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日俄兩霸恃遠東,華夏領土霸權爭; 日本海上“Z”旗飄,山本最初露崢嶸。 高野五十六畢業后立即參加了日俄戰爭。作為一名少尉候補生,能在被奉為“圣將”的東鄉平八郎的指揮下參加戰爭,他格外興奮、賣力,并渴望能為天皇擴展疆土建功立業。結果,在其開始軍事生涯的第一仗中,就失去了兩個手指,但他也因此而嶄露頭角。 日俄戰爭是日俄兩國間矛盾發展的結果,同時也是以兩國為前哨的帝國主義列強兩個營壘為爭奪遠東霸權而進行爭斗的結果。爭斗的一方是結成同盟的日英和支持它們的美國;另一方是同樣結成同盟的俄法和支持它們的德國。而戰爭的唯一受害者是中國。當時日本的艦隊經過中日戰爭后10年時間的擴張,已實現了“六六艦隊”的目標,即以6艘戰列艦和6艘裝甲巡洋艦為主力的艦隊,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建立起了足以与俄國太平洋艦隊相抗衡的實力。1904年1月,日本聯合艦隊云集佐世保,計有6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7艘炮艇、19艘驅逐艦、30艘魚雷艇。東鄉平八郎中將任聯合艦隊司令。被日本軍國主義奉為“圣將”、“軍神”的東鄉平八郎是侵略中國的老戰犯,曾在甲午戰爭中,指揮“浪速”號戰艦以偷襲方式將運輸中國軍隊的英國運輸艦“高升”號擊沉,使毫無准備的1000多名清軍官兵慘遭殺害;在1900年日本勾結八國聯軍侵略中國、鎮壓義和團的血腥屠戮中,他又立“功勳”,得到了日本天皇授予的一等旭日大緩章、明治33年清國事變從軍紀念章和沙皇俄國授予的神圣安娜一級勳章。2月5日,日本政府根据御前會議的方針,宣布同俄國斷絕外交,同時秘密向聯合艦隊下達出擊作戰命令。 日本軍國主義者認為,戰爭開始后軍隊在陸上的行動,將由海軍在海上的优勢來決定,如果不能取得制海權,日本就很難在戰爭中獲得胜利。為此早在1903年,東鄉平八郎就率艦隊在海上度過了整整一個冬天,以進行實彈演習。日本海軍的企圖是,在戰爭一開始就給予俄國艦隊以毀滅性的打擊,使其處于徹底的癱瘓狀態,從而保證日本軍隊的行動和運輸自由,然后再截擊從俄國本土開來的其他部隊,并將其各個擊破。1904年2月9日夜,東鄉平八郎指揮日本聯合艦隊,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向停泊在中國旅順口外的俄國艦隊開炮,俄國的兩艘鐵甲艦、一艘巡洋艦同時被擊毀。同一天,俄國軍艦“瓦利雅格”號和“柯列茨”號,在朝鮮仁川港也遭攻擊,日俄戰爭就這樣開始了。戰爭爆發后的第二天,又有俄國軍艦數艘被擊毀,這使俄國在遠東的海軍實力大為削弱,日本很快奪得制海權。日本聯合艦隊偷襲得手后,日軍按計划將矛頭指向俄國太平洋艦隊,因為只有消滅了太平洋艦隊,才能保證日本陸軍在朝鮮和遼東半島各處登陸,以致包抄在“南滿”的俄軍主力。 從2月9日的突然襲擊開始,日本聯合艦隊對旅順口的俄國艦隊進行了8次猛烈的攻擊。最初是招募敢死隊員,采取沉船堵口的辦法,企圖將俄國軍艦封鎖在港內。“福井丸”的廣瀨武夫中佐即是在第二次沉船堵口時被擊斃的,后被嗜血的日本軍閥樹為“軍神”。沉船堵口不見效果,又改為水雷封鎖,結果剛上任的俄太平洋艦隊司令、著名的海軍將領馬卡洛夫海軍中將的旗艦被日軍水雷炸沉,馬卡洛夫和649名官兵葬身魚腹。他的死以及日軍多种手段的封鎖行動,對俄軍產生了极大的威懾作用,從此俄軍嚴格遵循防御性的行動方式,避港不戰,日軍終于掌握了黃海的制海權。 4月30日,處于不利境地的俄軍決定派遣波羅的海艦隊增援遠東戰場,決心与日本決一死戰。消息傳來,日本十分不安。倘若這支艦隊与太平洋艦隊會合,實力將超過日本海軍的數倍,勢必嚴重威脅日本的海上交通線,使制海權得而复失。一旦日本失去制海權,戰爭形勢將發生不利于日本的逆轉。日本海軍眼看著俄太平洋艦隊躲在旅順口內等待增援而万分焦急,乃与陸軍第3集團軍協同作戰,決心在波羅的海艦隊到來之前殲滅旅順分艦隊。 旅順口歷經沙俄10年的經營,成為沙俄“固若金湯”的海軍要塞,有“東方第一要塞”之稱。負責進攻旅順口的是日本陸軍第3集團軍,司令官為日本著名的戰將乃木希典。為了盡快攻下這一要地,第3軍司令官乃木希典完全置廣大士兵的生命于不顧,強迫士兵實行“肉彈攻擊”。當時沙俄用鋼筋水泥修筑的要塞工程。即便是日本炮兵對此也無可奈何,炮彈命中后馬上就被彈出去,加上俄軍第一次裝備了先進的馬克沁姆机槍,可謂堅不可破。但是乃木認為,炮彈打不進,肉彈總能起作用,于是下達實施“肉彈攻擊”的命令。1904年8月19日,乃本發動第一次總攻擊,一次投入兵力5万人以上。成群的日軍士兵冒著俄軍猛烈的炮火,向要塞沖去,成片成片的日軍士兵倒在沖鋒的路上。第一次攻擊,日軍死傷1.58万人,戰場上日軍遺尸累累,血流成河。已經近于瘋狂的乃本接著又組織敢死隊發動第二次、第三次總攻擊,使用兵力總計13万人,費時155天,最終以死傷6万人的代价攻下要塞。港內的俄國軍艦因出路被堵,在海陸兩面夾攻之下全軍覆沒。值得一提的是,乃本希典在1912年明治天皇死時,与其妻子在家里剖腹自盡,自愿為明治天皇殉葬,成為軍國主義的殉葬品。 當高野五十六以少尉候補生資格登艦的時候,俄國在旅順口、海參崴的太平洋艦隊已基本上被消滅淨盡,但戰爭并沒有結束,一場規模更大、程度更烈的日本海大海戰正等待著他。 高野五十六畢業前被編入戰艦“初瀨”號,但他尚未上艦,“初瀨”號即在旅順港触雷沉沒。后來他被分配在“春日”號,繼而1905年1月又改派到“日進”號。“春日”和“日進”是兩艘裝甲巡洋艦,原是阿根廷向意大利訂購的,排水量為7700吨,經日本与阿根廷交涉,轉賣給日本。當時日俄戰爭一触即發,1903年底剛剛完工的這兩艘戰艦,來不及完成艦內的設備安裝,便于1904年1月9日駛离意大利。當2月6日到達日本橫須賀時,其內部設施也在航行途中裝備完畢,并馬上投入戰斗,被編入東鄉平八郎直接指揮的第1艦隊。年僅20歲的高野五十六在分到“日進”號后,給其父母寄了一張照片,在照片的背后寫著:“生死有命不足論,唯有鞠躬報至尊”,表達了這個長岡武士后代臨戰前的心情。五十六后來在回憶此事時寫道:“當我經過3年苦學上艦時,日軍攻陷了旅順,敵人的第1太平洋艦隊業已全軍覆滅。正在為逢不到敵手而扼腕歎息的時候,傳來敵人的主力艦隊波羅的海艦隊要來的消息,豈能不叫快哉。” 此時,俄國的波羅的海艦隊(改稱第2太平洋艦隊)正緩慢地從遙遠的歐洲向遠東跋涉而來。1905年5月14日,沙俄海軍當局命令正在航行途中的波羅的海艦隊開赴海參崴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要到達海參崴有3條路線可供選擇:一是穿過對馬海峽;二是穿過日本本州島和北海道之間的津輕海峽;三是穿過北海道与庫頁島之間的宗谷海峽。穿過對馬海峽路程最近,但風險也最大。几經考慮,波羅的海艦隊司令羅日杰斯特文斯基海軍中將最后還是決定走對馬海峽。為了迷惑日本海軍,俄軍派出兩艘偽裝巡洋艦,到日本東海岸近海一帶,裝出要走津輕海峽的樣子。 日本聯合艦隊此時對選擇在哪條路線上截擊俄軍同樣大費腦筋。俄國艦隊有戰列艦8艘、裝甲巡洋艦5艘、防護巡洋艦3艘、巡洋艦4艘,包括其他艦艇共38艘,如果讓它進入海參崴,日本前一階段的戰果有可能完全化為泡影,因此聚殲俄國波羅的海艦隊便成為日俄戰爭最為關鍵的一役。按編隊平均航速10節1計算,俄國艦隊應在5月20日到達對馬海峽,但到了20日后并無消息。日本聯合艦隊十分擔心俄艦隊取道津輕海峽,正准備北上至津輕海峽堵截時,26日接到了6艘俄國運輸船開到上海的情報,從而證實俄國艦隊將要通過對馬海峽。 -------- 11節等于1海里/時。——作者 27日4時45分,“發現敵艦隊!”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部終于收到了偵察船“信濃丸”發回的電報。隨后不久又接到了“敵艦隊航向東水道的報告”。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見時机成熟,立即下令所有軍艦出擊,同時向大本營發報:“接獲發現敵艦隊之報告,聯合艦隊立即出擊,欲將其擊滅。本日天气晴朗,但浪甚大。”第1、第2艦隊隨即自鎮海灣進入日本海,准備在對馬海峽迎擊俄國波羅的海艦隊。 高野五十六所在的“日進”號是第衛戰隊司令三須宗大郎中將的旗艦,五十六任艦長的傳令兵。上午10點,艦長召集全体人員作最后動員:“我們久已等待的敵艦隊即將來到,以國運相賭与之進行的大決戰,3小時后即見分曉。我們無所顧忌,因為我們既有料敵如神的東鄉大將,又有在旅順方面參加過大大小小許多海戰的勇士,況且我們在這以前日夜在鎮海灣進行炮擊、水雷發射訓練,今日實在是顯露我們精妙技術的時候,如果對戰胜巴爾迪克艦隊還有什么要求的話,那就是要沉著冷靜。仰望祖國無所畏懼。謹讓我們高呼天皇陛下万歲。”全艦士兵三呼天皇万歲,作好了為天皇獻身的准備。下午1點40分,日本聯合艦隊終于發現俄國艦隊的影子。8點55分,東鄉平八郎在旗艦“三笠”號上升起“Z”字旗,發出了“皇國興亡在此一戰,各員勵精努力”的號令,同時艦隊大角度轉向,与俄國艦隊形成“丁字形作戰”隊形,堵住了俄國艦隊的去路。雙方艦隊相距8000米,俄國艦隊利用日本艦隊轉向的有利時机首先開炮,但炮擊目標缺乏精度。日本艦隊到相距6000米時才打開炮門。于是,從拿破侖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海戰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戰——日本海大海戰就這樣爆發。 經過3O分鐘激戰,波羅的海艦隊旗艦“蘇沃洛夫”號、2號艦“亞歷山大三世”號和5號艦“奧斯里亞別亞”號3艘戰艦相繼起火,脫离戰斗行列。到日暮時,俄國艦隊的主力艦几乎全部被擊沉或受重傷。這場空前規模的大海戰胜負已成定局。當天夜間,日本聯合艦隊又派出驅逐艦和魚雷艇進行襲擊,再擊沉3艘俄國軍艦。28日,日本聯合艦隊乘胜追擊,全部殲滅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經過1.8万海里遠道東征的這支龐大的俄國艦隊,由于受到以逸待勞的日本聯合艦隊的攻擊,總計38艘軍艦中有19艘被擊沉,5艘被俘,11艘逃往中國而被解除武裝,只有巡洋艦、驅逐艦、運輸艦各一艘逃到海參崴波羅的海艦隊司令羅日杰斯特文斯基以及6000人被俘,4000人葬身海底,而日本聯合艦隊只損失3艘魚雷艇,獲得了壓倒性的胜利。 高野五十六在27日傍晚受傷。由于“日進”號是第1戰隊的旗艦,遭到俄艦隊炮火的集中攻擊。擔任艦長傳令兵的高野五十六站在艦橋上擔任記錄。此時艦上已有人死傷。當27日白天的戰斗快要結束的時候,“日進”號突然被俄國人的炮彈擊中。高野五十六后來這樣寫道:“轟隆一聲巨響,剩下來的8英寸口徑艦首左炮被俄國人的重炮擊中。艦上頓時硝煙彌漫,遮住了戰艦的前半部分。一股巨浪猛烈襲來,我不覺踉蹌几步,左手手指嚓的一下折斷兩根,只連著一點皮。挂在脖子上的記錄板也不翼而飛了。同時左腿也被彈片削去巴掌大的一塊肉,鮮血染紅了甲板。”此役,“日進”號死傷人數近100名,而高野五十六也在其中,實現了自己為天皇效忠的理想。 隨著日本海戰的結束,日俄戰爭以俄國的慘敗而告結束。1905年6月9日,美國向日俄兩國政府提議媾和。在美國的斡旋下,經過雙方一番激烈的討价還价,最后簽訂了《朴茨茅斯和約》。日本完全達到了對俄作戰目的,正如當時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所說:“日本取得了令人惊异的胜利,獲得了顯著的成果。日本獲得了滿洲及韓國的駕馭權,得到了旅大和庫頁島南部,又因為擊敗俄國的海軍而自然地擁有強大的海軍力量,在太平洋內除英國之外,造成了任何國家也難以匹敵的优勢。”日俄戰后,日本海軍的發展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開始向擁有“八八艦隊”的大海軍發展。 如同日俄戰爭對日本海軍的發展起了強刺激作用一樣,日本海大海戰也使高野五十六這個剛開始其一生血火歷程的少尉贏得了其在海軍發展中所需要的“資歷”,實現了自己多年為天皇獻身的理想。為表彰高野五十六作戰勇敢,1906年4月豆日,天皇授予他六等功勳旭日章,并頒發獎金350日元。這段經歷對他是如此重要,以致其在后來曾專門撰文寫道:“我從海軍軍官學校畢業不久就碰上了日俄戰爭,作為一名海軍士官,能夠獲得實戰經驗實在是幸運的。當時我受命在三須中將閣下乘坐的第1戰隊旗艦‘日進號’擔任艦長的傳令兵,在前艦橋寫戰斗報告是我的任務。怎么也無法忘記,在敵艦隊投降的前一天,即明治37年(1905年)5月27日,以國運相賭的大決戰在日本海開始了。有不少戰友受傷。就在那一天,一發炮彈飛來,被擊中的艦橋碎片打傷了我的左腿,并奪去了左手二指。在那一剎那間,我沒有感到絲毫不安,只想到人在其崗位上應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從那之后,雖然經過了30年的歲月,但這一信念一直未變。”正是這一信念支配著他一步步忠實地執行了日本軍國主義對外擴張的計划,并在這一過程中得以步步高升。 日俄戰爭兩年后,高野五十六升任中尉,再過兩年,升任大尉,成為訓練艦隊宗谷分隊的指導官,負責來艦上進行遠洋實習的少尉候補生的業務指導。隨艦遠航到中國的珠江口和廣州灣一帶,并到過北美、澳大利亞。其時“宗谷”艦艦長是鈴木貫太郎。鈴木也畢業于江田島海軍兵學校,曾參加過侵略中國的甲午戰爭,后升任大將,并擔任過日本海軍中最高榮譽地位的海軍軍令部部長和內閣大臣。高野五十六由于和野村貞少將的關系,与鈴木相處融洽。野村貞是高野五十六的堂兄,在明治年間是唯一一位長岡出身的海軍艦長。在侵略中國的甲午戰爭中,因其指揮的“高千穗”號戰艦戰功突出,与“浪速”號的東鄉平八郎并稱“日本海軍之雙壁”,對后來日本海軍軍官影響頗大。鈴木作為少尉候補生實習航海時,曾得到野村貞的指導,因而對野村貞非常尊敬。据鈴木的回憶,此時的高野五十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深思熟慮而果敢行動的性格。平常沉默寡言,認真指導候補生,默默地履行分隊長的職務。在指導官開會時也很少發言,但一旦開口,即觀點明确,堅持己見,每每都不得不采用其意見。 轉年,即1910年12月1日,高野五十六被海軍大學錄取為乙种學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1914年,他再次來到海軍大學,被錄取為甲种學生。 海軍大學創立于1888年,是一所主要培養日本將校級軍官的高等學校。學生最初分為甲乙丙3种,甲种主要是大尉,修艦炮。水雷、航海等高等學科,乙种主要是校官或大尉,可選修任意學科,丙种主要是少尉。前兩類學生學習期限是1年,后者為半年。1890年進一步修改條例,學生种類改為將校科甲种學生。將校科乙种學生、机關科學生和選科學生。將校科甲种學生是有2年以上海上經歷,且身体健康、業務成績优异、富于敏銳的判斷力、將來有充分發展才能,經所屬長官推荐的海軍大尉。將校科乙种學生是有海上經歷1年以上者,主要學習艦炮、水雷和航海。高野五十六先后經過了乙种、甲种學習,度過了其在海軍大學的學習生活,并在1915年被授予四等瑞寶勳章,晉升海軍少佐,由此奠定了其在日本海軍中發展的基礎。 年輕的高野五十六在日本海軍中良好的發展趨勢,引起了故鄉長岡人的注意。一些舊封建殘余分子似乎從高野五十六的身上看到了振興長岡藩的希望,于是籌划了高野五十六改姓的活動,以讓高野五十六繼承長岡武士名門山本家的遺業。 山本家族歷代任長岡藩的家老,食祿1300石,是長岡武士的總頭領。盡管封祿只有120石的高野家与之相差甚遠,但長期以來,兩個家族交往頗深,尤其是精通古典和漢學的高野家,更為山本家所倚重。至山本帶刀這一代時,日本發生了明治維新。在戊辰戰爭中,當長岡城被政府軍攻克、長岡武士頭領身負重傷不能指揮戰斗時,23歲的山本帶刀擔起了長岡藩武士總司令的職務,率領全藩武士越80里轉戰于會津平原,与政府軍周旋。后在若松城南邊的飯寺村因大霧迷失方向,而陷入政府軍的包圍。本來政府軍想勸其投降,但山本帶刀武士忠勇思想十分濃厚,宁死不降:“藩主命我作戰,未命我投降。”結果被政府軍斬首,時年24歲。山本家只剩下其妻子和女儿。戊辰戰爭結束后,明治政府為穩定自己的統治,鑒于山本家是反對新政府的首謀者,下令廢止山本家名,以防止舊武士利用它興風作浪。不得已,藩主牧野忠恭只得將山本帶刀的妻子許配給藩土陶山万衛,改姓富士。 由于明治維新的不徹底性,明治政府本身也保留了濃厚的封建殘余。不僅在人員組成上大部分是舊武士出身,而且在思想上也与舊的封建意識保持著千絲万縷的聯系。因此明治政府在穩定了其統治之后,為了利用舊的封建“忠”、“勇”思想和武士道精神,便對響應落主號令參加戊辰戰爭叛亂的各舊藩武士作了寬大處理。1884年2月,特頒布法令准許山本家名再興,接著在1889年,明治政府為慶祝頒布明治憲法而實行大赦,山本帶刀被免去叛國罪名,遠嫁他鄉的山本帶刀的長女再度繼承家業。盡管如此,在實行長子繼承制的日本,山本家族仍然是后繼無人。這使得長岡的舊武士心中難以釋怀。 為了發揚長岡藩風,使長岡名門山本家后繼有人,長岡舊武士以舊藩主牧野忠篤為首,很早就開始在長岡武士的后代中尋覓能夠不辱“山本”名譽的人。到1915年,隨著高野五十六少佐即將從海軍大學畢業,他們看到了希望。因為除了高野本人是一名很有前途的海軍軍官而外,他還是与山本家的中興之祖山本老于齊結為刎頸之交的高野榮軒的子孫,繼承山本衣缽者几乎非他莫屬。藩主牧野為懇請高野五十六再興山本家,絞盡了腦汁,付出了异常的努力,并動員曾擔任高野家長老的田中浪江、山本家的舊臣渡邊廉吉等人一同來做高野的工作。 此時的山本家,經過明治維新的沖擊,龐大的家產早已被政府沒收而消散,作為可繼承的財產只有一套褪了色的破舊麻質武士禮服和位于長岡市稽古町長興寺的山本家荒涼的墓地。然而聰明的高野五十六并沒有計較這些,他考慮到自古以來高野家和山本家歷代的關系,更重要的是,滿腦子充斥著武士道思想的高野五十六,認識到繼承山本遺魂,對其將來的發展會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因為它符合日本近代天皇制利用封建殘余加強統治、對外實行擴張侵略的需要,以他的話來說,就是繼承長岡第一名門是長岡藩士的天命所在。几經考慮,他答應了牧野的請求。 1916年5月19日,經過精心准備,選擇了長岡藩最有紀念意義的長岡城落成紀念日,舉行了高野五十六改姓山本的儀式。在其五哥高野季八主持證明下,高野五十六作為山本家的后嗣,改名為山本五十六。 改名后,山本五十六所作的第一件事是在藩士們的簇擁下,厚祭山本家歷代祖先,清理自戊辰戰爭以來已經荒廢了50多年的山本家墓地;接著他又修心靜身,于當日用了一個通宵將山本家祖先自慶長以來的各代法號、戒名全部書寫了一份,并于第二天在長興寺大作法事道場,以資紀念招魂。 改姓之后,山本五十六這個長岡武士的后代無形中又增加了一种榮耀,長岡遺魂以及一些舊武士倡導的軍國主義色彩极濃的“長岡精神”、“常在戰場”的遺訓,刺激著他為了不辱山本名門之“聲譽”更加竭盡全力,勤學苦練,忠于職守。 在山本五十六武士戰袍加身后的第二年,即1918年,35歲的山本五十六与三橋禮子結婚。 三橋禮子出生于會津若松的一個士族家庭,以經營農業兼養奶牛、經售牛奶為生,其父三橋康守在明治維新后專營畜牧業,曾去過朝鮮。這樣一個普通的家庭何以引得山本動心呢?据山本的知己好友堀悌吉說,山本在去相親前后,曾給在長岡的家兄寫過信,信中說:“這個人1913年畢業于會津女子高中。畢業后一直代替女佣幫助母親照料家里的生意,而從未來過東京。据說她身体健康,能耐勞苦。牧野家曾給我提過一兩次親,前任次官鈴木和各部門及海軍的一些長輩亦時常提醒我應該早日結婚。但直到前几天獲得您的同意之前,我一直未下定娶妻的決心。再者,以前所提的几個人多出身所謂的‘名門’,對于像我這樣一個既無恒產而又前途渺茫的人究不相配。這次提到的這個人,似乎還比較合适,因此我想前往相親。假如沒有什么明顯的問題的話,就打算定下來。” 信中還寫道:“她的家風朴實。她本人身高1.54米,身体結實,能夠吃苦耐勞。”看得出務實的山本仍保留著舊軍人的思想殘余,對家庭生活并不過分看重,只想找一個持家能手。 另一個使山本動心的理由,是禮子出生于會津若松。若松這個地方,在明治戊辰戰爭時,是流下長岡武士鮮血的地方。山本的父親貞吉、大哥讓、二哥登均在此作戰負傷,非但如此,山本的養祖父山本帶刀也是在此被斬的。山本第一次到若松同禮子見面的時候,特意參拜了飯寺村安葬著山本帶刀等人的“無名英雄之墓”和若松市內為供奉在會津平原陣亡的長岡藩官兵而設立的阿彌陀寺。可以說山本的婚姻也帶著濃厚的“武士道”味。 1918年8月31日,山本在水交社(日本海軍俱樂部)舉行了婚禮儀式,正式与三橋禮子完婚。嶄露頭角的山本五十六至此已在日本海軍站穩腳跟,至于其后是如何求得進一步發展的,且听下章分說。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