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二 踏上了科學的征途


  要成功,首先必須立定目標,然后集中精神向目標邁進。
  我一天也不能放棄工作,因為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令我感到很愉快。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

  愛迪生集中精力搞起來的第一個發明是在電報方面。愛迪生15歲那年,有一件使他的生活發生永久性變化的事情發生了。1862年8月的一個早晨,愛迪生在大干線鐵路上賣報時,突然發現一個3歲的孩子正站在鐵道中央拋石頭玩,此刻他后面有節貨車在向他駛來,這孩子完全不知道自己處于險境。愛迪生見狀,急忙把報紙連同帽子扔在月台上,奮不顧身沖上去救出了孩子,但兩人都頭朝下摔到了尖銳的碎石上。他們摔得那樣狠,以至于碎石末都嵌進了肉里。這個孩子叫吉米,父親名叫麥肯齊(j .U.Mackenzie ),是克利門斯山火車站站長。為了表示感激之情,他邀請小愛迪生住到他的家里,并把愛迪生訓練成一個電報員。從此,愛迪生便和這個神秘的電的新世界發生了關系,踏上了科學的征途。

  流浪電報員的生涯

  麥肯齊常常看到愛迪生在賣報之余,到火車站的發報室去研究儀器。因此,麥肯齊認為愛迪生也許想學電信技術,將來做個通信員。所以他就對愛迪生說:“愛迪生,你救了我的小孩,我必須好好報答你。我看你好像對電信的机器很有興趣,所以我想免費傳授你電信技術。”
  愛迪生很高興,他回答說:“救命之恩我是不敢當,我只不過是做我應該做的事而已。你要教我電信的技術,我實在是很高興,那先謝謝你了。”
  麥肯齊繼續說:“我也很樂意教你。那么,你明天就到火車站的發報室,做個見習的報務員。”這對愛迪生來說,無疑是比金錢更為寶貴的酬謝。
  就這樣,愛迪生一面在車站賣報,一面在發報室過他見習報務員的生涯。混合車在克利門斯停下時,他便跑到電報桌旁,跟了那位自荐的導師孜孜學習,每天兩次。有時行李車代他從底特律把報紙攜來,他便得整日地在站上實習了。
  他從小就常常組合電气的零件,所以這种工作對他來說不算太難,而且電信用的電鍵,他以前曾實驗成功過,并和好友坎西通過訊息,因此,他學習發報技術進步很快。麥肯齊形容阿爾學習時就好像干海綿吸水,使教的人惊慌。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就學會了各种電信技術,也能熟練地操作各种机器。4個月后,他以一個正式報務員的資格加入了車站工作人員的行列。
  電報是一個新事物,當時沒有多少人能收發電報,最好的報務員每分鐘只能收45個字,干這一行不容易。但是,能收發電報的人几乎到處能找到工作。阿爾回到了休倫港,去找工作。
  愛迪生在休倫港成為電報員。一些關于愛迪生的傳說,在談到愛迪生獲得電報員一職的原因時說:“運气和他的机敏為他帶來了机遇”。
  阿爾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到一個能運用這种新的電報技術的地方。他找到一個店舖,那里有空地方,只要付錢就能用。這個店舖設在休倫港的一條主街上。
  然后,他從自己的電信局到休倫站間的1公里半架了電線,他計划開辦電報業務,誰給他付錢就給誰發電報。
  “你知道塞繆爾愛迪生的那個孩子在干些什么?”
  “那個賣報混蛋嗎?他現在在干什么呢?”
  “他老坐在藥房里的桌子旁,要我們去叫他發報到車站去。”
  “這懶家伙!他是要我們發了報給他錢嗎?”
  “一點不錯,可是我听說他簡直拉不到生意。”
  阿爾的電信局雖然開張了,可是生意并不好,并不是因為他是少年,鎮上的人不相信他的技術,而是這個小鎮上,早已有了另一家電信局。因此,阿爾在這里不能通過發電報賺很多錢。
  另一家電信局由托馬斯沃克(Thomas Walker )負責。沃克在他的店舖里經營許多項目:珠寶、書籍、鐘表。沃克急于參軍,在离職以前,必須找到一個補缺的人。阿爾聰明伶俐,又是麥肯齊的徒弟,當然就是最合适的人選了。阿爾接替了沃克的工作,負責這個店舖和電信局。
  阿爾對沃克的電信局很感興趣。他不僅能自由自在地工作,而且由于電報房的辦公室又是珠寶店的一部分,表匠的工具也放在這里,可以隨時拿來擺弄自制的電訊設備。此外,愛迪生還能在夜里“偷學”接收通訊稿的那位電報員的經驗,老板舖子里還有好多科學雜志、技術圖書,可以免費翻閱。
  但是,沃克只能每月付給阿爾20美元。塞繆爾·愛迪生不允許自己的儿子繼續在這里賺小錢。在塞繆爾看來,孩子已經逐漸成人,手藝嘛學得也不賴,到頭來反不如當初在火車上賣食品和報紙掙的錢多。
  1863年,愛迪生16歲。他由麥肯齊介紹,當上了大干線鐵路斯特拉福特樞紐站的電報員。這個地方距加拿大較近,离休倫港也只有100英里。他在秋天來到這里,這也是他生活中的第一次遷徙,這次遷徙對他以后的成功起著關鍵的作用。
  當時,貝爾正在搞解剖死豬一類的試驗。看來,愛迪生在電學上比貝爾發蒙要早,經受的磨難更多。后來他們兩個人無形中在科學上展開了一場競賽。
  在斯特拉福特,愛迪生找到了一份做夜班報務員的工作。這里有一個關于阿爾如何找工作的故事。
  1864年冬天,天气奇冷。連接休倫港和加拿大城市薩尼亞的大湖冰封雪凍,水底電纜被冰塊割斷了,湖面停止了交通,兩座城完全失去了聯系。
  正在人們尋找解決辦法的時候,阿爾提議如果能供給他一輛車頭和一個司机,他便可以和對岸通訊。鐵路當局同意了。他爬上了靠近湖邊的一輛休倫港路段的机車,拉響了汽笛,用笛聲發送模爾斯電碼。對岸的人听到這奇特的聲音,全集在岸邊傾听。這笛聲不久便被加拿大的一個電報員接到,馬上跳進那邊的火車,發笛聲回答。兩座城市間的聯系就這樣恢复了。
  愛迪生用火車笛聲發送電報的事被大干線鐵路公司的總經理知道了。他們雇他做斯特拉福特樞紐站的電報員,負責接受夜電,每月付給他25美元的工錢,夜間工作的時間是從晚上7點到第二天早上7點。
  阿爾到了斯特拉福特樞紐站,開始了報務員的生涯。到這時,人們開始稱他為湯姆,他由于長大了,而沒有人再叫他小阿爾。
  他在斯特拉福特格蘭治街找到一間寓所,晚上做收發報工作,白天在屋中做他的試驗。有一次,他听說哥德里支的貨棧中有一個電池瓶破碎了,便迅速赶去探視。電池是硝酸液式的,用鉑片作電极。這种電池价格昂貴,他一直想買而未能購得。這次可被他發現了,他要站長把那些電极片送給他。得到允許,他馬上就把它們攜回了斯特拉福特。
  湯姆第一次當真正的報務員,干得并不很好,因為他在白天沒有學會休息。為了干他的工作,湯姆·愛迪生必須通宵醒著。由于夜間沒有几個字可以收發,他沒有許多事情可干。于是湯姆把所有的晚上都用來學習鐘表,把裝配成鐘表的那些零件一件一件都拆開,想知道鐘表是如何工作的。他也讀一些書籍,做小小的實驗。有時他也睡覺。
  鐵路局為了防止夜勤的人睡覺,規定每隔1小時要發出“6”做信號。如果每隔1小時發出這“6”的信號,打瞌睡也就沒有關系了,對方還以為在堅守崗位。
  湯姆想用晚上的時間睡覺或做他的實驗,于是,他想出一個計謀。他制作了一個帶缺口的輪,從鎮上購來一架鬧鐘,將帶缺口的輪与鐘表連接在一起,每隔一小時,就接通一次電路,使之自動發出“6”字的信號。這种裝置是他的第一項發明,需要的确是發明的母親。湯姆·愛迪生發明這項裝置后,如果沒事,夜里就在電信室打瞌睡。總局里管電信的模斯先生,看到湯姆·愛迪生所發信號准确無誤,甚至一秒鐘也不差,覺得這不是一般人所能辦得到的,心里十分佩服湯姆·愛迪生的嚴守時間,并對斯特拉福特分局夜班報務員提出表揚。
  但是,古語說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一天晚上,終于發生了問題。湯姆·愛迪生的信號發出沒多久,模斯(Hiram Morse )因有急事,發出呼叫。可是毫無反應,竟似石沉大海,叫了几次也沒有用。愛迪生沒有惊醒。模斯覺得奇怪,心想:也許有什么事情發生。莫不是斯特拉福特分局碰上強人打劫,夜班報務員英勇抵抗,橫遭不測……于是,模斯跑出事務所,到了斯特拉福特樞紐站,發現湯姆·愛迪生正在睡覺。就這樣,他從斯特拉福特樞紐站給赶了出來。模斯雖然革了湯姆·愛迪生的職,但很欣賞他的才能,又替他在薩尼亞站找了個電信的工作。
  湯姆·愛迪生到薩尼亞站就職沒多久,便碰到一件大事。一天晚上,從本局拍來快報,命令行駛中的貨物列車,馬上停駛。湯姆回電之后,馬上跑出去找信號手,可是還沒有找到信號手,貨車就已急駛而過。他馬上回到電信室拍電給本局:“貨車已經通過。”“那會造成相撞事故的。”愛迪生為此十分害怕。他拼命去追貨車。愛迪生心里很急,加上外面很暗,一不小心,掉到深溝里昏迷不醒。還算運气,這兩列列車互相發現對方的前燈而緊急煞車,避免了撞車的大禍。事件發生之后,愛迪生被叫到加拿大多倫多市的鐵路局去面質。愛迪生詳細地向總經理說明了那天的情形,在談話中,恰巧來了兩個英國人。當總經理和兩個英國人談話時,愛迪生便悄悄地逃离總經理辦公室,跑到鐵路上,上了開往薩尼亞的貨車。然后,他乘一艘小船离開加拿大邊境的薩尼亞,逃回他的家休倫港。當時,電報事業剛剛問世,會操作机器的人并不多,所以報務員的待遇很高,也很受電信公司的歡迎。由于美國的電信事業是民營的,競爭激烈,那時報務員的流動性也很大,常常隨意被調換工作,而很多公司都爭相以高薪聘請,所以報務員們大都往待遇高的地方去。
  當時,人們都把那些電信人員稱為“電信騎士”。所謂“騎士”,除了有騎馬的意思外,另有稱謂武士的用意。這本跟報務員沒有一點關系。但是,由于報務員的待遇高,有些人就自以為了不起,目空一切,和武士沒有什么區別,所以“電信騎士”成了一种諷刺語。
  愛迪生并沒有因為薪水高而目空一切,所以這种稱謂是不适合他的。不過他是一個雄心勃勃的有志者,不管有多大的艱難困苦,他也往待遇高的地方跑。因此他決定就以斯特拉福特為起點,往中西部去求發展。
  愛迪生從1864年到1868年的這4年,也就是他17歲到20歲的這段期間,在美國境內過著動蕩的電報員的生活,從這里換到那里,生活沒有保障。這4年中,湯姆·愛迪生換了10個工作地點。其中5個地點被免職,5個地點是自己辭職不干。
  為什么這樣?原因是無論在哪個地方,他都熱衷化學和電的實驗,這已經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他一天不實驗新發明的科學方法,就會感到渾身不自在。只要有錢,就買書,只要有空,就看書。所以雇主們都不高興。
  1864年初,湯姆·愛迪生在距底特律西南60英里的艾德里安找到了工作。他被肖爾湖——密歇根南方鐵路雇用。他每月可以掙得75美元的薪水。后來他被派到离鎮1英里處的倫納威岔道去。他到達那里后,就向一個報務員租得一間屋子,布置了一個小工厂。不久他又被派在夜間值班,工作時一有机會他就讀書。由于他不服從命令而再次失業。一次,他被鐵路總監告知斷開線路,發送電文。可是他不理睬,仍照章行事。于是,他就被解職了。
  此后,他在印第安納的韋恩堡當白班電信技師。但是3個月后,他又失業了,据說因為經理要把他的職位讓給自己的友人。
  湯姆不能夠像那种職業需要的那樣井井有條地工作。他也拒絕別人要他做的事情。當他認為他收發的電報比其他的電報重要時,他就占線收發他自己的電報。愛迪生利用一切机會學習新知識,做各种實驗,當他對一本書或發明感興趣時,他可以讓待發送的電報等若干小時。他喜歡捉弄別人來取樂,不時地捅些漏子,結果當然很不美妙。
  南北之戰使許多最出色的報務員脫离了他們的工作,戰爭把大批報務員吸引到了軍隊里。大約有1500個電信技師被征入伍,所以找工作容易。他不喜歡上白班,因為白天工作不利于他的實驗。10月初,他遷到印第安納波利斯。
  他一到印城后,便進入了西方聯合公司。他后來的步步升遷,就是与這家公司密不可分的。有一個叫斯坦登(WilliamStanton )的報務員曾親眼見他走進公司辦公室里。他還記得當時的情景:湯姆的頭發是反卷著的,頸間圍了一個紙領,領帶也沒有,看來像個“鄉下人”。公司里的人問他道:“你能收發得很快嗎?”他回答很是含糊。可是當他開始發報時,他的“發報速度之快如同閃電。甚至連那些收電專家們都感到招架不住,他們常常不得不打斷愛迪生的電文,叫他重复一遍。”于是他就獲得了一個位置。西方聯合公司的職員名冊上記載托馬斯·A·愛迪生做夜班報務員,工作時期自1864年12月至1865年1月止,月薪75美元。
  后來他被調到另一處工作。那邊工作更加忙碌,他常接受下大批電文。由于他在電報方面的造詣,不但操作熟練,業務水平很高,而且通曉科學原理,他獲得了很大的成功。當時收發新聞稿的工作報酬最高,湯姆和其他發報員一樣都希望自己能擔任這工作。那時電報局中大都改用紙條記錄机,在連續的紙條上刻記點划。他覺得如果想辦法在此机后面再加接一台記錄机,便可控制住記錄速度。
  他和同事對于這种新机雖然都毫無經驗,可是他們能從第二机上抄得清晰正确的新聞電報。他們有時將一二份抄本高高的懸出,向人展覽。當公司經理看到這整齊美觀的電文時,只是搖搖頭走了開去。他不了解這兩個生手怎么能抄出這樣优美的報文來。
  在平時,對方新聞電的發報者總應允他們早些開始接收,而他自己卻上戲院去了。可是,一天夜里,關于林肯總統選舉的票數報道源源不斷地發來,湯姆和他的同事竟落后了一小時半。人們開始抱怨。公司命令第二天早晨進行檢查,發現了那二重記錄机,愛迪生只得遵令拆下,把它拋在一邊。他每到一個新鎮,就花极少的錢找到一間住處,并拿出房間的一部分充作實驗室。他得到工資的時候,往往把全部的工資用在購買實驗材料和裝置上。然后他不得不找朋友借錢吃飯。
  湯姆對衣著仍然漫不經心。他的外套太大不合身;衣服不干淨、不合季節。他的頭發仍然長得豎起來,看上去是一副鄉下人的樣子。
  由于耳聾,他有時顯得似乎不太友好。工作的地方不干淨,睡覺的房間是黑暗的,往往在他的床上能找到小虫。這時建造的電報裝置不好。因此,電報線上產生很大噪音,使發報難以准确。湯姆常常不得不編造他通過電報所收到的新聞的某些部分。
  由于他努力地工作,使得他成為一名快速發報員。他的工作態度非常主動,“据傳說,在接受林肯總統被刺的頭條消息時,他由于全神貫注得像机器一樣抄收著電文,以至竟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抄收的乃是一條多么重大的新聞。”
  19歲時,他再次調換崗位,到辛辛那提一個很小的、气味也不好聞的實驗室工作。他最初逗留在這里時,在西方聯合電報公司工作,月薪60美元;在离去前已成為一個頭等報務員,月薪增加到120美元。
  他開始工作后不久,公司當局答應他利用公司的地下室。他余暇時便在那里研究如何在同時發送兩個電報的方法。他的行為很古怪,可是他堅決的實踐精神卻贏得了一輩老人的敬愛。其中有一個名叫季利蘭(Ezra t Gilliland )的曾說他是“我生平所遇見的青年中最奇特的一個”。
  湯姆在辛辛那提初識了第一個收發電報的好朋友米爾頓·F·亞當斯。辛辛那提是湯姆曾經工作過的最大的城市。亞當斯是一個無憂無慮、可善可親的年青人。他見湯姆的性格孤獨,時常替他擔憂。他們高興時,便一同上戲院看戲,或是偶然的在羅文花園消磨一個晚上,傾听那德國樂隊的演奏。他們還對書籍、繪畫發生興趣。据他的一位同事回憶,他在這里仍然是把大部分精力用于擺弄電池和電路,經常設計一些可使報務工作變得輕松點的器械。
  不久,愛迪生又流浪到辛辛那提以南的納什維爾,那時亞當斯卻往北了,后來湯姆就在田納西城工作。他仍繼續試驗著同時發送兩個電報的方法。
  “他衣袋里總帶有一本舊的記事冊,記錄一些雜記圖樣。有一次他正在接收孟斐斯的來電,突然發電叫對方暫停,抽出記事本記了一些東西,而后通知對方再行繼續。有時他要在簿子上亂涂一下,讓電文堆積在一邊。巡夜的管理終于把他撤職了。”
  后來他又到了孟斐斯。月薪升到了1.25美元。“他將所有的收入盡行購買書籍儀器,從不置備衣著,冬天也不穿大衣,因此時常受寒。”
  在孟斐斯,他幫助總報務長修复了斷線,接通了紐約与新奧爾良之間的聯系。還有一段時間,他擺弄出一种臨時發明的自動轉發机的裝置。這一裝置,可以把一個電報接收机收下的電文輸入到一條不同線路的發射机。《孟斐斯廣告商報》發現了這一試驗以后,為他作了新聞報道。
  他買了不少書籍,其中有一本塔克(George Tucker )著的《杰斐遜傳》,在這書的扉頁上寫著:“田州孟城電報員托馬斯·A·愛迪生于1866年3月11日購置。”另外還有一本西班牙文字典。那時他在給母親的一封信中也要她定購大批書籍:“……我回家時,或許已經能講西班牙語了,讀寫方面也可以和西班牙人較量一下。我也能讀法文,可是還不能口說。我現在要想買几本廉价書籍,希望你寫一封信叫報童到書店去買几本寄來。你最好能和沃克接洽好,以后可以每月按時取書……。”
  他的工作是負責接收新聞夜電,白天便忙于在屋中試驗。桌上安置著電報机,牆上攀滿了電線网。
  上司科爾曼(Coleman )斷定,一線上發兩個電報是絕對不可能的。他說:“任何笨貨都得明了一線上是不能同時收發兩個電報的。”為此,他又被老板辭退了。
  他在孟斐斯的突然失業,使他又身無分文。他的錢一部分借給了同事,余下全用來購買了書籍儀器。他离開孟斐斯,到了路易斯維爾。
  愛迪生到達路易斯維爾時,正下著暴風雪,而他穿的是一件單薄的白色外套,戴著一頂白色的夏天戴的帽子。他后來回憶說,他永遠也不會忘記人們是如何奇怪地瞧著他這個衣著單薄的人。
  為了進一步提高他作新聞電報務員的技術,他与報館編輯接洽,要求酬勞用報紙交換。他每次總挾了一大束報紙回家,每天把這些報紙詳細地閱讀,因此,他對于當時的許多大事,如俄國出讓阿拉斯加,法軍撤离墨西哥,以及黑奴的解放等都非常了解。
  他注意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因此他在接收冗長的新聞電報時,能比別的電報生易于想出字句。“湯姆的手指跳躍在電報鍵上,送字如此迅速,鍵好像在唱歌一樣。”
  愛迪生在那里逗留了兩年,然后北上去底特律,接著又回到了路易斯維爾。他由于在其他城市做巡回報務員,沒有把時間全花在這里。這時他結識了几個新朋友,他們是經管報業者。他和朋友們在一起討論科學和發明。他后來講,就是在路易斯維爾他發明了那种獨特的縱行書寫方式。他發現,為了填補電文中的空白,需要發揮一定的想象。要發揮想象,就需要時間。因此,書寫時一定要有速度,所以他就很快練出了一种字体小且清晰的豎寫体字母,字母之間互不相連,而且不具任何花飾。由于每天要接收8—15欄新聞,所以他很快就完善了這种字体的寫法。
  年輕的愛迪生的大腦里裝滿了主意和計划;正是在路易斯維爾,他第一次向往著當一名發明家。他的工作比別人做的多,但不能賺他所想象的那么多錢。于是,他開始討厭這個工作,認為這個工作總是相同的,沒有什么變化。
  湯姆·愛迪生在路易斯維爾工作的時候,仍喜歡買書讀書。這里還有一個故事。
  一天晚上,他下班返回住所途中,發現一個舊書店里20冊《北美評論》只賣兩塊錢。他用口袋里僅有的兩塊錢把它買了下來,可是書太多,不好拿,只好向書店老板暫借了一只大袋子,把書裝進去,背在背上。
  走了沒多遠,進入暗巷,突然一發子彈從耳邊擦過。回頭一看,只見一個警官一邊大聲叫著“小偷”,一邊向他跑了過來。湯姆·愛迪生也以為附近有小偷,到處張望。警察命令道:“把袋子打開!”警官抓緊他的肩膀,這才知道警官是拿自己當小偷。湯姆說:“我不是小偷,這是買來的書,我要背回去。”警官仔細查看袋子里面的東西,然后說:“不錯,是書,可是剛剛我叫你的時候,為什么不停下來?”警官接著又說:“如果我的槍法再准一些,你已不在人世了。”湯姆·愛迪生說:“我不是小偷,我還以為附近有小偷呢。”
  警官向湯姆道歉。警官說:“晚上你最好不要在街上走”。湯姆笑著對警官說:“我的工作是做夜班報務員。”警官想不出什么話來回答湯姆。
  愛迪生在重返路易斯維爾后不久又被解雇了。愛迪生這次被解雇,是因為他擅自編造參議員候選人博茨當選一事造成的。他回憶說:“南方的弗吉尼亞州,當時正在選舉聯邦參議員。處于領先地位的候選人是約翰·M·博茨。但他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選票,因此,立法机构一天天地開會。有一天,傳來消息說:反對博茨當選的一方已經分裂,他可能在第二天當選。翌日,里士滿方向開始來電。然而,我剛收到‘約翰M博茨’這一名字,線路就中斷了。于是我冒險編造了一份電文,意思是說博茨已經當選。這樣路易斯維爾的各家報紙都及時作了報道。可是事后它們又登了更正。原因是博茨并未當選,而是像以往一樣,立法机构又休會了。”
  年輕的愛迪生依然保持著童年和少年時那种如饑似渴追求了解新鮮事物的精神。一次,他讀過巴西政府招募報務員的廣告之后,打算与曾在南部軍隊工作過的兩個報務員一道去南美,在巴西當報務員。3個年輕人匆匆忙忙离開了路易斯維爾,來到了新奧爾良,想從這里乘船到巴西。不巧,到南美的船已經早一天啟航了,下班還要等一段時間。
  3個人站在碼頭上,正不知怎么才好的時候,有一個西班牙人經過,這人是從南美載運水果來的貨船船長。他們想請船長帶他們去南美。船長說“不行”。他們問:“為什么?”船長接著說:“缺少考慮的年輕人,以為只要到了南美,就有很多賺錢的机會,那可大錯特錯!開發南美,可能還需要10年以上,目前,美國倒有較好机會,我每次看到像你們這樣怀著南美熱的青年,就想辦法阻止他們。”西班牙船長又告訴他們种种有關南美各國的情況。船長的話,只有愛迪生一人听從,他放棄了南美之行。其他兩人,還是搭乘下一班船到了南美。不料上岸不久,就患黃熱病死了。
  湯姆·愛迪生在路易斯維爾的職位又無緣無故地終止了。本來,西方聯合公司樓上有一個房間,專門放置充電池用的硫酸。一天夜間他無意中弄翻了一瓶,硫酸一直流到樓下經理的房間,蝕毀了書桌地毯等物件。后來,經理嚴厲地斥責他,說局中需要的是報務員,不是試驗員。此后不久,在1867年6月,他突然的离開宿舍,不再回來了。
  他又暫時地在辛城逗留下來。他租下一間小屋,以便白天進行試驗。在此,他的聰明才智真正得到了發揮。一位名叫喬治埃爾斯沃思的報務員,對電報系統有著很深的了解。在戰爭中,他曾竊听聯邦軍隊的電報。他向愛迪生建議,發明一种不能竊听的電報線路,這樣他們就可以將其賣給政府,賺到一筆錢。愛迪生果真搞出了這項創新。問題一旦解決,對此也就不再關心了,這倒符合他的一慣做法。
  此后不久,愛迪生离開辛辛那提,返回休倫港。他在老家住了几個月。這次回家是很不幸的。這時地方當局借口軍用,強迫愛迪生家族遷离瓦爾華斯住宅。父母親連夜把雜物搬往一個友人處,暫時居留下來,另外在郊外建筑新的居所。人們認為湯姆是愛迪生家最沒出息的孩子。他沒有工作,沒有錢。他在休倫港不愉快,他看到休倫的情況不如往昔,決定繼續流浪。他寫信給在波士頓的米爾頓亞當斯,托他代謀一個職業。亞當斯便把他的信交給了西方聯合電報公司的監察米利肯。“他抄電報時也能寫得這樣整齊嗎?”米利肯見了這印刷般的書法,贊賞地說,“如果他能夠的話,那么叫他來,我可以用他!”
  湯姆決定去波士頓。但是,密歇根遠离馬薩諸塞,湯姆當然不想步行去。于是,他為鐵路做一些工作,報酬是可以免費到波士頓去。
  1868年3月,他開始了他的大暴風雪中的旅行。他從休倫港出發,經過多倫多。由于大風雪,列車被困達24小時,最后到達蒙特利爾的時間推遲了4天。他身邊沒有應付耽擱如此之久的錢,等他到達波士頓時,已餓得精疲力盡,腰包几乎一文不名。
  湯姆找工作時,每個人都大聲笑話他。他的穿著給人一种土里土气的感覺。盡管如此,當他坐在電報鍵前開始發送電報時,卻是那樣的熟練,5分鐘之后他就找到了工作。他賦有一种超出凡人的天才。當他任電報員時,沒有一人能比他辦事敏捷而准确。當他在波士頓任電報員時,電報局的同事想戲弄他。下文就是他常談論的往事:“我進了電報總收發室,謁見夜班的總管。那時天气很冷,衣服單薄,我的奇特形狀,惹出許多笑話。后來我知道那晚的電報生,已經商定了方法,來戲弄我這新手。給我一支鉛筆,令我掌管紐約第1號電線。“等候了一小時,我被吩咐到一張特定寫字台去,收接拍給《波士頓先驅報》的電報。當時同謀者已約定由紐約一個最快的發報生來發電,想把我這個新手難倒。我絕無疑心地坐在桌旁,那個紐約人開始是慢慢地。不久便加快了速度,但我也很容易的跟著。這可令他生气了,努力增加他最高的速度,但不久又被我追上了。
  “那時我無意的舉頭一望,看見電報生們正環視著我,面上現出滑稽和興奮的神气,我于是知道他們是在捉弄我,但我仍假作不知。
  “那個紐約人于是開始把字句含糊的滑過,把符號混淆了。但我也曾練過這种收報的格式,所以一點不覺得不便。最后我覺得這樣戲弄也應夠了,并且那特別電訊也將近拍完,我靜靜地開了電鍵,用電文對我的紐約朋友說道:‘喂,少年,可以換過花樣了,用你的第二只腳來拍發吧。’這才打斷了那個紐約人的一切,他就把這工作交給別人去完成”。
  愛迪生贏得了這場“戰斗”的胜利,獲得了“最佳報務員的稱號”。
  這時他又像以前那樣重新開始了自己的生活:夜間工作,白天學習。在這里,他仍然無視上級。有一次,他寫了1500字的電文,由于間距太密,上司讓他重抄一遍再送交報社排字間。他受到斥責以后就改為寫大字,每張紙只抄一個字母。這樣,愛迪生就被調离了抄寫通訊稿的崗位,只是因為他能力出眾,才免于解雇。

  年輕的職業發明家

  波士頓是美國大西洋海岸麻省州的中心都市,著名的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就是在這個城市的郊外。在紐約成為一個繁榮都市之前,波士頓是美國第一大港;而在愛迪生生前波士頓仍保持著過去的繁盛景況。
  湯姆·愛迪生青年時代最為愉快的一段生活是在波士頓度過的。他和米爾頓亞當斯同住一棟公寓,總是在一起吃飯,所以,他們的友情更為深厚。G·F·米利肯是波士頓電信局的總報務員,他喜歡湯姆。米利肯對湯姆不是一般地了解,因此,米利肯對愛迪生的惡作劇不那么輕易動怒。
  波士頓是一個生活的好地方,這里与他過去工作過的中西部截然不同,學術气氛极盛。在波士頓公共圖書館可以讀許多書。這個城市的北部,其建筑奇特,街道筆直。這些對湯姆·愛迪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一天,他買到一本《法拉第電學研究》。這本書上有關電的知識比他讀過的所有書籍都翔實,它所闡述的電報業發展的理論基礎,使他受到很大的啟發。對湯姆來說,法拉第(Michacl Faraday )似乎被認為是世界上偉大人物之一。和湯姆一樣,法拉第也曾經是一個窮孩子。也像湯姆一樣,他几乎沒有上過學。他的最大發明是“發電机”。法拉第的發明創造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出名。他熱愛真理。他的作品淺顯易懂,沒有高深的數學推導,這特別适合湯姆的胃口。愛迪生在一次下夜班之后,帶回了法拉第的這部著作,從早晨4點一直讀到午飯前,同事們催他去吃午飯,他搖搖頭感歎地說:“我已經21歲了,人的一生多么短促,而要干的事情又那么多,若不勤奮努力,怎能工作得有成績呢!”在這段時間里,《法拉第電學研究》成了愛迪生的要好朋友,他把它當作枕頭枕著,常常半夜一覺醒來,想到什么問題,就立即拿出書來看看。他曾說:“一生中對我幫助最大的書,要算這本《法拉第電學研究》了”。他也曾發表過這樣的言論:“停止就意味著生銹”,“必須時常收獲,而不能一生只收獲一次。”
  那一時期,對電的重要應用,就是電報。而且電報的价值,已在內戰和戰后各大企業激烈的競爭中得到了确認。當然那時的電報技術還只是處于發端時期。在那些生產与修理電報設備的人們中,一种強烈的信念正在形成。那就是:這种新的技術應該繼續發展、改進,并擴大其使用范圍。
  對于這些急于擴大電的應用范圍的人來說,波士頓乃是他們的研究中心。愛迪生勤奮好學,精力充沛,波士頓當然也是他的理想之地。湯姆·愛迪生為了驗證書本上的內容,每看完一章,他就立刻動手做實驗,從而獲得更多的電學知識,為后來很多電工方面的創造和發明,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在波士頓西部聯合電報公司,愛迪生繼續搞他的發明研究。他的工資不高,經濟并不寬裕,只好勒緊褲帶,省下錢來買實驗器材。跟往常一樣,他的寢室与其說是休息和睡覺的地方,還不如說是書房和實驗室。“雖然他那种鄉巴佬的派頭多少給他帶來了不大好的名聲,但是,當他用一個簡單的錫箔裝通電流來殺死那些噬食他的午餐的蟑螂時,他卻贏得了同事們的尊敬。”
  湯姆沒有停止對二重發報机的實驗。他知道,如果他能找到一种辦法發明二重發報机,那么發電報花費小,每個人就都可以使用了。早先,在印第安納波利斯搞二重記報机,經理一發現,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他給攆了。后來,在孟斐斯搞二重發報法,上司知道以后,說他“异想天開”,是“存心搗亂”。而在波士頓搞二重發報机的實驗,卻得到了總報務員米利肯的理解和支持。米利肯對湯姆·愛迪生說:“你這個發明很重要,要是能成功的話,等于鐵路線舖上雙軌,無形之中,一條線變成了兩條線。”湯姆·愛迪生夜以繼日地進行實驗。
  米爾頓亞當斯(Milt Adams )于1868年5月寫了一個關于湯姆做實驗的故事,發表在《電報雜志》上。這個故事刊出以后,人們似乎對湯姆的工作產生了興趣。而他腦子里又有了另外的打算,又在憧憬著一個新的理想,想辭去報務員的工作,專門搞發明。
  不久,他走訪了波士頓市的許多工厂。其中包括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電話的最初制造商——聞名的查爾斯威廉姆斯所擁有的工厂。就是在這家工厂,1868年10月愛迪生和他的助手造出了投票記錄机的原始模型。
  他是在用新聞電報專線報道國會表決情況時發明這种机器的,因為他做報務員時注意到登記議員們的口頭表決票數很浪費時間。每次投票都要經過繁瑣的程序:需將一位位代表的名字分別呼喚一次。每呼喚一名代表,就將他的“贊成”或“反對”記在他的名字之后。有了他的這項發明,在唱名表決時,每個議員只需按一下他座位上的電鈕,他的表決便立即在議長的辦公桌上記錄下來,并自動進行表決計數。
  為了解決這一發明專利的申請問題,愛迪生請了波士頓著名律師卡羅爾·D·萊特。后來,萊特描述這位年輕的當事人——愛迪生,說:他是個缺乏禮貌、貪得無厭、才智出眾、主意頗多的人。1868年愛迪生提出投票机專利申請,8個月后便被駁回。
  這架机器他先拿給了麻省的官員們欣賞,然而官員們不太感興趣。爾后,愛迪生又把它送到了華盛頓國會進行實地演習。愛迪生認為,這台裝置能加快國會的工作,定會受到歡迎的,他至少可領到5万美元的酬金。然而,愛迪生剛剛對一個國會委員會表演了他的机器,一位國會議員告訴他說,他們無意加快議程,有的時候慢慢地投票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委員會主席更作出直爽的判決:“年輕人,這恰是我們所不需要的東西。你的發明可能會破滅少數党影響立法的唯一希望……。而且,既然現在占支配地位的多數党知道有朝一日他們也可能成為少數党,所以他們也和他們的反對党一樣,不愿意改變”。這件事使愛迪生得出一個教訓:搞發明,首先應考慮人們的普遍需要。像投票記錄机這种對大眾無用的東西,往后再也不搞了!他毫不气餒,把自己的目標寄托在“商業需要”上。
  雖然投票記錄机沒有產生社會效益,它卻使湯姆出了名,波士頓人知道他是一個真正的發明家。
  看過報紙的波士頓女子中學,馬上邀請愛迪生去作有關電報技術的演講。由于愛迪生不善言詞,多次謝絕對方的邀請,可對方還是不死心,最后愛迪生沒法推脫,只好說:“如果和亞當斯同去,我就可以考慮。”雖然答應了演講,愛迪生面對那么多的女學生,站在講台上,竟連話也說不出來。他控制了自己的害怕情緒,那天總算應付過去,可是他卻淌了一身冷汗。
  愛迪生的演講,博得許多掌聲。回局后,他們倆便互相批評短處,愛迪生對亞當斯道:“你實在太不行了,你看我多么的從容啊!不慌不忙,她們都對我拍手表示歡迎佩服,但她們一看到你這付尷尬的惡形面孔,差不多連嘴巴都笑歪了。”而亞當斯呢,當然也自以為比愛迪生好,當下就笑他道:“你才是不行呢!當時我看到你這付怪形怪狀的面孔,几乎要把我笑煞,我看她們都明目張膽的笑你,弄得我都難為情起來,你現在非但不肯承認,反咬我貽笑他人,真正不要臉呀!”他們這樣互相推諉著,同事們都听得大笑起來。
  女孩子們似乎非常喜歡听愛迪生談話。從此以后,她們中的一個女孩子無論什么時候在街上見到湯姆,都向他微笑說,她喜歡听他談話。但是,他十分害怕与婦女交談,因此對她們投來的微笑佯裝不知。
  這時紐約城中的交易所和經紀人之間的通訊都采用一种電信机,向各處報告交易所行情。
  愛迪生認為此事大有可為,便設法加以改良。他認為接受机一端的守候人是不必要的,而且接線也可以減少。這兩者不但都成功了,而且他又發明了“极化繼電器”,這對于電极界是一個不小的貢獻。
  他的計划完成后,便申請專利,決定在波士頓也建立起通訊网來。他向各辦公室兜售,結果征得了三、四十家訂戶,于是在金業交易所樓上的一間小室中開始營業。
  這事業的前途雖然很有希望,但因收入太少,他便轉而注意發展各業商家都可應用的通訊机械。他設計了一個字母盤,轉動這盤可以拼出整個文字,同時傳送到另一室的字盤上去,那邊便可以從盤上按字母抄下來,再拼成電文。湯姆著手開設工厂,雇用了几個職員,專門制造這通訊机。
  隨著此机應用的逐漸擴大,湯姆又想到他的電報印刷机。這個試驗在波士頓未有獲得成功,他想在紐約也許可以成功,于是他便動身去紐約了。
  21歲的愛迪生不善于鼓吹,因而到處碰壁。他的新机械又大受打擊。在挫折中他重又回到了波士頓。
  他沒有灰心。1868年12月,《報務員》雜志登載了与愛迪生聯系的地址:“波士頓科爾特街109號,信件由電報儀器制造師小查爾斯威廉姆斯傳。”1869年1月,該刊又刊出:“愛迪生已辭去他在西方聯合公司波士頓分部的職務,他將全力以赴地推出新的發明成果。”
  他是電報員出身,當然首先就想到改革電報机。在搞自動投票記錄机以前,愛迪生就打算發明一种可以同時在一條線路上發送兩份以上的電文的机器,他把這個机器叫做二重發報机。因為這項實驗太耗費資金,他未能進行下去,才去搞那台倒霉的投票机。現在投票机沒有人用,他決定重整旗鼓,繼續試驗二重發報机。
  他集中精力搞研究,頗有點破釜沉舟的勁頭。他每天把自己反鎖在屋里,一心搞實驗,有時甚至一個星期都不出門。餓了就用几塊面包充饑,喝點清水。一天,亞當斯來到愛迪生的房里,見他正費勁地裝配一台古怪的机器,滿屋子亂得像個雞窩。看樣子,發明搞得并不順利。亞當斯關切地問道:“有成功的希望嗎?”
  愛迪生苦笑了一下說:“暫時還沒有。不過,要是不成功,我就決不出這個房間的門!”
  “你何必這樣自找苦吃呢?”亞當斯同情地說。
  愛迪生執拗地回答:“親愛的亞當斯,我一定要發明出給人類造福的東西。我認為,一個人在短暫的一生中,最好的貢獻就是造福大眾。”
  听到愛迪生的這番話,亞當斯很受感動。他相信愛迪生雖然目前處境不佳,但前途卻是無量的。
  1869年初,愛迪生申請在西方聯合電報公司的線路中試驗。西方聯合公司對愛迪生的改良方案不感興趣,拒絕了他。愛迪生轉而向大西洋——太平洋電報公司申請。該公司表示對愛迪生的改良方案感興趣,借給他800美元,供他完善設備的最后部分。
  4月初,他帶著机器來到該公司設在羅徹斯特的報房。這時,他已通知了線路另一端的紐約報務員。在紐約的一端,由著名報務員波普(Franklin Pope )負責。
  試驗約定在第二天早晨報務稀少的時候舉行。湯姆在雷諾拱街電報局里向紐約發報,可是卻未見對方回報。他相信這方法一定能夠成功,仍繼續向紐約發報;但是他終于發覺對方早已置之不顧了。這次試驗使湯姆大感失望,他不得不神情沮喪地回家了。
  他到專利局去登記他的發明,可是沒有錢是不能呈請的,他只好眼看另一個發明者走進局來,獲得了專利。這件事使他非常難受,一年來他所受的挫折,這次達到最高點。
  數月的勞動一無所獲,多年的夢想成為泡影。受迪生把借來的錢全都花光了。在波士頓,沒有人再給他較多的錢。他的全部家產就是一堆破銅爛鐵。他不但吃飯成問題,而且隨時都有被債權人控告的危險。愛迪生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于是決定去紐約另謀發展。
  1869的深秋的一天,愛迪生偷偷地乘船离開了波士頓,送行的只有亞當斯一人。亞當斯說:“愛迪生,你決定离開波士頓,我也下決心去舊金山。”就這樣,他們倆人分道揚鑣各自東西了。
  關于愛迪生怎樣在紐約找到他的最初的一件工作,曾有過許多矛盾的不真實的傳說。這里包括愛迪生自己的生活史,是用他自己的話述出來的,可以視為一個真實的供述。
  “在1869年,一個深秋的早晨,法耳河的汽船把我從波士頓載到紐約,”他說。“那時,我剛滿21歲。我帶著我的地氈捆成的被包,從跳板上走起來的時候,自己周身打量了一下,才知道我口袋里沒有一文錢。我須把我所有的錢充作旅費。我由甲板上走上街來,想要決定做點什么事。“我已經覺得很餓了——早餐似乎非常重要。一個流浪的少年,怎樣能得到一餐早飯呢?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可是從我的步行之中抬頭一看的時候,看見我正經過一個批發的制茶店。從門外一窺,我看見一個試茶的專門家,正在每口熱气騰騰的鍋里分辨茶的种類。我走到里面去了,問他可不可以給我一份式樣。他對于這事很客气——這就是我在紐約城里怎樣得到第一次早餐的情形。
  “我認識一個在波士頓和我同事的電報生,他在城里一個什么地方有點工作,于是我的第二步,就是去探訪他。他是一個有趣的人,我很相信,他會要顧念我,直到我有了工作的時候為止。我終究找著了他,不過知道他在一星期以前,自己失了業;他所幫助我的,充其量只能借一塊錢給我;這一塊錢我必須用到找著工作的時候。“我在好几個電報局里自荐。我請求華爾街金价指示公司里我所認識的一個人,讓我在那屋里住下,放平屋角里的几個麻布袋,我就做成了一個很舒服的床舖。“那時金价指示公司管理了許多經紀人的存貨車。這就是近代新聞電紙條的先導。那個机器非常簡單,很像街上電車里面的一個車費登記机,——包括一個小長方形的盒子,前面有一個長橫閂,几排平列的數目字,被兩個關鍵管著。這樣的机器,這個公司里大約有300個,都由總厂的一座總机器撥動。
  “我對于這种器具發生了很大的興趣,并且我有很充足的時間去研究它——紐約城里電報局的工作既不能像我期望的那么多。
  “這時我想盡力把我的一塊錢用到食物方面去。在那時代,城里有一個咖啡店,是一個公司開辦的,叫做史密斯麥勒爾咖啡店,我知道他們一角錢賣一大碟桔子湯餅和一杯咖啡。我常常喜歡桔子湯餅,而且可以吃得很飽。确實,我有好几天都是用它作為我的主要食品。
  “我靠著這一塊錢能夠過几天,我全不知道——可是我的命運突然地轉過來了。這個運气之來,完全由于我所研究過的那個金价指示机。那時的金融非常緊急,金价的改變足以決定全市的物价和市价。自然指示机如果稍有一點扰動,其影響是非常嚴重的。市面已經呈了一种恐慌的情形,好像每點鐘都有一触即發的形勢。
  “這時發生一种情形,公司里總厂的主要机器驟然停止了。一個連接的彈簧斷脫了,落在兩個齒輪的中間,那里不能容受這個彈簧。管理這個器具的人太慌張了,想不清楚該怎么辦;公司的總理勞斯(Samuel s Laws )博士奔出來查明是怎么一回事的時候,他更著急。這時,這地方漸漸站滿了一些送信的仆役,是從各經紀人那里遣來的,他們見工作停止,几乎瘋狂了。几分鐘之內,那里便成了從來沒有見過的最好的瘋人院的模樣。除非總机器能修理好,否則別的机器都不能工作——而且市面已經瀕于崩坏的危險了。“在慌亂發生以前,我已經擠著挨近机器了,我相信我找出了那毛病在什么地方。勞斯博士是個很容易慌張的人,他簡直一上一下地跳起來了,所以我很不容易引起他的注意,可是當我使他明白我已經找出了錯處在什么地方時,他就命我立刻去修理。我脫下我的短衣,在兩點鐘之內,我們使這架机器又走動起來了;我一生要算這次是最聚精會神的做事了。“勞斯博士對于我,好像很感激,要我第二天去會他。我想,也許因為我所作的事,他要給我10塊錢——可是他所作的使我惊倒了,以致我簡直不能說一句話。他給我管理一切机器的工頭的職務,月薪300元。這比我先前所賺過的月薪要多3倍,我一時以為他是和我開玩笑的,我覺得那么高的薪金給任何人都是不可能的。
  “我做的頭一件事,就是請那個讓我在這屋里歇宿的朋友吃一頓最美的大餐。我在紐約城里找到了第一次的工作,我要怎樣的感謝他啊!”
  他的地位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不久前,他是兩手空空來到紐約的,現在他已當上了總工程師。夏天,他申請了一項專利,即在波士頓發明的紙帶股票行情接收机基礎上的改良設計,將洛斯的金价指示器發展成可以与洛斯公司的敵手黃金与股票電報公司的設備相媲美的設備。
  這樣洛斯公司便給西方電气公司造成了意想不到的競爭威脅,于是西方聯合公司盤下了這家公司,愛迪生再次成為西方公司的雇員。不久,他又辭去了公司職務。
  愛迪生和波普一直是好朋友。1869年10月1日,他們開辦了他們自己的公司,這個公司取名為電器工程師波普——愛迪生公司,公司的地點在百老匯78號和80號的股票交易大樓。它是美國這類公司的第一個,主要承辦私設電信線工程。愛迪生在《報務員》雜志刊登了公司成立的消息。消息中有一句話是:“在電報業務領域,本公司已遙遙領先。”這時,富蘭克林·波普不到30歲,托馬斯·愛迪生22歲。
  為了省錢,湯姆租住在新澤西伊利莎白市的波普家。此外,又在外面另外設有一間發明實驗室,那是在离開住處相當遠的地方,一位醫生的診所里面。他后來形容當時的情形說:“早上6點起床,7時乘車到紐約,在事務所工作到下午6點,然后和波普分手到實驗室,在實驗室從事發明的构想和實驗,再乘凌晨1時的火車到伊麗莎白站,步行1公里回到住所。冬天冷的時候,在途中常常差一點就給凍死,上床睡覺往往是凌晨2點了。”
  愛迪生勤勤懇懇地工作。這時新公司已經有兩件發明獲得了專利,一是金价印刷机,另一個是美國印刷机。這些發明利費茨(Marshall Lefferts )不久也知道了。波普和愛迪生兩人又在紐約設立了一所私人電報局,專供商家私人通信。后來又設立第二個,專向購買者和證券經紀人報告開盤金价。利弗茨決定抵御這种威脅,乘對方羽毛未丰之前將它收買過來。經過6個月的努力,他終于和波普——愛迪生公司協定,以1.5万元的代价購得其發明。愛迪生由此掙到了5000美元,這是他在此項資產中占有1/3的股權所致。愛迪生似乎從來沒指望過能得到這么一大筆錢。
  利弗茨此時不愿愛迪生脫离自己的控制。他慫恿愛迪生在紐瓦克的一家工厂里研究改進金价指示器。這時,湯姆開始認識到他的發明對西方聯合公司是多么的重要,他的發明對凡稱為“黃金”和“股票電報”公司的其他公司也同樣重要。他最后制成了一架所謂“愛迪生普用印刷机”。利弗茨為愛迪生的試驗提供資金,并交給愛迪生特定的研究課題。愛迪生把他的一些發明送給了西方聯合公司,該公司使用了他的一些發明。
  1870年的一天,托馬斯·愛迪生在利弗茨辦公室給西方聯合公司的一些工程師展現了這种新的發明。這种印刷机能自動地使各机整齊地運動,用時不必接触電鍵,只須把總机轉動四下各机便能一致,簡易而且實用。
  利弗茨和其他人非常喜歡這种發明。他說:“愛迪生,無論如何,請你把這种發明讓給我,我將按照你的希望,付給你發明的權利金。”利弗茨問愛迪生,這項新發明值多少錢。愛迪生心想5000美元足矣,即使給3000也沒有怨言,由于他不敢提出這樣龐大的數目,才謹慎地說:
  “請經理先生說個价錢吧!”
  “你覺得4万元如何?”利弗茨試探地問。
  愛迪生在后來的回憶中這樣說:“听到這個數目,我几乎要昏厥過去。”“我擔心他會听見我的心跳。我盡量抑制著自己的感情,表示這個价錢是公平的。”
  利弗茨告訴湯姆·愛迪生,要他兩天以后來簽合同,領取支票。但是,愛迪生覺得利弗茨是在欺騙他,利弗茨的目的是獲得發明,尋求一种不付錢的方式。他曾听說過關于大商人的這种行徑的許多故事。
  他回到利弗茨的辦公室,簽了合同。愛迪生得到了一張4万美元的支票。他從來沒有去過銀行,當他去銀行兌現金時,先在外面等著,看別人進到銀行時做些什么。他進入銀行,把一張支票遞給一個銀行職員,這個人向湯姆大聲喊叫。湯姆不懂他的話,因為他的耳聾。他帶著支票离開了銀行。他認為,他怕上當受騙的种种擔心已經得到證實了。
  于是,他回到利弗茨辦公室,向一個人談起此事,問題立即得到解決。這個人解釋說,銀行職員只要湯姆在這張支票上簽名,證明他的名字是寫在支票上的那個人。這個人帶著愛迪生又到了銀行,在支票上簽了名。這個人告訴銀行職員,湯姆是真正的湯姆·愛迪生。然后,銀行職員付給了湯姆4万美元。
  但付款員故意撿了許多小額鈔票給他,湯姆塞在周身的衣袋里,弄得臃腫不堪。在乘船回到紐瓦克后,他徹夜不眠,坐守在他的財富旁邊。早晨,他請教了經理,把錢存入銀行,方才安心的回紐約。
  休倫居民听到這消息后,都興奮地紛紛議論著。有一個叫加斯勒(Conrad C.Gasler )的說道:“4万元錢在我們休倫人看來要抵到4000万元。那些早時和阿爾同學的孩子都覺得他是世上最偉大的人了。
  “愛迪生得到了這筆巨款,但他已經成為受‘西方聯合公司’控制的一個發明家,因為,在公司對于他的貢獻付給丰厚的酬金以資鼓勵時,公司就占有了他的發明的全部權利。不過,他這個成功者當時還只24歲,因此,盡管他只能專為一家公司制造證券報价机,就他本人來說,他是自己的主人”。
  在愛迪生漫長的一生中,他曾反复強調,自己賺錢的主要目的,就在于籌措資金進行深入的試驗,使自己的發明成果得以在市場上出售。的确,他的第一筆4万美元就用在了這方面。
  1870年,愛迪生用這筆錢在新澤西州紐瓦克市的沃德街10號与12號建了一座工厂,專門制造各种電气机械。他的最大的訂戶是利弗茨,訂了1200台“愛迪生式万能印刷机”。其他公司也相繼送來訂單。開頭只有職工18人,可是每個月都因工作需要,增加人員而且忙得需要兩班日夜開工。上班時他要親自巡視,所以每天睡眠時間很少,一般不到4小時。他的工厂工作效率很高,每天能造交易所行情電報傳送机45台。
  隨著紐瓦克工厂的建立,愛迪生真正成了美國東部世界巨大工業的組織者。他不但足智多謀,深諳金融銀行業務,而且鍛煉出了知人用人的心計。對于公司的會計工作,他持有一种傲岸、不屑一顧的漠然態度。他曾經說:“我只管管工資帳,瀏覽一下報表,一般是簽字照付。第一次報來的帳單,是一份抗議,我只得迅速處理,提高了工錢。”隨著經營范圍的擴展,他將這項工作交給了一位把他的事業管理得井井有條的商業經理。
  湯姆干工作有一种不平常的思想。他干工作沒有時間概念。他的工人和他一樣,對工作抱有极大興趣。無論是他還是工人們,都不知道什么時候該下班。他們沒有一個人是“為了”愛迪生而干活的,而是和他來“一起”干活。愛迪生干的事,沒有一件不屬于工作上的。他和工人像親兄弟一般,融洽的友誼使得工人們參与了他的每一項重大發明。對他們來說,世界上沒有什么比他們的工作更愉快。
  愛迪生的工厂不斷擴大。職工最初只有18人,不久,由于訂貨增多,職工人數增加到150多人了。愛迪生招來另外一個人,此人叫威廉·昂格(William Unger ),是該公司的合伙人。他們雇人干活,為西方聯合公司提供愛迪生所發明的東西。他的工人有許多人跟他多年,他們營造電動的鐘表或其他机器,如英國工程師查爾斯·巴切勒(CharlesBatchelor )、瑞士鐘表匠約翰·克羅西(John Kruesi )、德國技師西格蒙伯格曼(Bergman ),以及無所不通的約翰·奧特(John Autte )等。他們所得工資不高,因此希望多干工作。
  當愛迪生完成某項重要工作時,他就給工人們增加工資,所以优秀工人都想到愛迪生工厂工作,而且工作很努力。當他們完成一項難度大的工作后,愛迪生給工人們在實驗室開宴會,或者關閉車間,帶全体工人出外釣魚。
  愛迪生經營有方,使得工人們對愛迪生簡直到了頂禮膜拜的地步。他們相信,愛迪生的腦袋本身就是一台精巧的發明机器,只要人們預見到將會發生什么問題,愛迪生總能及時加以排除。“据熟悉愛迪生的工人們說,愛迪生的辦公桌通常放在車間的牆角。每當他完成一項發明時總要立即站起來,開始跳一种類似于非洲大陸上班圖人跳的那种原始舞,借以表達他完成發明的喜悅心情,而且,嘴里還不停地咒罵,埋怨為什么這么簡單的解決辦法當初怎么沒想到等等。這已經成了一种標志、信號,工人們一看到愛迪生跳舞便會圍過來,接受這位老板的明确指示,先是繪圖,接下來是制造”。這個時候,愛迪生在工厂拼命干活。有一次,愛迪生接了差不多3万元的通信机的訂單。但是机器有毛病,不工作。愛迪生把全体職工召集在一起。他說:“不把這宗貨品完成,誰也不能出去一步。”
  他們連續工作60小時,愛迪生和職工們几乎都沒有睡覺,一直啃著面包在工作。工人們的妻子站在車間外面哭叫,她們中的一些人通過窗戶把食品袋推進去。
  愛迪生沒有改變他的主意;直到机器完全修好,完成這批訂貨,門才打開。但是沒有一個工人對愛迪生有怨气,雖然等候在大樓外面的妻子們的心情不一定如此。
  机械完成之后,愛迪生對大家說:“回去好好睡一覺,睡醒后如果覺得在這儿工作不好,那么不必回來。”可是,還不到24小時,全部職工又回到工厂來了。職工們看到愛迪生對机械的优秀才能和本身率先做職工們兩、三倍的工作,打心底里佩服他。
  愛迪生這時24歲,和童年時代一樣,頭發蓬亂,大大的頭,一對藍色的眼睛。雖然他的許多工人年齡比他大,但他們都叫他“老人”。
  他在紐瓦克呆了5年。這5年對愛迪生來說是輝煌的5年。他將厂房的一部分用作實驗室,有時他獨自一人在實驗室里做實驗、搞發明。
  他是一個著名的發明家。因此,許多發明家專程來紐瓦克拜訪他。他除了花很多時間應酬、接待這些發明家以外,還花許多時間尋找其他人的新机器上的毛病,他的腦海里充滿了發明。
  愛迪生能夠以自己的努力而發明出各种東西,得益于他的母親。對于母親的偉大,愛迪生有說不出的感恩之情。一天,愛迪生收到家信,獲悉母親病危,便立刻赶回家去。好不容易赶著見到了母親,母親的頭發已經全白,因病而消瘦的母親,無力地睜開眼睛,對愛迪生說:“是阿爾嗎?”“媽媽,你一定要好起來,我的工作才開始呢!”他握住母親的雙手。
  母親低聲歎息著說:“阿爾,我不行了!我會在天上看著你工作的。”
  愛迪生淚如雨下,泣不成聲。對愛迪生來說,母親比誰都重要,可是,現在這位他最敬愛的母親即將离開人世了!“阿爾,不要哭,你還年輕,以后也許會碰到更多痛苦或不愉快的事,可是你不能气餒,要有勇气,面對希望。”母親好像教導小孩子似的,慈祥地鼓勵他。
  1871年4月9日,愛迪生的母親与世長辭了,享年61歲。
  愛迪生將母親埋在湖畔的小山上。他跪在母親墓前大哭了一場,才踽踽地回到了紐瓦克。
  他覺得,只有努力加倍工作,才是對母親的最好的紀念。他暗自下定決心,不論白天、黑夜,管它春秋、冬夏,前進的腳步決不能有一刻停留,攔路虎再多,困難再大,也要昂首挺胸迎上去!
  因慈母去世而處在悲哀中的愛迪生,并不知道不久會有新的幸福來臨。
  一天,他中午吃飯時間從研究室出來,突然下起了暴雨,愛迪生拿著雨傘下樓,看見門口兩個年輕女孩在避雨。“傘借給你們好不好?”愛迪生爽快的這么說。這兩位小姐,最初有點害羞,不敢答腔,最后說:“那么,謝謝了。”原來這是兩姐妹,姐姐叫瑪麗·斯蒂爾韋爾(Mary Stillewll ),年齡16歲,妹妹叫愛麗絲(Alice )。
  關于他們是如何相識的,人們說法不一。而這种“其說不一”,也正是愛迪生私生活在流傳中的一個特點。不管怎么講,瑪麗·斯蒂爾韋爾1871年夏确實是在紐瓦克工厂做事的。瑪麗的頭腦不錯,關于研究發明,也能了解一些,她最大的長處是勤奮。
  愛迪生為了研究,不只是美國出版的,還從倫敦、巴黎等處買來許多化學書籍,把研究室堆得滿滿的。
  他每天都要查閱那些書籍,重要的地方還畫上紅線。瑪麗的工作則是將那些畫過紅線的部分抄下來,照順序整理好。瑪麗十分佩服愛迪生,他看書時就在書房吃飯,晚上睡在椅子上,醒來又再看書。做起實驗來,那怕是100次、200次,不斷反复地做,絕不灰心。
  愛迪生也喜歡瑪麗的勤快。由于這兩個人對工作、家庭和在思想上都有共同的見解,這樣,他們不知不覺互相愛戀著。愛迪生不顧新娘父母讓他們推遲一年再成婚的要求,1871年圣誕節便与這位淺色頭發的姑娘結成了伴侶。他把她安排到自己在紐瓦克購下的新居,不久又攜她去尼亞加拉瀑布度密月。盡管對愛迪生的這一段情況,有种种傳聞,但有一點卻得到了确認:在結婚那天,愛迪生仍在他的試驗室里工作。他們于1871年12月25日下午舉行婚禮。
  愛迪生的母親已經去世,湯姆家沒有人來參加他的婚禮。儀式一結束,在賓客正要鬧洞房的時候,愛迪生羞怯地把臉貼近新娘,咬著耳朵悄聲地央求說:“親愛的,我有點急事到工厂里去一趟,一會儿就回來陪你吃晚飯。好嗎?”
  瑪麗點點頭,同意了。她想,在這种時刻,他是不會耽擱太久的。可沒想到,愛迪生一去就像斷了線的風箏,飄飄搖搖,渺無蹤影。前來賀喜的人還以為愛迪生怕鬧新房躲起來了呢,就各自散了,新房只有新娘一人。事后,有人責備愛迪生,圣誕節之夜,又是新婚之夜,卻讓新娘一個人孤獨地守在新房里,多不好啊!
  原來,就在婚禮之中,愛迪生的腦海里突然浮現出一個解決自動電報机的方案,這是他近來冥思苦想,但一直未能解決的問題。“人逢喜事精神爽。”他急于要去做試驗,也就顧不得陪新娘和客人了。
  愛迪生一進試驗室,脫下禮服,立刻全神貫注地干了起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他像著了迷一樣。夜幕降臨了,他習慣地點上燈繼續干。
  湯姆的朋友、他的工人約瑟夫默里(JosephMurray )來到試驗室,看見愛迪生正在聚精會神地做實驗,就大聲喊到:“好啊,先生,到處找你,原來你躲在這里,都快把新娘急坏了!”
  “現在是什么時間?”愛迪生問道。
  “已經是晚上12點啦!”默里回答。
  “我必須回家,”湯姆說道,“今天是我結婚的日了。”毋庸置疑,愛迪生与妻子是真誠相愛的。他對妻子的愛日益彌篤。但是他并未因此而放松自己的事業。盡管家庭生活和養育后代對他是有吸引力的,可愛迪生卻從未陷在里邊。相反,家庭的建立結束了他事事都得自己動手的困難局面,使他得以將全部精力集中于發明工作。
  在紐瓦克,他最先著手的項目,就是自動發報机。近代電報是用電傳遞信息的裝置。1790年法國的佳普(Jarp1763—1805年)發明研制出一种視力信號机。有線電報的發展走過了靜電電報、電化學電報和電磁電報三個階段。一位匿名者在1753年發明靜電電報,1804年西班牙工程師沙爾伐以伏打電池作電源發明了第一部電化學電報。1833年德國科學家高斯(C.F.Gauss 1777年—1855年)和韋伯(w 。E.Weber 1804—1891年)研制成電磁式電報机。實用電磁電報的發明主要應歸功于英國的科克(w .F.Kooke 1806—1879年)、惠斯通(C.Wheastone 1802—1875年)和美國的莫爾斯。1836年科克制成了電磁電報机,并在1837年申請了第一個電報專利。倫敦皇家學院自然哲學教授惠斯通是科克的合作者。莫爾斯(Samuel F.B.Morse )是19世紀美國的第一流畫家。1835年他研制成電磁電報机的樣机,又根据電流通、斷時出現電火花和沒有電火花兩种信號,于1838年發明了用點、線組成的“奧爾斯電碼”。1844年在美國政府資助下,建成了從華盛頓到巴爾的摩全長40英里的電報線。從19世紀中葉起,掀起了一股舖設海底電報電纜的熱潮。
  1850年舖設成英法海峽間海底電報電纜。到1902年電纜已穿過太平洋,把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連接了起來。
  愛迪生應紐約自動電報公司的邀請,改進了英國人利特爾制造的鑿孔机、收報机、發報机、收報紙條的藥制法等,他排除了長途電報的障礙,使紐約到費城每分鐘通電報1000字,紐約到華盛頓間每分鐘通電報3500字。從1872至1875年,愛迪生先后發明了二重、四重電報机。
  莫爾斯雖然是電報的發明者,可是西方聯合公司說:“如果不是因為愛迪生的二重電報法和四重電報法所得的成功——給了愛迪生最初的榮譽——則現在電線聯結上崇宏的發達恐怕是不可能的事。”
  愛迪生正在研究的自動發報机,是在20多年前由亞歷山大貝恩設計制造的。愛迪生是要根据某种原理對這种机器進行技術改造以去除某体障礙。在貝恩之前,最快的發報速度只達每分鐘50個單詞。貝恩的机器裝置,可以以每分鐘400個單詞的速度發出。1850至1870年間,人們對貝恩系統做過多次的改造。但是,這种自動發報机仍存在一种致命的缺點。在長線路里,人們發現不同的信號經常混在一起。愛迪生初次遇到的是喬治D利特爾(GeorgeLittle )的改進型机器。這台机器被一些商人用來創辦了自動電報公司。利特爾的裝置能夠運轉,但效果极差。1871年初春,愛德華特H約翰遜(Eadweard Johnson )帶著這种机器,代表該公司求教于愛迪生,問他是否能將這台机器進行改進,愛迪生提出要收款4万美元。
  雙方談妥以后,愛迪生開始工作。經過逐步的觀察、分析,他改進了机器的整個系統。
  他在研究這一課題時,表現出了自己的典型作風。約翰遜曾對此有所描述:“一天晚上,我走進房間,發現愛迪生坐在那里,腳邊一本摞一本地放著5英尺高的化學及化工書籍,那是他從紐約、倫敦和巴黎索購來的。他夜以繼日地研究這些材料,吃飯也不离工作台,睡覺只是在椅子上靠一靠。僅用了6個星期的時間,他就讀完了這些書,并寫下了厚厚的一本提要,還按照方程式做了2000次試驗,最后終于得出了結果——一個适合于他的要求的發現。依這种方法,可以在250英里長的線路,以每分鐘200個單詞的速度發報。”后來,他解決了這台机器在處理信號末尾的失真和發送帶本身的問題以后,用自動電報机在紐約華盛頓之間完成了每分鐘1000字的收發,而在紐約費城間收發的速率竟可以增加至3倍。另外他又抽空繼續研究二重電報術,結果他完成了兩种方法:一种是“异向二重報”,兩電台可以同時在一線上發送電訊;另一种是“同向二重報”,即一線上同時可以發送兩個不同的電訊。
  “在這個時期,各种各樣的新發明一經愛迪生的手就真正發揮出作用來。過去老是出毛病的電報收報机得到了顯著的改進,其他一些裝置經他改善后也大不一樣,從來沒有像現在使用得那么好。1872年,他取得了38項發明專利權;1873年又新增加了25項。”
  愛迪生的贊助人深信他能在電線上傳送字母,專門為他開辦了一個工厂。現在由他管理的工厂有3個,他同時進行45种不同的發明。在紐約与卡羅來納進行長距离通訊試驗對,南端由約翰遜和另一個電報生德蘭尼(PatrickDelaney )負責。百老匯路的一個頂樓上便是愛迪生的總部。德蘭尼說:“他每夜在解著新的疑謎。電訊是由查理斯頓一端發出的。約翰遜和我充作裁判,我們的意見總是一致的,有時是‘n G’(不好),有時是‘還好’。”
  試驗接近完成時,贊助人決定將電報机送到英國宣傳。他們請愛迪生親自出行。1873年春,愛迪生同一名副手帶了一袋衣服和3大箱設備乘船到了英國。但是這次訪問卻給他留下了不快的記憶。
  根据英國郵電部對試驗的要求,以每分鐘500字的速度由利物浦向倫敦發報,每隔半小時發一次,要持續6個小時,在利物浦這一端由他的助手負責,在倫敦這一端由愛迪生負責接收。由于將要使用的設備不好,他買了一种价值100個金几尼的電池組,及時地送到利物浦,試驗才較為成功。
  他又把這一系統運用到海底電纜的通訊中去,但收獲甚微。他提出要在存儲于格林威治的水池中的2200英里長的電纜上進行試驗。后來他被允許只能在晚上使用這條電纜。可是纏繞著的電線竟誘生了极大的感應。最初試驗時,發送一個點號,在接受机上竟划下了27尺長的線條。他努力了兩個多星期,竭力設法去除這個缺點,可是他當時并沒有理解到這個原因,勉強的獲得每分鐘發送兩個字的速率。
  愛迪生失望地回到了美國。當人們問他對英國的印象如何時,他回答說:“英國人是不善于發明的民族;他們不愛吃餡餅。要想發明,你的系統必須徹底打亂。最好的辦法,就是吃可口的傳統的美國餡餅。”
  愛迪生回到紐瓦克后,埋頭設計一架取代莫爾斯的電報机。這時他忽然憶起了過去發現的一個現象來。那時正注意著自動電報机筆針下濕紙條的旋轉,他察見如果電流從筆針流過紙條,那紙條的行動便會加速起來;也就是說,紙條是在滑行了。這似乎是一個無足輕重的現象,然而也不能逃過他的注意。他利用了這舊時的發現因而獲得他的第8個專利。“我用一塊由小電動机旋轉的白堊來代替磁線。白堊上安放一根指針,和音響机相連接。這樣一來,佩吉(CharlesGrafton Page )的發明便毫無价值了。”
  他根据這一原理,接著又制造了几架新机,成績都非常圓滿,西方公司總裁威廉奧頓(William Orton )因此獲得了專用權。他愿意付給愛迪生10万元酬金,約定每年支付6000元,在17年中付清。他知道如果把這巨款一并交給愛迪生,那他就會立刻一花而盡的。
  愛迪生在給他的父親的信中寫道:“我最近在電學上又有了一個新的發現,我曾把它在費城賓州大學的美國科學會的例會上公布。他們都認為這是一個別出心裁的重要發現呢。”有一天,奧頓又把這27歲的發明家叫進辦公室來,要他試驗四通路系統電報机。
  “你能供給我8個電報生和一些電線讓我試驗嗎。”愛迪生問道。“晚上你用地室好了,那里地方很大,你可以在鄰室間試驗通訊。你要的電報生我可以給你。”奧頓回答。奧頓如約的派了8個人供他指揮。8個人分派兩室,每室中兩個收,兩個發。愛迪生來往于這兩室間,調節著校准著那些机件。
  他把其他事情都擱置一邊,全部精力投向這項試驗之中。這時,他的錢已經快花完了。債主對他加緊壓迫,揚言將變賣他的財產抵償債務。他為了不使門上插上紅旗,每天便得繳付郡長5元錢的罰金。
  他面臨的問題之一是,使電流保持絕對平衡。不久,他發現一般的可變電阻器不适用于他的設備。愛迪生心想:既然某些半導体可在不同的壓力下改變它們的電阻值,那么可不可以利用這一原理設計出新型的電阻系統呢?于是,他在一塊鋼板上裝了一個用絕緣材料制作的圓筒,又在圓筒里裝上50張膠料浸過的綢片,再用极細的石膏粉將圓筒填充起來。綢片上方,再裝上一塊金屬板,然后借用螺旋裝置按不同的刻度改變對金屬板的壓力。愛迪生把這一裝置接在線路中,試驗的結果表明:當壓力最小時,阻抗為6000歐姆;如果用力將金屬板旋至底部,阻值竟能降至400歐姆。試驗成功了,這項試驗在他以后的電話發明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愛迪生找到了平衡電流的方法,決意將試驗深入下去。1873年初,愛迪生与西方聯合公司之間達成默契。愛迪生同意將自己的專利賣給該公司,把西方聯合公司的總工程師喬治B普萊斯科特作為共同發明人,而該公司則根据雙方認可的价格加以收購。
  然而,西方公司總裁威廉奧頓認為,付給愛迪生1万美元試驗費風險太大。于是愛迪生沒有資金,便從自動電報公司搞來了這筆錢。愛迪生現在有1万美元現金,足以償還欠下的債務,所以他繼續研究四通路電報机。
  1874年深秋,愛迪生來到西方公司的電報房進行試驗。線路連接的兩端是紐約和阿爾巴尼。當時,天气惡劣,試驗受到了風暴侵扰。盡管如此,由于愛迪生意識到試驗中會出現困難,有思想准備,并在紐約選用了最出色的報務員,試驗結果證明,他的四通路机性能良好。后來它被安裝在連接紐約与波士頓和費城的線路上。到1874年12月底,關于四通路机的研制工作接近了尾聲。西方聯合公司答應付給愛迪生5000美元,并出价2.5万美元購買有關專利,每年還付給他233美元,作為使用這种設備的每條線路的使用費。
  但是西方聯合公司未能踐約。奧頓离開紐約后,該公司的總監埃克特將軍通知愛迪生,說西方公司將拒付任何款項。他說,杰伊古爾德(Jay Gould )想購買這种四通路電報机專利。
  關于古爾德,人們說他是靠制造“恐懼和恐慌起家的”,他“在以金融欺詐和惡棍行為著稱的世紀中,總是不擇手段地損害自己的朋友。”愛迪生晚年描寫古爾德之為人,謂“為冷酷無情,良知痹痿;不知建設事業之可貴,但解圖利而已”。
  但作為平衡,他又表示自己對古爾德毫無怨言,“因為他在他的行業上是頗為能干的,只要我的試驗成功,其他問題是次要的。”
  12月28日,愛迪生在紐瓦克工厂給古爾德演示了他的四通路電報机的性能。1月4日,他被召去古爾德在曼哈頓區的寓所。愛迪生要古爾德出价,對方的出价是3万美元。
  這3万美金,使愛迪生度過了難關。然而,他在后來寫道:“這筆錢我全部用來試驗一种六通路的電報机,結果未能成功。從財政的角度上看,如果不發明那個四通路系統,也許我的經濟狀況會比現在要好些。”
  控制西方聯合公司的古爾德在這筆交易中獲得了多少好處,我們可以從愛迪生在1892年發表于《科學美國人》雜志上的文章中看出:“我的四通路系統中的每一英里電線都相當于以前的4英里電線的功用,他使用的這种四通路系統總起來就等于省去了价值1080万美元的21.6万英里長的線路。而且這些省去的線路無須進行檢修。假如按以往每年每英里4元檢修費計算,每年共合節約86.4万美元,此外,還省去了借貸1080万美元建造基金所要償付的利息。”
  愛迪生敵不過古爾德,到1875年,愛迪生同古爾德的關系斷絕了,而同他的訴訟糾紛卻延續了30年之久。
  愛迪生發明四重電報術后,大家都稱為這是莫爾斯以后電報學上最重要的貢獻。
  1875年,愛迪生在無意中曾做過電磁波的實驗。他注意到繼電器工作時銜鐵間放出的電火花。他將導線的一端接在銜鐵上,將另一端對著附近的金屬導体的尖棱頂角進行試驗,他發現在金屬与導線之間有電火花發生。他把這一現象取名為“以太力”。可以認為他的這個實驗實際上發現了電磁波沿導線周圍空間傳播的事實。但是,他不理解這一事實的意義。而且,他正在為迎接1876年費城舉行的慶祝美國成立100周年博覽會而忙碌著,他當時正埋頭試制炭質電話机和留聲机。這些事情迫使他放棄了對這种以太力的深入研究。几年以后他曾表示:“當我初次發現它時,我把它看成是极討厭的現象。那時我正忙于無數其他的試驗,無暇對它作進一步的了解。我只是觀察到了結果,然后就把它送給了別人。他們接過我的發現,取得了新的成果。”1888年,赫茲的電磁波實驗獲得成功后,愛迪生十分惋惜地說:“使我感到迷离的是,為什么我沒有想到利用這些結果。”
  愛迪生將打字机改良成功,也是紐瓦克時代的大事情之一。一天,克利斯托弗萊瑟姆肖爾斯(Christo -p herL.Sholes )拿來一部用木頭作的打字机模型,請愛迪生幫忙。愛迪生答應了他的要求。
  這個模型經過愛迪生改良而成為很好的實用品,也就是后來的名牌:“雷明頓打字机”。打字机完成的時候,愛迪生高興地說:“這樣,寫字的時間可以縮短,政府和公司的辦事效率可以提高,不要多久一定有很多人要買。”
  事實上,開始要買的人并不多。因為當時一般的人都認為,書信應該用手寫,才能讓對方知道自己的誠意,如果用机器寫信就顯得不太禮貌。可是用過打字机的人都說:“這太方便了。”于是,越來越多的人使用打字机,以致后來打字机的使用者遍布到世界各地。
  愛迪生遵循著他的老習慣,原始模型一經成功,他就把注意力移到了其他的發明上。20年之后,他曾表示:當時,我還想發明一种電動的無聲打字机。但是,由于那种打字机效果不錯,沒有立即改造的必要,所以我就放棄了自己的打算。”愛迪生完成打字机之后,又發明了“火災警報器”、“石蜡紙”、“自動電气筆”等,研究室越來越顯得狹小,所以他請老父親為他選了一塊景色如畫的地方開始另建。
  至此為止,愛迪生的業績几乎還局限于電報世界。但是,到了1875年,這一“世界”便處在了革命的前夕。愛迪生受雇于奧頓,投身于電話革命性的基礎改良。
  ------------------
  大唐書庫 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