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十五章 激戰英帕爾


     冒險武士犯印境,蒙氏布陣巧用兵;
     盟軍官兵同仇愾,殺得日寇心顫惊。

  在日本大本營的作戰序號中,英帕爾戰役被命名為“烏”號作戰。戰后,日本防衛廳戰史研究室編纂的《緬甸作戰》一書,稱它是駐緬日軍“進行的一場無謀的作戰”。

  積极主張發動這次戰役的牟田口廉也中將,是日本陸軍中著名的少壯派將領。侵緬初期,此人任日第18師團師團長,后因作戰有功,接替飯田祥二郎中將升任日第15軍軍司令官。接任以來,他极力主張進攻英帕爾,占領東印度的阿薩姆地區,認為用大約3個師團的兵力以及足夠3個星期食用的糧食輕裝奇襲,可在短期內攻占英帕爾。日軍南方軍總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和緬甸方面軍司令官河邊正三中將考慮到后勤方面的問題,起初不大同意這一冒險計划,但是,他們架不住年田口及其手下一批悍將的苦勸,答應由南方軍總司令部積极向東京大本營報請批准。

  1943年底,寺內大將派其副總參謀長綾部中將赴東京,提出了駐緬日軍實施英帕爾作戰的意見,請大本營作出決斷。鑒于整個太平洋戰局對日本愈來愈不利,大本營就英帕爾戰役感到疑慮的以下5個問題,征求了綾部的意見:
     1.必須慎重考慮防備英印軍在孟加拉灣方面和緬甸南
   部沿海一帶的登陸作戰,如果在實施“烏”號作戰當中出現
   這种情況,能否采取相應的對策?
     2.由于攻占了英帕爾平原,結果是否還需要增加兵力?
   是否會給防衛緬甸帶來不利的后果?
     3.我空軍兵力處于极端劣勢,對完成地面作戰有無
   妨礙?
     4.補給能否跟得上?
     5.第15軍的作戰設想是否堅實可靠?

  綾部与牟田口同屬少壯派將領,倆人私交也一直不錯。他這次赴東京前,專程由南方軍總司令部所在地的新加坡飛抵緬甸,牟田口在曼德勒為他餞行,拜托他一定完成好晉京的使命。因此,對大本營的疑慮,綾部立即做出了确有把握的答复,并聲稱,通過實施本戰役,可以使防御戰憑借英帕爾附近的有利地形,因而反倒可以節省兵力,加強緬甸的防衛。

  1944年1月17日,綾部中將帶著大本營的批准文件抵達仰光,并向緬甸方面軍各高級將領作了傳達。至此,“從昭和17年(1942年)夏季以來,多次議論過的印度進攻作戰,大本營終于做出了決斷”。

  在牟田口率部進行戰役准備期間,2月26日,他听到了櫻井省三的第28軍在若開戰場上失敗的消息,不過他認為,若開之戰已使蒙巴頓掌握的几個師的預備隊投了進去,現在他們還陶醉在胜利的興奮之中,來不及調到北面來,他正可以趁此机會奔襲英帕爾。

  日軍對印度的進攻為什么首先選擇英帕爾呢?這是由英帕爾的戰略地位決定的。英帕爾是東印度的主要邊境城市,位于吉大港通往阿薩姆邦的交通干線上。該城周圍是曼尼普爾山脈,近郊是長40英里、寬20英里的英帕爾平原。自英軍被赶出緬甸后的兩年中,這里已建成一個巨大的基地。總有一天,盟軍將由此基地展開反攻。平原上,遍布著大型巴沙營房(由竹子和蘆葦編成的營棚)、醫院、軍械倉庫、彈藥庫、工場以及軍事基地所需要的各种大型設施,四通八達的瀝青公路從基地中間穿過。此外,從1942年起就開始從原始叢林中辟建一條寬闊的汽車公路,把英帕爾和轉運軍需物資的重要鐵路終點站迪馬普爾連接了起來。“在英帕爾,一切井井有條,組織得相當完善,具有供未來反攻部隊使用的基地所應具有的各种條件。”蒙巴頓來東南亞戰區上任后,曾視察過這里并得到了這樣的印象。

  但是,英帕爾的地形則不像那位綾部中將所聲稱的那樣,這里決不是打一場防御戰的理想地點。因為這個平原完全處于叢林覆蓋的陡峭群山的俯瞰之下,而且那里的防御設施也不盡如意。3月5日,也就是英帕爾戰役開始的前3天,集團軍軍長斯利姆中將寫信向蒙巴頓報告說:“我給你寫信是為了更為嚴重的第4軍的陣地問題,我們在那里的部署不夠理想……如果可能的話,我急于加強那里的陣地。”負責防守英帕爾方面的第4軍,下轄第17、第20、第23英印師,軍長是斯康斯將軍。此時,他們正在英帕爾外圍很遠的地方駐扎,當日軍進攻已明顯地迫在眉睫時,才開始陸續返回英帕爾。不過,未等他們到齊,戰斗已經打響了。

  當3月8日牟田口中將的先頭部隊渡過親敦江向英帕爾打來時,蒙巴頓還正在醫院住院。原來在几天以前,蒙巴頓訪問史迪威的前線指揮部時自己駕駛吉普車在一條林間小道行駛。不巧,汽車的前輪壓住了一根毛竹,駛過以后,竹子反彈起來,扎進了他的左眼。蒙巴頓事后說:“當時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球是否依然在眼眶里。證實這一點是需要相當的勇气的。我發覺它仍然在那里,并為此松了一口气,但緊接著我發現自己的左眼完全瞎了。我緊急包扎一下以后,又繼續朝前開。”后來,蒙巴頓被送往利多的陸軍醫院,幸虧那里有一位美國的眼科專家沙伊上校。他經過診斷后說,蒙巴頓的左眼嚴重內出血,但只要不過分勞累,很快就會好的。蒙巴頓雙眼都扎上繃帶休息了5天,但是,來自英帕爾的消息使他心急如焚。他不顧醫生的勸阻,自己离開醫院,飛抵卡米拉的斯利姆指揮部。他知道這樣做左眼將有失明的危險,但是,哪怕肯定會瞎,他也要去前線部署作戰。

  斯利姆中將見蒙巴頓眼纏著繃帶被人牽引著走進自己的指揮部,感動得不禁緊緊地擁抱住他,然后,立即向他匯報了當前的戰事情況。蒙巴頓此時不能看也不能寫,但思路仍十分清晰、敏銳。听了斯利姆的匯報,他思考良久定下了決心:把在親敦江以西沿邊境進行防御的部隊,撤至英帕爾附近高地上來組織防御。因為他認為,這樣一來就會使日軍進攻部隊遠离自己的后勤基地,敵人不僅要被迫背靠著寬闊的親敦江作戰,而且還得完全依賴很不安全的叢林運輸線。此外,己方的空中优勢不僅會保證可能遭包圍的一些部隊的補給供應,而且還能阻止日軍獲得補給品。由于雨季即將使一些干涸的河床變成洶涌的急流,日軍必須在雨季到來之前迅速取得決定性的胜利,否則就不得不面臨一場災難。据戰后日本防衛廳的戰史專家稱:“這一決策正中日軍要害,而牟田口中將恰恰沒有看出這一點。”

  蒙巴頓定下決策后,便离開卡米拉返回德里,去制訂和協調從若開地區調動部隊增援英帕爾的計划了。

  擔任主攻英帕爾任務的是日第15軍的第33師團和第15師團,師團長分別是柳田中將和山內中將。

  日第33師團渡過親敦江后,師團主力分為左右翼兩個突擊隊。為夾擊殲滅鐵定、通贊地區的英印第17師,兩個突擊隊在3月15日到18日之間分別進到通贊東側及辛格爾地區,這時,擁有汽車千余輛的英印第17師,正遵照后撤的命令,行進在通贊南北一帶懸崖絕壁上的羊腸小道和曼尼普爾河的深山峽谷之間,被日軍追咬住。牟田口中將接到這一情況的報告后,大為欣快。然而,万沒料到,他的部下們這時錯誤造出:其中之一是,當該師團右翼突擊隊插進英印第17師的心髒部位的一個要害地點吐特姆(通贊東北側)后,發生了錯覺,以為對方已向北面逃走,便放棄了吐特姆這個要害而向東側的山谷集結。及至發覺錯誤,為時已晚,該地又被英印部隊重新占領了;另一錯誤是,左翼突擊隊在与對手激戰時向師團部發電稱:“銷毀了密碼本、處理好了軍旗,以全部犧牲的決心進行戰斗。”柳田師團長誤以為他們要全軍覆滅,于是命令他們暫時撤退以保存力量,因而等于給英印第17師開放了退路,使其帶著數百門汽車牽引的大炮向英帕爾方向撤去。尤其是柳田師團長考慮補給上的問題,沒有立即向英帕爾方向緊追逃敵,并且公然向牟田口提出部隊“以立即停止‘烏’號作戰,轉入防御態勢為宜”的建議,气得牟田口不久便撤掉了他的職務,由以驍勇聞名的田中信男少將接替師團長職務。

  田中信男受命后,立即在英帕爾以南地區展開積极攻勢作戰,很快打到了距英帕爾西南約20公里的比辛布爾地區。雖然許多聯隊長、大隊長在戰斗中相繼戰死,師團的戰斗力已大為下降,但封鎖住了英帕爾的南部通道。

  從北路進攻英帕爾的日第15師團,奉牟田口軍司令官的命令,各個聯隊一律輕裝,“像一團烈火似地穿過群山前進”。他們以惊人的速度穿過叢林,越過河道,在奪取了英帕爾東北方向的烏科魯爾以后,于4月8日占領了英帕爾至科希馬之間的秘宣,封鎖住了英帕爾的北部通道。

  面對日軍兩個師團已對英帕爾形成南北合圍夾擊之勢,斯利姆中將急電蒙巴頓調更多的部隊前來增援。

  實際上蒙巴頓的增援計划早已擬就完畢,但協調和實施起來卻不無阻力。他在若開戰役期間,為了空運部隊和補給曾動用過向中國運送物資的美國運輸机。但是,這要征得史迪威和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的同意。由于這番手續大費時間,蒙巴頓從德里給倫敦拍了一封電報:“日本取得胜利的危險和我們擊敗他們的可能性都比若開戰役時大。”他說,如果不遭到反對的話,他建議自3月18日起把用于喜馬拉雅山運輸線上的飛机挪用過來。參謀長委員會立即作出了反應,要求美國方面予以同意。丘吉爾首相還以私人名義給羅斯福總統發電,指出“這場戰役利害重大,如果取得胜利,將會產生深遠影響”。美國方面同意了英國的請求。蒙巴頓認為他的建議得到同意是理所當然的,因此早已命令作好各方面的准備。到3月9日,空援已經開始了,最初有30架達科型運輸机參加行動。

  史迪威反對挪用“駝峰”運輸線的飛机,給蒙巴頓添了不少麻煩,說服他同意頗費了一番口舌。東南亞盟軍地面部隊總指揮官吉法德上將,也對增援行動的必要性持怀疑態度。早在3月5日,蒙巴頓就曾要求吉法德開始把救援物資通過陸路運往英帕爾,但是,10天以后,仍然一點動靜都沒有。吉法德對英帕爾的危急程度表示怀疑,受到了蒙巴頓的嚴厲批評,薩默維爾在日記中寫道:“將軍(吉法德)動作遲緩,我想,正是由于最高統帥蒙巴頓勳爵個人施加壓力的結果才使1個師的兵力得以及時赶到英帕爾,避免了被日軍殲滅的結局。”后來,蒙巴頓想勸說吉法德以感到疲倦和身体不适等健康原因退休。“但是,他是一位耿直的老紳士,”蒙巴頓回憶說,“他不同意任何一种偽裝的理由。”結果經白廳同意,蒙巴頓只好以命令的形式解除了吉法德的職務。

  且說牟田口中將的兩個師團形成了對英帕爾的南北夾擊態勢后,5月上旬,牟田口決定主攻方向完全集中在第33師團一個方面。他從山本支隊調來坦克和重炮聯隊,又從新編入的第53師團調來兩個步兵大隊增援,并親臨第33師團指揮戰斗。日軍在這個方向的主要對手是英印第20師和第17師。

  英印第17師自甩開日軍第33師團的圍追堵截后,龐大的車隊向著英帕爾前進。田中信男師團長對該師迅猛追擊,但是,每一次接触都被打退。英印士兵終于在4月5日進入英帕爾,而在整個行進過程中,他們的補給品完全是由空投提供的。英印第20師也与此前后,成功地從達木和加包山谷的盡頭,邊戰邊撤到英帕爾平原,該師的兩個旅駐守在帕萊爾的前面,封鎖通往英帕爾的東南方進路,而第3個旅則駐在英帕爾作為預備隊。

  進攻剛開始,日軍就派出重兵向北穿插,占領了一個坐落于伊里爾峽谷和英帕爾—科希馬公路之間叢林密布的突出山頭。英印第5師赶緊前來助戰。一場從4月中旬延續到5月初的激烈戰斗,就是在這座具有威脅性的突出陣地上進行的。最后,日軍在這座可借以監視整個英帕爾平原的突出山頭的南端被擊退了。同時,在帕萊爾公路的入口處,英印第20師的官兵也已占了日軍精銳叢林部隊的上風;那儿的地勢峻岭起伏,深谷交錯,濃密的叢林綠蔭層層覆蓋。在這一片綿延25英里的崎嶇地區內,只有英印第20師的兩個旅兵力,所以要构成一條連續防線是不可能的。于是,英印軍就在這一帶构筑了一系列切斷公路入口處的大小通路和帕萊爾公路本身的工事,同時分兵把守備制高點。在防區內,英印軍不斷派出戰斗巡邏隊攔截日軍的滲透部隊,因而從4月初開始,叢林中就一直未停止過肉搏戰。牟田口中將在他的作戰地圖上把帕萊爾公路上的謝阿姆山口標為一個具有決定意義的突破口,蒙巴頓也几次電令斯利姆中將轉告那里的部隊,一定要死死守住。4月10日,日軍集中坦克和重炮向山口發起攻擊;11日,英印軍被迫退守直接俯瞰著公路干線的坦努帕爾。盡管他們展開勇猛反擊,將日軍逐退,然而,5天以后,日軍調來大量增援部隊進行反扑,終于在由缺乏戰斗經驗的印度士兵扼守的薄弱環節上打開了缺口。

  牟田口意識到這是奪取胜利的好机會,于是逐漸加強攻勢。4月19日夜間,山本支隊的所有坦克連續3次發動猛攻,但均被粉碎。然而在22日,日軍還是終于楔入英印軍的陣地。5月8日,日軍又多次企圖擴大占領帕萊爾公路入口處周圍一帶的山地,但都被英印第17師的一個旅擋住。然而,牟田口卻認為胜利已經在望,攻進英帕爾已在指顧之間。他又調集了一批增援部隊,企圖在坦努帕爾突破防線。經過一連几夜的瘋狂進攻,日軍取得了一些胜利,英印軍的防線被迫后撤。無可否認,此時日軍已接近于突破對方的防線。但是,12日在空軍的配合下,英印部隊在一次反擊戰中,又收复了大部分丟失的陣地。隨后,蒙巴頓指示斯康斯軍長,把第20師遭到嚴重減員的一些部隊撤出戰斗,而將該軍兵員足額的第23師派去接防。危机過去了,戰線又一次穩定下來。

  与此同時,沿鐵定公路及周圍地區和錫爾恰爾一比申普爾小道一帶的戰斗也進入了最高潮。日軍敢死隊在一次夜襲中,成功地炸毀了一座山澗之上連接小道的吊橋。接著,又以一個旅團的兵力攻打比申普爾。斯康斯軍長不得不把第17英印師的部分部隊從英帕爾調來。4月19日,這部分增援部隊在千鈞一發之際及時到達,在比申普爾西北与敵展開激戰,并將其阻擊住。

  4月末,日軍該旅團又在比申普爾南面展開進攻,并在一些地段取得突破。進攻中,該旅團投入了全部兵力,動用了全部輕重武器,甚至出動一批零式戰斗机輪番掃射,但是,它們很快被蒙巴頓的空軍抑制住。這時,該戰線還破天荒地出現了几起日本士兵過來投誠的事件。他們供認,作戰頑強的日第33師團一個前鋒聯隊的3000人中,已有2000多人傷亡。然而,也有跡象表明,具有相當規模的日軍部隊,正向這里赶來增援,英帕爾以南地區的局勢仍不容樂觀。

  其實,當比申普爾的戰斗趨于激化時,日軍就從原來進攻科,希馬的部隊中調來一些強大的戰斗部隊。這也正中蒙巴頓的下怀他認為英帕爾戰役主要不應在英帕爾打,那里的地形不利于防御者,而應把日軍遠遠地從离英帕爾近在咫尺的比辛布爾和帕萊爾逐步向南吸引。在日軍沿英帕爾公路南下途中,他們占領了設在康拉頓比的英第14集團軍的一個補給站。日軍在那里遭到了擁有坦克支援的第17英印師一個旅的攻擊。5月中旬,該旅開始包圍康拉頓比,這時,已經由蒙巴頓從若開地區空運到英帕爾前線的第5英印師前來接替該旅,后者就轉而投入比申普爾戰斗。第5英印師得到第7英印師(該師也從若開地區空運到英帕爾前線)的增援,發起一次堅決有力的進攻,于5月21日几乎完整無損地奪回了該補給站。

  雨季到來了,飄潑似的陣雨越下越猛,也越來越頻繁,地面逐漸變得泥滑難行。由于日軍几乎沒有空投力量,只得靠叢林中的小道進行陸路運送補給,在盟軍空軍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能從緬甸后方運到前線的物資微乎其微,日軍官兵僅以在當地搶奪來的一些稻谷充饑,而在居民稀少的地區則只能靠野菜和逮住的野獸填一下肚皮。況且為避免盟軍飛机轟炸掃射,在天气晴朗的時候不僅不能舉炊,甚至也不敢晾晒一下衣物。看來,蒙巴頓關于雨季作戰有利于盟軍的觀點得到了證實。蒙巴頓認為,除非日軍能在最后的全面出擊中大獲全胜,否則,雨季的陣陣雷鳴就預告了對方的失敗。在他看來,這場挫敗了敵人企圖的大規模消耗戰,已接近尾聲。在每條可能前進的道路上,日軍都被擋住了。他的司令部開始制定自己的進攻計划,不但打算解除英帕爾之圍,而且還准備全殲牟田口中將的日本第15軍。

  蒙巴頓受傷的眼睛直到4月底才有所好轉。這期間,眼傷帶來的疼痛和不便,并且還要時常到難于行動而又充滿危險的戰地四處奔波,再加上對戰役結局的擔心,使他看上去有些憔悴。雖然他的朋友、緬甸流亡總督多爾曼·史密斯認為蒙巴頓“仍充滿了自信”,但韋維爾總督卻感到,“在日本人的問題上,以及在和倫敦及美國人的交往中,蒙巴頓已經失去了昔日的那种似乎是漫不經心的自信”。諾埃爾·科沃德在英帕爾戰役最激烈的時候曾和蒙巴頓在一起,他在蒙巴頓飽經日晒和充滿熱情的臉膛儿后面“覺察到了他眼中的一絲緊張”。

  盡管從總的態勢看,英印軍隊在英帕爾方面還處于守勢,但蒙巴頓和斯利姆還是開始著手反擊了。第一次主動進攻實際上是在5月15日開始的。那天,英印第17師的第48旅楔入日第33師團的后方,并在鐵定一英帕爾公路上第33號里程碑處修筑起工事。日軍暴跳如雷,把一切可用的部隊包括后勤部隊都一股又一股地投入了反扑。4天以后,日第15師團也上來一部分加入反扑,但還是被擊退了。隨后,英印第48旅向北推進到莫伊朗,他們經過激烈的戰斗,在那儿設下了另一個立足點,威脅著日軍第33師團的后路。

  6月初,日本駐緬方面軍司令河邊正三帶病視察了帕萊爾第33師團陣地,听取了師團長田中信男的戰況匯報,并親自向他宣布東京大本營將他由少將晉銜為中將的提升命令。歸途于6月5日在東枝會見了牟田口軍司令官。河邊正三認為本次戰役已呈膠著狀態,沒有什么獲胜的希望,繼續拖下去只會給日軍帶來不利。牟田口則態度堅決地說:“英帕爾之戰關系重大,決不能半途而廢!方面軍司令官閣下,應支持我們繼續進行下去。”

  河邊正三,是日本陸軍中軍人兼政客、處事圓滑的人物。他早先是大正天皇的御前侍衛官,后來又做過昭和天皇的軍事幕僚,同時也是一名頗有造詣的棋士。從內心講,他不大看得慣那些咄咄逼人的少壯派軍官,認為他們閱世淺,晉升快,并且總在露骨地覬覦更高的地位。但是,在此帝國前途不妙、人心已愈來愈渙散的時刻,又不能不依賴這批戰意堅決的少壯派將領來苦撐局面,再說牟田口還是東條英机賞識的人物,他不能不考慮到這一點。于是,還是同意牟田口把英帕爾之戰繼續打下去。

  帕萊爾在英帕爾的東南方向,是牟田口主攻部隊的集結出發地域。為了再盡最后一次努力,牟田口決定變更主攻正面,向英帕爾以北迂回,企圖從北面打入英帕爾。雨季已真正開始了,傾盆大雨沖刷著大地,小徑車道變成了溜滑難行的泥漿帶,叢林就像一座蒸汽彌漫的綠色地獄。日軍穿過尸体狼藉、散發著惡臭的叢林向前推進。6月10日,日軍与英印第20師在叢林里迎面相遇,隨即展開了殘酷的拉鋸戰。由于日第33團連續几個月的苦戰,全部馱牛和大部馱馬已經累病而死,或被當作充饑物吃掉,靠人背肩扛的彈藥已經几乎用盡,官兵們在“武士道”精神的支撐下,在叢林里一面和饑餓、疾病搏斗,一面在連綿的陰雨中作決死的戰斗。至22日,竟奇跡般地突破了英印軍隊的堵截,沖出了叢林,打到了英帕爾的邊緣。日軍官兵們,“遙望英帕爾市街,祈禱著作戰成功”。

  但是,此時的日軍第33師團和配署的第15師一部,已精疲力竭如強弩之末,它們的實際戰斗力与當初渡過親敦江進入印度時相比,下降到30%以下,沒有力量再進攻了,更沒有擊退對方的反攻之力。它們在英帕爾平原的邊緣地帶正面臨著潰滅的危机。

  這就是牟田口廉也中將有勇無謀的冒險結果。如果一支軍隊經過一系列苦戰,面臨的卻是上門去送死,或者潰逃,那么又何必派去呢?他低估了對手的軍事和物質實力,過于相信精神的力量。這一點,他沒有英國人穩健。蒙巴頓注意提高部隊的士气,更注意物資、器材和技術方面的東西。而且,無論是前次若開戰役,還是這次英帕爾之戰,英印軍的基本態勢是“以守待攻”,起初雖然被動,卻不失戰略上的穩健之舉。按照西方人的觀點,戰斗的胜負取決于后勤補給。此話是有道理的。當英印士兵打仗時能得到充足的彈藥、食物、甜酒甚至換洗的襯衣,而日軍士兵卻啃野菜、嚼稻谷;當英印第17師的一個營重新占領吐特姆以掩護師主力向英帕爾撤退,而在吐特姆遭包圍時,士兵們在高地上唇干舌焦、口渴如焚,又找不到水源,蒙巴頓立即命令空軍不惜一切代价去空投貯水袋,士兵們感到上級是惦念他們的,從而頑強地堅守在那里。忍饑挨餓的日本下層官兵得不到自己上級的關怀,牟田口也沒有辦法解決部隊的給養供應,僅靠執行紀律和精神力量來支撐起來的士气,是維持不了多久的。他的第31師團在科希馬前線,果然出了問題,此處暫且不表。

  單說日軍抵進到英帕爾平原的邊緣地帶,英軍早已有所准備。此前,那里所有的后勤部隊和皇家空軍地勤人員都接到蒙巴頓司令部的通知,要仿照若開戰役中的后勤掩蔽所的模式,由駐英帕爾平原內的各單位,分別用坦克和鐵絲网建成起一處處環形工事,等待日軍來自投火网。不過,已經被打得殘缺不全的日軍第33師團确實再也無力進攻了,田中信男中將默默地等待著牟田口軍司令官撤退的決斷。而蒙巴頓和斯利姆中將,也忙于調兵遣將,在嚴陣以待的同時,部署著展開反擊的方案。英帕爾正面的戰事,暫時平息了下來。

  通常所說的英帕爾戰役,除圍繞英帕爾一地進行的一系列戰斗外,還包括在英帕爾以北的科希馬和烏科魯爾地區英日雙方展開的激烈戰斗。那里的攻防戰是整個英帕爾戰役的一個組成部分,并且是与英帕爾方面的戰火几乎同時點燃的,欲知詳細情況,且看下章分說。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