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三十四章 戰略大反攻


        第二戰場終揭幕,東西戰線相比武;
        各路大軍齊反攻,試看奸雄逃何處。

  在蘇聯紅軍節節胜利的推動下,美英盟國經過長期准備和反复協商,全世界人民久已盼望的向西歐進軍的第二戰場,終于在1944年6月6日揭曉了。
  這天凌晨, 在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指揮下,美英2395架運輸机和847架滑翔机,從英國20個机場起飛, 載著3個傘兵師向南疾飛,到法國諾曼底海岸后邊的重要地區空降著陸。黎明時分,英國皇家空軍的1136架飛机,對勒阿弗爾和瑟堡之間事先選定的敵軍海岸的10個堡壘,投彈5853吨。然后,盟軍各類飛机同時出擊,轟炸海岸目標和內陸的炮兵陣地。太陽升起之后,盟軍海軍戰艦開始猛轟沿海敵軍陣地。霎時,炮火連天,地動山搖。
  大約早晨6時30分, 美軍開始在奧馬哈和猶他灘頭登陸。此后,英國和加拿大軍隊也陸續在事先選定的海灘登陸。在這次戰役中,盟軍共准備了各類飛机1.3万多架,戰艦、運輸艦和各种類型的登陸艇共達6000多艘。參加戰役的指戰員和后勤人員共287万多人。到了6日夜晚,將近10個師的部隊連同坦克,大炮和其他武器已上岸了,后續部隊源源而來,不斷擴大盟軍對德國守軍的优勢。希特勒大肆吹噓的“大西洋壁壘”已被突破,從而為摧毀西線德軍奠定了基礎。
  德國人對英美進攻的日期既心中無數, 對登陸的地點也完全蒙在鼓里。由于6月5日狂風大作, 英吉利海峽惡浪翻騰,西線德軍大部分將領認為盟軍不會在這時進攻。6月4日,駐巴黎的德國空軍气象站認為,由于气候惡劣,至少在半個月內盟軍不會采取行動。這時,因為天气不好,德國空軍已不能對英國南部海岸港口進行空中偵察,德國的海軍也因為海浪太大,撤回了在海峽中的巡邏艦艇,而艾森豪威爾的軍隊就是在這一時刻在這里登船出發的。
  1944年6月5日夜晚,隆美爾的司令部里正舉行一場酒酣耳熱的晚宴,參加的人不多,但都气味相投,元帥本人倒不在場。原來這位素來寵愛妻子的丈夫在巴黎停留了一下,為的是給他的嬌妻露酉買一雙鞋,然后再飛往德國。晚宴由他的參謀長斯派達爾將軍主持。參加宴會的有作家約恩格,前不久從美國獲釋返國的總領事法伊弗,最高司令部的李斯特上校,軍事記者施拉姆,斯派達爾的妹夫霍爾斯特醫生,以及隆美爾的海軍顧問魯格中將。
  魯格將軍回憶道,席間曾就意大利、蘇聯、法國的政策作了一場“十分激烈的討論”,并且談到“希特勒的日后計划進展得不夠”。白蘭地飲過數巡,打仗的經驗也交換過了。席上的气氛可說充滿信心。在為期四年的堪稱太平的占領期間,這次晚宴如同其它許多宴會一樣, 是在6月6日凌晨1點35分散席的,這時德國第七軍忽然報告說,科唐坦半島東海岸發現有傘兵降落。接著第十五軍也報告,在卡昂以東到德奧維一帶也發現傘兵。雷達屏幕上顯示出大批轟炸机正編隊飛行,而且愈來愈近了。世界戰爭史上最大的一次兩栖登陸正橫跨英吉利海峽滾滾而來。
  為了應付盟軍可能在加來海峽地區進攻,早在1943年末,德國就在荷蘭、比利時和法國境內集結了約莫60個師的兵力。從沿海灘設置障礙、炮位的配置、碉堡營建和德國向該地區增援等情況判斷,德國最高司令部認定加來海峽就是“可能入侵地區”。值得一提的插曲是,當初希特勒一直堅信登陸會在諾曼底發生,盡管他手下的將軍們曾向他提出專門性的忠告。德軍大部將領認為,盟軍將在最接近巴黎的地區登陸。他們收到的情報說,在英國本土正集結一支單獨的部隊,將由巴頓將軍指揮。德國人不斷截獲大量有關巴頓“進犯部隊”的無線電通訊。他們的偵察飛机發現坦克和卡車(其實都是些假模型)正在集結,以便越過海峽發動進攻。“泄露”給在荷蘭、比利時和法國活動的德國情報网的各种消息表明,正在醞釀一場大進攻。盟軍轟炸机對前往加來的通道的轟炸,其猛烈程度不亞于施之于諾曼底的。為了進一步迷惑敵人,按照羅斯福的指示,在進攻前夕,盟軍飛机又撒下大量的錫箔片,使德軍從海岸雷達上看來,好像有一支艦隊正從第厄普向東駛去,開往加來。這些虛張聲勢的行動,使德軍更加相信他們的估計是正确的。
  德軍竭盡全力為對付這次進攻而進行了准備工作。希特勒任命“常胜將軍”隆美爾為海峽防區司令。這個“沙漠之狐”富于想象力而且頗為自信。一次他對希特勒說:“依我看,敵人休想在這些地段上登岸。”作了如上斷言之后,他要求把西線的裝甲部隊和机械化部隊全部划歸他指揮,但他的要求被拒絕了。這位精力過人、如狼似虎的隆美爾,已經加強了海岸線的防御,他在海灘的通道上布滿了鋼鐵路障,其中不少處還埋設了地雷。海灘上布雷區擴大了,混凝土炮位也增加了,可是有一樣最必需的事隆美爾沒有做到。他沒有能說服希特勒把裝甲師配置到可以對盟軍武裝力量立即發起進攻的据點上。
  當6日下午3時納粹頭子醒來時,已經傳到的坏消息使他立刻行動起來。他急忙批准派兩個裝甲師到諾曼底去,但已為時太晚。此時,希特勒所大肆宣傳的“大西洋壁壘”已被突破。一度吹噓得不可一世的德國空軍已經完全從天空中被赶走,德國海軍也從海洋上被赶走,雖然戰爭遠沒有結束,但它的結局已不再有什么疑問了。
  美軍從諾曼底突破之后,接著便是英軍開過卡昂,盟軍節節胜利。巴頓將軍向東推進,鄧普賽爵士將軍和英國第二軍往北攻向布魯塞爾。希特勒面臨著法國和比利時的丟失和東方戰場的強大攻勢。盟軍正配合蘇軍以壓倒优勢的兵力,從四面八方向德國本土進逼。前線傳來的胜利消息,使羅斯福心花怒放。從諾曼底發動進攻的時刻起,這位年邁力衰身殘的三軍總司令,就一直坐在白宮地圖室里,精心地注視著前線的進展情況。胜利,使他增加了無窮的活力;胜利,使浴血奮戰的前方將士受到了巨大的鼓舞。
  在西戰場上, 巴頓將軍指揮的第三軍團,7月30日攻克阿夫朗舍之后,即開始向在諾曼底一線的德軍進行大包抄。 8月19日這個鉗形攻勢完成,形成了阿爾讓唐——法萊斯口袋,包圍德軍八個步兵師和兩個裝甲師,結果俘敵五万人,斃敵約一万人。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回憶說:“在這個包圍圈封閉后的48小時,有人領我步行通過這個地區,那里的景象只有意大利詩人但丁才能形容。你完全可以在死尸和爛肉堆上一气走几百米而踩不著別的東西。”
  在盟軍從南北兩翼緊縮包圍圈的六天中,大量德軍從法萊斯和阿爾讓唐的缺口中逃跑了。潰退的德軍向塞納河方向狼狽逃竄。德軍西線總司令克魯格元帥被撤職,8月17日莫德爾將軍接替了他的職位。 克魯格伯希特勒把諾曼底的失敗歸罪于他,所以在回國途中于梅斯服毒自殺了。
  盟軍乘胜前進, 長驅直入,向法國心髒地區進逼。8月15日,由于法軍和美軍又從法國南部登陸,進展順利,所以德軍這時從整個法國前線演退。盟軍勢如破竹,展現在盟軍前面的是平坦寬闊的公路,青蔥翠綠的一望平川。巴頓屬下的法國第二裝甲師師長勒克萊爾將軍重回祖國, 凱旋歸來, 不禁感慨万端地說, 這似乎是“1940年戰局的重演,不過胜負雙方可顛倒過來了——敵人在我出其不意的攻擊下亂作一團,潰不成軍。”
  8月19日, 盟軍占領了塞納河西岸的芒特。這一天巴黎人民舉行了武裝起義,解放自己的首都。盟國各路大軍紛紛奔赴塞納河上,強占渡口,追擊潰敵。1944年8月25日,法國第二裝甲師從巴黎的南門和西門進入首都。當天下午,奉艾森豪威爾的命令,法國的勒克萊爾將軍光榮地接受了德軍的投降。
  到8月底, 西線德軍已損失50万人,其中半數是被俘的;并且損失了几乎全部的坦克、重炮和載重汽車。已經沒有什么東西能用來保衛第三帝國了。曾經大肆吹噓過的齊格菲防線,實際上已無人防守,西線絕大多數德國將領都認為大勢已去。斯派達爾說:“地面部隊已不存在了,更不要說空軍。”于9月4日重新被任命為西線總司令的倫斯德在戰后對盟軍提審人員說: “就我個人來說,戰爭在9月間就結束了”。
  在太平洋戰場,形勢發展也很快,盟軍節節胜利,日軍節節敗退。1944年6月6日,即歐洲盟軍在諾曼底登陸的同一天,斯普魯恩海軍上將指揮的美國第五艦隊從馬紹爾群島的馬朱羅基地啟航,以米徹爾海軍中將為司令的第五十八快速航空母艦突擊隊為先導。這支突擊隊此時已有15艘航空母艦和956架飛机,緊接著是由535艘艦艇組成的兩栖作戰部隊, 載有12.7万名地面作戰部隊的官兵,其中2/3是海軍陸戰隊,浩浩蕩蕩,向西北方向進發,直指馬里亞納群島。
  6月13日,米徹爾將軍派出7艘新型快速戰列艦去襲擊塞班島和附近的提尼安島。14日,他派出兩個航空母艦突擊組去襲擊硫磺島和乳島的飛机場,以切斷日本本土同馬里亞納群島的空中交通聯系,從而完全孤立馬里亞納。另外兩個突擊組在群島西南海域巡游,以直接支援攻擊部隊在塞班島登陸。此外,還有若干潛艇在日本艦隊附近進行監視活動。
  6月15日凌晨, 美軍陸戰隊在大量坦克和炮兵的掩護下,開始在塞班登陸。于是,日本聯合艦隊總司令丰田便命令決戰,要第一航空艦隊開始進攻。這一天東條還把停放在橫須賀的海軍航空兵的120架飛机撥歸聯合艦隊, 丰田便南這批飛机組成八幡航空隊,調往硫磺島由第一航空艦隊指揮。然而,第一。航空艦隊的1308架飛机, 有480架參加比亞克島作戰,無法調回。分散在馬里亞納群島的陸基飛机大多被炸毀,實際上能夠參戰的飛机不到總數的20%。這時,聯合艦隊總司令丰田又令小渾治三郎指揮的日本第一机動艦隊前來參戰,電報重复了1905年東鄉海軍大將在日俄戰爭中鼓舞士气的名言:“皇國興廢,在此一戰。全体官兵,奮發努力!”
  持續兩夭的馬里亞納之戰,以日本的慘敗而告終。美國人稱這次海戰是“馬里亞納群島火雞大狩獵” 。美軍以兩艘油船和80架飛机的代价,擊沉了日本3艘大型航空母艦,重創4艘航空母艦,擊毀小澤92%的艦基飛机,72%的水上飛机,以及50架以關島為基地的飛机, 總數在475架左右。這一胜利為美軍占領馬里亞納主要島嶼大開了方便之門。從此,日本海軍只有招架之功,再無回手之力了。
  8月10日, 美軍完全占領馬里亞納群島。從此,這座被視為保護日本本上的屏障,所謂太平洋上的“防波堤”被攻克之后,就切斷了日本同加羅林群島的聯系。同時美軍取得后勤基地,可以繼續西進;取得潛艇基地,可以襲擊日本同南洋各地的海上運輸船舶;取得空軍基地,遠程轟炸机B-29可以直接空襲日本本土,對日本列島造成直接威脅。所以美國艦隊在馬里亞納海戰取得胜利和攻占塞班島以后,日本朝野惊恐万狀,東條內閣被迫辭職,由朝鮮總督、“高麗之虎”小磯國昭接任首相,但等待他的是更慘重的失敗。
  在蘇德戰場上,戰局發展更令人鼓舞。從1944年6月10日開始的蘇軍夏季攻勢,節節胜利。 到8月中旬,紅軍打到了東普魯士邊境,在波羅的海地區包圍了德國50個師,深入到芬蘭的維堡,消滅了中央集團軍,而且在六個星期內,在這條戰線上推進了400英里,到達維斯杜拉河与華沙隔河相望。同時,在南線從8月20日開始發動新攻勢,月底就占領了羅馬尼亞和供給德軍天然汽油唯一重要來源的普洛耶什特油田。8月26日,保加利亞正式退出戰爭,德軍開始從那里倉皇撤退。9月間,芬蘭也退出戰爭,并向拒絕撤离其領土的德軍開火。
  到了10月初,神速的蘇聯紅軍跨越波蘭,進入匈牙利和南斯拉夫,到達希腊和土耳其的邊境。英國部隊已在希腊登陸。控制東南歐的問題現在已迫在眉睫。丘吉爾對此异常關注,認為應當毫不遲延地召開另一次三巨頭會議。很明顯,在競選當中讓羅斯福長途跋涉是困難的,但丘吉爾采取不容爭辯的立場說:“向前推進的俄國人絕不坐待密執安、南達科他和俄勒岡各州選舉結果的報告。”這位首相并建議,他和艾登外長應當馬上前往莫斯科,試圖同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就划分巴爾干地區的“勢力范圍”達成諒解。這個建議使羅斯福和霍普金斯大傷腦筋。如果美國派觀察員參加,會給人以這种印象,即美國愿意支持可能達成的任何決定。如果美國回避這一會談,歐洲國家可能認為是美國自己承認對“歐洲政治問題洗手不干了”。
  當時的形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到1944年底,德日法西斯的失敗已成定局。在歐洲,戰火正從東西兩線向德國中心地區迅猛燃燒著,德國法西斯的壽命屈指可數。這時,德國統治集團試圖与美英單獨情和,以便集中殘余力量同蘇軍死拼到底;甚至幻想美英与蘇聯沖突起來,從中漁利。因此,隨著戰爭的胜利進展,美英与蘇聯之間在歐洲地區的矛盾和互不信任越來越明顯,迫切需要取得諒解。由于德國即將被徹底打敗和歐戰即將結束,如何處置戰敗的德國和怎樣處理戰后的歐洲事務,成為美蘇英急待解決的問題。同時,日本帝國主義尚在負隅頑抗。當時美英估計,要徹底打敗日本, 并迫使它無條件投降, 還得苦戰一年半的時間,可能還要付出100万人的死亡代价。 因此,美英希望蘇聯早日對日本參戰。所以,反法西斯聯盟主要國家如何協同對日作戰,也是急待解決的問題。
  為了商討和解決上述重大國際問題,1945年2月4日至11日,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斯大林、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偕同他們的外長、參謀長和顧問們,在蘇聯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塔, 舉行了為時8天的會議,史稱“克里米亞會議”,或“雅爾塔會議”。
  美國大選胜利結束了。 1945年1月Z0日,羅斯福冒著刺骨的寒流宣誓就職。這是美國歷史上的一次時間最短和最陰沉的就職儀式。他也許預感到自己活不了多久,因此堅持要他的13個孫子孫女都來華盛頓參加就職儀式。當時沒有游行,也沒有舉行豪華的舞會。總統是在白宮的南門走廊而不是在國會舉行宣誓。他沒有戴帽子,也沒有穿大衣,講話還不到五分鐘。他期望著即將同斯大林和丘吉爾舉行會晤。在講話中他談到了他的指導原則。“我們認識到,我們是不能單獨生活在和平環境中的;我們的幸福取決于別國——遙遠的國家——的幸福。……我們認識到正如埃默森所說的這樣一個簡單的真理:‘只有當朋友,才能交朋友。’”過了兩天,他帶著一個人數眾多的參謀班子向雅爾塔出發了。
  雅爾塔位于黑海的克里米亞半島,是沙皇所喜歡的一個避暑胜地。選擇在這個地方開會是因為斯大林一再表示不愿意离開蘇聯。盡管羅斯福在乘坐“昆西”號巡洋艦前往馬耳他的途中得到了休息机會,到馬耳他后又換乘自己的專机“圣牛”號飛往克里米亞,但這次旅行對羅斯福來說仍是一次嚴峻的考驗。“不要再讓我們猶豫不決了!”丘吉爾開玩笑說,“如果把所有可能舉行高級國際會議的地點都編進一台計算机的程序里,然后指示計算机選擇一個最糟糕的地點,它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雅爾塔。”雅爾塔周圍的地區曾在德軍退卻時遭受掠奪,它的美麗的自然風光掩蓋了原始狀況。丘吉爾帶去了大量的威士忌酒來抵抗流行的斑疹傷寒、虱子和臭虫。美國海軍的一個消毒小組不得不把羅斯福的住處消毒三次,然后才住進去。會場設在利瓦吉亞宮,那里有50個房間,但只有一個洗澡間。
  雅爾塔的設備條件雖然是簡陋的,但是蘇聯人盡量要他們的英美客人相信他們的接待是友好熱情的。這是一個飽經戰火、瘡痍滿目的地區,住所又如此有限,按照當時的記載,16位美國陸軍上校只能擠在一間臥室里。在羅斯福下榻的利瓦吉亞宮中,霍普金斯有一個單間臥室,他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這里度過的,只參加了几次正式會議。他病得很重,雅爾塔的大宴會他一次都沒有參加。
  羅斯福和丘吉爾于星期六,2月3日,到達雅爾塔。斯大林及其一行于星期日清晨到達, 下午4時,他和莫洛托夫前來拜會羅斯福。羅斯福在向東道主為客人所作的种种舒适和方便的安排表示道謝之后說,在“昆西”號橫渡大洋的旅行當中,他們就美國人是不是會在蘇聯人進入柏林之前而先進入馬尼拉一事多次打過賭。斯大林笑了起來,并說那些把賭注壓在馬尼拉的會贏。羅斯福談到在克里米亞這里所看到的破坏情形。斯大林告訴他,同烏克蘭相比簡直算不了什么,因為在克里米亞德國人受到翼側包抄,因而沒有時間實行原定的破坏計划,然而在烏克蘭他們卻以虐待狂式的心計和方法破坏一切。斯大林隨即問起西線的情況,羅斯福告訴他,馬歇爾上將隨后要詳細談到那里的主要局勢;但這時他能夠說的是,預定在2月8日和12日各發動一次有限度的進攻,而英美部隊的主要推進約在一個月左右開始。斯大林听了感到高興,并表示希望盟國不久可以攻下魯爾和薩爾,從而剝奪德國人所剩下的僅有的煤炭來源,因為蘇軍已經占領了西里西亞盆地。羅斯福說,隨著同盟國兩支部隊從東西兩方面逐漸接近,他認為有可能由艾森豪威爾同紅軍建立直接的聯系,從而取得戰術行動上的直接配合。
  這次會見是在利瓦吉亞宮總統的書房里進行的。 在5時前几分鐘,他們移往大舞廳舉行第一次正式會議。斯大林提出,羅斯福總統應再次主持會議。歷時三小時的討論,几乎完全是關于當時的軍事形勢的。安東諾夫將軍宣讀一份准備好的文件,詳細分析了東線的進展,他表示希望盟國會很快在西線推進,并以轟炸使德國交通線陷于癱瘓,借以防止德國軍隊從西線越過德國調到東線來。馬歇爾回顧了西線的局勢,波特爾代表空軍發言,坎宁安談到德國技術的新發展有可能恢复潛艇的威脅。關于這一點,丘吉爾提到,也許盟國可以通過從亞德里亞海進入巴爾干半島的一次遠征,給蘇聯東線戰役以幫助,但是這一提議沒有得到進一步的討論。
  會議開完,在羅斯福舉行的宴會上的一次非正式交談中,丘吉爾說,他是經常被當作一個反動派而“被痛打”的,然而三個出席會議的代表中,只有他可以隨時由他的人民投票把他赶下台。他接著說,他個人倒是以這种危險而引以為榮的。斯大林隨即開玩笑地說,首相明顯地害怕英國即將舉行的選舉的結果。丘吉爾答复說,他不僅并不畏懼,反而以英國人民任何時候只要愿意這樣做,他們就有把他們的政府換掉的權利而感到自豪。他繼續談到小國的權利,并引述一句很貼切的諺語說:“老鷹應當允許小鳥去唱,而不管它們為什么唱。”
  在為期八天的雅爾塔會議上,羅斯福的目標是使蘇聯加入一個維護世界和平的組織,并爭取蘇聯作出參加對日本作戰的保證。然而,對蘇聯來說.則希望在雅爾塔會議上得到:第一,取得恢复戰后經濟的資助,其中包括對德國索取賠款;第二,重新獲得1905年日俄戰爭時失去的遠東領土和确定在遠東的勢力范圍;第三,獲得一個保證蘇聯西部安全的新邊界。對蘇聯人來說,由于在一代人的時間里,兩次遭到德國入侵,壓倒一切的考慮是在東歐建立一個安全區。
  事實上,1944年10月英蘇兩國領導人在莫斯科會談時,丘吉爾曾用數學方式在一張紙條上寫出過在巴爾干地區划分勢力范圍的指導方針,然后把紙條拿給對面的斯大林看。他建議,蘇聯人在羅馬尼亞的勢力占90%,在保加利亞占75%,在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的勢力同英國相等,在希腊占10%。斯大林當場表示同意,后來美國也默認。
  丘吉爾在莫斯科時沒有把波蘭列入清單,在雅爾塔會議上波蘭成了一個最棘手的問題,致使三巨頭進行了六天六夜的爭論。會議指定寇松線為波蘭的東部邊界,從而批准了在德黑蘭達成的協議,但用多少德國領土作為補償的問題則留在戰后解決。由于蘇聯軍隊已經全部控制了波蘭領土,因此在這個問題上的爭執盡管十分激烈,但是主動權完全在斯大林手中。斯大林的態度十分明确而強硬。他說:“波蘭問題對蘇維埃國家說來,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因為,“歷史上,波蘭從來就是敵人借以進攻俄國的走廊”。為此,決不容許波蘭建立反對蘇聯的政權。
  關于德國賠償問題, 斯大林要求“按功取償”,提出200億美元的賠償額;丘吉爾提出“各國各取所需”,而德國盡其所能;羅斯福表示希望蘇聯遭到的一切破坏都能得到恢复,但是他認為,“靠賠償是不可能補償一切的”。羅斯福表示美國不想要德國的机器和勞動力,沒收德國在美國的財產就可以了。丘吉爾的態度實際上是反對斯大林提出的索賠數額,認為“會議不能用數字來束縛自己”,需要作進一步的調查。 羅斯福同意接受蘇聯提出的200億美元的數字作為討論的基礎。斯大林對丘吉爾的態度大為惱火,指責丘吉爾反對蘇聯提出的賠償要求是為了“要建立一個強大的德國”。雅爾塔會議沒有就賠償的具体數字達成一致的意見。
  雅爾塔會議還有一項關于遠東問題的秘密協定,是由羅斯福、斯大林商定,事后讓丘吉爾參加簽字的。在羅斯福的外交活動中,最受到攻擊的是他參与制定這個秘密協定。這是羅斯福与斯大林之間的一次秘密交易。作為提出協定的目的——迅速打敗日本,這是正确的。然而作為達到目的手段——背著盟國和中國、侵犯中國的利益和主權,則是荒謬和錯誤的。
  協定以明确的語言規定“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后兩個月2或3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同盟國方面對日作戰”的三個條件:第一,維持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現狀。第二,恢复1904年日本背信棄義進攻所破坏的原屬俄國的各項權益,即:將庫頁島南部及鄰近一切島嶼歸還蘇聯;大連商港國際化,并保證蘇聯在這個港口的优越權益,恢复租借旅順港為蘇聯海軍基地;設立中蘇合營公司,對通往大連的中東鐵路及南滿鐵路進行共管,并保證蘇聯的优越權益,而中國保持在滿洲的全部主權。第三,千島群島交予蘇聯。而且規定,“蘇聯之此項要求須在擊敗日本后毫無問題地予以實現”。
  上述協定簽字時,中國方面毫不知情。中國作為參加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盟國、被列為“四大國”之一,當以它的主權和利益為對象的討論中,卻被排斥在外,直到杜魯門上台后才通知中國外交部長宋子文有這樣一個協定。這是對中國主權和利益的踐踏,實質上這正是大國強權政治的丑惡表現。在羅斯福政治生涯的晚期,他的一個突出的政治思想是,戰后世局由美蘇兩家說了算。《雅爾塔協定》就是一個例證。盡管羅斯福在与斯大林談判時一再表示他不能代表中國人說話,但事實上卻扮演了越俎代庖的角色。
  斯大林在与羅斯福談判時指出,如果蘇聯提出的這些條件得不到滿足,他就難以向本國人民說明蘇聯為什么要參加對日戰爭,很難解釋蘇聯為什么要向一個并未攻擊它的國家作戰。如果條件得到滿足,就容易用“与國家利益有關”的理由向人民和最高蘇維埃交待。這一解釋究竟有多少道理是值得分析研究的。不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蘇聯把根据《雅爾塔協定》在中國享有的各項特權逐步交還給了中國人民。從后果來說,還沒有到不可彌補或不能挽回的地步。但在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心中卻留下了不光彩的大國沙文主義的記憶。
  雅爾塔會議是羅斯福參加的最后一次國際會議。他在會上講行斡旋、調停、運用手段圖謀實現美國的利益目標,同丘吉爾和斯大林開玩笑,并力圖采取捷徑确保會議的成功。有時經過一輪會談和宴會,他變得精疲力竭,面色蒼白。有時他情趣橫溢,非常幽默。他密切地注視著蘇英兩國領導人的態度和情緒的變化。當爭論激烈時,他還喜歡拿印度問題和大英帝國的分崩离析來刺激丘吉爾。羅斯福所努力追求的是他所設計的今后的“世界秩序和持久的和平”,也就是美國力圖控制戰后世界的設想。
  雅爾塔會議雖然經過激烈的爭論和協商,但三巨頭總算“如愿以償”,會議程度不同地都滿足了他們的希求。為了慶祝會議的“圓滿結束”,2月8日晚上,斯大林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宴會。 2月10日臨別前,丘吉爾還舉行了一個小型宴會。三國領導人頻頻舉杯祝賀。
  斯大林元帥提議為首相的健康干杯,形容他是世界上最勇敢的政府人物。他說,當歐洲其他的地方在希特勒面前俯首帖耳時,正是主要由丘吉爾先生的英勇卓絕,英國巍然屹立,分散了希特勒德國的力量。元帥最后說,在歷史上,一個人的勇气對于世界未來的歷史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像這樣的例子他不能舉出几個。他要為丘吉爾先生,他的戰友和一個勇敢的人物,干一杯!
  丘吉爾首相在答詞中為斯大林元帥,作為一個強國的強有力的領袖,干杯。這個國家曾經頂住了德國戰爭机器的全面沖擊,打斷了它的脊梁骨,將暴君們從它的國土上赶跑。他說,他知道在和平時期不亞于在戰爭時期,斯大林元帥將繼續領導他的人民從胜利走向胜利。
  斯大林元帥然后提議為美國總統的健康干杯。他說,他和丘吉爾先生在他們各自的國家里,相對說來,下定決心還比較簡單。這兩個國家都是為它們自己的生存而同希特勒德國作戰。這里有第三個人,他的國家未曾遭受侵略的嚴重威脅,也還沒有瀕臨即時的危險,他就以多半出于對國家利益的更廣闊的考慮,成為導致全世界動員起來以反對希特勒的种种手段的主要鍛造者。在這一點上,他提到,在結成反希特勒聯合和使各盟國保持對希特勒的戰斗中,總統最突出和關系最重大的成就是“租借供應”。
  羅斯福總統在答詞中說,他覺得這次宴會中的气氛親如一家人,他愿意用這些來著重說明美英蘇三國之間的關系。他說,在過去三年間,世界已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更巨大的變化還在將來。在這里參加會議的領導人,都正在按照他們自己的方式為他們人民的利益而工作,他們的目的就是要給這個地球上的每個男人、婦女和儿童以安全和幸福的可能。
  在隨后為三大國聯盟祝酒時,斯大林元帥說,在戰爭時期保持團結一致并不太難,因為有打敗共同敵人的共同目標。他說,困難的任務是在戰爭以后,因為各种不同的利益傾向于使盟國分道揚鑣。他說,他相信現在這個同盟將經得起這個考驗,而且我們有義務來保證使它經得起,我們在和平時期的關系要像在戰爭時期一樣牢固。
  丘吉爾隨即站起來激情地說,他覺得,我們都正如站在一個山巔上,我們面前展開著未來可能性的光輝。他說,在現代世界上,領導者的職責就是要把人民從森林里引出來,走進和平与幸福的陽光燦爛的平原。他覺得,我們今天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于達到那個美好的目標,要是由于惰性和漫不經心而讓這個目標從我們手中失掉,那將是一個悲劇,而歷史是不會寬恕我們的。
  是的,人們渴望胜利,但更希望爭取到一個持久的和平。當雅爾塔會議閉幕時,戰爭仍在激烈地進行著,人們仿佛听到了進軍柏林的炮聲。正是:善惡到頭終有報,奸雄末日已來臨。但是,就在胜利到來之時,羅斯福的身体卻越來越支持不住了。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