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情淡淡生煙


  巍峨壯觀的平西王府邸高高的矗立在云南府城郊的五華山上。一座座龍樓鳳閣,或紅牆遮擋,或綠竹掩映,依山勢錯落有致地散布在溪流縱橫的峰巒之間。方圓數十里云樹蔥蘢、气像氤氤,彎彎曲曲的盤山道,一層層的大理石階蜿蜒曲折直通云天,一入山便使人產生一种飄飄欲仙的感覺。
  這里原是前明永歷的故宮,吳三桂接手之后又煞費苦心地大加修繕,經過前后近三十年的經營,早已不是它原來的模樣了。
  就在這龍樓鳳閣的宮殿群落中,有一座外表极為平常的小庭園,它座落在距离平西王政事殿較遠的山根下。也就是說,它是處于王府最外圍的一座庭院。
  這里是陳圓圓的住所。
  庭院外表雖很平常,但院中卻處處顯得小巧玲瓏,按著江南蘇州園林的風韻。庭院的拱形大門上書寫著二個大字“野園”。園中移步換景,一層層別有洞天。比起王府那些高大威嚴的建筑群,這里是另一個世界,是一個小橋流水江南雨的夢境。
  院中有一座清澈的小湖,湖水是流動的。湖岸由不規則的假山圍砌而成。在一汪湖水伸進山中的幽靜處有一座小茅亭,古朴自然,天然趣成。亭中有一條石凳,一張石桌。
  此刻亭中一個女子正在弄簫、撫琴。
  這個女子就是陳圓圓,吳三桂的如意夫人。
  簫聲嗚咽。簫是一种天然透出悲涼的樂器。中國人真是聰明!不知誰發明了竹簫這种樂器,它比竹笛的清亮具有更深的內涵。它幽遠蒼涼,厚重的音色中凝聚著一种令人斷魂的嗚咽,如泣如訴,如絲如綿;猶如一個愁腸百結的憂世者在幽深的洞中低吟,因此它又有“洞簫”之美稱。自元代以來,簫始終是戲曲的主要伴奏樂器。到了清初,則成為蘇州昆曲的主要伴奏樂器。因為流行于北方的戲曲歌舞粗獷悲愴,它們耐不住這种欲吐不能,欲罷還休的簫泣;它們一味為快,悲愴明快,所以便出現了板胡、京胡伴以笛音金鼓的激烈伴奏,但歌曲依然只以洞簫為主要伴奏器,它的曲目劇目也是充滿古典藝術的詩詞曲,或是元代以來的傳統曲目。那种詞章优美的唱詞,伴以幽遠蒼涼的洞簫,真是人間一种至高的美韻……
  陳圓圓自幼生于江南,長于江南,又是職業昆曲名家,所以她酷愛洞簫。她恍惚覺得,簫就是她,她就是簫。她從生于人世,便不停息地陷于离亂生死的憂患之中,如同簫器天生的蠣音一般。她又同簫一樣,悲而美,悲而貴,卻沒有蒼白單薄的貧賤干枯,所以格外動人。
  陳圓圓正在吹一支很少有人唱的曲子,那是元代浙江詩人赫昂夫的《送春》。這是陳圓圓最喜歡的兩首曲子。
  不是因為它詞美,而因為它蘊含了一种無可奈何欲留春住的幽怨之情,曲中寫出了她長久的預感和憂思。
  是呵,她那樣愛吳三桂,直到現在依然如此。可是她卻猛然感到,她的將軍不再是原來的那個三郎了,這是她心底一种隱隱約約而又實實在在的感覺……
  “夫人,王爺來了!”一個侍女走來。
  陳圓圓剛站起身,吳三桂已到了湖邊亭畔。
  侍女悄悄退下去了,只留下他們兩個。
  “圓圓,我在園外就听到簫聲了,太悲傷了,不能唱點高興的嗎?”吳三桂臉上看不出什么,井似有安慰陳圓圓之意。
  “三郎若喜歡听,我自然會唱……剛才是我無意想到一支舊曲儿,你倒心細呢!”圓圓微笑著放下了手中長簫。
  “不是,圓圓。你心中有事,我知道……我心中也有事……人生有多少事令人作難呵。”此時的吳三桂已是白須白發,但体態依然強健如初,聲音依舊渾厚中透著嘶啞——那是少壯時戰場之上喊殺留下的特長。他在亭中踱著小步:“我年歲已近花甲,你也四十歲了……我們的路該怎么走下去呵?你苦我也苦呵?
  陳圓圓沒有支聲。
  吳三桂的誤會使她有些感動。很長時間了,吳三桂沒有和她這樣認真他說過話了。在他們之間有的只是宴會、歌曲和各种應酬,以及很少令人心醉的共宿共眠。對于吳三桂,那不是年齡与体力的問題,而是一种心不在焉。陳圓圓自然能感受到,因為她是那种丰富細膩而又敏感的女人。對于陳圓圓,也不是厭倦了吳三桂的問題,而是受到极深處的一种心靈触動,那是一种恐懼,一种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預感。當吳三桂和她相偎相擁、依然像過去那樣摟抱她時,她卻覺得她的心卻再也無法溶進三郎的心。
  過去不是這樣。盡管他們本來就离多聚少。只要兩人在一起,仿佛兩顆心兩個軀体就消溶在了一起。那份熱烈,那份親愛,那份毫無顧忌的笑鬧戲耍,絕不是兩心隔膜所能做到的。一個眼神,對方就立即會意。一吐字,對方就會立即領悟。話未出口,對方的靈魂就已感到了自己的信息。多少次,兩個人同時喊出一個感覺,同時想到一件事,同時想到一個人,同叫出一個需求……在那种歡快的銷魂的時刻,他們常常忘情地擁抱到日上高竿,或競日相偎。沒有疲倦,沒有足盡。有的只是對對方的無盡愛撫。他們甚至都說,為什么上天不讓兩個人長成一條心。多少次,他們相約,來生再作夫婦,而且要從少年時代開始!吳三桂說十七歲,陳圓圓嬌聲喊道:“不!十五歲!”兩個人一起縱聲大笑,緊緊抱在一起……
  相約如夢,誓言如風。
  那多情英武的三郎今何在?那令人永遠無法忘怀的日月之醉又何在?五年了,兩個人慢慢地感到相敬如賓的日子悄悄地來臨。而在過去,他們會异口同聲的以為,兩情相悅,最怕相敬如賓!他們為梁鴻孟光感到悲哀,不知那是多么蒼白呆滯的生活!他們嘲笑孔老夫子的“寢而不言,食而不語”的教條,想象著孔夫子和夫人在床上黑洞洞地相互摸索,悄悄完成陰陽大禮的姿態,心中喊著“不做圣人”!共同大笑。
  他們感到,只有他們才知道什么叫陰陽合諧,什么叫“天作地合”,什么叫“兩情相悅”。
  那時候,誰也不需向對方著意傾吐心思,誰的心事對方都知道,真正是對方肚子里的蛔虫!“遼東三載相痴愛,你在哪里?”當吳三桂這樣說時,圓圓那小拳頭拼命揍他,他則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然而自南來王府,這种日子沒有了!
  她感到和三郎之間生出了一層云霧。
  吳三桂也常向她投來詢問的目光。是因為做了官嗎?吳三桂從來就是官儿呀!是因為官儿做大了嗎?吳三桂在遼東時也是平西王啊!
  是自己變了嗎?沒有呵。圓圓依然故我,依然深深地戀著三郎呵……究竟怎么了?
  似乎兩人都知道,但又誰都不想說。
  也許他們已經預感到,誰也說服不了對方,所以不如什么都不說。
  難道這也是一种心靈相通?
  但今日三郎卻問“我們的路該怎么走”,并親切他說:“你苦我也苦呵……”陳圓圓感到她的三郎似乎又要回到自己的怀抱了。
  “王爺……不,三郎……”圓圓偎到了吳三桂的身上,“我們還有過去嗎?”
  “圓圓呵,我說得是眼下,是實際。我真覺得憋气……”
  陳圓圓的心又涼了。她知道吳三桂說的“眼下”和“實際”是指什么?
  “你准備怎么辦呢?”圓圓坐到石凳上,手指不知不覺放在了琴弦上,信手一划,一聲“叮咚”的琴聲划空而起。她依然微笑著看著他。
  “咳,真他媽的一步三難。”吳三桂也坐到旁邊的另一張石凳上。陳圓圓心中一閃。她知道吳三桂遇到煩心事就罵粗話,這是兵馬生活留下的習慣,和自己相處時,很少出現。但近年來卻變得經常了。
  “多爾袞老東西死了,又出了個順治,現在又出了個康熙,一個比一個精明,這滿人真他媽的就出能人!崇禎死了,偏出個弘光、出個永歷,一個比一個窩囊。大明朝他媽的就是不爭气!……复明不成,心有不甘。早動無力,晚動受制……圓圓,我真不知道難到何時?你說說,我自山海關任總兵以來,什么時候按自己的心愿大干過一場?他媽的都是被別人推著逼著走!崇禎逼我棄地勤王,李自成逼我開關投降,多爾袞逼我來清剿寇賊,永歷逼我复明苟安……云貴開藩,我以為這下總算沒有逼我了,可以放手干點儿事,誰想他媽的小康熙一親政,比順治、多爾袞還難侍候,給我頻頻出難題,硬逼著我撤藩!他媽的,我吳三桂一生都繞著走,被鞭子抽著轉!”他眼睛里閃爍著煩躁不安的眼神,臉上冷酷而凶猛,一臉的怨憤之情,噴薄而出。
  陳圓圓沒有說話,她感到一絲震惊。
  吳三桂發怒,她不是沒有見過。她從來不存在通常女子對丈夫的那种畏懼心理。吳三桂發怒時,反倒只有她才能“制服”他。她太了解吳三桂了,軍中的將領們都說:“如夫人是王爺的心藥”。民間流傳的“沖冠一怒為紅顏”,說的就是吳三桂為她陳圓圓發怒的事情。圓圓為此曾感動不已,所以她對三郎的發怒帶著一种天然的愛怜与欣賞——軍中的大帥,怒火沖天又有什么,不會發怒才怪呢!
  但此時此刻,對于吳三桂的怒气,陳圓圓卻感到有些陌生。
  陳圓圓是個慧心悟性的女人,她怎能不知道吳三桂心里的每一道溝溝坎坎,然而她卻感到三郎想的是另一道轍。“放手自己干——干什么?一個平西親王,一個文武兼領自選官吏的開府藩鎮,一個掌轄云貴兩省的封疆大吏,一個連當今皇帝也要禮讓三分的諸侯王爺……還嫌放不開手,還想怎么放手?”陳圓圓感到恐懼,她一閃念想到三郎的目標所在,卻不敢正視。“三郎,”陳圓圓走到吳三桂身邊,撫著他的肩膀,“近三十年中,你縱橫天下以致今日聲威,遍于朝野,平定西南,立不世功業,妾以為足矣……三十年前,你在宁遠苦戰時,可曾想到今日的尊貴?你素以漢光武劉秀的話為目標‘做官須做執金吾,娶妻當娶陰麗華’。記得嗎?你都已達到了。你今日之職,胜執金吾十倍猶余……你我戀情,亦胜于光武帝与陰麗華……我連作夢都不敢想的事,你都做到了,天下英雄,有几人如君……”
  陳圓圓說得那樣輕柔,那樣深情。她多想將三郎心中的那塊魔影抹去呵。“三郎自想,難是難,可那种難都是受命之難,都是王命所致,就是皇上,也有難處,也要受制,也要掙扎。崇禎不難么?永歷不難么?多爾袞、順治、康熙不難么?不會的,照樣有難處。非是妾不解你苦衷,實是多替你憂心啊……今日時勢已去,大明已是昨日黃昏,為妾勸三郎不要去想它了。天下太平了,人心思定,安安穩穩做個親王,在云貴,在北京,在遼東哪里都有三郎的尊榮高貴……人生富貴如此,逍遙如此,三生足矣,夫复何求呵……”
  陳圓圓說到動情處,竟然哭了。
  吳三桂臉色緩和了。他也被陳圓圓的深情感動了,撫摸著她的雙手,不由長歎一聲。
  他心中有一句話,想對陳圓圓說,卻又沒有說,怕說出來使她傷心,讓她擔惊——“我若不前,沒有退路啊!”
  吳三桂知道,在所有女人中,惟有陳圓圓是真正愛他的。王妃、侍妾,雖然忠誠,但都是將他作為歸宿追隨的,作為有所求的王爺忠心侍奉的,她們從沒有走進他的心中。惟獨圓圓將他作為一個男人,一個英雄在愛,無求于世俗名節。冊封王妃時,陳圓圓自動辭卻,堅不做王妃,而讓吳三桂的結發妻子張氏作王妃。她不要金銀珠玉,不要金屋銀殿,不要任何封號,不要滿門富貴……圓圓對他一無所求,惟有緊緊貼著他的心!一座小庭院,是王府中最偏僻簡陋的居所了。她沒有親戚,沒有儿女,沒有任何她自己的朋友与官場關系,她的生命中只有他!她仿佛就是為他而生的。
  但陳圓圓又不是失落了自我的女人。她愛他,但并不盲目,她戀他,卻并不迷失。她那樣熱烈,那樣嬌憨,那樣柔美,那樣多才,那樣丰潤,那樣善解人意,但始終不為尊榮富貴所沉醉所昏痴。在她的眼里,吳三桂首先是三郎,只有三郎是她的。王爺是官場的,是別人的……她對他的那個朦朧而又巨大的志向,仿佛總是在不經意地消解……
  吳三桂深愛陳圓圓。她是他生命中的一盞燈,無論如何,陳圓圓在他心中,在這座金碧輝煌的平西王府中,占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位置。縱然已近中年,花容難駐,但惟有她可以讓吳三桂一吐為快,雖然這种情況并不經常。
  每個人都有交流的傾向,這种心的交流需要一個平等的對像,不管他貴為王爺,還是天子。
  然而吳三桂心中那個朦朧而又巨大的志向,卻是陳圓圓難以抹去的,難以消解的。吳三桂為陳圓圓不是狂熱地淹沒于這一志向中而感到苦惱、感到憋悶!假若有一天他實現了自己的目標,而圓圓卻离他而去,他不知道自己會怎樣……所以他從來沒有將這個与謀士們反复商議、不斷推動的志向正面告訴過陳圓圓。不是他想瞞她,她是瞞不住的人呵;而是他有一种隱隱約約的預感:一旦他邁向那個大業,圓圓就會消失……圓圓呵圓圓,你有一种什么樣的靈魂?
  吳三桂終于沒有說出那個陳圓圓想竭力消溶的志向。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