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經過三場九天的苦戰,又經過主考官、同考官以及彌封、謄錄等闈中執事人員一個月的緊張封抄、審閱、評定,甲子科江南鄉試就要揭曉了。劉昆、平步青、李鴻章、喬松年一致恭請曾國藩寫榜。為鄉試寫榜,歷來是一种崇高的禮遇,須年高德劭又是翰林出身才行。今科鄉試寫榜人,自然非曾國藩莫屬。所有中式的舉人,也以自己的名字,被這位由文人而建非常武功的三藩之亂后第一漢人書寫,而感到莫大的光榮。盡管這是一樁辛苦的差事,但曾國藩樂意干。 寫榜這一天,是大比之年最熱鬧的喜慶日子。一大早,貢院外便擠滿了打听消息和看熱鬧的人。應試的士子本人一般都不去,派仆人去听,沒有仆人的,就送几個錢給下榻旅店的伙計,叫他們去听。仆人和伙計得信后再來報告。這一方面固然是想擺擺士子的架子,更重要的是怕經受不了驟喜或驟悲的巨大刺激,在大庭廣眾中出乖弄丑。貢院內大門有一隊樂工,備齊鑼鼓嗩吶。至公堂大廳里,寫榜人每寫出一個名字,立即便有人一聲接一聲地遞了出來,樂工便馬上敲響鑼鼓,吹起嗩吶,以示祝賀。名字傳到外面,人群中即刻響起一陣鼓掌歡呼,仆人或伙計便飛馬奔向旅店報信領賞,用不著第二天張榜,新舉人的名字便已傳開了。 今天,至公堂大廳布置一新,正中一張寬大發亮的條案,案桌邊是一把舖著虎皮的大太師椅。五張洒金大紅紙上,早有執事人員將今科正榜二百七十三名舉人、副榜四十七名副貢每人所占的位置,用細墨畫好了,單等曾國藩一一填上。 曾國藩青壯年時能寫出很端秀的楷書,只因多年不寫了,且目力昏花,精神不支,今天作起正楷來頗覺吃力。榜上的名字是錯不得涂不得的,他每寫十個名字,便停下筆,揉揉眼睛,甩甩手,休息一下。便這樣寫寫停停,到了午刻尚未寫到一半。吃了午飯,睡了半個時辰的覺,他又拿起筆來。天色漸漸暗下來,大廳里紅燭高燒,笑語喧嘩,四周圍觀的人卻越來越興奮起來。 原來,鄉試和會試一樣,榜上的名字都是從最后一名寫起的。越寫到后來,中式的名次就越在前面,故寫榜的和圍觀的興致也越大。貢院外也是這樣。雖然天已黑,又冷,看熱鬧的不但不減少,反倒越來越多了。轅門外挂起了十條由十五盞燈籠連結而成的燈鏈,把貢院外大坪照得如同白晝。賣各种吃食的小販也從四面八方涌到這里來,一邊看熱鬧,一邊也賺几個錢。 當鑼鼓嗩吶響過二百二十一次后,曾國藩為一個名字惊喜不已了。這人便是今科最年少的士子陸宇安!万啟琛叫了起來:“爵相大人真是天上的星宿,說話百靈百驗。各位還記得嗎?那天在接官廳里談論的陸宇安,這不真的中了!” 李鴻章等人都拍手大笑起來,說:“果然不錯,這陸宇安今后定有大出息!” 曾國藩心里分外得意,疲勞完全消失了,一連寫下去,再也不揉眼甩手休息了。時間已到半夜,正榜已寫到二百六十八名,劉昆過來悄悄提醒,曾國藩忙停住筆。 大廳里又忙碌起來,差役搬出十几對大紅蜡燭,都把它點燃了;又捧出几十挂万字號鞭炮。樂工們從貢院大門邊撤回大廳外坪里,至公堂廂房里走出五名形貌丑陋的人來。他們被化裝成大頭凸額、眼深頷長的怪樣子,臉上一律涂滿朱砂,挂上滿口紅胡須,頭上戴著烏紗帽,身穿紫紅袍。這是舞台上的魁星裝扮。最熱鬧最好看的鬧五魁就要開始了。 這是一個相沿了几百年的舊習。明代科舉分五經取士,每經以第一名為經魁,每科第一名至第五名必須是一經的經魁。 后來五經取士的制度廢除了,但鄉試中仍習慣把前五名稱為五魁。從第五名寫起,最后一名則為今科鄉試的榜頭,即為解元。解元名字現出后,鞭炮齊鳴,鼓樂喧天,五魁在大廳里翻滾跳躍。這就是鬧五魁。就在五魁歡鬧之中,金榜被鄭重張貼于貢院大門外。本科鄉試到此,便以最熱鬧的形式結束了。 一切准備就緒,曾國藩重振精神,飽醮濃墨,寫出五魁的姓名來。清代會試鼎甲中,十之六七必有江南鄉試五魁中的人,所以分外引人注目。 “劉文虎!”人們扯起喉嚨嚷著第五名的名字。這聲音立即傳出轅門外,看熱鬧的人群中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周祖盛”、“王鐸”、“許殿鳴”,接下來三個名字的報出,又激起陣陣轟鳴。今科解元是誰?大廳里上百雙眼睛一齊盯著曾國藩手中的兼毫玉管筆,轅門外几千雙耳朵一齊豎起聆听傳出的大名。 “江璧!”所有的人都以万分激動的情緒,呼喊著甲子科解元的名字,盡管這個名字与他們絕無任何關系。這正是人類一种可貴的情感;對杰出人物發自內心的敬重与崇拜! 鞭炮響起來了,鼓樂奏起來了,五魁舞起來了,金榜張貼出去了,雖然有點名那天小小的不快,甲子科江南鄉試,畢竟圓滿結束了。大廳里的人們在互相道賀,慶祝金陵光复后首科鄉試的成功。曾國藩滿斟兩杯酒,笑吟吟地走到劉昆、平步青的面前,代表兩江父老、兩万應試士子,特別是中式的新舉人們,向兩位主考官表示深深的謝意。劉昆、平步青坦然接過酒杯,說了几句客套話后一飲而盡。 “爵相,這是號軍們打掃號房時,從設字號房里拾來的一封給您的稟帖。”飲完酒后,劉昆從袖口里摸出一封封閉嚴實的信來。封面上端端正正地寫著:“呈兩江總督曾大人親啟。” “好,我帶回署去看看。”曾國藩接過信,又笑容滿面地往同考官面前走去。 好久沒有睡過這樣香甜安穩的覺了。臨近丑時回署后,曾國藩倒床便睡著了,一直睡到已初才醒過來,鬧五魁的熱鬧場面仍在眼前不時浮現。他想起十一年前打起衛道的旗號在衡州出兵,現在,由自己奏請在金陵恢复了江南鄉試,以孔孟詩書取士選賢,又親自為這科舉人寫榜題名。想到這里,他心中升騰起一股壯志已酬的自豪感,覺得這件事情的意義,比收复金陵城的意義更大。他由此而意識到應該以主要的精力履行總督的職責了,過去一再幻想做夔、皋、周公的事業,現在雖不能大行于全國,總可以在兩江施展吧! 兩江素來在全國占有极為重要的位置,把兩江治理好了,便為全國樹立了一個樣板,也培育了一批好官种子,待捻亂平息、長毛殘余清除后,全國便都可以仿照兩江的樣子整飭。 如此,國家豈不中興了?自己豈不就是當今的夔、皋、周公? 曾國藩覺得仿佛年輕了十歲,全身重新奔流著建功立業的熱血。他猛地記起昨夜劉昆遞給他的那封信,連忙找來,拆開讀著。 打頭一行低几格寫著:“江蘇無錫籍士子薛福成”。曾國藩回憶昨夜寫的榜上舉人的名字,無論正榜副榜都沒有“薛福成”三個字。“是個落選的士子。”他心里想。第二行寫著:“恭呈太老夫子元侯中堂節下兩江治理八條”。正思考著治理一個新兩江出來,便有人自獻方略,曾國藩心中歡喜,仔細地看了下去。 薛福成在簡單的几句歌頌曾國藩平定長毛收复兩江的話之后,隨即提出了養人才、廣墾田、興屯政、治捻寇、清吏治、厚民生、籌海防、挽時變八項建議。每項建議中又都有具体實行措施,并非書生泛泛空談,而其中興屯政、籌海防二策,曾國藩整飭兩江的計划中還沒考慮過。全篇呈詞,條理精密,文詞清通,洋洋洒洒達万余言,結尾几句尤使曾國藩擊掌叫好: 竊惟天下之將治,必有大人者出而經緯之。十余年來,節下廓清東南、安靜寰宇之勳,磊磊軒天地,海內抵掌高談之士,豈能誦說万一?晚生以為,節下戡亂之業,實已過唐之汾陽王、明之新建伯,而今日治理兩江之初,更已見三代賢臣之偉略。節下所處之勢,天子依之,海內信之,建一議,行一政,舉世將視為轉移,不獨兩江父老,普天之下,莫不以伊、傅、周、召以期節下,而節下亦必孚天下之望。大清中興,其翹首可待之事也。 “這樣的人才,居然沒有中式,可惜!”他決定見見這個薛福成。 ------------------ 中文東西网 整理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