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二十章 逞口舌希魔見疑


     第六軍團全被殲,司令發來絕命電;
     東方戰線大撤退,改換名稱再苟延。

  在營救第6軍團的德軍裝甲部隊退回去的時候,曼施坦因本來估計蘇軍就要對包圍圈中的德軍動手,可是事實并非如此。

  在1942年12月底和1943年工月初的時候,斯大林格勒戰線除了雙方局部的攻擊之外,第6軍團的正面還是相當的平靜無事。一方面,蘇軍正在積累攻擊斯大林格勒所需的彈藥,另一方面,蘇軍統帥部還有更大的胃口:以被圍的德軍第6軍團為誘餌,吸引德軍東戰場的兵力,調集兵力先求殲滅德軍第4裝甲軍團。

  1943年1月8日,包圍圈內的保盧斯派胡比將軍晉見希特勒,順便到頓河集團軍總部匯報。胡比將軍告訴曼施坦因,包圍圈中德軍第6軍團中正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要放手,我會救你們出來!曼施坦因。”并說這句話是集團軍司令官曼施坦因從一封發給第6軍團的電報中,親口許下的諾言。胡比請司令官解釋,因為這与集團軍命令突圍的決定有些自相矛盾。

  曼施坦因不承認自己曾經向被圍部隊提出這樣的諾言,因為這個諾言是他無法兌現的,一定是有人誤傳,也不排除德軍總部那些党棍們的惡意中傷。

  行伍出身的胡比將軍倒是一個直來直去的硬漢,听完曼施坦因的解釋也就釋然了。接著,胡比將軍又向曼施坦因談起了他此次晉見希特勒的經過:他居然敢向希特勒說,他建議希特勒應該把指揮權交給一個軍人去執行——至少在東線上應該如此。

  曼施坦因聞听此言,吃了一惊。自打上次當面向希特勒提出這個問題之后,顯而易見,元首是心存芥蒂的。這次与自己交往甚多的胡比將軍舊事重提,万一希特勒多心,認為胡比更換指揮官的一番言論,是受了自己的指使,那自己的地位也就發發可危了。

  1943年1月9日,經過一番補充的蘇聯紅軍,在發起對第6軍團最后攻擊之前,來了個先禮后兵,向第6軍團招降。保盧斯自己不敢作主,連忙請示希特勒。在希特勒的嚴令之下,這個要求被拒絕了。

  不久,曼施坦因也得知了蘇軍招降的事。

  作為集團軍指揮官,曼施坦因對希特勒的這一命令,倒是很欣賞。他召集了所屬軍團和各軍的指揮官,在集團軍司令部受訓,在整個集團軍中,總有或多或少的人暗地同情保盧斯,認為投降也不失為万一之策。

  受過多年普魯士軍國主義教育的曼施坦因元帥環視著在座的諸位將領:

  “諸位想必已經知道俄國人招降之事,想必也知道元首對此事的態度。我在這里重申我的看法,請諸位牢記:任何軍隊只要有戰斗力余留,就絕對不許投降!

  如果放棄這种精神,軍人作為一种職業也就結束了。只要有戰爭,這种軍人的榮譽觀念就必須維持,即使是毫無希望的戰斗,也不能作為投降的理由。

  如果身為前線的一個指揮官,只要認為他的處境毫無希望時就馬上投降,那么誰也不會贏得一場戰爭了。保盧斯將軍的第6軍團在它未被完全殲滅之前,必須嘗試盡可能的牽制蘇軍的兵力,這种牽制的時限越長,對整個戰爭的貢獻也就越大。”

  曼施坦因隨手拿出情報處長為他早已經准備好的紙條,上面列滿了數字:

  “去年12月初,我們在第6軍團的包圍圈上,共發現了蘇軍60個師或裝甲旅的番號。到了現在,整個頓河集團軍所面對的259個蘇軍戰術單位中,有90個是用來包圍第6軍團的。假如第6軍團在1月9日就投降了,蘇軍的這90個大單位,就會像潮水一樣釋放出來,于是本集團軍的處境就不堪設想了。”

  既然不同意貿然突圍,又不同意投降,看來德軍第6軍團只好在斯大林格勒准備墳場了。

  保盧斯的德軍第6軍團拒絕投降之后,蘇軍就開始從斯大林格勒各方面發起了進攻,猛烈的炮火,大量的坦克,快速的穿插迂回,把包圍圈內的德軍惊得魂飛魄散。

  保盧斯上將在硬撐了三天之后,1943年1月12日,把最后一份表達絕望心情的報告,送到了頓河集團軍總部曼施坦因司令手中。曼施坦因匆匆瀏覽了一下這封電報,命令通信人員立即把這一報告送到陸軍總部。

  保盧斯的電報這樣寫著:

  “盡管我的部隊曾經作英勇的抵抗,但是最近几天來的激戰已經讓蘇軍作了深入的穿透。

  已經沒有預備隊,而且也無法再編成。

  重兵器現在已經喪失了机動性。

  嚴重的損失、再加上嚴寒,已經使德軍部隊的抵抗力相當地降低。假如敵人繼續用現有的兵力進攻,則我軍的防御正面最多只能支持几天,以后的抵抗就只不過是局部的行動而已。”

  天气似乎也在幫了蘇聯人的忙,德軍對包圍圈中不僅空運彈藥不能,而且德國空軍的俯沖轟炸机也不能起飛支援德國守軍的戰斗。

  當日夜間,保盧斯又發來一份情況補充報告,請求曼施坦因再派几個營并攜帶全套兵器,机降在包圍圈內,則還有希望繼續抵抗下去。這份補充報告不禁使曼施坦因与他的參謀長和司令部人員面面相覷:頓河集團軍總部自己也沒有必要的補充兵員了。而且自從德軍第4裝甲軍團停止救援行動以來,也就再沒有把增援兵力送入圍城的理由了。為了提高被包圍德軍的士气,曼施坦因已經說服第6軍團的許多指揮官和參謀人員,在休假屆滿之后,紛紛飛回城內,其中的很多軍官出身名門,如“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后人。

  1943年1月13日。保盧斯的副官貝爾上尉,最后從斯大林格勒的死亡之圈飛出來,并帶出了第6軍團的戰爭日記,來到集團軍總部。貝爾上尉同時帶來了軍團長保盧斯和參謀長希米德將軍的充滿絕望的私人信函。

  1月22日,蘇軍占領了被圍德軍的生命線——古門拉克机場,外界的補給再也無法在包圍圈中著陸了。被分割的德軍同時縮在几個比較堅固的要塞中,負隅頑抗。

  保盧斯再一次請求希特勒,允許他投降。

  此時,曼施坦因也改變了初衷,傾向于同意第6軍團的殘部投降。曼施坦因与希特勒在電話中作了長時間的辯論,力勸希特勒批准投降:

  “是該結束這個英勇戰斗的時候了,我的元首!我認為第6軍團為了牽制蘇軍已經盡了最后的努力,繼續抵抗已經沒有意義了。”

  希特勒仍是不同意投降。他有自己的算盤,他對曼施坦因解釋說,不允許投降,“一來即使包圍圈中的德軍分成几個較小的單位,也還可以抵抗相當長的時間;二來,俄國人根本不會遵守對第6軍團投降后所許下的諾言”。

  當希特勒拒絕了曼施坦因允許第6軍團投降的請求之后,曼施坦因的頭腦中也閃過辭職的念頭。早在1942年圣誕節,希特勒拒絕批准他所提出的准許第6軍團突圍的時候,曼施坦因就起過此念。這個問題一直壓迫著他的良心。

  當時曼施坦因的作戰處長布西上校,代表集團軍司令部全体人員挽留曼施坦因,加之此時辭職有臨陣脫逃之嫌,故曼施坦因沒有再提。

  事后,布西上校曾向第6軍團的工兵指揮官說過:“假使我不是為了部隊的緣故,一再請求他留下來不走,他早向希特勒摜了烏紗帽。”他的話很能代表曼施坦因的性格。

  1月24日,德軍第6軍團的最后日子終于來到了,頓河集團軍司令部已經失去与包圍圈內的所有聯系,盡管曼施坦因守在報話机前喊破了喉嚨,也始終听不到保盧斯的回音,回答他的,只是包圍圈內隱隱傳來蘇軍巨炮的轟鳴聲。

  正在這當口,德軍陸軍參謀總長柴茲勒爾將軍給曼施坦因轉來了第6軍團發給陸軍總部的“絕命之筆”:
     陸軍總部于1月24日曾經收到第6軍團的無線電報,內
   容全文如下:
     要塞只能再守几天,由于沒有補給到達,部隊已經疲憊
   不堪,兵器也都不能移動。最后一個机場的喪失,補給完全
   斷絕。已經沒有据點可以繼續執行死守斯大林格勒的任務。蘇
   軍早已透入很多地點,整個地區因為人員全部陣亡而喪失,盡
   管士兵和軍官的英勇仍未稍減。為了作最后的一擊起見,應
   該命令各單位分組向西南突圍。有一部分人員將可透出,而
   可在敵人后方造成混亂。若不采取行動,則無异于使所有的
   人員同歸于盡,或是被俘,或是死于饑寒。我建議飛出少數
   人員(軍官和士兵都在內),當作未來作戰中的專門人才使用。
   适當的命令也應立即頒發,因為著陸的設備不會存在太久。請
   列舉姓名,當然不包括我在內。
                       保盧斯
   本部已給第6軍團下述的答复:
     “來函敬悉。經再度呈秉之后,元首已作了下述的指示:
      1.關于突圍方面,元首保留最后決定權。必要時再請求。
     2.關于人員的飛出方面,元首在面前不擬考慮。請派員
   來此間再作陳述。我將帶他去見元首。
                   參謀總長 柴茲勒爾

  1943年l月31日,剛剛升任德國陸軍元帥軍銜的第6軍團司令保盧斯和其軍團部人員都作了俘虜。2月1日,當第11軍的殘部也在城北投降的時候,斯大林格勒的戰斗終于結束了。

  被圍的30多万部隊(包括德軍、羅馬尼亞軍隊以及其他軸心國國家的軍隊),落在蘇軍手中的俘虜有9万多人,除了德國空軍事先陸續救出的3万余傷患人員,其余全部死亡。而被俘虜的9万人,能夠熬過俄國寒冷的冬天而活到戰后的,不過是几千人而已。

  沒等斯大林格勒戰場上的硝煙散盡,各地告急的電報,雪片也似地飛向德軍最高統帥部。希特勒為了應付當前的危机,特地派了一架聯絡飛机,于1943年2月6日接曼施坦因到元首大本營去与希特勒親自會晤。

  到机場去迎接信使的時候,曼施坦因不住地猜度,希特勒可能是受了其侍衛長希孟德將軍的影響,才會有今天的這番召見。希孟德將軍于1942年11月底訪問過頓河集團軍司令部,曼施坦因趁机對他講了自己對指導戰爭的看法。

  看得出,希特勒在這次會晤中,也沒有完全從斯大林格勒的陰影中解脫出來。他故作沉痛地對曼施坦因說:

  “我對斯大林格勒的德軍失利應單獨負責!我也許可以責備戈林,怪他對空軍實力作出了夸大的估計,但是他已經被指定為我的繼承人,所以我們不能把斯大林格勒的責任加在他的身上。”

  這一次希特勒居然肯勇于負責,而不去尋找一個替罪羊,總算是難能可貴的。

  在希特勒表白了對斯大林格勒所負責任之后,似乎使曼施坦因很受感動,覺得希特勒還有一些騎士風度。

  在希特勒征詢曼施坦因對東部戰局意見的時候,曼施坦因坦白地對希特勒談了自己的兩點看法。他的主要目的有兩條,其一,說服希特勒同意,放棄頓聶茲盆地。其二,還是最高指揮權的問題老調重彈。

  自從原來的陸軍總司令布勞齊特希被免職之后,希特勒就一直自己兼任陸軍總司令。這也是德國陸軍高級將領時常探討的一個問題。在斯大林格勒的慘敗之后,軍界對希特勒的所作所為頗有微詞,認為悲劇的發生,就是希特勒這种領導方式的后果。

  曼施坦因了解他的元首,知道希特勒肯定不會放棄手中已經取得的權力,便委婉地提出了一個既不影響他威望,而又獲得他滿意的方案,這就是建議希特勒任命一個真正的參謀總長,他應該完全信任他,并給他以适當的權威和責任。

  希特勒對曼施坦因所提的軍事領導權問題,明确地表示了异議。希特勒列舉了過去的軍政部長勃洛姆堡以及陸軍總司令、前几任參謀總長等等,是如何令他失望。接著希特勒又坦白地宣稱,他不可能讓任何人位于戈林的位置之上,因為戈林決不肯接受任何參謀總長的領導。

  對軍事領導的問題,希特勒不肯作絲毫讓步,于是話題只好回到了曼施坦因第一個問題上。曼施坦因把頓河集團軍的現狀和可能遇到的情況,耐心地講給希特勒听:

  “我們的結論是,以德軍的現有的兵力,無論如何都不能守住頓河和頓聶茲地區,不管最高統帥認為其价值是如何之高。如果頓河集團軍抓住這個地區不放手的話,那么頓河集團軍和A集團軍都將与之同歸于盡。反之,若能放棄這一地區,或許可以解除我們面臨的威脅。”

  希特勒回答曼施坦因:“我的元帥,目前您絕對不可能放棄頓聶茲盆地,首先這會影響土耳其追隨我們的態度;其次,我一再強調頓聶茲盆地的煤對于蘇聯和德國雙方的戰爭經濟都十分重要。俄國人只有重新獲得了這些煤,才能維持其鋼鐵生產,并使坦克、火炮和彈藥的產量不至于減少。”

  曼施坦因提醒他的元首:“請元首注意,目前俄國人雖然沒有頓聶茲的煤,但他們仍然能夠生產大量的坦克和彈藥。”

  希特勒狡辯說:“俄國人是僅靠儲存的鋼鐵才能活命的。”

  接著希特勒又搬出了“戰爭經濟”那一套:“假如俄國人不能收回頓聶茲的煤田,就不可能維持其原有煤炭的產量,也就生產不出足夠的對德國發動進攻的坦克和武器彈藥。從這個角度說,阻止他們重新獲得頓聶茲的煤田,也就足以阻止他們發動任何巨大的攻勢了。”

  蘇聯在喪失了頓聶茲盆地的焦煤、鋼鐵以及其他的工業之后,當然會在生產上發生困難,這是誰都不會否認的。而且曼施坦因自己也認為,俄國人1941年損失的大量炮兵,到如今都沒有完全恢复。

  但問題的關鍵不在這里。

  在与希特勒是否應該据守頓聶茲盆地的辯論中,曼施坦因只好打出了所剩的最后一張王牌:在他此次尚未會晤希特勒之前,恰巧德國煤業卡特爾的總經理普萊格爾,曾經造訪了曼施坦因的頓河集團軍司令部。曼施坦因不失時机地向他請教了頓聶茲盆地對于蘇德雙方的戰爭經濟的重要性,普萊格爾向曼施坦因保證說,并不完全如此。在這個盆地中的相當部分,經濟价值并不像人們想象中那么大;那里的煤起碼是不适宜煉焦和供火車頭使用。

  曼施坦因馬上打出了這張王牌。這樣就使希特勒無法在戰爭經濟的立場上來反對撤出那個盆地了。

  如果任何人現在就假定希特勒會承認失敗,那他未免對希特勒的偏執性格估計得過低了。希特勒話鋒一轉,馬上又提到了天气原因,提前轉暖的天气會使路面變得泥泞不堪,不利于蘇聯紅軍大規模机械化部隊的集中。

  的确如此。天气好像是在幫助希特勒說話。在過去的几天之中,气候明顯變暖,頓河和頓聶茲河有提前解凍的跡象;要在往常的每年2月份,极少有這种气候出現。

  似乎溺水者抓住了稻草,希特勒又來了精神,以其滔滔雄辯的口才,力勸曼施坦因撤軍的決心再等几天再下,并像一個星相家那樣肯定:天气將繼續轉暖,解凍的頓河將會构成一個不可越過的障礙物,使得蘇軍在夏季之前都無法進攻。同樣,在這种泥泞的環境下,撤退的德軍裝甲部隊也有陷在泥沼中的可能。

  曼施坦因反對希特勒把整個集團軍的命運寄托在天气的變暖上。如果几天之后,天气又突然變冷又當如何呢!

  情急之余,曼施坦因沖口而出,向他的元首喊道:“我的元首,請不要忘了,凡是想要守住一切的人,往往最后將要喪失一切,這是戰爭中百試不爽的公理。”

  看到自己的元帥是如此的堅持,于是希特勒這才勉強同意頓河集團軍從現有的防線中后撤。

  曼施坦因又提議,鑒于斯大林格勒失敗之后,德軍士气沮喪,最高統帥本人應該到前線上去親自視察一次,或者至少應派參謀總長前往。但希特勒這次無論如何不答應,任何口舌都不能打動他。

  曼施坦因抬頭看了看牆上的挂鐘:這場爭論足足進行了4個小時。看到自己的意圖部分地得以實現,曼施坦因就起身告辭。

  剛剛走到門口,希特勒突然又把他喊了回去。希特勒解釋說:“我對于已經批准的事情,當然不會反悔。不過,我的元帥,我勸您是否能考慮一下,把撤退的事再稍微等候一段時間。假使頓河地區解凍了,那就可以還留在這個地區。”

  曼施坦因仍然堅持撤退的計划不變,唯一作出的讓步就是答應元首,可以等到明天中午回到集團軍總部之后,再下達撤退的命令,而不是今天晚上。

  2月7日中午時分,曼施坦因回到頓河集團軍總部,馬上命令撤退。

  后來曼施坦因才得知,德軍的撤退可以說是恰到好處。初春剛剛解凍的路面的泥泞,并不像元首想象的那樣,對蘇軍坦克部隊起決定性的遲滯作用,這是因為蘇軍的裝甲車輛的履帶經過加寬,越野能力強于德軍。

  斯大林格勒的作戰任務已經失敗,先前給頓河集團軍規定的任務不复存在,故此,頓河集團軍改名為南方集團軍。1943年2月12日夜間,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總部轉移到了查波羅齊。

  沒想到,希特勒本已不答應到集團軍視察,忽然又心血來潮,決定親自到曼施坦因新成立的南方集團軍總部視察。

  曼施坦因固然歡迎最高統帥的御駕親臨,可以讓元首親眼看一看集團軍所處的處境。不過查波羅齊這座巨大的工業城市乃兵家必爭之地,有情報表明,蘇軍有集結兵力,准備向它發起進攻的動向。這樣保證元首的安全自然是非常困難的,況且希特勒還透露了他想在這里多住几天的意圖。

  希特勒帶著約德爾將軍和私人廚師,住進了曼施坦因集團軍的總部內特意為他們准備的房間,曼施坦因動用了几乎可以動用的全部人員警戒元首的安全,整個周圍的地區都被嚴密地封鎖。

  即便是如此,希特勒的安全還是不能保證万無一失,因為希特勒來此是無密可保的。當他驅車從机場到查波羅齊市內時,招搖過市,在街道上立即被士兵和國社党党員們認了出來。集團軍總部的警衛部隊只有總部的警衛連和少數高射炮兵,而不久以后,蘇軍也得知了這一情況,其坦克部隊抵近該城,遠程火炮已經能夠打到聶泊河東岸的德軍飛机場了。

  希特勒一行于1943年2月17日中午時分,到達曼施坦因的總部。

  第二天,曼施坦因謁見了希特勒,他告訴元首,雖然撤回了。一些處在危險地區的部隊,但蘇軍裝甲兵依然在撤退的德軍后面窮追不舍。

  希特勒拒絕与曼施坦因討論作戰程序的問題,他固執地認為,鄰近的蘇軍并不像謹慎的元帥所描述的那樣強大。

  蘇軍此時已經用強大的兵力向米斯河上的德軍發起了進攻,德軍有數處陣地被蘇軍突破。曼施坦因在集團軍作戰地圖上給元首指明了蘇軍的兵力部署。

  “即使我們現在能夠暫時堅持,一直到泥泞季節到來為止,”曼施坦因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但這個泥泞至多只能使作戰中斷几個星期而已。在此之后,德軍就會有一條長達470英里的防御正面,在這個防御正面上德軍只有32個師的兵力,”他又指了指地圖上的几個巨大的紅色箭頭,与附近表示黑海藍顏色形成鮮明的對比。“蘇聯紅軍在泥泞結束之后,一定會集中兵力把德軍圍殲在黑海沿岸地區。”

  曼施坦因告訴希特勒,從戰術上說,僅僅用30几個師的兵力來防御這470英里的正面,那么一個稍微強大的蘇軍裝甲兵集團就可以任意突破。一旦突破這道防線,則沒有任何足夠的兵力阻擋蘇聯紅軍對南方集團軍的迂回包圍,等待德軍的將是斯大林格勒第6軍團的命運。

  希特勒似乎被曼施坦因的預言弄得心神不宁,急忙問曼施坦因對此有何良策。

  曼施坦因道出了自己的計划:“卑職認為,本集團軍決不能坐等蘇軍的進攻,而是應該在泥泞季節結束之后,搶先發動一個攻勢來解除當面蘇軍形成的威脅,否則這個地方決不可久留。截止到目前為止,集團軍情報部門已經證實,本集團軍面臨的蘇軍旅以上的番號有341個之多。”

  希特勒并不否認這個數字。但他卻認為蘇軍的這些番號是徒具虛名,實際上并無多大的戰斗力。

  “德軍的各師同樣也是筋疲力盡了,我的元首!”曼施坦因抗辯道。

  于是希特勒就許諾:“在泥泞季節的這段時間,我們可以把兵力補充足額,并配發新的兵器。”

  但蘇軍也能在此期間把大約150万兵力送到前線,所生產的戰車也足以武裝60個裝甲旅,曼施坦因暗想,我們的元首總是一廂情愿。

  2月19日,又在南方集團軍司令部舉行了另外一次高級軍事會議。這次不僅有南方集團軍的高級將領參加,而且還特地召來了A集團軍司令克萊斯特元帥。很明顯,希特勒在駐留在曼施坦因司令部時,已經對南方集團軍的危險有了相當的認識。

  在這次會議上,希特勒宣布,將把A集團軍可以抽調出來的兵力,轉送給南方集團軍,當作南方集團軍的“鄰近兵力蓄水庫”看待。可惜這個決定由于運輸工具的限制,沒有能完全實現。過去的經驗早就表明,一支兵力被限制在一錯誤的地點之后,調動它是談何容易。

  會議正在進行之中,遠處忽然傳來了隆隆的炮聲。在座的德軍高級將領們不禁大惊失色。曼施坦因赶快命人去查看。不久,作戰參謀報告說,蘇軍的部分兵力已經進到了市郊的辛辛羅柯夫火車站,這股蘇軍已經暫時切斷了南方集團軍中央与右翼之間的主要補給線,而且距离希特勒下榻的行宮已經在35—40英里之間了,情況十分危急,因為附近已經沒有可以机動的德軍部隊了。

  希特勒慌了手腳,連忙宣布會議結束,并在當天下午,匆匆坐飛机飛回大本營。希特勒一离開查波羅齊,曼施坦因如釋重負。如果希特勒再不走,也就走不脫了。突進的蘇聯紅軍完全可以用炮火封鎖德軍在聶泊河東岸上的飛机場。

  希特勒對南方隼團軍這次視察的結果,盡管事實上是承認了南方集團軍的困境,但卻不肯承認德軍在東戰場上已經處于劣勢。不久,希特勒文過飾非地讓希孟德將軍告訴曼施坦因,說希特勒之所以做這次旅行,主要是為了要振作南方集團軍的精神。

  曼施坦因對這一說法感到不服气,盡管他知道元首這樣說只是不想在下屬面前丟面子,他還是對集團軍參謀人員發牢騷:“想找到另外一個司令部,能夠在這种危机四伏的局面中,像我們一樣保持必胜的意志,似乎也不太好找。”這一點司令部中的幕僚們完全支持曼施坦因的。

  1943年2月19日,曼施坦因命令南方集團軍所屬的第4裝甲軍團,對當面的蘇軍發起了一個短暫的預防性攻擊。攻勢于3月2日結束,蘇軍的西南方面軍所屬各軍團都受到了重創。据德軍參謀人員報告,蘇軍在頓聶茲、聶泊河戰場一共死2.3万人,德軍繳獲坦克615輛,野戰炮354門,高射炮69門,以及大量的机關槍和迫擊炮。

  這次戰役俘虜的蘇軍甚少,只俘虜了9000人。這是因為德軍的兵万多為裝甲部隊,不能對蘇軍构成一個陸續不斷的包圍圈;德軍沒能封鎖在蘇軍后方的頓聶茲河,蘇軍的輕裝部隊可以徒步通過這個只凍了薄薄一層冰的河川;加之夜間天气奇寒,德軍部隊要向村落集中,所以放棄了武器和車輛的蘇軍士兵很容易溜走。

  2月28日,德軍南方集團軍在曼施坦因的指揮下,又發動了對蘇聯的名城卡爾可夫的戰斗。參戰的有德軍第4裝甲軍團、肯夫兵團(以這個兵團的兵團長的名字命名)和党衛軍的1個裝甲軍。曼施坦因督促德軍士兵冒著聶茲河下游河中浮冰的碰撞,迂回并包圍了該城。這次党衛軍的裝甲軍沖勁十足,發揮了較大的作用,他們要把卡爾可夫城當作獻給元首希特勒的禮物。

  1943年3月10日,希特勒接到南方集團軍司令部的報告,說德軍的攻勢稍有轉机,于是又一次親臨南方集團軍的總部。3月14日,党衛軍的裝甲軍在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終于攻入了卡爾可夫城,到底是在元首面前露了臉。另外,德軍肯夫兵團的北翼“大德意志師”也就勢攻占了貝爾果羅德。

  第二階段的反擊結束,總算沒有讓希特勒完全失望。元首因此而授予曼施坦因株樹葉騎士十字勳章。但由于地面的迅速泥泞化,曼施坦因原來的如意算盤沒有實現:他打算乘此時机,与中央集團軍一起,肅清蘇軍在庫爾斯克的突出部,以縮短德軍的防線。另外,中央集團軍的克魯格元帥也回复說,他對曼施坦因的乘胜反擊計划愛莫能助。

  不知曼施坦因是如何安排反擊計划,且听下章分解。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