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1708年歲尾和翌年上半年,彼得一直遠离軍隊,無論是1708年冬,或是1709年春,他都沒有打算進行什么總体戰。他認為,時机尚未成熟,因為敵人猶有余勇可賈。沙皇并無意去冒險,誠如他說過的那樣,“整個國家的幸福和前途可以毀于某一次戰役。” 這年冬季過得比較清閒。沙皇除軍事上的運籌以外,兼可照顧一下其它方面的事宜。沙皇在蘇馬住了一個半月,在這段時間他檢查新刊印的書籍,閱讀翻譯著作,起草改革行省制的命令,改進俄文字体。 所謂改進后的字体是代替原通用的教會斯拉夫字体。彼得對這項文化工作頗為熱心,改革的結果是俄語字母的書寫形式簡便多了。第一批用“新字体”刊印的書是在1708年出版的。字体不斷完善,直到1710年方為彼得最后欽定。檢查過鉛字樣品之后,他提出了最后的改進意見,在字母表的背面寫道:“此類鉛字只准用于刊印歷史和制造方面的著述”。以前,數的表示法已進行過改革。第一本用阿拉伯數字刊印的書于1703年出版。這就是天才的教育家列昂季·馬格尼茨基所著的教科書:《算術,或計數之學》。 彼得時代,書籍的普及是規模空前的。如果說在十七世紀莫斯科僅有的一家印刷厂刊印的主要是宗教書籍,那么到了彼得晚年,在新舊兩個首都就有六家印刷厂刊印世俗書籍。從1708年到1725年,國內出版的三百二十种圖書中,有三分之一強是有關軍事和海洋軍事方面的。在其它方面的有:法學著作、文學作品、各類詞典、歷書等等。印刷的新品种有:沙皇的圣諭和樞密院的命令,以及關于俄國軍隊克敵制胜的戰果報告。書籍和報告書都附有外國和俄國藝術大師作的版畫插圖…… 在俄國出版的書籍中,從外國出版物翻譯過來的作品占的比重相當大。彼得對此一直很關心,他對翻譯人員提出了不少有關的指示。1708年 2月,沙皇對翻譯布隆代爾的有關城防著作的伊万·佐托夫提出了下列必須遵循的翻譯准則:首先必須“吃透”翻譯的原文,然后用本族語言盡可能清晰通暢地把它表達出來。使彼得感興趣的譯文不是近似原文就可以了,而是要求譯者能把握原文的實質,盡可能把所翻譯的作品內涵理解透徹。書籍的用途既然“不在于徒求其美,而在于給人以智慧和訓誡,”那么翻譯就應作到:言簡意賅,而又通俗易懂。彼得把由他校訂的种田的書的譯文作為樣板寄給有關人員。他按照自己的意思刪掉了其中“多余”的部分,因為他個人認為這“只能浪費讀書人的時間”。 1708年,彼得著手進行行省制改革。12月18日的命令中寫道:“出于對全民的利益的考慮,將全國划分為八大行省”。改革的實質是在舊縣制和莫斯科中央直轄各縣的机构之間設置了一种新的机构——省政机關。省督集政、法、軍大權于一身。沙皇委派自己的親信充任省督。彼得堡省省督是緬希科夫公爵、沃龍涅什省省督是海軍上將費多爾·馬特維耶維奇·阿普拉克辛;而喀山省省督是他弟弟彼得·馬特維耶維奇,莫斯科省省督是貴族斯特列什涅夫。 行省制改革,是彼得大帝對阿斯特拉罕和頓河農民起義、對日益擴大的巴什基爾騷亂、對勞動人民拒絕納稅的一种對策,是對付反抗強征建筑民工的一种對策。省級机构鞏固了地方政權。 象往常一樣,彼得所關注的是沃龍涅什的海軍艦隊。沙皇從被俘的瑞典人那里獲悉瑞典王企圖通過沃龍涅什直取莫斯科。被俘人員所提供的情報固不可全信,但沙皇仍然認為有必要防患于未然。然而真正的威脅倒是來自南方的土耳其。沙皇考慮,對土耳其和克里米亞韃靼人來說,進攻的大好時机已經來臨。軍事活動場所理所當然地轉移到了南方。彼得由于听說“土耳其人正在備戰”而顯得憂心忡忡。故此沙皇在沃龍涅什用去差不多兩個多月的時間,以其超人的精力投入了亞速海艦隊的創建工作。當他知道造船厂缺少釘子、螺釘、大炮、鐵錨時,就親自跑到伊万諾夫工厂,和工匠們一起澆注炮彈、手榴彈、臼炮、鑄造鐵錨和螺釘。在厂里他足足干了兩周的活。 沙皇從沃龍涅什率領由二百四十一艘艦艇組成的艦隊來到亞速,這個編隊中有二十九艘是巨型戰艦;沙皇親自參加了巨型戰艦的下水儀式。 亞速海軍艦隊得到了強大的補充,這在君士坦丁堡引起了一片惊慌,海軍力量的加強,抵擋住了土耳其人趁北方戰爭最緊要的關頭對俄國的進攻。 在下達繼續建造亞速海軍艦隊和加深港灣的命令之后,彼得于 5月27日返回軍中。在這之前,他獲悉的兩條消息證實了瑞典國王的毫不妥協的意圖。 5月 1日得悉查里十二拒絕沙皇的和平倡議,彼得建議締結和約,希望為俄國保存住彼得堡和施利色堡。查理回答沙皇的使者說,他准備在莫斯科締結和約,而且要求俄國預付三千万外國銀幣,以賠償瑞典在戰爭年代耗費的軍事開支。 另一個消息是信使 5月 5日稟告彼得的。消息說,“瑞典企圖攻占波爾塔瓦”。 當沙皇在蘇馬城和造船厂的時候,查理十二的軍隊冒著嚴寒在冰天雪地的烏克蘭大草原上奔波。俄國軍隊和居民既不給他們喘息之机,也不給他們落腳之地,更不給他們滴水粒米。 瑞典人突襲每一個居民點。小小的維普里克城堡在寒冬腊月匆匆筑起圍牆,英勇地抗擊著瑞典人的進攻。查理十二開始命令炮轟這個小城鎮,盡管炮彈如雨,但他仍未拿下它,于是他下令強攻。為數甚少的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駐軍以僅有的三門大炮,打退了敵軍的三次猛攻。1709年 1月 6比瑞典人只有在被圍者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才占領了這個城堡。瑞典皇家軍隊為此損失了一千二百多人。 嚴冬過后,春汛早早地到來了。瑞典軍隊眼看一蹶不振,他們不僅忍饑挨餓,而且軍中疾病流行,加之時時受到正規軍和游擊軍的一而再,再而三的猛烈襲擊。瑞典人揮師南下,准備奪取波爾塔瓦。但等待他們的卻是滅亡。 第一批瑞典軍隊出現在波爾塔瓦城下的時間是 4月 1日。馬澤帕暗示查理,攻占波爾塔瓦是使全烏克蘭投向瑞典人的保證。 但瑞典國王有自己的如意算盤。因為波爾塔瓦地處几條要道的交叉點,其中的一條就是通向有可能成為瑞典盟邦的土耳其和克里米亞韃靼,而攻占波爾塔瓦就會使他們撈到好處。瑞典王于是想和他們締結和約,共同反對俄羅斯。 其實,瑞典將領中的有識之士,早就看到圍困波爾塔瓦只會遭到毀滅性打擊。他們認為,如果率軍西進,越過第聶伯河,雖然這也可能遭受重創,但保住軍隊的實力尚有一線希望,而包圍波爾塔瓦并進而奪取該城,必然會自取滅亡。基連克羅克在与國王談話時所堅持的正是這种觀點。這君臣二人的對話如下: 國王:你應該全力以赴地為攻下波爾塔瓦做好一切准備。 基連克羅克:陛下是否打算圍困該城? 國王:是的,你應該去指揮圍攻,并立下軍令狀,說明什么時候能夠拿下要塞。 基連克羅克當即反駁國王說,圍困該城的必要條件尚不具備。 國王:我們手中有足夠的物質力量,拿下波爾塔瓦這樣一座區區的要塞完全不在話下。 基連克羅克:要塞雖不堅固,但該城有四千駐軍,哥薩克人還不算在內。 國王心里想的還是十多年前的老皇歷。他听不進部下的忠告,反而用不容反駁的口吻說道。 “當俄國一發現,我們當真要攻城的時候,他們听到第一聲槍響就會繳械投降。” 基連克羅克极力使國王相信,波爾塔瓦駐軍會血戰到底,瑞典軍隊的大炮和彈藥嚴重不足,進攻時將付出巨大代价。但查理對忠言相告置若罔聞,并且用素常挂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禪駁道: “我們就是要去創造奇跡,榮譽必屬于我們。” 以要塞司令阿列克謝·斯捷潘諾維奇·克林為首的被困部隊臨危不懼。早在1709年1月,克林上校和其他一些烏克蘭要塞司令收到過彼得的一項命令:“一旦敵人進攻,務必堅守至最后一兵一卒,不得后退。設若指揮官陣亡,左右軍官應立刻接替,繼續指揮,前仆后繼,血戰到底。” 遠离前線的彼得此刻獲悉了波爾塔瓦被圍攻的消息。但他很快識破了查理十二進攻的戰略意圖。沙皇向緬希科夫指出,該鎮十分險要。他提出兩种解圍方案。或是聲東擊西,佯攻奧波什尼亞,以便將查理的注意力從波爾塔瓦引開;或是在瑞典人對岸的沃爾克斯河畔固守,隨時給被困部隊補充軍需品、生力軍、武器和彈藥。“至于一切其它情況有賴見机行事,”沙皇最后寫道。 5月 7日緬希科夫直逼奧波什尼亞,以此迫使查理前往馳援解圍。聲東擊西的戰術大奏奇效,俄國軍隊得以有條不紊地迅速撤到沃爾克斯拉河對岸。 5月14日夜里,有九百人組成的小分隊潛入被圍困的波爾塔瓦。他們要給要塞駐軍補充彈藥。進城的士兵,“為了泅渡方便,不僅沒穿衣服,連長褲也脫掉了。” 6月 4日,彼得親臨波爾塔瓦。瑞典軍隊的全部人馬集結在那里,俄國軍隊也往該處進發。彼得當机立斷,決定向瑞典人發起總攻。 實際上,圍困波爾塔瓦的瑞典軍隊自己也被反包圍了。 作為統帥的彼得,其卓越貢獻就在于為總攻選擇了非常恰當的時机。敵人長途跋涉,精疲力竭,加之軍事上的失利,當初他們侵境那股銳气,早已挫了三分。与此情況相反、俄國軍隊有后備力量源源補充,作戰技術又較敵方先進,故反而愈戰愈強。 但是,搭救處境艱難的波爾塔瓦的守城將士卻是燃眉之急。沙皇當即用球型炮彈給克林發去一道命令:當俄國軍隊沖進包圍圈時,他應立即殺出城池接應,出擊時間訂于6月12日,但由于連日來傾盆大雨,沃爾克斯拉河水暴漲,難以橫渡,突圍計划未能實現。 6月20日,俄國軍隊終于渡過沃爾克斯拉河。查理十二這才明白,沙皇打算在波爾塔瓦城外決一死戰, 6月21日和22日瑞典軍隊傾其全力,企圖攻占波爾塔瓦,但要塞守軍沒有讓他們得逞。 6月21日凌晨,他們在斯巴斯克教堂廣場宣誓:決心同瑞典人決一死戰。 6月20日,俄國兵營里開始緊張的准備工作:戰士們斧砍鍬挖,急急加固工事。彼得象在指揮林村戰役的那樣,物色到一個安全的隱蔽地。俄軍兩翼隱匿在密林當中,后方是陡峭的沃爾克斯拉河岸,河面上已架好了橋。俄軍陣前是一片開闊地帶。彼得正等待著瑞典人從那里發動進攻。他命令建造六個多棱地堡,地堡之間要拉開距离。在它們前面又垂直地增建四個多棱地堡,其中只有兩個可用于進攻。六個多棱地堡的意義在于緩沖、削弱瑞典人的進攻火力。四個交叉垂直的多棱地堡的作用是截擊敵軍的戰斗隊列。 6月25日,彼得視察部隊,同天召開軍事會議,制訂戰斗部署。彼得親自擔任第一師的指揮。緬希科夫和布留斯分別擔任騎兵和炮兵指揮。 6月26日,彼得處理了一連串的麻煩事。這天,沙皇獲悉,謝苗諾夫團的一個士兵叛逃投敵。沙皇擔心的是,叛徒勢必把俄方某些防守薄弱的環節泄露。彼得當即下令把久經考驗、能征善戰的諾夫戈羅德團的士兵調來充實這個團。 戰役的最后准備工作正在進行。彼得身著墨綠色鑲紅袖口的呢料近衛軍軍官服,軍官肩帶迎鳳擺動,他囚處走動,一會儿出現在龍騎兵團,或是來到在构筑多棱地堡的步兵當中,再不就是在炮兵團。他給近衛兵團的軍官作了如下講話: “眾所周知,瑞典國王倨傲而且想入非非,他竟然已給自己的軍隊在莫斯科分配好了住宅;任命手下將軍施帕爾為莫斯科總督,要將我大好河山肢解分割為小公國,妄圖以异教邪說毀我國家。對此奇恥大辱我們焉能不報?”沙皇還痛斥了臨陣脫逃的可恥行為。 戈利岑中將代表將領們致詞。他回顧林村戰役,說道: “皇帝陛下看到了我們所付出的代价,也看到臣下的一片忠心。當時我們冒著槍林彈雨,出生入死,但我寸土不讓;敵人四次進攻,我們打退了四次,現在這個軍隊的勇猛忠誠不改當年。” 6月26日這天,查理十二當終生銘記。這天,他在當日走了致命的一步:襲擊俄國兵營。在此數天之前他得悉,斯但尼斯拉夫·列辛斯基和將軍克拉桑無法從波蘭前來波爾塔瓦,因為他們必須打退俄國將軍戈爾茨的屢屢進犯。另一個消息來自君士坦丁堡,土耳其政府通知說,土方無意介人瑞典和俄國雙方之間的沖突。查理十二當下明白,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6月26日,瑞典國王也發表了講話。 但查理的講話与彼得的講話可說大异其趣。彼得號召人們奮起抗敵,強調守土匹夫有責。而查理對手下的侵略軍將士以華宴美酒、莫斯科沙皇的帳篷相誘。“俄國沙皇為我們准備了許多美味佳肴。”他說道。 6月27日凌晨 3點,天麻麻亮時,瑞軍開始襲營。在寂靜的夜里,只听見千万個士兵的腳步聲和馬蹄得得聲。瑞典人決心孤注一擲。走近多棱堡的時候,敵人開始沖鋒。俄國軍隊早有准備:緬希科夫一直在注視瑞軍的動靜。他准備截擊查理的騎兵,這樣俄國步兵就可前去迎戰敵人。瑞典軍隊很快占領了兩個尚未建好的多梭堡,并闖入營壘。瑞典騎兵是從步兵縱隊之間沖進去的。但瑞典人想擴大戰果的企圖未能得逞,他們處在俄軍炮火的致命的包圍圈內,不得不倉皇撤出。 受傷的查理授命倫斯徹爾德指揮全軍,并下令左翼騎兵迂回包抄俄國軍隊,但緬希科夫騎兵和布留斯炮兵,給了瑞典騎兵以迎頭痛擊。俄國炮火以一百零二門大炮的优勢壓倒了瑞典人的三十九門。 因胜利而信心倍增的緬希科夫認為,設若再給敵人一次打擊,敵人必致潰不成軍。他三次請求沙皇派兵增援,以便徹底消滅瑞典人。 但彼得以預先制定的作戰方針為理由,下令緬希科夫把騎兵從戰場上撤出來。瑞典人誤認為是俄軍在退卻,于是猛追俄軍不舍,向多棱地堡逼近,進入霰彈炮射程之內。瑞典人為了避開炮火而鑽人森林,其中的一部分人馬被就地消滅。 上午 8時左右,彼得決定從多棱堡撤出自己的隊伍。中央是步兵隊列,炮兵散陳其間,騎兵分排兩翼。 沙皇對步兵將士發表演說,這個演說日后以彼得的命令而著稱。 “祖國的生死存亡就操在你們手中的時刻業已到來。我軍隊并非為彼得而戰,乃為托付予彼得的國家而戰。” 沙皇用下邊的話結束了自己的演說: “至于朕本人早已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而俄國的國運、宗教信仰、榮耀、康泰能否永世長存乃是重要的大事。” 彼得發出了總攻信號。瑞典人臨陣卻步。不管查理怎么阻止,也無法召回惊慌失措望風而逃的兵馬了;經過兩個半小時的戰斗,瑞典軍隊全軍覆滅,俄軍大獲全胜。 總攻結束后,彼得异常興奮,完全不顧几晝夜的疲勞,提筆報道這個消息,指出:“這是一次最偉大、最出乎意料的胜利。” 戰役之后,緬希科夫說,戰斗期間他曾三次調換了座騎:彼得把自己被子彈打坏的細氈帽拿出來讓大家看。 戰斗結束后,敵方被俘的將領和大臣依次被送進沙皇的帳篷;被炮彈打碎的查理的肩輿的殘骸,也拿了進來。彼得一再追問:“難道今天我真的看不見我的查理兄弟了嗎?” 不管是在值得紀念的那一天,還是后來,彼得始終沒有机會再見到敗軍之首查理王。曾在戰場四處進行過搜尋,想活捉瑞典王或哪怕是他的尸体,但遍覓不得,原來他已隨同潰軍殘部,被馬澤帕及其部下裹走,朝第聶伯河方向狼狽逃去了。俄國騎兵窮迫不舍,直到累得人困馬乏。晚上,彼得又派近衛軍團,尤騎兵團追殲向西邊逃跑的敵人殘部。 下午 3點,彼得為參加戰斗的將軍和高級軍官大擺慶功宴會。被俘的瑞典將軍和大臣們也應邀參加。沙皇早听說,查理十二曾口出狂言,說他有朝一日要在俄國沙皇的帳篷里為部將領和大臣擺宴祝捷。彼得因此挖苦說: “昨天,我的兄弟查理國王說過要請你們到我的帳篷里舉行午宴,你們今天應邀光臨,而我的查理兄弟卻沒有和你們一起來。他并未履行自己的諾言;我一直在等他,并且衷心希望他能駕臨我的帳篷共進午宴,但既然查理國王陛下不肯賞光,那就請諸位在我的帳篷共進一餐吧。” 6月27日的后半天和整夜清點戰場上的尸体,抬回傷員。俄方將士有一千三百四十五人,瑞方死亡八千余人。 6月28日早晨 6時,彼得參加掩埋俄國陣亡將士的隆重葬禮。在兩座陣亡將士墓上,堆起了高高的土丘,土丘上豎起木十字架。 同日,彼得舉行凱旋入城式,親臨解放了的波爾塔瓦。 這時才發現,波爾培瓦的英勇守城部隊只剩下一桶多火藥和八箱子彈,炮彈早已全部用光,而炮彈是用石頭和霰彈的碎鐵塊制成的。 查理十二遠征俄國的計划終于在 6月30日以在波爾塔瓦的慘敗而告結束。他的全部痴心妄想被埋葬在波爾塔瓦城下。瑞典軍隊扔下了輜重車隊,拼命向西方逃竄。這一夭他們來到靠近第聶伯河的彼列沃洛奇那。費了好大勁才弄來几個小船給國王和他的衛隊用。查理把指揮重任委托給萊文豪普特將軍。小船迅速向對岸划去。膽大的人企圖泅水橫渡,國王眼見他們活活淹死。查理這個倒霉的征服者,終于坐上轎式馬車,急急向南往上耳其占領區逃去。國王不時回頭張望,看看后面有沒有迫兵。馬澤帕及其部下跑得更快,早已到達上耳其了。 在國王扔下自己的軍隊逃命之后的三小時,緬希科夫部隊來到彼列沃洛奇那。彼得之所以派遣緬希科夫追殲潰軍,是因為在執行作戰計划方面唯有他是最佳人選。 7月 1日緬希科夫來到彼列沃洛奇那以后,立即向彼得報告,共俘敵軍一万六千二百九十五名。沙皇當即命令舍列麥捷夫“速派五百輛馬車前往該地載回繳獲的武器和軍用品。” 瑞典敗軍殘部在彼列沃洛奇那被全部俘獲之后,彼得聲稱:“英名響徹遐邇”的瑞典大軍已經不复存在了,“除了跟隨國王渡過第聶伯河的几百人馬之外,其余全部被擒。” 要讓歐洲相信瑞典軍隊已土崩瓦解這個事實尚需一些時日。瑞典人通過散文和詩歌,對波爾塔瓦會戰大肆歪曲。所謂國王已被擊斃,或橫渡第聶伯河逃走,純屬謠傳,瑞方一份假報道里曾如此寫道。可是,查理十二的崇拜者和賣身投靠的下流文人力圖掩蓋事實真相,那是枉費心机。 彼得由于大獲全胜而春風得意、滿面生輝。那原先曾將他棄之不顧的盟友們,這會儿又都向他靠過來了。 9月26日,沙皇來巡幸离托倫城半英里的一個地方,受到波蘭國王和樞密院全体成員的歡迎。奧古斯都二世在与彼得會見期間經歷了一段不愉快的時刻。在祝賀奧古斯都重新登上波蘭王位時,彼得說,舊事不必重提;他能理解當初國王行事的苦衷,身不由己,是違心之舉。奧古斯都一邊听著沙皇那些寬他心的話語,一邊目不轉晴地看著彼得身上佩帶的長劍。原來這把劍是當初沙皇作為友誼的信物送給他奧古斯都的。波蘭國王又把這劍轉贈給了查理十二,而后者把劍丟在波爾塔瓦戰場上,成了彼得的戰利品。 沙皇表現出寬闊的胸怀。他原宥了奧古斯都的背信棄義,將此事處理得入情入理。 彼得對熱烈的歡迎、高度的頌揚、鳴炮致敬的禮遇、乃至奉迎討好的目光都不動心。譽滿歐洲以及對他統兵才能的一片贊揚,也沒有沖昏他的頭腦。他依然故我,保持著他一貫有的那种朴質的作風:他照常一邊進餐,一邊處理日常工作。“我們在這里和波蘭諸公一直在討論的是有關伊瓦什卡、赫麥爾尼茨的事件。”彼得這樣寫道。 沙皇的外交使命取得了圓滿的成功。一度被破坏了的北方聯盟又得以重續舊好,而且除了俄國、薩克森和丹麥之外,又新增加了波蘭作為盟員之一。 為了与普魯士國王會晤,彼得從托倫出發前往馬林維登。与弗里德利希一世會談后,簽訂了聯合防御協定。這時,沙皇把波爾塔瓦戰役時佩帶在身邊的那把長劍贈給了自己的盟友。 身材魁梧的沙皇佩帶著沉重的長劍,并不覺得有什么不便,但這把劍佩在普王身上,使他卻感到行動不便。他的一位宮廷近臣注意到:“那把長劍看上去那么重,我真擔心我仁慈的國王會和它一起摔倒。” 波爾塔瓦的胜利使歐洲諸國對俄羅斯帝國刮目相看。現在,歐洲的宮廷再也不把俄國在納爾瓦失敗的事拿出來當笑料,而且對俄國軍隊的實力及俄國君主的統兵天才深信不疑,正是俄國沙皇粉碎了“不可一世的瑞典人。” 一個新的偉大強國,在惊詫不已的歐洲面前誕生了。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