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克里米亞美如畫,德軍鐵蹄來踐踏; 皮里柯普和依雄,士兵尸骨埋地峽。 曼施坦因忐忑不安地接過了電話听筒。線路的那一端清晰地傳來他的老朋友布歇上將的聲音,他把一個命令在電話中宣讀給曼施坦因听: “陸軍總部電諭:第56裝甲軍軍長步兵二級上將曼施坦因應立即前往德軍南方集團軍總部報道,并接任第11軍團司令的職務。” 宣讀完命令之后,布歇將軍向曼施坦因表示了祝賀。由于激動,布歇后面的話曼施坦因已經听不太清楚了。 曼施坦因此刻覺得心情既愉快又驕傲:“從此以后我就可以率領一個軍團獨當一面了,”他几乎脫口而出,“一個軍官能當上軍團司令,即使是他戎馬生涯的頂點也足夠了。” 曼施坦因高興的原因還有一個,原來南方集團軍總司令正好是波蘭戰役期間他的老上級倫德斯特陸軍元帥。他們彼此都十分了解和熟悉。 第二天清早,曼施坦因就向他所轄的各師告別,可惜只能用電話,外面的大雨還在不停地下著。第56裝甲軍軍部的參謀人員為他們的前軍長舉行了一個簡短而熱烈的歡送儀式。曼施坦因在祝酒時對第56裝甲軍所屬的全体官兵深致謝忱,因為在過去的几個月中,全軍各師已經形成了一個整体。他尤其強調了軍部參謀人員的高效率工作,使得他這位軍長能夠順利地實施指揮: “這三個月中,我与你們共同生活在一起,共患難也共享成功的喜悅。升任軍團司令固然是一件愉快的事,但我卻深知,在軍人生活中,最滿意的階段也許從此不會再有了。 在這三個月之中,本軍的長驅直入,真可以說是把一個指揮官的夢想都達到了。這种生活的經驗也許今后不會再有了。离開你們使我內心感到悲傷。我尤其感謝你,艾爾費德上校,你是一個經驗丰富冷靜超群的好顧問,我也同時感謝軍部其他人員,你們也是非常杰出的。” 9月13日,曼施坦因又冒雨到第16軍團司令部,正式向兵團司令布歇上將告別,隨后只帶了副官斯皮赫特和駕駛兵納格爾,前去蘇聯黑海沿岸接任德軍南方集團軍第11軍司令之職。 1941年9月中旬,曼施坦因動身前往德軍第11軍團所在地:黑海岸上的尼柯拉夫。第11軍團隸屬德軍南方集團軍,這個軍團的前任司令舒貝特不久前陣亡。一路上,曼施坦因和他的隨從欣賞了沿途美麗的景色。 車窗外的景色單調而缺少變化,只看到過一條小河,它的河床在炎熱夏天中會完全干涸,形成有坡度的峽谷。雖然如此,俄羅斯大草原單調的景色卻也別具特色,每個初到這里的人都會為這种廣袤無垠的壯美所迷惑,也可以使人們在這种寬廣中感覺到自己的渺小。 一路上,駕駛兵納格爾僅僅憑著羅盤的定向,駕駛著車子一走就是几個鐘點,中途的地形是一點起伏變化都沒有,而且也看不到人煙。遙遠的地平線神秘莫測,也許在它后面就是天堂,可是行行重行行,天堂卻永遠達不到。路上只有稀疏的電線杆增添一些人類活動的痕跡。可是在日落時分,俄羅斯大草原卻變得光輝奪目,气象万千。 偶爾能遇到了一些起著德國名字的俄國村落,周圍有著丰富的果園,其建筑良好的石質建筑足以表示其過去的繁榮。這里的居民還說著純粹的德國話,但几乎全是老人、婦女和儿童,青壯年男丁都被俄國人充軍或者修工事去了。 1941年9月17日,曼施坦因到達了尼柯拉夫的第11軍團司令部,接管其指揮權。該司令部恰好設在布洛河口上的原蘇聯海軍基地中。 第11軍團的前任司令舒貝特上將在曼施坦因到達這里的前一天,已經安葬在尼柯拉夫城中。這位倒霉的上將在視察前線時座机誤落在蘇軍所布的雷區之中,他和他的飛机駕駛員都同時被炸送命。 第11軍團司令部的參謀人員在參謀長沃勒爾將軍的率領下,冷淡而不失禮貌地迎接了這位新上任的司令官,可能是剛剛舉行完葬禮,還沒有從悲痛之中恢复過來的緣故。曼施坦因對他們的冷淡表示了同情与理解,他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喜歡上他們的新司令的。 曼施坦因對自己的這一新職務感到奇怪,他指揮的第11軍團名義上是軍團,實際只是被擴大了的軍而已,而且除了德軍第11軍團之外,還要兼管羅馬尼亞第3軍團。由于复雜的政治原因,這個地區的指揮体系很复雜。名義上的指揮權是由羅馬尼亞國家元首安東尼斯庫元帥負責,由他在形式上指揮羅馬尼亞第3、第4兩個軍團和德國的第11軍團。 曼施坦因到達不久,這种情況又完全變了,安東尼斯庫只直接指揮羅馬尼亞第4軍團,該部奉命進攻敖德薩。至于羅馬尼亞第3軍團,則受德軍第11軍團指揮,并直接接受倫德斯特的南方集團軍總部的命令。 要一個軍團司令部除了指揮本軍團外,還要同時控制另一個盟國的軍團,确實給曼施坦因出了很多難題。這兩個軍團的組織、訓練、軍事素質和指揮方面都存在著相當大的差异,盡管在羅馬尼亞軍團的師一級單位中都駐有德軍的聯絡組。 羅馬尼亞第3軍團的司令是杜米特里斯庫將軍。這個軍團与德國陸軍相比有著相當多的弱點,士兵差不多都是農民出身,雖然在物質上要求很低,而且作戰也很勇敢,但教育水平太低。所以要把他們訓練成一個具有思想能力、能夠個別作戰的戰士,通常都會感到很困難。他們沒有一個合乎標准的士官階層,其中有些日耳曼人雖然能力稍稍高一點,但羅馬尼亞的民族偏見卻使他們很難得以晉升。結果祖籍日耳曼的羅馬尼亞軍人都設法想轉入德軍服役,當德國陸軍奉命不准收容他們時,他們又都轉入德國的党衛軍中。 羅馬尼亞軍隊內部不僅沒有一個合适的士官團,就連很多高級和中級軍官的訓練水平也不高,盡管安東尼斯庫元帥對德國言听計從,也還是不能彌補其軍隊戰斗能力上的差距。他們還沒有戰爭經驗,所受的戰斗訓練完全不合于現代戰爭的要求,他們的訓練方法,一直受法國人的影響,跳不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圈子。他們的武器裝備相當陳舊過時,所以當遇到蘇軍坦克的攻擊時,很難守得住陣地。德軍必須拉他們一把。 羅馬尼亞軍隊還有一個弱點,這就是他們對俄國人具有一种天然的敬畏心理,并且很容易由敬畏轉入恐懼。保加利亞人和塞爾維亞人也是如此。任何對俄國的戰爭如果牽扯到東南歐民族,也會与前者有相似的情況。 在正式指揮羅馬尼亞軍隊作戰之前,第11軍團的參謀人員就告訴曼施坦因:一旦受到蘇軍強有力的攻擊,羅馬尼亞第3軍團就會喪失戰斗能力,而且只有用德軍為骨干來增強之后,才适合于防御作戰。 曼施坦因新指揮的第11軍團擺在德軍南方集團軍正面最南側。在作戰處長的陪同下,曼施坦因視察了戰區的地形。剛剛离開俄羅斯北部的森林地區的曼施坦因,簡直為眼前的俄羅斯大草原壯麗的景色所陶醉,使他感触更深的是,在北方集團軍森林沼澤地帶無所用其長的坦克部隊,在這里卻是一個理想的施展場所。他現在發現自己站在一個巨大的草原之上,那几乎是毫無任何天然障礙物的存在,盡管也不能提供任何掩蔽,那卻是一個運用坦克的理想之地。但這种熱情很快就消退下來,他所指揮的第11軍團編成內,并無坦克部隊。 第11軍團除了要繼續追擊向東撤退的蘇軍之外,還必須攻占克里米亞,而且統帥部命令第11軍團,要把攻占克里米亞的任務放在优先的位置上考慮。攻占了克里米亞,將對把土耳其拉到德國一方大有好處。另一個更迫切的理由是,蘇軍設在克里米亞的空軍基地對于羅馬尼亞油田构成了巨大的威脅,羅馬尼亞油田對德國的戰時經濟有著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德國裝甲兵血液的來源之一,元首希特勒對此特別重視。攻陷克里米亞之后,第11軍團的山地部隊將越過刻赤海峽進軍高加索,加強德軍進攻羅斯托夫的兵力。 曼施坦因手中的兵力,除了羅馬尼亞第3軍團之外,現有三個軍,分別是沙爾穆茲將軍指揮的第30軍(下轄第72、第22步兵師以及党衛軍“希特勒生活標准師”),庫比勒將軍指揮的第49山地軍(下轄170步兵師和第1、第4山地師)和由漢森將軍指揮的第54軍,另一個將要加強第11軍團的第50步兵師也正從希腊赶來。第11軍團的戰線已經推至聶泊河附近,其中第30軍下屬的第22步兵師已經越過了聶泊河;漢森將軍的第54軍也直插克里米亞的門戶——皮里柯普地峽。 羅馬尼亞第3軍團下轄一個山地軍和一個騎兵軍,仍然留在聶泊河以西休整。要想攻克克里米亞,需要遠比第54軍更為強大的兵力,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蘇軍有三個師經由聶泊河逃入這個地峽,不久情報證實在這一地區不只有三個師,而至少有六個師,而且從海上還不斷有防御敖德薩的蘇軍調來。 克里米亞是一塊馬鈴薯形半島,与大陸之間,被一個叫做“懶海”分割著。“懶海”雖名為海,實際上只是一片泥泞的沼澤,步兵几乎不能通過,又因為它太淺,船只也不行。克里米亞有兩個門戶,在西面為皮里柯普地峽,在東面為格尼齊斯克以西的一個陸地頸部,這個頸部是如此的狹窄,只能容納一條棧橋和一條火車鐵軌。皮里柯普地峽,也不過有5英里寬,未來的攻擊必須是純粹正面的,地峽的兩側是海,所以全面的攻擊是完全不可能的。此外蘇軍在這個地峽早已經修建了堅固的野戰防御工事,地峽的正中央,橫亙著一道壕溝,深達50英尺,在上一個世紀克里米亞還是一個古戰場。 一旦突破了皮里柯普地峽之后,在依雄以南又會遇到一個瓶頸地帶,這個地帶有許多咸水湖,能過人的路其寬度不足兩英里。 德軍在未來的攻勢中不占有地利,而蘇軍又有空中优勢,注定了這場戰斗的艱苦。為了迅速占領克里米亞,曼施坦因下令從正在向東追擊蘇軍的德軍中抽回強大的兵力。他的這一招是相當冒險的,東面的蘇軍可能會停止退卻并發動反攻。 不僅如此,曼施坦因還把第11軍團中所能動用的炮兵、工兵和高射炮兵,都完全撥給擔任主攻任務的第54軍。此外,又命令第50步兵師從后方位置上前進,用在第二階段攻克依雄地峽的戰斗。把第39山地軍用在第三波,攻克這兩個地峽之后,掃蕩整個克里米亞。克里米亞南部的山地,正好合這個山地軍的口味。 突入這兩道防線之后,就迅速投入摩托化單位奇襲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為此,第54軍突前攻擊時,党衛軍“希特勒生活標准師”就應該隨后跟進。 第11軍團的東面防御,將由第22師和羅馬尼亞第3軍團擔當,為此,曼施坦因特地把羅馬尼亞第3軍團的杜米特里斯庫將軍找來,向他交待了任務。 由于補給上的困難,第54軍對皮里柯普地峽的攻擊一直拖到9月24日才完成。東面的壓力減輕之后,正在潰退的蘇軍果然停止了撤退,沿聶泊河灣一線构筑了陣地。從東面抽回德軍第39山地軍之后,曼施坦因命令留下的德軍部隊与羅馬尼亞第3軍團混合編組,以求使冒險程度減少到最低限度。南部的羅馬尼亞騎兵軍被并入了德軍第30軍中,而在北部的德軍第170步兵師,皆并入羅馬尼亞軍中,以加強羅馬尼亞的山地部隊。。 9月24日上午,曼施坦因命令第54軍開始進攻皮里克普地峽,雖然動用了軍團的全部火炮轟擊蘇軍防線,但主攻的德軍第45步兵師和第73步兵師還是頗為艱苦,他們要在驕陽的照耀下越過鹽質的草原,上面無水也無掩蔽。蘇軍已經把地峽變成了一個縱深達10英里的堅強防御体系,每一條塹壕每一個堡壘都寸土必爭。 經過巨大的傷亡,第54軍于兩天之后占領了皮里柯普地峽,又經過了三天的苦戰,肅清了這一地區內的其他蘇軍,沖入了比較開闊的地區。蘇軍退到了依雄地峽。德軍俘虜了約1万名蘇軍、112輛坦克和135門火炮,德軍也蒙受了相當大的損失。而前面依雄地峽依然阻塞在那里。 曼施坦因的原定計划,是准備在這個時候把德軍山地軍和党衛軍投入戰斗。但9月26日,蘇軍用兩個新的軍團——第18和第9軍團,共轄12個師,向德軍第11軍團的東側防御正面發起了反攻。德軍的第30軍還能抵擋一陣,但羅馬尼亞第3軍團的防御地區卻被突破,蘇軍在這里撕開了一個寬10英里的缺口,該部兵力損失大半。曼施坦因只好讓本已經調走的德軍第39山地軍再調轉頭來,以穩定羅馬尼亞第3軍團的防線。不久,曼施坦因又失去了唯一可用的快速部隊,統帥部命令將党衛軍的那個摩托化師調給第1裝甲兵團,以便參加攻擊羅斯托夫。因此曼施坦因無法擴張在地峽上的戰果。 為了指揮兩個方面的戰斗,第11軍團司令部于9月21日在羅格斯克大草原中的阿斯卡尼亞設立了一個戰術性指揮所,那里原來是一個德國人的農庄,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集体農場,所有的建筑物都已經殘破不堪,蘇軍在撤退時把石油倒在堆積如山的小麥上面,縱火焚燒,大火燒了几個星期之久。 德軍前線的情況日趨嚴重,曼施坦因不得不于9月29日把他的指揮部前移,這樣可以預防下級部隊指揮部過早地向后移動,影響前線部隊的士气。在那時,他阻止了羅馬尼亞指揮官的后退。第39山地軍也向突入羅馬尼亞陣地的蘇軍發動了反擊,穩住了這里的陣地。 由于蘇軍把主要兵力用在了牽制第11軍團進攻克里米亞上,10月1日,克萊斯特將軍的第1裝甲兵團在聶泊羅彼托夫斯克的渡口,突破了蘇軍聶3AM防線的北翼。現在曼施坦因正面的壓力開始減輕。10月1日,德軍第30軍和羅馬尼亞第3軍團也開始轉入攻勢,他們与第1裝甲兵團的合作,用了几天的時間包圍和殲滅了蘇軍的大部,俘虜蘇軍6.5万人,坦克125輛,火炮500多門。 這次會戰之后,第11軍團的第49山地軍和党衛軍摩托化師正式調到了德軍第1裝甲兵團。曼施坦因只好使用剩下的兩個軍實施對克里米亞的進攻。其中,第30軍下轄第22、第72和第170等3個步兵師;第54軍下轄第46、第73和第53等3個步兵師。 羅馬尼亞第3軍團也回歸其元首安東尼斯庫元帥指揮,負責黑海和艾左夫海的防御。通過曼施坦因与安東尼斯庫的交涉,他同意把一個羅馬尼亞山地軍(下轄1個騎兵旅和1個山地旅)交給曼施坦因指揮,隨隊進入克里米亞。 元首已經等得不耐煩了,一再來電催促第11軍團把兩個軍其中的一個軍越過刻赤海峽進攻庫班半島。曼施坦因回复元首,說元首可能對蘇軍目前的實力和守衛克里米亞半島的決心認識不夠。他告訴元首,蘇軍甚至會放棄敖德薩而為這一半島苦戰到底。只要蘇軍在克里米亞還有一個支撐點,那么第11軍團就不能安然地將其中的一個軍按照統帥部的意圖,通過刻赤運到庫班去。于是,曼施坦因趁机要求元首希特勒再給第11軍團增加一個軍。希特勒答應了這一要求,几個星期之內,德軍第42軍、第132和第24步兵師調來歸第11軍團指揮。 擺在曼施坦因眼前的問題還是如何打開依雄地峽。雙方軍隊的數量上,防守的蘇軍享有优勢。第11軍團只有6個師,而蘇軍則有8個步兵師和4個騎兵師。自從10月16日起,蘇軍又撤出了敖德薩——直到目前為止,羅馬尼亞第4軍團還在那里久攻不克——并把守軍從海上送往克里米亞增援。雖然德國空軍宣稱已經炸沉了3·2万吨的蘇軍運輸船只,可從敖德薩撤出的蘇軍運輸船隊,依然源源不斷地把援軍送過來。 曼施坦因手中所握的唯一优勢是德軍炮兵,其素質要明顯高于蘇軍,能夠對于攻擊中的步兵給予有效的支援。但蘇軍的海岸防御炮,卻可以從克里米亞西北岸和“懶海”南岸轟擊德軍,德軍的炮火無法摧毀他們。此外,蘇軍有充足的裝甲兵力可供反攻之用,而德軍卻一輛坦克也沒有。只有裝甲突擊炮來支援步兵。 尤其是曼施坦因還不能使用奇襲,這是他慣用的戰術,來減輕德軍士兵的傷亡。蘇軍等在德軍的必經之路上,憑借构筑良好的野戰防御工事,沒有側擊的可能,只能沿著中間為狹窄的湖沼隔開的地帶作純粹的正面攻擊。 由于攻擊地域狹窄,第11軍團開始只投入了第53軍的三個師,第30軍只好等取得了進展之后,有了空間,方能插入。 依雄地峽中的鹽質草原,平坦得像鍋底一樣,上面几乎沒有一株植物可供德軍士兵作掩護之用。制空權也在蘇軍的控制之下,紅軍的戰斗机和戰斗轟炸机對地面上任何看得見的德軍目標,都不斷地加以俯沖攻擊。不僅是前線步兵和野戰炮兵必須挖掘工事,戰斗地區后方的車輛和馬匹都要挖掘工事以避免攻擊。德軍的高射炮都不敢還擊,否則就有立即被炸毀的可能。直到攻勢的最后階段,德軍調來了戰斗机群來協助陸軍作戰之后,蘇聯空軍才算是有所顧忌——那也只是在白天,在夜間德國戰斗机是愛莫能助, 曼施坦因對德軍戰斗力急劇衰減感到惊慌。參加攻擊的各師都作出了慘重的代价,到了10月25日,似乎成了強弩之末。德軍有一個師的師長早已兩次報告他所指揮的各團是筋疲力盡了。戰斗的胜負好像是擺在刺刀邊緣上,在這個時候,就要看攻擊者是否有足夠堅強的意志,能把忍耐力發展到最高限度,以克服防御者的抵抗。 結果還是蘇軍最先頂不住了。再經過一天的苦戰,10月27日,德軍終于取得了最后的成功。10月28日,經過10天的苦戰,蘇軍防御完全崩潰,德軍第11軍團開始轉入追擊。 1941年11月16日,德軍猛烈的追擊結束,除了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地區以外,全部克里米亞都已經落入了德軍手中。第11軍團的6個師已經擊潰了蘇軍的兩個軍團(計12個步兵師和4個騎兵師)中的大部,蘇軍的20万守軍中,至少有10万人作了德軍的俘虜,德軍還繳獲了700門火炮和160輛坦克。那些逃入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和渡過刻赤海峽的蘇軍殘部,丟棄了他們所有的重武器。但蘇軍由于享有制海權,從海上運來的武器又重新武裝了這些逃入要塞的蘇軍殘部。 在克里米亞半島取得了初步胜利之后,曼施坦因把他的軍團司令部搬進了克里米亞境內的一座較大城鎮——齊門費羅普,而曼施坦因自己則帶著副官和几個參謀移駐城北的一個村落——查拉布斯,這是一個小農庄。副官為他的居室特地從齊門費羅普城中找一些舒适的用具。 直到1942年8月間為止,除了短期的到過刻赤前線和塞瓦斯托波爾前線之外,曼施坦因几乎一直都住在這里。在過慣了游牧式的生活以后,這种定居的生活對他們來說,完全是一种享受。 居住在這里的時候,曼施坦因總在思考著一個問題,指揮一個軍團的人,是這個軍團的最高裁判者,最困難的是要他批准一個死刑的宣判。一方面維持紀律是他的職責,而為了部隊本身的利益,對于違法犯紀的人也有嚴刑峻罰的必要。戰爭中每天都可以使上万人喪失生命,可在戰場上的光榮殉國与被自己的長官執行槍決,卻是有很大的區別。 當一個軍人作了某种卑劣的行為,使整個陸軍的榮譽都為之蒙羞,或者是使其同胞因而喪失生命,這時他是罪有應得的,難逃一死。 每逢要批准死刑判決書時,曼施坦因總要親自把所有的檔案都仔細研究一遍,然后再作決定。還是在第56裝甲軍的時候,他手下有兩個德軍士兵曾經奸殺了一個老婦人,被判處死刑。還有一种情況,本該判處死刑,但曼施坦因卻筆下超生:有一個曾經在波蘭戰役中獲得十字勳章的士兵,在負傷出院之后,就被分配到一個陌生的机關槍班,當他到達的第一天,班中的全体就都戰死了,他也神經錯亂并當了逃兵。依照軍法,他是應該判處死刑的,但他的情節有可被原諒之處。曼施坦因本人也不能立即取消軍事法庭的審判,所以就建議這個士兵所在團的團長,把死刑延緩一個月再執行。假如這個士兵在一個月之內能夠將功折罪,就取消死刑宣判。假如沒有改觀,則再執行死刑不遲。在所有被緩刑者中,只有一個是逃到蘇軍去了,所有其他的人,不是立有戰功而贖罪,就是戰死在沙場上了。 現在,第11軍團的任務就是攻克蘇軍在克里米亞的最后据點塞瓦斯托波爾,這個進攻開始越早,成功机會也就越大,因為蘇軍正不斷從海上增援這個堡壘。 依照曼施坦因的測算,進攻部隊的調動和彈藥的儲備應在11月27日或者28日全部完成,所以他把這一天定為發動攻擊的最后時限。 不知攻勢能否如期發動,且听下章分解。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