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十一章 鄭恩打瓜園


  鄭恩到瓜園偷瓜吃,被一位母夜叉般的小姐痛打后又吊在木樁上,第二天,這個母夜叉卻成為他的妻子。
  時已進入盛夏,天气炎熱。匡胤兄弟二人离開酸棗岭東行,看看走到近午,直熱得他們口干舌燥,四望卻又不是村落人家。鄭恩一會喊饑,一會叫渴。一會又說今早起得太早,想找樹蔭睡一覺再赶路。匡胤深知鄭恩的脾气,有事來精神,閒著無事走路也能睡著,便說,前邊遇到樹林可以休息一會。不一時,來到一片松林之下,匡胤下馬,將馬在樹上栓好,回頭一看,鄭恩不見了。他環顧四周,連個人影也沒有。高喊了几聲,也無人答應。他心想,走這几步路,三弟決不會迷失方向,可能到路旁土坎下面方便去了。于是就解開衣襟,在樹旁坐了下來。
  你道鄭恩那里去了?趙匡胤猜測不錯,他是到路邊土坎下面去了。不過剛解了手,突然發現一支受過箭傷的雉雞,可能被射中了翅膀,已經不能飛翔了。鄭恩心想:不如將他捉住,晚上住店時店家烹燒下酒,和二哥共享一頓野味。隨即提起褲子,直追雉雞不舍。誰知那雉雞雖翅受箭傷不能高飛,而奔跑躲閃仍然十分机敏迅速。鄭恩怎能追得上。跑了多時累得他气喘如牛,雉雞在草叢中也不知鑽到那里去了。他正在尋找,耳旁忽然傳來一陣女孩們的笑聲。鄭恩抬頭一看,自己來到了一個山村。村頭有個園子,園子里有几個女孩子在嘻嘻哈哈說笑。鄭恩心想,有村落,有人家,找碗水來解喝大概不成問題。于是就撒開雙腿,大步奔向那個園子去了。可是在他爬上村頭土坡,走近園子的時候,園子里那一群女孩子忽然一個也不見了。鄭恩感覺有點奇怪,他想我剛才看得明明白白,怎么一轉眼就不見了?莫非是見鬼了不成。又走近几步,仔細搜尋,仍不見人影。當他正要轉身走去時,突然發現園子內遍地都是圓溜溜、青蔥蔥、大大小小的甜西瓜。可把鄭恩給喜坏了、他早就口渴難耐,又追厂半晌雄雞,真是心于肺炸,嗓子眼冒火。如今眼前出現這樣許多涼甜解渴的妙品,那還忍受得了,于是邁步進了瓜園,也不管是生是熟,只揀那個大的,伸手抓起一個,一拳打成四塊,捧起來就啃。一嘴咬下,滿口生津。真可謂:清熱降暑,滌腸蕩肚。痛快至极!喜得鄭恩邊啃邊叫著:“美!美!……”只見他三下五除二,一個西瓜已經進肚了,隨手將瓜皮丟在一邊.大眼一瞅,又看准了兩個大的,隨手摘下,口中念叨道:“樂子先吃飽,呆會再給二哥帶兩個回去。”說罷“彭”又是一拳,這個瓜被打成了五六塊。他正要往嘴里啃,忽然听見一聲“吠!大膽黑賊休走!”隨著聲音,剛才那一群女孩子又出現在面前了。一個大一點的走在前面.用手指著他的鼻于道:
  “你這個黑賊.好大的膽子.敢到我家園子里來偷瓜!你是活得不耐煩了吧!”
  鄭恩笑嘻嘻地道:“這怎么能帶偷?只不過是沒哼聲摘了兩個。大熱天吃几個瓜算啥?咋咋唬唬好小气!”
  “什么?你偷了我們的瓜,我們還落個小气?這瓜難道是自己從地下滾出來的?种瓜受辛苦,受辛苦為賣錢。豈能讓你白吃?”
  鄭恩道:“要錢好辦,我再買兩個。”說著揀大的又摘一個,“等著,我找二哥拿錢去”,說著一支手拎一個,轉身就走。
  “站住!什么大哥二哥!偷不夠,還明著搶啊!”
  “誰偷不夠?我二哥有的是錢!”
  “有錢是大偷,沒錢是小偷,小偷跑著吃,大偷坐著吃。你偷給他吃,你們是一窩賊!”
  鄭恩一听大怒,罵道:“好個驢毬入的,敢罵我二哥,照打!”說著隨手用瓜砸去。
  那女子閃身躲過,道:“好個大膽黑賊,偷瓜還撒野,來,給我點辣的!”她這一聲招呼,那七八個女孩一哄而上,把個黑大個圍在中間,拳腳交加,打了起來。不多一會,鄭恩頭上,臉上已經腫起几個大包。气得那鄭恩破口大罵:“驢毬入的,女娃子手段這樣重,把樂子當砧子砸!”
  有人問:鄭恩在鎖金橋百般英勇,闖華州八面威。千軍万馬的陣勢都經過,怎么能在几個女娃子面前栽跟頭?其中原因在哪儿呢?第一、思想准備很重要。鄭恩一開始并不把這几個女娃子放在眼里。他覺得不動手則已,若要動手,他只用伸出一支胳臂,就能打倒他們一群。万万沒有料到,這几個女娃如此厲害。一上來就是和暴雨一般,不等他反應過來,已經是拳拳擊中要害了;第二、男子漢和女娃子打架,一般都手軟三分。不是真火了,不到你死我活的時候,總有點下不去手;第三、這一群女娃子決非一般村女可比,這是陶府陶三春小姐的一群隨身丫環,人人精通武藝,個個有一身拳腳功夫。
  陶三春的父親,姓陶名洪,是關西一帶有名的教頭。老伴去世,身邊只有這一女儿,愛如掌上明珠。他自己雖有一身武藝,在這動亂埋藏,不愿出去追名逐利。甘愿老守家園,种瓜耘菜,教女儿習武。今天被外庄請去了,臨行反复交待女儿,好好看守門戶,千万不可帶丫環出門惹事。三春連聲諾諾。今天也确實沒有帶丫環出去行圍射獵,而且連瓜園都沒有去。丫環們在瓜園玩耍習武,她正在后樓小憩,忽然听到后邊有打斗之聲,接著有個小丫環前來稟報,說有個黑臉賊偷瓜,這才急急忙忙來到瓜園。
  當陶三春來到瓜園的時候,情況已經變了,才開始鄭恩被出其不意的打糟了。有道是“牛壯不怯力”,挨了一陣子以后,頭腦反而清醒了。他看見瓜園牆角里,有一棵茶杯口樣粗的棗樹。他跑上前去,順手拔起,上頭樹梢一折,下邊樹根一擰,中間來回一“撥捋”,便成了一件可手的兵器,那几個丫環一看鄭恩掂起了家伙,“嘩啦”一聲,也各自抄起了刀劍棍棒。只見那刀來棍往,塵土飛揚。這一下可苦了滿園的西瓜,敲的、打的、跺的、踩的,一會踐踏個亂七八糟。就在這時,陶三春來到了。她舉目一瞅,可气坏了。那個偷瓜的是個大個子,活象一頭黑熊,闖進瓜園胡鬧,看來眾丫環拿他不住,于是大喝一聲:
  “吠!何方黑賊,敢在姑奶奶的瓜園撒野!”
  正在打著的丫環們看見姑娘下樓來了,立即停了手。鄭恩揮動棗木棍,正打得有勁,忽听半空中好象響了一聲炸雷。霎時几個女娃子都住手了,這才收住腳步,定睛一看:呵!大白天從那跳出個黑無常。除了她是個女的,其它長象和自己已差不多。若問三春象貌究竟如何?后人有贊歌一首為證:
  掃帚眉、銅鈴眼,稱錘鼻大如水牛膽。一頭黃發象銅絲,血紅的嘴唇朝外翻。頭扎鳥帕象堆炭,足蹬皮靴賽小船。若非母夜叉轉世,定是羅利女臨凡。鄭恩看罷嘻嘻一笑道;“我說妹子……”
  陶三春道:“放屁!誰是你妹子?少在你姑奶奶這儿討便宜!”
  鄭恩道:“叫妹子是你的便宜,吃西瓜是高看你,樂子跟著二哥走遍關西,沒見過象你們這么小气!”
  陶三春道:“呵!偷吃我的西瓜,砸了我的瓜園,打了我的丫環,還說我們小气!你大气?來,讓姑奶奶將你這個黑賊的賊皮扒下來抵債!”說著,從丫環手中接過一根齊眉棍,劈頭向鄭恩打了下去。那鄭恩舉起棗木棍相迎。二人棍椿相交,一來一往打在了一處。他兩個動起手來,論凶勁,當然是鄭恩要比陶三春有力气,論武藝,陶三春比鄭恩強得多。她從小就經自己的父親、名教頭陶洪親手指點,拳腳功夫不讓須眉,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可謂是女中豪杰,巾幗英雄。那鄭恩怎能是她的對手?所以,還不到三十個回合,鄭恩的棗木棒,就被陶三春的劉眉棍“嘎”的一聲磕飛了。陶三春回手就又舉棍要打,那鄭恩雙手抱頭,大聲喊道:“慢來!慢來!……”陶三春停了手,問道:“怎么樣了?”鄭恩道:“你沒看見,家伙掉了!再打當然是你占便宜,輸了咱也不服气!”
  陶三春道:“好吧!姑奶奶叫你輸個服气,死個痛快!你去拾過來咱再打!”鄭恩向前走了几步,心里想:經過這三十個回合,已經嘗出點滋味來了。剛才這一磕,震得手腕現在還麻酥酥地。再去拾出棍來,還是挨捧。不如和她比力气。女娃子和男子漢較力,總是她們吃虧。于是轉身回頭對三春道:
  “我看不必用棍子了。那棗樹樁子沒有仔細收拾,不順手。干脆咱拳對拳,用娘胎里帶來的真家伙,誰能打贏才算真本事!”
  陶三春把齊眉棍往旁邊一摞,說道:“好,今儿你家姑奶奶叫你口服心服,死而無憾。著打!”說罷劈面就是一掌。鄭恩不敢怠慢,舉手相迎。二人一來一往,又打了起來。那些丫環知道這黑漢不是姑娘的對手,只站在一旁觀看。每當鄭恩挨一重拳,大家便齊聲叫好。鄭恩雖然塊頭大,能挨,無奈三春拳頭太重。生鐵久砸還會扁,何況鄭恩是血肉之軀,不多時,只見他汗流浹背,气喘吁吁,只能招架,無力還手,可是嘴還在強。一邊挨著,一邊叫著:“這就是不服!就是不服!……”又打了一會儿,那鄭恩連招架的力气都沒有了,站立不穩,倒在了地上,一聲不哼了。陶三春一看,死了?忽然想起父親出門時的囑咐,不准出門惹事,現在沒出門卻打出人命來了。父親回來看見一定生气。于是她上前用手扳住鄭恩的腦袋晃了几下,問道:“偷瓜賊,你死了沒有?”鄭恩把眼一瞪道:“沒有。”
  陶三春道:“沒死就好!來,把他捆起來,用那根棗木棍把他抬回去,等老爺回來發落。”眾丫環答應一聲,象捆豬娃一樣,四肢以背后反綁在一起,棗木棍往繩扣里一穿,抬起來就走,一窩蜂進了陶府后門。
  話分兩頭。且說趙匡胤在小樹林中,長等短等不見三弟到來,一直等到日頭偏西,仍不見鄭恩的蹤影,這才感到不妙。他想,三弟一定是出了事,立即起身,牽著馬走出小樹林,回過頭來尋找。沿路逢人打听,邊走邊問。約摸走了七八里路程,迎面來了一人。只見他頭戴英雄巾,身穿靛蘭繡花鶴氅,腰系青絲絛,足蹬薄底快靴。慈眉善目,滿面紅光。腦前蒼髯迎風飄動,跨下一匹青鬃馬。一眼望去,就決非一般平庸之輩。趙匡胤在馬上拱手施禮,向他打听:“來路上見沒有見過一個黑臉大漢?”并把鄭恩的衣著穿戴向他講了。老者搖頭說不曾見到這樣的人。當問到附近都有那些庄時,老者說他從西黃村訪友回來,附近就只有前面的陶家庄了。趙匡胤猛然醒悟,早聞關西名教頭陶洪,家住就在陶家庄,因而向他打听:“可認得陶老英雄、陶洪?”
  那老者呵呵一笑道:“小老儿便是。”
  趙匡胤聞听大喜,馬上再次施禮道:“久聞老英雄大名、失敬!失敬!”
  陶洪道:“敢問壯士尊姓大名?”
  趙匡胤道:“晚輩趙匡胤,家住東京汴梁乃因訪友,路過此地。”
  陶洪聞听是趙匡胤,也是欣喜万分。因為這位年輕人的事跡,他也早就听說過。特別是朝廷在各州府縣傳文緝拿,畫影捕捉,更使他威名遠揚。英雄愛英雄,互相傾慕已久。那陶洪見天色已晚,一定要留趙匡胤進庄歇息,并答應派人幫助尋找鄭恩的下落。趙匡胤樂得与陶老英雄結識,連聲致謝,于是,二人才一路同行,并馬進了陶家庄。
  來到陶府,陶洪傳說,大擺宴席為遠方貴客接風。陶小姐听說爹爹回府,急忙忙跑到大廳,進門便大聲叫道:“爹爹,怎的這般時候才回來?想急孩儿了!”說罷,也不管有無外人,擠在爹爹身旁撒嬌。
  陶洪立即給趙匡胤引見道:“這是小女三春,由于她母親早逝,在我身邊嬌慣坏了。三春上前見過趙公子!”
  那陶三春瞪眼對匡胤一瞅,閃電般道了個万福,并無言語。趙國胤還禮時,乍一見,确實嚇了一跳。陶府千金,老英雄的獨生女儿,原來是個模樣?只听說教頭的女儿,武藝十分了不得,今日一見這副尊容更加十分了得!不過,忽然一個意念,掠過心頭:這個丫頭有一身好武藝,若能和三弟結為連理,那真叫天生一對,地配一雙。可惜不知三弟現在何處!瞬間思索,桌上酒宴已經擺上。大廳上處燈火輝煌。趙匡胤被推上首位,陶家父女兩邊做陪。賓主相互敬慕,不斷敬酒,頻頻舉杯。正在他們喝得興高采烈的時候,在西廊下吊著的鄭恩睡醒了。他睜眼一看,天色已經黑了,覺得手腳都很不好受,想動也動不得。又迷瞪一會儿,啊!怪不得,自己是被四肢朝天捆綁著,吊在橫擔在兩根廊柱中的棗木棍上,剛才是睡著了,倒挺舒服。這一醒,不但手腳被捆得難受,而且肚子餓得像狼掏,口也渴得要命。正在這時,客廳里順風飄過來一縷縷酒馨肉香。那誘人的美味,使鄭恩饞得一個勁地咽唾沫。又听到了敬酒,碰杯的聲音。他真想跑進去奪杯而飲,往肚子里倒几盅解解饞,可是,手腳都在繩套之中,挂在這可惡的棗木棍上。
  突然,他听見有人說話:“趙公子,請!”
  又一人聲:“陶老伯,請!”
  接著是同聲叫“干”。哈……一陣笑聲,特別是那笑聲,非常像二哥的聲音。難道二哥在這里嗎?這會儿他連半點瞌睡也沒有了。他側耳細听里邊的對話:
  “得遇老伯雖然十分高興,只是三弟鄭恩走失,至今下落不明,實在叫我放心不下。”
  老者的聲音道:“賢侄放心,明白多派些人,四鄉詢問,定能找到令弟。”
  這一次他听得親切,确實是二哥到來了。于是,他大聲喊道:“二哥,樂子在這里,快來救我!”
  客廳里正在飲酒,忽听外面廊下有人嚷叫。陶洪問道:“外面是何人叫喊?”
  陶三春道:“孩子捉得一個偷瓜賊,吊在西廊下,等爹爹回來發落。适才爹爹同貴客同回府,將此事也忘了!”
  陶洪道:“哎!路過瓜田,吃上几個瓜儿解渴,怎能以盜賊論處?……”
  陶三春道:“爹爹不知,這個黑小子十分囂張。偷吃咱家西瓜不算,還要罵人、打架,把一園西瓜糟踏得一塌糊涂!”
  陶洪道:“那也不能將人長吊廊下,快去把他松綁!”
  這時鄭恩在廊下叫得更歡,聲音更大了。陶三春雖然性情十分強悍,然而她确對父親十分尊重順從,隨即离席,來到西廊,對丫環道:
  “把這個黑小子放下來吧!”
  丫環聞聲急忙把吊鄭恩的繩子解了。那鄭恩翻身站起,一面不住搓著被麻繩勒癟了的手臂,一面嘴里嘟嚷道:“驢毬入的,把樂子的手臂快要勒斷了!”
  三春把眼一瞪道:“好你個黑賊,放下來你就罵人!你是挨得還不夠吧!”
  鄭恩道:“那個罵你了?驢毬入的……”
  三春大怒道:“黑賊!你還要罵,著打!”說著就是一拳。鄭恩也不示弱,舉手相還。二人一來一往又打了起來。一是三春确實藝高一籌,二是鄭恩被捆綁了半天,手腳還沒有舒開來,不到五個回合,就被三春打倒在地。三春并不放過,跨步上前,騎在鄭恩身上,兩支手象擂鼓一樣。一上一下打了起來,只打得鄭恩哇哇亂叫。
  這時陶洪和趙匡胤已聞聲走出客廳,看見陶三春正在怒打鄭恩,陶洪高聲喊道:
  “丫頭!還不与我住手!”
  陶三春聞聲住手,站了起來,還委屈地向陶洪道:“爹,他罵我!”鄭恩這時也一咕碌爬了起來,抬頭看見趙匡胤站在面前。也叫道:“二哥,她打我!”
  趙匡胤這時忽然有一個奇怪的念頭,暗想道:“這倆寶貝,真是天生的一對!”
  陶洪一笑道:“啊!難道這就是令弟?”
  趙匡胤道:“正是。三弟,快上前見過陶老伯。”
  鄭恩也不知怎么冒出個老伯,只管上前見禮。
  陶洪道:“罷了!賢侄請快入席。”隨讓家郎撤了殘席,重擺酒宴。陶三春這時气還未消盡,說道:“爹,他偷咱家的瓜啊!”
  鄭恩道:“我說過找二哥要錢給你么!可你硬不讓我走!二哥……”
  陶洪哈哈大笑道:“哈……這真是大水沖倒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人!哈……”隨又招呼大家,重新入席,開怀暢飲。
  越匡胤道:“老伯名冠關西,家父多次提及。”
  陶洪道:“我和令尊是有一面之交。后來,我覺得世無真主,國無棟梁,人禍天災,涂炭黎民,因而心灰意冷,還鄉告老,遠离是非,以娛晚年!”
  趙匡胤隨:“是呀,家父也是如此心態。不過如今權奸當道,朝廷荒糜,九州如浸于水火,我輩年輕人豈能安枕?”
  陶洪道:“賢侄正气浩然,可喜可敬,不知道眼前有何打算?”
  趙匡胤道:“晚輩在汴京闖下大禍,為了逃避朝廷緝拿,才來到這關西地面,愿想在邊疆投軍,抵御外寇,為國出力,借以圖一個能暫時安身之處。在路上又結識了二位金蘭兄弟,除了這位三弟外,還有一個大哥,不料中途找散,聞听大哥病在旅店,因而急需尋找,已尋了多日,仍不見蹤跡,目前晚輩正在焦慮中,打算繼續努力尋找,才得安心。”
  陶洪見匡胤如此義气,也頗感佩,故又問道:“一旦找到你大哥,以后又有何打算?”
  鄭恩道:“本擬投軍,立功邊疆,但前些日子到風翔府尋兄,卻被他們當作朝廷奸細圍捕。看來,鳳翔節度使王景崇將要叛變,這樣,晚輩便投軍無門了。將來到何處立足,實在是前景未卜,目前實難預料。”
  陶洪道;“王景崇實際上早已叛奕,和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互相勾結,推李守貞為秦王。現在朝廷已派大兵數路,前來征討了。”說著,陶洪沉思了一下,又對匡胤說:“不知二位賢侄,是否愿意投效平叛大軍,為國立功呢?”匡胤道:“晚輩乃被通緝之人,恐怕不宜參加朝廷禁軍。”
  陶洪哈哈一笑,說道:“目前來關西平叛的軍隊,卻不是東京禁軍,而是几個節度使的兵馬。如能投入他們部下,朝廷即使知道,也沒能力去他們手下捕入了。”
  匡胤道:“不知朝廷派好几處節度使前來征剿叛將?”
  陶洪道;“這個老夫也不大清楚,不過前些日子隨州刺史董宗本率一支兵馬奉旨來關西征叛,因与老夫系多年老友,又路過這里,所以曾來探望,据他講,他作為先行,朝廷派了樞密副使郭威任兵馬大元帥,總督征伐叛將,大約也就快要到了。”
  匡胤恍然道:“這位董刺史倒是家父至交,只是多年未見。”
  陶洪欣喜道:“既有這層關系,賢侄不妨前往投奔他,在軍前效力,以圖進身之階。宗本這個人為人正直不阿,謹身自重,尤能禮賢下士。賢侄前往,他必然重用,多方保護,就不必顧慮什么朝廷通緝了。再者,這次他來關西討叛,正可利用其權力,發下公文給各州,幫助查找你義兄下落,豈不比你獨自大海撈針有效得多嗎?”
  匡胤點頭道:“老伯之言有理,只是董刺史雖与父交厚,晚輩僅在童雉時見過几次,時隔多年,冒然投奔,如何能取信于董刺史?”
  陶洪哈哈大道笑:“這個不難,老夫明日便修書一封給他,代為引荐,賢侄持書信前往,必無差錯。”
  他們一談起這事,陶三春連一點興趣也沒有,便插話說是累了,起身帶丫環回后宅里去了。那鄭恩正抵著頭吃喝得暢快,听說陶三春要走,不由停下嘴巴,望著陶三春背影,張著嘴巴發愣。
  這時,趙匡胤适才一閃而過的念頭,又浮上心來。他想三弟鄭恩若能和陶三春結為百年之好,一來三弟有了個才貌相當的家室;二來,三春能打敗三弟,真是一員不可多得的巾幗虎將,日后一定大有作為。三春去后,趙匡胤轉向陶洪道:“請問老伯,我家賢妹芳齡几何?”陶洪道:“從小失教,虛度一十八歲!”
  趙匡胤道:“不知可曾許配人家?”
  陶洪道:“尚未擇偶。”
  趙匡胤隨:“小侄有心与賢妹說合一門親事,不知伯父意下如何?”
  陶洪道:“不知你說的是什么樣的一個人?”
  趙匡胤道:“此人忠厚實誠,有憎分明,為人仗義,力大無窮。鎖金橋力挫鄉勇,華州府殺退官兵。有朝一日定成社稷柱石,國家千城。不知老伯可肯應允?”陶洪問道:“此人姓甚名誰,現在何處?”
  趙匡胤道:“此人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就是我家三弟鄭恩。”鄭恩一愣道:“咋,說我?”
  陶洪道:“年侄之言,甚合我意,不知鄭賢侄意下如何?”
  鄭恩道:“我倒挺喜歡她,可是,我怕她打我。二哥,還是你看著辦吧!”說得趙匡胤和陶洪都哈哈大笑起來。
  趙匡胤道:“這樣也好。賢妹失母,三弟自幼父母雙亡,孤身一人。他倆的親事就算由父兄作主了。三弟快快拜過岳父大人!”
  鄭恩上前叩拜已畢。
  陶洪欣喜地扶柱道:“賢婿快快請起!”說到何時成親,均感形勢緊迫,當以事業為重,先去投軍,待事業有就,再來擇吉迎親。雙方議妥,陶洪又叫添酒加菜,一直暢飲到紅日東升。他們在庄上住了几日,學會了騎馬,才起程。
  臨行,陶洪給董宗本寫了親筆書信,由趙匡胤帶在身旁,又贈給鄭恩一匹鳥難寶馬。兄弟二人這才帶上行李,拉馬告辭出府。陶氏父女一齊送到府門之外。
  在這以前,陶洪已經把招鄭恩為婿的事告訴了陶三春,陶三春也十分愿意,她本來也是個性格直爽,天不怕地不怕的女魔頭,所以毫不因定親而羞澀,跟著老爹一同出來,為夫婿送行。
  陶洪忽然覺得,既往投軍,應當有隨身兵刃,趙匡胤有自己的蟠龍棍,而鄭恩卻空著兩手,因問鄭恩使用何种兵刃順手?
  鄭恩道:“我原來有一根鐵扁擔,不過已經在路上賣吃了。”
  三春聞言道:“扁擔賣了,就給你一根圓擔吧!”當即吩咐丫環:“去把我平日練武的那根棗木杠子拿來給他。”
  陶洪急忙阻止道:“如何使得!”
  鄭恩道:“樂子倒是很喜歡,快去給我拿來。”
  不多時,丫環已經跑去取來。鄭恩接過,順手舞弄了一下,叫好道:“稱手,稱手!”
  他确實打心眼里喜歡這棗木杠子。第一是覺得使著很順手,也足夠分量,第二這是小姐所贈,第三總有點說不清,不知是酸是甜,是苦是辣的那种滋味。
  大家歡笑一會,雙方拱手作別,趙匡胤和鄭恩翻身上馬,一路煙塵滾滾而去,直到他二人的影子消失在遠方,陶三春才隨父親轉身回府。
  趙匡胤和鄭恩告別了陶洪父女,出了終南山,北面是便渭河了,他二人打算沿著渭河向西北墳走,距离鳳翔前線就不遠了,定可找到董守本的隊伍。誰知出了谷口不過十余里,只見前頭塵土大起,潰不成軍的漢兵,棄旗拋戈,亂轟轟地有馬騎馬,沒馬的放開兩只腳,沒命地向東逃走。匡胤一見,便知漢兵打了敗仗,就招呼鄭恩說:“三弟,官兵打了敗仗,后邊必有叛軍追赶,咱們先去擋他一下。”二人催馬向前,走了里許,一彪軍馬旋風似地卷了過來。匡胤舉目看時,只見一個身穿白袍的將官,頭盔也不見了,披散著頭發,伏在馬鞍上,倒拖長槍,拼命地縱馬敗逃過來。隨后一員叛將,搶一把大砍刀,縱馬赶來對那漢將窮追不舍。
  匡胤卻看出那員叛將正是前些日子在鳳翔府指揮圍捕自己的解保,不同暗叫聲:“老天有眼,把這家伙送上門來了。”
  當下讓過那漢將,把馬一夾,躍上路中,把解保劈頭攔下,高叫道:“解保,拿命來!”
  那解保在前邊崗阜中設下埋仗,襲擊漢兵得手,一路迫下來,想活捉一員大將邀功,不料卻被趙匡胤攔下。他看出是趙匡胤,吃了一惊,暗想:“不可輕敵。”連忙勒住坐騎,又仔細一看,除了趙匡胤外,還有一個黑漢子,扛著一根棗木杠子,不過只有二個人。解保頓時膽子壯不少,好漢敵不過人多,自己數干乘胜之師,還怕他們二人不成?
  當下哈哈笑道:“原來是漏网的奸細,這次遇上,諒你插翅難逃!”
  舉刀照匡胤劈頭砍來,匡胤舉棍相迎,二人便打在一處。那鄭恩一見,這位是叛軍,叫一聲:“妙啊!”他還不習慣騎馬戰斗,跳下來,搶起棗木杠子,呼呼生風,火雜雜地向叛軍隊中打來,雖然毫無章法,卻力大無窮,當頭砸下,如泰山壓頂,撞上的天靈立碎;攔腰掃去,如狂風拔樹,挨上的傾刻尸分兩截。只打得那些叛兵鬼哭狼嚎。
  趙匡胤和解保交戰,也自然不同于鳳翔府中那場戰斗。那時,匡胤陷于城中,急于脫身,未能集中精力和解保死斗,這次便不同了,心無顧慮,奮起精神力戰,一條棍使得如靈蛇一般,變化快逾閃電,東搗西掃,上砸下挑,占不到十余個回合,已把解保逼得手忙腳亂,破綻百出,勉強又戰了几個回合,被匡胤蟠龍棍用力一揮,蕩開解保手中的大刀,順勢倒轉棍頭只一搠,正擊中解保人中穴,擊碎了上顎骨,搗掉了門牙,那蟠龍棍直插入解保口中,從腦后直穿了出來。匡胤用勁一挑,把解保挑离了馬鞍,飛起一丈多高,直向叛兵群中跌落下來。
  “不好了,解保將軍被紅臉漢子挑死了!”
  叛軍一陣大亂,哪里還敢再戰,潮水般地向后退去。這里雖不是山谷,但仍然是丘陵地帶,中間大路充其量也不過丈儿八尺寬,敗兵爭先恐后逃命,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匡胤見尸体堆積,擋住去路,便喝住鄭恩,不要再追赶。勒馬回轉。那敗走的將官。見匡胤二人阻住解保追兵,也便停下,招呼手下收攏殘兵敗卒。
  這時見匡胤和鄭恩打死解保,逼退叛軍,心中大喜,連忙走過來,拱手為禮,說道:“多謝兩位壯士拔刀相助!”匡胤這時方才看清那將軍原來是父親多年部下,現任复州防御使王彥超,于是連忙回禮,說道;“王叔父,還認識小侄嗎?”
  王彥超听后吃了一惊,仔細打亮匡胤一番,恍然道:“莫非是元朗賢侄嗎?”
  匡胤道:“正是。”王顏超道:“老夫調任复州后,五六年沒入京師,賢侄竟然長成得如此英武。前几月得到朝廷海捕文書,才知你在京鬧出了大事,如何都在這里。”匡胤道:“小侄因朝廷追捕,在中原立腳不住,想來關西邊防投軍,以圖出身,不料卻遇上邊境節度使叛亂。現在听說朝廷派兵前來征剿,故而想來軍營報效,參加平叛,以圖能有進身之階。”
  王彥超大喜道:“老夫這次誤中埋仗,折了不少人馬,正缺少幫手,賢侄何不暫留在老夫這里,以為臂助,自后有功,老夫自然設法為賢侄請功。”匡胤道:“既然如此,敢不從命!”
  王彥超見匡胤允許,心中高興,又說:“目前郭元帥指揮大軍包圍鳳翔。因王崇景和西蜀孟昶有勾結,西蜀派了大將安思謙來援,大軍已出大散關,所以派老夫把守寶雞寨,防止蜀兵北上,并阻止王景崇逃跑入蜀。賢侄可隨老夫,先到寨中,再細議吧。”
  便又問了鄭恩姓名來歷,帶了匡胤,鄭恩徑到守軍寶雞寨之內,設宴招待。次日,又引匡胤登上山頂,觀看周圍地形,果見對面山岭之中,隱隱有蜀兵旗號。彥超不由有憂色。
  匡胤看了一陣,微笑道:“王叔父不必憂慮,小侄預料蜀兵必不能持久,不久必然自退兵了。”
  彥超听后十分惊訝,問道:“這話從何說起?”
  匡胤道:“散關地處秦岭,這一帶地廣從稀,數万蜀兵遠來,糧食必須由漢中運來接濟,如此崎嶇山道,日供數万兵將飲食,如何能持久?昔年諸葛武侯尚因此而六出祁山而無功,何況安思謙這個飯桶!”這一席話,說得王彥超眉開眼笑,心中放下一塊石頭。自此以后,匡胤幫助王彥超布置防守,操練士兵,一切井井有條。這不僅使王彥超暗暗吃惊,就是王彥超部下的偏將和士兵,見匡胤韜略不凡,体愛士卒,也都對他傾心愛戴,打心眼里擁護這年輕人。
  這一來,王彥超便有點大權旁落的感覺,深深后悔不該留下趙匡胤。可是強敵當前,對面山上盡是蜀兵,要利用趙匡胤之處還很多,只好暫時隱忍下來。
  果然不出趙匡胤所料,蜀兵几次攻打寶雞寨失敗,不久糧盡,只好拔寨起行,退回鳳州去了。王彥超立即派了一支兵馬,兵不血刃地占領了大散關,修了文書,派人飛馬向郭元帥報捷。
  這時,郭威已完成對王景崇作戰的部署,過了不久,王景崇便兵敗自殺了。河中、京兆、鳳翔三處叛亂統統平伏,郭威下令班師,各地調來的兵馬,一律回原駐地,等待郭威到京面奏皇帝,再一一論功升賞。這命令一下,王彥超擺下酒席,超趙匡胤、鄭恩來飲宴。酒過三巡,王彥超開言道:“這几個月來,多蒙二位賢侄協助,得以完成散關防守任務。目前,郭元帥已下令班師,各路兵馬回歸原來駐地。老夫本擬帶賢侄回复州,再加借重,只是這几個月來的觀察,知道賢侄文韜武略非同一般,真乃國家棟梁。因而覺得复州小地未免埋沒英才,不利賢侄前途發展,所以考慮再三,老夫實不敢有礙賢侄前程。所以想賢侄還是另謀高就為好,不知意下如何?”匡胤不像鄭恩那樣只知吃喝的傻瓜,早已感覺到王彥超對自己態度日益冷淡,他本是個宁折不彎的英雄領豪杰,又豈肯在人屋檐下,忍气吞聲,委屈求全?也有离開的心意,今日王彥超攤出了底牌,也便立即說:“這几個月在此,實無寸功可言,既然老伯如此說,小侄等即日告退便了。”
  王彥超見匡胤毫不遲疑地便應允离開,內心自是喜歡,表面上卻裝著一副關心的樣子,說道:“不知賢侄可考慮到去何處比較妥當,可有打算否?”
  匡胤想了一下說:“小侄兄弟二人原來經一位前輩介紹,到隨州刺史董宗本那里投效,因為路上遇見老伯,所以才留在此處。”
  王彥超不待匡胤講完,便連聲道:“好,好,這董宗本是個忠厚長者,最講究人情,愛惜人才,必定會重用賢侄,再者,他有個儿子董遵海,才气不凡,与賢侄年紀相仿,才學也堪一時瑜亮,不分軒輕。定能談得攏,前途無量也。事不宜遲,他現在隴州,因清查錢糧,還得几日就要回鎮,賢侄應立即早日前去。”
  匡胤既已答應開,還有什么值得說?
  次日,匡胤、鄭恩二人收拾行李,來向王彥超告別。王彥超又送給他們二人白銀百兩作為謝意。匡胤腳讓鄭恩收下背了。二人徑往隴州投奔董宗本。
  不到兩天,兄弟二人已經到達隴州,進得城來,找到州署,因為新派州官尚未到任,暫由董宗本代理,整頓政務,清查錢糧。趙匡胤和鄭恩來到門首,只見二排兵卒全副武裝站到門首,警衛森嚴。匡胤上前道:“今有刺史舊交陶洪員外,托在下兄弟二人,前來面見董刺史,敬煩通報。”衛兵指了一下大門側的旁門說:“去那儿。”匡胤正待舉步,只見旁門中有人已听到他說話,走出一個武官打扮的人來,顯然是個小頭目,他瞟匡胤和鄭恩一眼,問道:“可行書信?”
  匡胤說:“有。”從怀里將信取出,遞給那人,那人接了,說道:“尊兄稍候。”
  說畢,拿了書信竟入大門而去。
  不一時,只見他走了出來,對匡胤、鄭恩一抱拳,含笑道:“大人有請。”
  匡胤、鄭恩隨了那人,進入府內,走過大廳卻沒進去,而繞了過去,拐了几個彎,經進入一個小院側廳。剛進院門,只見門帘欣動,廳內早走出一位官長,年紀也在五旬上下,遙遙望見匡胤,拱手作禮,爽朗地笑道:“趙賢侄,想不到在這邊遠的關西,与你相會,也一大快事。”
  匡胤依稀認得董宗本,連忙搶上前去見禮請安。董宗本滿腔堆笑,一手挽著匡胤,一手挽著鄭恩哈哈大笑,看見守門官還站在那里,便說:“你出去,把二位公子行李、馬匹接進來,安排東跨院客舍住宿。”門官應聲而去,小童打開門帘,三人入內坐定,匡胤四顧一望,這原來是董守本的公事房。
  只听董宗本看了鄭恩一眼說:“這位賢侄想來就是鄭世兄了。”
  匡胤尚未開言,鄭恩便嚷道:“俺叫黑娃子。你就這樣叫俺好了。”
  匡胤瞪了他一眼,對董宗本道:“這三弟出身平民,心眼生得實在,不知禮數,還望老伯諒解。”
  董宗本哈哈一笑:“真古時樊噲一流人物,這又何妨。”說畢,話題一轉,看了桌上放的書信一眼,又說:“陶兄介紹賢侄的信還是七月初寫的,現已九月中了,賢侄為何一個多月才到達這里?”
  匡胤把他中途遇到王彥超之事講了一遍。
  董宗本道:“王彥超這老儿,心胸狹隘,既嫉賢妒能,又膽小怕事。無非是怕把你這個欽犯藏在他部下,一但被人發覺上告,會影響他的前程,所以才不肯留賢侄。這一點請放心,在我這里,我絕不允許人動你一根毫毛,你們只管放心住下好了。”
  匡胤稱謝,又道:“小侄還有一件事,想拜托老伯幫忙。”
  接著便把柴榮病倒旅店,兄弟失散之事講了一遍。最后,提出想拜托董宗本發公文照會,請關西各州縣代為普查各旅店妹找。
  董宗本听后仰天大笑說:“賢侄!幸虧你問到愚叔,令拜兄下落愚叔知曉,上月到京兆府開軍事會議時,聞听到郭元帥在攻破河中府,進軍京兆府途中,卻遇上一個多年失散的親戚病倒旅店,郭元帥已下令派人護送往東都汴京醫治去了。這人正叫柴榮,想必是你的義兄了。”
  匡胤道:“義兄确曾說過,有姓名郭的姑父在澶州做武官,職務不高,恐怕不是郭元帥。”董宗本道:“一點不錯,郭元帥原任過澶州防御使,現早已升任朝廷樞密副使了。”
  匡胤道:“既然如此,小侄等就想去澶州尋找大哥。老伯以為如何?”
  董宗本道:“郭元帥現在京城做官,家眷想必也早接到京城去了,你去澶州如何能找著,至于京城你目前尚不便去。不如暫住在我這里,跟我回隨州,待我派個信使進京尋找柴榮,一旦你們聯系上之后,再設法相見。”
  鄭恩嚷道:“你不讓二哥去,樂子要去,俺卻沒在汴京犯過什么案子,驢毬入的,誰能管得到咱。”
  匡胤喝道:“三弟不可無理,董老伯的話有道理,像你這到處生非惹事的人,如何能單獨去東都?輦轂之下,容不得你有絲毫撒野。還是按董老伯的說法去辦吧。”
  三人正在談論,只見門帘一響,走進一位公子來,年紀与匡胤相仿,穿一身白線團花戰袍,腰懸寶劍,很有點英雄气概。匡胤一見,先站了起來。
  董宗本也站起來,把匡胤按下座位,說過:“賢侄不必客气,這乃小犬董遵誨。”
  接著向董遵誨道:“這一位是趙公子,乃東都飛捷趙指揮使的公子,那一位是陶洪老英雄之婿,鄭恩鄭世兄,特來相投,以后就要在咱家住一段時間,你們要多加親近。”董遵誨便与二人見禮。
  董宗本讓遵誨領二人去東跨院客舍休息、盥洗,等待吃飯。
  匡胤、鄭恩既已得到柴榮消息,心便放下了,但暫時不能進京去尋,也只好在董府住下。
  又過了半月,新州官已到,董守本作了交待,率領自家兵馬轉回隨州,匡胤、鄭恩也隨之同行,自此以后,他兄弟二人便在隨州暫住。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