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紫禁城外李蓮英的大宅院門口,挂了一塊十分醒目的金色招牌,上書“總管李寓”。一天,竟被偶然路過此地的慈禧瞧見了,慈禧的臉馬上就陰了下來,李蓮英的膽頓時就嚇破了…… 李蓮英愈發得到慈禧太后的寵愛,權勢日重。慈禧太后最喜歡得到李蓮英的侍候,而且也只有李蓮英最知道慈禧太后的脾气,對慈禧侍候得最好。李蓮英也樂于整天陪著慈禧太后逗笑取樂,博得慈禧的贊賞,以穩固自己這來之不易的權力和地位。 一天,李蓮英卻變得不高興了。他想起了自己的母親。他想起以前母親和父親一起,不分晝夜地辛勤勞作,含辛茹苦地把几個儿女拉扯大,是多么不容易啊!如今父親早已過世,家里雖有不少人陪伴著母親,但自己這個作儿子的無論如何也應該去看看母親,讓她老人家享受一下和儿子在一起的天倫之樂。于是李蓮英便向慈禧太后請了兩天假,准備第二天回家去看看母親,也順便檢查一下几個儿子的功課近來是不是又有進展。 第二天一大早,李蓮英便坐著轎子,由小太監們前呼后擁地直奔海淀而來。在那里有一處深宅大院,雖沒有什么標志,但每天也是門庭若市,車馬如云,儼然一副官僚世家的气派,這就是李蓮英多年苦心經營的私邸。隨著頤和園的興建,這座深宅大院也就悄然而起了。都是因為李蓮英在做建園總監時,趁机用建頤和園的上等磚石木料建成的。 這么大一處深宅大院,為什么連個標志都沒有呢? 有一次,李蓮英陪著慈禧太后到恭親王奕鱏家去,途經這里,看見大門上挂了一塊金色招牌,上書“總管李寓”四個大字。慈禧一副陰森可怕的臉孔,眼睜睜地看了這塊牌子好大一會,才轉身向恭親王家里走去。 李蓮英一看這個架勢,心里犯嘀咕了:老佛爺這樣看著這個招牌,一定有不合乎她心意的地方。不行,得赶快命人拿下。 到了恭王府以后,李蓮英便找机會向慈禧太后請了一會短假,心急如焚地赶回私邸,命人摘下牌子,又急匆匆地返回。 “奴才在宮中當差總不回家,家人又不懂規矩,擅自挂出總管字樣的牌子,奴才剛才回家命人把他摘掉了,并對家人進行了責罰。”李蓮英气喘噓噓地向慈禧太后跪稟道。 “你做得很好,別太招搖了,就像小安子似的,得不到好的下場。凡事都得小心點,別讓人算計了自己。”慈禧太后點點頭說道。自從安德海在山東被丁寶楨先斬后奏以后,慈禧太后總是告誡自己這個心腹處處要小心自己。 李蓮英坐著轎子,不一會便來到了家門口,李蓮英也不讓家丁通報,就徑直往母親的屋里走去。 “母親大人在上,不孝儿子回來看您老來了!”李蓮英見了母親低頭便拜道。 “哎呀,英泰呀,你可回來了,都要想死娘了。還站著干啥。快坐,快坐呀!”老太太一看儿子突然像從天而降似的,惊喜得老淚橫流地說。 “娘呀,儿子也想經常回來看您,只是當差不自由呀!娘要是愿意,儿子情愿不再當差,經常守候在您老人家的身邊。” 李蓮英落了座,也流著淚說。 “儿子呀,你說什么傻話呀。你這樣偶而來看一下娘,娘也就心滿意足了,哪敢指望讓你辭了差使,長久守候在娘的身邊呢?” “你們還站著干什么,還不快打開讓老太太嘗嘗。”李蓮英對站在一邊的小太監喊道。 “是,師傅!”小太監一邊回答著,一邊把滿滿一大包東西全掏出來放在老太太面前。 “娘,您嘗嘗吧,這些都是宮里的好東西,有些是我平時舍不得吃,都放看給您老人家一并帶過來了。”李蓮英邊說邊拿了一塊鳳脯條放在老太太嘴里。 “這是什么東西呀?那么好吃。儿子呀,你也來一塊吧?” 老太太也拿了一塊遞給儿子。 “不,不,還是您老人家吃吧,我在宮里已經都吃過了。” 李蓮英赶忙說道。看到老太太吃得津津有味的,李蓮英臉上露出了一絲滿意的笑容。 “娘,您先坐著,我去看看成武他們几個去。”李蓮英說道。他們几個指李蓮英的几個儿子。李蓮英作為太監,沒有儿子,但卻過繼了四個儿子:李成武、李福德、李福康、李福蔭。 “好,你去看看他們也好,他們都正在書房里做功課。” 李蓮英雖然身為內廷大總管,但總覺得不如科舉出身的仕官榮耀,便把希望寄托在几個嗣子身上,盼望他們能中几個高科,步入仕途,改換一下門庭。在北京建有豪華的宅邸后,便把一個同鄉趙樹宜聘為家館先生,為几個嗣子延師教讀。 趙樹宜滿腹文墨,又善作八股文章。雖未中舉,但鄉間鄰里多稱贊其才華出眾。李蓮英和趙樹宜的父親趙惠田本有舊誼,往來甚密。趙惠田死后,趙樹宜靠著這一層關系,得以被李蓮英聘為家館先生。雖為世侄之輩,但趙樹宜在李家還是被視為上賓,很受尊敬。 李蓮英來到書房時,几個嗣子在趙樹宜的教導下正在讀書,一看父親回來了,便都赶緊放下書本,齊聲向李蓮英請安問好。 “孩儿叩見父親大人。不知父親大人回來,有勞父親大人親自看視,罪過!罪過!” “免禮,你們都起來吧。”李蓮英說道,見趙樹宜站在旁邊,便向他招呼道:“先生好!” “總管大人好!”趙樹宜一拱手也說道。 “几個犬子書讀得怎么樣了?”李蓮英問趙樹宜道。 “他們很是聰明,也都進步很快,將來一定可以金榜題名。”趙樹宜眉飛色舞地說道。 這几句話讓李蓮英听了很是受用。遂向家丁喊道:“擺酒菜來,我要与趙先生對酌几杯。” 不一會家丁便擺了滿滿一桌子菜,又擺了兩瓶經陳多年的老酒。李蓮英坐了主座,趙樹宜便在一旁落了座。 兩人猜拳行令,無非談些日常瑣事,以及几個嗣子的功課如何如何。 酒至正酣,李蓮英突然說道:“趙先生,你知道宮里的生活嗎?” “不知道,老世叔能不能給晚輩講一講,增長增長見識。” 趙樹宜換了稱呼,并對此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哎呀,宮里那個排場,那個富麗堂皇你就不要提了。”李蓮英呷了一口酒道,“別的不說,就說那個皇帝的金鑾殿吧,那么高,那么大,金碧輝煌的,里面的柱子全是用黃金鑲成的。皇帝、皇太后、妃嬪等都住在不同的宮中。皇帝住在乾清宮,老佛爺住儲秀宮,以前東老佛爺在世時住在鐘粹宮。里面的古玩珍寶、名人字畫,擺得是琳琅滿目。再說那個御花園吧,那才叫大呢,里面有各种各樣的花草樹木,讓你叫名字都叫不出來。宮里人穿戴也非常講究,綾羅綢緞的,絕對与民間的人穿戴不一樣。” “宮里真有那么好?”趙樹宜瞪著一雙惊异的眼睛,長噓短歎地說。 “真有這么好?這只是我說的,還不大好呢,如果讓你親眼見了,那才叫絕呢。”李蓮英不經意地說。 一句話提醒了趙樹宜,心想:都說宮里如何如何好,我如果能進宮去看一下,飽飽眼福,也不枉來世上這一遭。 “老世叔,您老人家能不能帶晚輩進宮去看一看,也見識見識這人間美景,開開眼界。”趙樹宜囁嚅著說。 “這……”李蓮英犯難了,如果說帶他進去吧,宮禁森嚴,外人是不能夠隨便進入的,況且上邊知道了是要殺頭的;如果不帶他進去吧,自己身為內廷大總管,鄉里人都知道自己深受慈禧寵愛,自己權力是如何如何之大,如果自己連這點小事都辦不到,那豈不被鄉里人恥笑和看不起?李蓮英再看看趙樹宜,見他正用一种期待的目光看著自己,便橫一橫心,說道,“外人擅自進宮是要殺頭的,不過,你想進宮去,我可以想想辦法。” “謝謝老世叔了!”趙樹宜唯恐李蓮英再變卦,赶緊磕頭謝恩道。 “把你裝扮成太監怎么樣?”李蓮英想了一想,說道,“你裝扮成太監,隨我入宮,我帶你混進眾太監之中。但是你必須記住,不要走近后妃的宮室,只能遠看。大內之中太監有數千人之多,不常接触的人是不認識的。只要你听帶領人的話,是不會露出什么馬腳的。” “只要能進宮去看看,裝扮成什么都可以。”趙樹宜忙不迭地說道。 “你就不要回去了,”李蓮英又對身邊的一個隨侍小太監說,“從明天開始,你就教給趙老爺宮廷禮節和宮監互相稱謂以及言談規矩等。等都學會了,我再尋机會帶入宮去。” 李蓮英走后,這個小太監果真就教給趙樹宜宮里的一些禮法來了。 “趙老爺,你在宮里也不會呆得太長,一些禮節,比如向主子請安啦,侍候主子啦,這些事也不會去讓你做的。我就教給你一些太監們之間互相常用的一些禮節,你看怎么樣?” 小太監向趙樹宜說道。 “行啊!”趙樹宜滿口答應道。 “低一級的太監要稱高一級的太監為師傅。如果是同級太監,互相稱謂叫‘某某爺’,如姓張的稱作張爺,姓李的稱作李爺。不准稱某某太監,更不得叫‘老公’。平時在宮里講話,不論什么場合,不得講不吉利的話語,即使在私下里說話,也不要說‘倒楣’、‘喪气’一類的話。你都記住了?” “記住了!”趙樹宜答道。 “我再教給你下面的。” …… 趙樹宜也聰明,要學的常用的禮節又不是太多,所以不几天便都熟記在心了。 果然有一天,李蓮英派小太監通知趙樹宜,第二天要帶他進宮。趙樹宜喜出望外,第二天一大早就跟著小太監來到了東華門,李蓮英已等候在那里了。守門的太監見是李蓮英帶來的人,又穿著太監服裝,便問也沒問就放行了。 他們來到一個皇亭下,李貴和已在那儿迎候。 “貴和,趙先生今天就托付給你了,”李蓮英對李貴和說道,“你們一定要小心謹慎,天黑之前,一定要提早出宮,不要延誤時間,記住啦?” “放心吧,師傅,”李貴和一拍胸脯道,“一切全包在小的身上了,保證出不了一點問題。” “這樣就好!”李蓮英說完便离去了。 李貴和帶著趙樹宜,慢慢地走入眾太監之中。趙樹宜一面假裝干點什么,一面游覽宮內風光,李貴和遠在一邊指點給他。 “嗨,你看,那就是太和殿,怎么樣?”李貴和指著一座高大巍巍的宮殿對趙樹宜說道。 “我的天哪,從沒見過這么高大的宮殿,這是怎么蓋的?” 趙樹宜贊不絕口地問道。 李貴和看他的問題問得可笑,也就沒有回答他。 他們一邊看著,李貴和過一邊講解著,不知不覺就游了大半個宮。趙樹宜真是目不暇給,仿佛置身仙境。 “這里面不是有個御花園嗎?能帶我去看看吧?”趙樹宜此時想起了李蓮英告訴他的御花園,便向李貴和說道。 “可以,”李貴和答道,“師傅說了,今天既然來了,就讓你看個夠。” 他們迤邐向前走去,突然,趙樹宜下意識地嗅了嗅,說道:“是不是快到了?” “是啊,前面那座園子就是,你怎么知道的?”李貴和惊奇地問道。 “我聞到了一股花草的异香?” “是嗎?我怎么沒聞到,也許我們在宮里呆的時間長了,也就覺不出它的香味來了。”李貴和也使勁嗅了嗅說道。 “啊,好大的一個園子啊!”趙樹宜不由自主地歎道。 雖然時已深秋,這里還是開滿了各种紅紅綠綠的花朵。不遠處有几株千年古松,連几個人合抱都抱不過來。樹上的各种鳥雀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 “啊,我今生死而無憾了!”趙樹宜再一次被陶醉了。 不知不覺天已將午。李貴和已經感到有些餓了。 “趙老爺,我們是不是先回去吃點飯,下午你如果有興趣再接著參觀,”李貴和對處于陶醉狀態中的趙樹宜說道,“師傅說了,他今天要和你一塊吃飯。” “是該吃些飯了。”趙樹宜听李貴和這么一說,才覺得已經饑腸轆轆了。由于自己著急著要進宮,從早上一直到現在還滴水未進呢。 回到住處的時候,李蓮英已經備下了滿滿一桌子菜。趙樹宜望過去,連一個菜也叫不出來名來。 “餓坏了吧,趙先生,快坐吧!”李蓮英向趙樹宜招呼道,“隨便吃些吧,都是宮里的家常菜。” “家常菜?”趙樹宜心里想道,“家常菜我連一個還叫不出名字呢,要是上等菜呢,那不更是連見也沒見過嗎?” “趙先生,來點什么酒?”李蓮英又問道。 “隨便吧,總管大人。” “那就把我珍藏多年的老酒拿來一瓶吧。”李蓮英轉身對身邊的一個小太監說道。 不一會,小太監便抱回了一瓶酒。李蓮英打開瓶蓋,屋里頓時飄滿了一股异樣的香味。 “啊,好香啊!”趙樹宜情不自禁地喊道。 “趙先生,別客气,都是自家人,你就該吃吃,該喝喝。” 李蓮英說道。 “來,我給趙老爺斟酒。”李貴和給趙樹宜斟了滿滿一杯酒。 “來,咱們先干了這一杯。”李蓮英說道。 三人一仰脖子,把杯子里的酒全干了。 “吃吧,趙先生。”李蓮英一邊不斷地往趙樹宜跟前夾菜,一邊還介紹著菜的名字,“這是繡球柱,那是金絲鳳脯球,這是珊瑚雪花雞,那是……” 趙樹宜一生從未吃過這么精美的飯菜,喝過這么香醇的美酒,心想,“我如果不放開來吃,那豈不是太對不起我的肚子?”趙樹宜一邊吃,一邊喝,一邊還瞅別人不在意的時候松了松褲腰帶。 酒足飯飽之后,太監問趙樹宜道:“趙先生,下午你是不是還想參觀?如果你不想參觀,就讓貴和送你出去;如果你還想參觀,就讓貴和再陪你一個下午,但是天黑之前一定要离開宮里。” 趙樹宜一方面還沒參觀夠,另一方面也不想錯過這個大好時光,便說道:“還是再參觀一個下午吧!” “那好吧”,李蓮英又對李貴和說道,“那你就再陪先生一個下午,天黑之前別忘了把先生送出宮去。” “是,師傅。”李貴和答應道。 于是,趙樹宜在李貴和的陪伴下又在宮中游玩了一個下午。到申末酉初時刻,他們就順著西路通道向宮外走去。這時忽然下起小雨來。將要走到養心殿的大門時,有一伙紅頂花翕的官儿從殿內走出來。雖在雨中,仍步伐整齊,肅靜無聲。他們赶緊肅立在一旁。趙樹宜站在那里,怀里像揣著個兔子似的,心“彭彭”地直跳。心想,“這下可糟了,被他們認出來,不殺頭才怪呢。” 其實什么也沒有。這些大臣們走過去,連看他們一眼也沒有看。走過養心殿后,李貴和才悄悄地告訴他:“你知道那個白髯老者是誰嗎?他就是慶親王奕劻。剛才是老佛爺在養心殿召見王公大臣議事,這是散朝了。” 李貴和把趙樹宜送到西華門口,對他說:“趙先生,你先請回吧,我還有事,不送你了。”說完兩人便分手了。 趙樹宜出了西華門口,見街上人來人往,店舖買賣繁華熱鬧,五光十色.引人入胜,便一個人信步而行,覺得這樣心情十分舒暢。趙樹宜在李家教館多年,平時不常外出,即使是偶爾上街,也是坐著轎車,并有侍者隨從,看看京華風貌,人文習俗。但他那樣總覺得受拘束不隨便,總想自己一個人到外邊隨意逛逛,散散心才好。這下趙樹宜總算找到了自己一個人獨行獨往的机會。 趙村宜正一個人漫無目的的在街上走著,這儿停停,那儿站站,東瞅瞅,西看看,不知不覺已是夕陽西下,天色將晚。朔風吹來,趙樹宜不禁打了個寒顫,覺得身上陣陣發冷。 “我該回去了吧,要不,李家的人見我這么晚不回來,又該著急找我了。”趙樹宜自言自語道。 也許是由于趙樹宜在宮中菜吃得多了一些,酒也喝得多了一些,又加上寒風的侵襲,趙樹宜突然覺得陣陣肚痛起來,急著要出恭。但他找來找去,許久也沒有找到廁所。此時天已昏黑,街上行人已少,他有些實在忍耐不住了,便找了個僻靜的胡同口,蹲下大便。 還沒等趙樹宜解完,忽然來了個管理治安的堆兵,見他蹲在地上,問道:“干什么的?” “沒干什么!”趙樹宜找了好久也沒找到廁所,正沒好气,他也不知道是堆兵在問他,便冷冷地答道。 “你還說沒干什么!看你都做了些什么?你為什么在街上隨便便溺,干這等有傷風化的事情?”堆兵走近一看,才知道趙樹宜正在大便,便气憤地問道。 “連個廁所都沒有,不在這儿到哪儿去?”趙樹宜沒好气地答道。 “哎,看你說的還挺有理的。那邊不遠處拐角就有一個,你怎么能說沒有廁所?”堆兵指著前面說道。 “我找了,但沒找到。在拐角,誰能看到?”趙樹宜今天似乎是較上了勁。 “好!好!我也不給你理會。走,給我到辦公所去!” “去就去,有啥呀!” 于是,堆兵就帶著趙樹宜到了堆兵辦公所,交給了堆兵頭目,又對堆兵頭目說了些什么,趙樹宜也沒听清。來到堆兵辦公所,趙樹宜才后悔不該這么莽撞,如今又不知鬧出個什么亂子呢。說不定剛才給那堆兵說個好話,這事也就過去了,但既然到了這個程度,那就只有听天由命了。 “你是干什么的?”那堆兵頭目上下打量了趙樹宜一番,問他道。 “我是教書先生。”趙樹宜沒有說是在李府教書,因為他是怕丟了面子,讓李府的人知道了見笑。 “既是教書先生,那你為什么還要在大街上做出那等之事?” “我是因中午多吃了一點,又被涼風一吹,鬧了肚子,找了好久也沒找到廁所,不得已才在街上做出不該做的事。”之后趙樹宜又怯怯的問道,“我現在可以回家了嗎?” “不行,事情既然已經做出來了,那就只得麻煩今晚在這儿呆一晚上了。”堆兵頭目見他衣著整齊考究,文質彬彬,談吐斯文,想既是教書先生,也必有功名,因而沒有敢毒打他。 因為秀才以上都算有功名的,上公堂可免下跪,如犯了罪,必先革去功名,然后才能懲處。 李家書房的侍者,眼見天黑,仍不見趙樹宜回來,便慌了神。等到亥初時刻,還不見先生的影子,恐出現什么意外,便慌慌張張地去報告李府大管家。 “管家爺,不好了。先生直到現在還沒回來。听他去宮里以前說,天黑之前是一定可以回來的。” “什么?先生到現在還沒回來?”大管家一听,也是土地爺扑螞蚱慌了神,“你怎么不早來向我報告?不行,我要親自去報告李老爺知道去。” 大管家坐上轎車,火速來到西華門,對守門的兩個太監說道:“我是李府大管家,有重要事情要稟報總管大人知道。 求你們哪一位去給通報一下。” 守門太監見是李府大管家要找總管大人稟報重要事情,不敢怠慢,便由一個人看門,一個人火速去報告李蓮英。 李蓮英听說大管家深夜來說有重要事情要稟報,不知出了什么事,便赶緊來到西華門,向大管家問明了情況后說道: “你先在這等一會,我回去向李貴和問一下。” 李蓮英回去看,把李貴和找來,問道:“貴和,你不是和趙先生一塊參觀嗎?” “是啊!”李貴和說道,“遵師傅的吩咐,天黑之前我把他送出了宮。是從西華門出去的。” “那先生怎么現在還沒回府?” “還沒回府?是不是出現了什么意外?” “先生不常外出上街,是不是在路上迷了路了?”李蓮英說道,“貴和,你拿的我片子,寫上趙先生的面貌、籍貫,赶緊送到九門提督那里,吩咐他火速給我查找,不准延遲耽誤。” 九門是指京城里前三門和東、西、北面各二門而言。設巡捕五堂,掌管人全稱為提督九門巡捕五營步軍統領。專以滿族親信大臣兼任,簡稱前軍統領,俗稱九門提督,為京城里治安机關最高負責人。 李貴和听了李蓮英的吩咐,急忙赶到提督衙門。可是提督早已回家,衙門中值班的官員見到是李蓮英的名片,不敢怠慢,立刻赶到提督公館稟報,說李大總管有事,叫大人火速辦理。 當時九門提督那桐已經就寢,听說是李大總管深夜交辦事宜,大吃一惊,馬上披衣而起,叫來李貴和,問明情況后,便立即傳令全城,為李府查找教書先生。 全城營兵接到提督的命令后,立即行動起來。查來查去,終于查到了關押趙樹宜的堆兵辦公所。堆兵頭目說道:“這里是有一人,自言是教書先生,但姓名不對,因犯夜被關押,我見他是個念書的,可把他叫來問一問。” 等把趙樹宜叫來問明真實情況后,提督派來的武官,勃然大怒,瞪起眼珠子,對堆兵頭目大聲申斥道:“你竟敢關押李大總管的老夫子,真是膽大包天,有眼不識泰山。若是讓李總管知道了,不但你吃罪不起,連提督大人也妥不了清靜。跟我走,把你交提督大人去發落。” “趙老爺您當時若說出真相,小人就是天大的膽子也不敢這么辦呀?大人不記小人過,求您趙老爺高抬貴手,饒恕小人這一次吧。”堆兵頭目听說后嚇得混身發抖,赶緊跪到趙樹宜面前,磕頭如搗蒜似地說道。 “你起來吧,這是一場誤會。我讓李總管給你們提督大人說,就說是我自己迷了路,是你們請我到堆兵辦公所來休息的,正要送我回去呢。”趙樹宜見堆兵頭目說得可怜,又因他也沒怎么難為自己,便說道。 “那就多謝趙老爺了!”堆兵頭目再一次磕頭道。 “是不是請趙老爺到提督衙門去休息一下?我們也好向提督大人交差。”提督派來的武官對趙樹宜說道。 “不用了。請你回复提督大人,就說此事已經辦好,請他放心好了,并請代我向提督大人叩謝,我自己就可以回去了。” 趙樹宜說道。 “這怎么能行呢,還是我們把你護送到家吧。”武官說道,“再出現什么事我們更擔待不起。” “那就隨你吧。”趙樹宜說道,也樂得做個人情。 趙樹宜后來又和李蓮英談起此事時。便說那個堆兵頭目很知禮法,連一絲也沒難為他。李蓮英后來見到那桐,便讓那桐有机會提升他。那桐果然唯命是從,真的給那個堆兵頭目提升了一級,真是因禍得福啊!>>> ------------------ 中文東西网 整理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