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 這是一個神秘的人物,他還有一個特殊的同伴,在馬尼拉,人們似乎 早就知道了他的傳奇身世。但是,許多年后,當他們的真實身份真正顯露 出來之后,連那些握有權柄、擁有相當勢力的人,也為之震恐。 在馬尼拉城外馬尼拉灣的石廊上,一到黃昏,常見兩個人,神情憂郁,一前一后地走了過來。他們走到那棵椰子樹下的石凳旁邊,便停了下來,后來的与先來的對望一陣,再坐下來。他們并不說話,而是默默地望著湛藍色的、比他們的眼睛還要憂郁的大海。他們一直要坐很久一一有時一個小時,有時兩個小時或者更長。沒有人來喊他們,哪怕是深夜,也不會有人來叫他們回去。但是,他們一般都在人群散盡之前便离去了。离去時,他們也不互相打招呼,而是一個人先站起來,移動著緩慢的步子,向來路而去,另一個人跟著就站起來,也向自己的來路返回。 由于接近海邊,菲律賓人過得很浪漫,馬尼拉更是一個快樂的城市,人們悠閒而又充滿激情地過著自己的生活,因此,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几乎沒有任何人注意到這兩個怪人。一般來說,首先走向那條石廊的,是一個年紀約在50歲左右的人。他的步子,与其他人比起來,也無什么特別之處,但是,他渾身卻有一种濃濃的、濃得快要滴下來的憂郁,連他的頭發,他所穿的衣服,也都是憂郁的。他在石條上坐下之后,先是緊緊地盯住地面。他那一顆碩大的頭顱之上,仿佛籠籠地冒著藍煙。這同樣是憂郁的顏色。雖然年齡并不算大,但他的頭發已經花白,或者至少有一大半變成灰色的了。他看了一會儿地面,便沉緩地抬起頭來。他抬頭的動作很慢很慢,像那顆頭有千鈞重似的。他抬頭是為了擴展眼前的世界。當他終于把頭抬起來之后,他的眼睛就一眨不眨地望著大海,此時的大海,被落霞映得金黃,遠遠地發出低沉的咆哮。他的喉頭在動,似乎在自言自語他說著什么。他的神情非常專注,哪怕有一對情人在旁邊親吻,他也不會受一點影響。 沒有什么人可以進入他的世界,因為他活在回憶之中,活在永遠也活不過來的沉思里。 就這樣,往往是在大約20分鐘之后,從另一個方向又會晃過來一個与他一樣憂郁的人。 后來的那個人比已在石條上坐著的人看起來年輕一些,大概在40歲上下。他走到坐著的那個人身邊就再也不走了,而是死死地盯著他。無法從后者的眼睛里判斷他們是否相互認識,因為那眼光里除了濃得化不開的憂郁就沒有別的,他把那人看了一陣,但那人卻并不理會他,然后,他就在那人身邊坐了下來。 他們一言不發。 一直坐到晚上10點左右,他們也不會交談一句。 然后,一個人站了起來,先离去了,接著,另一個人也站了起來,跟著离去。他們离去的方向是不一致的。 那個年紀大一點的,名叫本杰明·巴爾莫雷斯,年紀小一點的,名叫利奧波多·保羅·吉加。 据當地市民管理所的人介紹說,巴爾莫雷斯和吉加都是馬尼拉城的兩個小人物,“与別的小老百姓沒有任何區別。” 市民管理所的負責人是一個近30歲的年輕男子,他說自己是馬尼拉土著,從他懂事時起,他就認識這兩個人,他們沒有什么特別之處,本杰明·巴爾莫雷斯結過婚,但是,結婚不久他太太就死了,死于敗血症,之后,他再也沒續弦,一直過著單身生活。“如果說他有什么特別的話,僅只這一點了。”至于保羅·吉加,他從來就沒有結過婚,但他不結婚是有道理的,据說,他小時候在一棵樹下蹲著撒尿,他的那玩意儿被一條大狼狗一口吃掉了。 “他們的憂郁就是這樣來的。”年輕人最后總結說。 在世間,死了太大的人多得很,至于陽根被狼狗吃掉的事雖不多見,但是,也不至于把一個人折磨成這樣。60年代,當一些人注意到巴爾莫雷斯和吉加的時候,大都覺得他倆的憂郁是來自精神的,而不是來自一般性的生理折磨,更不是一般性的情緒變化。据市民管理所的人說,這兩個人本來是不相識的,他們現在雖然都沒有上班,但他們曾經有過職業,本杰明在城西的一個造紙厂,吉加在城東的一個牙膏制造厂,早年,他們在工作的時候,顯得很正常,該說則說,該笑則笑,后來,因為企業破產,失業就成了一件相當自然的事情。他們也不是一同失業的,本杰明至少比吉加早失業一年。至于他們是怎樣走到一起去的,誰也無法解釋清楚,有可能住的地方鄰近,又常去大海邊散步,去的次數多了,自然也就熟識起來。“何況,他們是否認識,還是一個未知數,雖然他們常坐在一起,但那是公園,公園里的凳子是可以隨便坐的,那本來就是兩個人坐的凳子,另一個人一一不管他是誰,都有權利去坐。至于他們天大一前一后地坐到一塊去,也不奇怪,可能他們都已喜歡上那個地方了。” 這似乎也有一些道理,但是,他們不僅天天坐在一張凳子上,而且,他們都以那么奇怪的眼光望著大海,當一個人站起來离去之后,另一個人也必然站起來离開。這到底是因為什么緣故呢?可以肯定的是,在這之前,必然有一段特殊的共同經歷,才可能讓他們的思想那么深地扭結在一起。 最先對這二人進行跟蹤調查的,是美國二戰歷史學家和傳記作家羅斯,他在他最偉大的著作《神秘人物的最后終結》里,對此有過生動的描述—— 正當我為山下奉文藏金的某些無法解釋的細節大傷腦筋的時候,菲律賓的朋友打來電話,無意中提起了這兩個奇怪的人。憑著直覺,我本能地意識到這兩個人与我所研究的課題有著某种關系,因此,我飛赴馬尼拉。 我回絕了朋友的陪同(因為朋友說,我即使在一英里之外,也會被那兩人身上的憂郁所感染,因此很容易就鈉巴他們認出來),獨自到那條石廊上去,但是,沒有遇見巴爾莫雷斯和吉加。 一連去了4次,都沒有見到他們。 我是一個不會輕意放棄的人,我決心把這件事調查到底。 我想,他們是不是到了別處?雖然朋友說他們總是坐在一條石凳上,但是,這并不能證明他們對那張凳子就有著什么特別的感情,這條石廊,是近兩年才修成的,即使他們之間有什么故事,也不會在這石凳上發生,他們所鐘情的,是大海,大海才是他們的悵惘之源,憂郁之源。 于是,我沿著石廊而去,這條石廊至少有5英里長,可我把石廊走通了,還是沒有遇上那兩個人的影子! 我來到了市民管理所,查到了本杰明和吉加的詳細住址。我想單刀直入,不管他們歡不歡迎。 在一個台風剛過的午后,我去敲本杰明的門。 我很緊張,總覺得這是一個死屋,里面住著一個尸變的人。 敲了許久,里面一點動靜也沒有。 當我停下來的時候,我才注意到這門。當時的菲律賓,确切他說,在當時的馬尼拉城,普通居民的門大都是黃色的,我不知道他們何以喜歡這种顏色,這大概与他們的信仰有關。可是,本杰明的房門竟是栗色的,而且,上面油漆斑駁,仔細一審視,門縫間還布滿了蛛絲网,一幅很久無人住過的跡象,正在我猶豫不決的時候,樓道上走上來一個中年婦女,我問道:尊敬的女士,你認識這家的主人嗎?那婦人熱情地回了我的話,但是,她的話讓我心里更加充滿了神秘感,她說:“這家人?這里好像沒有住過人。” 我說,這里住過人,這家人的主人名叫本杰明·巴爾莫雷斯。 婦人听到這個名字,身体仿佛抖索了一下,眼睛也發直了,她快速地搖了搖頭,連連說:“不認識,不認識。”就上摟去了。 任何人遇到這樣的情形,也會毛骨悚然。巴爾莫雷斯這個名字到底有什么特別的含義呢,那婦人為什么一听到這個名字,就渾身抖索起來呢?她為什么又說這里面一直沒有住過人呢?這一連串的疑問,使我這個研究歷史的人,像搞起便衣偵探的事來了。 事情就是這樣,許多人喜歡讀偵探小說,是因為對懸念的述戀,我從小就喜歡讀偵探小說,而且,在我中學時期的一張志愿表上,還曾表達過做一個警探的理想。 我深知,我現在所做的,不是讀小說,而是實實在在地在做一件看不出險境卻分明是在冒險的工作。 我決定在馬尼拉長住下去,而且,我要盡量把我的住處搬到本杰明的這幢樓里來。 我首先去打听這幢摟里還有沒有空房。原來,這里空房多的是,他們說,這里基本上沒有人愿意來往,只有一個老頭子住這里。 他們所說的老頭子,一定就是本杰明·巴爾莫雷斯了。 我甚感詫异,說:“不是還有一個婦人嗎?” “婦人,你不是在做白日夢吧?那里根本沒住什么婦人。我再次告訴你,那幢樓里除了住著一個老頭子,什么人也沒有!你想找婦人,馬尼拉多的是,既可找有夫之婦作你的情人,也可以去找專做皮肉生意的妓女。” 我愕然了。 我竭力想說服自己遇見的那個婦人是偶爾從這里經過的,可這根本不成立,我分明看見那婦人從樓道上來,回了我的話后,叉急急匆匆地上去了,我還分明听到了她重重關門的聲音,然后,我在摟道上等本杰明,至少等了半個小時,那婦人也沒有下來,她不是住在那幢樓里又住在哪里?最后,那個好心的人對我說:“先生,馬尼拉的空房多的是,我勸你還是另找地方吧,免得為自己惹麻煩。實話告訴你,那是一幢鬼樓!本來,我們做房地產生意的人,有人來住求之不得,但是,我看你是一個正直但卻膽小的先生,又遠道從大洋彼岸而來,我不想讓你去冒險,明白我的話嗎?” “明白了。”我夢囈一般地說。 在這科學的陽光普照全球的時候,這里居然冒出什么“鬼樓”一說,對我而言,簡直匪夷所思。我當然是不會相信的,但是,我畢竟被那种神秘气氛所感染,還是有些害怕。不過,為了達到目的,鬼樓也罷,神樓也罷,我都必須住進去。 我搬到了本杰明的樓下。 我沒有別的事情可做,連書也不想看,每天的工作,就是觀察樓道上的動靜。 本杰明從來沒有出現過,讓我奇怪的是,連那個婦人也沒有出現過。 我開始有些相信那房產商的話了:這里,只住著一個老頭儿,別的什么人也沒有。當然,那個婦人,是根本不存在的。 即便這樣,那個“老頭儿”也該出現呀! 過了一周、我一無所獲,作為一個除了實地考察就成天把自己關在屋子里讀書和寫作的人,本應是耐得住寂寞的,可老實說,這時候我已經有些耐不住了。這時的心情,就如同一個垂釣的人,在冷風里或者太陽底下的河邊蹲了一整天,那浮子卻紋絲未動!然而,我不是蹲了一整天,而是蹲了整整7天! 第8天,我實在忍受不下去了,吃罷早點,我終于跨出門,徑直上了樓。 我當然知道本杰明不在家,因為我每時每刻都在注意著樓上的動靜,連做夢也在關注。我去樓上的目的,是要看看那個婦人在不在。 我住三樓,本杰明住四樓,我不知道那婦人住在几樓,但肯定住在本杰明的樓層之上,從她那天關門的響聲判斷,她應該住在五樓或者六樓,我先到五樓去看,五樓是一個廢棄的倉庫,門也沒有一扇,里面有一些生了綠銹的鐵片和一些肮髒的發出濃重霉味的口袋,看那樣子,曾經裝過諸如化肥、食品一類的東西。出于一种特別的心理,我進屋去轉了轉,我的腳踩在地板上的聲音,听起來空空蕩蕩的,特別古怪,我踢了一腳地上的鐵片,鐵片立即爛了,緊接著,我的鞋子上竟冒出一股細小的青煙來,鞋尖在一分鐘之內腐爛了!我大大的嚇了一跳,馬上飛跑出門,將鞋子脫了下來。這鐵片上肯定沾上了什么腐蝕性极強的東西,我怕把腳也給我爛掉,好在鞋子只是腐爛了一點,沒有接著爛下去,我才戰戰惊惊地重新將鞋子穿上。我的心跳得很厲害,仿佛海水擊打著岩石的聲音。我在那里站了好半天,才勉強定了神,繼續向上登去。 六樓雖然有門,但那門上的油漆,大部分已經脫落,就跟本杰明住的地方一樣,不僅門,連外牆上的牆灰,也一張一張地翻卷過來,像一片片枯黃的樹葉。看這情形,也不像有人住。我站在門邊,不敢貿然將門拉開,小心翼翼地向里張望,里面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見。我揚聲喊道:“有人嗎,里面有人嗎?”我發現我的聲音怪怪的,像是剛從冰窖里撈上來。沒有人回答我。我再問了一次,還是沒有人回答我。到這時候,我才緩慢地拉開門,當外面的光線照進去之后。里面亮了起來,可是,一個紙片也沒有。 我差不多是絕望了。 回到自己的住處,我想,我是不是應該放棄呢?這兩個人,真的有什么价值嗎?說不定,就像市民管理所提供的材料一樣,他們只不過是平凡到极點的小人物,毫無特別之處,如果本杰明還有一點特別的話,就是他膽敢一個人住到這鬼樓里來,但是,對一個結婚不久就死了太大的人,孤單已經不只是一种習慣,也許已經形成了一种性格,如此看來,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了。 可是,那個婦人呢?那個只露了一下面就神秘失蹤了的婦人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不愿再去思考,說不定,正如房產商所說的,根本就不存在這么一個人,只不過是我認錯了,或者是幻覺;即使有這么一個人,也可能是路過,或者跟我一樣,是來找人的,沒找到人,她就下去了。我雖然在密切注意她的動向,但哪有不走神的時候?下几步樓梯,只需要一閃念的功夫。至于她听到本杰明·巴爾莫雷斯的名字就發抖,說不定她也听說這里住著一個古怪的老頭儿。可這樣的解釋顯然是不大能講得通的,是拙劣的,可我叉有什么更好的解釋呢?再有一种情況就是,她根本就沒有發抖,只不過是我自己在發抖,因而也就覺得人家也在發抖。 我簡直想放棄了。 那天晚上,我再沒心思關注樓上的動靜,只想好好地睡上一覺。第二天一早,就离開這個鬼地方! 由于長時間高度緊張而導致的精神上的疲勞,我那一覺睡下去就不知道醒來。當我伸一個懶腰并終于睜開眼睛的時候,太陽已起來老高——我已經錯過航班了。 我苦笑了一下,下樓隨便吃了早點,又回到屋子里來。 我必須在這里再呆上一天。但是,對我這個失敗者來說,再呆一分鐘也是多余的,更是困難的,我百無聊奈,無所适從。直到這時候,我才想起那個曾經給了我許多安慰的東方女子。在馬尼拉,我曾經有過一個情人,當然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后來,為一件小事,我們鬧了別粗,分手了。現在,她不知起床沒有?昨晚,她又跟誰同眠?我想去找找她,這愿望相當強烈。但是,每每遇到這類問題,我都會很快發現自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膽小鬼……我又倒到床上去。 我管束不住自己的思想,禁不住异想天開,想到最后,我就想到了我遠在美國的妻儿。我真的該回去了。 然后,我又睡了過去。 當我醒來的時候,只感到腹中空空、饑腸轆轆。原來,又近黃昏了! 休息夠了,我的心情好了許多,我起了床,精神百倍地穿戴規矩,打算再到那石廊上去走一道,明天一早,就跟這古怪的城市“ByeBve”。天气太熱,當我出門之后,才想起應該拿一把扇子。于是,我返身回屋。當我開門進去的時候,我的頭皮都發炸了。 樓頂上有聲音! 我立即輕手輕腳地關了門,神經高度緊張地听那樓上的聲音。 那聲音明顯是拖鞋擦擊地板時發出的,嗤嗤嗤的響。不管是什么樣的聲音,只要有聲音,就證明那上面有活物! 我突然醒悟,樓上的那個人,肯定一直在家,而且,他也知道我在注意他,因此數日不出門來。他肯定在更加嚴密地注意我,當他發現我出門去之后,才出來活動。 我現在的任務是,絕對不能讓他知道我回了屋,而且,我必須以最快的速度与他碰面,否則,再過一陣,他又會“消失”。 可是,我又有什么辦法呢,他既然這么小心翼翼,絕對早有防備,門肯定是閉著的,我通過什么方式才能与他見面?……總之,我肯定不能去敲門。 我開始觀察我的屋頂,這种屋頂,是東南亞一帶普通的摟面,潦草地抹了些石灰,可是,它卻無一點縫隙可鑽。我又走到窗邊,慢慢地撩開窗帘,看有沒有水管通到上面,如果有,我一定會不顧一切地沿著水管爬上去的。 可是也沒有。 我急得在屋子里踱來踱去,為了不弄出任何一點聲響,我赤著腳。听樓上,那細微的聲音還在響。這既讓我興奮,又讓我緊張,我生怕那聲音在突然之間就無聲無息了。 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我想出了一個毒招! 我定了定神,輕輕出了門,然后,又輕輕邁上摟梯,走到本杰明的門邊時,我小聲叫道:“開門,我是奧利波多·保羅·吉加。” 我的聲音當然是故意變了調的,但是,我從來沒听到過吉加說話,不知道他是什么樣的聲音,我只是憑著感覺行事。這是我最后的一次机會了,不成功,我便只有打道回府! 可是,當我的話音一落,里面突然什么聲音也沒有了。 我又怪腔怪調地說道:“我是保羅·吉加。” 我再次听到聲音響起你可以想象,我當時是一种什么樣的心情。除了緊張,簡直沒有別的。當我听到那聲音到了門邊的時候,我真想逃跑!天啦,要是里面的人開門后發現我不是吉加,他會對我怎樣,會殺死我嗎?我不知道!我只是憑著一個研究者的職責,感情用事! 門開了,我迅速閃了進去。 不只是我,里面的人顯然也嚇坏了,因為他的面色鐵青。那种面色,明顯不是因气憤所致,而是被嚇出來的。 不過。我所看到的,不是本杰明·巴爾莫雷斯,而是那個婦人! 這一發現給我的震懾,比見到本杰明本人還要厲害得多。 那婦人顯然比我老道,因為在我還沒定神的時候.她已經恢复了常態。她閉了門,不慌不忙地質問我:“你為什么私自闖入別人的家中?” 看情形,她不會進攻我,我便也理直气壯起來,說:“這不是你的家……何況,是你給我開的門。” 婦人被我的話噎住了,沉默良久才說:“那你說說這是誰的家?” 我說,這是本杰明·巴爾莫雷斯的家。 婦人冷笑了兩聲,說:“那又怎么樣?” 我說:“既然這不是你的家,也不是我的家,你首先闖入了別人的家,我當然也可以闖入。” 婦人對我的強盜邏輯好像很感興趣,較為溫和地看了我一眼。她說:“你跟本杰明·巴爾莫雷斯是什么關系?你為什么一定要見他?” 我說,我跟本杰明是朋友。 婦人的嘴角明顯牽動了一下,像是在笑,又像是要發什么狠。我被她的形象嚇住了,但已經到了這個份上,我不得不挺住。我不知這個婦人跟本杰明到底有什么關系,他的太太既然已經死了,這幢樓房又被稱為“鬼樓”,難道這個婦人竟是本杰明死去的太太?我想探探她身上是否有熱气,便有意識地靠近了一些,誰知,我的這一微小的動作,立即引起了她的警覺,她异常敏捷地一轉身,就离我足有一米遠了。不過,她還沒有用什么東西擊打我的意思,這讓我稍稍定了定神。我對她說:“我不會傷害你的,你放心。我想問的是,你是本杰明的什么人?”“這個問題不是你應該關心的。”她這樣咕噥著回答我。 我說:“我是本杰明的朋友,有人私自闖進了他的屋,我為什么不該關心?” 听我這樣一說,她胸有成竹地問道:“你既然是他的朋友,那么你說說,本杰明這些天到哪里去了?” “本杰明……本杰明……本杰明到親戚家去了。” 這回,她笑出聲來,她笑的聲音十分蒼涼,像從地底下冒出來的,帶著濃重的陰气。如果我沒有足夠的心理准備,單是听到這笑聲,也會脫門而出。 我說:“你不要笑,反正本杰明是外出了,讓我幫他看房子。我請你赶快离開這里,不然,我就要通知警察了。” 她好像沒有听清我的話,臉上沒有任何表情,而是慢條斯理地往一張布滿灰塵的竹凳上一坐,說:“請走吧,你不會達到目的的,我知道你是干什么的。你一意孤行,對你沒有什么好處。” 對她的這一忠告,我十分反感。我沒有什么特別的目的,也不想通過找到本杰明搞什么陰謀,我只是想跟他聊一聊。 我繼續問道:“你到底是他的什么人?” “我是他的太太。” “他的太太已經死去了,難道你不知道?你這种謊言,又騙得了誰?” “我是他的前妻,他的妻子死了,是指他背著我娶的那一房,但我沒 死。” 對她那一幅盛气凌人的樣子,我感到异常憤怒,我說:“在他的檔案里,他只有一次婚史。而且,如果你不健忘的話,前几天我曾在這門外碰到過你對嗎?你說這里面是住著一個人對嗎?當我一說到本杰明的名字時,你全身發抖對嗎?” 她想了想說:“你說的都對,但那又有什么關系呢?我還以為你是他死了的那個太太的兄弟呢!” 對付這個可惡的女人,看來我還缺乏足夠的經驗。我說,那好,我現在不想跟你多說,等他回來之后再說。 那婦人狡黠地對著我一笑,說:“那么,你不准備報警了?” 我恨了她一眼,气憤地出了門。 更讓人奇怪的是,自那次交鋒之后,樓上再沒有聲息了,我如法炮制地上去過兩趟,都沒有叫開門,而且,從樓下听來,上面也确實沒人。 我到海邊石廊上叉去了好几次,心想,即便碰不上木杰明,也應該碰上吉加吧。我之所以沒有到吉加的處所去,主要是覺得即使到了那里,情況也好不了多少,說不定還會更糟糕。如果能在石廊上碰到他,我就可以跟他單獨交鋒。 但是。我依然失望了。 大洋彼岸的來信 羅斯沒有想到的是,當他回到家的時候,竟早有一封信在等著他。 這封來信落的地址,讓他欣喜而又害怕:菲律賓馬尼拉。 難道是自己那已經多年不通音訊的情人寫來的?當著太太的面,他不敢打開,太太出了房間之后,他才怯怯地剪開了信封。 不是那女子寫來的,寫信的人竟是本杰明·巴爾莫雷斯! 本杰明在信中告訴了羅斯一些相當惊人又相當平凡的事情。 在馬尼拉,羅斯碰到的那個婦人,就是他自己。他說,他之所以要這樣,是出于保護自己的目的。在菲律賓,黑社會組織十分猖獗,隨便一個小民百姓,都有可能受到他們的攻擊。為此,他不得不把自己裝扮一下。 對這一解釋,羅斯認為是講不通的。他之所以對本杰明感興趣,是朋友所描述的本杰明渾身的憂郁吸引了他,可是,那個婦人卻并不具有這個特點。外表可以化裝,但是,眼神里透露出來的精神,卻是不容易化裝的。本杰明在信中口口聲聲稱自己是小民百姓,而且一再說,在菲律賓,隨便一個小民百姓也有可能受到黑社會組織的威協,可是,羅斯在馬尼拉的朋友,大都是小民百姓,他們為什么能夠自由自在地生活呢?在整個馬尼拉城,除了本杰明和吉加兩個怪人,別的人,都是相當正常的。所以,他認為本杰明的解釋是行不通的,不僅行不通,還引起他更加深重的怀疑,本杰明在信中說,不僅他是小民百姓,吉加也是小民百姓,他和吉加在很多年前就認識了,他們的心靈息息相通,相通到不需要用語言來進行交流,所以,他們見面的時候,一般是不說話的。他們之所以要躲著羅斯,是因為發現羅斯長時間地跟蹤他們,也就自然而然地認為羅斯是黑社會里的人,在對他們進行暗中調線,因此不得不防。現在,他之所以要給羅斯寫信,是因為從有關机构了解到了羅斯的真實身分,覺得錯怪了他,心里有愧。 本杰明在信中還正式向羅斯發出邀請,說如果以后有空,還去馬尼拉玩,如果不計前嫌,歡迎再到他家里去,他以前沒把客人招待好,以后一定好好補償。 之所以說這封信告訴了羅斯一個惊人的消息,是因為那個婦人就是本杰明本人;之所以說它又相當平凡,是因為本杰明說自己和吉加都是小民百姓——這一點,与市民管理所提供的材料是一致的。 看完這封信,羅斯气得快要發瘋了,他花費那么大的精力,耗費那么多的錢財,竟得出這樣一個結果。 他把信撕碎了,他已經討厭了馬尼拉那個城市,再也不想去了,即便去馬尼拉,也絕不會去找那個該死的本杰明。 可是,當他把紙屑扔迸垃圾桶里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大大的錯誤。就在這封信里,不是大有疑點可尋么?首先,他人還沒到家,信就先到了,這證明他還在馬尼拉的時候,本杰明就寫了這封信,确切他說,肯定是本杰明裝扮成婦人跟他在樓道上碰面之后,就寫了這封信,而且立即發了出來。本杰明既然要跟羅斯致歉,為什么不當面致歉,而要勞心費神地去寫這么長一封信?羅斯不得不思考,本杰明到底有什么事情那么害怕他?到底有什么秘密需要瞞著他?他只不過是一個在當時來說還并沒有多少名气的二戰史家,哪一點值得對方害怕、顧慮?他不得不聯系到自己近斯研究的課題。 大約在兩年前,他就開始研究山下奉文藏金的問題了。研究這一課題有著极大的風險,因為雖然到處都在盛傳山下奉文藏金,但具体是否真的存在這筆藏金,誰也說不清楚,說不定,耗費巨大的精力甚至一生的心血,到頭來,卻根本沒有這個東西存在,對一個研究生命并不長久的學者來說,這是致命的。他在選擇這一課題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則故事,那故事說,有一個年輕人,用了20年的時間去學習刺殺恐龍的技術,待他自認為學成之后,才發現這世界上已根本沒有恐龍存在!在絕望的時刻,他用殺恐龍的技術自殺了。羅斯認為自己就冒著這樣的風險。再一個風險就是,傳言許多人都在尋找山下奉文藏金,且互相之間的爭奪相當激烈,一些怕事的人都敬而遠之,如果他摻合其中,難免不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麻煩……但是冥冥之中羅斯認為本杰明和吉加仿佛与這個神秘的話題有關。 這證明他飛赴馬尼拉前的直覺是對的。 對一個研究人員來說,聯想到這一點是多么興奮,哪怕僅僅是一种幻覺也好。 本杰明信中的第二個疑點是,他是怎么知道羅斯的家庭地址的?如果按他的說法,是通過有關部門了解到的,這當然也應該是一條途徑,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他了解羅斯的情況,已經相當早了,說不定,羅斯還沒從美國出發,他就已經通過各种渠道把羅斯的來龍去脈弄清楚了。除了去市民管理所了解過本杰明和吉加的一些基本情況,以及對自己很要好的那個口風很嚴的朋友偶爾有所談及外,羅斯從未在任何場合透露過自己來菲律賓的真正目的,可為什么還是引起本杰明這么高度的警覺?如果他真的是小民百姓,那么,他既沒必要具有這种警覺性,也不可能具有這种警覺意識。 第三個疑點是,既然本杰明不愿意理他,他羅斯又遠往美國,既然己返美,本杰明有什么必要還去寫一封信來?而且,信寫得那么長,那么謙卑,完全像在給羅斯討好似的。据羅斯看來,菲律賓人不是這樣的,他們并不十分看重禮儀,即便是致歉,也不必寫一封長信,語气更不必那么隱隱綽綽。 諸多跡象表明,在本杰明的心里,羅斯的地位很重,使對方情不自禁地要給他寫一封長信來。而如果本杰明心里沒有重大的秘密,是不必這樣做的,因為他本杰明既不是學者,也不是作家,他們只是“小民百姓”。羅斯所關心的問題,不應該成為本杰明或是吉加的興奮點。 也就是說,這兩個人一定是非同一般的神秘人物,与羅斯現在研究的課題有著重大的關系。而且,全世界研究山下奉文藏金的人,一定都在本杰明和吉加的視野里。 羅斯決心重返馬尼拉。那時候他的感覺,就像自己長久地在黑暗的隧道里穿行,此時眼前終于露出了一線光芒。 然而,遺憾的是,羅斯正要動身,卻遇上一個意外事故,使他腰部以下全部癱瘓。他只能躺在床上,不能挪動一步。而且,醫生告訴他,只能靜養,否則,隨時都有可能死去。 羅斯重返馬尼拉的愿望只能永遠記挂在他心里了,直到他1975年去逝。 他在病榻上完成了他平生最偉大的著作。 若干年后,本杰明和吉加終于暴露出了一些他們的真實身世。 本杰明·巴爾莫雷斯是一個混血儿,据說,他的父親是一個日本軍官,他的母親是一個菲律賓人,日本軍官怎樣跟一個菲律賓人生出一個混血儿來,大家都覺得有些蹊蹺。在他出身的時候,二戰遠沒有暴發,日本人也沒有大規模地進入菲律賓,日本軍官更不可能隨意來菲律賓。 巴爾莫雷斯是日菲雙重國籍。 由于其特殊身世,他既懂日語,又懂菲律賓語,他在二戰中當了翻譯,也就是說,當日本軍隊開迸菲律賓的時候,他作了日軍的翻譯。 巴爾莫雷斯作日軍翻譯的時期,大概是在日軍占領馬尼拉的時候,因為他從未沒有离開過馬尼拉城。有些資料,對巴爾莫雷斯的這段歷史有所記載,說當日本軍隊打進馬尼拉之后,有一個日本軍官到處打听一個人,這個日本軍官個子不高,与絕大部分日本人一樣,留著小胡子,但是,一身軍官服穿在身上,倒顯出一种特別的干練和英武,他就是岩淵。岩淵所打听的人,名叫武村一郎,可整個馬尼拉城,沒有人認識這個武村一郎,而在這之前,這里更是很少有人接触過日本人。后來,終于有一個老太太回憶起來了,說不遠處住著一個青年,在他很小的時候,他母親仿佛這樣叫過他。岩淵命人把那男孩帶到身邊來。當本杰明·巴爾莫雷斯被人領到岩淵面前時,岩淵怎么也不相信這就是他要找的人。他是受他的上司之托,如果到了菲律賓,一定要幫助他找到一個人。上司說,這個人是他留在菲律賓的种,是他的儿子,在他生下來5天之后,他就再沒跟儿子見過面了。上司除了這一個儿子,再沒有后代。岩淵問本杰明:“你叫討么名字?”本杰明如實回答。岩淵皺了皺眉,看那樣子,他很不喜歡這個名字,在他的眼里,只有日本名字是天底下最好听的。岩淵問他:“你的母親呢?”本杰明說,他的母親已經死去了,三年前就死去了。岩淵再次皺了皺眉。要判斷這個青年是不是上司的后代,只有他母親是最有力的證人,可是,現在已經沒有辦法了。岩淵再次問道:“你除了叫本杰明這個名字外,還有什么別的名字沒有,比如說你小時候,你的母親怎樣叫你?”本杰明想了想,但卻想不起來。這可嚇坏了旁邊的那個老太太,她站起來說:“你媽媽不是叫你武村一郎嗎?”岩淵猛一刀背打在那老太太的肩上,制止了她的提醒。本杰明想了想,還是想不起他曾經有過這么一個怪怪的名字。自本杰明長到6歲的時候,世界局勢已經慢慢緊張起來,他那武村一郎的名字,已經不再是光榮,而是一种潛在的危險了,因此他媽媽再也不敢那樣叫他,本杰明當然是想不起來的。岩淵眼里露出凶光,狠狠地逼視著本杰明,而且,大聲地用日語罵了他一句。正是岩淵這一聲罵,使他堅信了本杰明就是上司的后代。 岩淵罵人的話,本杰明一下子就听懂了,那時候,菲律賓人還不太明白日本軍人的殘忍,因此,他很不高興,也回罵了一句,他用的竟然是日語! 岩淵興奮得不知如何是好,在馬尼拉,會日語的人微乎其微,而且,大都是一些年長者,他們要么專門研究日語,要么曾經到日本居住過一段時間,年輕人會的,都是有錢人家的子弟,像本杰明這號窮人,是沒有人會的一一他會日語,不是正好說明了他的身分么?岩淵問他是在哪里學的日語。 本杰明理直气壯地說:跟我媽媽學的。 你媽媽又是跟誰學的?跟我爸爸學的! 你爸爸現在何處,是干什么的?爸爸在日本,就跟你們一個國家。他干什么的我不知道,因為我從來沒有見過他。 据說,岩淵高興得差點擁抱了這個比他高出一大截的年輕人。 從此之后,岩淵要求本杰明·巴爾莫雷斯改名為武村一郎,但是,這個新名字,除了日本軍官這樣叫,沒有人這樣叫。連本杰明自己,也討厭這個奇怪的名字。 …… 很長一段時間,本杰明·巴爾莫雷斯檔案里的身世就是這樣記載的。 資料上說,本杰明從此當了日軍的翻譯。 他成了一個菲奸! 他帶領日軍,了解了馬尼拉的每一個重要位置,又帶領他們,不費一分錢的代价,拉了許多菲律賓人作勞工,幫助日軍修筑防御工事。与此同時,他還接受日軍對他的嚴格訓練,半年之后,他就成了一個出色的諜報員。他的主要任務是了解盟軍的軍事動態,了解麥克阿瑟將軍的進軍路線,搜集他們的戰地情報,其中包括兵力部署,武器裝備,戰略計划,以及他們最終想要達到的目的。他干得相當出色,不斷得到岩淵和岩淵上司的嘉獎——那時,岩淵的直接上司是儿玉譽士夫,總頭領是陸軍大將山下奉文。 据說,當山下奉文被迫撤出馬尼拉城的時候,將本杰明帶走了,帶到了碧瑤山中,山下奉文与勞雷爾總統的會晤,就是他作的翻譯。此時的本杰明己獲得了自由出入山下奉文指揮部的特權。 吉加与本杰明有著類似的經歷,他出身于馬尼拉城,父親也是日本人,母親是菲律賓人。所不同的是,他父親并不是日本軍官,而是在很早的時候就定居菲律賓了,但是,父親的國藉還是日本。所以,他也是日菲雙重國藉。据吉加自己說,戰爭開始那年,他23歲,日本占領菲律賓的時候,鑒于他父親精通日語和菲律賓語,便為一位日本將軍——有時,吉加說是一個陸軍上將——作了助手和翻譯。吉加本人也被帶進了日本軍營,平常他父親作文字翻譯,他作口頭翻譯和侍從。至于那個他父親和他曾共同伺候過的日本將軍的身分,吉加有過透露,說那將軍是負責埋藏一批贓物的! 吉加這句話,無意中泄漏了一個天大的秘密!——他們了解一些有關山下奉文藏金的情況! 果然不假,后來,人們一一那些熱衷于掘寶的人——在本杰明和吉加那里發現了尋找寶藏的圖紙。 竟達172張! 當人們發現這些圖紙之后,才終于明白,雖然本杰明和吉加很早就已失業,且在那時的菲律賓,几乎就得不到什么政府的救濟,可他們好像衣食不缺,原來,他們是靠這一寶藏養活的。 問他們為什么擁有這些珍貴的圖紙,本杰明和吉加的解釋是,由于他們都能自由出入山下奉文將軍的官署——如此看來,他們所伺候的人,都是山下奉文將軍么?一一在感到山下奉文快要守不住碧瑤的時候,他們便把這一批珍貴的圖紙偷走了。 這樣的說明,似乎是可以成立的。 至此,這兩個神秘的人物似乎才顯露了他們的真實面目。 對本杰明和吉加的為人,菲律賓人相當鄙棄。在日軍攻進來的時候,毫無民族气節,當了菲奸,幫助日本人干盡坏事,盡管是日菲雙重國藉,但你畢竟居住在菲律賓;可是,當日軍失勢之后,卻又辜負別人的信任,將珍貴的圖紙偷走了。 不過,本杰明和吉加的真實身分,并不是到此就被徹底揭開了。又過了些年,當他們的真實身分真正顯露出來之后,連那些周游世界見多識廣的人,也深感震惊;那些握有權柄擁有相當勢力的人,也為之恐怖。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