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象往常一樣,彼得在莫斯科迎來了新的一年。他想,正應該是在今年,1708年,戰爭會進入決定性階段,而且會有最終結局。可這結局究竟會如何呢? 彼得對強大的敵人有充分的估計,不抱任何幻想,而對變幻莫測的戰事有同樣的認識。這有他在去軍隊前發出的命令為證:繼續加強莫斯科城防,并為城防部隊增員。另外一件事純屬私人性質:万一他不幸殉國,他命令撥給他未來的皇后三千盧布。 這個時期的俄軍總數是十万人,當時瑞典國王手下的人馬是六万三千,但雙方的力量不僅僅取決于人數多寡。 瑞軍与俄軍不同,他們久戰沙場。訓練有素,并且堅信自己的統帥所向披靡。此外查理十二還有一個优越條件:主動權攥在他手中。他想打就打,彼得只能采取相應的對策來對付他的進攻。 查理十二把自己的隊伍從格羅德諾帶向何方?是帶往北方——里加、普斯科夫、彼得堡,還是帶往西方——斯摩棱斯克、莫查伊斯克、莫斯科?關于這一點, 1月里彼得及其將領都一無所知。而且連查理十二本人也不清楚,從薩克森出師格羅德諾,而最后決定進攻莫斯科的想法,只有過了一個半月之后才形成。由于缺乏有關查理十二戰略計划的情報,彼得又面臨新的困難,但不管敵方朝哪個方向進軍,都應該隨時准備著。 彼得有一种天生的概括能力,他說掌握敵軍的動向“是戰爭最主要的東西。”但這個最主要的東西,他現時并未弄到手。 彼得是1708年 1月22日駕臨格羅德諾的。 而 1月23日敵軍并未靠近格羅德諾。翌日,彼得獲悉敵人的新情況:他們已于夜間撤退,去向不明。這可能是查理十二的詐術,也可能是准備去冬營宿地。 隨著情況的變化, 1月24日,信使銜命分馳各司令部。給列普宁的命令是:“見字立刻停止進軍,未獲新命令之前,不得妄動。”給錢伯斯的命令是:“見字就地駐扎,在未見新命令之前,寸步勿動。”給舍列麥捷夫的命令是:軍隊“接本命令后,立即停止前進。” 25日,彼得獲悉新情報,得知瑞典人又調頭轉向格羅德諾方向移動,而且离他只有四米里亞。他于是發出一道道新命令。給列普宁:“按指定地點撤退,注意糧秣”;給舍列麥捷夫:“按此計划行動,行動,行動。不再寫信,諸事多加小心。” 彼得從格羅德諾去了維爾諾, 1月28日到達該地。去維爾塔的目的何在?原因是瑞典人從格羅德諾出動,目標很可能是北方——里加、普斯科夫和諾夫戈羅德,但其意則在彼得堡。 緊張的一周過去了,寢不安席和旅途勞頓,損害了彼得的身心健康。彼得這位沙皇從不要求舒适安逸,而且善于忍受艱難困苦的戎馬生涯。他可以几晝夜在馬上休息。但這畢竟是有限度的。在維爾諾他第一次對這种動蕩不安的生活發開了牢騷。 查理十二決定不在格羅德諾久留,那儿既缺軍糧,也無馬料。但出乎彼得意料之外,他不是進兵北方,而是揮師東進。瑞典人行軍速度很慢,這有多种原因:俄軍在撤退時毀掉了全部糧草,牽走了牲畜,并設置了不少鹿砦。彼得很快遂了自己的心愿。 2月,瑞典人占領了斯摩爾岡,一直呆到 3月17日;然后經過一晝夜行軍,進入拉多什科維奇,准備在那里滯留三個月。 查理十二在斯摩爾岡逗留期間,彼得已作出正确判斷:冬季軍事行動已經結束,但毫無結果,而且最近兩三個月春汛會影響軍隊積极行動。沙皇決定返駕彼得堡。他把皇室都帶到“天堂”(彼得堡)去。 彼得 3月末回到彼得堡之后,就病倒在床。他認為是在波蘭得的熱病,盡管他在信里提到,“已將雪橇內仔細檢查一遍”,即指抓虱子這件事。 他為自己的親人們舉行盛大的歡迎會。還放了九只輕便帆船到施利色堡,坐在船上的有沙皇伊万的遺孀——普拉科斯維婭皇后以及他自己的三個公主,沙皇說:“我之所以要使我的家族成員到水上去游覽,目的是讓他們習慣大海,讓他們逐漸愛上四面環水的彼得堡。凡是跟我一起生活的人,應該經常到海上去。”他命令皇嫂和公主們穿荷蘭式短上衣、裙子,戴女式禮帽,并強制她們過女航海家的生活:要她們經常邀請客人到海上去游覽,而他們也要常到喀琅施塔得和彼得高府去。 1708年 4月 8日,傳來頓河起義的消息。 頓河流域的坐地戶哥薩克不知道什么是農奴制。他們實行的是自治,有自己的統領。他們從不出賣出亡到這塊地方來的人——“頓河不干出賣的事。”哥薩克的自由生活自古以來就使眾多的農民羡慕不已,特別是在十七世紀末和十八世紀初,正是苛捐雜稅猛于虎的年代,中央地帶有不少農民背井离鄉,跑到頓河哥薩克那里去,以求保住性命。 占領亞速之后,頓河地區被划入國家管轄的領土,政府對自治的頓河區還不斷施加壓力。為了迎合地主階級的利益,政府開始要求交出逃亡農奴。這引起了居住在頓河下游的富裕哥薩克的不滿,特別引起前來投奔的農民的不滿。他們不久前才哥薩克化,定居在頓河上游。交出逃亡農民,這直接剝奪了富裕哥薩克的廉价勞動力,因為他們全靠這些人手從事打漁、放牧。對逃亡來的農奴說來,這等于再讓他們回去受二茬罪,何況還要擔負沉重的國家賦稅。 起義的導火線是沙皇1707年 7月 6日向尤里·弗拉基米羅維奇·多爾戈魯基公爵頒發的一道命令。沙皇派公爵去頓河遣返所有的逃亡農奴,連同他們的向導,妻室儿女,都要回到原來的城鄉。這种殘酷的做法激怒了逃亡者,于是他們在大統領康特拉季·阿法納西耶維奇·布拉文領導下,向多爾戈魯基的派遣部隊進攻,并把他們殺得一干二淨。富裕哥薩克組織了以統領盧基揚·馬克西莫夫為首的一支人馬,對起義者進行了打擊。1707年11月,沙皇給緬希科夫寫信說,起義看來已平息下去,但沙皇錯了。 布拉文在扎波羅什過冬之后,于1708年春重新出沒在頓河地區。起義隊伍象滾雪球一樣,日益擴大。彼得派遣被布拉文部下打死的多爾戈魯基的弟弟瓦西里·弗拉基米羅維奇前去頓河,任務是“盡快扑滅這股怒火。” 4月12日,沙皇親自制訂計划,授權公爵可以采取象彼得鎮壓射擊軍叛亂的殘酷手段:“凡參加起義的城鄉一律夷為平地,‘要燒得片瓦無存’,人要斬盡殺絕,車裂而死,或是釘在尖樁上,因為除了施用酷刑之外,別無他法鎮壓這幫畜牲。” 但起義有如燎原之火,愈燒愈旺。揭竿而起的不僅有頓河哥薩克的貧困階層,而且還有扎波羅什的哥薩克、纖夫、普通工人、頓河一帶縣里的農民。反抗封建剝削的共同要求使他們同仇敵愾。在一份告勞動階層的檄文中,布拉文寫道:“公侯、貴族、敲骨吸髓者,魚肉鄉民,天良喪盡,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名叫尼基塔·戈雷的統領的所說的話清楚地表明了起義運動的階級傾向。他說:“我們秋毫無犯,決不傷害百姓。只對那些以詐騙斂財為能事的貴族大老爺們,我們才曉以顏色。” 5月 1日,起義者占領了頓河軍的首府切爾卡斯克,推選布拉文為統領,以代替被絞死的盧基揚·馬克西莫夫。 布拉文所部在察里津和瓦路伊卡重創沙皇軍隊,戰果赫赫。布拉文本人親自去亞速,准備占据要塞,以保后方安全。 要塞的命運頗使沙皇擔憂。他命令多爾戈魯基:“嚴密監視亞速的局勢,以防不測。”“務必提高警惕,在抵達駐地之前,切勿使亞速及塔于羅格受到滋扰。” 沙皇對多爾戈魯基能否平息起義已失去信心。如果說 5月初他曾放出風聲說要親臨頓河,實際他當時并不能前去;那么 5月末,在獲悉切爾卡斯克被占領之后,他決定親臨鬧事現場,以平定叛亂。 5月27日,他寫信告訴緬希科夫,他將到那里去逗留三個月。 7月的頭几天,政府軍兩胜起義軍:一次是在托爾,一是在亞速。布拉文本人死于隊伍內部陰謀分子之手。他的死使政府各部額手稱慶。彼得甚至鳴炮致賀。莫斯科也想依例來一番慶祝,只因擔心人民群眾會在首都鬧事,這才作罷。 然而他們高興得太早了。在這之后,起義大軍的個別根据地又与政府軍頑抗了兩年之久。但是,正象封建時代的所有起義一樣,自發性的頓河起義軍隊伍渙散,故此很難逃脫失敗的命運。 沙皇的頓河之行并未實現,個中原因不詳。彼得派去正規軍團(其中有普列奧勃拉任斯科耶團兩個營)馳援多爾戈魯基。 查理十二在戈洛夫奇諾戰役中取得了最后一次胜利。但這只是局部的、戰術上的胜利;瑞典人傷亡慘重,而俄國軍隊僅蒙受了輕微的損失。 查理十二在打完戈洛夫奇諾一仗之后,轉而情緒低落,這与他固有的冒險精神大相徑庭。這位君主在莫吉略夫滯留了差不多一個月。估計無法在短期內組織力量保衛城池,彼得決定棄守,而把兩万五千人的軍隊集中在位于莫吉略夫東北的戈爾基城。 瑞典國王為什么踟躕不前呢?心中有何打算?關于這點無論是俄方指揮人員或是瑞軍參謀部都不明就里。 當彼得還沉浸在善村一役的歡樂情緒中時, 9月10日,在拉耶夫基鎮,查理十二指揮騎兵團進擊俄國龍騎兵,結果遭到慘敗。瑞典國王的坐騎被打死了。俄國軍隊差點儿把一個希罕的獵獲物,敵國之君,生擒了過來。彼得親自參加了這次戰斗,而且离查理很近,甚至能看到對方的面部輪廓。 查理十二在拉耶夫基吃了敗仗之后,不等已從里加動身前來的輜重運輸部隊和援軍,也不想再進軍莫斯科,而是往南疾走。萊文豪普特本來應該能夠攆上瑞典的主力部隊。但查理十二不顧而去的這個冒失決定,把萊文豪普待的輜重隊交給了命運去擺布,而且很有可能使自己的大軍被分割而終至潰散。 彼得 7月15日才第一次獲悉萊文豪普特給處于困境的瑞典軍隊運送軍需、火藥、大炮的意圖。從此以后,萊文豪普特的名字常常出現在沙皇的書信和命令中。 9月10日沙皇才确悉瑞典人的動向。一天之內他獲得兩條重要情報:一、敵人的主力“已向馬克蘭方向移動”;二、“萊文豪普特將軍從里加帶著他們名牌軍團前來和國王會師。”彼得主持的軍事會議決定把軍隊一分為二:主力由舍列麥捷夫率領追蹤進軍烏克蘭的查理十二;少部分兵力由彼得率領攔擊萊文豪普特的軍團。這支部隊有一千名稱叫游動隊(快速部隊),沒有輜重,只有馱子。 萊文豪普特几乎使沙皇上當。冒充向導而被派往俄國軍隊后方刺探軍情的人報告說,萊文豪普特還沒有渡過等聶伯河。游動隊本來准備渡向右岸,但后來才弄明白,三天前輜重隊已渡過河去了。如果騙局得逞,萊文豪普特有可能會溜掉。 9月28日,游動隊和敵軍在林村遭遇。這支快速部隊的出現,對瑞典人來說可說完全出乎意外,他們“穿密林,過澤地所遇到的种种困難是無法想象的。”沙皇晚年積极參加編寫的《北方大戰史》中提及戰斗過程中的一個細節:經過几個小時的戰斗,“雙方士兵均已精疲力竭,無法再戰,于是敵軍在其輜重車旁圍坐,我軍則就地散坐;雙方各自休息若干時刻,此時兩軍相距僅及加農炮射程之一半乃至更近。” 兩小時后,雙方重新交火,一直打到天黑。 騎兵的馳援解決了戰斗相持的局面。此時敵方已無心戀戰。翌日清晨,俄軍發現瑞軍營地已空無一人,原來萊文豪普特趁著黑夜溜了,丟棄在戰場上的有兩千輛車組成的輜重車隊,另外還有八千具未掩埋的尸体。俄軍于是乘胜追擊。 用彼得(他是這次胜利的組織者和戰役的直接參加者)的話來說,在林村的戰斗中“萊文豪普特及其整個軍團已全軍覆沒,”沙皇希望這條捷報能振奮首都民心。于是派兩名急使,前面由吹吹打打作引導,沿京城大街一路跑,一面宣布胜利消息。此外還通知各國駐俄使節,以及俄國駐外使節。有關此次大捷的戰役,分別用俄文与荷蘭文印成戰報在國內外同時發行。 10月 1日,查理十二接到林村戰敗的消息。有個士兵回到國王大本營向他稟報從早打到晚上的戰斗情況;還講到萊文豪普特從戰場脫逃之事,瑞典國王作夢也沒有想到,他的軍隊,況且還是由身經百戰的萊文豪普特親自任指揮的軍隊,競會遭此慘敗。消息使國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他神色憂郁,寡言少語。不久,10月12日,萊文豪普特本人來到國王大本營,但沒有率領他從里加帶來的一万六千名的軍團,而是六千七百名衣衫襤褸、凍餓不堪的潰軍,這哪里是什么部隊,活脫是一群烏合之眾。萊文豪普特向國王詳細稟告了戰爭失利的經過,以及如何丟失輜重、炮兵几乎全部被殲等經過。 如果瑞典國王是個有頭腦的明白人,那么他就應該考慮到軍隊急需火藥和大炮,而輜重車隊又遲遲不到的現實情況,立即撤退。方為上策。但查理十二卻往斯德哥爾摩發了一通捷報,又繼續向烏克蘭進軍。 直到事隔多年之后,彼得還是堅持認為林村的胜利是北方大戰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他認為這次胜利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這次的胜利,我們可以稱之為最重要的一次胜利,因為還從來沒有象這樣擊敗過瑞典正規軍,況且我們又是以寡敵眾,實際上,這次大捷是俄國日后國運亨通的起點,是我軍將士出師告捷,人心為之激揚鼓舞。此次戰役作為波爾塔瓦戰役的起源,在九個月之后又結出碩果。” 10月 2日,彼得率領近衛軍團去斯摩棱斯克,在那里他受到槍炮齊鳴的歡迎。在林村戰役中,彼得的帥才充分表現了出來:一是創造了游動隊(快速部隊)這個形式,士兵可以輕騎前進,二是戰斗地點選擇适當。 當時的戰術規定,不得在隱蔽和崗巒起伏的陣地進行戰斗。留在陣地上的雇佣軍,必須時刻置于軍官的監督之下,否則令人不放心,然而彼得善于發揮俄國軍隊的优勢,他們甘愿為守土而拋頭顱、洒熱血,与一般雇佣軍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沙皇指示將領,今后的戰斗不要在“空地進行,而應以樹林作掩護”。 此外,彼得改進了西歐軍隊作戰一貫采用的單線部署,而是分兵兩路,既能兼顧后方陣地,又便于進攻。 1708年10月,俄國軍隊又打了一次胜仗。柳貝克的一万三千名瑞典軍團企圖在夏季從芬蘭出發進攻彼得堡。海軍上將阿普拉克辛堅守城池,不僅在涅瓦河左岸打退了瑞典人的几次進攻,并且迫使敵人從水路倉皇而逃。在上船之前,柳貝克命令將六千匹馬殺死。瑞典軍的人員傷亡慘重,——軍團死傷三分之一。這是瑞典人對彼得堡最后一次進犯。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