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4章 五環旗的召喚


  ·古老神秘的奧運會
  ·第一次申請
  ·初入奧委會
  ·公開信風波

  在希腊半島南部一塊土地肥沃的平原上,聳立著一座秀麗的山峰,這就是海拔2917米的奧林匹斯山。
  奧林匹斯山下一片蒼翠的森林深處有座著名的宙斯廟,廟中宙斯的神像神態威嚴,气宇軒昂。
  按照希腊神話傳說,宙斯是統治包括神和人在內的整個世界的最高天神,他威力無比,能隨意降禍賜福,并且掌管著雷、電、云、雨,因此呼風喚雨乃易如反掌。
  宙斯妻室近10個,子女如云,其中有太陽神阿波羅、智慧女神雅典娜、音樂女神纓斯、美惠三女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等等。赫拉克勒斯被認為是古典奧運會的創始人。
  根据荷馬史詩《伊利亞特》描述,在公元前1100多年,希腊就有一种競技會,會上進行戰車、拳擊、角力、賽跑、鐵餅、標槍、射箭7項比賽,优胜者可以獲得武器、生產工具、生活用品等獎品。這种競技會的最初形式只是一种祭祀節日。
  古希腊宗教的勢力十分強大,有4個主要的宗教中心,每個中心都定期舉行祭典活動。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600年是希腊的鼎盛時期,各宗教中心的祭典也十分隆重,其中有音樂、舞蹈、演說、朗誦詩篇等表演項目,也有体育競賽。而這些活動中規模最大、最有代表性的祭典也就是在奧林匹斯山下的奧林匹亞城舉辦的祭典盛會了。
  關于祭典盛會如何演變成奧林匹克体育競技會,存在著不同的傳說。最多的說法是宙斯的儿子赫拉克勒斯同別的神打仗,取得了胜利,于是在奧林匹亞舉行祭典盛會,祭奠其父親宙斯。結果在祭奠儀式上,赫拉克勒斯同其兄弟們發生爭吵,以至動武較量,逐步演變成奧林匹克競技會。
  第二种傳說也源于希腊神話。宙斯的孫子佩洛普斯欲娶皮薩城邦國王俄諾馬俄斯的公主希波達彌亞為妻。希波達彌亞以其國色天香之貌引起了無數小伙子的傾慕。但是國王听信了神巫的告誡,相信公主一旦嫁人,國王也行將就木,便企圖阻止公主結婚。他發布一道命令,凡向公主求婚者須先同國王賽車,得胜者才能娶公主,失敗者將被處死。
  在國王堅固的戰車威懾全城時,在13名勇士蝶血的恐懼里(13因此成為西方不吉利的數字),一位令全希腊人感到自豪的年輕人出現了,他就是勇敢的佩洛普斯。在比賽前,公主勸佩洛普斯放棄“這個悲劇已成定局的比賽”,因為她不想看到第14個喪生者。佩洛普斯的回答非常堅定,“不,為了你,我決不放棄——即使成為第14個!”
  翌日,經過祭奠儀式后,惊心動魄的比賽開始。人、車、馬混戰一團,瘦馬舊車上的佩洛普斯漸漸支撐不住了,駿馬華車上的國王向著佩洛普斯的后背舉起了鋒利的長矛,全場都在為即將慘死的年輕人閉目禱告。就在這一危机關頭,只听到一聲巨響,人們惊奇地發現,國王的戰車傾覆在跑道上,國王也身受重傷,佩洛普斯迅速躍下戰車,將國王抱起,奔向不遠處的皇宮驛站……
  這是一個意外的胜利,是國王善良的車夫同情公主(因為她也愛上了勇敢的佩洛普斯),同情慘死的青年,故意將國王戰車車輪上的鐵穿釘換成了木穿釘,致使國王在比賽中車軸折斷,于是佩洛普斯胜利了。這是愛情、勇气和智慧的胜利。為了慶祝胜利,慶祝自己終于如愿以償地成為公主的丈夫,并成為皮薩城邦的新國王,佩洛普斯在奧林匹亞的宙斯廟前舉行了一次盛大的比賽,還特意安排了戰車、賽馬等項目。這就是古代奧運會,或說是第一屆古代奧運會。佩洛普斯也成為第一屆古代奧運會的創始人。
  第三种傳說認為古希腊伊利斯城邦的國王依斐多是奧林匹克競技會的創始人。依斐多登基稱王時,由于戰事不斷,民不聊生,便虔誠地祈禱太陽神阿波羅普度眾生。阿波羅說,只要在奧林匹亞舉行競技會,便可免除災難。于是國王就去和勢力很大的斯巴達教的主教尼庫爾格商量締結友好條約,并提議在奧林匹亞舉行競技大會,提倡“不用武器和流血,而用力量和靈敏來确立人的尊嚴。”
  尼庫爾格同意了依斐多國王的建議,并簽訂了《神圣休戰條約》,宣布奧林匹亞是塊圣地,不准攜帶兵器進入該地區。如果戰爭發生在奧林匹克競技會舉行期間,各城邦都要實行“神圣的休戰”。從此開始了4年一度的奧林匹克競技會。
  奧林匹克競技會曾几次中斷。直到公元前776年舉行了全希腊的競技會才標志著古代奧運會的正式開始。這一年競技會被定為第一屆古代奧運會。
  公元前6世紀之前的競技會不僅要指出競技會的屆次,還指明年次。例如公元前760年被稱作第5屆奧林匹克競技會的第1年,公元前757年被稱作第5屆奧林匹克競技會的第4年。
  奧林匹克競技會在夏至后第一次月圓時舉行,歷時5天。第一天舉行向宙斯獻祭的庄嚴儀式,希腊各城邦的代表都來參加。第二天開始競技活動。
  最初,競技只有賽跑一項,距离是運動場的兩端。當時的比賽只產生冠軍,沒有其他名次。
  從14屆奧林匹克競技會開始增加了往返跑,即跑運動場兩端的12個來回。從18屆開始又增加了4項比賽,即跳遠、擲鐵餅、角力和擲投槍。從23屆開始有拳擊。25屆起有4馬車賽,后又發展成4馬車加拳擊賽。37屆開始增加了儿童比賽。65屆又增加了全副武裝賽跑。
  從公元前5世紀開始,允許詩人在競技會上朗誦自己的作品。4馬賽車只允許貴族參加,因為只有他們才買得起馬,但駕車的人可以雇。如果取胜,榮譽歸4馬車的主人。
  第一次參加競賽者要提前一個月來到奧林匹亞,在教練的指導下進行訓練。參加者只能是沒有犯過罪的自由希腊人。
  競技會的最后一天,优胜者被授予用圣橄欖枝編的花環。制作花環用的橄欖枝由一名儿童用金刀砍下來。這位儿童的父母必須健在,而且是自由民。除此之外,獲胜者還可得到棕櫚枝。三次优胜者可在奧林匹亞為自己立像。宣布优胜者及所屬城邦名字的儀式极為庄嚴,還要為优胜者舉行宴會。优胜者返回城邦時,居民也要熱烈歡迎,并舉行以优胜者為先導的公民游行。在城邦主神的神廟里,优胜者把自己得到的花環獻給神,接著舉行酒宴,為优胜者唱頌歌。有些城邦給优胜者以金錢獎勵,并終生免除他們的搖役和賦稅。在某些城邦,連优胜者的子孫都享有特權。
  裸体競技是奧林匹克競技會的最明顯特征之一。競技者皆赤身裸体。當時婦女不僅不參加競技,而且也不能進入競技場觀看,違者要被處死。由于場里場外皆是男性,觀眾和競技者也就無所顧忌了。
  奧林匹克競技會最興盛時期是公元前5世紀。在羅馬時期,競技會仍繼續舉行,但其社會及政治意義卻降低了。
  公元前394年,羅馬皇帝忒俄多西烏斯宣布廢除奧林匹克競技會。到廢止時,奧林匹克競技會共舉行了293屆。
  然而奧林匹克運動的生命力是极其頑強的。1500年之后,她又重新出現在現代希腊的首都雅典。
  “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高舉著“和平、友誼、進步”的旗幟,將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奉獻給了全人類。
  他在一篇文章中曾經寫道:“當今世界,充滿發展的极大可能性,但同時也存在著危險的道德衰敗,奧林匹克精神能建立一所培養情操高尚与心靈純洁的學校。”他針對資本主義興起后帶來的弊端和惡果,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世界的陰云,人類和平面臨的威脅,精神世界受到的玷污,試圖用体育手段來拯救人類的危机。
  1892年11月25日,法國索崩正在召開紀念法國体育運動協會聯合會成立三周年大會。一個演說者高亢宏亮的語調,吸引了全場与會者的注意力。他迅疾揮舞著的右臂從空中努了下來,疾聲問道:“我們為什么不馬上創辦現代奧運會呢?怎樣創辦?是照抄古希腊奧運會,還是要有所發展、創新?現代奧運會在何處舉行,只能在希腊嗎?什么人可以參加奧運會?只能是希腊人嗎?”
  他的眼光掃過全場,用堅定的語气回答了自己的問題:我們要恢复的是以和平、友誼、進步為宗旨的奧運會,她將不受國家、地區、民族和宗教的限制,向一切國家、地區和民族開放。
  顧拜旦的這次著名演說,第一次公開和正式地提出了創辦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問題。与會者的回答是一陣風暴式的掌聲和呼喊聲,無數頂帽子拋向了天空。僅僅在一年多之后,奧林匹克運動作為兩個世紀之交,人類社會的新生嬰儿降臨人世。
  這個嬰儿,首先受到了世界34個國家、49個体育組織的擁抱和親吻。——1894年6月16日,“恢复奧林匹克運動代表大會”在巴黎索崩召開時,來自世界各地的与會者足足有2000多人。這次大會標志著國際奧委會的誕生,參加大會的49個体育組織是國際奧委會的第一批非正式成員。希腊詩人和語言學家維凱拉斯被選為第一任國際奧委會主席。
  這個嬰儿,所唱的第一首歌是《阿波羅頌歌》。在豎琴的伴奏下,這支歌由法國一位著名的女歌唱家演唱,她寬厚宏亮的歌喉,喚起了人們對古希腊奧運會的神往,激起了人們向往和平、友誼的熱情,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信念,增強了人們對創辦現代奧運會的信心。
  1895年顧拜旦創作了著名的散文詩《体育頌》。這首散文詩是奧林匹克運動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不僅反映了顧拜旦的思想和熱情,而且揭示了体育運動的無窮魅力,抒發了人類對友誼、和平、進步的熱烈向往。
  《体育頌》全文如下:

  啊,体育,天神的歡娛,生命的動力。你猝然降臨在灰蒙蒙的林間空地,受難者,激動不已。你像是容光煥發的使者,向暮年人微笑致意。你像高山之巔出現的晨曦,照亮了昏暗的大地。
  啊,体育,你就是美麗!你塑造的人体,變得高尚還是卑鄙,要看它是被可恥的欲望引向墮落,還是由健康的力量悉心培育。沒有勻稱協調,便談不上什么美麗。你的作用無与倫比,可使二者和諧統一;可使人体運動富有節律;使動作變得优美,柔中含有剛毅。
  啊,体育,你就是正義!你体現了社會生活中追求不到的公平合理。任何人不可超過速度一分一秒,逾越高度一分一厘。取得成功的關鍵,只能是体力与精神融為一体。
  啊,体育,你就是空气!肌肉用力的全部含義是敢于搏擊。若不為此,敏捷、強健有何用?肌肉發達有何益?我們所說的勇敢,不是冒險家押上全部賭注似的蠻干,而是經過慎重的深思熟慮。
  啊,体育,你就是榮譽!榮譽的贏得要公正無私,反之便毫無意義。有人要弄見不得人的詭計,以此達到欺騙同伴的目的。他內心深處卻受著恥辱的紋縊。有朝一日被人識破,就會落得名聲掃地。
  啊,体育,你就是樂趣!想起你,內心充滿歡喜,血液循環加劇,思路更加開闊,條理愈加清晰。你可使憂傷的人散心解悶,你可使快樂的人生活更加甜蜜。
  啊,体育,你就是培育人類的沃地!你通過最直接的途徑,增強民族体質,矯正畸形軀体;防病患于未然,使運動員得到啟迪;希望后代長得茁壯有力,繼往開來,奪取桂冠的胜利。
  啊,体育,你就是進步!為人類的日新月异,身体和精神的改善要同時抓起。你規定良好的生活習慣,要求人們對過度行為引起警惕。你告誡人們遵守規則,發揮人類最大能力而又無損健康的肌体。
  啊,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間建立愉快的聯系。你在有節制、有組織、有技藝的体力較量中產生,使全世界的青年學會相互尊重和學習,使不同民族特質成為高尚而和平競爭的動力。

  作為奧林匹克運動的复規者、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先驅,顧拜旦的名字已經被載入奧運史冊,他的業績也被人們廣為傳頌。
  顧拜旦在為開創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制定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發展方向以及開展組織工作方面做出了特殊的貢獻。因為這些貢獻,1928年他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顧拜旦竭力主張繼承和發揚古代奧林匹克精神,把“和平、友誼、進步”作為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為此他制定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憲章》。這部《憲章》于1894年6月16日在法國索邦大學舉行的恢复奧林匹克運動代表大會上獲得通過。《憲章》中明确指出奧林匹克運動要“在奧林匹克理想指導下,鼓舞和領導体育運動,從而促進和加強各國運動員之間的友誼”。由此也產生了奧林匹克運動的名言:參与重于取胜。
  1913年,顧拜旦親自主持制定了奧林匹克的會徽和會旗,同時也确定了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這一格言還被寫到了奧林匹克會旗上。
  奧運會五環旗也是在顧拜旦主持下制定的。五環分別為藍、黑、紅、黃、綠色,三環在上,兩環在下,環環相扣,緊緊聯在一起。按照顧拜旦對此的解釋,五環“象征世界上承認奧林匹克運動、并准備參加奧林匹克競賽的五大洲,而第六种顏色白色——旗幟的底色,意指所有國家都毫無例外地能在自己國家的旗幟下參加比賽”。
  后來有的人解釋說,國際奧委會最初采用藍、黑、紅、黃、綠色作為五環的顏色是因為它能代表當時參加國際奧委會所有國家國旗的顏色。自1920年第7屆奧運會起,五環的五种顏色象征五大洲:藍色代表歐洲,黑色意指非洲,紅色象征美洲,黃色標志著亞洲,而綠色喻作澳洲。
  1973年國際奧委會會刊《奧林匹克論壇》則強調:“會徽和會旗的五環含義是象征著五大洲的團結,全世界的運動員以公正、坦率的比賽和友好的精神,在奧運會上相見。”
  自1894年國際奧委會成立,并決定從1896年起“每隔四年按希腊奧運會傳統,舉辦大型運動會”至1953年薩馬蘭奇第一次正式提出加入國際奧委會的申請,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已經歷了近60年的風風雨雨,奧運會也已舉行了12屆。
  第一屆奧運會于1896年4月6日至15日在古代奧運發源地雅典舉行。來自13個國家的311位選手參加了角逐,其中230位是希腊人,外國選手多是自己報名參加。英國駐希腊兩位外交人員及正在希腊旅行的旅客就近報名組成英國隊,其中普蘭德還贏得了网球單打冠軍,并和德國選手搭檔贏了雙打冠軍。最出風頭的是德國選手舒曼,贏了三枚体操金牌。鐵餅、馬拉松是新設項目,是東道主隊志在必得的傳統項目,但是,前者卻被美國選手加略德奪去,因為他以前練習的鐵餅又大又重,正式比賽丟“小餅”,當然輕而易舉拿金牌了。
  田徑賽至最后一天,希腊仍無收獲,因此馬拉松比賽獎落誰家也就格外引人注目。還好,希腊牧羊人路易斯不負眾望,為希腊贏得了一枚寶貴的金牌。當他率先跑進体育場時,希腊王儲康斯坦丁從看台上沖下來伴隨他跑完最后一段金牌路程,場面熱烈感人。
  這屆奧運會從競技角度講并未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也沒有創造任何世界紀錄。但它畢竟是現代人類社會的第一次体育盛會,在奧林匹克運動發展史上占有無可爭議的重要地位。而且這屆奧運會還開啟了民間集資辦奧運的先例,東道主希腊上至國王喬治,下至普通百姓,紛紛捐資出力,在很短時間里就建成了能夠容納4万余人的白色大理石体育場,為運動會的順利舉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國王的勸說下,當時的希腊富商喬治·阿維洛夫一人就捐獻了100万德拉馬,數量之大,足夠建起体育場的主体工程。
  第二屆現代奧運會于1900年7月2日至22日在法國巴黎舉行。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1319名男子選手和11名女子選手參賽。這次比賽沒有組織開幕式,觀眾的人數也很少。正式場合甚至沒有出現過“奧林匹克”的字樣。很多選手回國后居然沒有找到參加過奧運會的感覺。國際奧委會則直到運動會結束才作出決定,到底哪些增加的項目可算運動會的正式項目。經過几個委員的臨時討論,決定將槌球、高爾夫球、板球和拔河定為本屆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而已經舉行過的釣魚、鴿子放飛、救火和花樣旱冰等比賽或算作表演項目,或完全不被承認。
  這次比賽,東道主法國獲102個獎牌(29項第一),美國53枚(20項第一)。美國一位牙科學生阿爾文·克倫茨萊茵獲得60米跑、跳遠、110米欄和200米欄4項冠軍。
  這次運動會最引人注目之處在于它第一次向婦女敞開了奧運殿堂。在巴黎學習藝術的芝加哥名流瑪格麗特·阿博特因獲得9洞高爾夫球女子組比賽的冠軍而成為第一個奧林匹克女子冠軍。
  第三屆奧運會于1904年8月29日至9月3日在美國圣路易斯市舉行。來自12個國家的681名男選手和6名女選手參賽。占參賽選手76%的美國人几乎壟斷了獎牌,共獲獎牌238枚(其中金牌80枚),其他11個國家共獲46枚獎牌(20枚金牌)。這屆奧運會第一次實行給奧運冠軍頒發金牌。
  本屆奧運會會址一改再改,顧拜旦男爵喜歡紐約,國際奧委會看中芝加哥,但還是羅斯福總統的權力大,他選中了圣路易斯市。
  圣路易斯臨時承辦奧運,准備倉促,有許多“新創作”令觀眾大跌眼鏡:400米賽跑沒有舉行預賽,13位選手一起決賽;划船的河道長度不夠;田徑跑道一圈五百多米;賽程拖了四個多月;……。
  200米是在全直跑道上進行,金牌獲得者哈恩是在三位對手搶跑而被罰了后退一碼的情況下獲胜,他在200米跑中創造了21秒6的奧運會紀錄,28年后才被人打破。波格獲200米、400米銅牌,是首位獲得獎牌的黑人選手。
  馬拉松比賽出現鬧劇。由于天气炎熱,許多選手中途退出。而第一個到達終點的美國選手弗雷德·洛茨卻毫無疲態,經調查才知道他在中途搭乘汽車“跑”了17公里。洛茨被判違反比賽規則,不得不將金牌移交給第二個到達終點的隊友托·希克斯。誰知希克斯也不是“清白人”。他的教練說他在最后7英里處注射了興奮藥物,還有的說他是在吞食了一粒藥丸后跑完全程的。總之,希克斯成了奧運史上第一個靠服藥物取胜的選手。來自古巴哈瓦那的郵差卡瓦哈爾,以乞討、募款各种方式到達圣路易斯,并以“送信”的速度參加馬拉松,他得到第四名,若非在半途采苹果耽擱太久,他可能會得到第一名。
  第四屆奧運會于1908年7月13日至25日在英國倫敦舉行。共有23個國家和地區的1999名男子選手和36名女選手參加了比賽。英國獲145枚獎牌(56金),美國47枚(23金),瑞典25枚(8金)。美國人雷·尢里在三個立定跳躍項目中(即立定跳遠、三級立定跳遠和立定跳高,這三個項目此后就被廢棄了)獲得了兩枚金牌。他在巴黎、圣路易斯和倫敦取得的8枚奧運金牌的記錄一直保持了20年。
  由于意大利出現了財政問題,倫敦臨時接辦了這屆奧運會。基本來說,倫敦奧運會是最完善的一次,許多制度典范都是從倫敦奧運會開始建立實行,這歸因于英國早在十九世紀后期,就已成立各項運動協會,經驗、制度皆已成熟。
  由于國旗問題,在開幕式上引起一些糾紛。瑞典和美國發現他們的國旗沒被挂起來;開幕式上,美國掌旗官在經過英國國王愛德華面前時,拒絕降旗致敬;芬蘭尚在俄國統治中,他們宁可沒有旗子自己單獨進場,也不愿跟在俄國隊后面。
  馬拉松比賽,本來規定全程距离為25英里,后來起點改到溫莎城堡,距离變成26英里,但是瑪麗公主又要求起跑點移到皇家育嬰室窗前,又多了385碼,這樣全程就增加到42.195公里,成為以后馬拉松比賽固定的距离了。
  在馬拉松比賽中,意大利人多蘭多·皮埃特里在還剩最后一圈時搖搖晃晃地跑進了体育場。觀眾席上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歡呼聲。但皮埃特里實在是精疲力盡了,他不斷地倒地又掙扎著爬起來,然后又倒下,前后竟然反复了四次。此時,美國人約翰尼·海斯跑進体育場,無疑將超過那位意大利人。當皮埃特里第五次又倒下時,觀眾們不無焦慮地期盼著他創造奇跡。這時,場地內的一位工作人員突然沖上跑道,幫助皮埃特里搶在海斯前面越過了終點線。后來,皮埃特里被取消了冠軍資格,海斯獲得了金牌。不過皮埃特里卻因此成了一位名人,而后一直以職業選手的身份參加各种表演賽。
  第五屆奧運會于1912年7月6日至1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舉辦,來自28個國家(地區)的2490名男選手和57名女選手參賽。瑞典獲65枚獎牌(24金)、美國61枚(23金)。芬蘭的漢納斯·科勒赫曼宁獲得5000米、10000米和8000米越野跑3枚金牌。二戰美國名將巴頓在五項全能比賽中榮獲第五名。電子計時器、廣播系統首次應用于奧林匹克比賽中。
  斯德哥爾摩奧運會上最偉大的英雄既不是斯堪的納維亞人也不是其他歐洲人,而是一位地道的美國人,名叫吉姆·索普。索普在奧運會上獲得了十項全能和五項全能兩權金牌。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五世在頒獎時對他說:“先生,你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運動員。”
  在斯德哥爾摩,24歲的索普以998分打破了十項全能的世界紀錄。他在五項全能中有四項名列第一。另外,他還參加了單項賽,跳高列第四,跳遠排第七。回到家后,他在紐約百老匯大街受到了人們的熱烈歡迎。
  但1913年1月,索普的獎牌卻被人奪走了。馬薩諸塞州一家報紙報道說,索普早年在北卡羅來納從事半職業棒球賽時收了別人的錢——可能一場比賽僅2美元。就這樣,金牌轉而落到了兩位奧運會亞軍——瑞典人雨果·韋斯蘭德(十項全能)和挪威人弗了南德·比埃(五項全能)手中。可這兩個人誰也沒有因此而覺得高興。比埃對朋友說:“這不是真正的金牌。我不認為這是一等獎。”韋斯蘭德也常說:“索普是最好的,而我不是,他應得到這枚金牌。”
  1950年,美聯社体育記者投票評選索普是二十世紀前50年內最偉大的運動員。60年中期,已經年邁的韋斯蘭德決定找到索普將金牌還給他,但沒能成功。他告訴朋友們:“沒人知道索普在哪儿,所以我只能繼續留著這枚金牌。”他打听不到索普的下落是因為后者已經死了——1953年索普死于加州洛米塔的一座簡易房屋內,死時身無分文。那兩枚一度被無理剝奪的金牌直到1983年正月由薩馬蘭奇親自交還給他的子孫手中。
  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原定1916年在柏林舉行的第六屆奧運會被迫取消。
  第七屆奧運會于1920年8月14日至29日在比利時安特衛普市舉行,來自29個國家(地區)的2543名男選手和64名女選手參賽。美國獲96枚獎牌(41金)、瑞典63枚(19金)、英國43枚(15金)、比利時35枚(14金)。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國德國、奧地利、匈牙利和保加利亞不在被邀請之列。
  芬蘭于1917年獨立,首次用自己的國旗參加奧運會,1912年的長跑巨星科勒赫邁宁卷土重來,贏了馬拉松冠軍,但他的光彩卻被另一位芬蘭選手魯米掩蓋了,魯米從本屆奧運會開始,贏得12塊奧運獎牌,其中9枚是金牌。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人能接近他創下的超人紀錄——在每一個他參加的項目中都改寫了世界紀錄,從1500米到20000米,共創22項世界紀錄。
  游泳是美國選手的天下,曾患小儿麻痹的布萊布特雷,包辦了所有女子僅有的三塊金牌,可笑的是,她一年前曾因“妨害風化”而被警方逮捕,她的大膽行為是“裸泳”,她所做的只是將長襪脫掉,以前女人游泳必須像穿潛水衣一樣,不穿襪子形同裸体。
  男网雙打冠軍是美國的凱特,一年之前他曾因磚匠的身份,被英國“漢利杯”拒之門外,“以免對其他紳士不公平”。最具諷刺的是,凱特后來成了百万富翁,他的儿子在1947年贏了“漢利杯”冠軍,他的女儿葛莉絲成了大明星,并且成為摩納哥王妃。
  第八屆奧運會于1924年7月5日至27日在法國巴黎舉行,來自44個國家(地區)的2956名男選手和136名女選手參賽。美國獲99枚獎牌(45金)、法國38枚(13金)、芬蘭令人惊訝地獲37枚獎牌(14金)。魯米和里托拉兩人共獲9枚金牌。
  顧拜旦因為決定退休,不再當國際奧委會主席而請求讓巴黎主辦1924年奧運會。盡管發生了一些影響不好的小插曲(在演奏其他國家的國歌時,一些狂熱的法國觀眾發出噓聲;英國隊因為美國“職業選手”勢如破竹的胜利而威脅要退出比賽),這一屆奧運會仍是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屆,熱情的觀眾人次達到每天64000人。運動會結束時,顧拜旦欣慰地說:“我的工作已經完成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兩位美國獲獎者。當時21歲、后來成為著名儿科醫生的加明·斯保克代表耶魯大學參加了八人賽艇比賽并贏得了一枚金牌。時年20歲、辛辛那提出生的密執安大學學生威廉·哈特·哈伯德獲得跳遠第一,從而成為奧運會歷史上第一位獲得單項冠軍的黑人選手。
  第九屆奧運會于1928年7月28日至8月12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來自46個國家(地區)的2724名男選手和290名女選手參賽。美國代表隊的領隊是后來著名的五星上將麥克阿瑟。比賽結果美國獲56枚獎牌(22金)、德國31枚(10金)、荷蘭19枚(6金)。在這屆奧運會上首次采用的顯示板、開幕典禮放和平鴿、田徑場跑道一圈四百米,都成為后來奧運會的模式。
  女選手在阿姆斯特丹的參賽人數比以往任何一屆奧運會都多。在前几屆,她們僅參加了高爾夫球、游泳、跳水和网球的比賽。但在這屆奧運會上,她們已能在田徑這樣的主要項目中亮相比試了。顧拜旦曾領導了持續多年反對婦女參賽的運動,他說:“女子參加奧運會不切實際,毫無趣味,沒有美感。”顧拜旦退休后,國際奧委會內部主張民主与社會改革的人士最終占了上風。
  女選手當時只能參加5個項目的比賽,而男選手則可參加22個。第一個奧運會女子田賽項目是鐵餅,由波蘭的哈麗娜·科諾帕卡獲得冠軍。第一個徑賽項目則是100米短跑,金牌歸屬于美國人伊麗莎白·羅賓遜。說來有趣,這位來自伊利諾伊州的16歲高中生的短跑天賦是由一位教師發現的,當時這位教師親眼目睹羅賓遜一路跑著追赶學校的班車,便斷定這名少女此后在田徑場上前途無量。在阿姆斯特丹表現最佳的當屬高大英俊的美國游泳選手約翰尼·韋斯穆勒。他曾在巴黎奧運會上獲兩枚金牌,現今又增添兩枚。約翰尼的父親是一位窮煤礦工,在約翰尼14歲時就去世了。但失去父愛的約翰尼卻成了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游泳運動員,并借助自己名气改行當了演員,通過飾演電影《人猿泰山(Tarzan)》里的主人公而成了一名百万富翁。
  第十屆奧運會于1932年7月30日至8月14日在美國洛杉磯舉辦,來自37個國家(地區)的1281名男選手和127名女選手參賽。美國獲104枚獎牌(41金)、意大利36枚(1金)、法國19枚(10金)。日本由不知名的年輕男選手組成的游泳隊在他們參賽的18個項目中共獲11枚獎牌,其中4枚是金牌。
  由于世界經濟大蕭條,加之跨越大洋的長途跋涉,洛杉磯奧運會的參賽人數是1904年以來最少的一次。在運動會開幕前6個月,還沒有一個國家同意前來參賽。
  洛杉磯組委會為這屆奧運會作了數項改革,其中包括設置頒獎台,在頒獎儀式上奏國歌、升國旗,讓獲金、銀、銅獎的選手站在台上;此外還建立了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奧運會選手村。
  1932年奧運會的女英雄是一位活潑好動的得克薩斯姑娘米爾德萊德·迪德里克森。她最終成為洛杉磯奧運會的巾幗佳麗,贏得了兩權金牌(80米欄、標槍)和一枚銀牌(開始時并列跳高第一名,后因她頭先過竿的技術動作有悖傳統而降至第二名)。她還打破了跨欄和跳高兩項世界紀錄。
  這屆奧運會日本人“霸占”了游泳池,贏得了16枚獎牌中的11枚,包括五項金牌。年僅14歲的中學生北村,以19分12秒4贏得1500米自由式冠軍,并打破奧運紀錄,他的紀錄保持20年才被刷新。芬蘭35歲的長跑巨星魯米四度參加奧運會,希望再得一枚馬拉松金牌。
  這次比賽,雖然參加人數較少,但觀眾人數超過了125万,收入高達100万美元。
  我國首次派出選手參賽,過程艱辛曲折。當時我國雖已參加并辦過遠東運動會,表現最佳,但因國內正值九·一八事件之后,動亂不安,經濟拮据,因此雖然受邀,卻決定不參加奧運會,日本偽滿政府不久即聲明,將派出滿洲國代表參賽。中央政府決定不計困難,派員參賽,以正國人視听,体協兼奧委會董事赫更生到處奔走募款,湊得華銀八千元,約1500美元,選派在華北及全國運動會表現最佳的劉長春參加短跑角逐。可惜他在經過25天的海上航行之后立即投入了比賽,未能發揮他的水准。劉長春的奧運之行,是四億五千万中國人參加奧運的第一人,雖未獲得名次,但其影響卻是巨大的。
  第十一屆奧運會于1936年8月1日至16日在德國柏林舉辦,來自49個國家(地區)的3738名男選手和328名女選手參賽,德國獲89枚獎牌(33金)、美國56枚(24金)。為了舉辦這屆奧運會,德國政府投入了3000万美元,大大超過以往任何一屆奧運會的總投資。
  1931年,國際奧委會選擇柏林作為1936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但是當阿道夫·希特勒1933年初控制了德國政府后,許多人猜想這位元首會拒絕与奧運會發生任何關系,因為他的納粹青年和体育組織認定奧運會是“劣等民族之間的比賽”,納粹報紙也把奧運會描繪成一個“由猶太人支配的臭名昭著的節日”。
  但希特勒有他自己的想法,他決定將柏林奧運會變成某种宣傳工具,用它來展示自己的納粹种族和工業技術的优越;同時也給世人造成假象,使人們認為他是熱愛和平的。為此,組委會開了聯通41個國家的電台网絡,并引進了電傳設備來傳送新聞報道和Z服務网來傳送新聞影片。這其中不可告人的秘密是,奧運會期間接納3700名男選手的奧運村當初在設計時就已考慮到運動會后能立即將它轉變成軍事設施。
  希特勒利用奧運會來提高第三帝國的世界形象的計划獲得了成功,尤其當德國隊在金牌榜上遙遙領先時更是如此。然而,他的那些有關雅利安人至高無上的种族偏見被一位美國黑人超級明星的巨大成功完全淹沒了。
  詹姆斯·杰西·歐文斯出生于亞拉巴馬州一位目不識丁的伯農家庭。他在柏林取得了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和跳遠四枚金牌,這一驕人成績使他在德國也成為一名英雄。盡管希特勒本人從未与這位黑人明星握手,但大多數德國運動員對歐文斯都很友好,尤其是他最強硬的跳遠對手盧茲·朗。朗不僅待他親如摯友,而且還在比賽中幫歐文斯改進起跳技術,使這位美國黑人最終贏得了有可能屬于朗自己的金牌。
  當時為日本殖民地的韓國,選手也以日本名義出戰,孫基禎獲得馬拉松冠軍,但升的是日本國旗,他心中非常悲憤,韓國國內《東亞日報》刊出孫基禎頒獎照片時,也把他身上的太陽旗涂掉,日本統治者將八名“涉案”者送進監獄。韓國獨立后,金牌國籍更正為韓國。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開幕式上,孫基禎代表東道主手持圣火跑步進場,當最后跑到點火台上時,他的眼中盈滿了驕傲的淚水,在場的無數韓國觀眾也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1939年9月1日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把全人類卷入到史無空前的災難中,奧林匹克運動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原定在1940年和1944年舉辦的第十二和第十三屆奧運會被迫取消。
  戰爭結束后,第十四屆奧運會于1948年7月29日至8月14日在英國倫敦舉行,來自59個國家(地區)的3714名男選手和385名女選手參賽。德、意等戰敗國不在被邀請之列。此次比賽,美國獲54枚獎牌(38金)、英國23枚(3金)。
  盡管戰爭已結束了三年之久,糧食還是實行定量供應。瓦礫廢墟在倫敦這個遭受過炸彈襲擊的城市仍隨處可見。由于經費緊缺,奧運主會場只能將就設在英國皇家空軍的一座軍營內。
  本屆奧運會上最風光的明星是荷蘭的弗蘭西娜·埃爾斯耶·布蘭克爾斯科恩。這位兩個孩子的母親贏得了女子100米、200米、80米欄和4×100米接力4枚金牌。如果不是因為比賽時間有沖突,她很有可能還會贏得跳遠比賽金牌,因為當時她是女子跳遠世界紀錄的保持者。
  4407名男選手和518名女選手參加了這次比賽。地球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首次派團參加奧運會。比賽結果,美國獲76枚獎牌(40金)、蘇聯71枚(22金)、芬蘭22枚(6金)。
  當隱退多年的長跑巨星魯米在開幕式上手持圣火跑進場內并點燃奧林匹克圣火時,全場觀眾惊喜交加,群情振奮。
  這屆奧運會的風云人物是捷克的扎托皮克,他獲得了5000米、10000米及馬拉松三枚金牌,他同年同日生的妻子丹娜在他贏得5000米比賽的金牌之后的一小時內,贏得女子標槍冠軍。
  蘇聯的羅瑪柯娃贏得了女子鐵餅冠軍,為蘇聯奪取了第一枚奧運金牌。這屆比賽,蘇聯在体操項目上也大丰收,男子4金2銀、女子2金5銀。
  本屆奧運會最偉大的運動員是匈牙利的塔卡斯。在大戰之前,他已是歐洲最佳快速手槍選手,但在1938年大戰之中,被炸斷右手,他改用左手射擊,并且連得1948、1952兩屆奧運手槍射擊金牌。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規模越來越大,章程越來越完善,逐步成為全球影響最大的体育盛會。國際奧委會也成為各界名流爭相加入的組織。正是在這個時候,薩馬蘭奇提出了加入國際奧委會的申請。
  1952年的赫爾辛基奧運會是薩馬蘭奇第一次正式參加的奧運會,他的身份是西班牙代表團團長。在本屆奧運會結束后几個月,薩馬蘭奇第一次提出加入國際奧委會的請求。
  1947年,剛組建一年的西班牙旱冰球隊參加了一年一度在瑞士蒙特勒舉行的國際旱冰球錦標賽。當時西班牙代表團領隊只有兩人。一位是團長賽恩斯·德羅斯特雷羅斯,另一位就是薩馬蘭奇。在賽前領隊會議上,賽恩斯·德羅斯特雷羅斯以他自認為是法語的法語念了一篇書面發言。結果念完后,在場的人還在目瞪口呆,以為他使用的是巴斯克語、芬蘭語或是愛爾蘭和蘇格蘭方言蓋爾語。而薩馬蘭奇對這些小事情都很注意,他使用了自己已熟練掌握的英語,并且用紅筆在發言稿上應當升降語調的地方做了記號。他的發言字句清楚、鏗鏘有力,一下子就引起了在場的瑞士籍國際奧委會委員奧托·邁耶爾的注意。
  奧托·邁耶爾早听說過薩馬蘭奇的大名。為了把西班牙旱冰球運動開展起來,每次西班牙代表隊參加國際比賽,基本上都是薩馬蘭奇個人出資解決全部費用。因此當時在西班牙旱冰球也叫“薩馬蘭奇球”。這次親自見到朝气蓬勃、風流倜儻的薩馬蘭奇,更讓邁耶爾感到人才難得。
  錦標賽結束前一天,邁耶爾寫信給國際奧委會主席埃德斯特倫說:
  “我發現了一顆新星,一顆罕見的新星。他應該進入國際奧委會。”
  這次規模不大的錦標賽,年輕的西班牙隊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賽后,薩馬蘭奇開始与邁耶爾頻繁書信來往。也正是通過邁耶爾,薩馬蘭奇同國際奧委會有了更多的接触,對奧林匹克運動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1952年7月19日,剛進入西班牙体育運動委員會還不到一年的薩馬蘭奇受命率領西班牙代表隊參加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辦的第15屆奧運會。此時薩馬蘭奇已是國際旱冰球協會的副主席了。這是薩馬蘭奇第一次正式与奧運會接触,從此他与奧運會結下了不解之緣,并且成為奧運會上一面不倒的旗幟。在這屆奧運會上,薩馬蘭奇除了擔任西班牙代表團團長,安排運動員的生活起居外,還重新操起筆箋,為《新聞報》撰寫新聞和体育評論。7月19日的《新聞報》為此發表了編者按:
  “前國家旱冰球隊教練、國際旱冰球聯合會副主席、享譽國內外的体壇專家薩馬蘭奇將專為本報撰稿。薩馬蘭奇一直是我報旱冰球運動特約通訊員,現在,他一改以往風格,以輕松諧濾的筆調,向我們介紹他在赫爾辛基奧運會上的所見所聞。”
  這個編者按并沒有夸張,8月2日薩馬蘭奇的文章中就有這樣一段:
  “蘇聯籃球隊有位优秀隊員古拉姆,他身高兩米,動作敏捷靈巧,擔任中鋒。古拉姆屬錯落謝頂,就是說,他的頭發這一撮,那儿一緒。另外他還是……斜眼。眾所周知,聲東擊西和假動作是籃球運動的基本手段,而古拉姆在這方面獨占优勢。誰也弄不清他到底在看哪儿以及要向哪儿投球。”
  除了体育報道,薩馬蘭奇也向西班牙讀者介紹發生在奧運會期間一些軼聞趣事。8月2日他的文章中有一段美麗的描寫,原文如下:
  “巴科那是赫爾辛基一個飯店的名稱。有一天,飯店門前擠滿了人,門衛几乎都抵擋不住了。我對此莫名其妙。一打听才知道,世界第一美女、19歲的芬蘭小姐阿爾米·庫謝拉翩然將至。庫謝拉小姐實在是太美了。親愛的讀者,你們大概會問,世界上最漂亮的小姐究竟是什么樣子?告訴你們,她美得使巴科那飯店門前的交通為之堵塞!”
  8月3日,赫爾辛基奧運會在一片歡呼聲中舉行了閉幕儀式。閉幕儀式的壯觀場面令薩馬蘭奇激動不已。他在1952年8月4日發給《新聞報》的一篇報道中寫道:
  “看到昨天第15屆現代奧運會閉幕式的壯觀場面,我覺得喉嚨仿佛被一塊東西堵住了。這個場面比開幕式更偉大、更富有意義、更激動人心。7万人唱著芬蘭國歌,旗手們在主席台前舉起了各國的旗幟。全世界人民都在這里,在奧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按甲寢兵,和睦相處。赫爾辛基奧運會將作為當代最偉大的体育盛會而載入史冊,也將以各國之間最誠摯的兄弟之情而流芳千古。”
  從這時起,薩馬蘭奇決心投入到更廣闊的体育領域——奧林匹克運動中去。
  1953年,薩馬蘭奇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加入國際奧委會的申請。
  1894年通過的《奧林匹克憲章》第2章第20條規定:“一個國家當選的委員不能多于一人。但是國際奧委會可以在那些舉辦奧林匹克夏季運動會或奧林匹克冬季運動會的國家再選一名委員。”
  “凡是為國際奧委會服務滿10年,并由于年齡、健康或其它為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接受的理由退休的委員應成為名譽委員。名譽委員……除了不再擁有投票權外,他們的地位保持不變;他們被邀請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克代表大會和國際奧委會全會,這里為他們每個人保留席位;如果國際奧委會主席要求,他們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他們可以被授予奧林匹克勳章。”
  1894年,國際奧委會在墨西哥城舉行的會議上對《奧林匹克憲章》補充了一條規定,即自該年起,只有地域遼闊、具有奧林匹克光榮傳統或者主辦過奧運會的國家才能至多同時有兩名委員。當時符合“地域遼闊、具有奧林匹克光榮傳統”條件的國家只有印度、巴西和希腊三國。1898年,國際奧委會在東京修改了《奧林匹克憲章》,規定“國際奧委會可以在那些舉辦奧林匹克夏季運動會或奧林匹克冬季運動會的國家再選一名委員”。
  西班牙歷史上一共產生過九位國際奧委會委員。他們是:梅霍拉達·德爾坎波伯爵(1902——1921)、埃切韋里亞(1921——1923)、顧埃里男爵(1922——1954)、阿爾瓦公爵(1924——1927)、龐斯公爵(1927——1930)、巴列利亞諾伯爵(1931——1952)、佩德羅·伊瓦拉·麥克馬洪公爵(1953——1985,后任終生榮譽委員)、胡安·安東尼奧·薩馬蘭奇(1966——)和卡洛斯·費雷爾·薩拉特(1965——)。
  薩馬蘭奇正式提出申請是在1953年國際奧委會在墨西哥城舉行全体會議期間。當時薩馬蘭奇已經有了几分把握,因為事先他已經同顧埃里男爵進行了接触,顧埃里男爵答應薩馬蘭奇,在這一年幫助他進入國際奧委會,并在适當的時候讓他接替自己的位置。而且,顧埃里男爵自1922年起就開始擔任國際奧委會委員,到1953年已30余載,早已轉為國際奧委會的榮譽委員。雖然西班牙從未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而且也不符合“地域遼闊、具有奧林匹克光榮傳統”的條件,但按照《奧林匹克憲章》的關于榮譽委員的規定,西班牙完全有可能增加一個正式名額。加之顧埃里男爵已屆古稀之年,1952年就曾向新上任的國際奧委會主席布倫戴奇遞交了退休報告,西班牙也應該推荐一位年富力強的人選接替顧埃里男爵的位置。
  但是顧埃里男爵出爾反爾,利用自己的影響,把他的女婿佩德羅·伊瓦拉弄進了國際奧委會。消息傳來,薩馬蘭奇備感震惊,顧埃里的做法使他產生了被欺騙、被愚弄的感覺。同時他也知道,只要伊瓦拉還在國際奧委會,自己就只能被拒之門外了。薩馬蘭奇沒有想到,他的宏圖偉愿一開始便碰了個硬釘子。
  西班牙報界對顧埃里男爵任人惟親的做法提出了批評。而伊瓦拉不僅不對自己進入國際奧委會的方式感到羞恥,反而認為是薩馬蘭奇由于自己不能成為國際奧委會委員不滿而利用報紙興風作浪,逼迫自己辭職。倆人的關系一度趨于緊張。惱羞成怒的伊瓦拉有一次竟當面對薩馬蘭奇說:
  “沒有我的支持,你休想進入國際奧委會!”
  薩馬蘭奇此時的心情可想而知。他相信伊瓦拉的這句話并不僅僅是一句口頭威脅。
  赫爾辛基奧運會結束后,1955年在巴塞羅那舉行的地中海運動會又為薩馬蘭奇提供了新的机會。薩馬蘭奇是這屆地中海運動會委員會的副主席,前不久還被西班牙議會体育運動委員會提升為西班牙奧委會副主席。由于工作的原因,他頻繁接触了國際奧委會成員,而國際奧委會成員也逐步了解了薩馬蘭奇。1956年,薩馬蘭奇作為團長率領西班牙代表隊參加了在意大利科蒂納丹佩往舉行的第7屆冬季奧運會。1960年他又以同樣身份率團參加了在羅馬舉行的第17屆夏季奧運會。1961年,薩馬蘭奇在雅典再次提出了加入國際奧委會的申請,但由于名額限制,仍未獲得通過。
  1964年,薩馬蘭奇三度出任團長,率領西班牙体育代表隊飛赴東京,參加第18屆奧運會。作為領隊,他在這次奧運會上結識了國際奧委會的許多委員。他出色的組織才能和對体育事業執著的追求給當時的國際奧委會主席布倫戴奇和其他許多委員再次留下了深刻印象。
  1965年,在洛桑,國際奧委會的信箱里又出現了薩馬蘭奇熱情洋溢、言辭誠懇的申請書。
  如果沒有艾弗里·布倫戴奇的支持,薩馬蘭奇也許不會在這條路上走到底。
  布倫戴奇原是獲奧運會撐竿跳金牌的美國運動員,是芝加哥的百万富翁。后擔任國際奧委會第5任主席,從1952年至1972年,整整任職20載。1956年,布倫戴奇在科蒂納丹佩佐舉行的冬季奧運會上初識薩馬蘭奇,對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二年,布倫戴奇在瑞士埃維昂國際奧委會与各國家奧委會的會議上再次注意到了薩馬蘭奇。以后在1960年羅馬奧運會和1964年東京奧運會上,布倫戴奇發現薩馬蘭奇有种特殊的組織才能,更使他下決心要讓薩馬蘭奇進入國際奧委會——因為國際奧委會需要有一個“具有体育頭腦而腳踏實地的人”。許多年之后,薩馬蘭奇問布倫戴奇為什么把自己選人國際奧委會?布倫戴奇的回答不無幽默:“因為我知道,你總有一天會成為主席。”
  西班牙的馬德里和巴塞羅那曾共同申辦1972年第20屆奧運會,并且為此做了大量准備工作。但由于后來內閣意見不統一和馬德里市長阿里亞斯·納瓦羅的反對,西班牙奧申辦小組直到國際奧委會定于1966年4月20日在羅馬召開競辦大會的前一天才抵達會場,而且納瓦羅拒絕率隊前往。在這种情況下,薩馬蘭奇只好出面帶領申辦小組前往,雖然他明白,西班牙這次已經不可能得到主辦權。
  但是對于薩馬蘭奇來說,此行不虛。竟辦大會后,國際奧委會緊接著舉行了第65次全体委員會議。在這次會議上,薩馬蘭奇終于被選為國際奧委會委員。
  這是薩馬蘭奇期待多年的一天。然而這一天的來到又顯得那么平淡自然。薩馬蘭奇正在大街上行走,迎面碰上了他的朋友、記者梅爾塞·巴雷拉。梅爾塞·巴雷拉喜气洋洋地告訴薩馬蘭奇,他已經當選為國際奧委會委員。雖然當時國際奧委會的秘密會議還未結束,梅爾塞卻已經知道了這個消息。為了搶發新聞,他悄悄把一條會議同聲傳譯的線路接到了自己房間里,所以會議的過程他一清二楚。
  “布倫戴奇做了不少工作,有不少人反對。不管怎么說,你已經是國際奧委會委員了。”梅爾塞喜洋洋地告訴自己的好友。
  其實薩馬蘭奇已經猜到了三分。一方面,他了解布倫戴奇對自己的賞識以及布倫戴奇凡事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性格。另一方面,那一天正好是4月27日,是圣女蒙特塞拉特節。圣女蒙特塞拉特是卡塔盧尼亞的守護神。他相信,有圣女的保護,他會成功的。
  由于國際奧委會已經有了一名西班牙籍委員,許多委員反對薩馬蘭奇加入國際奧委會。但布倫戴奇力執己見,堅持要給西班牙增加一個名額。在4月26日的會議上,布倫戴奇說1894年制訂的《奧林匹克憲章》已不适應二十世紀60年代世界体育事業發展的形勢,而且國際奧委會第62、第63次會議都曾討論過修改《憲章》第20條的規定,現在已到了必須修改的時候了。布倫戴奇隨后列舉了薩馬蘭奇的眾多优點及他為發展西班牙的体育運動所做的杰出貢獻,希望各委員認真考慮薩馬蘭奇的加入將給國際奧委會帶來什么樣的利益。委員們各抒己見,最后同意了布倫戴奇的提議,在第二天的會議上進行一次全体委員的投票。
  4月27日上午,投票結果終于出來了。布倫戴奇的提名以3票的多數獲得通過。
  自1953年薩馬蘭奇申請加入國際奧委會,到1966年國際奧委會最終批准,已經過去了13個年頭。在13年時間里,薩馬蘭奇一直關注著國際奧委會和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尤其是在這期間舉行的3屆奧運會,雖然他沒有帶隊參加這3屆体育盛會。
  1956年11月22日至12月8日,第十六屆奧運會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舉行。來自67個國家和地區的2958名男子運動員和384名女子運動員參加了首次在南半球進行的這次体育盛會。蘇聯運動員顯示了他們強勁的實力,共獲98枚獎牌(37金),美國代表隊屈居第二,獲74枚獎牌(32金),緊隨其后的是澳大利亞35枚(13金)。由于當時馬匹檢疫原因,馬術項目的比賽,移至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舉行。
  這屆奧運會總的來看比較成功,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在男子水球決賽中,匈牙利隊与蘇聯隊發生了沖突并導致流血事件。最后匈牙利隊在這場因暴力而被中止的決賽中以4:0擊敗蘇聯隊奪得金牌。
  澳大利亞18歲的短跑名將貝蒂·卡恩伯特是本屆奧運會的風云人物,她在短跑項目中一人獨得3枚金牌。
  第十七屆奧運會于1960年8月25日至9月11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舉行,來自83個國家和地區的4738名男選手和610名女選手參賽。蘇聯再次榮登獎牌榜首,共獲103枚(其中金牌43枚)、美國獲74枚(34金)、意大利36枚(13金)。這屆運動會上最引人注目的是意大利國家電視台對比賽進程進行了國際性電視轉播,使地球其他地方的体育迷們坐在家里就能欣賞各國運動員高水平的角逐。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則用5万美元買斷了美國國內的電視轉播權。
  從小就患小儿麻痹症的美國黑人女選手威爾瑪·魯道夫因獲得女子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3枚金牌而成為當時的新聞人物。拳王阿里第一次參加奧林匹克重量級拳擊比賽,就獲得了冠軍。
  第十八屆奧運會于1964年10月10日在日本東京拉開戰幕,這是奧林匹克運動會首次在一個亞洲國家舉行。來自93個國家和地區的4457名男選手和683名女選手參賽。比賽結果,美國獲90枚獎牌(36金)、蘇聯86枚(30金)、日本29枚(16金)。美國人唐·斯科蘭德在100米和400米自由泳、400米和800米自由泳接力中的胜利使他成為第一位在一屆奧運會上獲得4枚金牌的游泳選手。
  東道主日本為本屆奧運會花費了近20億美元,比以往任何一屆都多。但這些錢并沒有白花,因為這是歷史上最成功的一屆奧運會,而且還給日本帶來了國際聲譽,提高了其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
  這屆奧運會上最引起轟動的人物是澳大利亞的唐·弗雷澤。她在連續第三次獲得女子100米自由泳冠軍后,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慶祝胜利,結果引發了一場國際官司。弗雷澤先是喝了些啤酒,然后率一小伙人半夜去毀坏東京皇宮門前的一面日本旗幟。日本警方逮捕了她,但經澳大利亞使館的交涉,很快此案就撤訴了。東京警視廳還將一面日本國旗送給弗雷澤作為禮物。
  1966年羅馬競辦大會上,薩馬蘭奇雖然獲得了成功,但他所代表的西班牙申奧小組卻失敗了,盡管失敗早在人們的意料之中。
  《奧林匹克憲章》第5章第37條規定:“如果在一個國家中有几個城市要求舉辦同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則由國家奧委會決定其中一個城市申辦。”
  由于西班牙向國際奧委會提出由馬德里和巴塞羅那共同主辦奧運會,違背了《奧林匹克憲章》規定原則,再加上馬德里并未就申辦奧運會進行認真准備,國際奧委會決定由慕尼黑主辦第20屆奧運會。當選國際奧委會委員的第二年,薩馬蘭奇接替埃洛拉,擔任了西班牙奧委會主席。
  西班牙在羅馬痛失奧運會主辦權,輿論界紛紛指責埃洛拉工作不利。薩馬蘭奇同年卻加入了國際奧委會,并接替了埃洛拉的職務。埃洛拉從此對薩馬蘭奇耿耿于怀。
  1970年的一天,薩馬蘭奇在對新聞界的一次談話中談到,根据他個人的親身了解,他認為西班牙還不具備舉辦奧運會的能力。此語一出,埃洛拉勃然大怒。同時他認為抨擊薩馬蘭奇的机會已到。于是埃洛拉在報紙上發表了一封給薩馬蘭奇的公開信,公開指責薩馬蘭奇利用到羅馬爭辦奧動會的机會為自己加入國際奧委會游說活動。
  公開信說,薩馬蘭奇認為西班牙不具備舉辦奧運會能力的言論“有悖于你4年前的看法。當時你不僅認為西班牙的某個城市應該爭辦1972年奧運會,而且還同你在國際奧委會里的朋友一起積极活動。”公開信別有用心地說,“与此同時,你還為自己能夠成為國際奧委會成員而奔波游說。你堅持不懈,結果本來只能有一名委員的西班牙現在有了兩名委員,而且一些真正有水平的人并沒有當選。”
  公開信企圖把爭辦1972年奧運會失敗的原因歸咎于薩馬蘭奇,同時也是為自己開脫。埃洛拉在信中說,在申辦小組去羅馬之前,他已經對布倫戴奇和其他几位委員,特別是拉美國家的委員做了不少工作,薩馬蘭奇也參加了整個申辦過程,應該對申辦進展情況了如指掌。“但是1966年在羅馬遞交了申辦報告之后,卻發生了許多‘巧合’。我們的申辦工作由于非西班牙体育運動委員會和西班牙奧委會的原因失敗了。”
  公開信還質問,“究竟為什么,你的態度發生了180度的變化?”信的結尾說,“我要控告你。”
  后來埃洛拉并沒有象公開信中所叫嚷的那樣,向司法部門提出控告,也許連他自己心里也清楚:沒有站得住腳的理由,控告的結果除了自己要掏出巨額的訴訟費外,其它將一無所獲。
  面對這种惡意中傷,薩馬蘭奇采取的策略就是置之不理,他知道這种為開脫自己的責任而譴責他人的公開信不會引起太大的波瀾。但這次風波也向薩馬蘭奇預示:他在國際奧委會的道路絕不會是一帆風順。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