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十三章 克里米亞收复日


       分割窮敵在孤島,急要當在勿使逃;
       克里米亞收复日,舉國上下傳捷報。

  克里米亞半島位于蘇聯歐洲部分的南端,它就像一只伸展開全部触角的巨型章魚,長年不動地懸浮在黑海北部面上。這里是連接歐洲和中近東的重要海上通道,在它的南部海岸,与土耳其遙遙相對,西部則是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半島上風景秀麗,气候宜人,各种物產极為丰饒。自1941年蘇軍被迫撤离后,它已經在德國和羅馬尼亞法西斯軍隊鐵蹄下度過了兩年多的痛苦歲月。

  早在1943年10月,蘇軍最高統帥部和總參謀部就把解放克里米亞半島提到議事日程上來。那時,彼得羅夫上將指揮的北高加索方面軍在黑海艦隊和亞速海區艦隊的配合下已經攻克在東部与之相對的塔曼半島,而北部的烏克蘭第4方面軍也已突破在莫洛奇納亞河上的德軍壁壘,從而在克里米亞地峽地域切斷了陸上与半島上敵軍的聯系。即使在環繞整個半島的廣大海域上,也有黑海艦隊和亞速海區艦隊在活動,實際上,它們已經控制了附近地區的海域通道。

  最初,當總參謀部醞釀攻占克里米亞半島問題時,有一部分人建議說,最好暫時不要攻打克里米亞,只要把大量的德國軍隊封鎖并孤立在那里就可以了。這樣蘇軍大部分部隊就可以騰出手來,更加努力地投入其他更主要方向上的作戰。但是,這种意見被總參謀部和大本營否定了。因為,如果采取這种作戰方法,敵軍就可以從克里米亞直接威脅正在進攻第聶伯河一線的各蘇軍部隊的后方,并保留住他們對北塔夫里亞的交通線,甚至成為德軍向黑海及亞速海海岸沿線的進攻基地。而且,他們還可能由此再度向東進攻北高加索地區,以奪取北高加索油田來苟延殘喘其業已失敗的侵蘇戰爭。

  那么,究竟采取什么辦法,或者說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克里米亞戰役作戰計划呢?

  9月中旬,斯大林為此曾專門征詢尚在烏克蘭第3和第4方面軍作戰前線的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的意見。經過初步分析敵我各方情況,并充分考慮到蘇軍所慣常使用的戰術原則,9月22日,華西列夫斯基通過電話匯報了自己對這一戰役的初步設想。他的想法是,必須集中优勢兵力在一個主要突擊方向上對半島上守敵發起迅猛進攻,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攻克并占領整個半島,將敵軍全殲。

  具体說來,華西列夫斯基的方案是:首先使南方方面軍(即后來的烏克蘭第4方面軍)在從南面迂回美利托波爾的同時,迅速奪取西瓦什湖岸的彼列科普地峽,然后攻打贊科伊城,并隨著退卻的敵軍乘胜直入半島。為此,必須把北高加索方面軍部隊秘密地沿亞速海岸運送到這同一方向,以加強對敵軍的打擊力度和造成大部隊攻擊的突然性。此外,在贊科伊附近應空投傘兵部隊,并使亞速海區艦隊在此實行登陸作戰。為防止敵軍從半島各港口逃跑,黑海艦隊應全面負責封鎖海域的任務。

  這個計划的优點在于,它規定要在選定的突擊方向上大量集中兵力。但是,如果按計划要求的那樣大規模調動北高加索方面軍,敵軍是不可能察覺不到的。而且,它也忽視了便于采取積极行動的刻赤方向。如放棄刻赤方向的突擊,敵軍則會從該處抽調大量部隊,用以加強其贊科伊方向的防御。自然,如果不調動北高加索方面軍到同一突擊方向,而是在刻赤半島直接實施登陸作戰,則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強渡海峽的困難,另一個是奪取敵軍重兵把守的登陸場的困難。而且,刻赤登陸戰役也必須先期獨立加以實施,這也便無形中暴露了蘇軍的戰略意圖。

  但是,總參謀部在最后研究克里米亞戰役作戰計划的時候,多數人的意見認為華西列夫斯基的方案得大于失。上報后,大本營和斯大林本人也表示同意總參謀部的意見。這樣,華西列夫斯基的方案就被否決了。當然,斯大林也未對更多人說起過華西列夫斯基的這一設想方案。

  10月底,總參謀部編制出了全套的克里米亞戰役計划,即先期由北高加索方面軍實施刻赤登陸戰役,待獲得成功后,南方方面軍開始由克里米亞地峽向南,北高加索方面軍則由東向前同時實施兩路向心突擊作戰。當安東諾夫請示華西列夫斯基時,后者也表示同意。

  這樣,當華西列夫斯基尚在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前線的時候,北高加索方面軍就開始了刻赤戰役的登陸作戰。此前,奉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的命令,伏羅希洛夫元帥作為大本營代表,作戰部長什捷緬科上將作為總參謀部代表,就已到達北高加索方面軍所在的塔曼半島。

  11月初,刻赤戰役打響了。兩天內,黑海艦隊的艦只就把該方面軍麥利尼克中將的第56集團軍的第一梯隊送上了刻赤半島。登陸部隊擊潰了敵軍的頑抗,連續攻下若干個构筑在懸崖上的支撐點。勇敢的哥薩克軍人在這种無火力掩護的夜襲作戰中大顯神威,他們常常出敵不意地出現在德國人的筑壘陣地上。待敵人明白過來以后,這塊堅固完好的筑壘工事便已經換上了新主人。經過兩周左右的戰斗,登陸部隊終于在刻赤東北方向建立起一塊正面為10公里、縱深為6公里的登陸場。

  在此后的兩周中,刻赤的敵人守軍曾多次向這塊登陸場發起強烈的反沖擊,他們企圖把蘇軍赶下海,或干脆消滅掉。但是,敵人的目的沒能達到。在亞速海區艦隊和黑海艦隊的強大火力支援下,登陸部隊英勇頑強地一次次擊退了敵人的進攻。整個蘇軍陣地前面的山崖被轟平了,土地被燒焦了,但他們不但沒有退卻,反而逐步地擴大了登陸場的正面寬度和縱深長度。最后,在完成了牽制敵人預備隊并防止其向贊科伊方向調動的任務后,登陸部隊便退到刻赤地域蘇軍主陣地。這里特別挖好了地窖,以便戰士們在半島上過冬,等待春天西南方面軍從克里米亞地峽向贊科伊方向的大規模進攻。

  按照最高統帥大本營的命令,北高加索方面軍改編成獨立瀕海集團軍。初時,仍由彼得羅夫中將擔任集團軍司令;后來,彼得羅夫被調回大本營工作,他的位置由葉廖緬科上將接替;待到1944年4月間克里米亞戰役發起后,整個獨立瀕海集團軍又都划入烏克蘭第4方面軍的建制,此后的集團軍司令則換成第56集團軍的麥利尼克中將。

  其實,早在刻赤登陸戰役開始的1943年11月間,烏克蘭第4方面軍的部分部隊已經從行進間突入了彼列科普地峽。隨后,又強渡西瓦什湖,占領了該湖南岸的一個不大的登陸場。此后,瓦西里耶夫中將指揮的坦克第19軍經過連續作戰,曾經突破了所謂“土耳其壁壘”上的德軍工事,并前出到了阿爾緬斯克地域。此間,德軍利用蘇軍坦克部隊与步兵和騎兵部隊相脫節的机會,曾一度堵住了防御缺口,并把坦克第19軍堵在了里面。后來,托爾布欣立即命令克列伊澤爾中將的第51集團軍繞過彼列科普,不惜一切代价地突入敵軍防御,最后与坦克第19軍胜利會師。至此,此一方面的戰事乃告結束。

  到1944年1月初,如前所述,當所有蘇軍烏克蘭4個方面軍准備進攻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地區,即開始實施1943—1944年冬季進攻計划的時候,華西列夫斯基經与馬利諾夫斯基和托爾布欣兩位司令員商量,曾想利用進攻尼科疲爾德軍突出部時同時揭開解放克里米亞進攻戰役的序幕,但由于德軍并未像他們當初判斷的那樣向后退卻,相反還加強了該地區的防御等因素,這一設想便隨之作罷。由于華西列夫斯基已把這一計划作為建議提交給了大本營,所以大本營在后來的訓令中指示他說,考慮到奪取克里米亞的戰斗將是极其艱巨的,所以決定把它完全交給托爾布欣的烏克蘭第4方面軍。這樣,在隨后華西列夫斯基跟隨烏克蘭第3方面軍進軍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廣大地區時,就未給托爾布欣這支部隊分配任何任務,即讓它專心地做進攻克里米亞半島的准備工作。

  后來,托爾布欣請示華西列夫斯基,說他的部隊經過充分准備后,完全可以在3月間發起進攻克里米亞的戰斗。華西列夫斯基表示同意,并把這一情況匯報給最高統帥大本營。結果,克里米亞地區极其惡劣的早春气候和亞速海上的強烈風暴阻止了這一戰役的開始。于是,大本營最后決定,待蘇軍前出到敖德薩地區后再開始進行這次戰役。因為那樣將更有助于這一戰役的順利進行和盡快取胜。

  當時,大本營關于克里米亞戰役的整個戰略意圖是:烏克蘭第4方面軍從彼列科普和西瓦什湖,獨立瀕海集團軍從刻赤地域同時向辛菲羅波爾—塞瓦斯托波爾這一共同方向實施突擊,在半島上造成分割德軍成數片的形勢,以防止其在運動中集中或見勢不妙而撤逃。黑海艦隊和亞速海區艦隊一則配合獨立瀕海集團軍的行動,另則負責封鎖環半島海域,不使敵軍有從海上撤逃的可能。

  戰役開始前,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德軍第17集團軍由恩內克上將指揮,其全部兵力計有20万人左右,共由5個德國步兵師、7個羅馬尼亞師、兩個強擊炮旅及大量炮兵、工程兵、建筑兵、警備部隊和憲兵部隊組成。敵軍擁有坦克和強擊炮215輛、作戰飛机148架。此外,他們還可以使用配置在羅馬尼亞和摩爾達維亞机場上的空軍部隊。在黑海水域和羅馬尼亞港口克里米亞附近水域,還有7艘驅逐艦和雷擊艦、14艘潛水艇、3艘護衛艦、3艘炮艦、28艘魚雷快艇和大量的掃雷艦只。敵人的兵力主要布置在克里米亞北部。在彼列科普地峽和西瓦什湖,筑有縱深達35公里的3道防御線,在刻赤半島地域的縱深則有4道防御線。

  參加這一戰役的蘇軍,如果不算黑海艦隊和亞速海區艦隊,總兵力也超過了30万人,并配有56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6575門火炮和迫擊炮以及將近1000架作戰飛机。提前運送到作戰地域的各种口徑的彈藥多達4個基數,潤滑油和燃料油則近乎5個基數,以及可供18晝夜使用的糧食及食品。由此可見,蘇軍顯然具有相當大的兵力和兵器优勢。此外,在戰役開始時,蘇軍還在西瓦什湖上建有兩處渡口,其中一處是長達1865米的架往橋;一處是長1350米的舟橋以及同橋兩端連接的長達600—700米的兩道土堤。由于工程兵部隊的特別設計,這些渡橋的載重量都在30吨以上。這就保證了T-34型坦克和重型火炮的渡湖。為了偽裝和迷惑敵人,在距這些渡口約1公里的地方還建造了一座假橋。

  3月2日,華西列夫斯基暫時放下与馬利諾夫斯基的烏克蘭第3方面軍向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地區挺進的工作,專程飛往克里米亞北部的托爾布欣的司令部。第二天,他和托爾布欣召集了有第4方面軍領導人、近衛第2集團軍和第51集團軍首長參加的戰前會議,共同研究了克里米亞戰役第一階段的有關問題。隨后,他們又親自來到西瓦什湖地區進行實地勘查。這天,正赶上有強烈的風暴襲來,他們頂風冒雪在作戰前沿走了約5公里,待要返回時,又遇到德軍空襲,其中一串炸彈把隨行的一輛軍車炸坏了。幸好,車上沒有許多人乘坐,只是司机和一位方面軍司令部的參謀被炸傷了右手和面部。

  當天夜里,華西列夫斯基向斯大林寫了一份關于克里米亞戰役准備工作實地考察的報告。該報告寫道:

   伊凡諾夫同志:
     我今天和奧布霍夫同志(按:即烏克蘭第4方面軍司令
   托爾布欣)來到西瓦什湖畔的克列伊澤爾(第51集團軍司
   令)處,并且從被列科普叫來了扎哈羅夫(近衛第2集團軍
   司令),在現場了解了克里米亞戰役的准備情況。昨天和今天
   下的大雨,把道路完全沖毀了,所有的汽車都停在泥泞的路
   上,只有拖拉机還可以勉強開動。本打算乘汽車去克列伊澤
   爾處,后不得不放棄這個主意而改乘烏一2式飛机。道路處于
   這种情況,戰役是不能開始的,我們不僅不能為前進部隊提
   供火炮和彈藥,而且也不能供應食品和炊具。此外,在2月
   末被風暴毀坏的西瓦什湖上的渡橋,由于木料供應不上而耽
   擱了恢复工作。
     据我親眼看到的情況,以及直接參加戰役准備工作的人
   員的報告,我認為,克里米亞戰役只能在3月15日至20日
   之間開始。只有到那時,我們才能在西瓦什湖上擁有兩處
   頂用的渡口,才能把一切必需品運送到彼列科普和西瓦什
   湖地域。
     請您批准上述日期。我已下達有關戰役准備工作的各种
   指示,各集團軍將馬上著手結合我的指示研究各种問題。我
   將在3月4日再飛往羅吉昂諾夫(按:即烏克蘭第3方面軍
   司令馬利諾夫斯基)處,以便在戰役開始前5天左右能回到
   奧布霍夫這里來。
                   亞歷山德羅夫1
  --------
  1此報告開頭和結尾的兩處化名,分別是斯大林和華西列夫斯基。

  第二天,華西列夫斯基便回到了馬利諾夫斯基的烏克蘭第3方面軍前線指揮部。

  當時,該方面軍剛好開始執行大本營指示的向敖德薩方向突擊進攻的命令。盡管天气不好,道路泥泞,但這里的全体蘇軍將士仍是一路突進,進展迅速。敵軍的第一道防線被攻破,大批德軍在潰退中成了俘虜。在下古國河河岸的一次大規模突擊作戰中,德軍被斃俘者竟高達10万之眾,其中被俘者有7.5万人。為表彰在這次作戰中戰功卓著的近衛机械化第2軍司令斯維里多夫中將,華西列夫斯基于3月18日給他發去了一封電報。電稱:

     我代表大本營和方面軍司令部感謝您出色的工作。您
   實現了自己的諾言,真是好樣的!祝您取得進一步的成就。
   我將同方面軍軍事委員會一起為您申請政府最高級別的
   獎賞……

  原來,這里還有個小插曲:1943年12月21日,斯維里多夫曾被近衛第2集團軍的軍事委員會撤了軍長之職,并要求他帶著撤職命令到方面軍軍事委員會來。到這里后,恰好遇到了華西列夫斯基。原來,他們早在斯大林格勒會戰和解放頓巴斯戰役中就認識了。當他把情況向華西列夫斯基說明之后,后者覺得這樣處理不合适。華西列夫斯基親自找到近衛第2集團軍司令扎哈羅夫,說只有國防人民委員才有任免軍長的權限,集團軍軍事委員會這樣做超過了它所具有的權限。在把這個問題提交國防人民委員之前,華西列夫斯基曾專門派代表去該集團軍和斯維里多夫所在的軍詳細地調查了撤職命令中所陳述的事實真相。結果表明,撤他的職是沒什么重要理由的。這樣,斯維里多夫就又被派回近衛机械化第2軍繼續任職。臨行前他曾特意找到華西列夫斯基和方面軍及集團軍首長,他當面保證說,今后將獻出自己的一切力量、知識和經驗,來報答各位首長,首先是總參謀長兼大本營代表給予他的關心和信任……

  所以,華西列夫斯基才在祝捷電報中特別寫上了“您實現了自己的諾言”那句話。

  3月28日,當華西列夫斯基正与馬利諾夫斯基研究如何有效進攻敖德薩市的時候,忽然接到斯大林從莫斯科打給他的電話。最高統帥在電話中命令他立即去見伏羅希洛夫元帥,以便共同商討有關烏克蘭第4方面軍和獨立瀕海集團軍在克里米亞戰役中的協同動作問題。斯大林還告訴他說,伏羅希洛夫元帥將于29日上午10點以前抵達克里沃伊羅格,并在那里等候他的到達。

  第二天,華西列夫斯基從烏克蘭第3方面軍司令部直接飛到了克里沃伊羅格。伏羅希洛夫元帥在他的專列車廂里接待了華西列夫斯基。兩人一見面,覺得特別親切。華西列夫斯基為人忠誠,又特別謙遜,這次他仍是以下級和學生的身份來与這位可敬的老首長談話。伏羅希洛夫元帥也樂得如此,他從很早起便對華西列夫斯基有一种好感,并對他的迅速成長感到由衷地高興。討論正題之余,他們經常把話題引回到10年前。那時,華西列夫斯基還只是伏羅希洛夫領導的莫斯科軍區下面的一個團長……

  30日,他們把談話的地點移到了美利托波爾,為的是也讓烏克蘭第4方面軍司令托爾布欣參加進一步的討論。參加這次研究工作的,還有第4方面軍軍事委員和參謀長以及空軍第8集團軍司令。華西列夫斯基先向伏羅希洛夫詳細介紹了烏克蘭第4方面軍實施北部進攻的全部計划,然后伏羅希洛夫也向他們介紹了獨立瀕海集團軍的現在部署及具体作戰計划。最后,華西列夫斯基和伏羅希洛夫根据研究結果共同向斯大林提出了一份實施克里米亞戰役的綜合報告。報告提出:如果天气情況許可,烏克蘭第4方面軍將不遲于1944年4月5日開始發起突擊進攻,而獨立瀕海集團軍則應在此后兩三天內轉入進攻。至此,克里米亞戰役的一切准備工作全部就緒。

  4月8日,烏克蘭第4方面軍打響了進攻克里米亞半島的第一炮。在各集團軍開始進攻前,方面軍軍事委員向所屬部隊宣讀了轉人進攻的命令。命令說:“我們將要在我們的父兄1920年洒滿鮮血的土地上戰斗……讓我們的英雄主義把伏龍芝軍人的世界榮譽、俄羅斯武器的榮譽發揚光大吧!”

  戰斗開始后,烏克蘭第4方面軍所屬的兩支突擊部隊——克列伊澤爾指揮的向西瓦什湖南岸贊科伊方向進攻的第51集團軍和扎哈羅夫指揮的向彼列科普方向進攻的近衛第2集團軍——進展相當順利。特別是贊科伊方向上,克列伊澤爾大軍的凌厲攻勢,使得德軍只剩下招架之功,而毫無還手之力。最后,守軍不得不要求刻赤半島上的敵軍增援。可是,就在這時,伏羅希洛夫和葉廖緬科指揮的獨立瀕海集團軍也于4月10日22時對敵發起了猛烈進攻,經過8個小時激戰,到第二天清晨便全部解放了刻赤,并開始向阿拉巴特灣和費奧多西亞灣之間的德軍防御正面展開了有力的推進。這樣,准備增援贊科伊去的德軍立即陷于進退兩難之境:去吧,這里后院火起;不去吧,那邊城門吃緊。正在該部德軍未決之際,前方已經傳來消息:贊科伊陷落了。

  為了克列伊澤爾的第51集團軍迅速攻占贊科伊的偉大胜利,也為了扎哈羅夫的近衛第2集團軍攻破彼列科普防線,首都莫斯科為英勇的烏克蘭第4方面軍鳴放禮炮以示慶賀。

  此際,4月初因急馳敖德薩城下協助烏克蘭第3方面軍攻城的華西列夫斯基,奉斯大林電令于4月11日赶回了克里米亞前線。斯大林在命令中說,敖德薩已經解放,那里的善后工作可由馬利諾夫斯基負責。這邊的克里米亞前線戰事正酣,請務必前來協助托爾布欣進一步展開這里的工作。華西列夫斯基心想,自己沒有分身術,否則最高統帥肯定會讓他一邊一半地工作的。

  來到托爾布欣的前線指揮所后,華西列夫斯基先听了托爾布欣關于部隊進展的詳細報告。因扎哈羅夫指揮的近衛第2集團軍正在遭受敵軍的頑強抵抗,于是,他与托爾布欣商定:立即由坦克第19軍和步兵第279師、反坦克殲擊炮第21旅組成一個快速集群,由坦克戰車搭載步兵同時前進,迅速插入敵軍防御后方,以盡快攻占辛菲羅波爾。戰斗至第3天,即毛月13日,該快速集群就攻克了德軍重兵把守的辛菲羅波爾城。隨后,烏克蘭第4方面軍的其他部隊也大踏步跟進,很多城鎮和居民點先后獲得解放。當蘇軍胜利的旗幟在辛菲羅波爾、葉夫帕托里亞和費奧多西亞等地的上空飄揚起來時,許多當地居民激動得熱淚盈眶,奔走相告。他們紛紛拿出自己的食品和熱茶在街道兩側招待他們的解放者們。

  13日當天,華西列夫斯基向最高統帥報告了克里米亞戰場上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的胜利。斯大林特別高興,當即宣布對辛菲羅波爾的解放者給予嘉獎。第二天,莫斯科又為他們鳴放了慶賀禮炮。

  14日之后,烏克蘭第4方面軍各部隊開始從各個方向上向南部半島猛烈進攻。炮聲隆隆,旗旗獵獵,所到之處,敵軍望風而逃,狼狽鼠竄。戰場上到處都是敵人丟棄的輜重裝備和槍支彈藥。到14日黃昏,巴赫奇薩拉伊、蘇達克、阿盧什塔等地均告解放。到15日,第51集團軍的快速部隊已前出到敵軍最后要塞——塞瓦斯托波爾的防御外廓。与此同時,獨立瀕海集團軍各部隊也在行進間給了敵人以沉重打擊,并逐步向克列伊澤爾的第51集團軍靠攏。它的近衛第11軍正從辛菲羅波爾向巴赫奇薩拉伊開進;步兵第16軍已經到達阿盧什塔地域;山地步兵第3軍也到達卡拉蘇巴扎爾和舊克里米亞之間的山地地帶。正值此際,華西列夫斯基提出的使獨立瀕海集團軍划歸烏克蘭第4方面軍建制的請求,得到了最高統帥部的批准。這樣,指揮系統終于理順了關系。這對后來總攻塞瓦斯托波爾帶來了极大的方便。

  這時,半島上的大部分德軍和羅馬尼亞軍隊紛紛向塞瓦斯托波爾撤退,并在這里重新集結和組織兵力,企圖依托堅固的城防工事負隅頑抗。這樣做,顯然有兩种打算:一是据險固守;二是贏得撤退部隊和技術兵器的時間。從4月下旬到5月初,德軍統帥部采取了兩項重大措施;第一,把防御前線的不可靠的羅馬尼亞軍隊撤下來換上了德國軍隊,同時空投和海運來了大量補充營以加強第17集團軍的防御力量。規定給堅守克里米亞的軍隊發雙倍軍餉,許諾凡是積极防御的有功人員可以分到這里的一份土地。第二,撤換了一路敗退的第17集團軍司令恩內克上將,代之以步兵上將阿爾門丁格。這是希特勒的慣常作法,每戰一敗,必先找出替罪羊予以撤職甚至軍法行事,相反卻從不承認自己有任何過錯。

  阿爾門丁格到任后,首先向塞瓦斯托波爾守軍宣布元首命令。命令中說,克里米亞應該成為真正的堡壘城市,每個士兵都應該為保衛名而戰斗到底。希特勒甚至公開向歷史求援了,他說:“我要求每個日耳曼民族的人——不論是將軍還是士兵——都必須用生命來守衛這個哥特人的最后堡壘。”(按:哥特人屬于古日耳曼民族)。隨后,在他的就職演說中,他竟咬牙切齒地發出了如下呼號:“元首委任我擔任第17集團軍的司令官……我接到了要保衛塞瓦斯托波爾登陸場的每一寸土地的命令。我要求所有人都必須名副其實地進行防御作戰;要求每一個人都不許后退并守住每一道塹壕,每一個彈坑和每一個掩体。万一被敵人的坦克突破,步兵應該留在自己的陣地上使用大威力的反坦克兵器把它消滅于陣地前沿或防御縱深……軍隊的榮譽就在于保衛委托給我們的每一寸土地!德意志在等待我們履行自己的職責!元首万歲!”

  的确,塞瓦斯托波爾不愧為一座“堡壘城市”。如果你能找到1855年、1920年、1941年和1944年的作戰地圖看一看,你就會發現在所有這4個時期里,塞瓦斯托波爾的防御部署几乎完全一樣,這是由于山、海和地形特點這些自然因素在這里起了极重要的作用。這里有1855年克里米亞戰爭時期留下的最早的筑壘;也有1920年蘇維埃共和國的敵人弗蘭格爾匪幫修建的工事;1941年德軍進攻此地時蘇軍在這里重新加強了筑壘防御体系;而這几年來,德國法西斯又不斷將其加固和擴充。到現在為止,德國軍隊在這里已經有了6道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塹壕,此外還有密如蛛网的鐵絲网,遍布四周的地雷區及許多令人摸不清具体位置的永備性暗堡發射點。這一切,無疑都給蘇軍的進攻帶來了极大的困難和障礙。

  此間,華西列夫斯基和托爾布欣等指揮者曾多次對塞瓦斯托波爾組織過進攻,但都未能成功。其中最大規模的一次是在4月23日發起的,几乎所有的前線部隊,如第51集團軍、近衛第2集團軍、瀕海集團軍,以及黑海艦隊和亞速海區艦隊等,都從各個方向轉入了進攻,蘇軍強大的航空兵和炮兵部隊也給予了相當猛烈的炮火支援。但向前推進的距离仍十分有限,最有效的攻擊地段也只是剛剛突破德軍的第2道或第3道塹壕。這种情況表明,要迅速攻克克里米亞半島上的這座要塞,遠不像想象的那么簡單和輕易。

  為此,華西列夫斯基几乎絞盡了腦汁。而更加糟糕和令他心亂的還在于,斯大林對他們的屢攻不利還大加責難,甚至每天都在催問下一次進攻的時間及准備情況……

  4月26日,華西列夫斯基与托爾布欣決定,將在30日使用近衛第2集團軍在輔助方向實施突擊,同時讓近衛步兵第13軍越過麥肯齊耶維山進入戰斗,前出到北海灣,把在南區作戰的敵人兵力的一部分吸引過來。而用于集團軍主要突擊方向上的所有步兵團隊,都是訓練好的強攻封鎖隊隊員,在其編成內分別有步兵、工程兵以及使用噴火坦克和伴隨坦克的坦克兵。預計在29日至30日凌晨,蘇軍所有的大口徑火炮和152毫米加農榴彈炮、帶有大型炸彈的遠程航空兵、所有的加強兵器和作戰飛机都將一古腦儿地投向德軍防御陣地。不管是暴露工事、潛藏永備發射點、雷區還是敵軍戰斗隊形,全都施以不間斷的轟擊。這樣,也好掩護坦克部隊和伴隨其前進的步兵強攻封鎖隊的強攻。到5月1日,再由第51集團軍和瀕海集團軍從南面實施迂回,以便夾擊城內敵軍。同時,也須調動半島上大量的游擊隊兵團參加輔助作戰。

  28日夜,華西列夫斯基將這一計划詳細地報告給斯大林,后者認為這一計划和兵力部署、兵器配置都是可行的。可是,當華西列夫斯基說這次進攻還要做新的拖延時,斯大林立即火了,話語十分激烈。然而,華西列夫斯基明白,無論怎么好的進攻計划,如果當它還沒做好充分准備便去實施,其結果也只能是徒勞充益。因此,他只能耐心地向最高統帥做不放棄自己立場的說服和勸導工作。最后,斯大林終于同意在5月5—7日實施進攻。

  攻擊的時刻終于來臨了。

  5月5日,近衛第2集團軍在強大的炮火和航空兵准備之后開始側攻了。隨著該集團軍坦克和強攻封鎖隊的前進,方面軍的所有空軍又轟炸和掃射了敵軍的戰斗隊形和炮火配系。盡管如此,敵軍的抵抗仍十分頑強。但是,無畏的強攻封鎖隊在坦克過后,不惜与敵軍展開肉搏大戰。激戰3小時后,肉搏戰日趨白熱化。勇敢頑強的近衛第2集團軍不畏強敵,只進不退,到第一天結束時,他們已突破了敵軍的第4道塹壕。附近1000米之內的土木發射點和永備發射點,全部被他們占領。次日清晨,該集團軍再度發起攻擊,敵人雖然還在拼死抵抗,但已明顯地力量不支了。原來,据俘虜供稱,這里的敵軍已被抽調至塞瓦斯托波爾筑壘地域的內廓,加強其北部防御去了。

  敵軍果然中計。5月7日,整個方面軍開始了總攻擊,而這攻擊方向恰好不在城北,而是在薩彭山方向上。這是敵人認為最万無一失的地帶。當天下午,敵軍這一方向上的防御線被炮火和坦克撕開了一條9公里長的缺口。蘇軍快速部隊在前,步兵團隊在后,缺口越來越大。到第二天下午,擁有36個永備發射點和27個土木發射點的薩彭山被攻占。薩彭山的陷落,就使整個塞瓦斯托波爾城全部暴露在蘇軍的強大火力网之內。這几乎已經等于蘇軍拿到塞瓦斯托波爾這個炙手的大面包。

  整整一夜過去了,戰斗仍在激烈地進行。第三天上午8時,蘇軍再度發起總攻。當然,這次是直接攻城。所有的城垣都被蘇軍的炮火和航空兵炸開。第4方面軍的所有步兵師從數個方向壓向城內,新的肉搏又開始了。由于敵軍已經再無后退之路,便也個個拼死頑抗。然而,畢竟“敗軍之心分外怯”,几個回合的沖殺格斗,德軍便支撐不住了。最后,他們紛紛退向了城外的一條狹長地段,即從奧麥加到赫爾松內斯角地段。這樣,到5月10日,被希特勒法西斯宣傳工具吹噓為固若金湯的“堡壘城市”塞瓦斯托波爾終于被蘇軍占領。這座100多年來歷經戰爭爭奪之苦的英雄城市又回到了人民手中。

  這几天,華西列夫斯基和托爾布欣一步也未离開過巴拉克拉瓦以北的瀕海集團軍指揮所。他們一方面時刻注視著前線各部隊的進攻行動,隨時為他們做戰爭導引和戰略指揮;另一方面則不斷把報告上來的戰況向最高統帥部匯報,并隨時等待最高統帥可能給他們發來的新指示。

  5月10日清晨,最高統帥的命令傳來了。原來,這是一道嘉獎令。其中寫道:

   致蘇聯元帥華西列夫斯基、托爾布欣大將:
     烏克蘭第4方面軍在航空兵和炮兵密集突擊的支援下,
   經過3天進攻戰斗,突破了敵人用3層鋼筋混凝土防御工事
   构成的永備堅固的筑壘防御,并在几小時之前占領了黑海的
   要塞和重要的海軍基地——塞瓦斯托波爾城,從而清除了德
   國人在克里米亞的最后抵抗基地。
     克里米亞的德國法西斯侵略者已徹底肅清了……

  電報命令的后一半詳細列舉了所有在這次戰役中表現突出的、報請授予塞瓦斯托波爾部隊稱號和勳章獎勵的部隊名單。

  當天,莫斯科的禮炮聲又響起來。當然,几乎所有的蘇聯人都知道它是獻給誰或獻給哪支英雄部隊的。

  從5月11到12日,瀕海集團軍和第51集團軍突破敵人僅存的那條狹長地段——從奧麥加到赫爾松內斯角地段。僅此一地,就俘虜德軍和羅馬尼亞軍隊2.5万人,至于各种裝備、兵器和彈藥已經無法詳細計算了。隨后,蘇軍各部隊和地方游擊兵團四處出擊,將敵塞瓦斯托波爾集團殘部全部肅清,并在12日當晚前出到黑海沿岸之全線。

  至此,攻堅奪險的克里米亞戰役全部結束。

  華西列天斯基心情格外高興。嘴上雖然沒說,但心里也在為自己、為英雄的烏克蘭第4方面軍感到無上的驕傲和自豪。這難道不應該嗎?當然應該。作為一名精于算計的軍事統帥,此刻他也在心里默默地統計著這次戰役的另一种數字:1941—1942年冬,德軍和羅馬尼亞軍用了長達250余天才從蘇軍手里奪去塞瓦斯托波爾,而我們今天奪回它則前后只用了35天,而且,今日德軍所构筑的防御工事遠要比當年蘇軍所擁有的那些完備得多,堅固的多呢。

  他不禁又想到,擁有20万人和無數精銳技術兵器的德軍第17集團軍全部報銷了。20万哪,這是個小數目字嗎?……

  他當時太激動,也太興奮。在塞瓦斯托波爾被攻克的當天,他就提出要到那里去看看。看什么呢?是看那些遍地的敵軍橫尸還是看那些狼藉不堪的城區殘垣?是看那被毀的家園還是看那仍在冒青煙的永備發射工事的殘景?是到那里去看敵軍失敗的證明還是去看自己胜利的注釋?也許都是,也許都不是。反正,他決計到那里去看一看。

  越野汽車在麥肯齊耶維山地區奔馳,坐在車上的華西列夫斯基看到前面出現了一條又寬又深的地溝形地帶。他心想,這一定是敵軍塹壕無疑了。但看它現在的樣子,滿地都是坦克戰車履帶壓過的痕跡,中間和上面又交織覆蓋上了許多新的車轍,還有那么多的士兵冬季戰靴留下的雜亂無章的腳印。他不由地推斷起來:几小時前,這里肯定是雙方激戰的戰場,這些腳印不是蘇軍沖鋒的士兵們的足跡嗎……

  突然,只听“轟”的一聲巨響,奔馳中的越野車停住了。華西列夫斯基的遐思也中斷了。他仿佛受到了重重的一擊,隨即歪倒在車前的擋風玻璃上。

  原來,他的越野車軋到了一枚殘存的地雷,整個汽車的發動机和前輪被爆炸的气浪甩到离車身四五米遠的地方。司机斯米爾諾夫中尉傷了左腿,由于他与司机并排坐在駕駛室里,所以頭部受了重傷,臉部也被擋風玻璃的碎片划破了。而護送他的基亞尼茨基將軍和他的兩名副官倒未受傷——他們3人坐在后排。

  大家全都惊呆了。這里怎么還有地雷呢?那么多的車和人走過竟都沒碰到它?

  大家慌忙把華西列夫斯基和司机包扎了一下,立即送往方面軍司令部。再往后,他被飛机送往莫斯科……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