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金錢与歷史的較量 ·我們唯一的武器是体育 ·炸彈事件 ·奧運會与商業化 ·百年盛會、百年遺憾 1990年9月東京國際奧委會第96次會議決定將第26屆奧運會的主辦權授予美國亞特蘭大市時,很多人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參加申辦第二十六屆百年奧運共有6個城市,分別是希腊雅典、英國曼徹斯特、加拿大多倫多、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澳大利亞墨爾本、美國亞特蘭大。 1896年,雅典划時代地主辦了第1屆現代奧運會。百年之后,她還要再次成為奧林匹克競賽的賽場。這不僅是雅典的意愿,而且是世界上很多人的臆想。甚至有的人提出,以后奧運會不再輪流主辦,而是將雅典作為奧運會的固定舉辦城市。 雅典申辦小組在所有公開場合都強調希腊是古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發祥地,現代第一屆奧運會也在雅典舉行,百年奧運會理所當然應該回到雅典奧林匹亞山;而亞特蘭大申奧小組則打著“奧運會必須走向下一個世紀”的牌子,宣稱百年奧運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紀念過去,而且應該成為迎接未來的嶄新起點。 雅典的失利引起了一些人的猜測和非議。有的人猜想亞特蘭大同國際奧委會私下有什么動作;有的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說薩馬蘭奇唯恐雅典主辦奧運會百年大典會為她在奧林匹克運動中奠定一個不可動搖的地位,使巴塞羅那相形見絀;也有的人指手畫腳,認為由亞特蘭大舉辦第26屆奧運會,從短期看,效果可能要好一些,因為美國的經濟實力要比希腊強得多。但雅典是現代奧運會的發源地,百年回歸,有体育、文化和情感上的多重意義,人們對之普遍寄予厚望。1990年在東京投票第一輪,亞特蘭大獲19票,雅典23票,其它城市共44票,貝爾格萊德被淘汰出局;第二輪,亞特蘭大20票,雅典23票,其它城市43票,曼徹斯特被淘汰。前兩輪投票雅典領先。第三輪,亞特蘭大和雅典各獲26票,墨爾本遭淘汰;第四輪,亞特蘭大34票,超過雅典的30票,多倫多被淘汰;第五輪,雅典以35對51票落選。這一投票結果當時被國際輿論認為是“金錢戰胜歷史”、“美元戰胜奧林匹克精神”,因為美國人當時炫耀的就是亞特蘭大如何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場館齊備、生活方便。而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奧運會和國際奧委會的最大贊助商及合作伙伴可口可樂公司的總部就在亞特蘭大。据報道說,美國曾請了有投票權的87位委員中的68人到過亞特蘭大,這些委員到亞市后有兩件事必做,一是為馬丁·路德·金墓獻花,一是到可口可樂公司總部做客。此外,巨大的奧運會電視轉播權出售收入也是一個巨大的誘惑。洛杉磯奧運會以來,這筆交易在數億美元价碼上水漲船高,對于從中受益的國際奧委會及委員來說,自然有一种“擋不住”的感覺。 1987年4月的一天,亞特蘭大著名房地產律師比利·佩恩突然來到當時的市長安德魯·杰克遜·揚的辦公室,提出要為亞特蘭大爭取一個“名振全球”的机會。揚靜靜地听完了佩恩的陳述,覺得自己一下子被“惊呆了”。在亞特蘭大舉辦奧運會,而且是百年奧運會,揚從來都沒有想過。亞特蘭大歷史上沒有舉辦過任何規模較大的運動會,也沒有現成的体育場館能夠用做接待全世界的運動健儿,最主要的是,亞特蘭大雖然有可口可樂這樣的大公司,但總体經濟實力在美國處于中等,市政府根本無力承擔申辦和舉辦奧運會所需的巨額資金。 佩恩要為亞特蘭大爭取1996年奧運會的想法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他們認為佩恩一定是個“瘋子”。但佩恩的朋友A·D·弗萊澤爾(后任亞特蘭大奧運會組委會經營部主任)、帕特·格利森(后任組委會財務部主管兼財務管理服務部主任)、莫里斯·迪拉德(后任組委會經營部執行主管)等人卻知道佩恩沒有發瘋,因為他們了解佩恩。佩思進入亞特蘭大房地產界以后,因其能言善變和想法大膽而迅速成為房地產界知名的律師。佩恩的父親在年紀輕輕時就因心髒病去世,他自己也患有与父親相同類型的心髒病,隨時都有可能發作致死,但他并沒有整天唉聲歎气,而是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他喜愛的律師工作中。成名后,佩恩又積极支持社區工作,他曾經牽頭為一所天主教教堂修建了一座新殿堂。這件事讓佩恩感到非常滿足,同時激起了他的遠大志向。在提出申辦1996年奧運會之前,他還几次組織大型社會公益活動,得到了“社區活動家”的美譽。 揚雖然被佩恩的大膽想法“惊呆”了,但并沒有嘲笑他想入非非,也沒有表示明确拒絕。揚從1961年就從原籍新奧爾良來到亞特蘭大工作,當時他被聘為南部基督教領導會議文化培訓部主任,負責培訓黑人能通過地區歧視性質的選舉資格考試。同時他還加入了由馬丁·路德·金領導的人權運動,并擔任了這位著名黑人運動領袖的首席談判和私人代表。1972年他和得克薩斯州的巴巴拉·喬丹一起成為地區變革后的第一批黑人議員。在任職兩年半后,被美國總統任命為駐聯合國大使。1980年揚回到亞特蘭大,并于1982年和1986年兩次被選為市長。作為一名從人權運動中脫穎而出的政治家,揚一直相信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支持出色的想法和出色的公民,這也是他為什么能夠站在馬丁·路德·金的身后的原因所在。 第一次見面沒有結果,佩恩又第二次來到揚的辦公室,這次他還帶來了一份具体的可行性報告。揚很快喜歡上這個滔滔不絕、有條不紊的中年人,他欣賞佩恩那种獻身于美好理想并為更美好的明天而奮斗的精神。他也知道,即使這次再不表態,佩恩還會第三次、第四次來敲自己辦公室的門。于是,揚決定留下佩恩的報告,同意盡快召集有關人士討論佩恩的提案。 3個月后,揚興奮地打電話告訴佩恩,亞特蘭人中政府決定參加爭辦1996年百年奧運。就這樣。揚和佩思走到了一起,并開始了艱難的申辦歷程。 佩恩首先找到可口可樂公司“化緣”,可口可樂到底是財大气粗,一出手就是1000万美元,作為申辦經費。但是問題依然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美國上層對這次申辦信心不足,認為亞特蘭大缺乏組織大型体育比賽的經驗和必要的基礎体育設施,另外,亞特蘭大糟糕的社會治安形勢也是令美國政府擔憂的大問題。 但佩恩和揚的信心卻從未減弱,揚曾說佩恩“就像一頭獵犬”,一旦抓住目標就決不放棄。在那些申辦艱難的日日夜夜,揚更深切地体會到佩恩這种持之以恒的性格魅力。自1987年首次提出參加申辦以來,佩恩和他的伙伴們克服了千難万險。到1990年9月東京會議決定將第二十六屆奧運會的主辦權交給亞特蘭大時,佩恩和揚几乎不能相信他們3年多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 其實亞特蘭大獲得舉辦權時,美國人自己對此也覺得不可理解。當時美國新聞界就說,亞特蘭大是美國治安最糟的城市,平均每10万人有24.1人受過襲擊,列全美第一。亞市也是美國第一大毒城。而美國著名專欄作家布魯斯·威爾森甚至說,亞城辦奧運是“天大的笑話”,而且以長遠的眼光分析,對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是不利的。种种議論紛紛揚揚,莫衷一是。國際奧委會感到了一些壓力,亞特蘭大的胜利一時間也涂上了一些神秘色彩。 其實這里沒有秘密可言。選擇奧運會主辦城市的決定是由全体國際奧委會委員采取無記名投票方式決定的,并不為某個人的個人意志所轉移。國際奧委會委員們根据調查委員會的書面報告和自己所了解的情況,投票決定主辦城市。所以,讓國際奧委會委員了解自己是很重要的。每次國際奧委會開會決定主辦城市的那一年,甚至在前一年,各路申辦人馬就已登台亮相,競相介紹自己。當然,申辦活動費用應該有充分保證。 貝爾格萊德和曼徹斯特也許本來就對獲得26屆奧運會主辦權不抱什么希望,所以競選費用投入得十分有限,而多倫多和墨爾本的預算不算少,分別為1300万和1600万美元。雅典的申辦經費只有600万美元。 歷來奧運會申辦代表團集中的地方就是比排場、比豪華的舞台。這當然可以理解,一個連申辦費用都不充裕的城市,怎么能讓人相信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主辦奧運會呢? 不能說雅典不重視這次申辦。國際奧委會東京會議召開時,希腊總理親自率隊前往,為奪取26屆奧運會主辦權吶喊助威。 但是雅典沒有想到亞特蘭大先聲奪人,精心策划,而且出手闊綽。美國代表團由布什夫人帶隊,代表團成員多達300人,其中包括專門請的廚師、服務員和提琴手。一個地地道道的美國特色的代表團。 而且亞特蘭大吸取了巴塞羅那的爭辦經驗,即請進來,又走出去。大多數委員都曾應邀到亞特蘭大和美國其它旅游地區“考察”游覽,同時還派出說客分別前往73個國家“做工作”。 雅典的失敗令人同情,游說宣傳活動做得不充分也是失敗的原因之一。當然雅典的經濟實力确實難以同亞特蘭大匹敵。 早在巴塞羅那爭辦奧運會時,就有傳聞說只要給每個有投票權的委員一定數量的現金,就可以穩拿主辦權。但是歷屆奧運會組委會都不相信,更不會去這么做。后來國際奧委會還專門做了調查,證實沒有任何一位委員曾接受過申辦城市贈送的現金。委員們接受的只是一些小禮品。 國際奧委會歷來反對送禮歪風。國際奧委會委員、英國的安妮公主對送禮的行動一直公開持批評態度,她自身也拒絕接受任何禮品。國際奧委會總干事弗·加拉德說: “唯一能送的就是申辦材料。我們已經要求申辦城市不要送除此之外任何不必要的東西。” 薩馬蘭奇也表示,如果發現哪個申辦城市有賄賂行為,將停止該城市兩次申辦資格。 亞特蘭大獲得奧運會主辦權本無可非議,但是后來國際奧委會執委、美國奧委會主席赫爾米克的辭職卻又使這個問題再度掀起波瀾。 羅伯·赫爾米克1985年進入國際奧委會,1989年當選為國際奧委會執委。除了在美國奧委會的工作,他還在故鄉衣阿華州開設了一家私人法律事務所。 赫爾米克在美國奧委會的工作卓有成效,也在國際奧委會中留下了良好的形象。他有自己一套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干起來雷厲風行,因而效果也顯著。但是這些輝煌的成績也不能把他從最后的厄運里解脫出來。 1991年本應是他大顯身手的一年,但是极善于鑽營的美國記者捕捉到了一些有關赫爾米克接受賄賂的素材,并且于9月6日在美國一家權威報紙《今日美國》上大爆冷門。一夜之間,赫爾米克成了眾矢之的。 美國奧委會經過9個月的調查后宣布“沒有發現赫爾米克任何以權謀私的證据”。但是輿論并沒有因此而止息。 9月17日,赫爾米克出席了國際奧委會在柏林舉行的執委會會議,會上他匯報了這場風波的經過、自己的辯護意見和美國奧委會的調查結果,希望能夠得到國際奧委會的諒解。但是國際奧委會對于這類事情也愛莫能助。翌日,赫爾米克悄悄离開柏林返回美國。當天晚上,他宣布辭去美國奧委會主席的職務。這樣直到1992年10月在邁阿密舉行的美國奧委會年會選舉74歲的勒魯瓦·沃克為主席前,美國奧委會主席的位置一直空著。 對于赫爾米克的辭職,國際奧委會專門組織了一個三人小組前往美國進行調查。 兩個月后,美國司法部副部長阿諾德·伯恩斯向美國奧委會提交了一份長達59頁的報告。報告赫爾米克多次違反美國奧委會有關回避利益沖突的規定,從与美國奧委會有商業關系的公司那里收取代理費,并接受与奧林匹克運動有關的一些体育机构的咨詢費,總款項達、30万美元。報告還附帶了一份具体的收費清單。 12月4日,赫爾米克主動辭去了他在國際奧委會中的一切職務。 赫爾米克的事情結束了,但是赫爾米克給亞特蘭大奧運會帶來的麻煩并沒有隨著赫爾米克的辭職而消失。 赫爾米克為亞特蘭大爭得奧運會主辦權立下了汗馬功勞。事實上,他的雙重身份也确為亞特蘭大的胜利起了不小的作用。以前人們為此對赫爾米克大加贊揚,現在卻紛紛指責。并且對亞特蘭大奧運會組委會產生了怀疑。伯恩斯也在他的報告中寫道“赫爾米克先生完全低估了自己行為所帶來的嚴重后果”。 人們開始怀疑赫爾米克是否也使用了金錢操縱國際奧委會,將主辦權交給了亞特蘭大,如果那樣,奧運會為亞特蘭大帶來的不是光榮,而是恥厚。有的人甚至有聲有色地說,亞特蘭大能夠爭得主辦權靠的完全是大把大把的鈔票。 怀疑歸怀疑,确有其實也罷,捕風捉影也罷,亞特蘭大成為1996年第二十六屆奧運會的主辦城市已是不可辯駁的事實。 獲得主辦權后,亞特蘭大立即行動了起來,開展全方位的籌備工作。籌備工作的第一步是建立“百年奧運組委會”,申辦第一功臣比利·佩恩出任組委會執行主席,市長安德魯·杰克遜·揚出任并列主席。組委會下設16個部門,分別是:建筑部、經營部、團体服務部、通訊部、財產部、大會服務部、高級政策兼當地政府、社區關系和EEOP部、体育部、行政部、廣播部、場地部、特別工程和技術部、國際關系部、奧運會計划部和体育禮品部。精明的佩恩為每個部門都挑選了精明強干的主管,這些主管有的來自政府,有的是商界巨子,有的是民間組織的負責人。堅強的領導班子保證了奧運會各項籌備工作的順利進行。 組委會制定的第一個重大決定就是,亞特蘭大奧運會將采用1984年洛杉磯的做法,由私營部門出資主辦。佩恩認為,亞特蘭大奧運會由私營部門主辦是不給市民帶來經濟負擔的唯一辦法。他認為,有能力單獨舉辦奧運會的城市是不存在的。由私營部門出資是比較理想的辦法。 組委會將他們的報告提交給國際奧委會后,几乎沒費什么周折就獲得了通過。因為根据亞特蘭大1993—1996年度的銷售計划,本屆奧運會需要經費約17.5億美元,但僅電視轉播權一項就賣到了9億美元,31家企業將提供6.8億美元的贊助,另外各种商品營銷額將超過10億美元。根据估算,國際奧委會很可能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至少獲得3億美元的資金。這對國際奧委會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除此之外,薩馬蘭奇還對亞特蘭大奧運會抱有其它期望。他說,亞特蘭大奧運會很可能“將標志著國際奧林匹克運動一個重要階段的結束。奧運會將要進行一場革命。屆時,今天奧運會包含的所有比賽項目,都將會重新加以考慮。國際奧委會正在設想將未來的奧運會分散在几個地區,甚至几個國家舉辦的可能性。” 1995年11月15日是亞特蘭大奧運會參賽國報名截止期。在此之前,國際奧委會的197個成員國中只有阿富汗和朝鮮沒有報名。薩馬蘭奇早在1994年就提出將1996年的百年奧運辦成一次真正的“全家福”,他在向阿富汗和朝鮮兩國奧委會發出誠摯邀請的同時,提請國際奧委會和組委會決定延長報名截止期,并許諾向兩國代表團提供部分援助。經過薩馬蘭奇和他的同事的一再努力,12月18日,阿富汗奧委會表態參加亞特蘭大奧運會。1996年1月3日,又從洛桑傳來佳音,朝鮮也同意參賽。這樣,國際奧委會的197個成員國最終將匯集到一起,慶祝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百年華誕。 “亞特蘭大鼓樂狂敲,禮炮煙花怒放”,美國東部時間7月19日晚8時30分,在美國亞特蘭大奧林匹克体育場內,世界奧運大家庭的成員在百年誕辰之際終于實現了大團圓。 當“拳王”阿里用顫抖的、舉世無雙的右手接過取自希腊奧林匹亞山,經過全球5大洲,在美國42個州傳遞了24000公里的圣火,點燃1996年第26屆奧運會的主火炬時,美國人又獻給全世界一個巨大的惊喜。從100年前希腊奧林匹克圣火,到今年的奧運的百年大慶,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正在逐漸變成現實。 和著輕松的音樂,來自197個國家和地區的万余名運動員和領隊依次人場。 身著白色禮服的薩馬蘭奇首先以奧林匹克運動的名義,歡迎來自全世界代表197個國家和地區的青年來到亞特蘭大參加百年盛典的第26屆奧運會。 他還說:“我要向今天在這里的運動員致敬,同時,也要向奧林匹克主義的誕生地希腊致敬,向現代奧運會創始者顧拜旦所在的法國致敬。” 在他的致詞中特意指出:“波黑內戰終于在曾經舉辦過1984冬奧會的薩拉熱窩停止了。奧林匹克運動意味著團結,我們要為重建被戰爭損坏的体育設施而做貢獻。我們仍生活在充滿人間悲劇的世界里,因此,我們呼吁所有交戰雙方遵照奧林匹克的理想,放下武器,用對話來達到和平的目的。” 他最后表示:“我們的唯一武器就是体育。就象今天在亞特蘭大發生的一樣,体育是友誼,体育是教育,体育是生活,体育把全世界團結在一起。” 這屆奧運會的風云人物首推美國田徑宿將卡爾·劉易斯,他曾4次參加奧運會,創8項世界紀錄。1981—1991年在各類國際、國內大賽的跳遠比賽中連續65場獲得冠軍。7月29日他以8.50米榮獲男子跳遠冠軍,這是他在奧運會上獲得的第九枚金牌,平芬蘭著名運動員魯米1920年以后獲9枚奧運會金牌的紀錄。 美國田壇英雄本·約翰遜在200米和400米雙獲金牌,被認為是含金量最高的。美國宣傳机器為了這兩枚金牌花費了大量的人力和金錢,使得打破100米世界紀錄的加拿大選手貝利相形見絀。 南非選手佩·海恩斯打破女子100米蛙泳世界記錄,成為本屆奧運會上唯一一個打破世界記錄的女運動員。 本屆奧運會最激動人心的場面發生在8月3日美國夢之三隊与南斯拉夫隊決賽上半場休息的時候。當薩馬蘭奇將一枚金牌戴在“拳王”阿里的脖子上時,35000多觀眾流著激動的淚水,齊聲高喊“偉大的阿里”。 這是阿里第二次出現在本屆奧運會上,第一次是他魔術般地出現在奧運會開幕式火炬台上,他用顫抖的手將奧運火炬點燃。 阿里的臉上几乎沒有任何表情,但他還是高高舉起了顫抖不已的雙手感謝觀眾的歡呼。并艱難地轉動身体,親吻了薩馬蘭奇的臉頰和金牌。 這枚复制的金牌是補償阿里30多年前扔掉的金牌。當時,因阿里在白人的飯店里被拒入內,阿里一怒之下將他在羅馬奧運會上獲得的一枚金牌扔到河里。 美國拳擊代表隊的米勒說:“他(阿里)在我們心中仍是最偉大的,對來自非洲的美國人來說,他是我們的一個楷模,和他在一起我們充滿樂趣。他是整個時代的偉大冠軍。” 与以往奧運會不同的是,本屆奧運會獎牌相對分散,獲得金牌的國家和地區的數量達到53個,比巴塞羅那奧運會增加16個。比賽結束時,美國代表隊獲得101枚獎牌(44金)、位居金牌榜第二的俄羅斯獲獎牌63枚(26金)、其后是德國,獎牌65枚(20金)、中國,獎牌50枚(16金)和法國,獎牌37枚(15金)。搭乘末班車赶到亞特蘭大的朝鮮奧運代表團也取得了2金亞銀3銅的好成績。 這屆奧運會期間最轟動的新聞是7月26日凌晨1時20分在亞特蘭大奧林匹克百年紀念公園發生的一起爆炸事件。爆炸地點在奧林匹克公園北面的AT&T娛樂中心右側的音響架附近。這個巨大的音響架共有5層,上面有音箱和一架攝像机。爆炸發生時,附近正在舉行流行音樂演唱會,公園里大約有5万人。爆炸當場炸死4人,炸傷110人。 奧林匹克公園是由美國AT&T公司出資建立的,是為參加本屆奧運會的運動員和各國游客提供的一個娛樂場所,是本屆奧運會期間唯一不收費又与奧運會有關的公共場所。与奧運會場館不同的是,進入該公園不須經過任何檢查。記者在去采訪排球、体操、舉重、柔道、籃球和擊劍等項目時也必經此公園。 一位名叫羅伯特·吉的來自洛杉磯的摩托羅拉工程師用家用攝像机恰好拍下了爆炸瞬間的場面。CNN在十几分鐘后將這盤錄相帶在電視台播出。德國一家電視台也正好在公園里采訪美國著名游泳運動員埃文斯,爆炸的震動中斷了他們的談話,電視攝像鏡頭立即對准了爆炸現場。從電視畫面上來看,這确實是一次炸彈爆炸事件。 在爆炸前23分鐘,AT&T一位名叫里查德·戴維斯發現一個可疑的旅行包。戴維斯一直在尋找包的主人,但沒有找到。在場的保安人員立即開始疏散游客。戴維斯在爆炸事件中也受了輕傷,但沒有他和同伴的果斷行動,這次爆炸中會有更多的人死亡。事發一小時后,警方調集了全部爆炸專家乘直升机奔赴奧林匹克公園。專家在公園里至少又發現了三個爆炸裝置。 爆炸的巨響聲,打破了亞特蘭大一派和平歡樂的景象。本來就像兵營一樣的亞市,一夜之間又增派了兵力。 爆炸發生后不久,已回到華盛頓的克林頓總統就得知此事。CNN電視台、CBS、NBC、ESPN和亞特蘭大電視台一直在滾動播出爆炸后的新聞。奧林匹克公園也應國際奧委會的要求暫時關閉了。 組委會負責安全的一位官員在記者招待會上還在大言不慚地說:“亞特蘭大仍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但他也不得不虛下心來征求別人在保安方面的經驗。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將負責這次事故的調查。FBI的官員約翰森說:“為了保證本屆奧運會的安全,我們做了多年的努力。我們對這次事件的反應是迅速的,我們要在調查之后才能證實是否是恐怖分子的行動。現在,曾參加過調查紐約TWA飛机爆炸和俄克拉荷馬爆炸的專家已經抵達亞特蘭大。” 爆炸案發生后,參加本屆奧運會的各國運動員27日在奧運村中度過了一個憂郁和惊恐之夜。 事件發生后,美國聯邦、佐治亞州和亞特蘭大三方面加強了對運動員村和周圍地區的保安工作,以确保沒有其它任何爆炸裝置。 在運動員村,從27日凌晨開始,來自世界各地詢問擔心家人或親屬安全的電話就接連不斷,許多運動員聚在一起,詢問和傳遞有關爆炸案的消息。 肯尼亞400米欄運動員金約爾說:“我們不明白為什么,我們很害怕,也許我們就是下一個被殺害的人。” 33歲的加拿大馬拉松運動員內爾森說:“現在是我們該离開這個城市的時候了,你不得不為自己的安全考慮。我的比賽項目安排在最后一天,我准備离開亞特蘭大几天,到時再回來。” 韓國代表團在爆炸案發生后5小時,召開了各項目領隊會議,商討運動員安全措施。 美國游泳運動員埃文斯在爆炸發生時,正在現場附近接受記者采訪,她目睹了全過程。她說:“來這里參加奧運會,你總感覺要發生什么事,我很幸運,因為我的比賽結束了。如果我還有比賽的話,我會為此而分心。17日的飛机爆炸案就已經在運動員中引起恐慌。” 許多代表團都為運動員的安全擔心,紛紛下達新的規定。要求那些已參加完比賽的運動員回國,同時,要求他們外出時集体离開運動員村。 日本代表團要求運動員每天盡早返回運動員村;韓國代表團規定了返回運動員村的時間不能超過晚11點。 澳大利亞代表團干脆要求運動員不要离開運動員村,除非有比賽。 匈牙利代表團也要求完成比賽的運動員赶快回國。因為每天都有許多結束比賽的運動員來到發生爆炸的亞市奧林匹克世紀公園娛樂消遣。 南非游泳金牌得主海因斯對記者說:“我害怕得要命,我沒有時間到我期待的這個城市旅游了。” 爆炸案件立即引起了全球的關注,各國傳媒紛紛報道了這件“爆炸性”的消息,并譴責組委會准備不力,防范不周。逐漸地,譴責的范圍迅速擴大到亞市擁擠的交通、混亂的計算机互聯系統和十足的商業气息。 國際奧委會和薩馬蘭奇也對這次爆炸案表示了极大的關注。在爆炸案發生2個小時后,國際奧委會就敦促組委會召開緊急會議,共同研究善后措施。國際奧委會總干事卡拉德首先在會上發言說:“國際奧委會對發生此事感到非常震惊。我們對受難者表示哀悼。薩馬蘭奇先生也對此事表示极大的震動,希望諸位能夠以此為戒,保證下階段比賽的絕對安全。”會上國際奧委會代表經与組委會討論決定奧運會將繼續進行下去,奧林匹克公園也將繼續開放。國際奧委會還提議在次日進行的每場比賽前靜默一分鐘,各場館降半旗致哀。 對于其他問題,國際奧委會和薩馬蘭奇也迅速作出反應。在國際奧委會和夏季奧運會項目國際体育組織聯合會聯席會議上,薩馬蘭奇要求組委會對亞特蘭大目前的交通狀況立即采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此次會議上,薩馬蘭奇還對奧運村的伙食等問題提出了批評意見。 8月4日(美國東部時間),隨著女籃決賽的結束,百年奧運宣告閉幕。薩馬蘭奇在閉幕致辭中高度贊揚了5万多名無私奉獻的志愿人員,同時表示,“在舉行慶典時,不要忘記在上周爆炸事件中喪生的人,也要怀念1972年奧運會上被殺害的11名以色列運動員。” 薩馬蘭奇在致辭中沒有說,本屆奧運會是“歷史上最好的”或“歷史上最偉大的”。而這卻是歷屆組委會最想听到的字眼。巴塞羅那組委會和漢城組委會都曾得到了薩馬蘭奇這樣的贊譽。這對經濟實力雄厚且体育水平最高的美國來說不能不是一個极大的諷刺。雖然從6年前申辦,到比賽結束,亞特蘭在這個原本在美國不出名的城市,一直在許愿這屆百年奧運會將是“最好的”。從197個國家和地區運動員實現大團圓的意義上來說,本屆奧運會的确史無前例,但組織工作的失誤、商業色彩的濃厚和奧林匹克公園的一場大爆炸,把“最好的”三個字淹沒了。國際奧委會副主席德梅德羅更是坦率直言:“我們不會說這是最好的奧運會,絕對不會。” 雖然沒有得到薩馬蘭奇和國際奧委會“最好的”評价,但本屆奧運會的贏利卻毋庸諱言是歷史上最高的。 奧運會結束后,組委會并列主席安德魯·揚在記者招待會上說:“本屆奧運會將比預計的能贏得更多的利潤,并為亞市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机會。” 除了9億美元的電視轉播費和6.8億美元的企業贊助,組委會還獲得售出的每一件紀念T恤、每一頂帽子、紀念扣及每一個吉祥物伊奇的收入的15%。本屆奧運會僅吉祥物銷售就達2億5千万美元,僅此一項,組委會即可獲得3750万美元的進項。据估計,整個奧運會期間,各种紀念品的銷售總額超過12億美元,亞特蘭大組委會從中獲得的純利潤超過3億美元。門票也是組委會獲得收入的重要途徑。這屆奧運會共售出大約861万張門票,門票收入達4.68億美元。單從售出門票的數量看,遠遠超過巴塞羅那奧運會的302.1万張和洛杉磯奧運會的579.8万張。 揚認為,奧運會如今已算得上最能有效地促進社會和地區經濟發展的盛會。亞市組委會估計本屆奧運會已經給亞特蘭大市注入了51億美元的資金。在今后的四、五年內,因為承辦了奧運會還將給亞市帶入50億美元的資金。 第二十六屆奧運會雖然為組委會、國際奧委會和亞特蘭大市帶來的丰厚的利潤,但其十足的商業气息卻遭到了廣泛的譴責,有的人甚至將矛頭直接對准了首創奧運會商業化的薩馬蘭奇。 日本《朝日新聞》記者中村直呼吁,“現代奧運會不要走進商業死胡同” 中村直回顧奧運會30多年的歷史,1972年,巴勒斯坦“黑9月”組織制造了駭人听聞的綁架奧運村以色列運動員事件;1976年,蒙特利爾舉辦奧運會留下巨大財政虧空。這兩屆黯淡的奧運會后,人們談奧運色變,以至1984年的第23屆奧運會無人申辦。最后是美國人尤伯羅斯以民辦奧運的方式接下這個沉重的接力棒,并且以商業經營的模式使現代奧運會首次出現財政贏利。 文章指出,“奧運商業化的始作俑者是國際奧委會的領導人薩馬蘭奇,尤伯羅斯的實踐則為薩馬蘭奇的這一主張作了一個注解。”以后奧運會成為名利雙收的象征,漢城賺錢了,并且將韓國推向世界;巴塞羅那收入不菲,也為西班牙沉悶的經濟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因為如此,世界上刮起了一股申辦奧運風。 “商業化給奧運會帶來的利益与活力毋庸置疑,也無可厚非,問題是,當商業化這個砝碼在奧運會天平上份量過重時,奧運會是否又從一個极端轉向另一個极端,從理想主義轉向了另一個狹窄的胡同?”作者最后問道。 英國《泰晤士時報》載文稱,“亞特蘭大的商業行為已遠遠超出了奧林匹克主義理想。美國人用現代商業神話戰胜了源自希腊的古代神話。” 文章評述道,即使撇開申辦、投票、表決這些不說,亞特蘭大在遞交申辦報告時及最后的申辦演說中,曾信誓旦旦表示要提供一流的條件、一流的服務、便捷的交通。亞特蘭大奧運會組委會在奧運會上卻沒有做到這些。本屆奧運以來,交通擁擠、班車不准時,住房不方便,吃飯問題,比賽的混亂等問題,屢見不鮮,就連美國人最自夸的電腦系統,也錯誤不斷,遭到世界一片譴責。是美國沒有能力做到這些嗎?不是,美國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本屆奧運會有足夠的經費,美國人也曾成功地舉辦過洛杉磯奧運會。為什么會這樣?文章最后一針見血地指出,“一是美國組委會太注重商業利益而不關注運動員利益;二是美國唯我獨尊、自高自大,不愿意為世界付出。” 在8月3日舉行的亞城奧運會最后一次記者招待會上,面對記者窮追不舍的提問,老練的薩馬蘭奇也顯得有些招架無力。 有記者首先請薩馬蘭奇談談本屆奧運會商業化的問題。 “靠私人團体贊助奧運會只有美國可以,在世界其它國家是不可能的。我們需要商業化,我們需要錢去辦奧運會,但商業化不能超過奧運會本身。奧運會必須在組委會和國際奧委會的控制之下。我可以說,奧運會是唯一在場館里沒有廣告和運動員服裝上沒有標志的体育比賽。”薩馬蘭奇的回答只能用“泛泛”二字形容。 “國際奧委會是否已接近私人贊助体育的极限?” 薩馬蘭奇說:“我不知道。財政問題是体育比賽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們經常說,希望有人贊助,但体育比賽應占主要部分,而不是像亞特蘭大這樣,市場行為占上風。” 在記者招待會快要結束時,薩馬蘭奇終于擋不住記者的輪番攻擊,承認“私人辦奧運是個錯誤”。但他否認了本屆奧運會已處于無組織狀態的說法。 “我認為,主辦城市、地方首腦和國家在未來的奧運會中需要全力合作,以保證奧運會能夠正常運轉。”薩馬蘭奇說。 薩馬蘭奇還表示,今后將与世界棒球聯合會及國際橄欖球(英式)聯合會談判,讓職業棒球運動員參加奧運會和國際奧委會接納橄欖球組織為新的會員。薩馬蘭奇最后表示:一奧運會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活動之一,也許不止是奧運會,体育比賽在今日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在未來會更加重要。”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