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球迷就是球迷,主要的任務就是看球、侃球、助威和起哄,許多足球俱樂部的管理者都持有這种大錯特錯的想法。 在足球進入市場以后,球迷的身分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球迷通過購買球票和俱樂部開發的產品成為“足球產品”的直接消費者,通過購買贊助足球和為足球提供廣告的企業的產品成為足球事業的間接消費者。球迷為足球產品提供了雙重市常進入市場經濟,企業和企業家們上的最重要一課就是認識到消費者是他們的“上帝”,或真或假他們必須尊重“上帝”、善待“上帝”。足球俱樂部就是足球產品的企業,球迷就是足球俱樂部的“上帝”。“上帝”的喜怒哀樂會直接影響到俱樂部的生存發展。可是令人遺憾的是,我們的足球俱樂部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一點。 分析中國足球的參与者,從人員成分上來說,是由三個部分构成的。 搞足球的人:包括各級体委、足協的管理者,足球俱樂部、足球學校經營管理者;教練;足球宣傳工作者;裁判。 踢足球的人:球員。 看足球的人:球迷和其他觀眾。 在上述三种人中,前兩者都是以足球為職業的人,后者是以足球為消遣的人。他們之間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約、不可分割的,看足球的人是足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動力,是搞足球的人、踢足球的人的“上帝”和衣食父母。 要想使中國足球迅速發展,就必須平衡三者之間的關系,堅持足球為球迷服務的方向,兼顧三者的利益。 搞足球的人和踢足球的人千万不能忘了球迷是中國足球的真正主人,是中國足球發展的基礎与動力。他們作為市場主体要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有深度地參与足球事業,他們除了在場地上喝彩、罵人以外,還應該有其它權利。 消費權 球票的价格漲了又漲,加是票販子的推波助瀾,球迷們只得忍痛節衣縮食地買下一張球票。 花錢買了票,就存在著買賣關系,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這就是一种交易,既然是交易那便要有商品,這商品就是球迷所期望看到的精彩比賽。 有了買主与賣主,又有了商品,那么足球市場便形成。在這個市場中,各球隊所屬俱樂部是球市的經營者,廣大球迷則是這個市場中的消費者。如同所有的消費者一樣,球迷也要爭取自己的消費權益。 球迷的權益包括:經營者應保證足球比賽的含金量,其比賽要具有精彩性、真實性、客觀性。對于假球、黑哨、球員出工不出力,球迷有“打假”的權利。而且,在足球市場中的消費,不僅是純粹的9O分鐘的足球比賽,觀看比賽的足球環境和條件也是消費的一個項目。所以,球場的比賽設施以及看台設施,也都是球迷可以挑剔的范圍。像許多体育場的座位都是“U”形座椅,風吹日晒常常積滿灰塵,很少听說体育場在球賽開始前,雇工人用抹布將椅子擦于淨,倒是球場的管理者常常抱怨球迷看完球賽后亂扔報紙——試想如果椅子是干淨的,那么又有誰會拿報紙來墊椅子?可惜,我們的經營者和消費者對此都習以為常。 還有,15分鐘的中場休息,理所應當屬于球迷的消費權限。 即使球迷宁愿在這段時間去喝水上廁所,經營者也要為球迷提供精彩的串場節目。象美國的NBA男籃比賽的中場休息,就有一丰富多彩、品味甚高的節目表演。芝加哥公牛隊的啦啦隊中領舞的亞裔少女,長發飄飄,青春四射,曾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比之下,我們的中場休息時間則要寂寞的多,沒事可做的球迷只能傾听球迷們自己發布的零打碎敲的消息。 中國球為還沒有學會在自己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理直气壯地說一句:“我是花了錢的!” 知情權 球迷應該有了解中國足球事業發展情況的權利。如球隊的訓練、比賽,足球主管部門關于足球事業發展的規划,對球隊和裁判的管理,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的總結。 中國球迷們几乎沒有想過這是自己的權利。 普通的球迷們的知情權是靠新聞媒体來完成的。但只要看一看中國足球界對新聞界的態度,就可以了解球迷們的知情權行使得怎么樣。_1994年甲A聯賽第四輪太原賽區的比賽,由于裁判的失誤引起了觀眾的不滿。一位中國足協委派的比賽監督,竟然用手捂住中央電視台記者的攝像机鏡頭,拔掉話筒,不讓記者采訪。 有一位不諳世事的年輕人問一位報社記者:“足協又不是你們的上級單位,即使得罪了他們,又有什么關系?反正也不是他們給你發工資。” 記者苦笑著回答:“比如你到伊拉克采訪,你能不坐足協的專車,而去找公共汽車嗎?” 記者們知道足球界的人是惹不得的。 近年來,足球新聞空前火爆,球迷和讀者對這一題材的信息需求空前增長。但是,有關中國足球的假新聞卻層出不窮,這里面不能排除新聞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問題,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新聞來源渠道不暢造成的。 在歐美足球界,俱樂部和球隊接受媒体采訪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拒絕采訪者要受嚴厲的處罰。而且每個圈內的人都很清楚,職業化足球离開了市場寸步難行,球迷是球市中的上帝,球迷對足球的情況擁有不可侵犯的知情權,而行使知情權最重要的途徑則要依賴于新聞媒体。 隨著職業化的深入,中國足協顯然認識球迷知情權的重要。 1998年聯賽前明确規定,各俱樂部都要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 但是,這個規定的精神并未得到認真貫徹。有些俱樂部至今沒有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就是已經建立的不少也只是解決形式問題。仍然有人把足球新聞線索當成私有財產,把自己擺在施舍者的位置上,而把媒体對它們的關注當作乞討。俱樂部發言人什么時候發言,發言人發不發言都要看他們是否高興。 真正意義上的發言人制度應該是買方市場,球迷要知道什么,發言人就應該提供什么,而不應該讓媒体通過非正常渠道去搞正常渠道搞不出來的東西,道听途說后拿到大眾媒体上發表。 近年來,隨著Internet的爆炸性增長,并且對人類文明產生著重大的影響,傳統觀念上的國界和种族、文化所造成的差异越來越校國外,尤其是歐洲的各大足球俱樂部又有了新招——上网。 他們通過Internet向球迷們提供大量及時、迅捷的圖片和文字信息。各足球俱樂部還充分利用网上优勢,用戶只要在他們的网上登記注冊,就可以看到最新的賽事報告,球市預測以及球星的近況等——大家想知道的情況都有。 Internet网上還開設專門的足球咖啡廳,只要登記就可以免費人网,与世界各地的网上球迷們就意甲、英超和歐洲三大杯賽等各項內容,通過鍵盤和話筒進行“网上交談”。 一些著名的足球俱樂部,象尤文圖斯、曼聯等,為了吸引球迷,專門為教練和球星制作了网址,网上球迷們可以隨時訪問,并可以同這些知名球星進行“网上交談”。 為了鼓勵球迷,很多足球俱樂部都希望球迷有好的建議就通過電子郵件提供給自己,合理化建議一經采納,就給球迷以丰厚的獎勵。 除了為球迷提供有關歐洲足球的信息之外,許多足球俱樂部還開設了网上商店,為球迷介紹各自俱樂部的紀念品,如隊服、圍巾、隊歌CD盤、經典球賽錄像帶、球星寫真集等。网上球迷們還可以利用音響交融的多媒体電腦的优勢,有選擇地到神往已久的俱樂部去作一番游覽。 歐洲足球俱樂部這种想球迷所想,急球迷所急,視球迷為衣食父母的做法,使我們的球迷羡慕和激動不已。 在這方面,國內許多足球俱樂部已經進行了許多努力,像万達、國安、申花等十几家足球俱樂部已經開辟了自己的网址。 經常將足球俱樂部的情況以及足球隊的情況向外公布。但有些足球俱樂部似乎尚未顧及到這個方面。有几家足球俱樂部的网址是借用在某個海外的免服務器上開辟的。 一擲千金的足球俱樂部,難道連這點錢和時間都不肯給球迷們嗎? 建議權 建議權就是對足球事業的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的權利。 對于國外球迷來說,這可能是他們最重要的權利。綠茵場上事無巨細,他們有提出建議的權利。 1958年的世界杯賽上,17歲的貝利身手不凡,世界杯剛一洁束,意大利好几個俱樂部紛紛向貝利所在的俱樂部搖動橄欖技,希望貝利轉會出國踢球。巴西球迷听到了這一消息,堅決表示反對。反對的人數竟然達到了巴西總人口的7O%。迫于球迷們的壓力,巴西國會只好專門召開會議討論此事,并以決議的形式通告全國:“貝利是國家決不輸出的國寶。”巴西球迷贏得了胜利。 在一個又一個胜利的支持下,巴西球迷的行動更加活躍。 1979年,當他們听說意大利的俱樂部要買走他們心中的另一個國寶濟科時,立刻表示抗議。巴西足協和濟科所在俱樂部一下子收到球迷無數個電話、電報和恐嚇信,有個信封甚至附上了子彈。聲言:“如果賣了濟科我們就把你干掉!”結果,濟科所在俱樂部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濟科在自己足球生涯的鼎盛時期一直在巴西國內效力。 這一切可能會使中國球迷羡慕不已。 監督權 監督權指對足球事業中投資受益者監督的權利。如對球隊、球員、教練、裁判的行為、足球主管部門的領導和管理等進行監督。 國外球迷對于足球的監督已經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無論大事還是小事。 在197O年的時候,正處于自己事業巔峰的德國足球皇帝貝肯鮑爾一時心血來潮,蓄起時髦的小胡子。球迷們一見立刻就不買帳了,他們不想自己崇拜的足球皇帝是這樣一副神气活現的滑稽相。一位气憤的慕尼黑球迷說:“作為運動員,弗朗茨皇帝不該打扮得像附庸風雅的俗不可耐的小人。身為國寶,他不僅屬于自己的妻子,而且首先屬于所有的慕尼黑人。”有球迷打電話質問他:“胡子是你個人的特征還是出于恐嚇對手的考慮?” 大部分球迷認為貝肯鮑爾是個正派人,因此不該赶時髦。 這一事件最后波及整個德國,大多數球迷是無法接受貝肯鮑爾的這一新形象的,因此來看慕尼黑比賽的觀眾大大減少,一些老會員也聲稱要退出俱樂部。慕尼黑俱樂部的主席一見“胡子風波”有朝一日要影響俱樂部的前途命運,一再對貝肯鮑爾進行動員,貝肯鮑爾權衡再三,終于作出了讓步,在狂歡節前夕剃掉了心愛的胡子。 与貝肯鮑爾被迫剃掉胡子不同,古力特是在球迷們的要求下蓄起長發的。古力特在業余生活酷愛搖滾,因此偶爾留起一頭長發。球迷一見,非常欣賞,覺得這樣既“酷”,又在球場上易于辨認,因此要求古力特不要剪掉。古力特在妻子的幫助下,梳了滿頭的小辮,迎來了“辮帥”的稱號。 為什么國外球迷擁有如此之多的權利,具有如此之高的地位? 那是因為在商品經濟條件下足球俱樂部的主要經濟來源就是球迷的支出。如果做出不符合球迷的心意的事,輕者會在球場鬧事,使比賽不能繼續進行;重者他們會對比賽失去興趣,俱樂部首先失去門票收入;球迷一旦減少,贊助商就會對隊伍失去熱情,廣告收入也大大減少,電視台也不愿意轉播該隊的比賽。這樣下去,球隊只好餐風飲露了。 素有足球王國之稱的巴西,創造了几度捧得世界杯的紀錄。 巴西球員更是天下聞名,豪杰縱橫。 然而在巴西,足球“輝煌之下卻掩蓋的黑暗与混亂”。有人稱:巴西足球是貌似天堂的地獄。 巴西的職業球隊收入各不相同,但它們的日子卻都不太好過。 1991年,巴西全國聯賽的總收入是1億美元(其中門票收入3100万,電視轉播、廣告收入6900万)。然而,在足球賽事規模和球迷人數遠不及巴西的英國,1997年的足球總收入就是巴西的8倍,達到8.3億美元之多。 是什么導致了巴西足球捧著金飯碗要飯的慘狀的? 近年來,巴西有關部門在制定比賽的日程表時十分隨意,聯賽的日程飄忽不定,致使國內聯賽的觀眾人數不斷減少,各俱樂部開始把眼光轉向國外商業比賽。國內聯賽受到冷落,聯賽水平下降,觀賞性大打折扣,廣大球迷深受其害。賽程不固定,比賽激烈程度下降,球迷們產生了一种被愚弄的感覺。一位弗拉門戈的球迷甚至起訴里約熱內盧州足協,說:“觀眾希望在公正的聯賽中看到优秀球隊的比賽,但我們不得不吞下足球經紀人操縱和弄虛作假所導致的惡果。” 對球迷的藐視最終遭到了懲罰。 相比之下,中國球迷雖然伴隨著中國足球几雨几十年了,中國足球還沒有給他們以應有的位置。時至今日為球星捧場,有時甚至要挨打。足球職業化了,球迷在付出了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投入之后,也要進一步增長自己的主体意識,明确自己的權利,成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現代球迷。 回道一望,中國球迷走過的是一條風雨兼程的道路。 原本中國是沒有球迷的,中國只有“官辦啦啦隊”。在一篇大概叫做《凄婉的小號》的文章寫了作者的見聞:“我在球場外看見一位帶著小號的中年人和他的一群伙伴,他們自稱是球迷,但他們進不去球場,因為他們沒有球票。他們想盡辦法,就是沒有票賣給他們。 大家都入場了,那位痴情的帶隊人就開始吹起凄婉的小號。 進場以后,我發現場內沒有几個人是真正來看球的。兩個女大學生抱怨道:‘煩死了,這球有什么好看!’另一個說:‘反正有一件運動服發給我們!’因為她們是某單位組織的‘官辦啦啦隊’。 那凄婉的小號,一直在我的腦海里回蕩……。” 在那個時候,球迷是不被社會承認的,他們中的一些人被認為是不務正業、游手好閒,是要遭到鄙視的。 “官辦啦啦隊”是那個時代的特有產物,是社會組織者導演的反自然的行為。它雖然似乎帶來了秩序,但它的副作用又卻是無形的和無限的。它扼殺了人們的個性,使社會注定要失去創造力。 80年代是中國球迷复蘇的時代。中國全面實行了改革開放政策,重新被接納為國際体育大家庭的成員。國際体育交往增多了,國外的一些文化意識形態、技術物資逐步向國內滲透。中國人的眼界大開,思想也逐步活躍起來。中國足球勇于走向世界,數度沖擊世界杯。足球熱浪在中國大地上几度翻滾。在這种气氛下,球迷這一特殊的群体也就有了生存和發展的土壤。 1985年5月19日,中國隊意外地輸給了從來未有過胜績的香港隊,在小組賽中慘敗而歸。從而引發中國球迷被中國輿論界稱為“建國以來最嚴重的体育場所惡性事件”的“5.19”球迷騷亂。 据新華社1985年5月20日宣布:公安部門當場拘留了127名肇事者。 “5.19”球迷騷亂事件給人們留下了沉重的思考。這几乎是一個分水岭,在此之前,中國球迷還是散兵游勇;而在此之后,中國球迷認識到只有組織起來才能獲得社會的承認。 這個時候,在中國的大中型國營企業集中的重工業基地沈陽,球迷脫穎而出。 當年,遼沈地區是中國足球的一方熱土,它不僅以其擁有的一支成績驕人的隊伍而威震華夏,而且它的球迷隊伍也使它聲名遠播。 沈陽和平區郵局報刊門市部前,曾是沈陽球迷的“球迷角”。每逢遼宁隊有重大比賽,這里便聚齊黑壓壓的一片球迷們。 那時候是沒有電視轉播的,以中青年人工人為主的焦急的球迷們,將一頂陽帽子在人群中傳來傳去。大家你五分他一角,等到帽子傳到了長途電話營業柜台上時,就對營業員說:“同志給打個長途?看咱遼宁隊贏了沒有?”今天听來,這一切仿佛是傳奇一般。 1984年4月3日,沈陽足球協會成立。會長是沈陽軍區的作戰參謀黃祖鋼,一位年輕的軍官,他在遼沈球迷中享有极高的聲譽。球迷盛贊:“人是鐵、飯是鋼,沈陽球迷靠祖鋼”。 沈陽球迷從此從自發、零散的原始狀態走向有組織的狀態。 當然,這件事做起來是很艱難的,制作會徽、會旗、會員證等,都是黃祖鋼掏錢做的。但是,這并不能影響黃祖鋼及沈陽球迷的熱情。他們甚至自己湊錢,買摩托車獎勵遼宁隊隊員,其痴情和投入可見一斑。球迷協會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為沒有一塊草皮球場的沈陽市舖了塊草皮球場,令民心大快。 他們更得意的事還是坐在球場邊,吹號擊鼓,高舉旗幟和標語牌,升起气球,揮舞彩帶……,尤其動人的是他們即興編排的口號,幽默詼諧地改編的歌曲。正因為這樣,1989年世界杯預選賽,中國隊對亞洲勁旅伊朗隊一役,才會將主場選在沈陽。相信沈陽球迷會伴隨著中國足球隊的胜利,給全國球迷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國家体委主任伍紹祖留下了這樣的贊譽:高度的精神文明,高度的組織紀律,高度的熱情,高度的愛國主義。 沈陽球迷協會建立以后,全國開始了建立球迷協會的風潮。 中國球迷現象完成了它的演化過程。球迷价值得到了整個社會的認可,球迷的事跡可以走上電視、報紙、廣播,不脛而走,廣為流傳。 球迷的行為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沖擊。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傳統文化一方面造就了中華民族深沉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另一方面又過分控制了人的個性、才智。 特別是儒家文化日益從自然的、相對的倫理道德觀念發展為絕對的、片面的個人義務的時候,這种控制就變成了壓抑、束縛民族發展的僵死模式。這就是人們常說“吃人禮教”。球迷現象在中國作為一种新興的社會文化現象,其意義在于喚醒人們的主体意識与個性意識,啟迪人們找回混滅在群体中的自我。 我們應該感激和贊賞足球運動本身。正是這种充滿生命原始特征与集体協作意識的運動使得新一代中國公民振奮昂揚,被誘喚啟發出祖先遺傳基因中的极其微弱的品格。 這种品格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它使中國人的精神形態第一次屬于世界和未來。年輕的中國球迷在他們与足球的精神交流中感到了自己与他人率直的人格,以及還喜怒哀樂本色后的快感。 但是中國球迷畢竟生活在中國文化的氛圍之中,其心態、行為無不留下中國傳統文化的印記。這是血脈中不變的烙印,是很難改變的。 中國球迷,常常表現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寬容,并且不計較自己應用的權利,而是常常盲目無私地說:“胜也愛你敗也愛你。” 甚至亞足聯主席也給中國球迷戴高帽子:最熱情的球迷,最火爆的球市,欣賞水平很高。 個中苦澀,卻只有球迷自己知道。 如同梁實秋所說,父母往往是最溺愛家中那個最無賴頑劣的孩子。足球就是那個最無賴頑劣的。 對于球迷來說,對足球是“想說愛你也不容易”,常常遭到板起臉的老太爺似的斥責。對中國隊屢戰屢敗表示不滿,那是沒有耐心;對中國足球不要“定位過高”;在場邊有過激行為,那是修養實在欠佳。而中國教練們'98世界杯到法國瀟洒走一回,得出的結論就是“外國草皮真好,球迷水平真高。” 而可怜的中國球迷,只能默默地承受這一切。在他們作為消費者支付了門票并且吸收了廣告商的贊助之后,他們卻不知道該怎么樣保護自己的權利。 他們本來是有權利要求賞心說目的足球藝術,并在己隊的胜利中尋找自尊与滿足的,他們有權利對任何拙劣的表演喝倒彩,而不是花了錢在一旁生悶气。 現在,他們至少為自己爭取到一個向教練喊“下課”的權利。 足球改革以來,中國球迷的觀念已經發生了不少變化。他們從過去勇敢、單純的看客演變為帶有強烈參与意識的龐大球迷群体。他們成為一支不相低估的力量。他們早已不滿足于單純欣賞,他們看球帶有強烈的傾向性。主客場制滿足了他們的要求,他們為家鄉的球隊搖旗吶喊、擂鼓助威。他們也不僅僅滿足于買球票看一場比賽,看完比賽就走人的過程。他們也不再滿足于僅僅停留評論一下比賽,他們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影響自己擁戴的隊伍——通常是強硬的手段,比如說臨陣倒戈、高呼“下課”、進行“兵諫”。在甲級聯賽中,還确實有不少教練是在球迷們的暴風雨般的“下課”聲中下課的。 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以來,中國球迷誕生了“新生代”。 在《足球》与上海申花集團聯手舉辦足球迷調查中顯示:絕大多數人在學生時代就愛上了足球。當被問及成為球迷的年齡時,978份有效問卷中回答“13至18歲”、“18至23”這兩個年齡段的球迷最多,分別有50.7%(496人)和22%(215人)。有一半的球迷是在中學時就迷上足球的。而12歲以前就成為球迷的也不少,占19.7%(193人);僅有不到一成人是在23歲以后才成為球迷的。 “新生代”球迷有自己的特點。与他們的前輩相比,他們更肆無忌彈,更注重自己的內心感受。他們中間可能缺少資深球迷,他們許多人有“追星族”一樣的熱情,但是他們是足球經營的巨大潛在市常足球無論如何經營,其主要的消費對象都是他們這些球迷。 因此,他們的經濟狀況制約的球市的發展。 有17.1%(167人)的球迷仍然是無固定收入的學生。每月收入在4O0元以下的近三成(26.8%,262人);400元至800元的近一半(43.4%,424人);只有不到一成(占9.1%,89人)的球迷月收入在80O元至1200元之間。而每月超過1200元的球迷僅有3.7%(36人)。調查表明:中國球迷狀況呈“兩頭少、中間多”的態勢,大部分處于社會中等水平。足球市場的“消費主体”主要是這些于迷。 對“今年甲A聯賽每場平均票价應該是多少才能使俱樂部和觀眾都接受?”這個問題,多數球迷將票价范圍固定在10至2O元之間。定10元的占3O.6%(229人);定15元的占35.5%(347人);定20元的占27%(264);僅有3%的球迷定5元;也僅有不到4%的球迷定25元以上。 調查還表明,足球市場仍是個有待開拓的大市常到現場觀看全國甲A及甲B聯賽的球迷并不多,有近6成(58.8%,575人)的球迷一年中竟一次也沒能到現場去觀看甲級聯賽。看過三場以下的有18.9%(185人);看過四至七場的有1O.8%(106人);看過七場以上的鐵杆球迷只有11.5%(112人)。盡管由于居住地關系,非甲級聯賽主場的城市的球迷難以到現場觀看比賽,但這個數字反映出甲級聯賽仍有很多潛在的觀眾。如果有更多的措施吸引他們,中國聯賽觀眾人數仍可能上升。 因為上一年球市看好,俱樂部就立刻調整票价,真正的球迷想看卻看不起球,傷害了球迷的熱情。這只能說明一點,即中國足球只注意搞足球的人、踢足球的人的利益,而忽視看球的人的利益,很少能夠做到三者利益兼顧。這是足球俱樂部經營者的一個不足。 1997年的美洲杯賽在玻利維亞舉行時,門票從6美元到3O美元不等。玻利維亞平均月工資是67美元,國家副總統便向本次大賽組委會主席呼吁降低票价。反觀中國甲組聯賽,雙部分賽場每張球票票价從3O元到6O元不等,搞足球的人都承認票价高,并且承認這是“炒作”的結果。中國足球真的沒錢嗎?与沙特那樣的國家比較起來确實差一些,因此不可能讓球迷不花錢便進場看球。但是,令球迷不滿的是:高額票价加上企業贊助所得并沒有用在加大足球產品廣度、市場開發力度上,而是透支給球員了。因此有甲A球員年收入100万元左右的說法。 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足球市場對投資主体——球迷的輕視。 對球迷的輕視表現很多。 比如某賽場球市好,許多企業就包下整個看台來搞宣傳用,一買就是一個看台,一買就是一年。企業達到了廣告效果,俱樂部則是為了省力,而真正的球迷對買票難則是叫苦連天。 國內的許多俱樂部無視球迷對俱樂部紀念品的需要,因為紀念品的利潤太小而不去努力滿足球迷的需要。有一位俱樂部搞經營的人說:“我在某個大老板身上多做一些工作,大老板一高興,几十万就來了,我哪里有時間去賣隊服和紀念章?”該俱樂部的球迷看其他俱樂部的球迷穿著隊服,帶著球迷帽,盡管是花了錢,自己喜歡的俱樂部沒有,球迷在場邊就有矮人一頭的感覺。有資深球迷比較想得開,說現在起碼知道主隊會穿什么顏色的隊服了。以前顏色都不固定,每場球賽開賽前大家第一件事就是猜主隊的隊服顏色,到主場一看,又猜錯了。 '95賽季四川全興隊在全川父老的吶喊聲中九死一生保級成功,“成都保衛戰”的受益者四川全興隊足球俱樂部卻開始了新的行動——'96甲A聯賽票价全面上漲,幅超過100%。上一年15元的甲票賣到30元一張,乙票、丙票則上漲更多。不少球迷對舉表示憤慨,認為俱樂部方面無情無意。 成都球迷協會的一位人士說:如醉如痴的球迷多為囊中羞澀的工薪階層和除了書本以外几乎一無所有的學生,而決非一擲千金的款爺和富婆等少數人。 '95超霸杯賽在上海舉行時,票价是150元,12O元,100元。球迷認為這是'96賽季調价全面上揚的先兆,于是精于計算的上海人在新聞媒介上就此展開了討論。 一位球迷說,十几年前在江灣体育場的球賽我從不落下。現在,一張甲A聯賽票20多元,要是一個月看4場球,我工資的10%都交給球場了。一個靠工薪生活的球迷,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球票太貴了! 我已多年沒有踏進球場看球了。平心而論,我是被門票价嚇得退出球場的。我覺得,職業足球俱樂部要生存發展,不應靠提高球票价格的方法,門票漲价,是正常的,但要适度。 另一位學生球迷說,兩年來申花隊的主場比賽,我一場不落地去看到現場為子弟兵助威。這回我收住了邁向体育場的腳步。原因很簡單,我是個沒有經濟來源的學生,那票价對于大部分都是青工、學生的球迷來說,的确不是一個小數目。已相當于下崗工人一個月的工資,我兩個月的零花錢、一件漂亮衣服。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操辦比賽的人認為,上海的足球票在全國是最低的,而且一直上不去。許多球迷抱怨國際知名球隊多次与上海擦肩而過,但沒有問為什么擦肩而過。德國勁旅凱撒斯勞藤隊訪滬時,2OO元的門票無人問津,主辦單虧了本。相比之下,北京國安与桑普多利亞一役最高票价是688元,一般的票也在2OO元上下,但仍然爆滿。這位負責人分析說,上海足球票過低的主要原因,恐怕不是承受不起,而是講究實惠的消費觀念在起作用。 上海有家電視台在球迷中作了的“民意測驗”,人們普遍反映,一場甲A球賽,最高不要超過30元,最低為10元,對學生還要半价。 1998年濟南主場甲、乙、丙級套票分別為35O元、230元、120元,比上年分別下降了100元、12O元、130元;除极少數每張4O元的特价票外,甲、乙、丙級單場票票价分別為25元、15元和1O元。此外,還為學生和殘疾人專設每張5元的优惠票。各隊球迷到濟南市看球,門票統一單价為15元。 石家庄賽區的价格比1997年有所下降。套票中的貴賓票1100元、88O元;普通套票44O元、33O元;單場票中貴賓票100元、80元,普通門票為50元、40元、30元、2O元和10元。 万達'98賽季的套票价格比'97賽季平均低40%。其中。 全年14場主場比賽(包括一場足協杯主場),特假票單价為680元,甲票為58O元、乙票為38O元。在零票銷售方面,万達足球俱樂部一向采取隨行就市的原則,其中万達對申花、國安等強隊的比賽門票价格比就比平時的票价高出一倍以上,而万達對海獅的价格相對便宜一些。 一句話說來:球票還是有點貴。 某些“搞足球的人”足球市場意識极其淡薄,不僅不能善待球迷,而且對自身的職業也視為儿戲。 十強賽失利以后,有一位資深的足球界人士告訴球迷:足球是游戲。這充分暴露他自身的職業意識不強,從骨子里不敬重足球事業的心態。球迷認為足球是游戲沒有關系,球迷不是靠足球吃飯的。相反,對于球員、教練、足球官員們來說,足球就是職業。沒有球市就要失業,就要丟飯碗。 在球迷對于比賽結果有不滿和過激行為時,中國足球的行政管理者一般喜歡用家長的口气提出批評意見(而他們聰明的外國同行往往在遇到這种情況時一聲不吭),由此可見球迷在他們的心中的真實地位。不把球迷消費者當作上帝是足球俱樂部和中國足球行政管理者市場意識淡薄的典型注解。他們可能很少考慮到如果沒有了球迷,門票賣給誰。煙草商和其他商人還會不會投資做廣告。崔殷澤的市場意識值得中國足球界學習,他說,每場球都要兢兢業業,對得起觀眾,打好了感謝球迷,打不好要真誠致歉。 中國球員,尤其是中國球星們對球迷的態度實在是欠一些火候。 某足球大將軍打球迷只是其中最惡劣的一幕,還有一些是不被人知的。 1994年,中德足球邀請賽在上海舉行,在申花隊与德國凱撒斯勞藤隊比賽后,球迷團團圍住世界級巨星布雷默,請他簽名、合影,布雷默非常謙虛地邊向休息室“撤退”,一邊盡量地滿足球迷的要求。在布雷默退進休息室時候,剛好球迷們又見到我們自己的球星。球迷們一下子圍上了,提出同樣的要求。可是球迷的熱情卻惹翻了這位球星,他非常有失風度地与愛戴他的球迷發生爭吵并推搡球迷。 一前一后,是如此鮮明的對比。 可能有的球員會認為,如此小心翼翼地善待球迷也太累了。 不光要踢好球,而且在平時也不能放縱自己,因為球迷對偶像有要求。不能肆意狂飲,不能當眾蹺二郎腿、叼煙卷,更不能對球迷罵罵咧咧、推推搡搡。 套用一句話就是:做女人難,做男人也難,做名男人更難,而做一名星級名男人難上加難。 然而須知,球星今日的聲望、地位乃至高薪是從何而來,沒有球迷,沒有球市,就沒有球星們的一切。球迷們在付出了之后,要一些回報,是正當的,也是應該得到滿足的。 人稱“中國21世紀希望”的万達新星孫繼海是許多青少年的青春偶像。因此他自己、他手家人、他所在的俱樂部也非常注意對他的良好形象的塑造。1997年夏天,一位年僅15歲的少年在大連金州區第一人民醫院住院,病情十分嚴重,几經手術已臥床一個月了,每天靠藥物止痛。當他听說万達隊的金州訓練和比賽時,十分興奮,渴望能去看一看比賽,看看自己喜歡的万達隊員。可他連起床的力气都沒有了。當万達隊得知這一消息以后,孫繼海和韓文海便拿著鮮花和禮物,到醫院看望這位素不相識的小球迷,滿足了孩子的心愿。 當中國足球事業的主体不可逆轉的發生變化以后,中國足球的觀念就需要及時地進行轉變。球隊、球員、教練、裁判如何從業、做人,以加原子自己的衣食父母;足球媒体作為廣大球迷与足球圈內人信息傳遞者如何調整自己的工作重心,以便更好地滿足球迷的要求。尤其重要的是足球主管部門如何轉變傳統的“官、民”觀念,在指導思想上、工作方法上适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体制的變革,特別是足球行業格局的改變,在如何對待球迷問題上很好地定位。除了對上級領導負責以外,認真地對廣大球迷負責,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能否處理好,是關系到中國足球改革的大事。 善待球迷,不要讓中國的足球事業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 文學殿堂 FUMA掃描校對 |http://www.yesho.com/wenxue/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