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長江稱王


  二月二,龍抬頭,正是吳三桂在長沙最興奮的日子。
  三個月實占六省,北連王輔臣,南連尚之信,當有八省之廣。這种聲勢与速度使他心中發熱。
  中國大地被他攪起的風雷,使舉國上下皆為之震惊。按照這樣的進軍速度,北京很快就要到他手里了。
  這時,雖已深夜,但長沙巡撫衙門內外依舊燈火通明。門前的兩盞大宮燈格外引人注目。
  正在此時,一小隊騎兵急馳府前。到了大門台階下,迅速跳下馬來。其中一人,身材修長,甩鐙离鞍,下馬后,隨手把馬鞭遞給了后邊跟上來的騎兵。此人頭戴英雄巾,身披黑色風衣行走如風。俊美的臉龐上嵌著一雙亮閃閃的大眼睛,隱隱透出一股英气。不過,從此人相貌上,可以看出,此人正值壯年,大約四十歲左右的年紀。
  此人下馬后,走上台階。守門人赶緊施禮,他一擺手,疾步進了巡衙。
  一連走過三座院落。他停步抬頭看了看大廳上的一座雅致的小樓。那里,依然亮如白晝,窗紙上隱隱約約有一個人影晃動。
  他微微一笑,不過,如不細心,你是不會察覺的,那里面充滿著一种春風得意的神情。
  守門人向他赶緊施禮。
  他健步登上了小樓,在門前站住。
  這時,吳三桂并沒有睡覺,他正在一幅大地圖前專注地謀划。听到親兵報告,他回道:
  “請汪先生。”
  稱為汪先生的人,這才快步入室。
  吳三桂連忙起身迎接。對高明的謀士,吳三桂向來极為尊重,且解衣推食,待如親人。
  這個汪士榮年方四十,莫慧明斷,神奇莫測,策反了王輔臣与孫延齡的兩次大功,做得揮洒自如,舉重若輕,顯示了一种移山倒海之能。他從廣西西安回來后,吳三桂待若上賓,對眾人笑著說:
  “什么小張良,就是張良再生,也怕未必能如此瀟洒地旋轉乾坤。”
  汪士榮的威望自此直線上升,一躍成為首席謀臣,取代了老謀士方獻廷的位置。
  吳三桂對他更是尊敬。
  現下,小張良汪士榮深夜來見,必有要事。
  “呵,士榮老弟,快請坐。”
  “大元帥可真是勤政不懈呵,士榮佩服。此乃三軍之幸,百姓之福也!”汪士榮一派名士風度,說話從來是文雅得体而緊扣要害。
  “老夫這點儿謀划比起先生,可是差多了,只有多做點苦功夫,否則,先生的高見,我怎么能夠斷識呢?”吳三桂坦率誠懇地說。
  “但不知大元帥目下想什么大事?”
  “還能想什么?打仗嘛,下一仗打哪?”
  汪士榮略一沉吟,“大元帥,打仗的事可不是非你莫屬呵,在下以為,大元帥應想目下該辦的几件根本大事。”
  “噢?愿聞先生高見,我目下尚未想到何為大事?”吳三桂肅目相問。
  “士榮以為,第一件大事,就是要在長沙建國稱王。”
  “建國稱王?請道其詳。”吳三桂心中一跳。
  汪士榮起身,离開座位,走到那幅大地圖前,道:
  “大元帥細想,起兵名號是反清复明,复明不立帝,容易給天下造成誤會,不知所從。元帥稱號不足以號令天下,且目前起兵者,并非都是云貴兵馬,与我們實際上都是同盟關系而非統屬關系。尚之信、耿精忠同為藩王;王輔臣,孫延齡同為統兵大將,鎮守一方。目下初起,他們以元帥旗號是從;形勢稍展,安知他們不自成局面?若大帥先行建國稱王,便得天下之先,以絕對實力統率所有起兵將領,統納入大帥旗下;而后統一進兵,統一作戰,何愁天下不得?”
  “哎呀!士榮撥云見日,建國首功也!”
  吳三桂向汪士榮深深一躬。小張良這一番話,确實令他豁然開朗,他自己將建國稱王之事,尚未提上議程呢。他首先想到要打几個漂亮的大胜仗,打到王畿再說不遲。
  “那么,先生之見,當立何國號,如何稱王?”吳三桂恭敬地問。
  “發兵之先,方先生等人議定的大周國號即可。周為中華文明之奠基,立周為號,大帥稱周王,可宣我复興漢文明本原之意以曉天下。士榮竊以為可也。”
  “嗯,好!如此也可斷了朱明王孫們的妄想邪念!”吳三桂重重一拍書案。
  送走汪士榮后,吳三桂激動得難以入睡。他躺在床上,靜靜地想著。他想到稱王后,他將指揮八省一百多万大軍,揮師北伐,直搗北京,把康熙小皇帝推下皇位,自己南面稱孤,君臨天下……
  次日,吳三桂一大早就又召集謀土眾臣,讓汪士榮將建國稱王的計划講述一遍。
  眾將和群謀士皆轟然叫好!
  建國封王,必封官爵,誰不想做開國功臣?
  但眾謀士中卻惟有一人抗聲反對,認為不可。
  這人是誰?
  方獻廷!
  方獻廷已白發蒼然,他坐在特賜的椅中喘著气說:“稱王建國,不是急圖之事。目下最大之事,乃一鼓作气打過長江,使舉國動蕩,小皇帝不能應付……取了京城再議稱王稱帝不遲也。”
  他喘息稍停,又說:“長江之險,素為兵家龍門,打過長江者得天下,不過長江者危也。李定國打到長江不進,一敗而潰千里;曹孟德不能逾越長江,而從此不能南進……方今小皇帝派順承郡王勒爾錦督師防守,此人無能;尚待時日,有賢才出現,仗就難啦……”
  他說完這通話,艱難地靠在椅背上,只喘作一團。
  靜場,沒有一個人講話。
  吳三桂心中感到掃興,但又似覺有理。
  汪士榮微笑著踱步而出班次。
  他面向方獻廷笑道:“老人家,此言差矣!李自成大江南北縱橫馳騁,終做了流寇賊匪;朱元漳穩扎穩打,先占江南稱王。然后積蓄實力,一舉北伐掃定中原,驅除韃虜。我等目前所處的地理環境,以及當前的局勢,与朱元漳起兵何其相似爾。況我雖占數省,但民治未理,內制未定,徒有兵鋒耳。建國稱王,號召天下歸心,節制天下諸路兵馬,一舉過江可定天下,有何不可?勒爾錦無能統帥,清室又哪里鑽出個名將來,方老先生危言聳听,實為冒進也。”
  吳三桂頻頻點頭。
  眾將、謀臣一致贊同:“汪先生言之有理!”
  方獻廷嘶啞著聲音冷笑:“汪士榮,你紙上談兵,趙括之類也。害大帥者,汪士榮也……”
  吳三桂大聲道:“我意已定!休得多言!”
  一項大計就這樣定了下來。
  建國稱王的工作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由于時間倉促,暫把巡撫衙門做為王府。王府內外全部裝飾一新:整個王府全換成了金碧輝煌的琉璃瓦;牆壁全用紅色的油漆涂了一層,顯得格外威嚴肅穆;從大門到內室,所有的大紅柱上都畫著張牙舞爪的五色幡龍,好不气派!
  所有這一切,是五六百名能工巧匠們經過不分晝夜的五天時間赶造出來的。有多少人由于勞累過度而從腳手架上摔下來,而從此再也沒有能夠站立起來,誰能數得清?
  數日籌划后,這天凌晨五時,開國典禮正式開始了。
  一百名身穿金色鎧甲的雄壯威武的士兵,手執長槍站在大廳兩側。
  一百名儀仗隊,全身是金黃色的禮服,分立兩廂。
  一百名將帥,謀士也都肅立兩旁。
  這時,吳三桂身穿龍袍,頭戴金冠,在八名俊俏苗條的侍女簇擁下,邁著矯健而又庄重的步伐登上了大殿正中的寶座上。
  全体文武百官出班參見。
  殿前官站在台階上,朗聲宣讀法文。
  法文大意是,吳三桂從即日起,正式稱周王,建國號大周,定明年始為大周元年。再就是,宣布不再以反清复明為口號,而稱“逐韃虜,复漢室”為口號。
  所有人一齊朗聲三呼:
  “周王万歲,万歲,万万歲!”
  隨后,吳三桂大封諸將。
  馬寶、王屏藩、李本深、王輔臣為四大將軍;
  夏國相、胡國柱、衛朴、郭壯圖為四上將軍;
  耿精忠為江南王;
  尚之信為岭南王;
  孫延齡為臨江王;
  汪士榮為上卿、軍師。
  其余諸將、謀士各有封號。
  吳三桂又搬出一批大鐵箱,大肆賞賜一通。
  惟有方獻廷只封了個空頭大師。兩個月后,被派到四川監軍,后來便無聲無息地死了。
  稱王即日,吳三桂全面布置大軍,掃清湖南,以湖南作根据地。
  一月之內,捷報相繼傳來。
  湖南諸州全部占領,大周上下士气大震。
  此時,吳三桂想安定湖南。
  汪士榮認為,應當邊安定湖南,邊攻心。
  “何謂攻心?”吳三桂問。
  “方今天下已大動,清室震恐。我王可修書一封給康熙小皇帝,逼他率滿洲人自動撤回關外,以踐昔日山海關之盟。”
  吳三桂認為此計大妙,极力贊成。
  吳三桂派人將撤藩特使哲爾肯、博達禮從云南押來長沙。
  “兩位大人,本王已立國建號,与爾二人已經是不同國家了。”吳三桂頗為威嚴地說:
  “今將二人放回北京,向康熙小皇帝轉我國書:若他能撤出關外,交我王子,則我大周將來不出關外追殺!否則……”
  他略停頓,揮手一拍書案:“覆巢之下,絕無完卵也!”
  兩位特使一言不發。
  ——能說什么呢?
  陽春三月,哲爾肯与博達禮帶著這封大周國書,在周兵護送渡江后,星夜赶赴北京……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