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話說后金國汗努爾哈赤,在明朝万歷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四月十三日,宣布“七大恨”誓師伐明,親自率領兵馬三万余人,路上又得了范文程,利用皇太极“光潛入,后突出”的計策,里應外合,夾擊奪城,一舉攻破撫順關,收降李永芳。努爾哈赤遂統兵進城,慰勞兵馬。 再說努爾哈赤次子代善,統領兩紅旗兵馬,前往東州(今遼宁省撫順縣東州村)。明朝東州城守將李弘祖,沈陽人氏,四十歲左右,為人耿直。此人有謀略,勇力過人。他曾多次建議李永芳与廣宁總兵張承蔭說:面對建州強虜,應加強武備,特別應組建騎兵隊伍。要求改變行動慢、擺方陣的明軍步兵。 但是李永芳、張承蔭均不予理睬。 東州城只有兵馬五百多人,城牆又矮又窄,在撫順被攻破之后,守城將士已心慌意亂。但是李弘祖卻堅持守城。 在全城士兵大會上,李弘祖大聲說道: “咱活著,是大明王朝的人;死了,也是大明王朝的鬼!人在,東州城也在。每個人都要准備与東州城共存亡!……” 代善領著兩紅旗兵馬,七、八千人,將東州城團團圍住。代善先讓士兵喊話,要李弘祖投降,喊了半天,無人理會。 他又讓士兵發話,要李弘祖出城說話,城上一點反應也沒有。 代善又气又惱,遂命令士兵攻城。后金的兩紅旗兵馬,架起云梯,拼命攻城。 此時角號聲聲,鼓聲陣陣,城上城下,一片喊殺之聲,兩下拼殺得相當激烈。 由于城上榴石、滾木的打擊,還有如雨的弓箭一齊飛下,紅旗軍士兵損傷嚴重,不得不暫停下來。 代善与眾將領研究以后,決定改變攻城策略。先集中兩千兵馬,用二十架云梯,重點進攻東州城的東門。當城內兵力調動以后,那三個城門再同時展開進攻。 攻城戰斗重新開始。這一次由于集中力量,攻擊一門,城上防衛能力很快變弱了。李弘祖又匆忙調來那三處兵力,不久,那三個城門處也同時開始攻擊。不一會工夫,四門皆被攻破,代善与眾將領帶領兵馬,沖進城里,經過激烈拼搏,李弘祖戰死,全城被后金兵馬占領。 東城戰斗結束,后金俘獲二百二十多人。 再說努爾哈赤第五子養古爾泰,率領正藍旗兵馬,前去攻打馬根丹城。此城守將李大成,帶領兵馬四百余人,把守四門甚嚴。 莽古爾泰的兵馬來到城下,先讓士兵休息,自己帶著將領繞城觀察地形。原來馬根丹城依山面水,背靠青涼山。雖然峭石林立,但是由此人城較為容易。 當夜三更,莽古爾泰下達攻城號令。他先讓費揚古帶領精兵二百人,從后山突入城里,縱火為號,然后前面展開正面攻城。 莽古爾泰帶領兵馬,乘著夜色掩護,來到馬根丹城下。約四更天,城內突然起火,喊殺聲音響徹霄漢。費揚古帶著二百精兵,從后山越牆而過,就城下放起火來。城內屋舍都是草頂,點火就燃。于是火勢很快蔓延開來。濃煙滾滾,火光沖天。城內百姓大哭小喊,到處亂竄。費揚古和他的二百精兵,手舞大刀,一路砍殺過去。那些手無寸鐵的百姓,被砍殺的不計其數,他們跑著,喊著:“不得了啦!建州兵殺來了!” 李大成听說城內火起,一邊帶兵前去救火,一邊抵抗。突然,前面喊殺聲驟起,李大成首尾受敵。由于莽古爾泰將云梯集中于正面,他們借著夜色掩護,很快登上城頭。城上士卒人數又少,哪能敵得過如狼似虎的后金人馬。 城門打開以后,藍旗軍蜂擁而人,殺進城里,馬根丹城遂被攻破,李大成在亂殺之中喪身。這一仗,馬根丹城被俘一百六十多人。 且說努爾哈赤在撫順城里,終日与范文程談論國家大事,研究攻明方略。由于范文程引今論古,應對如流,把個努爾哈赤直喜得眉飛色舞,興奮万分。從此,更加信任,事無巨細,全听范先生的主張。 不一會儿,戰報送來:東州城,馬根丹城相繼攻破,加上撫順城,共計三城共俘獲明朝官兵近一千人。 以撫順城、東州城,馬根丹城為中心,旁及五百余座台。堡,地域從撫順城外伸越百里,共俘掠人、畜近三十万。 四月十六日,努爾哈赤留兵四千人,命令將撫順城拆毀。然后舉兵到撫順城東北的曠野,扎營于嘉班城。 次日,努爾哈赤召開全軍大會,論功行賞,將人、畜分給有功將士。投降的百姓,共編了一千多戶,全部遷到建州境內。 在眾多俘虜之中,有山東、山西、蘇州、杭州、易州、河東、河西等地的商人,計八路商賈十六人,分別賞賜路費,令他們各帶“七大恨”書一份,返回家鄉張貼。 努爾哈赤攻占撫順、東州、馬根丹三城后,把大批的人、畜、財物分賞出去。功大的多賞,功小的少賞。傷重的多賞,傷輕的少賞。戰死的將士优賞。所得的財物,連續分了五天,還余下許多。到二十日,只好將余財運回赫圖阿拉去。這种按軍功大小進行分配的方式,緩和了因災荒缺糧而加劇的社會矛盾。 且說撫順、東州、馬根丹等城失守后,后金已把人、畜、財物分盡,明軍還遲遲未動。其實,這些明朝的兵馬,整整十几年不加訓練。弄得刀也缺口,槍也生銹,士兵非病即老。若是听得一聲警訊,早嚇得魂上九霄,魄飛天外,等到他們掙扎著爬將起來,早被那生龍活虎般的后金兵馬殺得尸積如山,血流成河。 話說明朝的遼東巡撫李維翰,他自己不懂軍事,只是發紅旗催促廣宁府總兵張承蔭出戰。這個李維翰,是万歷皇帝李貴妃的侄子,本是秀才出身,仗著李貴妃的權勢,當上了縣令,后來又升為巡撫,到遼東上任。。 不成想,到任才一年多,就遇到努爾哈赤攻破撫順城。他已連續兩次催促張承蔭總兵去出兵援助,仍未行動,便騎上馬,帶了隨從,直奔廣宁府城而來。 再說張承蔭總兵官,几年來兵馬不練,平日毫無設防准備,一听到撫順失守的信息,嚇得大惊失色,手足無措。這才憶起數日前努爾哈赤派遣他的兩個儿子,前來看望為名,實則探听虛實,真是詭計多端! 這位總兵大人正在胡思亂想之中,突然侍衛進來報告說: “遼東巡撫大人駕到!” 張承前連忙把思想的野馬收攏回來,立即整理一下官服,去迎接李維翰。 二人坐定后,李維翰開口問道: “撫順城已失守五天,大人為何遲遲不出兵?” 張總兵也只得如實相告: “這里兵馬不到一万,平時從未操練過,兵器不足,盔甲更少,戰馬少得可怜,平日連軍餉還拖欠,至今未給齊。有時士兵還要餓肚子,能快得起來嗎?” “俗話說:‘救兵如救火。’眼前有些困難,也要抓緊時間組織人馬。再拖下去,皇上是要問罪的!”李維翰用“皇上問罪”相壓了。 但是張承蔭并不買帳,他說: “誰著急,誰組織人馬去打吧!反正這個爛攤子俺也不想收拾了。” 李維翰心里覺得弄僵了,不好收場。當前正是用武的時候,自己又不懂軍事,只得緩和地說道: “以廣宁為主,加上遼陽副將頗廷相,海州參將蒲世芳的兵馬,已超過一万人。以大人的雄武聲威,努爾哈赤哪是對手?” 張承蔭苦笑著說: “請大人不要給俺戴高帽子了!俺已超過不惑之年,又是一身的慢性病,平日哪有工夫鍛煉?何況那些女真人善于騎射,戰馬又烈,他們的騎兵,速度快,力气大,倏來倏往,任意橫行。咱們擺列方陣的步兵,就常常吃虧。” “你也不要長努爾哈赤的志气,滅咱自己的威風。咱有大炮!据說,他們最怕咱的大炮。一炮發出去,就打死他們一大片!” “大人有所不知,大炮的威力固然不少;有時候,与后金兵馬交鋒之后,咱們還未來得及再裝彈藥之時,努爾哈赤的騎兵已沖進方陣里來了。稍不注意,大炮還未放出去,炮手的人頭已被他們砍掉了!” “這是偶然性。從長遠看來,他們畢竟是開化較遲的,在用兵的謀略上,怎能与大人相比?努爾哈赤的智商,至少比大人低几倍?” 張承蔭听了,心里很不是味儿“你別輕視努爾哈赤,這個人可不簡單!這二十多年來,他蒙騙了咱明朝多少人?直到去年,還有人向皇上說:‘努爾哈赤忠順學好,看邊效力’等等,現在可好了!這兩面手法玩得多高妙!” 听了張承蔭的一夕話,李維翰也有了同感,覺得努爾哈赤是不好對付。不過,他當著這位總兵官的面,只得說道: “咱就不相信,它孫悟空能逃出如來佛的掌心?咱大明王朝就是如來佛!” “努爾哈赤運用极為狡滑的兩面政策,蒙住了咱大明朝廷和大臣的眼睛。這不僅使咱的軍隊三十多年來未對建州軍進行過一次圍剿,而且連薊遼督撫三年前還說他如何如何‘忠順’哩!對咱們來說,這不能說不是一個悲劇!” 張承蔭的這些話,無疑對李維翰是當頭一盆涼水。其實,張承蔭這位總兵官,他自己又怎樣呢?還不是一樣的腐敗無能?你自己身為總兵官,几年來既不練兵,又不設防,連續娶了九個姨太太,整日淫逸無度,醉生夢死,又怎么交代?…… 俗話說:“大哥不要說二哥,二哥也不要說麻子哥。”在這個時候,一切埋怨、誹謗都無濟于事,只能對自己不利。李維翰又說: “請總兵大人不要再說了,咱心中也有數。現在當務之急,是怎樣盡快組織兵馬,迅速出兵,打敗努爾哈赤的進攻。” 張承蔭說道: “請巡撫大人明天把欠俺的軍切全部送來,后天咱們就出兵。” 李維翰說道: “怎能如此快,俺還要向上邊催要。這軍餉可是硬頭貨,不能說要就到手啊!” 張承蔭說道: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軍餉怎能拖后呢?不吃飯,能去打仗么?” 李維翰有些急了: “這軍餉未齊,不是俺扣下了,是朝廷未發。你張大人可不能以拖欠軍餉為理由,而遲遲不出兵啊!” 張承蔭總兵見再說也無用,看著眼前這個不懂軍事的巡撫,又說道: “這成千上万的兵馬,不能說走就走了,何況缺這少那的,你李大人總得講理罷,要給俺一點時間,俺要組織一下才行。” “這個自然,這個自然。只是張大人答應出兵,咱就放心了!” 李維翰說完,便告辭出來。張承蔭送出府門之外,看著巡撫大人上馬以后,才憂心忡忡地走回府中。 次日,廣宁府總兵官張承蔭与頗廷相、蒲世芳的兵馬匯合一起,一万余人,向撫順城進發。 再說努爾哈赤攻破撫順城以后,又攻破東州城,馬根丹城,以及周圍五百條座台堡,以騎兵橫排百里,梳掠一空,竟然俘獲人畜三十万。這是自興兵以來從未有過的一次大胜利。他心里說:“明朝這個龐然大物,并沒有什么了不起!” 努爾哈赤歡喜得心花怒放,他心里想:俺建立后金國不到三年,剛剛稱汗,初打明朝,就得到如此胜利,這也叫那朱皇帝知道俺八旗軍的厲害,知道俺努爾哈赤不再當他的龍虎將軍了!如今俺糧餉已足,度過這個災荒年已不成問題了。咱先班師,等明年再說。 努爾哈赤又与范文程商議一下,遂打定主意,便傳令班師,回赫圖阿拉去。 兵馬剛走不遠,探馬來報說: “廣宁城總兵張承前聯合遼陽副將頗廷相、海州參將蒲世芳,領兵一万余眾,從后面追來。” 努爾哈赤听了,不免一惊,忙對范文程說: “范先生,這廣宁總兵張承蔭、頗廷相、蒲世芳等,謀略怎么樣?” 范文程赶忙答道: “明朝張承蔭等三人,驍勇异常,不可輕敵。陛下在撫順關時,他們不敢擋俺大軍的銳气,所以按兵不動。這時候,咱們大軍奏凱班師了,他們又來追俺的后路,使俺不及備戰。陛下可傳令三軍,前隊作后隊,后隊作前隊;再命令一支兵馬,差一位貝勒往……”說到這里,范文程伸著頸脖子,在努爾哈赤的耳邊輕輕說了几句。代善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拍著巴掌說:“范先生妙計!” 范文程听了,赶忙搖手道: “請陛下不要講出來,現在應火速傳下命令,再不能耽擱了!” 范文程話音剛落,后面的喊聲漸近,隱隱約約可以看見軍隊的旗幟在飄搖擺動,估計一下,距离也不過八九里光景。 努爾哈赤連忙傳下命令:“各旗兵馬作好戰斗的准備,不得有誤!” 他又對大貝勒、次子代善耳邊,說了几句,便領著一支兵馬去了。 努爾哈赤對范文程說: “俺以為明朝的軍隊,不是真想和咱們打仗,只是為了報告他們的上司,已經把咱的軍隊驅逐出邊了。他的目的很清楚,是為了做個樣子,欺騙他們的皇上罷了。” 范文程說道: “還不能那樣斷定呢!不信的話,你看……” 他的話音未落,只見明朝的兵馬,已漫山遍野地沖來。當前一面大旗,臨風飄揚,現出一個斗大的“張”字來。 努爾哈赤一見,將手中的御鞭一指,后金國的兵馬,奮勇當先,拼殺上去。 這時候,張承前見到后金的兵馬如蜂擁一般殺上來,便分三處据山守險,并命令挖掘戰壕,布列大炮,安置營盤。 張承蔭在這臨戰之時,采取三營分列的戰法,陣腳不穩,軍心不定。他見后金兵馬集團式沖鋒,遂指揮大炮手立即開炮。 忽听得“轟!轟!轟卜……”一連几炮,一時間,兩軍陣前,炮火連天,煙塵滾滾。 在大炮轟擊下,后金兵馬成批地倒下去,眼看著傷亡不少,不由得退了回去。 當時,天色已晚,雙方各自收兵回營。 次日,張承蔭、頗廷相、蒲世芳等率領兵馬,出營挑戰。 努爾哈赤也帶著眾貝勒,大臣們領著兵馬來到陣前。指著努爾哈赤說道: “努爾哈赤,你這個叛逆!朝廷待你不薄,為什么要興兵作亂?” 努爾哈赤拍馬上前,說道:“胡說八道!朝廷跟俺有殺父害祖之仇,無端起釁邊陲,殺害無辜,還說不薄!” “一派胡言!你祖父与父親是被王台、尼堪外蘭所殺,与朝廷何干?三十多年來,你玩弄兩面派手法,欺騙朝廷,暗中發展勢力,表面裝得老實、忠順,骨子里時刻夢想作亂、犯上,真是罪惡滔天!”張承蔭越說越气,手舉長槍,就准備刺向努爾哈赤。 后金陣營里的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极,急忙拍馬上前,說道:“明朝皇帝荒淫無道,早該被推翻了。你們明朝的官吏,全是一群窩囊廢,要你們何用?俗話說:皇帝輪流坐,今日到俺家。俺勸你早早下馬投降,免得一死。若再糊里糊涂保那昏庸朝廷,有啥好處?到頭來,不過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張承蔭听了,直气得吹胡子,瞪眼睛,舉起長槍,喊道: “少廢話!看槍!” 皇太极不慌不忙,側身躲過,舉刀砍去。二人戰到一處。 明營里的頗廷相也拍馬過來,后金國的三貝勒阿拜舉刀迎將上去。二人也不答話,殺到一處。 努爾哈赤第五子莽古爾泰也催馬上前,与皇太极一起,雙戰張承蔭。 明營的蒲世芳,急忙出陣,截著莽古爾泰廝殺。 這時候,兩軍陣前,喊殺震天,鼓聲,角號聲,響成一片。 雙方斗到三十多個回合,努爾哈赤擔心皇子們有失,遂讓鳴金收軍。 張承前愈戰愈勇,正想活捉皇太极之時,見后金國主動收軍。心想:罷了,今天放你們回去,明天讓俺再施展工夫,斬它几個,讓努爾哈赤也知道俺的厲害。 于是明朝也收兵回營。張承前、頗廷相、蒲世芳等回到營里,三人商議破敵計策。蒲世芳說:“咱們的大炮,一定要讓它發揮威力。韃子兵馬,最怕的就是大炮。” 頗廷相說:“明日出陣前,先往他陣中放几炮,然后乘勢掩殺過去。” 張承蔭听了二人的意見,有相同感受,遂計議以定,各自休息。 再說后金收兵回營后,努爾哈赤召集眾貝勒,各大臣商議說:“咱們要發揮自己的所長,用威勢猛烈的騎兵,去沖擊明營的步兵方陣,讓它陣腳混亂,自相殘殺。咱再掩殺,必將奏效。并能防止他們放炮。” 大家听了,個個信服,遂各自休息。 次日,雙方都擺開陣勢,准備廝殺。這時,明營的炮手已就位,正等一聲令下,炮彈將騰空飛去。 后金陣中的精銳騎兵,也已整肅待命。只要一聲令下,它們就會如离弦的箭,奔馳而出,沖向明營。 說來也巧,明營的大炮剛才鳴響,努爾哈赤的騎兵也已沖出。于是兩軍陣前,猛然之間,如天塌地陷一般,炮聲隆隆,硝煙彌漫;戰馬奔出,喊殺連天。雙方混戰一塊,眨眼之間,死傷無數。那些未死的傷兵,被人馬踐踏著,血肉模糊。 兩軍從早上廝殺開始,直斗到太陽西墜,殺得尸積成堆,血流成河,才各自收兵。兩下里互有死傷。 當日夜里,后金國汗努爾哈赤接受范文程建議,偷襲明營。約在三更時分,努爾哈赤派出眾貝勒、各大臣,領著兵馬,悄無聲息的來到明營前面。突然一聲喊叫,頓時火光四起,戰馬昂首嘶鳴,沖人明營。 再說張承蔭等,經過一天的拼殺,回營以后,一再提醒眾將士,要提高警覺,防止后金夜間偷襲。所以,努爾哈赤的兵馬剛剛出營,明營的將士也已作好准備。不一會儿,大炮鳴響,在后金兵馬中炸響。兩軍又廝殺在一塊。 經過一陣拼殺,后金軍明顯占上風。由于努爾哈赤對八旗兵要求甚嚴,兵士們齊心合力,有進無退。他曾經明文規定:每個八旗將士,“只以敢進者為功,退縮者為罪;面帶槍傷者為上功”。每次戰后,“賞不逾日,罰不還面”。并能認真的按功行賞,依罪懲罰。對有功者,賞之以軍兵,或奴婢,牛馬,財物;對有罪的將士,或殺,或國,或奪其軍兵,或奪其妻妾,奴婢,家財,或貫耳,或射脅下。因此,八旗兵卒打起仗來,只有前進,沒有后退的。 兩天前,后金軍隊攻打撫順城時,跑在前面的士卒豎梯登城,后面的人沒有跟上,先上的人被射死。努爾哈赤得此報告以后,命令把后面沒有跟上的伊賴,削掉鼻子,罰為奴隸。 在攻打撫順城的前一天,八旗中蘇克達的蘇賽牛錄中的阿奇,擅离兵營,去營外殺雞燒著吃,另有四個士卒和阿奇一起吃燒雞。被發現后,均被處死。努爾哈赤命令:割取他們尸身上的肉,分給各牛錄傳觀,以敬效尤。 盡管八旗軍的軍紀嚴酷,但士兵因參戰能獲得丰厚的物質利益,仍把每次出征視同節日。“出兵之時,無不歡躍,其妻子亦皆喜樂,惟以多得財物為愿。如軍卒家有四、五人,皆爭往赴,專為財物故也”。因此,誘之以利,繩之以法,這是努爾哈赤統轄八旗軍隊的兩項措施。 且說兩軍拼殺得厲害,由于八旗兵士奮不顧身,有進無退,明營兵馬顯然處于劣勢。 那張承蔭等雖然驍勇,也自禁不住,忙亂了手腳,連炮也來不及放了。 戰不多時,后金兵馬將明朝三大營兵馬層層圍困起來,張承蔭等已四面受敵。 這時候,明軍右營游擊劉遏節首先臨陣脫逃,不久,各營相繼逃亡。于是陣腳大亂,紛紛潰退。努爾哈赤指揮八旗兵馬,隨后追殺。明軍死傷無數、尸橫相枕。 張承蔭等見抵擋不住,只得率領殘余人馬,突圍逃跑。正行走著,突然之間,一聲吶喊,一支兵馬攔住去路,當先一員大將大聲喝道:“大金國貝勒代善在此!” 原來范文程對努爾哈赤附耳說出的几句話,就是命令代善貝勒領一支兵馬,繞出明軍后面埋伏起來,以夾攻明軍。 張承蔭見腹背受敵,兵士們嚇得四處逃生,自己也無心戀戰,只得殺條血路,率兵退去。 這時天色昏暗,方向不辨,后面的后金兵馬如狂風疾雨般追來,惹得張承蔭性起,便立住腳,圓睜兩眼,嘴里的牙齒咬得格格發響。他對頗廷相、蒲世芳二將說道:“俺用兵以來,從未有過這樣的失敗。今天看來,戰是死,不戰也是死;如果不戰而死,倒不如与他們拼死一戰!即使戰死了,也不負皇恩,也不失為大明朝的忠臣。你們可不怕死嗎?” 頗廷相、蒲世芳二將見主帥如此,也被激起忠憤,便同聲喊道:“大丈夫能夠死在疆場之上,也是人生的幸運!” 于是,三人又領著剩余兵馬,复轉身殺來。張承蔭見到后金的將領,隨即大聲呼喊道: “賊將休要猖狂,本帥誓与你們拼個死活!” 說罷,挺起手中鋼槍,左沖右突,逢人便殺,如砍瓜切菜一般。 頗、蒲二將,也隨在后面,一齊掩殺過來。不一會工夫,后金兵馬被殺數百名,其余人馬就要敗退下來。 這時,忽听角螺齊響,后金軍里万箭齊放,如飛蝗般地向明軍射來。可怜廣宁總兵張承蔭与頗廷相、蒲世芳和游擊梁汝貴等五十余員戰將,全死于亂箭之下。 明朝主帥張承蔭等戰死以后,一万多士兵僅剩下二、三百人,向四面山上逃去。后金兵馬在后面追殺,一直追了四十余里。這時,天已微明,天上的紅霞,与地上的碧血,相互映照,紅光閃人眼目。 這一仗,明軍敗得慘重。丟失戰馬九千多匹,拋棄盔甲七千多副,火器、刀槍等損失慘重。 戰斗結束以后,努爾哈赤与范文程騎了馬,到戰場四周巡視一遍。看見滿地死傷,那大明朝的旗幟橫倒在地上,努爾哈赤對范文程說道:“這一仗能打胜,全虧先生的妙計!” 范文程听了,急忙說道: “這一仗能打胜,全靠天意。俺誠心誠意祝愿陛下洪福齊大,早定中原!” 努爾哈赤听了,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遂吩咐凱旋班師,努爾哈赤再次論功行賞,一連樂了好几天。 在這一年的四月二十六日,在努爾哈赤授意下,后金兵馬將撫順等處的窖谷,全部挖掘出來,集中一起,隨同俘獲兵馬,一同押運回都城赫圖阿拉。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