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10章 洛杉磯奧運會風波


  ·民辦奧運會
  ·蘇聯:我們不參加
  ·游說里根
  ·兩個歷史第一

  《奧林匹克憲章》第5章規定:“只有一個經本國國家奧委會批准具有申辦資格的城市才能夠申請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的政府和國家奧委會必須保證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組織使國際奧委會滿意并符合其要求的條件。”
  “申辦城市應提出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會認為滿意的財務保證,這种保證可以由城市本身,地方的、地區的或全國的公共集体,國家或其它第三方提供。在确定該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的國際奧委會全會召開前至少6個月,國際奧委會應了解上述保證的性質、形式和确切內容。”
  根据《奧林匹克憲章》該章的規定,奧運會應該由一個城市主辦,而不是由一個國家或個人承辦。但是涉及到具体情況時,形式就不一樣了。有的實際上是由國家一手包攬,象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即是如此。大部分奧運會則是由國家和主辦城市共同舉辦。當然也有的城市是獨立承辦的。
  洛杉磯奧運會最初決定由城市承辦,后來轉為個人承辦,并且開創了奧運會承辦商業化的先例。
  這個過程的出現在當時的形勢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洛杉磯奧運會猶如一個在戰亂中出生的嬰儿,他沒有得到應有的撫養和照顧,靠著自身頑強的生命力存活下來,而且生活逼迫他尋找到了新的生存方式。
  70年代中期洛杉磯申辦奧運會時,正好赶上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几個低潮階段之一。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的意外事件和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的組織失利在人們心頭留下了難以拂去的陰影,令后來者望而卻步,甚至聞風喪膽。
  1972年的9月在奧運史上被稱為“黑九月”。這年的8月26日,第20屆奧運會在慕尼黑召開,比賽順利進行。不料9月5日凌晨,一批“黑九月”組織的巴勒斯坦人突襲了奧運村香港代表團和以色列代表團駐地,打死以色列一名運動員和一名教練員,并劫持了9名以色列運動員作為人質。要求釋放被以色列當局關押的256名巴勒斯坦人。在包括西德總理勃蘭特在內的高級政府官員同“黑九月”分子談判無效的情況下,西德當局決定將計就計,為“黑九月”分子提供一架直升飛机和一架飛往開羅的飛机,然后趁“黑九月”分子与人質從直升飛机走向大客机的時候由西德特別警察部隊將“黑九月”分子射殺。
  結果由于西德警方對“黑九月”分子人數估計不足,而且未能將“黑九月”分子一舉擊斃,于是發生了一場激烈的槍戰,9名以色列人質全部遇難,8名“黑九月”分子4死4傷,1名德國警察和1名直升飛机駕駛員喪命。在這次流血事件中,共有17人死亡。奧運會被迫停賽一天。
  4年后的蒙特利爾奧運會由于策划失誤,攤子過大,欠下了巨額債款。在申辦1976年的第二十一屆奧運會時,蒙特利爾市長吉恩·德拉保申明說,“奧運會主辦者不應該象是一個花費天文數額金錢的企業。我們保證在加拿大、在蒙特利爾,本著奧林匹克精神將奧運會辦得朴素而又庄嚴。”德拉保市長最初估算蒙特利爾奧運會只需要1.2億美元,這樣就不會讓加拿大納稅人負擔一分錢。可他大錯特錯了,比賽結束后經過專家核算,本屆奧運會總花費達到12.7億美元,是原估計預算的10倍多。嚴重超支給蒙特利爾納稅人帶來了近十年的惡夢,直到1985年蒙特利爾市才償清這筆高額債務。
  最重要的是,這些不幸事件所造成的惡劣影響已經大大超過了事件本身所造成的破坏,使后人把奧運會看成了一件如臨大敵的事情。
  時事艱難方顯出英雄本色,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挺身而出。它是第23屆奧運會的唯一申辦者。國際奧委會在感歎奧運會時運不佳的同時,又對山姆大叔的魄力和膽識深表欽佩。否則,無人申辦奧運會的窘況會令國際奧委會尷尬無比。
  1978年10月,洛杉磯正式獲得了第23屆奧運會主辦權。
  不料,當國際奧委會委員們微笑的嘴還未合攏時,一個不幸的消息就傳來了,洛杉磯市民堅決反對市政府撥款籌辦奧運會。在當時人們的印象里,奧運會已經成了樁賠本賺吆喝的買賣。蒙特利爾奧運會使該市市民當了多年債民,洛杉磯市民可不愿背負這樣的負擔。
  如果奧運會虧損,包袱就要轉嫁到市民身上。那樣,稅收將增加,失業率可能上升,犯罪率也會相應提高。主辦奧運會的一系列惡果讓洛杉磯人感到不寒而栗。
  1978年11月,洛杉磯獲得主辦權后僅一個月,市議會就通過了一項不准動用公共基金籌辦奧運會的市憲章修正案。洛杉磯只好把求援之手伸向美國政府。也許是對奧運會不屑一顧,也許是已經意識到在美國舉行奧運會將會遭到蘇聯報复性的抵制,美國政府對洛杉磯奧運組委會冷若冰霜,明确表示不能提供一分錢。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洛杉磯市已經走投無路,只好向國際奧委會申請,要求允許以民間方式由私人主辦奧運會。
  這個請求太意外了。國際奧委會還從來沒有想過由私人主辦奧運會。万一這個人感到力不從心,半途而廢怎么辦?万一他籌辦過程中提出經費不足怎么辦?偌大的奧運會交由私人主辦,國際奧委會的面子置于何處?更何況《奧林匹克憲章》已明确規定只能由城市主辦奧運會。
  如果這個時候國際奧委會還有一條路可走,如果還有一個城市申辦,國際奧委會就有了回旋的余地。然而,回旋的余地一點儿都沒有。《奧林匹克憲章》的這條規定第一次失效了。
  于是,一位來自南加利福利亞洲的旅游業巨子彼得·尤伯羅斯接過了這個攤子,并出任奧運會組委會主席。
  第23屆奧運會有了主辦者,但抵制問題又在預料之中地呈現出來。
  在國際奧委會討論第23屆奧運會主辦城市時。國際奧委會的蘇聯籍委員就表現出不快。盡管《奧林匹克憲章》規定國際奧委會成員不是該國在國際奧委會的代表,而是國際奧委會在該國的代表,但是本國的政治意識不可能不影響到國際奧委會成員的思想意識。
  蘇聯藉國際奧委會委員對于選擇洛杉磯作為奧運會主辦城市從最初只是表示不滿,繼而轉到公開反對。國際奧委會決定由洛杉磯主辦奧運會時,蘇聯藉委員公開表示要抵制洛杉磯奧運會。
  蘇聯抵制洛杉磯奧運會的行動又讓維克多·路易斯再度露臉。
  維克多·路易斯是蘇聯塔斯社的一名老牌記者,許多重大消息都出自他手。他持外交護照周游列國,而且來去极為方便。他會見過許多國家的領導人,因此被人們視為蘇聯政府的特使。但同時,人們對于他的特殊地位提出置疑,認為他是克格勃的一名重要成員。
  蘇聯籍委員公開宣稱要抵制洛杉磯奧運會時,維克多·路易斯發表文章說,蘇聯運動員在洛杉磯奧運會的人身安全不能得到保證,已經有一伙恐怖分子准備在奧運會期間襲擊蘇聯運動員。另外還有一些人准備在奧運會期間策反蘇聯運動員。
  維克多·路易斯并不諱言一些蘇聯高級領導人主張對洛杉磯奧運會實行抵制,以回報美國抵制莫斯科奧運會的一箭之仇。而且蘇聯奧委會領導人也同意蘇聯國家領導人要抵制洛杉磯奧運會的意見。
  出于策略考慮,維克多·路易斯宣稱蘇聯領導人一直主張選擇某個特定地點,如雅典或奧林匹亞,作為奧運會的永久會址。
  不久,以康斯坦丁·契爾年柯為首的蘇共中央做出了抵制洛杉磯奧運會的決定。
  在蘇聯政府正式宣布這個決定的前几天,薩馬蘭奇通過國際奧委會在蘇聯奧委會安插的內線獲悉了這一消息。
  盡管薩馬蘭奇對這一情況的出現已有一定的思想准備,但當他面對這一現實時,仍然不由自主地產生了一陣彷徨。1980年以美國為首的數十個國家抵制莫斯科奧運會時,他還是國際奧委會副主席。當時他主要考慮的是自己能否當選國際奧委會主席的問題,不必為奧運會本身而過分操心。現在,他已經是國際奧委會主席了,如果他就任后的第一屆奧運會仍然擺脫不了遭抵制的厄運,這不能不說是一种悲哀。
  在維迪堡的辦公室里,薩馬蘭奇經過仔細的斟酌,決定盡早開展工作,最好赶在蘇聯政府宣布不參加洛杉磯奧運會之前說服有關各方,以免蘇聯礙于面子死不改口。
  先從哪一步開始呢?直接同蘇聯領導人談,顯然不會有任何結果。蘇聯人不會僅僅因為礙于他的面子而改變自己的決定。再說會談總不能空手去,總得給蘇聯人帶點儿什么。可帶什么呢?對,最好是美國人的什么諾言或者一些讓步,也只能如此了。
  刻不容緩,薩馬蘭奇讓秘書立即訂第二天去華盛頓的頭等艙机票。好在航空公司售票處的小姐對薩馬蘭奇的這种臨時決定的舉動已經習以為常,馬上准備好了机票。
  抵達華盛頓后,薩馬蘭奇立即求見里根。白宮辦公室同意予以安排。不久,白宮辦公室通知薩馬蘭奇,他同里根的會見定在5月8日,星期二。
  在等待的時間里,薩馬蘭奇仔細考慮了將同里根討論的內容,其中包括對蘇聯提出的要求做些讓步,特別是對蘇聯奧委會主席葉爾米奇金給予簽證。美國中央情報局曾指責葉爾米奇金是克格勃的高級官員,因此美國方面拒絕給他辦理入境簽證。還有其它一些具体問題。薩馬蘭奇相信,只要蘇聯的這些要求美國方面能夠滿足,蘇聯就沒有理由拒絕參加奧運會了。
  5月8日,星期二。薩馬蘭奇如約來到白宮,但卻碰了釘子。白宮辦公室的一位秘書小姐通知薩馬蘭奇,里根總統當天不能會見他,理由是“天气不好”。
  薩馬蘭奇莫名其妙地回到了飯店。
  進入房間以后,薩馬蘭奇隨手打開電視,打開一瓶礦泉水慢慢喝著。驀地,電視中的一條新聞使他把本想放到茶几上的水杯停在了空中。
  “蘇聯領導人今天宣布,由于美國政府不能保證蘇聯運動員的人身安全,蘇聯將不派運動員參加1984年在洛杉磯舉行的奧運會。”
  薩馬蘭奇怔住了,蘇聯人為什么這樣匆忙地宣布要抵制洛杉磯奧運會呢?下面的另外一條消息似乎無意中解開了薩馬蘭奇心中的謎團。
  這一天是5月8日。1945年的今天,蘇聯与同盟國其它國家一起打敗了納粹德國,德國無條件投降。這是蘇聯值得驕傲的日子,是蘇聯向全世界顯示其力量的日子。它選擇在今天宣布這個決定,無疑是在向美國發出挑戰。
  顯然,問題的嚴重性已經超出了薩馬蘭奇想象的程度。他現在才明白,為什么里根不愿意會見他。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即使里根會見了他,也不會同意對蘇聯人提出的要求做出讓步。作為美國總統,他不會做出任何可能被理解為屈服于蘇聯壓力的姿態。同時,他也知道,美國的總統雖然在世界上可說是威震四方,但對于國內的許多行政事務,還不是他說了就能算數的。
  但是薩馬蘭奇并沒有就此卻步,他還要繼續努力。他立即撥通了尤伯羅斯的電話。尤伯羅斯在空中他的私人直升飛机上同薩馬蘭奇交談。他告訴薩馬蘭奇,當天他是無論如何抽不出哪怕是1分鐘時間來同薩馬蘭奇討論問題,最好次日上午他到旅館來同薩馬蘭奇面談。
  翌日,尤伯羅斯如約來到飯店,同薩馬蘭奇交換了意見。尤伯羅斯同意薩馬蘭奇的看法,即首先由美國政府做出些讓步,再去爭取蘇聯方面改變態度。
  尤伯羅斯同薩馬蘭奇來到白宮,再次求見里根。他們等了將近兩個小時,才得到了里根同意會見他們的答复,但時間限定在一刻鐘內。
  里根穿著一身深藍色的西服,臉上帶著明顯的倦容,嘴角兩側的几道堅紋顯得更加突出。他靜靜地听薩馬蘭奇闡述自己的想法,過了一會儿,忍不住打斷了他的話:“我認真聆听了您的意見,薩馬蘭奇先生。但是這些愿望的實現不能建立在一廂情愿的基礎上。即使我們做出了讓步,蘇聯領導人還會找出其它新的借口。我能對您說的就是,如果蘇聯運動員能夠參加洛杉磯奧運會,我們將保證他們的人身安全,而且我們將在比賽中完全遵守《奧林匹克憲章》的各項規定,除此之外,恕我愛莫能助。”
  里根說著站起身來,伸出右臂同薩馬蘭奇握了握手,又同尤伯羅斯握手,然后轉身离去。
  里根的疑慮不無道理。薩馬蘭奇對此也不怀疑。蘇聯人常常出爾反爾,使薩馬蘭奇也陷入尷尬境地。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召開之前,當時的蘇共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曾宣布蘇聯以后絕不會像美國一樣對奧運會采取抵制態度,因為奧運會就像和平一樣,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事業。而且,在洛杉磯取得奧運會主辦權之后,1982年,薩馬蘭奇曾秘密前往蘇聯,勸說勃列日涅夫的繼承人安德羅波夫不計前嫌。安德羅波夫被說服了,同意派運動員參加洛杉磯奧運會。誰知安德羅波夫突然去世后,繼任者契爾年柯對4年前的恥辱仍然耿耿于怀,節外生枝地通過維克多·路易斯之筆說什么美國政府在加利福尼亞州豢養了一批蘇聯和其它一些國家的流亡分子,企圖在奧運會期間策動蘇聯運動員叛逃,并准備組織反對蘇聯運動隊參加洛杉磯奧運會的游行。
  其實蘇聯宣布不參加洛杉磯奧運會不僅僅是對卡特政府帶頭抵制莫斯科奧運會的報复,也是對所有与蘇聯為敵的國家的一次警告。就在蘇聯5月8日宣布抵制洛杉磯奧運會前不久,里根剛剛訪問過中國,羅馬教皇也曾訪問韓國。兩位世界巨頭都在訪問中發表了猛烈抨擊蘇聯的講話。
  盡管蘇聯領導人的這一決定有如此复雜的政治背景,薩馬蘭奇仍然不准備放棄最后的努力。同里根的會談毫無成果,薩馬蘭奇又飛赴蘇聯。
  在莫斯科,薩馬蘭奇同契爾年柯進行了長談。也許他以為有時候個人的感情可以起到更大的說服作用,薩馬蘭奇提到籌辦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時,自己作為國際奧委會副主席對蘇聯的友好態度。而且,在自己擔任西班牙首任駐蘇大使3年多的時間里,已經同蘇聯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希望蘇聯能夠從整個奧林匹克運動的利益出發,停止這种無休止的互相抵制的行為。
  然而契爾年柯并未為之所動,他認為,奧林匹克運動的利益應當考慮,但是作為蘇聯的最高領導人,他考慮更多的,應當是蘇聯的利益。蘇聯感謝薩馬蘭奇為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所做出的努力,但是那次奧運會最終還是受到了抵制。蘇聯絕不會在任何反對蘇聯的逆流面前做出任何讓步。
  薩馬蘭奇無可奈何地回到洛桑。此路不通,另辟它徑。蘇聯肯定不會參加這屆奧運會了,現在的問題是爭取盡可能多的國家參加奧運會,減少抵制國家的數量。
  國際奧委會開始積极活動、游說。為了能夠使非洲42個國家全部參加奧運會,增加參賽國的數量,國際奧委會決定出資,承擔每個非洲國家6名運動員的全部費用,并且給每個國家6000美元的置裝費。
  奧運會參賽國的數字可能不少,但是就如同美國不參加莫斯科奧運會,莫斯科奧運會的競賽水平大大降低一樣,沒有蘇聯、東德等國家的參加,洛杉磯奧運會的水平自然會大大降低。
  例如謝爾蓋·布勃卡,這位號稱“撐杆跳沙皇”的蘇聯運動員,他已經連續30次刷新了大部分由他自己保持的室內、室外紀錄。他違心把世界紀錄1厘米1厘米地提高,除了能大把地賺錢外,還吸引了世界各國的矚目。試想,沒有這樣一位運動員的參加,奧運會的撐杆跳比賽將會怎樣地黯然失色。
  沒有蘇聯隊的參加,籃球比賽也不會那么精彩了。美國隊現在有了自己的巨人中鋒帕特里克·尤因,他身高2米23,正准備在賽場上与蘇聯隊的巨人阿爾維達·薩博尼斯一決雌雄。也許這种場面人們不會看到了。
  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不參加奧運會所造成的空缺是任何人也無法彌補的。他們的運動員在田徑和游泳方面的优秀成績大大超過了蘇聯。特別是女子運動員,如果她們不參加奧運會,將會大大提高美國運動員的獲獎數目,但這個數目無疑是摻了水分的。如此取得了獎牌,美國運動員的心情可想而知:又喜又愧。
  不僅如此,社會主義國家抵制洛杉磯奧運會的行動也將使這屆奧運會的經濟收益大大受損。例如,蘇聯宣布不參加洛杉磯奧運會后,美國廣播公司立刻把電視轉播費又壓低了6千万美元。僅這一項,就使尤伯羅斯損失了至少4千万美元。
  本來往返于洛杉磯的机票以及所有旅館都已預定一空,但是由于蘇聯領導人的新決定,尤伯羅斯只好取消了原為社會主義國家代表團預定的18500個房間的大部分客房。此外,觀光旅游、餐飲等各方面也將損失几億美元。
  門票的收入同樣銳減。沒有蘇聯運動員參加的比賽很難調動觀眾的熱情。于是尤伯羅斯別出心裁印制了一种貴賓票,每張貴賓票2万5千美元,可供兩個人觀看奧運會的所有比賽。尤伯羅斯還特意從8百万張門票中留出了2百万張,專供外國觀眾使用,自然這部分票的票价要比其余6百万張門票的价格高一些。
  雖然蘇聯等部分社會主義國家宣布不參加洛杉磯奧運會,但是奧運會的某些開支并沒有因此減少。例如,洛杉磯奧運會仍然要雇用50000名服務人員、16000万名保安人員、5500名藝術家、4000名司机等。此外還要雇用2400輛轎車供運動員、体育官員和記者使用。
  事后尤伯羅斯也后悔,如果早知道蘇聯等國家不參加洛杉磯奧運會,他也會像莫斯科奧運會那樣,把開幕式的規模搞得小一些,這就可以節約一大筆開支。
  但是,尤伯羅斯就是尤伯羅斯。如果沒有金剛鑽,他當初就不會攬這個瓷器活。如果沒有很大的把握,他也不會接這個攤子。
  雖然有的開支不能減少,但有不少項目都可以采取變通辦法,這就會節省一大筆開支。首先,洛杉磯1932年曾舉行過奧運會。現代奧運史中,有4個城市舉辦過兩次奧運會,即巴黎、倫敦、柏林和洛杉磯。雖然如今奧運會的規模与當初已不可同日而語,但以前奧運會的一些設施仍然可以使用,例如奧運村。
  奧運村也可以說是洛杉磯的一個創舉。當第10屆奧運會在洛杉磯舉行時,組委會為了便于管理,專門為男運動員建立了奧林匹克村。但參加本屆奧運會的女選手們仍然分散住在市內各家飯店里。
  此后,國際奧委會做出了規定,要求奧運會組委會為男女運動員各修建一個奧運村。并且把這條要求寫進了《奧林匹克憲章》。
  昔日的創意今天又有了新的用途。尤伯羅斯沒有新建奧運村,不足部分用大學校舍解決,這就為他節省了一大批開支,而且大大減少了工作量。盡管如此,他仍然忙得不可開交。他几乎每天都乘他的私人直升飛机從這個區飛到那個區,從這個城市飛到另一個城市,而且到了一個地方后,說上几句話,交待一些事情,不過兩、三分鐘又匆匆离去。
  任何東西到了商人手里,都會變成商品。尤伯羅斯把商業机制也引進了奧運會。如果說,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的創舉是建立奧運村的話,那么,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的創舉就是奧運會的公開商業化。
  盡管奧運會的商業化并不是從洛杉磯奧運會開始的,但此次商業化的公開化卻使奧運會的商業化又公開合法化。從此,人們不再避諱“商業化”這個詞,而且從洛杉磯奧運會的實踐中總結出不少經驗,再加以發揚光大,使奧運會盈利猛增,客觀上起到了推動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的作用。
  奧運會公開商業化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尤伯羅斯發現參加奧運火炬接力跑是很多人夢寐以求、引以為榮的事情,于是他提出了一個公開出賣參加火炬接力跑權利的辦法,即凡是參加美國境內奧運火炬接力跑的人,每跑一英里,須交納3千美元。此語一出,世界嘩然。盡管尤伯羅斯的這個做法引起了非議,他仍然我行我素,反正最后大筆的款項是收上來了。
  除了電視轉播權、出賣紀念品之外,拉贊助、做廣告當然是奧運會的重要收入來源。尤伯羅斯不僅頗善此道,而且還有所創新。在這屆奧運會上,他首推每一行業只要一家企業贊助的絕妙辦法。
  身為商人,尤伯羅斯深刻地体會到,企業家最重視的是自己企業產品的知名度。沒有知名度,產品很難作為商品推銷出去,產品的知名度与產品所賺回的利潤是成正比的。為了使自己產品的名气超過競爭對手,各個厂家往往肯花大价錢,企圖擠垮對手。尤伯羅斯決定利用商家的這种心理,提高贊助收入。這种每個行業只收一家贊助的做法結果倒比來者不拒、多多益善的做法收入更多。
  可口可樂与百事可樂歷來是生死對頭,60年代以來,每一屆奧運會都是兩家交手的戰場。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上,百事可樂占了上風,雖然賭注大了點,但畢竟打響了牌子,提高了銷售量。可口可樂盡管自恃老大,也仍然顯得相形見絀。這次洛杉磯奧運會上,可口可樂決心挽回自己的面子。
  尤伯羅斯向兩家大公司拋出了400万美元的底价。百事可樂思想准備不足,還在猶豫之際,可口可樂已經胸有成竹,一下子把贊助費提高到1300万,高出尤伯羅斯提出的底价兩倍多。可口可樂公司的一位董事咄咄逼人地說,我們一下子多出900万,就是不給百事可樂還手的余地,一舉將它擊退。果然百事可樂沒有還手,可口可樂成了飲料行業的獨家贊助商。
  尤伯羅斯笑納1300万美元后,又把目光對准了感光膠片的兩位大亨,柯達公司和富士公司,底价同樣是400万美元。然而這次可不那么順利,柯達公司自信實力雄厚,且奧運會又在自己的地盤上舉行,因而顯得不溫不慌,不肯与尤伯羅斯簽定最后合同。此時一向嗅覺靈敏的日本人似乎感覺到了什么,決心以此為契机,一舉打入美國市場。富士公司同尤伯羅斯討价還价,最后以700万美元的价格買下了洛杉磯奧運會的膠卷獨家贊助權。待到柯達公司醒來時,富士膠卷已經充斥了美國市場,為此柯達公司廣告部經理也被撤了職。
  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靈活應用商業手段,獲得了极大的成功,并對以后主辦奧運會產生了极大的影響。從此,國際奧委會在努力保持奧林匹克運動光榮傳統的同時,又對主辦奧運會的手段和方式采取了靈活態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承認了商業化經營方式的合理性。
  從經濟上講,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是一次很成功的奧運會。由于尤伯羅斯精打細算,經營有方,這次奧運會至少贏利2億5千万美元。同莫斯科奧運會相比,特別是同蒙特利爾奧運會相比,不能不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成就。
  錢雖然賺到不少,但是大部分都流進了尤伯羅斯的腰包,國際奧委會和各國家奧委會只分到了一點殘羹。
  籌辦奧運會之初,尤伯羅斯就向國際奧委會提出,不要國際奧委會出資,但是作為交換條件,國際奧委會必須同意做出相應的讓步,即把國際奧委會按照慣例從電視轉播費提取的1/3的比例再度降低。國際奧委會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也只能如此了,而且也未意料到贏利會如此之多。當初有約,現在就不好反悔了。
  洛杉磯奧運會舉辦得十分成功,薩馬蘭奇對此很滿意。盡管其中經歷了种种曲折,畢竟還是把矛盾減少到了最小程度。這是他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后第一次舉辦的奧運會。欣喜之余,薩馬蘭奇還是小有遺憾,就是這次奧運會賣得“貴了點儿”。
  實際上尤伯羅斯從一開始就把奧運會當成了一次賺錢的大好机會。他早就聲明,這次奧運會買得“便宜不了”。
  第23屆奧運會1984年7月28日至8月12日在美國西海岸的“天使之城”洛杉磯舉行。盡管遭到了蘇聯和東歐陣營另外12個國家的抵制,還是有141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參加了這次盛會。參賽的運動員總數達到了7078名(男選手5458人,女選手1620人)。這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史上第二次有7000名以上運動員參加的奧運會,第一次是1972年在德國慕尼黑舉行的第二十屆奧運會。
  由于蘇聯和東德等体育大國的缺陣,美國代表隊輕松地獲得了177枚獎牌(其中金牌83塊),大大超過在獎牌榜上名列第二的羅馬尼亞代表隊(共獲獎牌53枚,其中金牌20枚)。自1952年以來首次參加奧運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体育代表團奪得了15金牌、8枚銀牌和9枚銅牌,榮登得分榜的第5名。
  美國選手卡爾·劉易斯一舉奪取了男子100米、200米、跳遠和4×100米接力4枚金牌,當仁不讓地成為本屆奧運會的第一名人,中國的李宁因在体操項目中獲6枚獎牌(3塊金牌)而風靡“天使之城”。
  比賽過程中,美國觀眾給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場比賽他們都群情激昂、聲嘶力竭,“美國!美國!”的狂呼聲自始至終充滿了各個比賽場館,令歐洲人感到厭煩不已。當時國際奧委會總干事貝弗利歐夫人說:“他們都象是孩子,我們法國管這叫‘愛國狂’。”美國廣播公司(ABC)也推波助瀾,在節目中大量報道本國選手和狂熱的觀眾。最后,薩馬蘭奇不得不給電視台寫了一封信,訓斥其播出太多觀眾揮舞美國國旗的鏡頭。盡管如此,薩馬蘭奇在閉幕式上還是給予了洛杉磯奧運會高度的評价,稱其是“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体育盛會”。
  洛杉磯奧運會開創了兩個歷史第一。
  首先,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民辦的奧運會,改變了以往只能由城市主辦或者由國家和城市共同主辦的模式。這是一次成功的嘗試,為以后奧運會的舉辦國提供了一定的經驗。
  事實上,參加競辦第二十五屆奧運會和准備參加第二十六屆奧運會的國家都在考慮將奧運會完全改為民辦的可能性。也許有一天,《奧林匹克憲章》的有關條文要因此而修改。
  第二,在集資的具体形式和做法方面洛杉磯奧運會也做出了新的嘗試,并且效果頗佳。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奧運會某种程度上的商業化已經不可避免。今后,体育只有与商業進行有机的結合,才能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當然,在這當中也可能會出現一些偏差,例如為參加奧運火炬接力跑而需交納一定數量金錢的做法就值得商榷。況且把奧運會的標志或者比賽作為一种純粹的商品加以拍賣,是否有悖奧林匹克運動的初衷,也各有不同的見解。
  不管怎樣,洛杉磯奧運會還是很成功的。它留下了很多經驗,也留下了一些教訓。當薩馬蘭奇看著奧運會旗被移交到漢城代表手中的時候,他長吁了一口气。作為國際奧委會主席,他的第一次重大使命終于圓滿完成了。洛杉磯奧運會也作為現代奧運會由衰趨胜的轉折點而被載入史冊。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