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陳師傅道:“我問過世續,他也不清楚此事,說‘這是醉王府和奉軍聯系的結果,但能來為端康主子拜壽,則是出乎人們意料之外’。” 溥杰道:“這必是奶奶和端康主子籌划的。這些天,奶奶和端康主子一說就是大半夜,有些話,我也能听到,什么‘奉軍將領’,什么‘張作霖’,每次談話,奶奶總是很興奮。” 溥儀道:“難怪福晉上次會親后,總是在我面前夸贊端康皇額娘,要我听她的話,恢复祖業。” 陳師傅道:“這事就确實是太妃安排的了。” 溥儀优慮地道:“他忠心嗎?他能幫咱恢复祖業嗎?” 陳師傅道:“他在關內根基不深,威信不罕,扶皇上而令中國,倒是一策。但此人土匪出身,什么荒唐的事他都做得出,他的事,難以遇料。” 希望只是一點火星,在溥儀面前一閃就滅了。 可是端康太妃卻高興极了,瓜爾佳氏也滿怀著喜悅。 端康太妃在永和宮前搭了戲台,請來了京城名角楊小樓,唱了一天以后,太妃意興未盡,又令南房子的太監戲班上演。 這一天,溥儀也被召來,瑜太妃給他放假一天,讓他陪母親听戲,阿哥和格格們則不許觀看。 戲開場了,鑼鼓聲響起來,場上龍旗飄揚,帥旗飛舞。一會儿,舞台上又是串串的跟頭,這些人,溥儀是熟悉的,看得也很熱鬧。可是,一陣花槍揮舞之后,戲停下來,讓端康主子點戲,她笑眯眯地,點了一出《雙沙河》。 一陣鑼鼓響,一個小太監走上台,裊裊婷婷,斜盼流眸,比真正的女孩儿家還俊俏,极聲一停,胡琴一響,唱道:“昨夜晚進了紅羅帳。”另一個扮花臉的小太監道:“明呼戰得顯神通。”青衣道:“嬌弱花蕊不堪摧。”花臉道:“初試槍法路不熟。”青衣道:“香慵玉懶春意濃。”花臉道:“筋疲力盡意難逞。” 二人在台上一來一往,做出种种動作,引出台下一片叫好,溥儀和福晉則緊皺眉頭。 突然,小花臉倒退著撅起屁股,青衣道:“好大的臉蛋子呀,奴婢第一次見到。”她又向前仔細瞅了几瞅,道:“喲——,白是挺白的,可惜只是一個獨眼,又沒眼珠……” 端康笑得前仰后合,瓜爾佳氏閉上了眼睛,皇上則仍是皺著眉頭,面無表情。 戲后,皇上對福晉道:“我不信端康皇額娘有什么見識。” 瓜爾佳氏道:“皇帝可別這么說。端康主子可是一心扑在恢复祖業的事情上。” 恢复祖業,恢复祖業!都是泡影。這些人都是為自己打算,哪一個真的是為了皇帝。溥儀离開永和宮,這樣想著,沒有一絲儿好心緒,周圍的太監,則又說又笑,仍然沉浸在剛才戲劇的情節里。這笑聲是這樣的刺耳,這笑聲使他的心胸里感到憋悶。 “別笑了!” 溥儀臉色慘白,嘴唇發青。 太監們知道皇上性情怪异,立即惊恐万狀,身子發抖。他們熟悉万歲爺的表情,當他臉色慘白,嘴唇發青,兩手顫抖的時候,他可能就要使出种种的手段來“虐待”人了。 但是皇上今天似乎与往常不同,他閉目站了一會儿,神色緩和下來,只是冒出一句:“‘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然后就繼續回長春宮。 溥儀覺得:什么“勁草”,都是東西搖擺的品性;什么“忠臣”,都是怀著個人的功名利祿、個人的野心。突然,他看前面又一塊黑乎乎的東西,走近一看,原來是狗屎。 “停!” 溥儀命令人們停下。眾太監低首斂气地站在那里。 “你對万歲爺是忠心的嗎?”他指著一個太監問。 “奴才絕對忠心。” “你絕對服從万歲爺嗎?” “絕對服從。” “好!你把那堆狗屎吃了!” “老爺子,那……那可是狗屎啊……” “賜給你吃了!” 太監苦笑著道:“万歲爺,那東西……” “怎么?你不忠不義嗎?”溥儀喝道。 太監跪倒于地,道:“謝皇上恩賜。” 那太監跪在狗屎前,拿起來閉目往嘴里塞啊,塞啊,狗屎一點點地被他用手指搗進喉嚨內。 “吃!吃!吃!”溥儀不停地叫著,鼻尖上冒著汗,瞪著眼睛,眼珠似乎都要從眼眶里迸射出來。 溥儀体驗到一种說不出的輕松和愉快。 第二天,溥儀來到南房子,傳旨:讓昨天演青衣和花臉的那兩個太監來見。 兩個十二三歲的小太監急忙跑來跪在溥儀的面前:“謝老爺子傳喚奴才。” 溥儀見二人如粉雕玉琢的一般,問:“你們真的是淨身的,不是小姑娘。” 二個小太監道:“我們都是淨了身的。” “還真有比姑娘更像姑娘的人。”溥儀對那個扮花臉的道。“你拖下褲子讓我看看。” 那太監道:“這……恐怕沖撞了老爺子。” “脫!沒事儿的,脫吧。” 那“花臉”只得脫下褲子。 “噘起屁股。”溥儀走上前去。 那花臉就蹶起屁股,溥儀瞅了瞅,道:“還真的很白,可惜只有一個眼睛,沒有眼珠。哈哈哈……。”溥儀狂笑起來,又用一手一摸屁股,滑滑膩膩,喚起了他身体內從未有過的一种感覺,他不再笑了,不知為什么,他立刻命令道:“快穿起來,以后絕不許示人,若不然,以抗旨治罪。” “奴才不敢。”那太監急忙提起了褲子。 “万歲爺!万歲爺!您老人家這儿呀,奴才好找。”溥儀的奏事處太監急急地跪來。 “什么事?” “內務府說梁師傅快不行了,讓万歲爺去看看。” 溥儀急步回到養心殿,轎子已經備好,陳師傅、朱師傅及內務府的紹英已等在那里。見皇上來了,簡單地行禮后,都坐進了轎子。 溥儀想,這一下我可以出宮了,可要好好看看宮外是什么樣子。可是出了神武門,剛轉過景山,就到了梁鼎芬的家。這是一個很小的四合院,這足以讓溥儀惊奇:原來宮外的房子這么小。 听說皇上來了,梁鼎芬掙扎著要站起來,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只好坐著。溥儀進來后,他就坐在床上給溥儀磕了三個頭:“皇上……”說著老淚潸然而下。 “師傅,好好養著吧,會轉好的。”溥儀在病榻前撫著梁鼎芬的手道。 “皇上,老臣沒想到……在彌留之際皇上親到老臣榻前……別灰心懈气……恢复大清……” 說著,布滿淚花的臉上綻出笑容,定定的看著皇上,突然,目光失去了光彩,笑容也就凝固在臉上。 有皇上伴著走完人生之旅,足以慰藉梁鼎芬的在天之靈。 又一個忠于自己的人去世了,溥儀無限悲傷。他有時能定定地望著陳寶琛好長時間,看他也已是風燭殘年,心內又是一陣悲愴。 濤貝勒府在龍土井胡同,過銀安殿,再從九間正殿往西走,回廊曲直依勢,直通后面的小山,小山旁樓房數幢,載濤的書房就在這里。樹木包圍的一片空地上,載濤正打著□子,翻著跟頭。載濤和著名武生楊小樓同師,又是名角“猴王”的師傅。其京戲的造詣絕不在那些名角之下。 載濤又是一串跟頭,又高又飄,其勁健瀟洒的樣子,猶如龍騰虎躍。 “好!”一位白發皓首的老者拍手叫道。 載濤收住跟頭,望見老者,高興地走上來握手,道:“怎么事先也不說一聲,往常可沒有在這個時候來過。” 老者叫李經邁,是李鴻章的儿子,當年溥儀登极,載濤是軍咨府大臣,到歐洲考察軍事,李經邁是他的首席隨員。辛亥革命后,李經邁寓居上海租界,但是他每年必到濤貝勒府兩趟,問侯貝勒爺。但是今年來的比往年早了些。 “提前給貝勒拜年不好嗎?” “好!好!”載灃道,“你先到書房去坐,我隨后就來。” “貝勒爺肯定還沒用過早點,不如賞我一頓早膳。” “這樣更好。” 用早膳了,桌子上擺了一些西式點心。 李經邁道:“貝勒爺還沒有改變那些年在歐洲養成的習慣。” “西方的許多東西,是很好。比方說這牛奶、漢堡包,就很省事。” “連咱這共和也是學西人的,這東西也好嗎?”李經邁意味深長地望著載濤道。 “說起來,共和是好,選舉有本事的人管理國家。可是咱們這儿,畫虎不成反類犬。所謂的選舉,只是塊遮羞布,連一些小流氓也能圍攻議員,國家不成体統。” “那么君主立憲就好嗎?” “英、日等國都是君主立憲,也不能說不好。” 李經邁說:“几千年了,中國人心中有一皇帝在,皇帝可以規范其精神行為,這是自發的、自然的習慣。有了皇帝,在皇帝的監督下再實行選舉,或者皇帝是國家的象征,是人們的精神支柱,是各派各党的紐帶,這也未嘗不好,中國人好一窩蜂地去干什么事,好走极端,好有不切實際不切國情的幻想。就看,如今的共和已失去民心。” 載濤歎道:“可是君主立憲也是難以實現啊!” “這都是袁世凱的罪過。當年如果他不秉個人野心,也不會落到這种地步。” “是啊,若有令尊李鴻章那樣對大清忠心而又有實力的人,也不會出現如今天下分裂的局面。” “如今,也是人心難測啊。徐世昌其人,一向追隨袁世凱,他的話也不能全信啊。” 載濤笑道:“你這次來肯定有大事,不然不會在早餐桌旁就談起國事。” “還是貝勒爺了解我的肚腸。我是為皇上而來的。” 有太監捧來熱水,載濤洗漱畢,道:“到外邊邊走邊說吧。” 二人走在樹林密翳夾道的鵝卵石上,都有失落感。 李經邁道:“南北軍閥,多如牛毛,混戰不休。喧囂雜沓之聲,不會不傳到這小山湖池之畔吧。” “經邁是怎樣看待這事的?” “兩個极端。要么皇上及貝勒爺在京城呆不下去,要么是皇上重登大寶。” 載濤道:“是的,我也時常這樣想。民國之外又有皇帝皇族之特權,必不能長久;但另一個极端可能嗎?” “天下總是四分五裂,打來打去,人們就會思念君主,君主立憲也是可能的。” 載濤道:“對這兩种极端,我們怎么辦呢?” “我這次突然來此,是因為在上海一個人突然拜訪了我。” “誰?” “貝勒爺不認識他,他是我的一位朋友,英國人,中國通,叫雷湛奈爾德·約翰·弗萊明·庄士敦。” 載濤知道,當年清廷向英國借款,都是由李經邁從中磋商,而每次他所得到的回扣,都在百万兩以上,他是個兩面揩油的人。如今他在上海有許多輛汽車,又有專用的輪船、汽艇,是個豪富寓公。他認識許多英國人,自然在情理之中。于是載濤道: “你精通英文,有許多英國朋友,我是知道的;不過這個人与我們有什么關系呢?” 李經邁道:“剛才不是說過嗎?形勢的發展難以逆料,要么皇上可能不能久居宮中,要么是國家實行君主制。若是皇上不能久居宮中,那么,就必須讓皇上學習一些新知識,特別是外文,日后一旦有變,或出國留學,或到海外作寓公,都是有益的。若是實行君主制,那么皇上也應學習一些歐洲的政治制度,特別是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有關知識。” 載濤大喜,道:“這正合我意,你是說,要給皇上請一位英文師傅——這太好了。”載濤的心里還有一句話沒有說出:外國人在紫禁城,有如皇上的保鑣,懼怕外國人的軍閥們也會懼怕這位外國人的。 李經邁道:“這正是我在春節前提早到北京的原因。我想,這事可以交給徐世昌去辦。一者,既請英文老師,最好是英國人,徐世昌又是協約國的人,向英國請教師也就順利成章;二者,這樣做,也避除了民國政府的疑慮;三者,宮中也可減少一筆開銷,貝勒爺是這方面的行家,徐世昌口口聲聲稱皇上為‘上邊’,貝勒爺出面与他交涉,請教師的錢,也就由他出了。” “難為你想的這么周到,這庄士敦也必定是德才兼備的人了。” “這個,貝勒爺盡管放心。他出生于英國蘇格蘭,在牛津大學讀書的時候,就專門研究東方古典文學和歷史,畢業后先被派到香港任英國總督的私人秘書——在那里,他和醇親王爺有過交往——后又被派到山東任威海衛行政長官。最初他只能講廣東話,現在則威海衛話和官話都很流利了。他寫過《大地眾生佛》,崇尚東方的儒、釋道哲學,這本書我也帶來了,改日奉給貝勒爺看看。” 載濤來到醇王府,道:“五哥,我覺得還應該為皇上請一位老師才行。” 載灃道:“梁鼎芬雖然去世了,可也沒有再請師傅的必要,有陳師傅和朱師傅教他們漢文就夠了。再說,到什么地方去找……找像現在几位師傅這樣的人。” 載濤道:“我想,皇上應有一個外文老師才行。” “什么!”載灃惊訝得瞠目結舌。 “我想給皇上請一位英國老師。” “這這……恐怕有違祖宗的規矩禮法吧。” 這個事情要不是七弟載濤提出來,載灃非痛罵他一頓不可。可是,七弟一向慮事周密,更是骨肉至親,所以也就沒暴跳起來。 載濤平心靜气地把他和李經邁的想法詳細地向載灃說了,最后道:“要順著時勢來,凡事不能盡往好處想,要居安思危啊;何況,就是皇上复位了,也是立憲,若皇上對立憲一點也不懂,天下也不能坐穩哪。” 載灃被七弟說動了,道:“有一個洋人在宮里在皇帝身邊也好,免免免得那些居心不良的人人做意外的事。” “就是,”載濤道,“這樣,咱們和外國人打交道也就不用背著誰了,英國和皇上自然地就親近了。” 瓜爾佳氏听到了載灃和載濤要為皇上請外國人的消息,破口大罵:“老七安的是什么心思?學什么洋文!祖宗家法都不要了!” 載灃結結巴巴地給她分析了形勢,瓜爾佳氏還是怒气不消:“都是你沒用,遜位讓國,弄到今天這种地步。做什么寓公?留什么學?那咱大清不就徹底完了!” 載灃和載濤到毓慶宮找到陳寶琛和朱益藩,兩位師傅也是一番反對。 陳寶琛道:“這樣不只是把大清徹底的丟了,連几千年的祖宗也丟了。中華泱泱几千年文化,什么沒有,還要學那洋玩藝么。” 朱益藩道:“洋人向來都對中國不怀好意,讓洋人做皇上的老師,恐怕是很危險的。” 載濤又苦口婆心地把他和李經邁的想法詳細向兩位師傅說了,兩位師傅見載濤和載灃的態度都很堅決,也就不在說什么。陳寶琛說:“這些都是皇上的家事,按說我們是不能干涉的,如果王爺和貝勒爺覺得這樣對皇上好,我們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不過,二位爺還是問問皇上和太妃為好。” 四位太妃分為兩派,同治一家堅決反對,光緒的瑾妃起初反對,但一看是載濤的主意,是載濤堅持的,也就同意了。 至于皇上,并沒有什么主見,完全听從王爺和貝勒爺的安排。不過,他對洋人是沒有好感的,過去太監們給他們講過,外國人的腿是直的,所以有人向慈禧太后建議用竹筷子子戳洋人的腿彎,他們一倒,就能打敗他們了。又有太監說,外國人手里總是拿著棍,這些根是專用來打人的。特別是那一頭亂糟糟的頭發,更讓人厭惡。但是,最終皇上還是听從了父親和皇叔的安排。因為皇叔的話很有力,他說:“目极太妃群臣,當年世祖章皇帝和圣祖仁皇帝都請過洋師傅,學習歷法、天文;順治皇帝向德國人湯若望請教過望遠鏡、天象儀等知識;康熙皇帝向比利時人南怀仁學習過算學,向法國人白晉、張誠請教過几何、地理、天文。這樣看法,請洋師傅,正是效法祖上。”端康太妃也支持載濤:“當年德宗景皇帝也想請個洋師傅學洋文,可是愿望沒有實現。” 宮中和王公們的意見大致統一后,載濤和世續才去找大總統徐世昌,正如李經邁預料的那樣,徐世昌反而以此事向英國人討好,說請英國人做退位皇上的老師。英使館早已和皇室通了气,于是庄士敦順理成章地成了溥儀的老師,而薪俸,則主要由大總統來付。 庄士敦的家在安定門外張旺胡同,是一個有三十多間房的大宅院。除了佣人仆人外,院子里就再沒有別人。庄士敦是個獨身主義者,他以為結婚以后就要殷勤地伺候妻子,要受約束,實在麻煩。他的“妻子”是書,庄士敦時常對人講:“它們就是我的妻子,能和我作無聲地談話,我也不必伺侯它。” 今天正是五月四號,庄士敦已經和載灃、載濤、載洵會過面,又曾拜訪過陳寶琛、朱益藩和伊士坦。紹英和耆齡這兩個內務府大臣則來到庄士敦的宅院,向他表達過問候,為他舉行過宴會。今天,五月四號,庄士敦很早就起來,剛用過早點,由護軍開道,內務府大臣率領的一班人馬就來到庄士敦家。 大門打開,庄士敦迎了上來,和內務府大臣鞠躬致禮畢,万歲爺宮中副總管阮進壽作為皇帝的使者道: “庄士敦接旨。” 庄士敦并沒有跪地,而是鞠躬侯立。阮進壽念道:“內務府奉皇上諭旨:特賞庄士敦頭品頂戴、毓慶宮行走、紫禁城內乘二人肩輿,即日進宮。” 庄士敦換上中國的袍服頂戴后,隨宮中護軍和內務府官員前往宮中。一行人走得很慢,路口的人漸漸多起來,到了天安門附近時,街上人群擁動,庄士敦這行人只好且停且行。 大街上響起了響徹云霄的口號聲: “誓死爭回青島!” “還我山東!” “懲辦賣國賊曹陸張!” 一張傳單塞進庄士敦的馬車,庄士敦見上面寫著:“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同胞們,起來吧,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在此一舉了!同胞們,起來呀!” 游行的人轉向東交民巷的時候,才過午門。 溥儀坐轎來到毓慶宮,周圍是王爺、貝勒爺和師傅們,鎮國公載澤和在民國做議員的溥倫也站在溥儀的旁邊。 不久,庄士敦來了,走進毓慶宮,向皇上三鞠躬,皇上便起立,從座位上走下來和庄士敦握手。 “辛苦了。”皇上道。 “臣愿為皇帝陛下效勞,以后侍奉左右,定當竭盡弩鈍。” 這個中國皇帝并沒有拘于禮儀而走下來和庄士敦握手,給庄士敦留下強烈印象。皇帝体格強健,發育良好,風度翩翩,又謙遜平和。 庄士敦的官話讓溥儀大吃一惊,他以為洋人都是吐史嚕嚕的難懂的話,可是眼前的這個洋人的話,比朱益藩師傅的土官話好懂得多了。 溥儀微笑道:“你是蘇格蘭人,在英國最著名的牛津大學畢業的,是嗎?” 庄士敦道:“回陛下,是的,臣對皇帝陛下崇敬已久,皇帝陛下對微臣如此關怀,臣銘感于內,謹謝皇帝陛下圣恩。” “我想你是個學問淵博忠于職守的人。” “臣一定恪盡職守。” “你下去吧。” 庄士敦退了出去,溥儀換下朝服,又在原來的位子坐下來。這時,庄士敦又走進書房,站在中央,溥儀則起身离座,向庄士敦鞠了一個躬,道:“秉承師傅教誨,我定當兢兢業業!” “回座吧。”庄士敦道。 庄士敦拜皇帝以及溥儀拜師禮畢,眾人退去,朱益藩陪坐在庄士敦的旁邊,于是庄士敦開始了他在皇宮中的第一節課。 許多天日子過后,人們頓時改變了對洋師傅的看法。 陳寶琛有一天惊喜地對皇上道:“沒想到庄師傅學問如此淵博,對中國的經史子集了如指掌,其人品也稱得上是彬彬君子。” 有了陳師傅的這种品評,王公們很高興,都認為載濤极富眼光与遠見,而端康太妃在宮中的地位則更突出了。 溥儀漸漸地發現,這位高大挺直的師傅并不是像原先人們描述及自己想像的那樣令人害怕。他手里并不拿什么“打人的棍儿”,也沒有什么“八字胡”。讓溥儀感到不舒服的,是時常盯著溥儀的那雙藍眼睛。 庄士敦師傅腰板挺直,胸脯始終挺著。溥儀真地怀疑庄師傅的衣服里有鐵架撐著,于是有一天,不自覺地盯著他的腰板和胸膊看了好半天。 “皇上,我穿這袍褂不合体嗎?” “不不不,庄師傅。”溥儀連忙道。 “那么是我這外國人穿這身衣服很滑稽,是嗎?” “不不不,庄師傅。” “可是皇上已盯著這身衣服看了老半天了。” 溥儀笑道:“庄師傅,你們衣服里有鐵架子嗎?” “怎么會有這种想法?” “庄師傅的腰板為什么總是這么直挺呢?” 庄士敦哈哈大笑起來,笑了一會儿,道:“這是我們英國人所要求做到的‘風度’。在英國,對男人的昂首挺胸的要求,就如你們中國對女人行不搖裙,笑不露齒,總是要含胸低眉的要求一樣。” 溥儀笑道:“我原先還以為你們洋人的腿總是直的,你來了以后,才知道你們的腿也是能彎的。” 庄士敦忽然不笑了,一臉嚴肅,道:“皇上,臣以為你們中國在科學上是愚昧的,不愿意向外國學習是現在落后的根源。比如你的看法,在英國,連小學生都不會有,因為他們知道人体的結构,知道這些結构、功能,全人類是一樣的并沒有什么區別。” “可是你們挺直的身子和中國人就是有所不同。” “皇上,這是由中國的文化、中國的禮教給中國人造成的行為習慣。我是崇拜中國文化的,但是中國文化對人們思想的禁銅,對人們行為的束縛,是可怕的。這种可怕的致命之處在于,這种文化的毒素猶如空气一樣,無臭無味,人們看不到,而每天都呼吸著它。” “空气有毒嗎?” “皇上,臣不是說空气有毒,而是說文化的形態猶如空气一樣,能呼到它,卻看不到它。” “空气是風嗎?” 庄士敦道:“空气不是風,風是空气的流動。皇上,對宮中及王公子弟的教育,臣是极為贊成的。現在你們中國,也開辦了許多學堂——這是先帝光緒极力主張的,學堂里有代數、几何、物理、天文、地理,等等知識,可是這些最重要的知識,在中國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而在皇上這里和王公們的家中,則根本就不加理睬,這是非常錯誤的。” “我在報上也知道有這些知識,也看到報上有呼吁學習這些知識的文章。我很想學習這些知識,我更想到宮外的學堂里去,可是……” “我能理解,”庄士敦道,“傳統殺人,我記得有一篇小說叫《狂人日記》,表達過中國傳統文化‘吃人’的觀點,皇上雖貴為天子,可是卻無可奈何,甚至更受到傳統文化的桎錮。” “庄師傅能教我那些學堂中的知識嗎?” “我是贊成這樣的,呼吁這樣的,——我盡力而為吧。說實在的,這些知識,我一個講起來,就不怎么能深入下去,也不會全面。” 庄士敦對皇上渴求知識的精神极為欽佩,他想,這個少年就要進入青春期,在愚昧和庸碌气氛的包圍中,在充滿虛假、自私、盲目自大的環境中,在那些太監、王公們的畸形人格的影響中,紫禁城的這個孩子的心靈能不受污染嗎?他的人格會不受侵蝕嗎? 顯然,皇帝的身心都已開始受到損害。 庄士敦認為,皇帝最應該擺脫的,是他身邊的成群的太監——這些畸形的人,這些令人作嘔的人,這些人几乎成了皇上的惟一同伴,那么皇上會成長為什么樣的人! 這樣想著,猛然回頭,正看著一個太監站在身后看著自己,腦后拖了一個黃巴巴的辮子,庄士敦嫌惡到了极點,惡狠狠地看了他一眼,漲紅了臉,忿忿地對溥儀道:“皇上,內務府這樣對待我是很不禮貌的。為什么別的師傅上課沒有太監,唯有我的課要一個太監站在那里?我不喜歡這樣!” 剛才還是和風細雨,突然之間雷電交加,溥儀對這個外國人又害怕起來,道:“內務府這樣做是為了照顧師傅,這樣怎會妨礙師傅呢?” “他在我后面老是盯著我!這是對我的不信任!我要向徐世昌總統提出來!我是徐總統請來的!” 第二天,王爺和內務府商量了一番,又問了几位師傅,几位師傅肯定了庄士敦的人品,于是內務府便把站立值班的太監撤掉了。 陳師傅道:“既然漢語課有陪讀,英文課為什么沒有陪讀呢?有了陪讀,不必設一個太監站在那里好嗎?” 大家一致同意這個看法,最后議定讓載濤的儿子溥佳作陪讀。 這一天,宣統皇帝下了一道上通:“著溥佳內廷行走,伴讀英文,賞在紫禁城內騎馬。” 載濤帶著溥佳前往宮中,一路之上,還忘不了千叮嚀,万囑咐。載濤領著溥佳先到尚書房,又到了妻事處,再由內務府帶到了養心殿。溥佳側身進入殿內,向寶座上的皇上行了一個跪安禮,接著又跪在地上。 載濤道:“皇上,奴才帶領溥佳叩謝皇上天恩。” 說罷摘下官帽,放在地上,叩了三個響頭。溥佳也照父親這么做了。 “伊力。”溥儀道。 于是載濤、溥佳戴好官帽,側身退出養心殿。之后,溥佳又在父親的帶領下到四位太妃處謝了恩。 第二天,溥儀照樣坐著金頂明黃的轎子來到毓慶宮,“吃吃吃”的聲音過后,仍然是一大群太監的簇擁。 听到“吃吃吃”的聲音,溥佳退過一旁,溥儀則進入書房,坐北面南,庄士敦向他行了鞠躬禮,溥儀起立注目,這就算是回禮。君臣師徒兩人坐下后,溥佳才進來。 溥儀這才仔細地看溥佳,見他穿長袍馬褂,戴官帽,腳上是粉底皂靴,腰間系一根帶子,是杏黃的。溥佳向他皇上請了跪安,然后背南面北而坐。有太監過來,接過溥佳的帽子,溥儀頓時大吃一惊:溥佳留著一個和庄士敦一樣的分頭,辮子則是假的,挂在官帽上。 庄士敦已經念起了英文,溥儀也就把目光收回來,溥佳則覺得皇上的臉如木刻似的,沒有一點表情,也沒有一點變化,內心里七上八下,腦子里一片空白,連ABCD也記不住了。“快點下課吧!快點下課吧!”溥佳在心里不斷念叨著。 終于下課了,庄士敦道:“溥阿哥的頭就是好看,比那些‘豬尾巴’好看多了。” 溥儀臉一紅,庄士敦覺得自己失了口,忙道:“我只是看著那些人頭上的辮子別扭,至于有些人,比如皇上,辮子烏油油的,很密很健康,卻是很好看的。” “庄師傅別說了,不要掩飾你真實的想法,你不是說中國人說話沒有西方人說話直率嗎?為什么你今天說話卻拐彎抹角,怕是受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了吧?” 庄士敦張口結舌,第一次在皇上學生面前露出窘相。 “庄士敦師傅,這辮子有什么作用?”溥儀嚴肅地道,“你作為旁觀者,可以毫無諱言的談一談。” “皇上,留發式只是表明個人的風格。像中國這樣,把辮子當成一种思想的標志,當成大清的標志,是荒唐的。我不否認,為了保持個人的某种喜好、個性而留辮子;但反對將它作為時代或思想的標志,就是這樣。” 許多天來,庄士敦的魁力深深地影響了皇上。溥儀覺得庄士敦的一切都是好的。溥儀深信,西洋人才是最聰明、最文明的人,而庄士敦又是西洋人中最有學問的人。庄士敦身上的毛呢料使溥儀對中國絲綢的价值發生了動搖,庄士敦口袋上的自來水筆竟使溥儀因中國人用毛筆宣紙而感到自卑。溥儀有一點嗅到了庄士敦身上的一种味,道:“庄士敦師傅,你這衣服是用什么熏的,好香啊。” 庄士敦嗅了又嗅,不禁笑道:“這是樟腦味,不是香味。” 現在,溥儀為自己腦后的辮子而煩惱,“這個‘豬尾巴’,我剪了它算了。”這樣想著,命令道:“溥佳,今天賞你在養心殿用膳。” “庶。” 膳后,溥儀道:“溥佳,街上的人都是什么發式啊?” 溥佳道:“回皇上,街上都是短發,沒有辮子。” “那濤貝勒的辮子也像你的一樣,是假的嗎?”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