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二十一章 衛城作戰苦經營


     害怕撤退動軍心,衛城作戰失先机;
     戰時經濟來敷衍,焦土政策犯罪行。

  在1943年的夏季,德軍南方集團軍的命運如何,曼施坦因自己也是心中無數。1942年到1943年的冬季作戰,以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兩側和伏爾加河上的突破為起點,取得的巨大成功,增加了蘇軍統帥部的自信心。德軍雖然在局部也取得了一些小胜,但同時更喪失了許多主要的部隊。因此,在1943年的夏季,德軍再次發動一個巨大的攻勢是不可能的。

  曼施坦因仔細分析了戰場局勢之后,得出的結論是:德國的最好結局,就是設法消耗蘇聯紅軍的實力,然后伺机使蘇聯接受一個不分胜負的和平。達到這個目的,德軍應絕對避免使用靜態防守的戰術,因為東戰場的德軍已經沒有足夠兵力,來防守一條從波羅的海到黑海為止的綿長防線。

  德軍的防御正面上有一個突出地區,從頓尼茲河与米斯河的交匯點到卡爾可夫城為止,這個弧形的突出部內有重要的工礦區、很容易被蘇軍切斷。如果蘇軍從卡爾可夫突破,則可把整個德軍的南翼圍殲,獲得寶貴的頓聶茲地區和烏克蘭的糧倉,并打通到達巴爾干和羅馬尼亞油田的道路。在東戰場上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比這里使蘇軍獲得這么大的軍事、經濟和政治效益。蘇軍下一次的攻擊方向必會指向此處。

  南方集團軍已經几次提請陸軍總部和希特勒注意這种趨勢。

  到底是等蘇軍發動攻擊之后來一次反擊呢,還是先發制人,在戰略防御的結构之內發動一個有限的打擊呢?曼施坦因傾向于前一种方案,他已經向希特勒提出了一個東部戰場戰役計划草案,設想如果蘇軍從南北兩方向向頓聶茲地區發動一個鉗形攻勢的話,德軍就按預定的時間表放棄頓聶茲河和米斯河上的弧形突出部防線,把蘇軍誘入頓河下游,再使用預先集結在那里的德軍裝甲部隊攻擊蘇軍的側面,這樣,蘇軍不僅不能在黑海海岸上圍殲德軍,反而會在艾左夫海岸上被德軍擊潰。

  希特勒照例是沒有同意這一帶有彈性的方案,他是害怕哪怕是暫時的撤退,都會影響羅馬尼亞和土耳其的態度,他還割舍不下頓聶茲盆地的經濟价值,他更害怕1941年冬季寸土必爭而奪來的土地,就這樣被斯大林不費吹灰之力就奪回去。

  所以,曼施坦因只能在第二种方案的前提下制定作戰計划:先發制人,在蘇軍補充其冬季所受的損失之前,把蘇軍逐出這個地區。至于德軍突擊的目標,曼施坦因決定選在蘇軍在庫爾斯克城周圍的突出地區,等泥泞季節結束之后,蘇軍一定會以此為跳板,攻擊南方集團軍的側翼。在這個地區中,蘇軍面臨著德軍的南方集團軍和中央集團軍兩個集團軍,必須及早動手,在蘇軍沒有補充必要的裝甲部隊之前就殲滅之。

  以上就是所謂“衛城”作戰的大致計划。這是德軍在東線卜所發動的最后一個大攻勢。為了向庫爾斯克突出地發動這一攻勢,南方集團軍從南翼派出了兩個軍團,它們是第4裝甲軍團和肯夫兵團,一共有11個裝甲師(含裝甲步兵師)和5個步兵師。這些都是在頓聶茲河和米斯河防線上抽調出來的。

  從北面的進攻,中央集團軍出動了第9兵團,包括6個裝甲師(含裝甲步兵師)和5個步兵師。兩個集團軍商定,衛城作戰行動初步在5月上旬開始,因為在那個時候地面已經足夠的干燥,利于德軍裝甲部隊的行動,而此時蘇軍尚未調集足夠的裝甲兵力。

  到了5月上旬,希特勒再一次違背德軍兩位集團軍司令的意愿,硬是把作戰時間推遲到6月,希特勒主要是要在這次攻勢中顯示一下德國的新式坦克的威力,因為德國的新坦克交貨遲誤之故,結果等到7月初,衛城作戰才告開始。那時德軍的先机之利已經喪失殆盡。

  1943年7月5日,德軍終于發動了攻擊。中央集團軍的第9軍團在兩天的時間內,突破蘇軍陣地達9英里,直到7月9日,被蘇軍陣地中的一個高地所阻。蘇軍于7月11日在中央集團軍第2裝甲軍團防御陣地的側翼實施了反突擊,中央集團軍總部不得不把第9軍團的机動兵力調回去防守。

  南方集團軍發展比較順利。到了7月11日,擊潰了蘇軍的近10個坦克或者机械化軍,到了7月13日,南方集團軍俘虜蘇軍2.4万人,繳獲、擊毀蘇軍裝甲車輛1800輛,野戰炮267門,戰防炮1080門。

  7月13日,當衛城戰斗達到最高潮,胜利在望之際,德軍南方集團軍的曼施坦因元帥和中央集團軍的克魯格元帥,兩個集團軍的總司令被希特勒召去元首大本營匯報。

  希特勒在正式開會之前,首先宣布盟軍已經在西西里島登陸,歐洲戰場發生了逆轉,意大利几乎是不戰而退,盟軍的下一個登陸地點有可能選在巴爾干半島和意大利的西部,所以有成立一個新軍團的必要,這些兵力必須從東戰場抽調,因此衛城作戰必須停止。

  中央集團軍總司令克魯格元帥匯報了衛城作戰北翼的進展情況。他報告說該集團軍派出的德軍第9軍團已經不能再向前前進,而他必須抽調一切机動兵力,以阻止蘇軍在中央集團軍側翼的突入。所以從中央集團軍的角度講,衛城作戰也是不能進行了。

  曼施坦因痛心疾首地強調,此時衛城的戰斗正好達到高潮,眼看胜利在即;如果德軍首先退出戰斗無异于放棄了胜利。這次行動如果不能殲滅庫爾斯克城突出部的蘇聯紅軍,也就無法將德軍的防線拉直;這且不說,但至少應該把蘇軍的机動預備隊完全擊潰才能罷手。

  盡管曼施坦因痛陳利害,希特勒還是根据地中海和中央集團軍的情況,決定停止衛城作戰。作為妥協,希特勒同意讓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繼續攻擊庫爾斯克城突出部的蘇軍,直到擊潰蘇軍裝甲預備隊為止。

  即使希特勒的這點讓步,最后也沒有完全做到。沒過几天,希特勒就下令把南方集團軍兵力比較整齊的几個裝甲師移交給中央集團軍,于是南方集團軍投入衛城作戰的兩個軍團只好撤回到他們原有的防線。

  德軍在東線上的最后一次攻擊就這樣虎頭蛇尾地結束了。當衛城作戰叫停之時,盡管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擊潰了4倍于己的蘇聯紅軍,但東戰場的主動權也還是完全轉移到蘇聯人的手中。

  從此之后,南方集團軍的防御戰斗就只是一套七拼八湊的應付手段而已。從1943年下半年開始,希特勒開始更加事無巨細地干預南方集團軍的指揮,曼施坦因終于按捺不住,于7月下旬,憤而向陸軍總部提出了書面抗議。為了策略起見,這封抗議書寫交了柴茲勒爾參謀總長。

  “假如我對于未來發展的憂懼不被重視,假如我作為一個指揮官的意圖仍然繼續受到挫折——我的目的只是為了解除我所并不應該負責的困難——那么我必須假定,元首對于我所領導的南方集團軍總部,已經喪失了必要的信心。我并不認為我自己是完全無錯誤的。每一個人都會犯錯誤,即令是像菲德烈和拿破侖那樣的名將,也都還是免不了的。

  同時我必須指出,第11軍團曾在最艱苦的環境中,贏得了克里米亞戰役。而在去年年底,南方集團軍面對著几乎是毫無希望的情況時,也還是終于渡過了難關。

  假如元首認為他可以找到任何集團軍總司令或者總部參謀人員,能夠比我們在去年冬季所顯示的神經還更堅強,比我們在克里米亞、在頓聶茲河上或者在卡爾可夫所表現出來的主動精神還更旺盛,比我們在克里米亞或者在冬季戰役中所表現出來的應急能力還更偉大,或者是對于未來比我們還有更好的預知能力,那么我也就准備好了把職務移交給他們!

  不過,只要我還留在這個位置上,則我必須有机會使用我自己的頭腦。”

  曼施坦因的這份書面報告,与其說是抗議,倒不如說是訴苦与表功,曼施坦因在信中揚言的“讓位”,只不過是想讓希特勒更加重視自己的意見而已,并不是真的想撂挑子。

  參謀總長豈有不了解曼施坦因此刻心情的道理?于是勸解了這位牢騷滿腹的元帥一番。

  在1943年夏季中,東線戰場的德軍与蘇軍展開了拉鋸戰。7月30日,曼施坦因指揮德軍4個裝甲師、1個裝甲步兵師和兩個步兵師的兵力,暫時攻占了米斯河上的蘇軍橋頭堡,小有收獲。俘虜蘇軍1.8万人,繳獲100輛坦克、200門野戰炮和400門戰防炮。

  德軍的這一行動,馬上招致了蘇聯紅軍的強大反擊。8月3日,蘇軍向德軍南方集團軍第4裝甲軍和肯夫兵團的防御地區發動了大規模的反擊,南方集團軍所屬各師遭受到惊人的損失,有兩個團已經完全崩潰,其余受到了重創。德軍裝甲部隊的很多坦克在蘇軍的快速推進下,來不及從修理厂中撤走,結果被蘇軍俘獲。

  8月8日,當德國陸軍總部接到前線吃緊的消息之后,希特勒馬上派參謀總長柴茲勒爾來到南方集團軍司令部。曼施坦因要求總部同意德軍從整個頓聶茲地區撤出,并要求予与增援。柴茲勒爾將軍帶來了希特勒的口信,要求南方集團軍不惜一切代价,死守卡爾可夫城,因為德國國內的報紙還沒有從上一次攻克卡爾可夫城的興奮中減退下來。

  曼施坦因卻斷然決定德軍第8軍團司令沃勒爾將軍放棄卡爾可夫城,以免斯大林格勒悲劇重演。德軍第8軍團就是原來的肯夫兵團,現在改稱第8軍團,由曼施坦因前任參謀長沃勒爾將軍出任軍團司令。

  曼施坦因向參謀總長解釋他這樣做的苦衷:自從衛城作戰開始,蘇軍兵力不斷增加,前后共增加了15個步兵師、兩個坦克或者机械化軍和多個裝甲旅,而德軍南方集團軍所增加的部隊卻少得可怜,到8目底為止,只得到9個步兵師和1個裝甲師,用同時防御戰線卻增加了75英里。光增加戰線的長度,就要耗去大約4個師的防守。

  只是撤出卡爾可夫城,并沒有能遏制住蘇軍的勢頭。8月27日,德軍在頓聶茲盆地防線中,發生了危机。曼施坦因要求召開緊急作戰會議,以檢討德軍目前的軍事行動。希特勒批准了曼施坦因的這一請求,開會的地點定在蘇聯南部芬尼特沙希特勒以前的元首大本營中。

  在這次會議中,曼施坦因和南方集團軍中的各軍團司令,以及推舉出的一位來自前線的軍長和一名師長,相繼發言。大家的話題都是一個,就是向希特勒訴苦,尤其是強調德軍前線部隊,得不到補充和消息,早已是疲兵久戰了。南方集團軍參謀長夏爾茲將軍拿出了作戰處長布西上校早已准備好的數字:在前兩次戰斗中,南方集團軍總數為13.3万人的死傷中,一共只獲得了3.3万人的補充,還有10万人的缺口。盡管蘇軍的兵力也遭受到損失,但得到的補充卻比德軍多,所以蘇軍還有采取強大攻勢的可能。

  看到手下說得差不多了,曼施坦因站起身來總結道:“我認為,德軍以現有的兵力,絕對不能再守頓聶茲地區。本集團軍第8和第4裝甲軍團,從長遠的觀點來看,也頂不住蘇軍在聶泊河上對本集團軍的北面側翼的突破。為此,我謹向元首陛下和參謀總部提出兩個方案:

  第一,迅速把不少于12個師的德國生力軍抽調出來,以調換本集團軍疲憊不堪的各師;

  第二,如無兵力可調,則我主張或干脆棄頓聶茲地區,把目前德軍的防線進一步縮短。”

  曼施坦因這番話剛一說完,立時語惊四座,其他人都噤聲不語,把目光投向了希特勒,因為這位元首對頓聶茲地區的戰爭資源最是看中。

  果然,希特勒一听曼施坦因要從頓聶茲地區撤軍,有些慌神,馬上表示反對。他要求南方集團軍繼續堅守這一地區,不足的兵力,他馬上想辦法從德軍北方集團軍和中央集團軍中抽調。

  曼施坦因等待的援軍注定是不會到達了。這次會議結束后的次日,也就是1943年8月28日,蘇聯紅軍在德軍中央集團軍防御陣地的左翼發動了強大的攻勢。克魯格元帥面帶苦相地來到了曼施坦因的司令部,告訴曼施坦因,在目前這种情況下,中央集團軍自顧不暇,轄區中再無一兵一卒可調。不久,德軍北方集團軍也宣稱就連一個師的兵力也不能調動了。

  蘇聯紅軍繼續進攻,情況日益緊急。1943年8月31日,曼施坦因不得不下令在黑海海岸上被蘇軍突破的第6軍團(由后來的何立德兵團和原第6軍團殘部整編而成)向后撤退。這就意味著,德軍撤出頓聶茲地區的行動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同一天夜間,希特勒看到德軍的撤退已成既成事實,只好被迫同意曼施坦因撤出頓聶茲地區,同時命令德軍在撤出前,毀滅在該地區中的一切具有重要軍事和經濟价值的設施。

  9月3日,曼施坦因邀請中央集團軍司令克魯格元帥与自己一起,再一次前往元首大本營。此時,由于前方戰事吃緊,希特勒已經把元首大本營遷到東普魯士。曼施坦因此行的目的主要是想要兩位集團軍司令聯合采取行動,以使兵力得到重新分配,單只南方集團軍的正面,就已經受到蘇軍55個步兵師、兩個坦克軍的兵力的壓迫,更多的蘇軍兵力也在調動途中。同時也希望希特勒對戰場全盤指導能作合理的改進。

  希特勒正變得越來越不耐煩,因為希特勒剛剛看過前一天曼施坦因寫給柴茲勒爾的信,這封信流露出前線陸軍將領對元首的指揮似有不信任的意思。希特勒一向不容人對自己的軍事才能置疑。會見的結果,自然是一無所獲。希特勒不僅宣布其他戰場沒有剩余兵力可調,而且對曼施坦因關于改善戰場指揮的建議也是极為反感。

  在兩位元帥返回防地的第二天,希特勒來到了查波羅齊的德軍南方集團軍司令部,同時也召來了德軍A集團軍總司令克萊斯特元帥和第17軍團司令羅夫將軍,看南方集團軍与A集團軍能不能聯手發動一個反擊,以堵塞被蘇軍撕破的防線。

  曼施坦因對元首的這一天真想法表示悲觀:“發動任何的反攻,都不可能填補這個28英里寬的缺口,那里只有德軍兩個師的殘部正在苦苦掙扎。況且集團軍掌握的部隊都已經是疲憊之師了。我們對目前的危局又不能坐視不理,假如我們在北翼被擊敗,則不僅連我們自己,就連A集團軍的后果也不堪設想。”

  希特勒告訴在座的諸位,德國制造的新式自行火炮不久就能運達東線戰場,登場亮相,請諸位將領稍安勿躁,到那時定能扭轉危局,足以避免撤退。照以往的慣例,希特勒總是以為技術上的优勢能代替人力的不足。

  希特勒命令所有各軍團,都必須積累三個月的口糧和彈藥,以便補給被暫時切斷時,仍然能堅守不動。

  像前几次一樣,希特勒又空許下了給曼施坦因增加兵力的諾言,他說他將命令中央集團軍立即在与第4裝甲軍團分界線上,集中1個軍4個師的兵力,包括兩個裝甲師和兩個步兵師,以防止南方集團軍的北翼被包圍。

  曼施坦因十分后悔沒有讓希特勒在南方集團軍總部就發出增兵的命令,盡管當曼施坦因到机場跑道旁親自送元首登上飛机的時候,元首還一再重复增援南方集團軍的諾言,然后才上了飛机。

  第二天,希特勒允諾的兵力沒有如期到達,曼施坦因設在聶泊河渡口的防線有被蘇軍突破的危險,所以曼施坦因向希特勒直接提出了關于撤退的備忘錄。陸軍總部接到這個備忘錄之后,馬上急電曼施坦因,不要下達撤退命令,元首在9月15日將當面听他的陳述。

  曼施坦因答應總部,他可以不下達撤退的命令,但條件是:“除非我能与元首作一次私人性的談話,且只准參謀總長一個人在場,否則任何會談都是毫無意義的。”

  在9月15日的會談中,曼施坦因終于忍耐不住他對中央集團軍司令克魯格元帥的不滿。他告訴希特勒:“南方集團軍北翼上的危机,不僅會使整個南方集團軍全軍覆沒,而且會使整個東戰場同歸于盡。造成今天這個危机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央集團軍不肯把兵力移交給我們。我本人對于這類調動的命令都是忠實的服從,所以我們不了解為何其他的集團軍不能這樣做。”曼施坦因又接著將了希特勒一軍:“照我看來,統帥部的命令居然不能執行,這才是不能忍受的。假如每個集團軍都敢抗命,那還了得!”

  希特勒連忙解釋說,中央集團軍克魯格元帥之所以沒有迅速執行增援的命令,原因有二,一是希特勒自己對于縮短正面的需要未作适時的考慮,其二是他并沒有要求克魯格立即執行他的命令,克魯格倒是沒有膽量敢抗命不遵。

  為了表示誠意,希特勒立即命令中央集團軍以最快的速度把所要求的4個師的兵力移交給北方集團軍,并命令從9月17日起,立即使用所有的4條鐵路線,從西線抽調32個步兵營來補充南方集團軍各師的缺額。

  不知這一行動是否有效,且听下章分解。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