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噶禮傳



             ——《清史稿》卷二七八

  [說明]噶禮,姓棟鄂氏,滿洲正紅旗人。他有才能,辦事干練,因而入任之后升遷很快。但是,一旦身居高位之后,噶禮再也沒有把他的才干用在正道上,而是當作貪婪的資本和謀求私利的手段。正如其本傳所言“當官勤敏能治事,然貪甚,縱吏虐民,撫山西數年,山西民不能堪。”噶禮生活的時代正是清王朝處于上升時期的康熙盛世,康熙皇帝特別注重培養清廉的官吏,當時出現了象湯斌、張伯行、陸隴其、陳(王賓)等一批著名的清官。然而,事情總不象人們預想的那么美好,在康熙盛世,也仍有貪官當道之時,噶禮便是其中的一個。他除了自己貪贓枉法之外,還打擊迫害那些不与之同流合污的清廉官吏,如陳鵬年、張伯行等,由于康熙帝明察秋毫,其陰謀終未得逞。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正是有了象噶禮這樣的貪官,才使張伯行等清官更受到人們的尊重。

  噶禮,姓棟鄂氏,滿洲正紅旗人,是何和哩的第四代孫。由蔭生授為吏部主事,再升為郎中。
  康熙三十五年,皇上親征噶爾丹,停留在克魯倫河,噶禮隨左都御史于成龍督運中路軍的糧餉,首先到達皇上所駐之處。皇上召見,他回答問題很使皇上滿意。不久,提升為盛京戶部理事官。一年多三次提升,授為內閣學士。
  三十八年,授山西巡撫。噶禮當官勤敏而且能辦理政務,然而卻非常貪婪,放縱官吏虐待百姓,管理山西才几年,山西百姓便不能忍受。正值潞安知府缺員,噶禮上疏推荐霍州知州李紹祖,李紹祖因酒使性而自刎,噶禮卻隱瞞不將此情上服。皇上聞訊,讓九卿議其罪,准備奪去噶禮的職務,皇上寬恕了他。御史劉著鼐上疏言噶禮貪婪,得贓大約數十万,太原知府趙鳳詔是他的心腹,專用酷刑來滿足噶禮貪欲等情況。皇上將此疏交噶禮,讓他做出答复,結果被噶禮辯解過去了。
  平遙縣百姓郭明奇等因為噶禮庇護貪得無厭的知縣王綬,到京城巡城御史袁橋處陳述噶禮的罪狀。袁橋上疏報告皇上,并說:“噶禮在全省的錢糧征收中加收火耗十分之二,分別補償大同、臨汾等縣的虧款,而剩余的全部變為己有,得銀四十多万兩。他借修解州詞宇、寺廟,用巡撫印簿勒索百姓納捐。他命令家仆到平陽、汾州、潞安三府強迫富民饋贈。他以審案,獲得臨汾、介休富民亢時鼎、梁湄的賄賂銀兩。他縱容汾州同知馬遴,包庇洪洞知縣杜連登,這些都是貪官。他還隱瞞平定的雹災。共七件事。”皇上命噶禮做出答复。山西學政鄒士囗代表太原士紳百姓上疏請留噶禮,御史蔡珍上疏彈劾鄒士囗:“職責在于教育,卻与巡撫互相勾結,況且袁橋的上疏得到圣旨僅僅兩天,太原士紳百姓即具結呈文,顯然是不真實的。噶禮与鄒士囗同在省城,如果真的不了解這一情況,這是噶禮的胡涂;如果知道而不加阻止,是想僥幸得到恩寵。請將此情一并令刑部討論處理。”不久,噶禮答复皇上,認為郭明奇等由于自己事而到京師誣告,并爭辯說袁橋、蔡珍所言都沒有根据。皇上讓九卿審查匯報,結果郭明奇等交刑部治罪,袁橋、蔡珍因誣告被罷官。
  四十八年。噶禮升戶部侍郎,不久又提升為江南江西總督。噶禮到江南,越加放縱,連續上疏彈劾江蘇巡撫于准、布政使宜思恭、按察使焦映漢,這些人都被罷免。知府陳鵬年起初被總督阿山彈劾罷官,皇上又命他做蘇州知府,待宜思恭被罷官,又代理布政使。陳鵬年一向耿直,与噶禮相抵触。噶禮接著彈劾宜思恭虧空官銀,也指責糧道賈朴建關開河都有侵吞公款的情況,于是提到陳鵬年核實上報的情況不真實,陳鵬年再次被罷官。噶禮又秘密上疏指責陳鵬年虎丘寫的詩句有怒气,結果皇上沒有理睬。
  巡撫張伯行有清廉的名聲,到任后便又与噶禮不合。五十年,張伯行上疏說本年江南鄉試取土造成不好的影響,正考官副都御使左必蕃也檢舉同考官知縣王曰俞。方名所推荐的士子中有文字不通者。皇上命尚書張鵬翮到揚州會同噶禮及張伯行調查、審理。張鵬翮到揚州后,通過會審,得到副考官編修趙晉以及王曰俞、方名等勾結受賄的情況。張伯行想將此案一查到底,噶禮非常憤怒,對證人動刑,迫使案子停止了審理。于是張伯行彈劾噶禮,說外間輿論盛傳總督与監臨、提調各官暗中受賄而出賣舉人傷,等到事情敗露,又傳說總督勒索銀五十万兩,或許不完全是這樣,請命令噶禮解任接受審查。噶禮也彈劾張伯行,說:“剛會審時,我還在審查囚犯,張伯行說我說話不妥,我怕爭論起來有失体統,便閉口不言。張伯行便陰謀誣陷,以出賣舉人銜獲銀五十万兩來損坏我的名聲,因此我不能与他共存。”同時提及張伯行專門從事著書,猜忌胡涂,不能很好地審理案件。當時剛剛發生戴名世的文字獄,噶禮又說:“《南山集》刻板在蘇州印行,張伯行難道能不知道嗎?進士方苞由于為此書作序而遭連坐,張伯行一向与他交往,不肯去逮捕對他治罪。”并且羅列不稱職方面的几件事。
  此疏到朝廷后,皇上命令噶禮、張伯行二人都免職,令張鵬翮會同漕運總督赫壽調查匯報。二人審理后奏報,趙晉、王曰俞、方名及所取士子行賄受賄,應按科場舞弊律論罪;噶禮彈劾張伯行不能很好審理案子屬實,其余都是總督、巡撫聯各上奏的;日事,方苞是張伯行逮捕送交刑部的,《南山集》刻板在江宁,都免于論罪,而張伯行胡亂彈劾噶禮出賣舉人銜,應當撤職。皇上指責張鵬翮、赫壽徇私,又命尚書穆和倫、張廷樞复查,二人意見仍与張鵬翮等相同。皇上批示說:“噶禮才能有余,辦事干練,而天性喜好無事生非。几次彈劾張伯行,我因張伯行操行為天下第一,親自批示不准。這個結論屬于是非顛倒!”讓九卿、詹事、科道官審查再報,又批示說:“噶禮的操行,我不能相信,如果沒有張伯行,那么江南必然受到他的盤剝,大概要達到一半地區。就像陳鵬年稍有些聲望,噶禮就想陷害他,找了他在虎丘寫的詩有荒謬之句,我看那詩,原本并沒有其他含意。又彈劾中軍副將李麟騎馬、射箭都很差,李麟在迎駕時,我用騎馬、射箭來考他,都很好,假如讓噶禮与他比試,肯定不如李麟。我從此就怀疑噶禮了。互相彈劾一案,派大臣前去審理,受到噶禮的阻撓。你們都能体諒我保全清官之心,要使正直的人沒有什么疑慮和恐懼,那么天下將會享受到安定的幸福了。”九卿等認為,噶禮与張伯行同時擔任地方最高長官,互相彈劾有失大臣体統,都應撤職。皇上命張伯行留任,噶禮如九卿之議撤職。
  五十三年,噶禮的母親向皇上訴冤,說噶禮和他弟弟色勒奇。儿子干都將毒藥放在食物中謀殺母親,噶禮的妻子以別人家的儿子干泰為儿子,縱容他糾集眾人毀坏房屋。皇上讓刑部審察,屬實。刑部定噶禮當處以极刑,妻子處絞刑,色勒奇、干都全斬首,干泰發配黑龍江,家產沒收入官府。皇上命令噶禮自盡,妻子隨從他一起死,其他同意刑部判決。(李世愉 譯)

  [原文]

  噶禮,棟鄂氏,滿洲正紅旗人,何和哩四世孫也。自廕生授吏部主事,再遷郎中。康熙三十五年,上親征噶爾丹,次克魯倫河。噶禮從左都御史于成龍督運中路兵糧,首達行在,召對,當上意。尋擢盛京戶部理事官。歲餘三遷,授內閣學士。三十八年,授山西巡撫。噶禮當官勤敏能治事,然貪甚,縱吏虐民。撫山西數年,山西民不能堪。會潞安知府缺員,噶禮疏荐霍州知州李紹祖,紹祖使酒自刎,噶禮匿不以奏。上聞之,下九卿議罪,擬奪噶禮職,上寬之。御史劉若鼐疏論噶禮貪,得贓無慮數十万,太原知府趙鳳詔為其腹心,專用酷刑以濟貪壑事。下噶禮复奏,得辨釋。
  平遙民郭明奇等以噶禮庇貪婪知縣王綬,走京師詣巡城御史袁橋列訴。橋疏聞,并言“噶禮通省錢糧加火耗十之二,分補大同、臨汾等縣虧帑,餘并以入己,得四十餘万;指修解州祠宇,用巡撫印簿勒捐;令家伶赴平陽、汾州、潞安三府迫富民饋遺;又以訟得臨汾、介休富民亢時鼎、梁湄金;縱汾州同知馬遴;庇洪洞知縣杜連登,皆貪吏;隱平定雹災”,凡七事。上命噶禮复奏,山西學政鄒士聰代太原士民疏留噶禮。御史蔡珍疏劾士璁“職在衡文,乃与巡撫朋比。且袁橋疏得旨二日后,太原士民即具呈,顯為誣偽。噶禮与士璁同城,委為不知,是昏憒也;知而不阻,是幸恩也。請并敕部議處”。尋噶禮复奏,以明奇等屢坐事走京師誣告,并辨橋、珍所言皆無据。下九卿察奏,明奇等下刑部治罪,橋、珍坐誣譴罷。
  四十八年,遷戶部侍郎,旋擢江南江西總督。噶禮至江南,益恣肆,累疏劾江蘇巡撫于准、布政使宜思恭、按察使焦映漢,皆坐罷。知府陳鵬年初為總督阿山劾罷,上复命守蘇州;及宜思恭罷,署布政使。鵬年素伉直,忤噶禮。噶禮續劾宜思恭虧帑,又論糧道賈朴建關開河皆有所侵蝕,遂及鵬年覈報不實,鵬年复坐罷。噶禮复密疏鵬年虎丘詩怨望,上不為動。
  巡撫張伯行有廉聲,至則又与噶禮忤。五十年,伯行疏言本科江南鄉試取士不協輿論,正考官副都御史左必蕃亦檢舉同考官知縣王曰俞、方名所荐士有不通文字者。上命尚書張鵬翮如揚州會噶禮及伯行察審。鵬翮至,會讞,既得副考官編修趙晉及曰俞、名諸交通狀,伯行欲窮其獄。噶禮盛怒,刑證人,遂罷讞。伯行乃劾噶禮,謂輿論盛傳總督与監臨提調交通鬻舉人;及事發,又傳總督索銀五十万,許不竟其事:請敕解任就讞。噶禮亦劾伯行,謂:“方會讞時,臣正鞫囚,伯行謂臣言不當,臣恐爭論失体,緘口結舌。伯行遂陰謀誣陷,以鬻舉人得銀五十万汙臣,臣不能与俱生。”因及伯行專事著書,猜忌糊涂,不能清理案牘。時方有戴名世之獄,又言:“南山集刻板在蘇州印行,伯行豈得不知?進士方苞以作序連坐,伯行夙与友,不肯捕治。”并羅列伯行不職數事。
  疏入,上并命解任,令鵬翮會漕運總督赫壽察奏。獄具,晉、曰俞、名及所取士交通得賄,當科場舞弊律論罪;噶禮劾伯行不能清理案牘事實,餘皆督撫會銜題咨舊事,苞為伯行逮送刑部,南山集刻板在江宁,皆免議;伯行妄奏噶禮鬻舉人,當奪職。上切責鵬翮、赫壽瞻徇,又命尚書穆和倫、張廷樞覆讞,仍如鵬翮等議。上諭曰:“噶禮才有餘,治事敏練,而性喜生事,屢疏劾伯行。朕以伯行操守為天下第一,手批不淮。此議是非顛倒!”下九卿、詹事、科道察奏,复諭曰:“噶禮操守,朕不能信;若無張伯行,江南必受其朘削且半矣。即如陳鵬年稍有聲譽,噶禮欲害之,摘虎丘詩有悖謬語,朕閱其詩,初無他意。又劾中軍副將李麟騎射皆劣。麟比來迎駕,朕試以騎射,俱优。若令噶禮与較,定不能及。朕於是心疑噶禮矣。互劾之案,遣大臣往讞,為噶禮所制。爾等皆能体朕保全廉吏之心,使正人無所疑懼,則海宇蒙升平之福矣。九卿等議噶禮与伯行同任封疆,互劾失大臣禮,皆奪職;上命留伯行任,噶禮如議奪職。
  五十三年,噶禮母叩閽,言噶禮与弟色勒奇、子幹都置毒食物中謀弒母,噶禮妻以別戶子幹泰為子,縱令糾眾毀屋。下刑部鞫得實,擬噶禮當极刑,妻論絞,色勒奇、幹都皆斬,幹泰發黑龍江,家產沒入官。上令噶禮自盡,妻從死,餘如部議。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