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唐宁街十號門前,一個人剛剛走下汽車,內心大概感到惴惴不安。蒙巴頓勳爵應召來到倫敦,說明与尼赫魯在西姆拉發生意外事件的情況。當他剛剛走下飛机時,伊斯梅告知他說,政府“對他處理事情的方式大為惱火”。然而蒙巴頓泰然自若,神態如常。 這次蒙巴頓隨身帶來印度獨立的新方案,文件由V·P·梅農負責起草,原來的方案遭到尼赫魯的斷然拒絕。蒙巴頓堅信,新方案包括了解決印度問題的關鍵部分。因而他這次倫敦之行,決不是旨在為自己“開脫”。相反,他打算以新方案取代舊方案,同時向克萊門特·艾德禮及其政府指出,“他們應當為他事先將方案透露給尼赫魯而感到寬慰”。 蒙巴頓笑容滿面,穿過一群攝影記者筑成的人牆,步入五個月前他在那里接受赴印使命的辦公室。艾德禮和負責印度事務的大臣們在等候著他。他受到既熱情而又冷淡的接待。蒙巴頓鎮靜自若,應付裕如,侃侃而談,力圖改變對自己不利的局面。他后來說及此事時說道:“我絲毫未向他們表示歉意,同樣,我根本無需為自己辯解。當時我有一种可怕的念頭,它不完全是驕矜之气所致,而是堅定不移地确信,一切成敗將取決于我,在座的大臣們必須按照我的旨意行事。” 蒙巴頓詳細地分析了對原來方案所作的修改部分,然后滿怀信心地宣布,現在有關各方,均已完全同意接受新方案的各項內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這次帶來了极為重要的情況。他已獲得保證,獨立后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將加入英聯邦,繼續保持和大不列顛的關系。 事實上,國大党打算接受自治領地位的解決辦法,但同時提出要求,必須立即賦予印度獨立,因為他們認為,一九四八年六月三十日的期限過于遙遠。 蒙巴頓确信,時間是順利完成使命的基礎,因而他希望說服政府必須盡快地行動起來。究竟政府何時才能使議會通過賦予印度獨立的法案?蒙巴頓質問道。 面對一群神情嚴峻的權威人士,年輕的海軍上將獲得成功,很快把最初會晤時的敵視气氛變成了有利于自己。在座的大臣們被蒙巴頓的迷人魅力和巨大說服力所折服,最后通過了解決印度問題的新方案,而且未對文件作任何細微的修改。 “上帝保佑!”伊斯梅高興得惊叫起來,他曾多次親眼目睹丘吉爾在這幢寓所內大發雷霆。“我一生有過多次奇功异勳,然而您剛剛建樹的丰功偉績使它們顯得黯淡無光!” ※ ※ ※ 路易斯·蒙巴頓的眼前出現一個龐大的身影。他躺在床上,肩上披著蘇格蘭晨衣,鼻梁頂端架著一副半圓半方式眼鏡,嘴里叼著那支有名的雪茄。很久從來,這一切已成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自從少年時代的蒙巴頓見到他后,溫斯頓·丘吉爾的形象一直縈繞在他的腦際。當時丘吉爾風華正茂,紅极一時,身任英國海軍大臣的職務,正在蒙巴頓家的客廳里与他的父親、英國海軍參謀長親切交談。蒙巴頓還記得,他的母親談及那位后來成為抗擊希特勒的代表人物時,經常開玩笑地說道:“此人言而無信”,因為他犯下了滔天罪行:他未歸還借閱蒙巴頓家的一本書1。 -------- 1居斯塔夫·勒邦的法文著作《狂人的心理》。——原注 慕尼黑危机后的日月里,年輕的海軍軍官和政治家之間相互景仰,情同手足。后者呼吁必須重新武裝英國,然而遭到大多數英國人的冷遇。爾后不久,丘吉爾為蒙巴頓的進取精神和飽滿熱情所動,委任他負責第一最高作戰司令部的工作,同時任命他擔任聯合作戰部司令和東南亞盟軍最高司令的職務。雖然兩人的年齡懸殊較大,但在戰爭中結下的深厚友情緊緊地把他們聯系在一起。蒙巴頓每次肩負使命返回倫敦時,務必前去看望這頭衰老的獅子。 蒙巴頓清楚,丘吉爾對他怀有情誼,但是正如他后來回憶說,“此舉出于不正确的考慮。在他的眼里,我只不過是位軍人和英雄而已。他絲毫沒有認識到我的政治見解的性質”。年輕的海軍上將相信,如果丘吉爾一九四五年再次當選,他可能“象人扔掉一只破鞋爛襪那樣遭到唾棄”,因為他對東南亞問題持有寬容的主張。 應首相的要求,蒙巴頓今天前去拜訪丘吉爾,促使這位保守党元老作出一生中痛心疾首的事情。他前來請求丘吉爾開恩,為即將不可避免地肢解他鐘愛的帝國的方案開放綠燈。艾德禮勸告蒙巴頓訪問丘吉爾時這樣說道,“在英國,丘吉爾是解決印度問題的關鍵人物。在我的政府內,無論是我或者其他任何人,很難以說服他。但是他喜歡您,信賴您,您可能會說服他。” 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蒙巴頓心里清楚,在丘吉爾的眼里,任何允諾印度人自治的方案,無一例外地會引起一場災難。丘吉爾誠摯地認為,“印度的最大不幸在于失去英國的有效治理,而以一伙不才無能、冥頑不靈的印度人所代替。” 蒙巴頓施展才能,著意描述他几個月采所作的努力。會晤場面感人肺腑。半個世紀來,丘吉爾頑固拒絕可能導致印度走上獨立道路的任何改革方案。如果今天他再次拒絕,蒙巴頓的一切希望將遭到致命打擊。丘吉爾在上議院身居多數地位,因而可以使用議會程序的所有手段,推遲兩年通過宣布印度獨立的法案。 副王深深懂得,丘吉爾的拒絕將會帶來難以估量的悲慘結局。國大党能否接受他的方案,完全取決于是否能夠立即賦予印度獨立。國大党政府、行政管理机构以及處于种族和宗教狂熱浪潮中的整個大陸,決不會容忍性情暴躁的丘吉爾企圖改變歷史的進程。丘吉爾兩眼微閉,猶如一尊菩薩進入禪定,靜听年輕朋友慷慨激昂的陳述。無論是印度四分五裂的悲慘前景,還是混亂不堪的可怕局面,或者是內戰危机的陰暗幽靈,任何呼吁不能打動那張冷酷無情的面孔。 此時,蒙巴頓打出最后一張王牌。他告訴丘吉爾說,這次他帶來保證,如果印度馬上獲得獨立,它將繼續留在英聯邦內。 丘吉爾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難道帝國的不共戴天之敵能夠欣然同意留在英國大家庭內嗎?難道他所鐘愛的帝國的昔日榮譽能夠在當代新的結构內部繼續發揚光大嗎?他曾在古老的印度度過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青年時代,難道這個古國能夠保持其昔日的輝煌業績嗎?難道這個國家能夠繼續保持和英國的關系嗎? 丘吉爾對此迷惑不解,疑竇滿腹,于是詰問來訪者是否業已取得書面保證。蒙巴頓回答說,他這次隨身帶來尼赫魯的一封信件,尼赫魯在信中予以一切許諾。 “那么我的宿敵甘地呢?”丘吉爾質問道。 蒙巴頓承認,甘地确實是位朝令夕改、難以捉摸的人物。他是目前真正的危險人物,但是副王希望在尼赫魯和帕泰爾的輔佐下能夠制服此人。 丘吉爾仿佛重新陷入遐想。沉思良久之后,他終于坐起身來說道:如果蒙巴頓能夠使印度各方鄭重、公開地發表聲明,表示同意他的解決方案,那么“整個英國”將作他的堅強后盾。自此,保守党和工党終于達成協議,一致同意在議會夏季休會之前投票通過必要的法案。印度即將在數星期乃至數天之后獲得獨立,而無需再等待數年或者數月。 ※ ※ ※ 一捆捆木柴堆放在印度全國各地,濃重的煙霧從柴堆上裊裊升起,慢慢地在空中彌漫開來。這些臨時安排的火化儀式既不需要檀香木,也不需要呈獻祭品。火堆周圍沒有任何口念經文的悲戚的哭喪者,僅有數名神情冷漠的英國官員看守監督。烈焰吞噬著紙片:四吨文件、公文和檔案材料。根据康拉德·科菲爾德爵士的命令,一堆堆木柴被點燃,熊熊的火焰將印度歷史上陰暗可怖的片斷化為灰燼——記載康拉德的被保護人、印度五代王公們的罪行、荒淫和丑聞的秘史。康拉德·科菲爾德擔心,這些由英國王室歷屆代表小心翼翼積累保存的文件,一旦落入印度和巴基斯坦未來領導人的手中,很可能成為他們進行政治訛詐的武器。 康拉德离開倫敦時雖然得到許諾,英國決不會無償地將土邦王公置于國大党的魔掌之中,但他對他們的前途仍然悲觀失望,因而他決心竭盡全力,盡量維持他們的昔日地位。康拉德取得艾德禮政府同意銷毀文件后,立即通知英國駐各土邦的駐扎官員和政治代表,必須馬上焚燒所有与王公私生活有關的文件。 康拉德·科菲爾德爵士在其辦公室窗下,親手點燃了第一堆木柴。文件堆集如山,原先存放在保險柜內,唯有他自己及其助手掌管鑰匙。精心輯錄的文件有一百五十年的歷史,記載了王公們的丑聞軼事,轉眼之間化為烏有。尼赫魯認為,文件是印度寶貴財富的組成部分,因而就此事向英國提出強烈抗議。 但是抗議已為時過晚。在巴地阿拉、海得拉巴、印多爾,邁索爾、巴羅達,在地處阿曼海之濱的甘地家鄉波爾班達爾、喜馬拉推山區的奇特拉爾、气候溫熱的科欽沼澤地,英國官員到處點燃起一堆堆熊熊烈火,將一代丑史付之一炬。 有關某些王公的桃花艷事的記述,其文件之多足以燃燒數個小時。蘭普爾邦的納瓦布与同僚們打賭吹牛說,一年之內他可以征服為數眾多的黃花少女,其證据是他將得到每個獵獲物佩帶在鼻孔上的小小金環。結婚之前,少女們均佩帶鼻環。納瓦布派遣爪牙,遍布王國各村,猶如狩獵野雞中的驅鳥人那樣网羅少女,最后終于大獲全胜。一年之后,王公獲得的金鼻環重達數公斤。 在克什米爾邦,烈火吞噬著有關摩訶羅闍的檔案材料,其中有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令人難以置信的丑聞秘錄。一天,在倫敦薩沃伊飯店的房間里,王公正在与其英國情婦廝混,突然被一男人當場抓獲。來人自稱是年輕女郎的丈夫。事實上這是一幫訛騙犯為王公設下的圈套,他們通過勒索君主在銀行里的個人存款,最后掠空了克什米爾邦的國庫。年輕女人的真正丈夫,認為自己租借妻子得到的報酬低微,因而前往警察局告發此事,丑聞最后終于敗露。在開庭審理這場鬧得滿城風雨的案件中,不幸的王公以婉轉羞澀的“M·A·”為化名,將其真正身份隱匿起來。哈利·辛格從此厭惡女人,隨后返回克什米爾。在那里,他不久又發現了同性戀的新的情欲天地。有關這些新的丑聞和記述,由英國王室的代表們小心翼翼地嚴加保管,如今在斯利那加的習習涼風吹拂下,在烈火中化為灰燼,升騰而起,飛向喜馬拉推山的天空。 海得拉巴邦的尼查姆酷愛攝影和淫畫,并將二者融為一体。他收藏有無數的誨淫資料。這位名聲卓著的老者,在其客人臥室的牆壁和天花板上,偷偷地裝上自動攝影机,將房間內的色情場面一一攝入鏡頭。他甚至不放過宮殿內的貴賓套間,吩咐在浴室的鏡子后面安裝上攝影机,攝下了印度高官顯貴們坐在便桶上的鏡頭,成為他的奇特照片資料中最精采的部分。 關于尼查姆的一份最新文件,記錄了英國駐扎官調查核實王儲的性生活是否与未來君王的稱號相适應的有關情況。英國人謹小慎微,句斟字酌,影射某些流言蜚語說,王儲的興趣不在公主們身上。尼查姆旋即召見儿子和后宮內一位如花似玉的絕代佳人。他置英國人的窘態和抗議于不顧,指示儿子立即當場作全面的性生活表演。唯有如此,才能駁斥關于太子無力延續香火、永振朝綱的含沙射影的誹謗。 皮拉德·科菲爾德爵士點燃的洗滌罪行的烈火中,任何丑聞沒有象一個小邦王公在三十年代執政時遺留下如此卑劣的影響。該邦与拉賈斯坦相毗鄰,擁有八十万人口。阿爾瓦爾的摩訶羅闍儀容絕世,學府才高,深得數屆副王的青睞和迷戀,以致他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他自詡為羅摩神的化身,經常手帶黑色絲質手套,保護其圣手免受任何死亡肌体的玷污,甚至拒絕脫下手套和英國國王握手。王公打算為自己制作一塊与摩羅神佩帶的同樣大小的包頭纏巾,下諭指示一批印度教神學家精确丈量纏巾的尺寸。 摩訶羅闍的俗權無邊,神權無涯,然而他得隴望蜀,貪得無厭。他百步穿楊,其槍法之准在全印名列前茅,他喜歡用孩童作誘餌捕獵野獸,吩咐在各村庄任意綁架,向惊恐万狀的家長允諾說,在野獸尚來不及吞食儿童前,他定將把它打死。這位令人作嘔的變態同性戀狂,將其臥室變成全邦絕無僅有的軍事學校,年輕的軍官們借此可撈取高官厚祿,扶搖直上。他強迫他們醉生夢死地狂歡暴飲,有時彼此之間兵戈相向,其場面之殘,令人目不忍睹。 阿爾瓦爾邦的摩訶羅闍多次濫用君權,君主國對此無動于衷,漠然視之,然而他在惠靈吞勳爵副王2執政期間不幸犯下的兩起罪行,卻最終導致他身敗名裂,了此一生。一天,王公應邀前往副王宮殿出席午宴,被安排坐在惠靈吞女士右邊。副女王喜形于色,惊羡不已,贊賞王公帶在手套上的碩大鑽石戒指。她對鑽石的熱情贊賞可能出自私欲之心。按照當時的慣例,王公需向副王或副女王呈送任何引起他們興趣的東西。客人彬彬有禮地將鑽石戒指獻給副女王,她戴在手上,贊歎不迭地欣賞鑽石,然后將戒指歸還給王公。 -------- 2一九三一年四月至—九三六年四月任印度副王。 王公接過戒指后,小心謹慎地吩咐人送上洗手碗。眾目睽睽之下,羅摩神的化身精神專注地洗滌首飾,清除副女王殘留在鑽石上的污跡,然后將戒指戴在手指上。 在英國人的眼里,第二樁罪行更令人難以饒恕。事情發生在馬球場上。一次馬球比賽中,王公的一匹种馬敗北居后,君主惱羞成怒,吩咐在可怜的馬身上洒上汽油,然后親自點燃火柴。瞬間,一匹烈馬變成一具熊熊燃燒的火炬。光天化日之下,他對一匹馬如此殘無人道,其影響之劣遠遠超過他使無數名陪同飲酒的人遭受的暴虐無道、鮮血淋漓的折磨。阿爾瓦爾邦的摩訶羅闍最后被廢黜流放,在科特達祖爾3的城堡內結束了安富尊榮的一生。 -------- 3法國東部沿海游覽駐地,瀕臨地中海。 這位王公的情況雖屬例外,但決不是絕無僅有,它們破坏了英國清教徒主人与其怪癖附庸們之間的關系。除了記載王公們的卑鄙可恥的行徑文件外,有關主奴關系緊張的檔案材料同樣也化為灰燼。 巴羅達邦的摩訶羅闍是一起极為嚴重事件的肇事者。駐在該邦的英國駐扎官是位“出身低微的上校”,享有与王公同樣響數的禮炮榮譽,君主對此憤懣不已,立即命令鑄造兩門赤金大炮,以便禮炮響聲宏亮渾厚,音波起伏,壓倒上校。英國駐扎官認為此舉有損于自己的尊嚴,于是決定給倫敦發送報告,告發王公道德敗坏,指責他對其后宮中的女性凶殘橫暴,視若奴隸。 摩訶羅闍為報仇雪恨,召集本邦中出類拔萃的占星學家和圣賢,命令他們根据日月星辰的變幻情況,尋找剪除這位不受歡迎的上校的辦法。他們建議用金剛石毒死上校。王公在其寶庫中選擇一塊大如榛子的寶石,正好适合駐扎官的軍階。占星學家們將金剛石磨成細粉,于一天晚上摻入上校的食物。在金剛石粉的作用下,上校疼痛難忍,胃如刀割,但最后得以生還。他被緊急送住醫院,由于施行洗胃手術,他才免遭暗算。 這次暗殺英國王室代表人物的企圖,后來發展成為重大國事案件。摩訶羅闍因圖謀殺人而被控告。法官們既不相信婆羅門神父信誓旦旦的保證,他們宣稱已正式完成一切宗教儀式,以确保上校的靈魂轉世再生,同時也不相信首飾商的證詞,他證實金剛石的价格“完全与一位英國上校的身价相等一致”。巴羅達邦的摩訶羅闍后被廢黜,因為他“平庸不才,無力管轄英國王室的附庸國”。 后來不久,一位王公密友為巴羅達邦的摩訶羅闍雪恥复仇。當簽署流放法令的副王前往巴地阿拉訪問時,該邦的摩訶羅闍下詔,命令炮手們鳴放二十一響禮炮歡迎英王兼印度國王的代表時,大大減少禮炮的火藥,結果“炮聲悶啞,好象孩童們燃放的爆竹”。 其他一些行動發生在銷毀文件之后,科菲爾德為此同樣取得倫敦的同意。這些事件雖不聳人听聞,但具有极其重大的影響。不少王公紛紛寫信,信件雪片似地飛往新德里。摩訶羅闍們在信中通知英屬印度中央政府說,他們打算廢除過去簽訂的協議,禁止鐵路、郵政、電報以及其他机构使用設立在他們王國領土上的設施。他們采取這項進攻性的戰術旨在表明,王公們手中同樣握有王牌,以對付日益臨近的決定性的攤牌。上述措施表明,印度全國將陷入可怕的癱瘓狀態,火車停止運轉,飛机不得著陸,電力供應被切斷,電話和電報將啞然無聲。 ※ ※ ※ 羅伯特·克萊夫將軍4的巨幅畫像俯視著會場,七位印度領導人聚集一起,正在副王的辦公室內舉行會議。他們代表了四億印度男女公民,或者正如甘地所說,代表了“渾渾噩噩的世界上苦不堪言的芸芸眾生”。他們于一九四七年六月二日來到蒙巴頓勳爵的官邸,討論即將把英國兩個世紀前征服的大陸歸還給印度人民的方案。兩天前,副王從倫敦返回,親自帶來克萊門特·艾德禮內閣批准的文件。 -------- 4羅伯特·克萊夫(一七二五——一七七四年),殖民主義者,英國在印度建立殖民統治的創始人。 會議由路易斯·蒙巴頓主持,各位印度領導人端坐在圓桌周圍。真納、列雅格特·阿里·汗和拉巴·尼什塔爾代表穆斯林聯盟,國大党的代表由尼赫魯、帕泰爾及其主席阿查爾雅·克里巴拉尼組成。此外,六百万錫克人的代表巴爾達夫·辛格也出席了會議。會議上采取的決定將會嚴重影響錫克人的生存。 一位官方攝影師進入會場,拍攝下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鏡頭。隨后,大廳陷入一片沉靜,只有因神經緊張引起的斷斷續續的咳嗽聲。數分鐘之后,一位秘書把文件夾放在与會者面前,文件夾內有V·P·梅農在西姆拉起草的方案副本,后來未經任何修改由倫敦批准通過。 自從抵達印度后,蒙巴頓第一次被迫以圓桌會議代替單獨會談的策略。他決定自己獨攬這次圓桌會議的發言權,在任何情況下,決不能使會議變成一場討論會,否則;每個會議參加者可能不遺余力地破坏他歷盡艱辛起草的方案。 蒙巴頓充分認識到這次會議的重大歷史意義,因而在會議開始時著重指出,過去五年來,他曾參加過無數次決定戰爭命運的會議,然而就其記憶所及,任何會議沒有這次會晤更為重要。他在講話中回顧了他抵達新德里后所作的努力,然后簡明扼要地闡述了放在与會者面前的方案的要點。談到印度和巴基斯坦繼續留在英聯邦內的條款時——正是該條款取得溫斯頓·丘吉爾的同意——蒙巴頓強調指出,此款絲毫不意味著英國打算繼續呆在印度,相反,它向印度保證,如果局勢發展需要,英國決不會立即撤消對印度的幫助。之后,蒙巴頓談到了加爾各答問題,以及正在威脅錫克人的悲劇。 蒙巴頓宣布說,他不要求人們違心地表示完全贊同方案,因為方案的某些方面有悖于他們的深刻信念。但是他希望他們能夠心平气和地予以同意,保證貫徹執行方案,同時避免出現任何流血事件。 蒙巴頓打算給予交談者盡量短暫的思考時間,因而要求他們明天這個時刻予以最后的答复。但是他同時期望,從現在起至明天,各位与會者需向他表示原則同意。 “紳士們!”蒙巴頓最后說道,“我希望今晚午夜之前能得到你們的消息。” ※ ※ ※ 自從路易斯·蒙巴頓返回新德里后,一种無名的憂慮時刻纏繞著他,使他的倫敦之行取得的成績和對“前景的強烈樂觀情緒”顯得黯然失色。“朝令夕改、捉摸不定的瑪哈德瑪”會想方設法挫敗他的方案嗎?暗淡的前景使他不寒而栗,神不守舍。 蒙巴頓确實愛戴他的“可怜的小麻雀”。他,出身行伍,身為副王,可能被迫与非暴力主義的衛道士進行一場較量。想到這里,他不禁神色茫然,心情惆悵。 但是,這是必須事先考慮到的情況。如果說真納將蒙巴頓維護印度完整的希望化為泡影,那么甘地有可能設置障礙,阻止他企圖分裂印度。副王抵達印度以來,經常絞盡腦汁尋求國大党領導人的信任,以便發生較量時,能夠在關鍵時刻制服圣雄。 看來此舉并不象他所擔心的那樣艱巨。蒙巴頓后來回憶說:“我當時的感覺頗為奇怪,仿佛他們所有人打算支持我与甘地作對,甚至慫恿我向他挑戰。” 但是副王同時清楚,瑪哈德瑪手中握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他擁有自己的政党,數百万對他敬仰備至的擁護者,尤其是鼓動人民群眾的獨一無二的強大號召力量。如果甘地決計無視印度領導人的諾言,直接向印度人民大眾發表演說,那么他可掀起令人望而生畏的巨瀾。 一切跡象表明,甘地目前正在准備走這條道路。在剛剛舉行的晚禱會上,他情緒昂奮地高呼:“讓全國在烈火中燃燒吧!我們決不會放棄祖國的一寸土地!” 然而在這句口號的背后,隱藏著難于言狀的苦惱。不言而喻,甘地的整個身心向他呼吁,分治必將帶來一場災難。但是甘地第一次對自己失去信心,擔心印度人民群眾不會和他一道前進。 一天清晨,甘地正在新德里街頭漫步時,一位支持者走上前去向他打招呼道: “在這決定命運的時刻,”他神色愕然地說道:“据說您已不再身居要津,他們好象有意將您以及您的主張拒之門外。” “是呀!”圣雄聲音凄楚地長嗟短歎道,“他們爭先恐后地在我的照片和塑像前敬獻鮮花,然而沒有人愿意听從我的忠告。” 几天以后,一次甘地在舉行晨禱前半小時從睡夢中醒來。他和侄孫女摩奴恢复了在一起過夜的習慣。在賤民居住區的茅屋內,年輕姑娘听到老人在黑暗中絮絮叨叨地哀歎道: “如今我孤苦伶仃。甚至尼赫魯和帕泰爾也認為我錯了,他們認為印度分治一旦結束,和平局面即可恢复……在他們的心目中,隨著歲月流逝。我好象變得有點糊涂了。”隨后是一片沉寂。然后甘地喟然長噓一聲,喃喃自語道:“他們可能言之有理,而我卻在黑暗中枉然拼搏。”之后又是一陣沉靜。嗣后,摩奴听到甘地最后說道:“不久我可能魂歸西土,不會親自經歷這場災難,但是,如果我所擔心的苦難降臨印度,危及印度的獨立,那么后人應當知曉,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每當想到這些不幸災難,他的內心是多么地苦悶悲愴。” 六月二日中午十二點三十分,即七位印度領導人离開會場后一小時三十分鐘,這位“風燭殘年的老人”應約來到副王的辦公室,給予正在焦慮不安的蒙巴頓以答复。甘地遵守時間猶如篤信宗教,當鐘敲十二點半時,他准時來到了約會地點。副王擔心他會發表戰爭宣言,起忙起身上前迎接。副主尚來不及寒暄問好,瑪哈德瑪立即將一手指放在嘴上。“謝天謝地!今天是他的靜默日。”蒙巴頓心領神會地舒了一口气。 甘地坦然落座,然后從拖地的下擺里掏出一團破舊信封和一枝短得可怜的鉛筆頭。他不忍心浪費一片紙張,平日自己親自拆啟郵件,把所有信封裁剪成—塊塊紙片,以便靜默日時用來与人交談。 蒙巴頓闡述完方案后,甘地立即舔舔鉛筆心,開始書寫答复,在五張信封的背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斜体字母。 他在紙上寫道,“我為不能和您談話感到難過。當我決定每星期一靜默不語時,我規定必須遇到下述兩种境況時方可破戒,一是与重要人物商談緊急要事,二是醫治病人。我心里明白,今天您不希望我打破沉靜。但我有一二件事需稟告于您。然而今天不宜交談。如果我們有机會會見,我—定會告知于您。” 寫完之后,甘地站起身來,拂抽而去。 ※ ※ ※ 副王的宮殿沉浸在一片幽暗和安謐的气氛之中,只有身著白色衣服的侍者不時地穿過大廳,仿佛赤著雙腳的幽靈輕輕地掠過地毯。夜色已闌,万籟沉沉,蒙巴頓的辦公室依然燈火輝煌,燈光下,正在進行著意外事件層出不窮的一天里最后一場會晤。副王滿面詫异,正在打量眼前一位新來的客人。國大党的領導人已按時通知副王,表示愿意接受當天早上提出的方案。錫克人也表示贊同方案。但是,方案首先使那位心滿意足、其不屈不撓的意志已獲得印度分治的人,現在居然絞盡腦汁地拖延時間。從某种意義來說,今天同樣是穆罕默德·阿里·真納的靜默日。他終生為之奮斗的目標近在眼前,垂手可得。但是出于某种神奧莫測的緣由,他始終舉棋不定,難以吐出他一生以來頑固拒絕吐出的“同意”二字; 真納把香煙放在長長的玉石煙嘴上,一邊慢悠悠地一支接著一支抽著克雷文A 字牌香煙,一邊執拗地多次重复說,在征求穆斯林聯盟全國委員會的意見之前,他決不能表示贊同方案,按照組織程序,全部征詢意見過程至少需要一星期之久。 蒙巴頓頓覺怒火中燒。昔日,這位滿面冰霜、剛愎自用的穆斯林領袖使他連連受挫,當時的情景現在驟然涌上腦際,歷歷如繪。今晚真納已超越了界限。他贏得了“令人詛咒的巴基斯坦”,甚至錫克人也無可奈何地表示接受。他的根本要求業已滿足,眼下在這決定性的時刻,他竟借故無權表示“同意”二字,企圖毀掉整座大廈。 蒙巴頓心急如焚,急切地需要馬上取得真納的同意,因為不到一天之后,克萊門特·艾德禮將在下議院宣布分治印度。在此之前,副王對首相和英國政府發誓說,任何不測事件將不會再次發生,所有印度領導人定將簽署倫敦通過的分治方案。蒙巴頓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克服重重障礙,最后終于說服國大党同意分治。至于甘地,至少目前他已撤离戰場。如果真納稍微躊躇,或者流露出企圖撈取最后一次讓步的微小跡象,那么印度擺脫混亂局面的希望將毀于一旦。 “真納先生,”蒙巴頓說道:“如果您認為我可以在這張安樂椅上坐等一個星期,等待您的同僚們在新德里開會,那么您完全打錯了主意。您很清楚,目前局勢已發展到不可逆轉的地步。您已成功地贏得了您所夢想的巴基斯坦,而當初沒人相信您能夠達到目的。我心里明白,在您看來,您得到的國家‘被蛀蝕得殘缺不全’,但是它畢竟是巴基斯坦。現在,一切成敗取決于您明天接受方案,屆時您的敵手們也將表示同意。如果國大党的領導人獲悉您拒絕表示承諾,他們會立即收回保證,那時一切將會完蛋。” 真納好象有所触動。但他宣稱必須遵守一切民主規章程序。 “我不是穆斯林聯盟。”真納反駁道。 “算了吧!真納先生。”蒙巴頓針鋒相對地駁斥說:“任何人不會相信這句話,請您不要自欺欺人。究竟誰在穆盟中說話算數,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 “事情決不是如此。必須遵守會議的一切程序。”真納固執地說道。 “真納先生,”副王反駁說:“我想和您談談最后一件事。我不想讓您毀掉您自己的方案。我不允許您拒絕接受您歷盡艱辛獲得的解決辦法。我打算以您的名義表示贊同。明天,我在舉行達成協議的會議上宣布說,我已得到國大党的答复,他們對某些問題持保留意見,我保證能夠滿足他們的要求,因而國大党表示贊同方案。同時我宣布說,錫克人也愿意接受方案。隨后我將指出,昨天晚上我和真納先生進行了長時間的熱烈討論,我們一起縝密地研究了方案,真納先生向我作了保證,他本人贊同方案。” 蒙巴頓繼續說道:“真納先生,這時我把目光轉向您。我不需要您在會上發言。我不允許國大党領導人強迫您作出公開說明。我僅僅需要您作一件事。我希望您能夠點點頭,以示您同意我的意見。” “如果您拒不點頭,真納先生,”蒙巴頓最后說道:“那么對您來說,一切將完了,我也無能為力,愛莫能助。過去的一切努力將毀于一旦。這不是威脅您,而完全是預料中的事情。如果這時您仍拒不點頭默認,那么我在這里已失去任何意義。您將會喪失巴基斯坦,以我看來,您只有見鬼去了!” ※ ※ ※ 會議完全按照蒙巴頓事先确定的方式進行。一九四七年六月三日,如同前天一樣,副王強迫与會者們緘口默言,而他自己唱獨角戲。他在講話中對有關各方保留意見表示理解,同時對他們一致贊同方案感到欣慰。他對國大党領導人和錫克族代表表示謝意,最后宣布說,真納同樣也向他保證接受方案。 按照原來商定的辦法,副王這時轉向坐在右邊的穆斯林領導人。他對穆罕默德·阿里·真納當時表態時的情景毫無印象,然而“漫長難熬的瞬時”永遠銘刻腦際,久久使他難以忘怀。穆斯林領袖終于微微點頭,示意贊同,從而打破了沉悶的僵局。 多虧這難以覺察的微微點頭示意,一個九千万人口的國家從此得以誕生,雖然該國誕生時局勢險惡,困難重重,但是巴基斯坦“不可實現的夢幻”終于變成了現實。至此,蒙巴頓可以繼續執行使命。在七位与會者尚未來得及喘口气前,副王赶忙分發給每人一份三十四頁長的文件。他拿起一份文件毫不掩飾地炫耀一番,然后煞有介事地放在桌上。他庄重地高聲宣讀,文件題名為“分治的行政結果”。 文件是蒙巴頓及其同僚們為印度領導人精心設計的洗禮禮物,一本帶領他們走向未來艱巨任務的指南。副王逐頁地闡述了剛剛通過的決定所產生的影響。出席會議的七位領導人中,任何人沒有預見到在文件的前几頁中他們看到的可怕現實。他們所面臨的問題,是前無古人的絕世之舉,其規模之大令人難以想象。他們將要清查四億人的家產,划分世世代代積累起來的財富,分配三百年來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果,瓜分銀行存款、郵票、圖書館書籍、債務、占世界第三位的鐵路系統、監獄、囚犯、墨水瓶、掃帚、科研中心、醫院、大學、瘋人院、灌溉設施、組織机构、以及其他各种各樣難以計數的財物。 一片令人窒息的寂靜籠罩著大廳,七位領導人剛剛意識到他們肩負責任的艱巨性。蒙巴頓會前作了精心的策划,按照原來制定的策略,他杜絕任何無濟于事的討論,引導与會者們集中精力考慮—個目標:促使分治成功。 ※ ※ ※ 甘地傍晚散步回來洗腳時刻,獲悉印度領導人決定贊同分治方案的消息。當時侄孫女摩奴正在為他按摩,甘地的面部沒有絲毫平靜的表情,相反變得越來越悲痛憂傷。“愿神保佑他們,恩賜他們以智慧!”他喟然長歎一聲。 ※ ※ ※ 一九四七年六月三日晚上七點剛過几分,副王和各教派的三位代表走進新德里廣播電台的播音室,向各自代表的人民宣布,印度已划分為兩個獨立的主權國家。 鑒于他的身份地位,蒙巴頓首先發表講話。他在簡短的講話中,祝愿即將誕生的兩個國家万事如意。然后尼赫魯用印地語講話。這位印度國務活動家面色悒郁,神情悲愴站在麥克風前宣布說:“印度的偉大命運正在痛苦艱難的陣痛中誕生。”他解釋說,當他無可奈何地表示贊同分治時,他的內心是多么地苦惱不安。“我怀著毫無喜悅的心情告訴你們,我們剛剛達成了分治協議。”尼赫魯最后說道。 隨后真納發表演講。他的講話比任何東西都更好地說明了他完成的偉大業績,以及他取得的不可思議的輝煌成就。為了向九千万印度穆斯林宣布他為他們贏得了一個獨立國家,穆罕默德·阿里·真納出于無奈,只好使用他們听不懂的語言。他用英語講話5,然后由播音員翻譯成烏爾都語。 -------- 5真納在講話結束時,情不自禁地用烏爾都語高呼:“巴基斯坦万歲!”——原注 巴爾達夫·辛格最后講話,向錫克人宣布他已贊同分治方案,同時呼吁被這一決定弄得支离破碎的各教派保持平靜局面。 ※ ※ ※ 對蒙巴頓來說,靜默日帶來的短智喘息已告結束,一場時刻擔心的較量迫在眉睫。六月四日,中午時分剛過,副王收到一份緊急信件:甘地打算与國大党領導人斷絕關系,准備在當天晚上舉行的晚禱會上譴責分治方案。蒙巴頓急忙派遣一名特使前往瑪哈德瑪的住處,邀請他前來与副王會晤。 甘地在祈禱會前一小時來到約會地點。副王僅有五十分鐘時間可以用來避免發生災難性事件。當他看到甘地后,他立刻清楚老人內心是多么地痛苦難過。圣雄猶如“—只雙翅受傷的麻雀一樣”,頹然癱坐在安樂椅上,一邊不停頓地搖手,一邊用微弱的聲音哀歎道:“可怕啊!可怕啊!” 蒙巴頓暗自思忖,鑒于目前的精神狀態,甘地可能會貿然行事,孤注—擲。如果他公開揭露分治方案,那么副王嘔心瀝血說服爭取的尼赫魯、帕泰爾以及國大党其他領導人,可能被迫与甘地分道揚鑣,或者改變初衷,取消承諾。無論出現哪种情況,這無疑是一場嚴重災難。蒙巴頓決計求助于他的丰富想象力,使用一切論据說服圣雄。他首先解釋說,他完全理解他的痛苦心情,同樣為印度的完整經過多年斗爭之后遭到破坏感到難過。 蒙巴頓口若懸河,須臾之間靈感涌上心頭。 “報界命名方案為‘蒙巴頓方案’,但是他們應當稱之為‘甘地方案’。”他猝不及防地說道。 難道不正是甘地曾向蒙巴頓提出了方案的主要內容嗎?圣雄詫异地打量著對方。 蒙巴頓繼續說道:事實上,甘地曾向他提出建議,希望讓印度人民自由抉擇,這正是方案所許諾的。由各省人民選舉產生的省議會將仲裁每個省的前途問題;各省議會將舉行投票,決定本省加入印度或者与巴基斯坦合并。 “如果各省議會令人意想不到地一致決定加入同一個國家,”蒙巴頓進一步解釋說:“那么印度的完整即可得到挽救,同時您也贏得胜利。如果出現相反的情況,我想您不會寄希望于英國人,指望他們以武力反對各省議會采取的決定。” 路易斯·蒙巴頓情緒激昂,施展渾身解數,在這位矮小的七十八歲老者面前為自己辯護。數分鐘之后,后者的演講可能會決定印度的命運。 甘地仿佛有所動搖。他應當忠于自己的心聲,繼續反對分治方案,即使使印度全國陷入混亂之中也在所不惜?或者應當接受副王關于理智行事的呼吁? 蒙巴頓尚未結束談話,客人已站起身來。他對提前告辭表示歉意,因為過去他從未使參加祈禱會的信徒們等候過他。 不大會儿功夫,甘地坐在德里不可接触者的貧民窟中央的泥土平台上,准備對分治方案宣判。泥土平台前的听眾摩肩接踵,你推我擠,不少人不是前來參加祈禱會,而是希望聆听抵抗運動的先知呼吁他們起來斗爭,發表反對分治方案的宣戰書。這天晚上,甘地沒有發表任何好戰的言論,然而過去他曾多次叫嚷,他宁愿讓自己的軀体橫截數段,也決不允許他的國家遭到肢解。 “關于分治一事,責怪副王是無濟于事的。請你們看著自己,看看你們自己的靈魂,你們即刻找到則剛發生的事情的答案。”甘地大聲說道。 蒙巴頓勳爵剛剛贏得得其不平凡的一生中得來不易的一場胜利。至于甘地,不少印度人永遠不能寬恕他。有朝一日,這位在內心深處終生因為印度分治而哭泣的瘦弱老人,將為自己的沉默付出血的代价。 ※ ※ ※ 巍峨壯麗的半圓形建筑物,是印度立法者舉行會議的場所,從未親眼目睹過如此輝煌的胜利。蒙巴頓勳爵即席發表演說,向印度輿論界和全世界展示出人類史上最重要的出生證。分治方案表明,占人類五分之一的人民即將獲得完全獨立,同時預示著占地球上三分之二人口的各國人民的新的組織即將形成:第三世界。 來自俄國、中國、美洲和歐洲的三百名記者和通訊員,与當地新聞界的代表們一起,代表了各种不同傾向的報紙以及不同語言、文化和宗教信仰,怀著极大興趣出席副王舉行的記者招待會。 對蒙巴頓勳爵來說,這次記者招待會是他往日苦心孤詣的結晶。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他几乎單槍匹馬地實現了看來似乎難以完成的使命:与印度領導人建立對話關系,奠定各方達成協議的基礎,說服談判對象們接受協議,最后取得倫敦政府和反對党的毫無保留的支持。他駕駛航船破浪前進,靈巧地繞過航道上的層層暗礁。他身入獅籠完成最后一次壯舉,說服溫斯頓·丘吉爾抑制怒火,無可奈何地表示贊同。 蒙巴頓剛剛結束講話后,問題連珠炮似地向他襲來。他后來回憶說:“我當時毫無膽怯之感。我親身經歷了事情的全部過程,唯有我熟諳事情的全貌。新聞界第一次和唯一掌握問題的所有答案的人打交道。” 一位記者終于提出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為了結束這場复雜的拼板游戲活動,蒙巴頓尚須填補上最后一個空格。 “既然有關各方一致認為,必須刻不容緩地宣布印度獨立,那么想必您已經考慮到具体日期?”一位印度記者問道。 “是的。”蒙巴頓回答說。 “您能否告訴我們?” 頓時,一系列圖象和數字在副王的腦海里翻騰。事實上,他尚未選擇好宣布獨立的日期,而是僅僅意識到它指日可待。 蒙巴頓后來回憶說:“對我來說,必須促進事態發展。我心里清楚,如果我想繼續控制局勢,那么必須迫使英國議會在夏季休會之前投票通過賦予印度獨立的法案,我們當時坐在火山口旁或者火藥桶上。我們不知道何時會發生爆炸。” 蒙巴頓注視著坐滿听眾的半圓形大廳。所有人的目光凝視著他。整個大廳沉浸在期待的气氛之中,電扇不斷發出嗡鳴聲。副王決意表明自己是“整個事件的主宰者”。几個日期同時在他的腦海中翻滾,好象飛快轉動的輪盤賭具上的號碼一樣。九月五日、十日,八月二十日相繼出現,但他始終拿不定主意。輪盤最后停了下來,小球悠悠然地滾進空格里,上面出現的數字看來极為合宜,于是蒙巴頓倏然間下定決心。他選擇的日期与他一生中最壯觀的胜利緊密相聯,正是這一天,他在緬甸叢林中進行的曠日持久的戰爭,以日本帝國的無條件投降宣告結束。隨著武士道統治下的封建主義在亞洲的崩潰,世界史上的一頁從此結束,因而為慶祝民主、嶄新亞洲的誕生,任何其他日期沒有比這一天更為合适。于是蒙巴頓勳爵高聲宣布: “一九四七年八月十五日,將正式宣布印度獨立。” ※ ※ ※ 這一消息猶如一枚引爆的炸彈,頓時使全印度為之嘩然。在英國議會、在首相官邸、在白金漢宮,到處籠罩著一片震惊的气氛。沒有人,甚至克萊門特·艾德禮,也未曾想到,蒙巴頓竟然如此急不可耐地降下英國在印度一代史詩的帷幕。在新德里,副王最親密的同僚們絲毫也未曾預感到,他會選擇如此緊迫的日期。同樣,如此迅速到來的日子,從未掠過印度領導人的腦際,蒙巴頓執行使命的前兩個月中,曾和他們一起度過了無數個小時。 但是,選擇一九四七年八月十五日為印度獨立日,尤其在一伙同行業人中引起一片不堪言狀的大惊慌。這伙人主宰著千百万印度教徒的生計,其統治之專橫暴虐,比英國人、國大党的頭目們和全体土邦王公們都有過之而無不及。蒙巴頓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過錯,因為在宣布這個日子之前,他沒有事先請教印度最強大的神秘政權的代表們——占星學家。 任何國家的人民沒有象印度人那樣,慘遭占星學家的專橫奴役,置于他們的所謂主宰宇宙規律的知識控制之下。每個土邦、每座廟宇、每個村庄均擁有一個或者數個專職的占星學家,他們象專制暴君一樣統治著印度教徒的日常生活。他們到處插手,無空不入。如果事先不求教他們,千百万印度人從來不敢貿然出門旅行、接待親友、簽訂契約、外出狩獵、穿戴新衣、購買首飾、耕田播种、嫁女娶妻、乃至舉行葬禮。 占星學家手持星宿圖,口里默默念叨人生的地位和命運,從而竊取無邊無涯的巨大權力。如果他們斷言某個孩子來生命蹇,那么父母們往往將子女棄置街頭;如果他們預言某天星宿會合,有利于靈魂輪回轉世,那么不少人即選擇這個時辰自殺成仁;他們宣稱某星期的某天,某天的某個時辰為黃道吉日或者黑道凶日。星期六和星期五是命運多舛的不祥日子。打開普通的日歷表,任何印度人都會發現,一九四七年八月十五日這一天恰是黑道禮拜五。 電台剛剛宣布這個決定命運的日子,印度全國各地的占星學家們旋即開始查閱歷書。圣城貝拿勒斯和印度南部几個城市的占星學家們立刻宣布,一九四七年八月十五日是极為不吉祥的日子,印度“應當思慮再三,允許英國人再推遲一天,而決不能招致罰入地獄的彌天大罪”。 在加爾各答,年輕的占星學家斯瓦明·馬達那南打開一幅巨大的圓形星宿圖。星宿圖由一系列同心圓組成,上面標有全年的日期和月份、太陰周和太陽周、各星宿、黃道十二宮圖案、以及左右万物之靈的月球黃道帶二十七個星座的方位。星宿圖的正中央是天球平面球形圖。馬達那南轉動同心圓,直至完全与一九四七年八月十五日這一天相吻合。然后他在天球平面球形圖上以印度大陸為起點,向星宿圖的各個同心圓方向划出一束射線。隨著一條條線越過八月十五日的標志線,年輕的占星學家不禁冷汗淋漓,毛骨悚然。他的推算預示著一場災難。 這一天,整個印度乃至尼赫魯和真納本人,均處于摩羯星宿的影響之下。該星宿的特點之一在于刻骨仇視一切离心力量,因而同樣仇視印度分治。尤其令人不安的是,在最為不吉祥的星宿土星的強大作用下,一九四七年八月十五日這天將置于“有頭無身”羅護6惡魔的統治之下,即白道与黃道的升交點的作用下,其一切表現形式為不祥之兆,其中包括日月食。此外,從零點至—九四七年八月十五日午夜,木星和金星的位置同樣不吉利,因為它們和土星會合后,整整一天將處于天体中不祥的方位上,即“黑道第九宮中的地獄”之中。象成千上万名同行們一樣,年輕的占星學家被他所預見的滅頂之災嚇得呆若木雞,然后木然地慢慢抬起頭來。 -------- 6除日月星辰外,印度占星學家同樣求助于有頭無身的羅護(Rahu)和有身無頭的計都(Ketu),即白道与黃道的升降交點、被毗濕奴神一刀截為兩段的惡魔身軀的遺体。——原注 “他們難道發瘋了嗎?他們難道發瘋了嗎?”他如癲似狂地吼叫道。 年輕人多年習練瑜伽,靜坐入定,刻苦修行,最后達到自制身心的境地,然而現在竟然完全不能自己。他誠惶誠恐地拿起紙張,立即起草呼吁書,致函無意制造災難事件的肇事者。他在信中哀求道; “蒙巴頓勳爵,看在神的面上,請您千万勿于一九四七年八月十五日賦予印度獨立。如果發生水災、旱災、仇殺和騷亂事件,究其原因,在于自由印度誕生那天為黑道凶日。”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