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宋史》卷—二六 [說明]程師孟(1009—1086),宋蘇州(今屬江蘇)人,字公辟。景祐進士,歷知南康軍、楚州,提點夔州路刑獄,移任河東路。山西地區多土山,依傍谷川,春夏多水,師孟勸民開渠筑堰,淤良田一万八千頃,并作《水利圖經》頒之州縣。治平年間知洪州,積石以為江堤,疏浚章溝,去除水患。熙宁初自江西轉運使改知福州,移任廣州,建造廣州西城。召為給事中、集賢殿修撰,判都水監。复出如越州、青州,以光祿大夫卒,終年七十八歲。為政簡易嚴明,痛懲地方豪惡,所部肅然听命。善作詩,簡明率直,有白樂天之風。 程師孟,字公辟,吳(江蘇)人。考中進士甲科。歷任知南康軍、楚州知州、提點夔州路刑獄。滬地的戎人多次侵犯渝州邊界,提點刑獄使的治所在万州,与渝州相距遙遠,每次邊境有警報,往往過了一整天才能傳到。程師孟奏請把治所移到渝州。夔州沒有常平倉儲糧,師孟建議設置常平倉。恰逢災年,賑濟災民的倉糧不夠,師孟立即違制開放其他儲糧,而不事先上報。主管的官吏很害怕,告訴他不可如此,師孟說:“假如一定要等到上報后才能開放,饑民們早死光了!”終于將這些儲糧分發下去。 移任河東路。山西地區土山很多,旁邊聯接山谷中的河流,春、夏之際,天下大雨,水流象黃河一樣混濁,俗稱“天河”,可以用來灌溉。程師孟說服當地人民出錢開渠筑堤,用河水中的淤泥改造出一万八千頃良田,并把這些事情聚集起來寫了一本《水利圖經》,向州縣頒發。任度支判官,洪州知州,聚積石塊修筑江堤,疏通章溝,揭開北閘,用來控制水位的升降,此后沒再發生水災。 擔任判三司磨勘司,負責迎接和陪同契丹使節,契丹使節肖惟輔說:“白溝地區應由兩國共管,現在宋朝在那里种植了几里長的柳樹,卻認為契丹人在界河里捕魚有罪,哪有這樣的道理?”師孟說:“兩國都應當信守誓約,琢郡有檔案可供審查,您置雙方誓書于不顧,空口亂說,難道是想滋生事端嗎?”肖惟輔慚愧道歉。 出任江西轉運使。袁州出現盜賊,州中官吏充當內應,所以很長時間抓不到盜賊,程師孟把几名奸吏綁起來送進監獄,盜賊立即被擒。加直昭文館的頭銜,任福州知州,修筑內城,興建學校,政跡在東南地區堪稱第一。移任廣州,州城被依智高的賊寇毀坏,一旦有警報,老百姓們恐怖逃竄,風水先生接踵而至,都說這里土質疏松惡劣,無法筑城。程師孟在廣州六年,建造了西城。等到交趾攻陷邕管,听說廣州守備十分堅固,不敢再向東。當時程師孟已經被召回,朝廷念他以前的功勞,任命他為給事中、集賢殿修撰,主持都水監事務。 受命前去祝賀契丹皇帝的生日,到了涿州,契丹設宴,迎接的人居正南方向豚州官向西,宋朝使節面向東。程師孟說:“這是藐視我們宋朝。”不肯就列,從中午爭到傍晚,隨從的人惊恐失色,師孟說話的口气更加嚴厲,喝斥契丹迎接的人更改方向,于是改為跟迎接者東西相向。第二天,琢州人在城郊為他餞行,程師孟騎馬疾馳而過,不予理睬,滁州人移告到雄州,師孟因此罷守本官。又起任越州、青州的知州,于是退休,以光祿大夫的頭銜去世,終年七十八歲。 程師孟多次主管情況复雜的重鎮,治理政務簡明嚴肅,處理不夠死罪的犯人都不通過屬下獄吏。揭露陰謀有如神明,抓到慣于隱藏的首惡必定痛加懲治,直到剿滅干淨方才罷休,所轄地區肅然听命。洪、福、廣、越四州都為他立了祠堂。(江小濤 譯) [原文] 程師孟,字公辟,吳人。進士甲科。累知南康軍、楚州,提點夔路刑獄。瀘戎數犯渝州邊,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遠,有警,率浹日乃至。師孟奏徙于渝。夔部無常平粟,建請置倉,适凶歲,振民不足,即矯發他儲,不俟報。吏懼,白不可,師孟曰:“必俟報,俄者盡死矣。”竟發之。 徙河東路。晉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濁如黃河,俗謂之“天河”,可溉灌。師孟勸民出錢開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頃,裒其事為《水利圖經》,頒之州縣。為度支判官。知洪州,積石為江堤,浚章溝,揭北閘,以節水升降,后無水患。 判三司都磨勘司,接拌契丹使,蕭惟輔曰:“白溝之地當兩屬,今南朝植柳數里,而以北人漁界河為罪,豈理也哉?”師孟曰:“兩朝當守誓約,涿郡有案牘可覆視,君舍文書,騰口說,詎欲生事耶?”惟輔愧謝。 出為江西轉運使。盜發袁州,州吏為耳目,久不獲,師孟械吏數輩送獄,盜即成擒。加直昭文館,知福州,筑子城,建學舍,治行最東南。徙廣州,州城為儂寇所毀,他日有警,民駭竄,方伯相踵至,皆言土疏惡不可筑。師孟在廣六年,作西城,及交址陷邕管,聞廣守備固,不敢東。時師孟已召還,朝廷念前功,以為給事中、集賢殿修撰,判都水監。 賀契丹主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价東向。師孟曰:“是卑我也。”不就列,自日昃爭至暮,從者失色,師孟辭气益厲,叱儐者易之,于是更与迎者東西向。明日,涿人錢于郊,疾馳過不顧,涿人移雄州以為言,坐罷歸班。复起知越州、青州,遂致仕,以光祿大夫卒,年七十八。 師孟累領劇鎮,為政簡而嚴,罪非死者不以屬吏。發隱擿伏如神,得豪惡不逞跌宕者必痛懲艾之,至剿絕乃已,所部肅然。洪、福、廣、越為立生祠。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