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一九三六年四月,白石在寶珠的陪同下,帶著良芷、良年兩個孩子,离北平南下武漢,再搭乘太古公司万通輪船,西去四川。 這一次的四川之行,先到了寶珠的娘家丰都縣轉斗橋胡家沖,住了三天,祭掃了胡寶珠母親的墓,接著到了成都,會見了方鶴叟旭、金松岑、陳石遺等人。原先畢業于北京藝院和京華美專的學生,听說白石來了,都紛紛前來探望他,熱情地款待他,重敘師生之誼,陪同他游歷了青城山、峨眉山等名山胜水。 白石以他杰出的繪畫藝術,開拓了中國傳統的文人畫的新天地,贏得了各階層人民包括同行們的敬仰。成都的藝術家們都來了,以一睹他的丰彩為平生一大快事,不少人拜在他的門下為弟子,請他題字留念。 蜀游的時間很有限,但是,留給他美好的回憶是永恒的。 這一年是一九四○年,按齊白石自己的算法,到年底,他就該八十歲了。 記得過去在長沙時,有人給白石算八字,說他“在丁丑年,脫丙運,交辰運。展運是了丑年三月十二日交,壬年三月十二日脫。”當時迷信說法“男怕逢辰”,算命人也說白石在了丑年(一九三七年)“丑辰戌相刑,美中不足”。白石在算命人批的命書的里頁,寫了几行字: 宜用瞞天過海法,今年七十五,可口稱七十七,作為逃過七十五一關 矣。 所以,他采用“瞞天過海法”,在一九三七年將他的歲數由七十五歲改為七十七歲。在這一年所作的畫中他自署七十七歲。這里,還應交代一句,白石老人的歲數,他自己一直是按中國“虛一歲”的習慣來計算的,本書也遵從老人這一算法,書中年齡皆是“虛歲”。 對于他的這個舉動,外間有這樣那樣的猜測与傳聞,他一笑了之,他自有他的想法。 生死尋常事,他是達觀的。四年前的春天,白石應邀到張園同好友陳散原、楊云史、吳北江等相聚。午飯時,他興致正濃,喝了几杯酒,忽然想起平生的几位好友都相繼辭世,在座的都年過古稀,不覺感歎了起來,對大家說。 “我本打算在京西香山附近,找一塊風景比較好的地方,預備個生墳。几年前,托過我的同鄉汪頌年,寫了一塊‘處士齊白石之墓’七個大字的碑記,墓碑雖然寫好了,墓地還未找到,擬趁今日机會,懇求諸位大作家,府賜題辭,留待他日,俾光泉址。” 話音剛落,他站了起來,向大家深深一躬。 陳散原馬上接著說:“這也是人生一大快審,我們當是義不容辭,你們看呢?” 大家一致贊同陳散原的意見,答應寫好后,將詩詞給白石寄去。 如今,詩詞尤存,但楊云史、陳散原先后辭世了。 他知道,死神或遲或早會降臨到他的身上,刻碑作記,精選身后安息之所,是他為這一天所作的准備。 在他看來,人世間如果說有什么苦痛,倒不是死亡的威脅,生活的清貧,而是這亡國之恨。 蘆溝橋事變后,北平淪陷了,他第一次親身体驗到亡國奴的痛苦与恥辱。他憤然辭去了北平藝術學院和私立美專的教授職務,閉門杜客。盡管這樣,當時北平的敵偽人員,形形色色的人物,走上門來,請他作畫,邀他宴飲,与他合影留念,日見其多。 他痛恨他們,但當面又不敢太多地得罪他們,又無法解脫這些人的無聊的糾纏。想起前几年日本特務佐藤利用他的聲望在東京辦畫展,大肆宣傳之事,他憤怒之心,久久難以平靜,常常徹夜難眠。以后還會出現什么花招,誰能料到? 所以。去年一開春,在徹夜難眠之后,他提筆寫了十二個大字:“白石老人心病發作,停止見客。” 是的,他是有心髒病。但這“心病”二字,同過去“瞞天過海”法,增加二歲的情景是一樣的,深含著他多少難言的隱痛! 北平的物价,一日三漲,家里開支增加,他不得不重操舊業,賣畫刻印,于是,又在“停止見客”的字旁,補寫了兩句:“若關作畫刻印,請由南紙店接辦。”“客”,他是不見了。他想用這一紙把他同那罪惡的世界隔開來。 一九四○年春節初三。清早,他起床洗漱后,吃了一小碗寶珠特地為他做的年糕,便回到了畫室。 儿孫們都去玩了。難得有這樣清靜的時間,他想趁早晨精神比較好,把黎明醒來時已經构思好了的蝦圖畫出來。 寶珠為他理好了紙。白石從筆筒里取出了一支筆,蘸了淡墨,左手拿起小勺,在筆頭根部滴了几滴水,看了一下紙,然后橫斜著中鋒一筆,上尖下粗,順手一頓,紙面上出現了上尖下圓,上灰下白的光圓柱。他提筆看了一下,又在圓柱下外側再加了中鋒一筆,和上筆构成了蝦的胸部,接著,畫了蝦的頭、鉗与須,一條條透明的、游動的蝦,活靈靈地展現了出來。 畫是線條的組合,是濃淡色澤的運用。白石充分運用紙、筆、墨的性能,掌握了水墨在宣紙上自然滲透的作用,丰富著、展現著蝦的陰、陽,白、背,輕、重,厚、薄,軟、硬等的質感。 你看了這蝦的墨色濃淡鮮明,稍有暈開,象是永遠沒有干的樣子,表現了它在水中漫游的神態。 白石靜靜地畫著,連李苦禪什么時候到,也不知道。李苦禪被他老師千錘百煉的神奇功力所深深吸引了,以至于忘了向老師請安。 白石長長舒了一口气,放下筆,才發現李苦禪站在身邊,惊喜地問:“你什么時間來的?”李苦禪慌忙答禮說:“進來好一會儿了,怕影響您作畫,所以不敢作聲。” “外面情況怎么樣?”白石問。 “這東洋鬼子,到處抓人、搜家,弄得雞犬不宁。學生也無心上課了。”李苦禪一臉愁苦的神色,“報上說汪精衛在南京成立了臨時政府。都罵他是漢奸政府。” 白石仰靠在躺椅上,眼睛看著天花板,自言自語地說:“國家就坏在這些人的手里。南宋時有靖康之亂,那都是中國人打中國人,現在是真正受异族的統治了。誰想到民國了,國家會一天坏似一天,我們居然當起了亡國奴。” 他說著,眼淚不住地流著,沿著蒼白、多皺的臉。 李苦禪不想讓老人過分傷心,把話題一轉問:“我看你門外貼的,現在又開始賣畫了?” “有什么辦法,不死就得生活。物价飛漲,坐吃山空啊。” “這也是,不過,那些人听說老師賣畫,一定要找上門來的,要小心些才好。” “我寫得很明白,到南紙店去,我不見客。”白石口气斬釘截鐵。 “那管什么用,前几天,日本兵帶著翻譯到一家畫店里,用刺刀逼著人家給畫。”李苦禪說。 白石沉默不語,好象在思索什么。忽然他坐了起來,從畫案上取出一張紙,提筆寫下了几個大字:“畫不賣与官家,竊恐不祥。”放下筆,他好象又想起了什么,從筆筒里取出一管小楷筆,在大字旁寫道: 中外官長,要買白石之畫者,用代表人可夾,不必親駕到門。從來官 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謹此告知,恕不接見。 他把筆重重一擲,回到了躺椅上,蒼白的臉上泛起了紅暈,呈現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情。 他叫來了門人,說:“把這條紙貼出去,貼得牢固一點。” 李苦禪沉思了一下,規勸著:“這樣寫,方便嗎?”他實在為他老師的安危擔心。這個告示擺出了一副挑戰的姿態,太刺眼了,日本侵略者殺人成性啊! 白石站起來,把紙條給了還在遲疑之中的門人,堅定地說:“快貼出去吧。有什么不方便的,反正我什么都想過了。畫就是不賣与官家。賣買自由嘛,我為什么賣給他呢?至于南紙店賣給誰,我不管,反正,到這里來的,一概不賣。” 他知道這樣做,可能會給他帶來什么樣的后果,但是,他是顧不了這些了。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此時此刻,他想起了林則徐這著名的兩句詩。國難當頭,他也已經是古稀之年,無法奔赴沙場,效命祖國了。但他決心以自己的特殊方式,進行特殊的抗爭。 在這之后,他又在門外室內貼了聲明、告示:“絕止減畫价,絕止吃飯館,絕止照相。”在“絕止減畫价”下面,加了小注:“吾年八十矣,尺紙六圓,每圓加二角。”“賣畫不論交情,君子自重,請照潤格出錢。”表明了自己与黑暗的惡勢力決絕的姿態。 二月初四日,午飯后,寶珠照應好白石午睡后,出去買塊布,准備給他做件內衣。因為天漸漸暖和了,白石的那几件內衣已經破舊,早就想添置些,他一直不同意,今天,她下決心不告訴他,自己去辦。 跑了几個商店,回到家里,已經是下午四時了。她輕輕地推開房門,只見白石早已坐在畫室的躺椅上,眼淚汪汪,上不住地淌著。她一下呆了。不知發生了什么事,赶快丟下手中的布,跑了過去,急切地問:“怎么啦?出了什么事;” 白石無言以對,只是悲痛欲絕地流著淚,默默地把手中的信,遞給了寶珠,泣不成聲地說:“她走了。” “誰?是春君大媽媽了”寶珠睜大了眼睛。她簡直不敢相信。但是,信是長子良元寫的。陳春君逝于陽歷正月十四日,她确确實實地走了。 寶珠忍不住一陣心酸,悲痛万分,熱淚縱橫。 春君在人世間度過了七十八個春秋。她十三歲到齊家,与白石患難与共,備受艱辛,毫無怨言。白石一生的事業,飽和著她的血汗,她的愁苦与歡樂。可以說,沒有她,他也不可能成就他的藝術事業。她的賢惠,她對他的一往情深,使他鏤骨銘心,永志難忘。如今,她先他走了,這怎不令他心推欲碎呢! 在沉靜中,他點上了燈,移步到畫案前。寶珠知道他要干什么,含著淚,為他理好紙,磨著墨。白石提筆疾書,一口气寫下了一聯挽聯: 怪赤繩老人,系人夫妻,何必使人离別! 問黑臉閻王,主我生死,胡不管我團圓! 寶珠把挽聯輕輕地夾在鐵絲上,她請白石吃點飯,白石什么也吃不下去。他讓寶珠早點去休息,自己又坐了下來,沉思了片刻,寫下了一篇祭文敘述了春君的一生,接著寫道:“吾居京華二十三年,得詩畫篆刻名干天下,實吾妻所佐也。吾于賢妻相處六十八年,雖有恒河沙數之言,難盡吾貧賤夫妻之事。今年庚辰二月之初,得家書,知吾妻正月十四日別吾去矣,傷心哉。” 寫著寫著,熱淚又上不住地滴落在紙上,沾濕了祭文一大片。夫妻風雨几十年,他不能在最后的一刻,守在身邊,這多么使他深深感到遺恨啊! 他寫不下去了。往昔几十年間的慕幕往事,清晰地浮現在眼前。 寶珠沒有走,一直在畫室的一角飲泣著。她想起,她邁進齊家的第一天,怀著惴惴不安的心境,開始了一种完全陌生的生活。她不知等待她的,是一种什么樣的命運。春君作為白石的原配,到底會怎樣對待她?她們能和睦地相處下去嗎? 在最初的歲月里,這种擔心時時環繞在她的腦際。隨著時日的推移,她發覺春君有一顆善良、質朴的心。她處處關心她、愛護她,情同姐妹。在她生育第一個孩子時,春君不顧年老体弱,千里迢迢赶到了北京,精心地照料她坐月子,親自買菜,為她做可口的飯菜。為了使寶珠休息好,也同樣為了使孩子健康地成長,春君把未滿月的嬰儿接到自己室內哺乳。她真摯地愛白石,也愛寶珠,她希望寶珠能代替年邁的她,照料好遠离家鄉几千里的白石。 這個家庭里,由于春君的善良、賢惠、豁達、大度,從沒有出現過舊社會大家族內部那种爾虞我詐的爭斗。他們融為一体,患難与共,都用自己真摯的愛,溫暖著對方,而在這中間,春君表現了一個農家女子多么善良、美好的品格呵! 寶珠和春君相處的時間,遠遠比不上白石。但是,此時此刻,她對于春君的怀戀、思念,對于春君去世所感到的悲痛心清,是絲毫不亞于白石的。 天際已經泛上了魚肚白,時鐘指向了五時四十分。從昨天中午開始到現在,白石粒米未進,她勸了几次,無濟于事。她覺得他一夜之間消瘦了許多,背似乎也更駝了。看到這,她鼻子一酸,把早已做好的荷包蛋,再次送到白石的面前:“吃一點吧,墊墊肚子。要弄坏身体的。’ 他呆呆地坐著,好象什么也沒听見。過了好久、好久,才慢慢地說:“你准備些錢,一起去郵局匯回去。” “我去就行了,你休息一會儿。” “我一定得去。這是我對她最后的一點心意。可惜遲了點。”說著,眼睛里又飄著淚花。 款和信,是寶珠進郵局去辦理的,白石在門外呆呆地站著。不一會儿,寶珠出來了,攙扶著白石說:“叫一輛車回去吧。挺遠的。” 白石搖搖頭,默不作聲地走著。拐過胡同口,遠遠看見自己的家門口站著兩個人,一個胖胖的穿著淺灰色西服,瘦個子的穿著長衫。兩人同門人好象在爭論什么。白石很納悶,赶緊走上前去問:“你們干什么?” “我們是找齊先生的,看看他老人家。”胖子仔細打量了一下齊白石,堆下笑來。 “先生尊姓大名,找齊白石有什么事?” 胖子一听這口气,忙問:“你莫非就是齊老先生?我姓朱,這位姓李。”胖子高興地指著瘦子,介紹著:“剛才門人不讓進,想不到在這里碰上齊先生,三生有幸,三生有幸!” 白石看了一下門首上貼的告示,看著漸漸圍攏過來看熱鬧的路人,說:“到屋里談談吧,既然碰上了。” 到了畫室,還沒落坐,白石冷冷地問: “你們找我有什么事?” 姓朱的胖子翻了一下眼,指著姓李的說:“這位李先生是日本大佐的翻譯官,剛從日本帝國大學畢業。他很敬仰先生,想請先生畫個畫。”說著看了姓李的一眼,姓李的翻譯官不住地點頭。 白石一听是日本侵略軍的翻譯官,一股厭惡的情緒涌上心來。臉沉了下來,冷冷地說:“我門口已經寫了,買畫到南紙店去,不必到這里來。” 李翻譯一听,慌忙解釋說:‘去了,去了,那里你的畫一出來,就被搶購一空,實在無法,才找上門來。” “是啊,是啊:李先生對于藝術是感興趣的。老先生想必不會讓我們白跑一趟。”言語間隱隱有要挾的味道。 白石一听,怒從中來,待要發作,只見站在一旁的寶珠不斷地向他示意。他按捺下怒火,心想,這伙無恥的奴才不達到目的,是不會罷休的,于是他取出了一幅畫,遞給了姓李的。 李瘦個翻譯官一見畫,歡喜得不得了,連連點頭稱謝。 姓朱的見沒有他的,便難下笑來,作出一副令人惡心的媚態,懇求說:“先生請給我一張小品,你不要的。” 無奈何,白石把那幅昨天畫的蛤蟆圖給了他。 等兩人的身影消失在大門外,一股難以壓抑的憤怒之情涌了上來。他高聲喊著: “快給我磨墨!” 寶珠馬上過來為他磨墨、理紙。 白石站在畫案前,對著紙,不假思索地寫道; 切莫代人介紹,心病發作,斷難報答也。 寶珠把這寫好了的取了下來,又舖上新的宣紙,白石提筆又寫著: 与外人翻譯者,恕不酬謝,求諸君莫介紹,吾亦苦難報答也。 他把筆往桌上重重一擲,眼睛噴射著异常的仇恨的烈火,高聲說: “把這兩張貼在最明顯處,看這些家伙還耍無懶不!”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shuku.net)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