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十七章 進軍至東普魯士


       親統大軍人敵境,直搗“狼穴”建奇勳;
       “胜利勳章”頒二度,“蘇聯英雄”傳美名。

     蘇聯軍人在秋天來臨之前已跨越了同東普魯士接壤的邊
   境。自從俄國士兵在德國人的重炮轟擊之下經過這個地方
   (退回東方),已經整整過去30年了。而現在,東普魯士又可
   以听到俄語了。但是,現在向西邁進的已經不是過去那种為
   了与己無關的目的而在戰場送死的毫無權利的和識字不多的
   農民了。現在向西邁進的是偉大蘇維埃國家的戰士,是擔當
   解放者的軍人,是為歐洲國家人民帶來自由的反法西斯戰士。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晚年的華西列夫斯基所寫下的這段話是充滿了复雜感情的。凡是稍微有點儿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他說的30年前是指1914年。那時,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人在東線戰場大敗俄軍,平均三人一條槍、甚至連衣服和鞋襪都供應不上的腐敗的沙俄軍隊一路由加里西亞、波蘭、東普魯士、立陶宛倉皇退回了俄國。其情其狀,确乎丟盔棄甲,狼狽之至。當年19歲的青年華西列夫斯基,就是從這時中斷科斯特羅馬神學校的學業而走上職業軍人的道路的。自然,那時他也是想“報效祖國”。

  東普魯士确實是令包括華西列夫斯基在內的每個俄國人都感到傷神或沮喪的地方。不僅1914年是這樣,1918年德軍還曾企圖把這里作為出發地而奪取舊俄都城彼得堡,那時俄國上下都在惶惶不安之中。而且,像我們已經知道的那樣,這次1941年爆發的蘇德戰爭中,德國軍隊那三路大軍中的“北部”集團軍群也是從這里突入蘇聯的,而且很快就通過立陶宛直接威脅到了對蘇聯人有著特別重要的政治意義和精神价值的列宁格勒的安全。現在,當戰爭進入第四個冬季,即1945年1月的時候,蘇軍不但已經把侵略者全部赶出了自己的國土,而且馬上就要在這里實施對法西斯德國北部本上的反擊了。這怎能不讓人感到興奮并浮想聯翩呢?

  現在,華西列夫斯基就要親統大軍進擊東普魯士了。他心里非常清楚,攻占這個德國軍國主義的堡壘和法西斯希特勒的老巢,將是歐洲東部戰場上對德軍的致命一擊。它將會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線戰爭最后階段中的重要一員。

  在整個蘇德戰爭的1941—1945年期間,東普魯士對法西斯德國有著极為重要的經濟、政治和戰略意義。從戰爭開始之前直到1944年冬季,法西斯分子自稱為“狼穴”的希特勒德國統帥部大本營一直就設在這里。它在拉斯登堡附近的一群距地面很深的堅固地堡群中,它的地面上是一片不大的小樹林,用來作為防空偽裝。其地下核心部分共由10個地堡組成,地堡的后部和臥室都在兩米厚的鋼筋混凝土之下。希特勒本人所在的地堡內,除了工作室、臥室之外,還有一間可作小范圍討論的會議室,它們都在里邊裝著單獨的木板房。到1944年秋季,他的地堡因重新加固而成了水泥巨人,僅木板房外的水泥牆就有7米厚,附近的其他作戰机构也都重新加深加厚了。

  希特勒認為保住東普魯士具有很重要意義,它是牢靠地掩護從波蘭北部和立陶宛進入德國并由此通向德國中心地區的要沖。因此,在普魯士境內和与它毗鄰的波蘭北部地區,法西斯在舊有的地堡基礎上又构筑了一系列現代化的工事。這些筑壘体系,不論在工程技術方面還是火力配系方面,在當時的歐洲和世界都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它有堅固的正面陣地、斜切陣地和布滿數不清的永各地下防御暗堡,而這些,又被几個大的防御樞紐部有机地聯系在一起,其防御總深度可達150—200公里。該地的地貌特點也极利防守,它有遍地的湖泊、河流、沼澤和水渠,有四通八達的鐵路和公路网,有堅固的石料建筑物。像這樣的現代化筑壘和天然障礙物相得益彰的防御体系,就其實力來說,遠不比德國西部的“齊格菲防線”遜色,在某些地段上甚至還超過了后者。

  為了阻止蘇軍從這里突入,除了這些防御体系外,希特勒和德國統帥部還在這里部署了重兵。稍早些時候,當其“中央”集團軍群在白俄羅斯地區被殲后,殘部又在這里獲得了重建,自1月下旬則直接改稱為“北方”集團軍群。其當時所轄部隊,計有坦克第3集團軍、第4和第2集團軍,總計兵力41個師(其中3個坦克師和4個摩托化師)和1個旅,約有58万人之多,此外尚有20万人組成的所謂“民眾沖鋒隊”。它們擁有8200門火炮和迫擊炮、7O0輛坦克和強擊炮及第6航空隊的515架作戰飛机。

  早在1944年11月間,蘇軍最高統帥部和總參謀部就開始醞釀東普魯士戰役計划,并曾試圖以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先行突入東普魯士境內。為此,華西列夫斯基被斯大林由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前線召回了莫斯科。但這次行動沒有能夠成功。后來,大本營只好另行重新策划,華西列夫斯基因戰事緊急沒有再回莫斯科,只是征求了他的意見。當時,大本營和總參謀部考慮到,只有及早地粉碎這里的敵軍集團,才能空出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去增援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正在准備中的柏林方向作戰,而且,這也是事先消除該部敵軍集團可能對柏林方向作戰的蘇軍實施側翼突擊威脅的需要。

  因此,還在華西列夫斯基沒有完全脫离開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前線事務時,東普魯士戰役便于1945年1月13日開始了它第一階段的作戰。揭開戰役序幕的是切爾尼亞霍夫斯基的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和羅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部隊。當時,這兩個方面軍共有14個諸兵种合成集團軍、1個坦克集團軍、2個空軍集團軍及8個坦克机械化軍和1個騎兵軍,總兵力在160万左右,它們擁有21500門火炮和迫擊炮、近38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3000多架作戰飛机。這樣,在整個力量對比上,蘇軍的有生力量超過了敵人1.7倍,火炮超過1.6倍,坦克超過3.7倍,飛机超過1.9倍。顯然,优勢是絕對的。

  根据大本營計划,這次戰役的總目標是:切斷守衛在東普魯士的“中央”集團軍群同其他德軍的聯系,把該集團軍群逼到海邊加以分割并各個殲滅,肅清東普魯士境內的敵人。為此,計划規定將由白俄羅斯第3和第2兩個方面軍通過實施協調一致的向心突擊來達成戰役任務。首先,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從東北和東部方向突破敵軍防御,奪取蒂爾齊特、英斯特堡、貢賓南及拉斯登堡等一系列要塞地域,然后直取敵軍重兵把守的哥尼斯堡,將敵人消滅在這座海濱城市。同時,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從東南方向突入,奪取姆瓦拉、德意志一埃勞等地區,從而切斷東普魯士敵軍集團与其“中央”集團軍群及其戰略后方的聯系,一則實施對東普魯士的深遠迂回,再則也掩護了向華沙、波茲南与柏林方向進攻的蘇軍側翼。

  應該提出的是,整個這次戰役的彈藥准備及其實際消耗量,恐怕在戰爭史上一切戰役中都是极為空前的。當時,兩個方面軍一共領取了1330万發各种口徑的炮彈、62O00万發各种槍彈、220万枚手榴彈。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僅在13—14日兩天內就消耗了1000多個車皮的主要彈藥,而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僅在進攻的當天,即14日一天之內,也消耗了95O多個車皮的主要彈藥。為了把這195o0多車皮的彈藥從火車站運送到部隊前線,就調運使用了將近10万輛運輸汽車。

  進攻前的炮火准備和航空兵准備也是空前的,它大大地幫助了兩支方面軍部隊在各自突擊方向上的推進作戰。到1月18日,盡管德軍還沒有放棄拼命的抵抗,但已呈現出節節敗退的局面。其有生力量也遭到了相當程度的重創。整個東普魯士東南、東北及北部的廣大地域,全被蘇軍占領了,戰線推進了80—100多公里。到1月底,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部隊已前出到哥尼斯堡南北兩面的海邊,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部隊也前出到了被一個沙嘴与但澤灣分開的弗里齊斯一哈弗灣地帶。至此,東普魯士敵軍集團已經被擠到了海邊,并切斷了它与“北方”集團軍群的聯系。整個敵“北方”集團軍群也被分割成了3個互不聯系的部分。具体說來,敵軍有4個師被逼迫到了澤姆蘭德半島的海邊;5個師連同要塞部隊被圍困在哥尼斯堡;將近20個師被分割合國在哥尼斯堡以南的廣大地域。与此同時,從北面負責保障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行動的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于1月28日攻占了被圍困長達3個多月之久的敵麥麥爾集團,守敵3個師全被消滅。這樣,不僅該敵与北部沿海的“庫爾蘭圈”內敵軍的聯系被撕斷,而且,在總的戰略方向上,希特勒企圖利用“庫爾蘭圈”、麥麥爾、哥尼斯堡一線敵軍突襲進攻柏林方向蘇軍側翼的陰謀也遭到了徹底破滅。

  在整個東普魯士戰役分階段的戰役作戰中,德軍損失极為慘重。僅被俘者就達5.2万人之多,此外還有大量的裝備、彈藥和技術兵器。東普魯士的大片領土被蘇軍占領,他們還從這里的法西斯集中營中救出了約6.8万名歐洲各國公民。當這些飽受希特勒法西斯分子虐待、勞役之苦的人們見到了他們的解放者后,很多人都紛紛要求加入蘇聯紅軍,以便為自己、為自己的親人和同胞們,向万惡的法西斯討還血債,報仇雪恨。

  在這一階段中,華西列夫斯基的主要精力仍舊放在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圍殲敵“庫爾蘭圈”的作戰上,其中主要是1月下旬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攻奪海港城市麥麥爾的戰斗。到2月初,由于斯大林和安東諾夫要去克里米亞半島參加雅爾塔三國首腦會議,根据最高統帥部的命令,他被召回莫斯科以履行總參謀長和副國防人民委員的職責,即代行大本營統籌全局,領導各個方向戰場上對德軍的進攻。此后,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蘇軍行動轉入防御,具体協調工作轉給了當時的列宁格勒方面軍司令戈沃洛夫上將負責。

  2月6日起,華西列夫斯基開始了東普魯士戰役第二階段的實際部署工作。當天,根据他經手簽發的大本營訓令,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的部隊全部撥給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其指揮机關則從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接收了第43、第39集團軍和近衛第11集團軍,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則得到原屬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的第50、第3、第48集團軍和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及近衛坦克第8軍。這樣一來,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就可以按原計划改變作戰目標,直接在波美拉尼亞方向去協助朱可夫領導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進攻柏林方向的戰役作戰了。這時,在它的建制內還有突擊第2集團軍、第65、第49、第70集團軍、近衛坦克第1軍、机械化第8軍及近衛騎兵第3軍等大量部隊。

  2月10日,東普魯士戰役第二階段作戰開始。參加這次作戰的有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和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其任務是最終消滅被分割合圍的各德軍集團。按先一天發出的大本營訓令,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已經把司令部移到了英斯特堡。同時,空軍第3集團軍也把司令部由波羅的海沿岸移到了這里。訓令要求,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的任務是消滅哥尼斯堡敵軍集團,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則應在20—25日前消滅在哥尼斯堡以南地區進行防御的敵海爾斯貝格集團。此外,波羅的海艦隊必須以積极的行動切斷在庫爾梁季亞和東普魯士沿線敵軍的海上供應。

  此間,華西列夫斯基從總參謀部情報部門了解到,東普魯士的敵軍各集團已接到德國統帥部的命令,必須拼全力固守其現有防御地域,似便盡可能長久地把蘇軍牽制在這一地區,不使其轉到柏林方向參加作戰。此外,德國統帥還答應給在哥尼斯堡、皮拉烏海軍基地及海爾斯貝格地域的敵人以預備隊補充。這說明,未來的戰斗仍將是殘酷而激烈的。

  果然,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攻擊敵海爾斯貝格集團的戰斗,從一開始就打得极為艱難。在這一筑壘地域內,敵軍有900多個鋼筋混凝土工事和許多土木防御工事,還有數不清的各种永備發射暗堡以及防坦克防步兵的各种障礙物。窮途末路的敵軍憑借這些在每個工事、每道防線上拼死頑抗,蘇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相當巨大的代价。到2月15日,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各突擊集團明顯地失去了進攻能力,部隊因連續投入激烈的作戰而疲憊不堪,傷亡也頗為巨大。這不可能不降低推進速度和突擊力度。華西列夫斯基認為,這是由于蘇軍把主要力量全都放在了柏林方向,此外气候的急劇變坏也使情況大大地复雜化了。

  鑒于此种嚴重情況,27日晚,華西列夫斯基向剛剛從克里米亞返回莫斯科的斯大林做了詳細匯報。听了報告之后,斯大林提出:“你應迅速地到前線去幫助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和他的部隊,他肯定需要你的支持。這里的大本營還由我和安東諾夫來負責好了。”斯大林還強調指出,我們必須盡快地消滅東普魯士之敵,這樣,才能及早地騰出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和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的部隊,一則可以用來加強柏林方向的進攻,二則也能騰出必要的部隊加以訓練并使之派赴遠東地區參加未來的對日作戰。斯大林還透露給他說,准備將來派他到遠東地區領導戰事。

  華西列夫斯基領受了赴東普魯士前線的任務后,便直接向斯大林提出了解除自己蘇軍總參謀長職務的請求。

  斯大林大感惊奇,便問道:“這樣的話,不使您感到難堪嗎?”他還清楚地記得,當去年10月間他提出請朱可夫擔任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司令的時候,朱可夫回答說,是的,整個戰線縮小了,領導各方面軍也容易得多了,因此大本營可以不須前線代表就直接指揮各方面軍了。他當時曾問朱可夫:“您不會是因為賭气才這樣說的吧?”朱可夫說:“有什么可賭气的呢?我想,我和華西列夫斯基是不會失業的。”他沒想到,今天華西列夫斯基竟向他提出了這樣的直接要求。問過之后,斯大林陷入了沉思之中。

  華西列夫斯基見狀,立即解釋說:

  “斯大林同志,我剛才還沒有把話說完,現在請您允許我接著說吧。因為,我考慮,”華西列夫斯基瞟了一眼仍在沉思中的最高統帥,繼續平靜地說道,“從1943年開始起,我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前線充當大本營代表,只是有時奉召才能抽身回到莫斯科來。而去年10月前,您又賦予我和朱可夫元帥不僅協調,而且還要指揮所屬各方面軍的任務,這樣前線的工作就更重更多了。我認為,我也好,朱可夫元帥也好,都是樂于服從最高統帥的一切安排的。”

  華西列夫斯基見斯大林仍不吱聲,又繼續說道:“您放心,這絕對是我自己的由衷意見。我建議任命這么長時間以來一直實際履行總參謀長職務的安東諾夫同志來擔任這一職務,而只給我保留副國防人民委員的職務就可以了。”

  斯大林听完華西列夫斯基講的這一切,緩緩地轉過頭來對在場的安東諾夫問道:“安東諾夫同志,您對您的頂頭上司的這個建議有什么意見呢?”

  “不,我完全不同意華西列夫斯基總參謀長的這种建議和請求,如果您是真心要征求我的正式意見的話。”安東諾夫說道。

  華西列夫斯基站起來對安東諾夫說道:“阿列克謝·莫諾肯季耶維奇!我清楚您的意思,但請不必謙讓,這是工作的需要。我相信斯大林同志對此會作出正确決定的。”

  斯大林最后說:“讓我再考慮一下吧,這也需要征求政治局和其他有關領導的意見。”隨后,他指示安東諾夫為華西列夫斯基起草了一份訓令,即派他去領導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和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作戰行動的命令。見他收好了訓令,斯大林又問道:

  “您什么時候赴前線呢?”

  “明天吧!”

  “噢,照我看,您不必這么急。我建議您在家呆兩天,也去看看戲,休息休息。對了,在您离開前,也就是19日晚上,請再到我這儿來一趟。”

  “好,我將按您的建議去做。”說完,華西列夫斯基走了。在他的印象中,這是斯大林第一次沒有急急地催他奔赴前線。

  然而,到了第二天,情況又發生了變化。當他真的來到莫斯科大劇院看戲時,正在演出過程中,他的副官說最高統帥要他立即去听電話。在電話中,斯大林告訴了他一個不幸的消息;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司令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大將在梅爾扎克城地區因負重傷而犧牲了。听到這個噩耗,華西列夫斯基特別感到震惊。他太了解這位年輕的优秀統帥了。他知道,切爾尼亞霍夫斯基不僅是一位無限忠誠的共產党員,是一位杰出的軍事帥才,而且也是一個心腸特別好的人。他們在一起共事這一年多,彼此已經建立起极為深厚的戰斗友誼,倆人從來也沒有過任何爭吵,甚至都沒紅過臉。當戰爭開始的時候,切爾尼亞霍夫斯基還只是一名師長,后來成為第60集團軍司令。在庫爾斯克會戰中,他指揮部隊一晝夜就拿下了這座城市,這輝煌的戰績在當時是很了不起的。后來,在白俄羅斯戰役開始的時候,經華西列夫斯基的提名推荐,他第一次出任方面軍司令員之職。在戰斗中,華西列夫斯基又為他晉升為大將專門直接請求斯大林給予批准。在華西列夫斯基看來,切爾尼亞霍夫斯基有深邃的軍事理論知識和素養,他善干吸收別人的經驗,包括部屬們的意見;他總是在戰斗中身先士卒,這种大無畏的精神和勇气十分寶貴;他嚴格要求部屬,但待人卻坦率而朴實,對自己的要求也十分嚴格……

  在電話中,斯大林還說,大本營准備派他去擔任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司令,問他有什么意見。華西列夫斯基當即表示愿意服從大本營的新的安排。

  2月19日晚,華西列夫斯基如約來到了斯大林的辦公室,最高統帥給他做了一系列有關新工作的建議和指示。告別時,斯大林祝他和他的部隊取得胜利和成就。

  出來后,斯大林的秘書波斯克列貝舍夫在接待室里交給他兩個文件夾。其中一個裝著任命華西列夫斯基為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司令的新命令,命令要求他必須在2月21日到任視事。當他打開第二份文件時,頓時感到頗出意料:那是一份重新調整后的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成員名單。只見上面赫然寫著:
     經調整,蘇聯武裝力量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當由下列人員
   組成:最高統帥兼國防人民委員、蘇聯大元帥斯大林,副國
   防人民委員、蘇聯元帥朱可夫,副國防人民委員、蘇聯元帥
   華西列夫斯基,副國防人民委員布爾加宁大將,蘇軍總參謀
   長安東諾夫大將,海軍總司令庫茲涅佐夫元帥。

  華西列夫斯基感到困惑得很,他不解地問波斯克列貝舍夫為什么要作出這樣的決定。后者只是笑了笑說,他了解這件事的程度同對方完全一樣。

  華西列夫斯基非常清楚,自1941年7月10日國防委員會決定成立大本營以來,它的成員就從來也沒有變更過一次。自從自己出任總參謀長、后來又擔任副國防人民委員以來,都沒有正式成為過大本營的成員。盡管几乎每次大本營討論問題都請他去參加,但那是作為總參謀長而必須列席的。而且,在原來的大本營成員中,除了朱可夫之外,方面軍一級的首長從來也沒有過。是為了照顧他和朱可夫在軍隊中歷來接近于平起平坐的地位呢?還是為了吸收安東諾夫加入?他搞不懂,實在搞不懂,也許根本沒必要搞懂這些。不過,有一點他倒是清楚的,那就是:隨著衛國戰爭的發展,斯大林和蘇聯党政机關,甚至包括一些外國的軍事權威人士,早都已經把他看成是蘇聯紅軍的第三把手了。

  總的看,華西列夫斯基之此次受任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司令与辭去總參謀長一職,既有偶然的因素也有必然的成分,而且,也不無臨危受命的意蘊。

  20日,華西列夫斯基來到了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司令部。第二天,他便開始著手對該方面軍的全部領導工作。好在他与方面軍軍事委員及集團軍一級的首長們早就十分熟悉。很快,他們便建立起良好的新型合作關系。

  但是,前線的戰事仍是十分地吃緊,更糟糕的情況還在于,在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進攻受挫的稍晚些時候,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在哥尼斯堡地域和澤姆蘭德半島的局勢也大大地出現了危机。原來,該方面軍按大本營指示先在哥尼斯堡組織防御性作戰,而把主力集結到了澤姆蘭德半島附近,以便在20—27日期間粉碎敵人該集團。可是沒想到,該兩部敵軍在得到德國統帥部從海上運來的預備隊支援后,竟在19日先于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發動了反攻。敵人的突擊是分別從哥尼斯堡和澤姆蘭德兩地相向發起的,經過3天激戰之后,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不但沒能阻住敵人的反攻,反倒被敵人把戰線逼退了不少,從而使敵人成功地建立起一條連結哥尼斯堡集團和澤姆蘭德集團的走廊地帶。

  最高統帥部了解到這种情況后,考慮到消滅整個東普魯士敵軍集團的戰役行動需有一個統一的領導,21日決定把所有在這一地區作戰的部隊都划歸華西列夫斯基的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的建制。据此,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從1945年2月24日24時便撤銷了,其所屬部隊改稱為澤姆蘭德集群,原該方面軍司令巴格拉米揚大將遂被任命為該集群司令兼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副司令。這樣一來,合編后的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的編成就大大地擴大了。它計包括如下集團軍:

   近衛第2集團軍,司令為昌奇巴澤上將;
   第43集團軍,司令為別洛博羅多夫上將;
   第39集團軍,司令為柳德尼科夫中將;
   第5集團軍,司令為克雷洛夫上將;
   第50集團軍,司令為奧澤羅夫中將;
   第31集團軍,司令為沙弗拉諾夫中將;
   第28集團軍,司令為盧欽斯基中將;
   第3集團軍,司令為戈爾巴托夫上將;
   近衛第11集團軍,司令為加利茨基上將;
   諸兵种合成第48集團軍,司令為古謝夫上將;
   空軍第1集團軍,司令為赫柳金上將;
   空軍第3集團軍,司令為帕皮艾上將;

  此外,還有大量的獨立坦克軍和獨立机械軍、獨立騎兵軍部隊。

  盡管看起來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現在的兵力十分強大,但它的突擊力量仍是有限的。因為,各部隊都已大大地減員而又沒有得到任何補充——大本營仍把主要力量放在柏林方向上。該方面軍尤感困難的是物資供應和燃料,一則供應有限,二則后方遙遠。只是有限的軍用列車在逐段修复和重建的鐵路上緩慢地向他們提供一切必要的物資。

  鑒此,華西列夫斯基認為,只有先暫時停止對敵澤姆蘭德集團的11個師的主動戰斗,而把主力用在消滅更大的敵19個師組成的海爾斯貝格集團上面。除此,方面軍沒有任何其他良策可行。經最高統帥部同意,粉碎敵海爾斯貝格集團的戰役准備必須在20天之內完成。

  3月15日,分割聚殲敵海爾斯貝格集團的作戰行動開始了。蘇軍6個集團軍分別從東面和東南兩個方向對海林根拜爾總方向實施了分割突擊,空軍第1集團軍在濃霧彌漫的惡劣气候條件下,克眼种种困難對地面作戰部隊給予了有力的支援。戰斗一直激烈地進行了兩周。各步兵集群硬是踏著沒膝深的沼澤地,一公里一公里地向前推進,許多戰士為加速完成合圍動作連靴子陷在泥里也不要了。后勤部隊為及時把有限的彈藥送上前線,干脆把軍大衣舖在泥泞的路面上讓運輸車隊通過。最后,整個19個師的敵軍在哥尼斯堡以南的廣大地域被合圍成了兩個包圍圈:海林根拜爾左邊一個,右邊一個。此役計殲敵9.3万多人,俘敵4.6万多人,繳獲坦克和強擊炮600多輛、野戰火炮3560門、迫擊炮1440門及作戰飛机128架。

  一直在企圖向南運動以突擊向柏林方向前進的蘇軍側翼的敵海爾斯貝格集團終于被徹底就地解決。這次戰役的戰果是巨大的,但它打得艱苦和殘酷之狀,也使華西列夫斯基永遠不能忘怀。事后,他曾寫道:“春泛使河水溢岸,把整個地域都變成了沼澤。蘇聯軍人跨過沒膝的泥泞,沖破炮火和煙霧,直指法西斯集團的中心。敵人企圖擺脫我軍,慌忙跳上駁船、舢板、輪船,隨后就炸毀了堤壩。由于浪濤向平原傾瀉,有上千的希特勒士兵葬身水中。而那些得以逃生的敵人又落入了蘇軍的火网,我們的飛行員掃射了載著法西斯分子駛向海里的輪船和駁船……”

  在消滅敵海爾斯貝格集團的同時,華西列夫斯基便指示巴格拉米揚展開了強攻哥尼斯堡敵軍的准備工作。

  當時,敵哥尼斯堡集團共有4個步兵師及一些獨立團的正規部隊,此外尚有要塞部隊、警備部隊和所謂的“民眾沖鋒隊”。總計兵力約有13五人、400余輛坦克和強擊炮、4000門火炮和迫擊炮,澤姆蘭德半島各机場還有170余架作戰飛机可供使用。在該城城內及近郊地區,除了1月間被蘇軍攻破的外廓之外,敵軍還有3道設有永備工事和防坦克障礙物的防御陣地。第一道設在距市中心6—8公里處,它由數條障礙線和密雷組成,其中還有15座堅固的堡壘,每個堡壘內都有一支精干的守備隊嚴守。沿城區周圍的是第二道防御陣地,包括有一些石料建筑物、街壘和鋼筋混凝土永備發射點。環繞市中心的第三道防御陣地,主要是由一些棱堡、塔樓和堅固的建筑物組成。該市市中心還有一個极為堅固的古堡,它可容納數千人。這里的內城守備隊全由死心塌地的法西斯分子組成。

  為了一舉攻破這座有著200多年歷史的堅固要塞城市,華西列夫斯基特別從大本營申請了最強大的壓制兵器,并集中了方面軍几乎所有的加強火力。到進攻開始時,方面軍共有約5000多門火炮和迫擊炮,其中有近一半都是大口徑的重炮,包括大威力和特別大威力的口徑為203毫米到305毫米的火炮數百門。為了炮擊重要目標,并不讓敵軍沿哥尼斯堡海路撤退其軍隊和裝備,還專門部署了5個海岸鐵道炮兵連把守各個通道,給他們配備的兵器全是射程可達34公里的遠程重炮。此外,擔負攻城任務的地面部隊各師也都配備了包括火箭炮兵在內的強大炮群。在航空兵和空軍火力方面,參加這次戰役行動的不僅有方面軍所屬的兩個空軍集團軍,還調來了列宁格勒方面軍、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和波羅的海艦隊的航空兵部隊,空軍主帥戈洛瓦諾夫指揮的航空兵第18集團軍的轟炸机群,也被斯大林直接派到了這里。

  具体的地面攻城計划是:從北面和南面沿向心方向同時實施強有力的夾擊,迅速分割敵軍守備隊,并攻占該市。為牽制德軍澤姆蘭德集團,華西列夫斯基還計划在西部濱海的皮拉烏海軍基地方向上實施輔助突擊,以使該部敵軍不能向哥尼斯堡市區增援。此次擔任攻城的部隊,全由澤姆蘭德集群所屬各部組成,它們包括有第43、第50集團軍和近衛第11集團軍、第39集團軍等。

  3月17日夜間,華西列夫斯基專門為戰役開始時間問題与斯大林通了話。原來大本營給他們規定的攻城時間為不遲于3月28日,但那時南面的敵海爾斯貝格集團才剛剛被消滅,部隊部署根本來不及。因此,他建議改為4月初,至遲不超過4月8日。后來,斯大林同意了,并答應派新任空軍主帥諾維科夫空軍上將前去充當他的助手。

  4月2日,蘇軍炮兵和航空兵的強大火力准備開始了。華西列夫斯基說,他還很少親眼看到過這樣的猛烈而長時間的立体火力轟擊場面。整個4天之內,“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它們都沒有過瞬息的停止,當時很難想象世界上還有‘安靜’二字的存在”。事先,各炮兵部隊和航空兵轟炸机群已經搞到了哥尼斯堡城區的一份兵力兵器部署模型,因此轟擊和轟炸的效果极佳,城內的許多堅固建筑全被夷為廢墟,各主要雷區也被炮擊引爆了。整個城區和近郊完全變成了一片火海,從白天到晚上,濃煙蔽日,火光沖天,各种爆炸聲此起彼伏,震人魂魄,奪人心膽。

  4月6日,經過4晝夜的毀滅性炮火轟炸,攻城部隊的坦克和步兵向敵人發起了沖擊。在沖擊推進的過程中,方面軍本身的徐進彈幕射擊也給了突擊集群以有力的掩護。攻擊開始以后,華西列夫斯基再也坐不住了,他离開了自己的指揮所,不間斷地到第39、第43和近衛第11集團軍的指揮所去巡視和實地觀察。當他發現第39集團軍由北向南的突擊不夠有力時,立即調來了第5集團軍到西北方向。很快,兩支部隊便切斷了哥尼斯堡和澤姆蘭德半島的敵軍的有效聯系。隨后,第50集團軍封鎖了從東面入城的道路,近衛第11集團軍從城南方向的突擊取得了相當的進展,第43集團軍也從西北方向突入城郊地區。第一天下來,敵人的指揮系統被打亂,但各堡壘和永備地下發射點內的敵軍守備隊仍在拼死抵抗。

  第二天是攻城戰斗的決定性一天。僅在這一天中,方面軍就出動了作戰飛机4700架次,向敵軍陣地和堡壘投擲炸彈多達1500多吨。晚上又出動轟炸机1800架次,敵人的鋼筋混凝土工事被炸塌了無數個缺口。但即使這樣,奉命不得撤退半步的敵軍仍沒有放棄垂死前的掙扎,在某些地段,絕望的敵人還組織了拼死的反扑。最先從西面和南面突擊要塞內層的蘇軍第43集團軍和近衛第11集團軍部分部隊,与敵軍展開了空前的肉搏。在炮聲隆隆、火光陣陣之中,白刃翻飛,喊殺連天。晚上,城內的合圍圈終于在城區的西面合攏了。到第三天上午,要塞內已有300多道街區為蘇軍所占領。

  4月8日,為了避免更多的無謂犧牲,華西列夫斯基以方面軍司令的身份向哥尼斯堡守敵發出了勸降最后通牒。然而,守敵仍然決心抵抗到底。這樣,更加激烈的街區戰斗在全城四面八方展開了。蘇軍英勇的戰士們在火焰、煙霧和塵埃中奮不顧身地前進,他們一個街壘一個街壘地肅清敵人。但仍有很多暗堡中敵人不時地向蘇軍戰士發出致命的射擊,眼見英雄的戰士倒下去,各級指揮員十分痛心。

  了解到這种情況后,華西列夫斯基決定,暫時放棄爭奪所有市區的敵人筑壘,各步兵團隊撤到指定街壘位置,以便明天實施加強轟擊炮火与地毯式飛机轟炸。9日清晨,5000門各种口徑的大炮,1500架轟炸机几乎同時對有限的敵軍固守區域進行了轟擊和轟炸。這确實是名副其實的毀滅性打擊!不到一個小時,敵軍的堡壘和建筑物內便越來越多地挂出了投降的白旗,待到轟擊停止后,德軍成隊成隊地從筑壘工事里走了出來。到當天夜間,城市所有的敵人全部被肅清。被俘敵軍總數高達9.2万人,其中軍官和將軍1800人。這里面就有哥尼斯堡警備司令拉什中將。

  后來,拉什將軍在接受審訊時說:

     要塞的士兵和軍官們在頭兩天守衛很堅定,但俄國人的
   力量遠遠胜過我們,并且占了上風。他們善于隱蔽地集中了
   如此多的炮兵和飛机,集中運用這些兵器摧毀了要塞的工事,
   這使我的士兵和軍官大喪其膽。我們完全失去了對軍隊的指
   揮,我們走出工事到大街上想同司令部取得聯系,可是不知
   往哪里走,完全迷失了方位。破坏得如此厲害的熊熊燃燒的
   城市已經徹底變了樣。我怎么也不曾想到,像哥尼斯堡這樣
   的要塞竟會如此迅速地陷落。
     俄國統帥部很好地擬定并且出色地完成了這次戰役。在
   哥尼斯堡城下我們整整喪失了10万軍隊。哥尼斯堡的失守,
   使我們失掉了最大的一個要塞和德國在東方的支點。

  是的,希特勒曾經稱哥尼斯堡是德意志國家有史以來最好的德國要塞,并且說它是“絕對攻不破的德意志精神堡壘”。該城失陷后,希特勒在他的柏林地下辦公室里气得暴跳如雷。他先是破口大罵“北方”集團軍群的司令官魏斯上將,后來又以無可奈何的狂暴情緒缺席判處了被俘的要塞司令拉什將軍的死刑。

  當蘇軍前線部隊還在清點戰利品的時候,胜利的捷報就傳到了莫斯科。4月9日當晚,首都上空響起了324門祝捷禮炮的24響齊鳴。這巨大聲響載著胜利的喜慶,震天動地。這次使用的是第一等級的禮炮慶賀方式,它只限于在解放加盟共和國首都、攻克其他國家的首都或慶祝其他特別重大的事件時鳴放。

  翌日清晨,華西列夫斯基接到了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宮打給他的祝捷電話。在電話里,最高統帥高興地告訴他,他已被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授予“蘇聯英雄”的稱號,同時,還准備為他頒發第二枚“胜利”勳章。斯大林說:“我祝賀您!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希望您取得更大的成就!這就是全殲東普魯士境內的法西斯匪幫。”

  華西列夫斯基十分激動,他對党和國家給予的巨大榮譽表示感謝。最后,他說道:“斯大林同志,請放心。我將迅速執行您的指示,全殲澤姆蘭德半島上的殘余敵軍!”

  确實,華西列夫斯基值得驕傲和自豪。要知道,在整個衛國戰爭期間,榮獲過兩枚蘇軍最高軍事勳章——“胜利勳章”的只有3個人,即除了他本人外,再就是斯大林和朱可夫,后倆人分別是蘇軍的正副最高統帥。他的第一枚“胜利勳章”是在烏克蘭戰役胜利后獲得的。當時是1943年4月10日,正好是敖德薩城被攻克的日子。

  在這次進攻哥尼斯堡的戰役中,僅華西列夫斯基指揮的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中,獲得各种獎勵和勳章的就高達數万人。

  哥尼斯堡被攻克后,在整個東普魯士就只剩下了敵軍澤姆蘭德集團。它在這時還有8個師的兵力,其中只有1個坦克師。而且,它已絕對地處在強大蘇軍的包圍之中。海路上有波羅的海艦隊的嚴密封鎖;陸路則被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圍得鐵桶一般;即使在空中也有終日不斷的蘇軍航空。作戰飛机在他們頭上盤旋巡視。

  鑒于敵澤姆蘭德集團已經插翅難逃,4月11日,華西列夫斯基向他們發布了勸降通牒。該通牒全文如下:

   留在澤姆蘭德的德國將軍、軍官和士兵們:
     現在,蘇聯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司令、蘇聯元帥華西列
   夫斯基要對你們講話。
     你們清楚地知道,德國全軍已經遭到了徹底的粉碎。俄
   國人已經到達柏林城下和維也納,盟軍也已到達萊茵河以東
   300公里的地方,他們已經占領不來梅、漢諾威和不倫瑞克,
   直抵萊比錫和慕尼黑城下了。半個德國已經在俄國人和盟軍
   的手中了。
     德國最堅固的要塞之一哥尼斯堡在3天內就被我們攻克
   了。要塞司今、步兵將軍拉什已經接受了我提出的投降條件,
   帶著大部分守備部隊投降了。投降就俘的德軍總共有92000
   名,其中軍官有1819名,將軍有4名。
     留在澤姆蘭德的德軍官兵們!現在,在哥尼斯堡這個德
   軍在東普魯士的最后堡壘易手之后,你們的處境已經絕望了。
   你們距正在戰斗的什切青前線有450公里之遙,往西的海路
   也已被我們俄國的潛艦切斷。你們現在是處在俄國軍隊的深
   遠后方,你們已經沒有出路了。与你們對峙的,是力量數倍
   于你們的蘇聯紅軍。力量當然在我們方面,你們的任何抵抗
   都只能是毫無意義的——這只能導致你們的死亡和聚集在皮
   烏拉地區的大量平民的犧牲。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流血,我要求你們必須在24小時內放
   下武器,停止抵抗,投降就俘。凡是停止抵抗的將軍和官兵,
   都將得到生命的保障和足夠的飲食,并在戰后予以遣返。所
   有的傷病員將立即得到醫療。我允許對一切投降者給予無損
   士兵尊嚴的待遇,和平的居民也將可以回城或回鄉從事和平
   的勞動。
     這些條件對兵團、團、分隊、小組和個人同樣适用。如
   果我的要求在提出后的24小時內未被執行的話,那么你們就
   將會有被殲滅的危險。
     德軍官兵們!如果你們的指揮官不接受我的最后通牒,你
   們就單獨行動吧。
     保全性命,投降就俘吧!
                 蘇聯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司今
                 蘇聯元帥
                        華西列夫斯基
                    1945年4月11日莫斯科
                          時間24時

  然而,華西列夫斯基的這個要求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得到回答。

  4月13日凌晨,華西列夫斯基命令預定的突擊集團以雙倍敵人的兵力發起了迅雷不及掩耳的強大攻勢。

  按預先計划,突擊地點選擇在澤姆蘭德半島中部的費什豪森方向,目的是分割敵軍集團,然后加以各個殲滅。擔負主攻任務并從北向南并肩作戰的是近衛第2、第11集團軍,第5、第39,第43集團軍。

  進攻的當天,敵軍的防御陣地就被突破了。到第二天,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的德軍就開始了總退卻。到17日,整個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發起戰役總攻的時候到了,強大的蘇軍猶如勢不可當的潮水,翻卷著沖天的巨浪向守敵呼嘯扑去,不到3個小時,費什豪森就被占領。隨后,不到當天傍晚,澤姆蘭德半島上的德軍就便徹底肅清了。希特勒的私人代表、澤姆蘭德集團的敵軍頭子科赫乘机乘坐整個冬天都停泊在這里的一艘破冰船逃走。當他臨逃之際,還嚴令士兵必須戰斗到最后一個人。

  4月25日,在波羅的海艦隊的積极配合下,華西列夫斯基指揮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攻克了皮拉島。這是德軍在澤姆蘭德半島上的最大港口,也是它在這里的最后一個要塞和据點。

  至此,整個東普魯士戰役以蘇軍的最后全面胜利而告終。由此,希特勒法西斯德國在東方的最大反動堡壘徹底陷落了。

  對華西列夫斯基來說,這次戰役的前半段是費盡心思又吃了不少辛苦的,只是在后半段才最終出現了勢如破竹、一往無前的甘甜。正是因為有了前半段的辛苦勞作,才積累并贏來了后半段的胜利丰美。這正如中國一句古話所說的那樣,梅花香自苦寒來。就他個人前后領導和指揮來說,又可以說是:“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