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三十二章 末日來臨



          帝國末日已臨頭,天皇詔命把軍收;
          國獸猶斗不濟事,簽署降書謀新籌。

  1945年6月1日,也就是中國的湘西戰役即將結束之際,美國總統杜魯門与他的科學顧問團研究決定:從速對日本使用原子彈。
  6月23日,日軍在沖繩島敗北,11万官兵喪命,另有近20万該島居民在日美兩軍對陣中死亡。從此,“太陽之國”的本土,已完全暴露在盟軍面前了。它面臨著是戰,還是投降的嚴峻抉擇。
  還在美軍沖繩作戰打響的第4天,即4月5日,小磯國昭內閣提出總辭呈。同日下午5時,在宮內謁見專用的房內召開重臣會議,討論新閣組成問題。近衛、平沼、鈴木、廣田、若(木規)等前几任首相几乎悉數參加。近衛提出,新任首相由“与過去的事件沒有關系的人出任比較适宜”,因為這樣便于与盟國方面開展交涉。平沼補充說:“從社會的角度和國民的要求看來,最重要的是,与以往無關系而且可以信任的人。”接著,平沼提議由鈴木貫太郎大將繼任首相。因為此人自“二二六事件”以后,從未出現在任何公開的政治場合,似乎是跟戰爭和人民生活的破坏毫不相干的人物。而且他雖身為海軍大將,但并未去指揮過海外出征,而是多年擔任天皇身邊的侍從武官長,對皇上“精忠無比”。當時日本國民雖然詛咒著生活苦痛,但是對于日本法西斯的支柱天皇制,還不知憎恨。因此,對于日本統治集團來說,再沒有什么人比鈴木更适合當總理大臣了。
  近衛、若(木規)等人急忙一致同意。鈴木則以自己的現役軍人身分為由堅意推辭,他說:“我認為,由軍人來搞政治是亡國的根源。羅馬的滅亡,是如此;愷撒的末路、羅曼諾夫王朝的滅亡,也是如此。所以,由我來搞政治,從我的條件來說,是困難的事情。耳朵也聾,希望辭退。”
  這些人一反過去爭權奪利的常態,互相推波誰也不愿承擔明擺著的“戰敗內閣”的責任。重臣會議一直持續開了兩天,鈴木終于被迫出任新首相。4月7日,舉行了鈴木貫太郎內閣出任儀式,新內閣即告組成。
  鈴木內閣上台后,對日本現狀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調查和統計,看看是否還能繼續把戰爭進行下去。調查結果表明,局勢比任何人所能想象的都要嚴重。日本各行各業,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的,都受到基本原料不足的影響。鋼鐵的月產量已不足10万吨,比官方估計少2/3。同樣,由于鋁和鋁礬土的不足,飛机產量也降到原指標的1/3。煤的缺乏使軍火生產下降50%。船舶總吨位已不足百万,由于缺乏燃料和裝卸貨物的人力,整個運輸系統已處于癱瘓狀態。調查報告最后預言,用不了几個星期各城市間就不會再有鐵路交通,鋼鐵船舶的建造就會停止,化學工業也會崩潰。
  國民食物的供應,由于糧食作物的減產已降至最低限度。政府制定了把橡子制成食物的計划。號召全体國民“同心協力”,特別是小學生和被疏散的居民要完成收集500万石橡子的任務;官方的每天食物定量已降到1500卡路里以下,不足日本人以前最低標准的2/3。城里人苦難最深,每星期天都有數百万人帶著衣服、首飾、家具以及任何值錢的物品,跑到鄉下去換填充肚子的食物。
  調查的結論是:“日本國內之現狀,除非實行特別新奇之措施,否則戰爭無法繼續。”但是,軍部的死硬派決心要把仗打到底。鈴木一方面听到了“全國人民怨聲載道”,另一方面又認為“要想執政后急速變更航路,也不會行得通。……如果強行變更,一定會引起不測的混亂,發生變故”因而表示要將戰爭繼續下去。
  6月22日,在日本第87次帝國議會上通過了義勇兵役法,規定對于15歲至60歲的男子和17歲至40歲的婦女,必要時可以實行召集。翌日,公市實施“國民義勇戰斗隊統率令”,上述适齡男女,統統被編成國民義勇戰斗隊,總人數達到2800万。而這些義勇隊員的武器只是一次性裝彈步槍、竹矛以及弓箭。鈴木內閣所貫徹的“在戰斗到底”中謀求“和平”的政策,以所謂七生(轉生七世)盡忠的精神為力量的源泉,實質是用繼續犧牲日本人民的血肉為賭注,換取在對日本統治者有利的條件下——即以維護天皇制為條件而投降。至于其他條件,日本已經沒資格可講了。
  7月17日,美、英、蘇三國首腦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舉行會議,討論處理德國、對日作戰等問題。7月26日,《中美英三國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發表,要求日本立即宣布所有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
  波茨坦公告發表之后,日本統治集團自恃還有一定的本錢可進行垂死掙扎,對這一通告采取极不認真、置若罔聞的態度。
  從7月27日到8月1日,盟國飛机在日本各大城市上空散發了150万張傳單和300万張波茨坦公告。傳單對這些城市發出警告,說它們將受到猛烈的空中轟炸,而每次警告之后,緊接著就是一次常規炸彈的猛烈襲擊。但日本政府并沒有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的跡象。這樣,美國政府便按原定計划,不顧日本平民的生命,對日本使用了原子彈,10來万生靈葬身火海。
  8月6日早晨,廣島上空出現了一個人類歷史上首次運用于實戰的巨型妖怪,蘑菇云。全市化為灰燼。
  8月8日,蘇聯正式對日宣戰,同時參加《波茨坦公告》。9日零時,蘇聯遠東軍總司令華西列夫斯基元帥一聲令下,万炮轟鳴,震撼大地,5000多輛坦克從不同的進攻地域同時向日軍陣地沖去。后方滿是雨水的机場跑道上,導航燈划破夜空,上千架裝滿炸彈的轟炸机,在殲擊机的護衛下,冒著大雨強行起飛。強大的机群飛越蘇境,朝著吉林、哈爾濱、沈陽、長春等重要軍事和工業目標飛去……
  進攻關東軍的蘇軍分3路向中國東北和朝鮮北部迅猛推進。第一路由馬利諾夫斯基元帥率領外貝加爾方面軍,主攻滿洲里至禮賚諾爾和呼倫到防山的防線,越過大興安岭,向長春、沈陽挺進。第二路由麥列茨科元帥指揮遠東第1方面軍強渡烏蘇里江,突破米山、綏芬河,向吉林挺進。第三路由普爾卡耶夫大將指揮遠東第2方面軍突破黑龍江、烏蘇里江,向佳木斯、嫩江方面挺進。日本人措手不及,倉促應戰,不到一周,號稱百万的關東軍被擊潰。
  就在蘇軍開始進攻的那一天,8月9日上午互互時,美空軍少校史威內駕駛的B29飛机飛臨長崎上空,投下了第2顆原子彈。長崎市一片火海,市內居民化為累累焦尸。
  當日晚11時30分,天皇在宮中防空洞內召集御前會議。經過激烈爭吵,裕仁決定接受《波茨坦公告》。同時命外相通過中立國瑞士和瑞典,向中、美、英、蘇四國發出“乞降照會”……
  1945年8月的南京。
  盛夏的驕陽烘烤著汪偽政府和日軍統治下的金陵古都。雖然天气很熱,但岡村宁次每天夜里還能睡得很好,足足8小時。他的生活很有規律,早晨7時起床,上午到總、司令部听取參謀匯報。下午,如果天气好,就到兵器厂的大水池釣魚;晚上讀書或者下圍棋。不料,他的這种“平靜”的生活被攪亂了。8月8日,他的總司令部情報課從歐洲、重慶等地的無線電廣播中收听到了有關日本將要投降的消息。他和日本其他高級將領一樣,對“無敵皇軍”之類的神話深信不疑,難以接受日本宣布投降的事實。他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說:“我于1941年就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官以來,繼續了4年多的戰場生活。在這期間,一次也未回國。因此,國內的事情,雖然片斷地听到一些,但實際情況如何,既不知道,也不讓我知道。雖然大体上對戰局的前途感到頗為暗淡,但認為還有相當的余力。”
  他的幕僚把8月10日抄錄的消息擺在了他的案頭:

    1.杜魯門就日本要求投降,正与英、蘇、中三國聯系。
    2.日本皇室是獨裁政治的根源。可能以日皇退位結束戰爭。
    3.日本通過瑞士、瑞典政府,向美、英、蘇、中各國政府提出,如
  允許維持天皇制,則接受《波茨坦公告》。

  并不是岡村不諳世事,實則因他以中國戰場的現狀來作參照系去衡量日美、日蘇作戰,以為日本還有能力將仗打下去。其實,在10日的夜里,南京、上海的中國老百姓已在竊竊私語了。有人得到了這個消息,便以電話告訴自己的親朋摯友。當然,那語言是經過修飾的,或雙關、或暗示。接到了電話的人們,是再也睡不著覺了,有些便立刻穿好衣服,像大年夜走喜神一樣興奮地在馬路上徘徊。許多打烊了的店舖重新燃起了燈火。在上海舊法租界那些充滿异國情調的酒吧間里,不少猶太人醉眼朦朧地拉著夜行的中國人到酒吧里喝一杯,慶祝日本戰敗。
  岡村的參謀副總長今井武夫也是知道這情形的。他說:“從8月10日左右,盟國電台就傳播著關于日本投降的風聲,流言飛語盛行,人心极為混亂。”
  所以,岡村宁次看見情報課呈遞給他的消息時,不免有些發怔。但是,就在10日夜里,他又接到東京大本營發來的“大陸第1378號”命令:

    1.大本營企圖在完成對美主要作戰同時,為摧毀蘇聯的野心,重新
  開始全面作戰。擊破該方面蘇軍以維護國体、保衛皇土。
    2.關東軍總司令官應將主要作戰針對蘇聯,就地擊破來攻之敵,保
  衛朝鮮。

  岡村宁次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說:“將投降前兆与此命令相對照,使我等駐外人員迷惑不解。”
  8月11日,岡村派參謀西浦、野尻直飛東京,表面上去大本營商討向滿洲調轉兵力的問題,實際是去探听消息。這一天,歐美各國和重慶電台有關日本投降的消息廣播得更加頻繁,內容更加具体。12日,岡村收到了東京大本營的如下電報:

               陸机密電第61號
    帝國由于蘇軍的參戰,必須同時完成強硬的作戰,正按照下列條件与
  美蘇英交涉中。
    1.帝國對最近蘇聯參加的《波茨坦公告》的條款,准備以不變更天皇
  統治大權為條件,予以接受。
    2.對上述條件的确切保證,如有任何疑義,帝國應堅決為完成戰爭目
  的而邁進。
                    陸軍大臣、參謀總長

  此電文雖措詞強硬,但核心內容透露了准備接受投降的實情。岡村看了這封電報感到:“這對百戰百胜的中國派遣軍來說,真是晴天霹靂。”他后來仍一直認為“中國在軍事上并未戰胜日本,不過是挾同盟國家之胜利聊充戰胜國而已。”
  不過,同一天,他收到了大本營梅津參謀總長發給其個人的電文:“為維護國体保衛皇土,全軍宁可玉碎決不收兵。勿因各國之和平宣傳攻勢及區區情報,而削弱斗志,務期徹底完成任務。”這封電報合他的口胃,所以岡村在聞得“晴天霹靂”之后,向全体侵華日軍下達了如下訓示:

              對派遣軍將士的訓示
    蘇聯終于向我進犯。皇國如今面對美、英、蘇等大敵,已進入關系國
  家興亡之決戰中。
    蘇聯參戰早在預料之中,我數百万精銳皇軍正嚴守皇上及大陸。必須
  發揮建國以來最大勇猛之傳統,為維護國体、保衛皇土,只有斷然決一雌
  雄。本官決意率吾百戰百胜皇軍之最精銳部隊,抱全軍工碎之決心,誓將
  驕敵擊滅,以挽狂瀾于既倒。
    全軍將士勿為敵之和平宣傳攻勢所迷惑,全軍應愈加精誠團結,再現
  大楠公“臣一人在,圣這可保無慮”之忠誠及必胜信念,和時宗公之壯烈
  斗志,克服万難,一心一意為去滅驕敵而奮斗。
           昭和20年8月12日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 岡村宁次

  岡村發了訓示之后,又向陸軍大臣和參謀總長發了電報,要求拒絕《波茨坦公告》,繼續作戰,表現了他极其強硬的態度。他的要求本來是不符合8月9日日本天皇御前會議精神的,但是,陸軍卻把岡村要求繼續作戰的消息播送出來。
  8月13日,南京汪偽政府出刊的《中央日報》頭版頭條發了這樣一條消息:
    (中央社京訊)日駐華派遣軍12日發表聲明如次:
    最近于街巷之間,流言風行,無知之輩隨聲附和,人心動蕩,殊深遺
  憾。派遣軍無論戰局如何轉變,決以嚴明之軍紀,公正嚴肅之態度,向擊
  滅驕敵之途邁進,如有曲解軍方真意,于治安上有不良行動或有冒瀆日本
  軍威者,軍方決予斷然處置。

  13日,東京。清晨,陸相阿南闖進內大臣木戶的住室,向木戶說:“盟國的條件會毀滅大和魂,應該打一場決戰,你難道不能再請求陛下重新考慮一下嗎?”上午9時,日本內閣舉行會議討論盟國的复文。14日,天皇再次君臨內閣會議,令15名內閣大臣在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文件上依次簽字,總算沒有讓他的千万臣民血肉之軀去“玉碎”。
  8月15日9時半,岡村從他的私邸來到總司令部,獲悉了由陸軍部次長于昨夜發來的“天皇陛下將于15日12時親自廣播。應謹拜聞”的通知。10時10分,他又接到了東京發來的關于“天皇陛下已決定接受波茨坦公告”的陸第68號密電。
  岡村宁次根据這封密電,已大致猜出天皇將要廣播的內容。
  11時過后,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全体人員在他的率領下,按平時遙拜式的隊形,于廣場東面集合,聆听從數千公里之外本土傳來的天皇廣播詔書。
  正午12時,天皇的聲音在廣場上響起:

    察世界之大勢及帝國現狀,朕決定采取非常措施,收拾時局。帝國政
  府已受旨通知美、英、中、蘇四國政府,我帝國接受彼等聯合宣言之各項
  條件。……朕對曾与帝國緊密提攜解放東亞之東亞諸盟邦表示最深切之遺
  憾。每念及戰死沙場之官兵及其他以身殉職者,每念及死于非命者及其遺
  族,朕日夜痛心,凄然涕下。對傷者、戰爭受害者、無家可歸者,喪失生
  計者之福利,朕深為軫念。帝國今后之苦難自不堪言,朕深知爾臣民之衷
  情。然者,時運之所趨,朕為和平計,不堪忍者亦忍之,不堪受者亦受之
  ……

  通篇講話雖為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百般辯解,把自己打扮成和平天神的形象,但貫穿此詔書的主旨是兩個字:投降。
  從總司令到警衛,都木樁般釘在空闊的廣場上,驕陽在地面上畫出他們短小的投影;酷熱使他們汗流浹背,軍衣濕透;絕望使他們精神麻木,目光呆滯如死魚的眼瞳。
  末日臨頭,來得這樣突然,這樣不可抗拒。岡村宁次悲极無淚。天皇的廣播結束后,他和部下一同陷入茫然無措的沉默之中。但他很快就意識到自己的身分和責任。他走上講台,用十分簡短的語言向全体人員作了謹遵詔命的訓示,然后宣布解散。下午,他對全体侵華官兵下達訓示如下:“蒙親賜敕語,憂及圣慮誠惶誠恐,不知所措。值茲圣戰中途,而逢建國以來從未曾有的最惡事態,實無限悲痛,然事已至此,本職惟謹遵圣諭,以慰圣怀。
  派遣軍將士切勿削弱斗志,應愈益嚴肅軍紀,堅持團結,根据唯一方針,分別為完成新任務而邁進……”
  8月15日這一天,岡村宁次覺得是那樣的漫長、沉悶,連空气都有一种說不出的苦澀味道。“雖說我在戰地,對東京的情況不詳,但上奏繼續作戰,已違背圣慮。因此,我以此為理由電請退職轉役。15時歸舍,默默沉思。”他平素是個“樂天派”,除下棋、釣魚、讀書三大嗜好外,后來又熱心于研究易經。這种雅好,似乎与他的侵華惡魔生涯有所(牛氐)牾,但人的性格往往是多重的,這位統領百万大軍的總司令竟也能与同好坐禪論道。
  他平時就寢時,合枕即睡,很少失眠,可這天晚上徹夜輾轉難眠。“首先涌上心頭的是如何把105万大軍和80万僑民安全地撤回日本,其次是怎樣處理自己等等。据報道,阿南陸相昨夜剖腹自裁,今天鈴木內閣又總辭職。但我身負撤退重責,既不能自裁又不允許辭職。”他在天皇投降詔書廣播之前,曾一直主張繼續戰爭,并再三奏請天皇批准決戰的要求。然而今日接受波茨坦公告已成定局,東京方面又頻頻傳來噩耗,他作為天皇的臣子,除“謹遵圣諭,以慰圣怀”之外,別無選擇。下午,悲痛絕望之際,他曾向東京電請退職轉役,可發出電報后又仔細想來,那實在是孩童鬧气之舉。他的電請不可能被批准,而軍民安全撤离中國的重任也不容他推卸,因為甲午戰爭以來中國第一次對日胜利,半個世紀的血海深仇怎能輕饒了他們?岡村對此憂心忡忡,誰叫他恰好是最后一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呢?
  窗外万籟俱寂,連警衛的腳步聲也听不見了。室內孤燈昏黃,電扇嗡嗡地吟叫著,但問人的暑气卻久驅不退。深夜的岑寂使他有被人類遺棄之感;悶熱的空气使他痛苦絕望的心境更添煩躁。他在8月15日這天日記里寫道:“余決心置身于不求生亦不求死之境地。”
  他不是沒有想過在中國大陸單獨打下去的可能性。在華的日軍高級將領,此前在某种程度上雖已想象到戰爭的失敗,但多數人預料,可能要在日本本士和中國沿海,再進行一二次大決戰,在對日本比較有利的情況下講和。至于一般官兵,因不了解全面情況(這是上至大本營,下至派遣軍各級司令部一貫不講實情造成的),几乎還認為胜利在望,他們的戰意仍濃。岡村就任總司令官后,根据大本營的以長江下游三角地帶為主要戰區之命令,自湘西戰事一結束,便將深入到廣西桂林、柳州地區的部隊陸續后撤,向上述三角地帶集中。當時整個派遣軍約為105万,其中華北方面軍30万,第6方面軍35万,第13軍30万,第23軍10万。各部主力基本集中在京廣一線以東。但是岡村也清楚如果不顧投降的“圣諭”,不但落個逆臣的罪名,而且在沒有本土支援的情況下,單獨同盟國作戰,只能全軍覆滅,就是想逃跑也沒處逃,因為船舶很少。他除了“謹遵圣諭外,已別無他策”。
  8月17日,中國方面通知岡村派人去芷江中國陸軍總部接洽投降事宜。20日,派遣軍副參謀長今井武夫奉命前往。今井一行為了顧全日本軍最后的体面,“乘用的MC机是借用總司令官的專机,它飽經戰爭苦難,不僅漆皮脫落斑駁,而且滿布彈痕,越看越覺得寒磣,實在也是万不得已。內在質量也比不上美國飛机。人家不管有霧、不管夜晚都能毫不在意地自由起飛,我們的飛机就不行。根据約定,我机尾還要拖著兩條3公尺的紅色布條,甚覺恥辱”。今井武夫抵芷江后,与中國陸軍總部副參謀長冷欣中將舉行了兩次會談,初步達成了移交武器裝備、俘虜名冊等協議,然后乘原机返回南京。
  8月27日,冷欣率領顧問、參謀和憲兵警衛等百余人乘7架飛机先期到達南京,設立前進指揮所。9月1日至5日,全部美式裝備的中國新編第6軍陸續空運到南京。8日,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上將在數十架戰斗机的護衛下,在明故宮机場著陸,隆重地進駐了陷落長達8年之久的國民政府首都。
  中國方面特意選擇第二天9月9日上午9時這個吉利的“三九良辰”,在原來的國防部這個与軍事有關的地點,舉行日本軍隊投降的簽字儀式。
  這一天早晨,按規定時間,岡村宁次率領部屬在中國軍官引導下,照日本軍占領時期同樣的行軍隊形,由武裝的兩個分隊乘警備車擔任護衛,通過扎有“和平永奠”、“胜利和平”等金色文字的牌樓,沿著打掃整洁的中央馬路前進。進入黃埔路,就來到了國民政府時代的國防部(汪偽時期改為偽中央軍校),護衛車在大門口的路旁退避,隊伍成為無武裝狀態,只有小轎車繼續開進門內,寬闊的廣場上堅立著盟國的國旗。
  岡村等人預先在車內將指揮刀卸掉,留在車內,解除武裝,并將軍帽拿在手中步入會場。這套步驟是前一天雙方商談妥的,起先岡村等人要求攜帶軍刀人場,中方經研究后斷然拒絕,一則這是敗軍之將的投降儀式,二則也怕他們中的某個人在中外記者面前刎刀自殺,這群法西斯武士的行為誰能預料呢?
  會場四周的牆壁上張挂著紅白藍三色布,懸挂著中、英、美、蘇四大國的國旗,有“和平”兩個字,也有一個“V”字,正面牆上挂著國父孫中山的巨幅照片,對面牆上則挂著四大國元首的照片。
  靠會場正面的桌子中央,已經坐著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上將,左右并排坐著海軍總司令陳紹寬上將,陸軍副總司令顧祝同上將,空軍代表張廷孟上校,總部參謀長蕭毅肅中將等將校。來賓席上坐有盟軍將校以及中國政府高級官員等。
  日本方面的桌子排列在中國方面桌子的正對面,中央是岡村宁次的席位。兩旁列席的有:日駐華艦隊司令福田良三中將,駐台灣日第10方面軍參謀長諫山春樹中將,駐法屬印度支那日第38軍代表三澤大佐,中國派遣軍參謀總長小林淺三郎中將、副參謀長今井武夫少將和參謀小笠原清中佐。台灣自甲午戰爭后割讓給日本,成了它的“領土”,所以日第10方面軍及第38軍本不歸中國派遣軍管,由于根据《波茨坦公告》精神中國將收复台灣,盟國規定日駐台灣和北緯16度以北之越南地區的軍隊,一并由岡村宁次率領向中國方面投降。
  岡村等人各就本位立正敬禮,何應欽欠了欠身子,像是站了起來似的作為還禮。分別就席后,岡村馬上出示了日本政府出具的岡村宁次受權投降的證明書。
  然后,小林中將從何應欽手里接受受降書兩冊,轉身走回日方座位交給岡村宁次。在場記者描述,“岡村將降書一一閱讀,簽字時,手微顫抖,簽字蓋章畢,低頭俯視降書達50秒鐘之久”。之后,再由小林將兩冊降書交給何應欽,何查閱無誤后,令蕭毅肅參謀長把其中的一冊交還岡村,儀式就此結束。
  儀式的一切均按預定的要求進行。只是在小林淺三郎向何應欽呈交投降書敬禮時,何不由自主站起來作了答禮。這是原定方式中所不允許的。原規定投降者必須向受降者三次敬禮,即:岡村等人一到會場即向何應欽上將敬一次禮;小林從何處領取投降書時第一二次敬禮;岡村在降書上簽字蓋章畢由小林向何呈交時再一次敬禮。前后共敬禮三次,中國方面對此均不回禮。對何應欽的意外之舉,岡村頗為感動:“看到我這位老朋友的溫厚品格,不禁想到這畢竟是東方道德!”
  但是,何應欽向投降者還禮一舉,卻引起了西方記者的紛紛議論,認為這是失當的。
  岡村自稱參加投降簽字儀式時的精神狀態是安然的,并沒有失去他素常的“風度”。在9月9日當晚的日記中他寫道:“8月10日以來,雖不斷受不愉快心情折磨,但其后,因‘對華處理綱要’業已确定,并決心親自掌握處理,加以所接触的中國方面要人態度頗為親日,而又是向友人何應欽投降,從而產生一种輕松之感。在今天的簽字儀式上也未特別緊張和擔心。然而,這總是從未意料到的痛苦處境。因此,一進入會場,就試用隱禪師夜船閒話的內觀法,安心定神。對陪席的美國人也默念著‘坐禪如在橋上,把往來行人當作深山樹林’一語,借使自己鎮靜下來。簽字時的心情,和過去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或處理公務時的心情并無不同。”
  實際上,他求助什么“內觀法”來安心定神,已經自供了自己當時的心情并不輕松。
  簽完降書后,岡村向侵華日軍正式下達投降命令,要點如下:

    (一)余遵奉大命,率領在華(滿洲除外)、台灣及北緯16度以北法
  屬印度支那之全部陸軍向蔣委員長無條件投降。
    (二)華北方面軍司令官、第6方面軍司令官、第10方面軍司令官、
  第6軍司令官、第13軍司令官及第23軍司令官、第38軍司令官,應指揮所
  轄地區內一切陸軍部隊(包括非部隊成員)向各地中國受降主官投降。
    (三)各方面軍司令官在執行上項有關命令時,應与所在地區海軍
  指揮官密切協作。涉及陸海兩軍有關事項,應負責對海軍部隊的領導,
  為此,在与受降主官交涉中,應包括有關海軍事項之執行。
    (四)各方面軍在執行本命令時,必須迅速、确切,賞罰嚴明。
    (五)執行本命令時,應根据當地具体情況,書面請示當地受降主
  官,就地妥善處理。

  同時,岡村還以總司令官名義下達對中國派遣軍全体官兵之訓;示:

    今奉大命,率我武勳赫赫戰史輝煌之中國派遣軍,不得已投降敵軍。
  念及我征戰万里、确信必胜、英勇善戰之將兵,以及皇國之苦難前程,
  万感交集,無限悲痛。
    然圣斷既下,事已至此。全軍將士面臨冷酷事實,宜徹底遵奉圣旨,
  毋趨极端,含辛茹苦,更加嚴肅軍紀,保持鐵石團結,進退舉措,有條
  不紊,以顯示我崇高皇軍最后之真姿。
    异域瘴癘之間,望全軍將士珍重自愛。泣血訓示如上。

  由此可見,他雖然簽署了投降書,但內心并不肯向中國人民低頭,更談不到有真正認罪的態度了。
  9月中旬以后,遵照中國方面的指令,岡村的總司令部改稱中國戰區日本官兵善后總聯絡部,他本人改稱總聯絡部長官,負責協助盟國方面遣返在華日軍官兵和僑民回國。此間,他每天只是上午到該部辦公二三個小時,下午便回到私邸,參加以小玉吞象占卜師為中心組成的易經懇談會活動。他知道自己身為侵華日軍最高指揮官,將難逃中國方面的審判,“但也只管打坐以待未來,將來即使走上斷頭台,也愿持此心情”。
  那么,當時的國民政府是如何處置這個老牌侵華惡魔的呢?且听下章分解。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