庭之后,鐵云笑嘻嘻地來和若英說道:“明天上午九點縣里開庭,請原告您和被告小可一同出庭,我們手挽手去縣衙吧。” 若英啐道:“打官司,又不是開玩笑,你走你的,我走我的。” “你猜猜這場官司是你贏還是我贏?” “當然是我贏,你等著認輸吧。” “沒什么,輸了也是恩愛夫妻,若英,你說是嗎?” “我不跟你耍嘴皮子,明天老老實實去听審吧。” 鐵云走后,若英告訴耿蓮明天開審,囑她陪了去。耿蓮道:“這些日子二老爺好像沒事人一般,听到開審并不著急,不像剛起訴時那樣急著求你撤回訴狀,會不會他走了蔡二太爺的門路,事情有了變卦了?” 若英凝思道:“不會吧,這回是知縣大老爺給我們作主,蔡二太爺改變不了。” 次日早晨,若英和耿蓮坐了小轎來到縣衙,鐵云隨即步行到衙,由書吏先后引入后堂坐了,鐵云輕松地若無其事,若英雖則潑辣,到了此時也覺心頭扑通扑通跳得厲害,暗暗哀怨鐵云不良,害得她拋頭露面上公堂來。少頃,蔡二太爺官服嚴整,緩步踱到案后坐了,三分客气透著七分嚴肅,書吏捧了筆硯稿紙,也坐到案旁。 蔡縣丞清了一下嗓子,說道:“劉衡氏控告劉鐵云,請求明正妻室身份一案,現在開庭,請原告先行陳述。” 若英竭力遏住悲憤的情緒,滔滔不絕地說了她在劉府二房目前已是妻室的身份,丈夫是如何曾經許諾過的,要求堂上明确公斷她的正室身份,著令劉鐵云為她辦理上族譜宴賓客等等手續。若英談完了,蔡縣丞命被告申訴,鐵云不愿太傷若英的心,講了若英許多有功劉氏的好話,表白夫婦感情至今仍然十分恩愛,對于明确妻室身份,他很愿意,可是力不從心,阻力甚多,擬請堂上准許以后可能時再辦。若英憤怒地駁斥了鐵云推托的話,辯論了几個來回,沒有結果。蔡縣丞打斷了雙方話頭,說道:“我看原被告兩造感情甚好,不要為了确定身份的事傷了和气。本縣同情原告的訴訟要求,但也諒解被告目前處境的困難,故宣判如下:‘劉衡氏主持劉府二房中饋多年,雖無正室之名,實有正室之實,本可即予扶正為繼室,惟被告申訴尚有苦衷。為維護原告權益,著令被告不得在淮安劉宅另行安置正室夫人,至原告所請明正妻室身份一事,礙難實行,應予駁回。’原被告如無意見,請在判詞后具結。” 鐵云立即离坐打躬道:“二太爺明斷,被告愿具結。” 若英被出乎意料的判決惊怒得一躍而起,喊道:“蔡二太爺,我不服,我不具結,我要求公堂重判,明确我的妻室身份,維護我做女人的尊嚴和權利,我決不具結!” 蔡縣丞被若英發狂般的激昂態度所惊駭,從沒有看到如此勇敢大膽的女子,他覺得心中有愧,對不起這個剛強的婦人,緩和了口气說道:“劉太太,你的訴訟,我与縣尊再三商議,只能這樣判決,你還是具結了吧。今后淮安家中不會有別人來當繼室夫人,你就是二房實際的主婦,所差不過是僅僅名義罷了,何必太認真了,今后日子還長,切莫傷了一家的和睦。” 若英含淚叫道:“我要的不僅僅是名義,我要的是一個女人的尊嚴地位,女人就不是人,可以任憑男人欺凌蹂躪的嗎?大清法律只維護男人的尊嚴,蔑視婦人的尊嚴,這公平嗎?” 鐵云道:“若英,別太激動了,合家上下誰不敬重你,誰敢輕視你?誰若這樣做,我也不答應啊!” 若英怒道:“別假惺惺,哄了我二十年,我都看穿你了!” 蔡縣丞道:“鐵云且扶了太太回府吧,具結的事改日再辦也可以。” 縣丞与書吏都走了,鐵云來扶若英,若英掉頭不理,怒道:“這場官司還沒打完哩,別高興得太早了。” 鐵云無可奈何地回去告訴了大哥,又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 弟被控之事,業已對質一堂,已經堂斷是妾非妻。惟原告尚未肯具結,恐非一二日所能了也。弟被控之事,深蒙蔡二太爺關心,見時祈代道謝感謝已极之意。 弟劉鶚頓首 六月初四日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